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功德正行十念》开示第三集:正行日课

 同生极乐立誓文及正行日课建议

 华首放光寺同生极乐立誓顶礼仪轨

一心顶礼宏扬净乐土。释迦如来。千百亿化身。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常寂光净土。阿弥陀如来。清净妙法身。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实报庄严土。阿弥陀如来。微尘相海身。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方便圣居土。阿弥陀如来。解脱相严身。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阿弥陀如来。大乘根界身。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阿弥陀如来。十方化往身。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教行理三经。极依正宣扬。遍法界尊法。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观世音菩萨。万亿紫金身。遍法界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大势至菩萨。无边光炽身。遍法界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清净大海众。满分二严身。遍法界圣众。

顶礼西天东土历代祖师。

顶礼当山守衣入定摩诃迦叶尊者

顶礼天下弘宗演教诸大善知识。

顶礼初祖庐山东林远公大师。

顶礼二祖长安光明导公大师。

顶礼三祖南岳般舟远公大师。

顶礼四祖五台竹林照公大师。

顶礼五祖新定乌龙康公大师。

顶礼六祖杭州永明寿公大师。

顶礼七祖杭州昭庆常公大师。

顶礼八祖杭州云栖宏公大师。

顶礼九祖北天目灵峰旭公大师。

顶礼十祖虞山普仁策公大师。

顶礼十一祖杭州梵天贤公大师。

顶礼十二祖红螺资福醒公大师。

顶礼十三祖苏州灵岩圣量印公大师。

 

华首放光寺同生极乐立誓缘起文

佛历三零三七年。岁次己丑。六月廿三日。迦叶尊者垂视之处。鸡足山华首放光寺光明堂。西方三圣像前。慈法法师及四众弟子共同学习《安乐集》。至毕竟安心处。欢喜踊跃。愿以天亲菩萨之往生论偈为毕生誓愿。成就五种功德。相互策励。唯佛是念。乘佛愿力。安住不退。以期现生出此五浊。只欲疾成自利利他。契会不二。见证佛性。明晓实相。入正法眼藏。并祈我等及有缘。此愿不舍。一切时中导引其前。最后刹那。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蒙佛授记。得大方便。乘无碍力。提醒同志。勿忘本誓。同归安养。是为立誓缘起。

四众弟子于五方静室共集

 

立誓文(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我(某甲)及有缘。今于佛前立誓: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  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  与佛教相应

观彼世界相  胜过三界道  究竟如虚空  广大无边际

正道大慈悲  出世善根生  净光明满足  如镜日月轮

备诸珍宝性  具足妙庄严  无垢光焰炽  明净曜世间

宝性功德草  柔软左右旋  触者生胜乐  过迦旃邻陀

宝华千万种  弥覆池流泉  微风动华叶  交错光乱转

宫殿诸楼阁  观十方无碍  杂树异光色  宝栏遍围绕

无量宝交络  罗网遍虚空  种种铃发响  宣吐妙法音

雨华衣庄严  无量香普熏  佛慧明净日  除世痴暗冥

梵声悟深远  微妙闻十方  正觉阿弥陀  法王善住持

如来净华众  正觉华化生  爱乐佛法味  禅三昧为食

永离身心恼  受乐常无间  大乘善根界  等无讥嫌名

女人及根缺  二乘种不生  众生所愿乐  一切能满足

是故愿生彼  阿弥陀佛国  无量大宝王  微妙净华台

相好光一寻  色像超群生  如来微妙声  梵响闻十方

同地水火风  虚空无分别  天人不动众  清净智海生

如须弥山王  胜妙无过者  天人丈夫众  恭敬绕瞻仰

观佛本愿力  遇无空过者  能令速满足  功德大宝海

安乐国清净  常转无垢轮  化佛菩萨日  如须弥住持

无垢庄严光  一念及一时  普照诸佛会  利益诸群生

雨天乐华衣  妙香等供养  赞诸佛功德  无有分别心

何等世间无  佛法功德宝  我愿皆往生  示佛法如佛

我作论说偈  愿见弥陀佛  普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五种功德正行十念

十念法者,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续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十念法简单易行,古德多赞,为令现代繁忙众生修行方便,正念串习无间心,无后心,得往生之决定心智,引导正行相续,得无疑虑,入五种功德,特提倡此法为立誓者每日必行之功课。

十念法

系念法

每日择时。面西合掌。诵: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愿入弥陀界  归依合掌礼

身业礼拜: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

 十念南无阿弥陀佛

 口业赞叹:

 

梵声悟深远  微妙闻十方

正觉阿弥陀  法王善住持

 十念:南无阿弥陀佛

 

 

意业作愿:

如佛无碍智  通达靡不遍

愿我功德力  等此最胜尊

 十念:南无阿弥陀佛

智业观察:

观佛本愿力  遇无空过者

能令速满足  功德大宝海

 十念:南无阿弥陀佛

 

 


方便智业回向:

 

何等世界无  佛法功德宝

我愿皆往生  示佛法如佛

 十念:南无阿弥陀佛

恭敬作意:

十方恒河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礼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阿弥陀佛。世尊。如对目前。蒙佛摄受。愿生彼国。得生彼国。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能破一切无明。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如是赞叹阿弥陀佛。依彼光明智相修行故。皆得休息。无复苦恼。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不但我今称其光明。一切诸佛声闻缘觉诸菩萨众咸共叹誉亦复如是。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如是一心专念。以佛愿为己命。毕竟往生安乐国土。共入弥陀愿海。

弥陀佛国能所感 西方极乐难思议

一切庄严皆说法 无心领纳自然知

无量菩萨为同学 性海如来尽是师

欻尔腾空游法界 须臾授记号无为

正念观彼西方依正二报。皆一切众生性所本具。特借弥陀大愿显发。非是新得。一切众生究竟往生。如是专念观察彼妙庄严。得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乐。

心常作愿。回向为首。信顺弥陀平等回施。顿出无始轮回。至毕竟安乐处。成就大悲。如是不舍一切苦恼众生。乘无碍力。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示应化身。提醒同志。同归安养。以本愿力回向故。

其佛本愿力  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  自致不退转

备注:每日可五门全修,每门十气或两气皆可;每日亦可择一门专修十气;每日修法次数不限。

 

我们在法则上应该思维自己有没有这个次序?就是对一个法则有比较方便的作为与认知过程。我们每天都在做事情与想事情,若没有法的思维,肯定会有很多其他想法,不念佛就念业,这是正常的。

关于十念法的正行内容,我们做了一个功课,每天几分钟即可做完。这样无论出家在家,都可以随时依此而行念佛,不失为正行的一个方法。这个功课里有两部分,一是必行,包括每种修行的对应偈子与十念;二是选行,对应的观察思维文字,若有意乐可以读,熟悉了或者知道怎么做了也可不读。下面我来读一读。

“依五种功德正行十念法。”这是择十念法,随顺佛的五种功德——从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五个方面立个简单功课。“每日择时,面西合掌,恭敬作意:十方恒河沙诸佛如来,皆共称赞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威神功德。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作这样一个观察。“道俗时众等,各发无上心,愿入弥陀界,归依合掌礼。”这是把心静下来,发这个愿,念善导大师这四句话。

第一门:身业礼拜。“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然后念十气南无阿弥陀佛。你说五念门我修不了,我只修一门行不行?行!身业礼拜,“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念十口气,结束了,没问题。门门圆满,门门得入。

第二门:口业赞叹。“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然后念佛号,十口气。你若就修第二门也行,用赞佛功德来修持。

第三门:意业作愿。“如佛无碍智,通达靡不遍,愿我功德力,等此最胜尊。”然后念十口气南无阿弥陀佛。你说我就依作愿门来念佛,也可以。

第四门:智业观察。“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然后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十口气念,可以了。

第五门:方便智业回向。“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然后十口气南无阿弥陀佛。一个修行过程圆满了。

最后念:“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思观内容都是摘一段经典文字。只做一门可以,五门都做也就是四五二十句偈子,随口就会背。玄清师建议能不能用龙树菩萨那个偈子来做礼拜门:身业礼拜:“若人愿作佛,心念阿弥陀,应时即现身,是故我顶礼。”然后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正行是让我们每日有个毕生的法则守护,至少提示自己的正念、正行。因为稍不注意就滑到业力中去了,所以每天要有个相续作为。复杂了不好搞;现在人心力、承受力或者意乐分中,以简单明快来相续。所以我们把以前读过的一些文字放在一栏里作为选读,意识不清晰了可以读读,有很好的提示。这个时代人要有喜欢的东西,又不要复杂,越简洁越好。可以依这个简洁功课来维护誓愿,相互策励。依简单明了的法则,真正立誓愿,这是不可思议的福德因缘!现在有多少人还在法外徘徊?多少人口中念佛心里在搞其他东西?我们立誓,真心念佛,缘佛成佛是必然!这是因果法。缘业力呢?结果也可想而知。

缘佛成佛这么明快。我听到人在下面交谈,百分之八十还不是缘佛;可能是习惯或业习需要,没问题,但要警觉自己——缘什么一定成什么!大家知道因果法,缘起就是因,是种子。世尊成佛也从缘起。《妙法莲华经》中讲: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没有缘起的种子,你怎么成佛?若是平时不注意缘起,就被无明业感所驱使,你的果报是什么?立誓就是建立清晰、明了、坚固的缘起,而不是徘徊、犹豫不定的缘起;那样一生在徘徊中过去,业报成熟谁来承担?只有自身承担,别无代替者!菩萨们,我们学佛,要对自己负责任!要不然一迈出殿堂,又开始缘其他东西,要警觉!

立誓是确定缘起——把自己的缘起、生命主题确定下来。一生归向确立,下面就是正行。怎么来维护、表达、成熟誓愿?在除疑、生信、安心情况下才立誓,立誓后若还随着业力游荡就可惜了。所以希望大家有个正行方式。我当时写这个文字,希望择一门修也行。比如有人缺乏慈悲心,没有回向利益他人之心,以第五门回向门行十念法。每天串习,七天、十四天、二十一天,看看自己心理会有变化。我遇到一个居士,嗔心比较强。我建议他背诵个东西。他说背这个有没有用?我说一定有用,但要坚持。他开始感到枯燥、没意思、很无聊,因为不与业习感知契合;慢慢会背了,它就成为自己的思想意识了,再泛习气或者思维模式时,它就起大部分作用了,人就变化了。我遇见许多整理文字的人,一段时间以后,他的思维模式变了,语言结构也变了,就是串习力!

四力中,串习力很重要的!当然发心、对境、因缘都很重要。比如说境界,我们念阿弥陀佛,靠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对我们的呼唤——此界世尊遣我们往生,彼国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往生——这样一个境界,我们怎么办?念阿弥陀佛,顺应诸佛誓愿与教诲,成就往生大利,也就是安心,也就是满足清净平和,下面是串习。我们讲了三个一念,串习力是相续一念,即是誓愿。这个誓愿怎么在正行中或者行为中表达?五种念门与五种功德中我们择一种修十念法,不需要长篇大论,一样可以得到不可思议之利益,就是串习力、境界力、缘力、心力相续造成的事实。若不认真实践,相续或誓愿会散坏在无明业中。串习力有作意,有支持自己誓愿力的行为或者警觉。

为什么推荐十念法?这与时代有很大关系。昨天一个老人家过来,他念了二十多年的佛,千里迢迢到这里,反复就说一个问题:我这样怎么能往生?这是个缘起,他就念这个。我说不念这个不行吗?你怎么缘就怎么起作用啊!缘自己业力就会造成业力的迷茫与徘徊,缘佛功德呢?为了这个作用,鼓励大家以五种功德修某一念门,缘起特别重要!心念一动念这个缘起对我们起决定性作用,对境是辅助作用,称为内因外缘。内因是心力,若是内因忽略就麻烦了。要是明白自己举心动念就是因、就是缘,特别方便。在礼拜佛等五种功德门中,对境是佛、佛果、佛功德;我们内因要有愿望、意乐,内因外缘则易相应、契合、成熟。

一旦我们回到原有生活状态中,修行方式越简洁直白,越能达到对缘起的深刻认识,越有意义。要是随着安心、立誓、正行这个方法去做,人人必得往生。要是不随这个,业力趋向必然是自己所缘产生之事实。假设用五种功德作为对境,作为自心相应法则,每天做一次、两次、三次……尤其起床后、睡觉前或者做大事前,都做一次,最多用五分钟宝贵时间,我们这一生,至少这一天有个清晰保证。睡觉前做一门,可以好好睡一觉。要认真做!若不认真,还是缘的问题。恭敬修、无间修、长时修、毕命修,谁来修?

我们作这个意来警觉自己,果报就清晰。本来没有迷失业,也没有警觉业,我们警觉就清晰自己,不警觉就迷失,这是自身的缘起法。若以誓愿来导自己正行,这个誓愿可以明确我们行为的根本依止。你自己习惯很多,但要有一个根本依止,就是不可动摇的依止,也就是生活的主线——你这个主线、生活主题不能改变。我们立这个誓,这个根本依止一变,就造业去了。我们造业还造业,但是有个主线,会往这儿回归。说心心回向也好,念念从此中走出也好,都是我们不可思议的利益。

要是我们随着迷茫业无明业飘荡,正行会丢失。立誓是给我们树立一个根本依止、生活主题、大原则。这个原则不违背,人生就变得简洁,其他都为主题服务。你每天有妄想或者什么作为,这没人管,每个人生命都是这么延续下来。但怎么使生命有个清晰主题?恶缘或违缘来了,我不会迷失方向;乃至临命终时,我会喜悦面对舍报。你要真正看清极乐世界,舍报时是最欢喜之时,丢弃无始以来的沉重嘛!老子说吾之大患为有此身。我们这个身体很粗重,若看不清,不要说阎王老子找我们算账了,哪怕平时来一点违缘,你的主题也可能迷失;来点不顺心、烦恼、情绪,就会什么业都敢造,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那太可怜了,太可惜了。

慈法法师开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