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顶礼宏扬净乐土。释迦如来。千百亿化身。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常寂光净土。阿弥陀如来。清净妙法身。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实报庄严土。阿弥陀如来。微尘相海身。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方便圣居土。阿弥陀如来。解脱相严身。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阿弥陀如来。大乘根界身。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阿弥陀如来。十方化往身。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教行理三经。极依正宣扬。遍法界尊法。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观世音菩萨。万亿紫金身。遍法界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大势至菩萨。无边光炽身。遍法界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清净大海众。满分二严身。遍法界圣众。
顶礼西天东土历代祖师。
顶礼当山守衣入定摩诃迦叶尊者
顶礼天下弘宗演教诸大善知识。
顶礼初祖庐山东林远公大师。
顶礼二祖长安光明导公大师。
顶礼三祖南岳般舟远公大师。
顶礼四祖五台竹林照公大师。
顶礼五祖新定乌龙康公大师。
顶礼六祖杭州永明寿公大师。
顶礼七祖杭州昭庆常公大师。
顶礼八祖杭州云栖宏公大师。
顶礼九祖北天目灵峰旭公大师。
顶礼十祖虞山普仁策公大师。
顶礼十一祖杭州梵天贤公大师。
顶礼十二祖红螺资福醒公大师。
顶礼十三祖苏州灵岩圣量印公大师。
华首放光寺同生极乐立誓缘起文
佛历三零三七年。岁次己丑。六月廿三日。迦叶尊者垂视之处。鸡足山华首放光寺光明堂。西方三圣像前。慈法法师及四众弟子共同学习《安乐集》。至毕竟安心处。欢喜踊跃。愿以天亲菩萨之往生论偈为毕生誓愿。成就五种功德。相互策励。唯佛是念。乘佛愿力。安住不退。以期现生出此五浊。只欲疾成自利利他。契会不二。见证佛性。明晓实相。入正法眼藏。并祈我等及有缘。此愿不舍。一切时中导引其前。最后刹那。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蒙佛授记。得大方便。乘无碍力。提醒同志。勿忘本誓。同归安养。是为立誓缘起。
四众弟子于五方静室共集
立誓文(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我(某甲)及有缘。今于佛前立誓:
世尊我一心
我依修多罗
观彼世界相
正道大慈悲
备诸珍宝性
宝性功德草
宝华千万种
宫殿诸楼阁
无量宝交络
雨华衣庄严
梵声悟深远
如来净华众
永离身心恼
女人及根缺
是故愿生彼
相好光一寻
同地水火风
如须弥山王
观佛本愿力
安乐国清净
无垢庄严光
雨天乐华衣
何等世间无
我作论说偈
五种功德正行十念
十念法者,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续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十念法简单易行,古德多赞,为令现代繁忙众生修行方便,正念串习无间心,无后心,得往生之决定心智,引导正行相续,得无疑虑,入五种功德,特提倡此法为立誓者每日必行之功课。
十念法 |
系念法 |
每日择时。面西合掌。诵: 道俗时众等 愿入弥陀界 身业礼拜: 世尊我一心 无碍光如来 梵声悟深远 正觉阿弥陀 意业作愿: 如佛无碍智 愿我功德力 智业观察: 观佛本愿力 能令速满足
何等世界无 我愿皆往生 |
恭敬作意: 十方恒河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礼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阿弥陀佛。世尊。如对目前。蒙佛摄受。愿生彼国。得生彼国。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如是一心专念。以佛愿为己命。毕竟往生安乐国土。共入弥陀愿海。
弥陀佛国能所感 西方极乐难思议 一切庄严皆说法 无心领纳自然知 无量菩萨为同学 性海如来尽是师 欻尔腾空游法界 须臾授记号无为 正念观彼西方依正二报。皆一切众生性所本具。特借弥陀大愿显发。非是新得。一切众生究竟往生。如是专念观察彼妙庄严。得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乐。 心常作愿。回向为首。信顺弥陀平等回施。顿出无始轮回。至毕竟安乐处。成就大悲。如是不舍一切苦恼众生。乘无碍力。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示应化身。提醒同志。同归安养。以本愿力回向故。 |
其佛本愿力
备注:每日可五门全修,每门十气或两气皆可;每日亦可择一门专修十气;每日修法次数不限。
我们在法则上应该思维自己有没有这个次序?就是对一个法则有比较方便的作为与认知过程。我们每天都在做事情与想事情,若没有法的思维,肯定会有很多其他想法,不念佛就念业,这是正常的。
关于十念法的正行内容,我们做了一个功课,每天几分钟即可做完。这样无论出家在家,都可以随时依此而行念佛,不失为正行的一个方法。这个功课里有两部分,一是必行,包括每种修行的对应偈子与十念;二是选行,对应的观察思维文字,若有意乐可以读,熟悉了或者知道怎么做了也可不读。下面我来读一读。
“依五种功德正行十念法。”这是择十念法,随顺佛的五种功德——从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五个方面立个简单功课。“每日择时,面西合掌,恭敬作意:十方恒河沙诸佛如来,皆共称赞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威神功德。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作这样一个观察。“道俗时众等,各发无上心,愿入弥陀界,归依合掌礼。”这是把心静下来,发这个愿,念善导大师这四句话。
第一门:身业礼拜。“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然后念十气南无阿弥陀佛。你说五念门我修不了,我只修一门行不行?行!身业礼拜,“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念十口气,结束了,没问题。门门圆满,门门得入。
第二门:口业赞叹。“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然后念佛号,十口气。你若就修第二门也行,用赞佛功德来修持。
第三门:意业作愿。“如佛无碍智,通达靡不遍,愿我功德力,等此最胜尊。”然后念十口气南无阿弥陀佛。你说我就依作愿门来念佛,也可以。
第四门:智业观察。“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然后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十口气念,可以了。
第五门:方便智业回向。“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然后十口气南无阿弥陀佛。一个修行过程圆满了。
最后念:“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思观内容都是摘一段经典文字。只做一门可以,五门都做也就是四五二十句偈子,随口就会背。玄清师建议能不能用龙树菩萨那个偈子来做礼拜门:身业礼拜:“若人愿作佛,心念阿弥陀,应时即现身,是故我顶礼。”然后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正行是让我们每日有个毕生的法则守护,至少提示自己的正念、正行。因为稍不注意就滑到业力中去了,所以每天要有个相续作为。复杂了不好搞;现在人心力、承受力或者意乐分中,以简单明快来相续。所以我们把以前读过的一些文字放在一栏里作为选读,意识不清晰了可以读读,有很好的提示。这个时代人要有喜欢的东西,又不要复杂,越简洁越好。可以依这个简洁功课来维护誓愿,相互策励。依简单明了的法则,真正立誓愿,这是不可思议的福德因缘!现在有多少人还在法外徘徊?多少人口中念佛心里在搞其他东西?我们立誓,真心念佛,缘佛成佛是必然!这是因果法。缘业力呢?结果也可想而知。
缘佛成佛这么明快。我听到人在下面交谈,百分之八十还不是缘佛;可能是习惯或业习需要,没问题,但要警觉自己——缘什么一定成什么!大家知道因果法,缘起就是因,是种子。世尊成佛也从缘起。《妙法莲华经》中讲: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没有缘起的种子,你怎么成佛?若是平时不注意缘起,就被无明业感所驱使,你的果报是什么?立誓就是建立清晰、明了、坚固的缘起,而不是徘徊、犹豫不定的缘起;那样一生在徘徊中过去,业报成熟谁来承担?只有自身承担,别无代替者!菩萨们,我们学佛,要对自己负责任!要不然一迈出殿堂,又开始缘其他东西,要警觉!
立誓是确定缘起——把自己的缘起、生命主题确定下来。一生归向确立,下面就是正行。怎么来维护、表达、成熟誓愿?在除疑、生信、安心情况下才立誓,立誓后若还随着业力游荡就可惜了。所以希望大家有个正行方式。我当时写这个文字,希望择一门修也行。比如有人缺乏慈悲心,没有回向利益他人之心,以第五门回向门行十念法。每天串习,七天、十四天、二十一天,看看自己心理会有变化。我遇到一个居士,嗔心比较强。我建议他背诵个东西。他说背这个有没有用?我说一定有用,但要坚持。他开始感到枯燥、没意思、很无聊,因为不与业习感知契合;慢慢会背了,它就成为自己的思想意识了,再泛习气或者思维模式时,它就起大部分作用了,人就变化了。我遇见许多整理文字的人,一段时间以后,他的思维模式变了,语言结构也变了,就是串习力!
四力中,串习力很重要的!当然发心、对境、因缘都很重要。比如说境界,我们念阿弥陀佛,靠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对我们的呼唤——此界世尊遣我们往生,彼国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往生——这样一个境界,我们怎么办?念阿弥陀佛,顺应诸佛誓愿与教诲,成就往生大利,也就是安心,也就是满足清净平和,下面是串习。我们讲了三个一念,串习力是相续一念,即是誓愿。这个誓愿怎么在正行中或者行为中表达?五种念门与五种功德中我们择一种修十念法,不需要长篇大论,一样可以得到不可思议之利益,就是串习力、境界力、缘力、心力相续造成的事实。若不认真实践,相续或誓愿会散坏在无明业中。串习力有作意,有支持自己誓愿力的行为或者警觉。
为什么推荐十念法?这与时代有很大关系。昨天一个老人家过来,他念了二十多年的佛,千里迢迢到这里,反复就说一个问题:我这样怎么能往生?这是个缘起,他就念这个。我说不念这个不行吗?你怎么缘就怎么起作用啊!缘自己业力就会造成业力的迷茫与徘徊,缘佛功德呢?为了这个作用,鼓励大家以五种功德修某一念门,缘起特别重要!心念一动念这个缘起对我们起决定性作用,对境是辅助作用,称为内因外缘。内因是心力,若是内因忽略就麻烦了。要是明白自己举心动念就是因、就是缘,特别方便。在礼拜佛等五种功德门中,对境是佛、佛果、佛功德;我们内因要有愿望、意乐,内因外缘则易相应、契合、成熟。
一旦我们回到原有生活状态中,修行方式越简洁直白,越能达到对缘起的深刻认识,越有意义。要是随着安心、立誓、正行这个方法去做,人人必得往生。要是不随这个,业力趋向必然是自己所缘产生之事实。假设用五种功德作为对境,作为自心相应法则,每天做一次、两次、三次……尤其起床后、睡觉前或者做大事前,都做一次,最多用五分钟宝贵时间,我们这一生,至少这一天有个清晰保证。睡觉前做一门,可以好好睡一觉。要认真做!若不认真,还是缘的问题。恭敬修、无间修、长时修、毕命修,谁来修?
我们作这个意来警觉自己,果报就清晰。本来没有迷失业,也没有警觉业,我们警觉就清晰自己,不警觉就迷失,这是自身的缘起法。若以誓愿来导自己正行,这个誓愿可以明确我们行为的根本依止。你自己习惯很多,但要有一个根本依止,就是不可动摇的依止,也就是生活的主线——你这个主线、生活主题不能改变。我们立这个誓,这个根本依止一变,就造业去了。我们造业还造业,但是有个主线,会往这儿回归。说心心回向也好,念念从此中走出也好,都是我们不可思议的利益。
要是我们随着迷茫业无明业飘荡,正行会丢失。立誓是给我们树立一个根本依止、生活主题、大原则。这个原则不违背,人生就变得简洁,其他都为主题服务。你每天有妄想或者什么作为,这没人管,每个人生命都是这么延续下来。但怎么使生命有个清晰主题?恶缘或违缘来了,我不会迷失方向;乃至临命终时,我会喜悦面对舍报。你要真正看清极乐世界,舍报时是最欢喜之时,丢弃无始以来的沉重嘛!老子说吾之大患为有此身。我们这个身体很粗重,若看不清,不要说阎王老子找我们算账了,哪怕平时来一点违缘,你的主题也可能迷失;来点不顺心、烦恼、情绪,就会什么业都敢造,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那太可怜了,太可惜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