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短期出家开示——关于非时食的开示

慈师关于非时食的开示

2012.1.27

 

八关斋戒,就是过午之后呢,来让我们的肚子空闲空闲。这个戒的授受啊,就是给大家做一个证,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不非时了。这个非时,我大概地讲一点,我们在太阳没有偏西的这样一个时间空间,在上午的这个时间,在僧法中称为“时”——时间的时。这个时呢,天地之间是清泰的,人心是平和的,习惯呢是比较淡泊的,习惯意识比较淡泊。新的一天,(上午)这个半天比较简单。那么,太阳一偏西,这个时间呢,天地之间就开始浑浊,人的习惯,生活的习惯就开始翻种子了,就开始有表达了。这个时间呢,出家人不宜走动了,所以称为“非时”。不非时食,就是不在下午再进食了。因为下午以后的气就浊了,我们再进食呢,就会增加我们的这个浊染的业力与习惯。那么这个非时呢,是对我们修行作为是有益的一个区分。所以因为过去的梵行生活,是有它的时间规范性的,所以这个非时很清晰地把上午,或者说把太阳不偏西的这样一个标准呢定为“时”,过了以后定为“非时”。非时以后不再增加我们的体力,不再增加我们的作为的意识,不再强化它,使它弱势下来。那我们上午比较清泰、安乐或者说人比较清凉的环境与心理我们可以强化它一下,这样呢,增加我们一些健康的、舒展的力量。所以称为“时与非时”。

 

注解:【非时】
 (术语)律以自晨朝至于日中为时。自日中至于后夜之后分为非时。萨婆多毗婆沙七曰:‘非时者从日中至后夜后分,名为非时。从晨至日中名时,何以故?以日初出,乃至日中,明转盛,中则满足,故名为时。从中至后夜后分,明转减没,故名非时。’此解不可。非时者,非正时之意也。起自食时之制之称也。[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非时食】
   
梵语vika^labhojana,巴利语同。指非时之食,亦即过日中而食。又作非时食学处。凡日中以后至翌日明相(天空露白之状)未出之间所受之食,皆称非时食。于律典中,制之为戒法。非时食戒,又作不过中食戒、不过时食戒、离食非时食(梵vika^labhojana
-virati
)。戒法中,八斋戒、十戒中之不过中食戒、比丘戒之非时食戒,均为佛道修行者节制食欲之戒。又于戒法中,九十单堕之第三十七戒即称非时食戒。然于沙弥十戒仪则经载,若比丘有病,为救治其病,则许可午后之食。[十诵律卷二十一、卷五十三、摩诃僧祇律卷三十、四分比丘尼戒本、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三][佛学大词典]

 

文字整理:如生 校正:明润

宝箧2012-3-2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