弥陀念弥陀

点击下载音频
摘要:“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这个地方一定要敲定!放不下自己的见闻觉知,果地觉为因地心的实践,我们都没有机会!善导大师给这一类的修行者有一个名字,叫杂毒之善。不要去无限重复无明要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去除杂毒之善,舍弃九界业力,抉择依佛念念佛,回向弥陀,真正承接法义,依止传承之力,念佛印心。善知佛念、佛心、佛愿、佛力,把自心回入弥陀愿力中,心心相印,就是弥陀念弥陀。

(一)依果地觉,主动取用本来具足

某师甲:师父以前说过,就是念佛,有对弥陀的那种感恩,就说赞弥陀那种心啊,对着墙也能赞叹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我就反思自己,就是没有这种嘛,所以就是在找:为什么自己就是没有这种赞叹,就是真心的那种赞叹佛陀,一赞就停不下来那种心,就找那个点。然后我就反观自己,为什么没有这个点呢?还是对弥陀这种报德,在自己的生命中的那种支持,没有找到点。也在念啊,也在找这个点。

后来一直在实践,又看师父讲那个《净土点眼》《净土妙音》。从那几个开示里,可能有一点点感触啊,有时候感觉有点触碰,但是,那种不正见一下子就会影响这种感恩心。自己也哭了几场,但是,可能还是有那种模糊的东西。

慈师:嗯,你这个焦点最主要是啥呢,就是没有把像现在量子学说的叠加、本具具足的这个东西主动运用出来,你是在找。你本来就具有这个东西,你去哪里找呢?我们主动运用的时候,它这个叠加就变成纠缠,那其他多余的东西就坍塌了,那就剩这样一个纠缠。

我就这么说,佛菩萨的法报化,不同的身的功德,不同的智慧、慈悲、善巧,不同的功德,我就去赞美这个,这是心地中本来具有的东西,不是寻找的东西。若用寻找,那就不是说它本来具足。

我们性中是具足这个,就是说性中真水,性中真火,性中真正的赞美。就是说,性具中具足这一切!

往往我们在用法的时候,就在寻找一个感觉,把那个感觉找出来认为才是。

实际本具的启用,即心启用它就是!那这个呢,它就坍塌了一切无明啊,业习啊,执著、烦恼种种业,把这一点纠缠的部分展示出来。因为性具都摞在一起的,都储存在这儿了,我们主动取用哪一个,那就显现哪一个。

你习惯了,你会从心里感觉到主动、喜悦、轻松。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为它无色无相的,它没办法用尽,它跟整个法界是连通的,它跟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是连通的,它跟一切生命是连通的,你怎么能用得尽呢!所以无尽妙言辞啊,你取用不尽。

那就是在性具中才能把它打开,而不是说我去找哪种感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突然找到哪种感觉了,这是对实在没有办法的人的一种引导,这个说的还有一点点理由。但我们要学过果地觉为因地心,那这个具足的心中呢,直接地展示,是最简单的一个主动取用。

不要去急着找它,就直接拿来就用,拿来就用!过去叫什么佛法现成也好,就路还家也好,即心即是也好,就是你用它就是。要是我们去找感觉呢,感觉这个东西极不稳定!

(二)依止教法传承,去除杂毒之善

某师乙:师父提到疑虑心学法呢,往往很多的时候就造成一种障碍了。像这种传承体系中,师父反复地提“净土教法是随顺得入”啊。随顺得入,不用自己这种见闻觉知,或者这种我知道,我理解,我认为。那这样一个体系中,会使我们在学法,或者是在实践法则中呢,造成很多疑虑,产生障碍。师父,这个地方能不能再给我们深入地提一提。

慈师:这个问题就泛滥得很,这真泛滥这问题,尝试着讲吧。因为九界都是杂心杂缘啊!善导大师在这个两种决定中,提到的很清晰——“我等决定是生死凡夫啊,罪障深重”,这一点就是“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这是一样的敲定。这个地方一定要敲定!你只要不敲定,你有一点点自认为、自命不凡的人,都放不下自己的见闻觉知,那果地觉为因地心的实践,我们都没有机会!

善导大师给这一类的修行者呢有一个名字,叫杂毒之善。就是我们自己认为自己那个长处,实际那是毒素,我执的一个毒,贪瞋痴的贪心、慢心的一个毒素。你夹杂在“南无阿弥陀佛”的这个教法的修行中,那就是杂毒之善!

杂毒,你弄一杯奶,再加一点毒,你能喝进去吗?那奶跟毒加到一起,一样把你药死。杂毒之善一样把人药死啊,不过是不同的毒。贪瞋痴慢疑、邪见,加到阿弥陀佛的这个奶杯子里面,那人吃掉一样会毒死人啊。

这一点应该讲的是无数次了,无数次的一个讲法。就是我们舍弃自我的见闻觉知的纠结,称念阿弥陀佛;顺佛愿力,称念阿弥陀佛名。就是“究竟有不闻,誓不成正觉”“闻名俱得往生”——这两个誓愿的愿力,来救济一切,“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救济诸群苦,誓不成正觉”,把这样的力量运用。这样的愿力运用在自己称名的这样一个实践中去,那这就是纯粹的甘露之法,就是所谓的无上菩提心的熏修,就能自利利他,也就是真心中流出来的功德,也就是真实心中实践“南无阿弥陀佛”。

要是用杂毒之善去实践呢——危害,在净土法门真正的实践中,谈不上果地觉为因地心,只能说杂毒之善的一个实践。你不断地饮用这个杂毒之善,那你的生命是什么呢?就是忽悠。忽悠一会儿,感觉到,哎,这有点奶味,一会儿又中毒了;一会儿又有点奶味,一会儿又中毒了;一会儿又有点奶味,一会儿又中毒了;一会儿感到自己还受一点法益,一会儿又中毒了.又是骂咧咧,又是找不清的麻烦,又是烦恼炽盛。为啥呢?杂毒之善,在我们这个因果生命相续中呢,在起作用。所以善导大师对这个地方,就是痛斥于此啊。

所以我们接触一个法则呢,一定要在这个法则的传承机制中去认识它。你看一看从龙树菩萨讲,“若人愿作佛,心念阿弥陀”,“心念阿弥陀,应时即现身”这个“即现身”,“是故我顶礼”,你看他用这种方法去念佛。

我们这以前都讲过无数次了,天亲菩萨怎么念佛——“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以“示佛法如佛”的这种愿望,来把佛法展示于世间,和盘托出,在回向门中实践,利益世间,饶益有情。实际就是以本愿力,以佛的愿力来予人无上信心。这样的比比皆是,到昙鸾法师、道绰禅师,你看他们讲的就是全舍啊,全舍即得啊,以彰显弥陀的这种誓愿。就把自己所有的长处全部都舍弃了,不要说短处了,长处全部舍弃了,以彰显弥陀之誓愿。干什么呢?来利益有情。

那像善导大师过去那样的大修行人,去见道绰禅师的时候,道绰禅师也问自己身体的障碍、疑问。但是他在教授大家的时候,在传递的时候,都在传递弥陀的誓愿,讲授《无量寿经》。我们看到在善导大师这个地方呢,就所谓的像天亲菩萨写的“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他就在实践这样的一个法则了,所以说,“一切往生,皆仰仗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这就是他的一个绝对说!为什么做这个绝对说呢?就是去除杂毒之善。

我们现在不要说是去除杂毒之善,现在人有一点长处,人就无限地炫耀自我,认为自己了不起、自己了不起,而不是说去真正地礼赞、印契于弥陀的功德,或者说展示弥陀的功德,没有这样的作为。所以说,很多——大部分的修行者,就在这个杂毒之善的饮用中忽悠自己。忽然感觉好一点,哎,我还学佛法了;忽然又怨恨周边人,怨恨佛法,怨恨自己;忽然又感觉到,哎,又有点佛法利益了,甜甜的有点奶味。就是杂毒之善在侵害着我们,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就在“果地觉为因地心”的这个传承中不认真造成的,或者说,我们这个坚固的自我意识的习惯——贪瞋痴慢疑,把它当成我的习惯,有它强大的力量、势力。这都没问题啊,但是我们要不断地矫正它吧。

这问题呢泛滥,比较泛滥,也比较普遍。但是我们要自己解决自身的问题,或者自身周边群体的问题,要真解决这个问题,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要去无限重复一个东西,就是我说“换马甲”,还是老一句话。就像那个水军一样,在网络上不断地去换马甲,重复一个东西,重复一个任务,结果跟自己身心没有关系。

我们这个无明是个马夹。什么叫“无明马夹”?就是永远不认识。你就不认识问题,别人也不会认识你在说啥,马夹的东西太多。

真是什么东西挡着我了?没有挡着我,那我替别人启教。

我能不能解决?我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我就替大众启教,都可以。

像某某师,像很多出家师父,感到自己没有问题了,不要编造问题,可以替大众来启教。你看观世音、文殊菩萨,这些菩萨们都是在替众生启教,不是替自己启教的,不是没事编问题。他们真正发现了生命、众生群体需要解决的问题了,他们如理去向世尊启教,或者做交流方便哪,展示话题啊,不能无事找事。

因为这个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去除杂毒之善,整个体系就是去除杂毒之善的!

以佛愿力为己愿,这怎么会有这些说法呢——我如何、他如何呢?所以我们一旦说到我如何、他如何,本身已经出现了一个大的问题了,九界业力。

这个于九界不顾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就是不顾于九界业力了,根本不过问这个东西了,顾不得这个东西了!顾不得自己的丑陋、他人的丑陋,直奔王家。就像善导大师讲啊,说黑白二道那个说法,说“汝直来,吾护汝”。为啥?你不要去拐弯抹角的,对不对啊?你就直奔而来就行了。你这黑白道,两边不是水就是火,背后有贼人追杀,你不直直地奔来,你要干啥还?所以黑白道喻,比喻得多清晰。

那我们要真正地接受这个传承,就是从阿弥陀佛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就是个传承嘛。这一代一代的祖师各有自己的善巧,但都在表述着“一切往生,皆仰仗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为增上缘”,没有其他的东西!

你看历代的祖师,他们所有提的都是这一个话题——“我们怎么融入佛愿,怎么接受佛力,我们怎么乘船而去,怎么超越九界的制约与九界的纠缠,怎么不在九界中纠结、徘徊”,在这啰嗦。那就是佛的果地觉皆接引九界众生,圆成九界众生的一个善巧法则。

这一点呢,这个传承体系很清晰,从《无量寿经》,从释迦文佛说法。那为什么偏赞阿弥陀佛?那就是他的誓愿总是唤醒法界有情,一时同归无量寿觉、无量光寿这个清净国土,就是回入无量光佛刹,《普贤行愿品》中不是有这样的话嘛——“愿共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为什么要速往呢?本身人就不离本座呀,回心即往嘛!

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接受呢?为什么接受不了这个东西呢?就是在这个传承的赞美、认知、礼敬、发愿、观察上不够啊。你看五门,多好啊——身业礼拜、口业赞叹、意业作愿、智业观察、方便智业回向!让我们都那么具体地作为,还要什么呢,还要求什么呢?所以这个传承体系特别的清晰。

为什么像我这样比较笨拙的人就直取这个《优婆提舍愿生偈》呢?因为我感觉,像昙鸾法师、道绰禅师、善导大师的这些文字都真是很精美。说句实话,我就受我老师的制约,教导我说“最好不看东土的这些东西,看看印度人怎么讲的,西土的这些导师怎么讲的,再来看唐朝以前的著作”,要不然,你会身心杂乱,你就不知道他们讲的啥。

他们什么都讲,就是杂而全,全而无用,讲的什么道理都有,周全。为啥?他为了住世,为了传播,为了辨识,为了令那些知识分子折服。你不是为了这个,你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了。

像我的老师这样讲,我根本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了,我不是那个时代那么有耐心、那么有学问、那么有知识的时代了。现在知识都放在云计算上去了,都在电脑里储存着,根本不需要我的脑袋去学识的这样一个时代了,是查资料的时代。

我感觉到以前我这些老师对我的教诲,是救了我的命。我就没有从知识上下手,也没有从本土的知识上下手,就从《往生论》上下手。虽然不是故意从《往生论》上,就无意识从《往生论》上下手了。感觉这个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说全了,凡圣都给你指导到了。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凡圣都给你指导到家了,这个传承就这么清晰!

所以,到天亲菩萨那个传承呢,是清晰了然的,根本没有任何的一个杂质!那再往前推,龙树菩萨,再往前推,文殊菩萨,再往前推,释迦文佛,再往前推,阿弥陀佛,清晰!都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就是回心即往!就是即心即是!没有不是这个的,没有不是“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你直下取用智慧德相,超越一切妄想执著——就是“九界业力”,这是个名言,开始就是个名言,我们不断地击破这个名言的时候,就了解了九界业力如幻,一切教法、一切方便如幻。

唯有无量光寿真实不虚啊!为什么这么说?这是顺性展示生命的光辉的这样一刻钟,就是展示了生命的无量光寿,也就展示了性德的真实内涵!这个地方耐得我们去嚼,去反复思惟、观察、了解,反复捶打。耐得我们从究竟意义上,从方便意义上,从长时间的利益上,从短时的利益上,从任何一个生命的角度上,去观察,去了解,去捶打,真是不出其外。

过去的善知识们,在经典上也好,在论著上也好,讲得清清晰晰、头头是道,就是“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莫不从这个法界中出”,出不了这样一个道道!“上至诸佛,度化众生;下至一切凡夫,成就种种道业”都离不开这样一个法则,这是真实不虚的。这不是这些佛菩萨发疯了说一句疯话、狂话、失心话,是诚实言,是真实语,是苦口婆心的一个究竟耐心的教法!的确是耐心。

所以我们要依止传承。像某某师讲这个传承上,这个传承依据经典,依据历代善知识们的施教,当然追溯得越彻底越好。追溯到法性上是最彻底的,追溯到阿弥陀佛上是最圆满的,追溯到释迦文佛的教导是应化、是无碍的,追溯到历代的菩萨、历代的祖师这些教法上呢,清晰可知,清晰可行。我们去追溯这些东西。

(三)尊重依止传承,弥陀念弥陀

我的确是庆幸于此,我一出家就遇到老一代人说这个“一定不要去轻易看近代的东西,唐朝以后的东西是不可看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这种福德,我很感动,就是现在都感动这样一个因缘,十分感动这样一个因缘!因为要是早早的,我也扒,说句实话我也扒了很多,像《净土十要》,我基本上把那个书都翻烂了,我看不懂,说实话看不懂。说实话,我实践不了开始,很多东西我实践不了。

我尝试着去实践,怎么都实践不了。尝试着去做,稍有利益,一定要靠戒的扶持,那时候叫持戒念佛,就是我师父那个教诲,蕅益大师的教诲,持戒念佛。持戒是本分,念佛呢是究竟的利益。念佛是归向,持戒是现行。那时候就把这个当成一个方便,是有喜悦,但回头看,东张西望找不到,说句实话,找不到这样的同行者。

难!持戒这个东西太难了,在这个时代。因为啥呢?大部分人都没法受戒,受戒的根源都断了,没有人给他授戒。有受戒的人呢,不学戒;有学戒的人呢,不能持戒。那持戒念佛就变成了一个摆设了,因为那个传统中“你只念佛你不持戒,你是得不到利益的”,那种教诲。

所以我早期用过持戒念佛,但是我还深深地受这个教导,就是不能看唐朝以后的这个说法、那个说法。那我就往回翻,翻到《往生论》这个地方,又去看了看龙树菩萨的著作,尤其是看到《大智度论》,做了一个拍板的抉择——念佛!这个敲定了,就是依佛念念佛,没有其他的东西了,就拍板了。其他东西都渐渐地丢失了,包括过去学这个、学那个,什么都丢失了。渐渐地就在这个依佛念,就是依佛的愿力,念佛、忆佛,回向自他。

回向自己,也回向有情。为什么呢?自己跟有情没有啥差异,都是这么个五浊恶世具足烦恼的一个有情。回向自他,抉择烦恼生死对自己困惑的这样一个因因果果,来抉择这个东西。原来我们就是“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真实不虚!真抉择这个地方了,才知道善导大师那个“弟子众等,生死凡夫,罪障深重,今得遇弥陀……”什么什么誓愿,什么怎样怎样,我们打着耳磬念的那样一个,上下耳磬念的那个“弟子众等,现是生死凡夫……”那一段话,那是心中真实的一个忏悔,真实的一个认知了,就抉择舍弃自业,回向弥陀。

这样呢,我们就能真正地承接这个法义啊,那就能依传承、传承的力。这的确是传承的力,我们自身没法建立的东西,像对自性的认识,对阿弥陀佛愿力的认知,对念佛印心的认知,对果地觉为因地心的认知,没有经典,没有历代的祖师,没有传承,我们根本认取不了!你根本安顿不了你的心智,你身心没有依止,没有回归。

为什么说身心回归极乐呢?这个色身,人纠结得太厉害!心,人对心、对妄想的纠结,太厉害!我们真正地彻底认知了这都是“无不是罪,无不是业”,在这个地方呢,“纠结”无不是造罪、造苦、造业,那我们就会真正地去念佛忆佛,依佛愿、依佛力、依佛性忆佛念佛,成就二利,圆满菩提。因为他本身就是圆满的嘛,我们念的佛的果地觉就是圆满的,因真果真,这真实不虚啊!

这一点呢,一定要忌讳杂毒之善。因为你看所有这些,我们中国近代传播的这些善知识们,印光法师到他的后期,在印这个《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个《净土五经》,作这个序这一刻钟,这一个时刻,他已经完全摒弃了他过去那一些,所谓的大家一定要做好人哪,要远离坏人啊,要这样那样那些东西,他一定是成熟了,他就远离那些东西,只讲佛。佛力与我们的这个自力,所谓的天地悬隔的一个东西,讲“九界同归,凡圣同修”,就讲这样一个净土教法的真实所在了。

那你说很多人就读印光法师的大厚本,这个《文钞》,都是这因那果啊,讲得很细致啊,所以很多人呢,就说我们是真正地弘扬印光法师的教诲的。我说你要是不了解印光法师所讲的净土的心髓,你在他讲的那些因因果果上去用功夫,你还会堕入自力上去,你就违背了他真正地讲“凡圣同修,九界同归”的这样一个大纲!这个同归的大纲你丢失了,你就“我是好人,他是坏人”地这样修持,你永远在三界中,打滚,轮回!

所以,为什么他堪称净土的第十三位祖师啊,尤其像弘一法师称他说“近千年来,唯独出此一人”。这个话太狠了吧?那么多大善知识。不!在这个教法的究竟意义上,能独树一帜,标明世间,接引九界!咱们去查一查看一看,印光大德尤其到他后期,真正高举了这个旗帜,就是“九界同归,凡圣同修,利钝全收”!这是什么样的一个心智啊?唯佛与佛乃能知的心智,唯畅佛普度众生本怀的心智,唯是无量光佛刹所遍照、遍接引、遍成就的一个心智,那不是佛的心智吗?

所以我以前读弘一法师说的这个“近千年来,独出此一人啊”,我感觉这话有点狠啊,实际慢慢慢慢学习,这话真实不虚啊!所以很多时候,就是很容易去否认很多大德啊,因为这历代很多善知识啊,很多很了不起啊,像彻悟之流,都很了不起啊,都很了不起的!莲池大师,那都很了不起啊,蕅益啊,我都认为古佛再来啊!但时代不同啊,在我们这个末法之际,白法湮没,恶法炽盛之时代,你说怎么接引众生,怎么成就菩提道业呢?无所择取了已经,没有择取了!

你看看现在,我都不敢打开新闻,或者说回思这个社会现象,基本上都是欺骗、杀戮、毁坏,怎么让一个种族毁坏、一个国家毁坏、一个民族毁坏,就是这些东西,没有其他好玩意。怎么发动战争,怎么毁灭人类,怎么欺骗他国,欺骗、欺辱别国,民族之间,国家之间,集团之间,都是这一类的东西。没有一个说让大家和平共处,让大家安乐,让大家都能过上一个平等、清净、自由的生活,没有这样的内容。各展示极端自私,当然最强的人他站出来,就是我就是最强,我就是自私,那你就得为我所使用。

像美国人讲的一样,他们是锤子,一切国家、一切人都是钉子,我想敲打就敲打谁。你看漫天都是这些东西,所有的新闻、所有的东西都播送这些东西,表达这些东西。那人类面临的是啥呢?那就是强者生存的一个,唯一一个价值的选择了。那佛陀的这种平等、圆满、清净、饶益有情的思想,变成什么了呢?所以就看不到他的踪迹了,没有踪迹了。

所以在这样一个特定时代呢,我们要尊重传承,尊重这样一个体系传承。尤其是我们要追溯到阿弥陀佛,最少追溯到释迦文佛,最少追溯到龙树菩萨、天亲菩萨,在中国最少追溯到善导大师之类,最少追溯到近代的印光大德最终敲定的思想,敲定的净土思想上、传递的这种教义上。要不然,我们大家真是不知所措呀,行无择法啊!你不知道怎么择法了,你不知道择哪个法则了,你就茫然得很啊。很多人修法修的,你看就两眼茫茫,不知道要干啥!哭就是笑相,笑就是哭相,不知道是哭,也不知道是笑,活人活的就是脸皮抽筋。

那我们要根据传承,依止传承呢,人就安然处世,安然于一切业报。因为啥?一切业报如幻,缘生缘灭,我们清晰了知。所以说在此世界,过此余生,回入极乐。那你回入极乐,你行无量方便,可以。当然,你在此娑婆世界,现在也可以行无量方便,行无量方便,利益世间。

什么叫行无量方便呢?不离佛愿力故,行无量方便;不离佛果地觉作因地心故,行无量方便;不离性德故,不离真实心故,行无量方便;不离智慧慈悲方便的聚集故,行诸方便;愿共诸众生,同生安乐国,行诸方便。非哪一类往生,是“(普共)诸众生,同生安乐国”,这是佛心哪,“闻我名号,俱来我刹”,这不是佛心嘛?

所以我们善知佛念、佛心、佛愿、佛力,我们再来用自心、观自心,把自心回入真实心中,回入性德光明中,回入弥陀愿力中。这不是传承吗?那就是古弥陀念今弥陀的大行其方便,得究竟金刚心啊!你这个心坏不了啊,因为这个性德之心之妙用,何以能坏呢?无所建立,怎么能坏呢,对不对?

那善用圆满,就是用弥陀愿力,也就是所谓我们说今弥陀念古弥陀。那善用平等心,无碍于世间,那就是弥陀念弥陀。什么古啊,什么今哪,皆心心相印。心心相印,什么古弥陀今弥陀,那就是弥陀念弥陀!

所以说呢,我们这个传承体系呢,就是一定是古弥陀念今弥陀,今弥陀念古弥陀,成就弥陀念弥陀!

——慈法法师2020年7月10日斐济课程

注:因主题内容不一,本次课程部分内容被单独作为“随缘开示”进行发布,详见“随缘开示”版块《随缘开示|如何如理启教?》《随缘开示|无畏提问启教,解决现行烦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