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读讲》:十二、贤善首菩萨启教

最后一名菩萨来启问。这是流通分。一般经典都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於是賢善首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帀。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爲我等及末世衆生。開悟如是不思議事。】

这个地方直接告诉我们:佛为我等开悟。并不是我们自己能悟出什么、能得到个什么。这是给予,是饶益之教,不假修持而得善利。我们作个比喻,大家能看到这样因缘。好比说父母若衰老、若将亡,会把自己家里珍藏的东西交付自己的儿女,毫无保留地交付;儿女得到这笔财产或者传家宝,就可发起种种运用。我们从佛教中得到利益亦复如是。


【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衆生修習得何功德。云何使我護持經人。流布此教至於何地。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众生修习得何功德?云何使我护持经人?流布此教至于何地?
还是替我们问。怎样使这样经典传播下去?传到什么样境中?达到什么样功用?“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爾時世尊。告賢善首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問於如來如是經教功德名字。汝今諦聽。當爲汝說。時賢善首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尔时,世尊告贤善首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这是目的,十二菩萨所行持的目的都是为我们末世众生及菩萨们。“问于如来如是经教”,还是为我们而问,非菩萨本需。为使我们末世众生及学佛者有所依祜,不生迷惑。若深信不疑,行法就有利益。否则无有实利。“功德名字。”经题名字可以使人脱生死,消无量罪业。佛在很多经典上说若人临命终时,与其人念诵大乘了义经典之名,此人速得度拔,乃至往生诸佛净国。你说经题名字有这么大功德?有的!这都是名号功德与运用。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贤善首菩萨。”贤善首——一切贤善的功德从哪儿来?从流布中来!若没有经教流通,我们现在可能不是佛教徒,也没法闻佛法。过去七佛出世有广说经教,有经律论遗教后世,佛法得以有正法、像法、末法;有佛但说略教。说略教,佛灭度后,佛法迅速消亡,没有住世因缘。佛法住世,皆依经律论之流传、文字流传,使我们有一代一代学习与接受佛法的工具。

贤善首菩萨,一切流通此经者都可称为贤善首菩萨,非是某一人,亦可以某一人显现。因为贤善首菩萨可以使一切众生发起贤善之功德,贤善之利益,流布此经可以发挥这样功用,是名贤善首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是經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所說。三世如來之所守護。十方菩薩之所歸依。十二部經清淨眼目。是經名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了義。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來決定境界。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汝當奉持。】

“善男子!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非是一佛说,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说一切诸佛都说过这个经,可以吗?可以!但是诸佛表现形式不一样。说此经典与有些陀罗尼是一样的,如大悲咒、准提咒都有无量诸佛曾宣化。这个经典也是无量诸佛宣化过,我们能看到这样的经、听到这样经题,都是不可思议!

“三世如来之所守护。”这个经典不是一般人守护,也不是菩萨,也不是金刚护法,也不是鬼神,也不是守法神,就是诸佛直接守护!所以此经在处也就是诸佛住处。你说我看不到诸佛啊?佛是真语者、诚语者、不绮语者,这个地方思维清晰就有善巧;思维不清晰,佛这话也是诚实言,后效应在那儿搁着。所以说我们亲近这个经典,与亲近十方如恒河沙诸佛等无差别!

“十方菩萨之所归依。”这个教化是十方菩萨归依处。我们拿到的这个经典也是一切菩萨归依处。以前我们在其他地方宣讲大乘了义经典,也会出现一些不可思议的境像,菩萨闻此经宣化,会生欢喜向往。这个时代学习佛法,因缘比较压迫,过去讲经法会很庄重的。我们现在在这个房间里学习,有没有广大利益?利益同等。只是我们受觉上受到空间或者自己觉受上的局限罢了,实际内涵无有差别。

“十二部经清净眼目。”真正对圆觉经有完整了解,对作、止、任、灭这四病有认识,对三藏十二部经典易看。于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有所行持,对三藏十二部一切教化的行持也都有方便认识与下手。对十二菩萨这种启教因缘有完整认识,对三藏十二部能圆成世间、回施法界也会有清晰认识,所以称为清净眼目。

能把圆觉经教义系统地、条理地或者分明地有个认识过程,再看其他经典,其条理性与内涵很容易引发出来,也很容易看到其实质教化。如果透过文字见不到真正利益,就被文字障碍住了。通过文字来透露我们心的庄严、秘密、功用,是为清净眼目。

“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大,唯佛可称。如是之大非是有待、有对、大小对比的大。一尺对一寸为大,对一丈为小,一丈对百丈亦小,所以有对之大不名为大。如是之大是绝待之大,含摄法界是为大。安稳一切是为方。广者,平等的回施,差别的回施,圆成的回施,法性的回施,乃至种种回施、随顺的回施因缘,都是一样。广者,用种种善巧、种种方便;或者舍善巧、舍方便,但归真实,都是广教真实。广教没有定向,方教直接带来安稳与提携。大是普等于含识,无一遗漏,无对无待。

圆觉唯佛能成,唯佛亲证,一切众生本具,一切众生本来圆觉,本证圆觉,众生不知,诸佛提醒,所以才出现于世实施教化。陀罗尼者,无外乎是总持回施,遮一切众生无始以来幻化差别作业,使一切众生顿出幻化作业的差别苦海,使我们得到安稳,所以能总持善法,遮护过失,称为陀罗尼教、总持之教。

“亦名修多罗了义。”契机契理,方便随顺,使一切众生得殊胜教诲,所谓了义教诲。唯佛法界称为了义,权教、声闻、菩萨乃至种种方便不能称为了义。此处义称为圆觉了义。

“亦名秘密王三昧。”如是秘密,遍含法界众生故,能迅速圆成一切众生故,一切众生本来在此安住故,未有出离故,未有减损故,众生不知,是名秘密。

王者,诸佛亲证,王于法界,十界统摄。从如来到世尊十种称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皆是法界王者之号。如是之王,非是称王,非是作意之王,非是高大之王,是平等之王,是饶益之王,是布施之王,是智慧第一之王;无有高下,如是运用,是为王。如是王者,以正受回施教化的因缘,是名秘密王三昧。三昧正受现前,通过种种法益的修持都可以发起,前面三种法门、二十五轮都可以发明。

“亦名如来决定境界。”圆觉经整个境界是如来境界。十二菩萨功德汇集一处,来表明佛决定境界之功德内涵,不过是通过十二菩萨之功德来阐述诸佛境界。何为决定境界?诸佛真实圆满果德在于此。十二菩萨问此三种法益,即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以二十五种定轮作为回施,获得圆修,这是诸佛决定实证之果德、实证之境界、实证之法益、实证之回施。决定二字不可置疑,是纯净的,是决定的,是绝待的,是真实不虚的。

“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如来藏也就是法藏、涅槃藏、功德藏、光明藏、庄严藏、一切智藏,也称为佛性藏。说佛性自性差别——佛自性中流出来的条理,即是法界体性智,来显现这种功德。就是唯佛能亲证,法界有十法界差别,十法界差别了不可得,是佛安住之功用;虽有差别,佛一尘不染,在此处放大光明,成就一真。

所以十法界的宣化唯佛亲证,唯佛能宣。没有佛宣化,我们不知道法界有十种差别相,即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修罗、地狱、畜生、饿鬼法界。不管是三恶、三善、三圣到一真,十法界的差别唯佛亲证,所以叫自性差别。亲证者,是顺性得见运用因缘,决非妄想心中生出,非也!是名如来藏自性庄严、自性差别。

“汝当奉持。”汝者,可能是我们大家吧!实际一切闻佛法之人皆应行持。


【善男子。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若諸菩薩及末世衆生依此修行。漸次增進至於佛地。善男子。是經名爲頓教大乘。頓機衆生從此開悟。亦攝漸修一切羣品。譬如大海不讓小流。乃至蚊蝱及阿脩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

“善男子!此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反复给我们讲如来决定境界——此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能宣。这样的经典菩萨不能代授,是佛亲证境界,不到究竟佛果,难见难闻。所以这样大功德若没有诸佛开显,我们在这个地方永远不能得见、不能得闻。像前面十二菩萨各个说我等得见未曾有、听稀有法、未假修持而得善利,正是如是。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从初发心一直到佛地,都可以假于此法行持,决定圆满,决定无有遗漏。真是不可思议!

“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教与渐教差别大一些。渐教,三大阿僧祇劫的修持是决定的;顿教,可以即身成佛。“顿机众生从此开悟。”这给我们定根性,我们好好看看。什么叫顿机众生?过去叫菩提萨埵,叫正定聚之众生,当下就放下,听闻之时就放下,超越一切作业缠缚,是为顿机众生。并不是说我们准备几年,以后慢慢来,这么做那么做……没有那样因缘。听闻之后,无始以来的善恶作业当下丢弃,无牵无挂,唯有法益现前。

六祖大师一听“应无所住而其心”,当下把自己一切因缘放下,直奔法源,找金刚经的传播者与印证者。什么也顾不得了,包括自己老母。顾不得,没有第二个因缘,没有顾虑因缘,为法舍弃一切。这种向往是从自己觉受中迸发出来,不是自己设计或者勉强的,称为大乘顿圆根性、顿机。

“亦摄渐修一切群品。”渐修是慢慢来,慢慢做,一点点适应,进进退退吧!释迦佛反复赞叹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反复呵护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一方面激励我们出离,一方面激励我们在这世界上修持。何以故?说在娑婆世界行道一日,比他方佛国行道百年——这是诚实言真实语。在此娑婆世界修道之人往往进一退九,这也是真实之语。你要有佛力住持,有增上提携,真是不可思议,在此行道一日比他方佛国行道百年。若没有他力提携与增上,多是进一退九之类。因为自力一到极点则会退下,一退往往还不如以前不修行,所以说自力之机进一退九。若仗佛力,行道十日比他方佛国行道千年得以功德与善巧!

“譬如大海,不让小流。”我们知道百川众流皆归大海,大海不拒小河小溪,也不拒大江大流;无论黄色水、红色水、黑色水,你只管注入就对,不作排斥。含量广大,包容一切,使一切水入此大海,咸同一味,无杂无别。众生的心性就是小气啊!许多人读过无量寿经一些译本,其中说此法如大海——净土一法如是,圆教亦复如是。

“乃至蚊虻及阿修罗。”蚊虻是极小生命,虻虫是寄生在蚊虫眉毛上的一种虫子,我们注意过没有?阿修罗是极大生命,一伸手可以遮天蔽日,称为大身生命。这个地方给我举大生命与小生命。“饮其水者,皆得充满。”人要是心量大,行法也方便,修法也方便,这个地方是开我们心智。经典内容就是我们心智,这样看经方便一些。实际经典从开头第一个字就从我们心性中流出,最后一个文字还是收入我们心中,挥发到法界。

比如我们看这个佛像,这是外面的画,还是你心地中的?实际是不二。因为人不知,说是外面的画。我说这是我的心,是大家心性,你信吗?信不及就是画。经典亦复如是,一切教化亦复如是,不过是我们心地描述,或者放大我们心量的方法。


【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寳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衆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
一佛住持的区域称为一佛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是声闻教的说法,也是权说。我们娑婆世界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释迦佛所住持。每个三千大千世界都有一佛住持,不管是浊土是净土,是同样的。

“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大家福德大不大?看一看,对比对比!我们闻经名了没有?自己审视。闻而生信,闻而决定,生闻信;要不然不叫闻名,叫听名。听名也不可思议,究竟功德决定无差别。“及一句义。”大家在这五天内是不是听了一句?我读了特别欢喜,特别感激大家给我这么个胜缘。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大家赐我的大福大德,我真是感激!我们近代有阿罗汉——阿迦曼尊者,我当时读到这个故事激动不已,就想把南传佛教的衣服搭上,去南传佛教了。读到这样经典,你也不能轻慢他,末世中成就一个阿罗汉极难极难!有阿罗汉住世或有得见因缘是极难的!

五台山有千僧斋。为何打千僧斋?经典上授记,宾头卢尊者发愿说若人打千僧斋或者说供养千僧,我必在其处——你要能供养一个阿罗汉,不堕三途,这多好啊!生生世世衣食丰足,多好啊!生生世世常闻佛法,常遇圣教,多稀有啊!供养阿罗汉是不可思议之事,况且使百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

但是这样果德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就是把半句偈子给我们分别地解释一下——不如这样的功德。这是佛赞叹的,不是我赞叹,大家信得及会生大欢喜;信不及,功德也在那儿搁着。


【善男子。若復有人聞此經名信心不惑。當知是人非於一佛二佛種諸福慧。如是乃至盡恒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經教。汝善男子。當護末世是修行者。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其身心。令生退屈。】

“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这直接就是给予,直接就是给予,直接就是给予!没有第二个因缘。“信心不惑,当知是人”,给予什么?“非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直接给予非于一佛二佛的福慧!是给予,还是自己本具,还是原来真这样做过?同等的!给予也是这样,自己以前做过也是这样,本具还是这样,利益同等。这样经名我们五天中每一天都听到,善哉!我替大家欢喜!

“如是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闻此经教。”能听闻此经不知是什么样的福德!你一天挣千千万也不如这样福德啊!你在外面当大官也不如这样功德啊!你在外面修法,修十年二十年,不如这样功德啊!因为不能读到这样的文字呀!信心不惑是前提,闻经名是根本。

你若惑乱了,这还是不是?直接给予,就是打除我们惑乱,是消除我们惑乱根源的方便。我们这个疑惑心不是福德,是过失,是罪恶,是障道因缘。末世人这个疑惑心是最重最重的!所以说不得善利。

过去菩萨称为法王子、童子,释迦佛在许多经典上说文殊师利童子——亲切啊!如童子一样纯净。他没有疑惑,大人说什么是什么,好着呢!现在的小孩也老练了,老练的人更老练了,多生疑惑,揣度别人,揣度佛法,揣来揣去自己把福慧揣完了,机伪多端,没有用,结果自害。

“汝善男子!当护末世修行者。”后面的话更为启发我们现在人——“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其身心,令生退屈。”这话重了。以前我相信这个,到哪儿都带着《圆觉经》,感觉到思想上有障碍就把经拿出来,把这一段好好看一看,请佛加持一下、鼓励一下。有没有用?比你做其他因缘迅速得多,利益简快得多!不相信可尝试。我希望大家人人拿着这本经书,路子走不动的时候看看这句话,感觉遭磨难的时候看看这句话。我以前看到这一句话,什么样艰难或逆境一下就歇心了——有佛加持我们,有这些菩萨护持我们,不害怕了!

末法时代魔难多,逆缘炽盛,恼其身心,令生退屈。身心一恼,利益不现前,在佛法中会退堕。有些人白天穿僧衣,晚上是其他衣服。不能面对自己,就是退屈心!在法益面前退屈,在自尊面前退屈,在自己抉择中退屈,怎么生法益?是不是叫魔障?我以前到一个寺院,出家师父个个西装革履,感觉到了哪个机关一样。不是诽谤!因为身心的恼,他感觉穿这个不自在、不庄严、受压迫,或者自己没有实利,所以产生退堕因缘、遮掩因缘,受委屈啊!


【爾時。會中有火首金剛。摧碎金剛。尼藍婆金剛等八萬金剛并其眷屬。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帀。而白佛言。世尊。若後末世。一切衆生有能持此決定大乘。我當守護。如護眼目。乃至道場所修行處。我等金剛自領徒衆。晨夕守護。令不退轉。其家乃至永無災障。疫病消滅。財寳豐足。常不乏少。】

“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万金刚,并其眷属。”这个地方说金刚头目及其眷属是无量无边的。“即从座起。”我在这儿念,这些金刚从法位上动起来,说谁在念我?一看,就来帮忙了!你不相信?他会揍人的!“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如诸菩萨一样来顶礼佛足,右绕世尊,供养与赞叹如此圣教,回施世尊法益宣化。

“世尊!若后末世一切众生”,我们每个人都有份,这是决定的!一定不要把自己开除在外,许多人学经学教会把自己开除,感到自己没有份,所以修法不能增益,不能尊重法本,不能尊重法益之现前,老往后推;或者说这是菩萨事、是修行者事,岂不知这是我们一切众生本份事!

“有能持此决定大乘。”读诵这个经典,就是决定向往大乘!这是大圆寺,大家读这个经典好着呢!我来这儿时候,大家说法师到大圆寺,请给我们读一读圆觉经,作为好的缘起;大圆寺可以作为一个决定大乘的道场,成金刚地、金刚道场,使一切有缘来到这个地方,咸能度脱,咸能成就佛道。这太好了!

“我当守护,如护眼目。”(师击掌)这样的愿让人震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读这样的经?不行持这样的法?谁发愿说我做什么事情,他像护眼目一样来护我?我天天就做那个事情!能吗?不好做的!这些金刚早已是大权,早已成就菩萨次第,早已成就大威德,为护持我们而显现金刚护法之相。他们的守护不是一日、百年、千万年,是尽未来际;众生未尽,如此护持也未尽。若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持此决定大乘,我当守护,如护眼目——真希望大家带着这本书!

“乃至道场所修行处,我等金刚自领徒众,晨夕守护。”有人问这地方功课,我说这里的功课圆觉经少不了。谁在这儿住,要会读圆觉经、会背圆觉经,要不然他可能住不下来。大家到这里,说这个地方真好,安静呢!因为我们在读圆觉经!这些金刚如护眼目在守护着我们,怎么不好?大家在这个地方很喜悦,说天热了,就下雨;该讲完了,天晴了,都是金刚守护嘛!

“令不退转。”真生信者,这一本书了生死够了,你做人不冤枉了。以前我听一个讲法,听了以后,本一合,我说我这个人不冤枉了,我生生世世做人都不冤枉了!够本了!什么本?再也不畏惧了!

“其家乃至永无灾障,疫病消灭,财宝丰足,常不乏少。”前面是佛法,后面是世间法。谁家有麻烦了,这是镇宅之宝!谁家有因缘,把这本经读一遍,好着呢!财宝丰足是现在世人梦寐以求的。大家要推广圆觉经,大力普及。现在人大江南北到处奔波,还有到国外去,甚至冒生命危险贩卖毒品,干什么的都有,你看这大乘经典往手一拿,财宝具足,多好啊!你要信得及,真是这样!

你说大圆寺现在破破烂烂的,一个破围墙……好好读这个经典,读三年以后这地方一定会变!我们下面可以留任务,谁住这谁要读圆觉经。了生死是我们的目的,财宝丰足是世间因缘。这不是开玩笑,因为护法在佛菩萨前发的愿,他不敢有一点退堕、变异,没有毁坏因缘,根本没有这样因由。所以这样利益是决定不虚的。


【爾時。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并須彌山王。護國天王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帀。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者。常令安隱。心不退轉。】

“尔时,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并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这么多王,都不是一般的天,是天之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亦如诸菩萨格式。这都是决定说。

“世尊!我亦守护此持经者。”这几年有点不顺的事,以前我走动到很多地方还是很顺的,以前我随身带着《大乘起信论》与《圆觉经》的合订本,天天背着。像三衣一样,不敢离身,走到哪儿都特别好,我感觉受益于他。不相信你试三年!在家人也可以试三年,使你财宝不乏少。一天半天不行,没有三年不起功用;没有读诵三年,功效也不能现前。我以前不是读诵,只是带上,真是好!以前走动没有碰过钉子;后来把这个放下来,不行了。

我希望大家人手持一册。可以请一些去传播,给你的有缘都发一本,喜欢财富的给他财富,喜欢佛法的给他佛法。流通分嘛,大家都要这样做。

“我亦守护此持经者。”持经,是读诵,还是携带?我以前携带就不可思议,要能读诵、行持,更不可思议吧!现在人不相信法宝,所以往往不得法宝摄护。过去经典要用七宝之函、之匣才能装,用种种沉香、檀香等香来熏供,用种种鲜花、水、饮食、花果来供养。我每次下殿都来看一圈,看谁怎么放经、谁什么心态,对这个法有几分利益我心里都有数。怎么对待经典,所表示利益的差别很大。不是说我知道,是你告诉我你受到了多少利益。以前一些密教大德拿法本,那法本包得你看不到!今天下午我们读完,我看你怎么带着?要不然你放下,我给别人结缘,法宝啊!

“常令安稳,心不退转。”令——他加持你,他给予你这种动缘、外因、环境。天对我们一般人的影响太简单了。要是一个天想教导哪个人,很简单,他今天晚上就过来了,你一听——这么悦耳的声音!你一看——大光明!房子等都不见了,一片光明。他现大身,带着光明,放着香气,使你身心愉快,当下就是轻安,比你修法快得多!他给你说怎么样怎么样,就把你调教过来了。

有人在梦中见一个小声音、小图像,都感到不得了!你读三年试一试,读三个月试一试,读三天试一试,梦境会改变!我以前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就念十分钟佛,给佛提要求说我念你十分钟,你得给我好梦,你应该告诉我点事情。然后我就睡了,梦见个什么因缘。这叫梦占。

看自己是不是与法相应了?这个法是不是与自己有因缘?可以这样做,不复杂,境界特别容易现前。今天晚上可以试验,下午也可以——你把经诵七遍,睡一会,说给我好梦,看看这个经典能不能摄护自己?保你有因缘!人往往不信,所以不得利益;不行持,不得利益;当作玩笑,不得利益。


【爾時。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荼。與十萬鬼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帀。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人。朝夕侍衛。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內。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塵。】

“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盘荼。”在我们世间,大力鬼王最无情了。“与十万鬼王。”不是小妖魔鬼怪,是鬼王!不要看我们读诵经典这么简单,你读诵这个名字:吉盘荼——你就读这一个名字,鬼王的下属只能合掌恭敬,他不能有其他因缘,不能危害你。

如楞严咒中有五方佛的名字、五方法的名字、五方僧的名字,还有五方菩萨的名字、五方金刚的名字,还有五方鬼王的名字、无量鬼王的名字。现在人不相信,所以他不愿意背。我们真能行持楞严咒,清晰背诵下来,到哪儿都没有难缘!一天到晚背诵他,这样人畅快得很呢!你说我见到背诵楞严咒的人,他不得利益呀?他是不相信这样功用。要真信这样利益,他根本没什么害怕不害怕的,别人把他劈成几瓣他也不在乎!因为他对护持的因缘而成就这个,得大安稳,没有挂碍了,入无畏处。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人。朝夕侍卫,令不退屈。”从诸佛、菩萨、金刚、天王到鬼王,都是一样。

“其人所居一由旬内。”一由旬有评判差别,一般说平原地带是八十里或六十里,丘陵地带是四十里或三十里,山区是十五里。这是大概区分,因为翻译因缘差异很大,古印度的里与我们现在的里还有一定差别,大家有个概念就可以。我们就按照最小的说法,十五里内你没有就可以了——

“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微尘。”这真是大鬼王,他不光把他打死,还把他碎如微尘!在一些经典中,有金刚护法发愿说若有人恼此行法者,我使其头裂为几瓣。这地方打得像微尘!读到这样言辞,你就修法入甚深禅定,假如有境界你也不用害怕。因为十五里以内没人敢干扰,谁干扰就粉身碎骨。得大安稳!这样的发愿给我们一个安稳的环境、安稳的加持、安稳的保证,这皆是佛威神给予啊!


【佛說此經已。一切菩薩。天龍鬼神八部眷屬。及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说此经已,一切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及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皆大欢喜的根本在于信受奉行!你光欢喜,不信受奉行,是不能真正欢喜的。我希望这欢喜能尽于未来际,不散不坏,叫奉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