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如来随顺觉性念佛

以如来随顺觉性念佛

(相关开示汇编)

以如来随顺觉性念佛


在如来藏性教中彻底揭示一念正因之事。圆觉经就是文殊菩萨在佛陀大光明藏中,礼请佛陀世尊加持,来与一切众生开成佛之道。十二菩萨相继出现,请世尊说种种法则,令众生圆知圆见,顿成佛道,出离生死苦海,入如来随顺觉性。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来念佛就是如来随顺觉性,无上菩提心即为果觉心。整个大义门教化中都是劝我们舍弃无始以来造作之心,随顺无上道业之智,就是诸佛之愿。所以以佛愿为己命,岂可思议乎?

净土教言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在如来随顺觉性的观察中,果地心果地愿的回施、普摄之中,普利十方,无取无舍,平等对待。作为凡夫,我们能接受这种清净平等教言,就是南无者;不愿意接受,就是疑虑者。我们平时在善恶是非得失之中取舍惯了,人多有不平等的回馈与感知,多不愿意如实平等清净觉。所以昙鸾法师借用天亲菩萨的文字,天亲菩萨借用无量寿经阿弥陀佛清净平等的誓愿,欲令一切众生得见自性清净平等。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善哉!这两段文字前者是如来随顺觉性,后者是我们怎么运用如来随顺觉性来观察万事万物,观察世间,运用现缘。这实是念佛最好的指导性口诀。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来念佛,果地觉从哪儿表述出来呢?这段文字叙述得十分清晰,他是陀罗尼教,即口诀教。所以《圆觉经》是如来藏性教以口诀形式出现的大陀罗尼门,你若当口诀来熏修与运用则十分方便。


我们一定要依传承,依经典,依历代祖师清净教言守护。真实实践,成就守护。莫依妄想,莫依善,莫依恶,莫依凡,莫依圣,莫依得、莫依不得。这些东西都是你的见闻觉知性所虚妄设立,无有实法,枉受轮回。


所以在传承法则中无法可得,洗涤众生心垢,在种种法则中予一切众生除疑。何以故?实无一法可得,你莫去觅寻!所以清净安住、无染安住、平等安住、真实安住、无畏安住、信顺安住,一时度脱。


如《圆觉经》中如来随顺觉性,一切业于一切时处现前而无畏无惧,清净延续,南无阿弥陀佛,皆是觉性显现,无挂无碍。那么我们所有的知见困惑、烦恼业习一时散坏于世间,你再也不去沉沦了。沉沦是苦啊!所知障苦,烦恼业习苦,业力强制苦——欲断业力之强制亦是苦,欲成圣心苦,欲成善苦,欲成恶更是苦上加苦,凡有所求皆是苦。


在阿弥陀佛教言中,一切所求归结于南无阿弥陀佛圆满报德回施之中,清净安住,是为大求。所以无所希求圆满求,就是顺性发心,但依法性。是故“诸佛如来名为等觉。”
(摘自2006年《往生论注闻记》)

 

以前提倡《圆觉经》有两个因缘。第一个因缘是我也喜欢读《圆觉经》,广化寺倡印的《圆觉经》《大乘起信论》合订本,早期我就带在身边。到这以后,有一个讲《楞严经》的师父过来说:你答应我一个事,我祈请你传播《圆觉经》。我说我喜欢读。他说还要传播,引发大家来读。他每天就来磕头说这个,我说我答应。第二个因缘,《圆觉经》揭示如来随顺觉性。我们能看到诸佛如来的觉性是什么,何为圆满,他后面有一个修法,与净土修法是一样的教法。“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这就像我们现在安心念佛、无染念佛、心不留住念佛,他的教法体系一模一样。就是此人于末世不入邪见,入如来种姓故,随顺如来觉故。凡夫觉性、未入地菩萨觉性、入地菩萨觉性我们都不管了,我们只用如来觉性来念佛,就有一个相互启发与印证。

这个问题是自力与佛力的一个交织。《圆觉经》云:“得念失念无非解脱。”善导大师讲:“见与不见皆是佛恩。”你得念失念,皆回到顺佛愿得解脱的佛恩角度了。就像我们对善事恶事,皆回到无自性这个角度得以安稳——在善恶、苦乐、顺逆交接之时,在无量的对法中,你直观其无自性,就回到本上来了。不管它是顺缘、恶缘,善观其性,回心一念,见其无自性,得到安稳。同样无论念与不念、得念失念,佛念我等无有舍离。因为佛住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我们从这个角度就能知道应该怎么安慰自己,怎么来认识自己修行的路子了。

得念失念,回心念佛。得念失念,回心一念,回于本源,本自解脱。得念失念,皆是佛恩,皆为佛所照摄,佛所存念,佛所涵养,佛所载负。这个根本不丢失,我们就会安心。你一说自己没有念佛,就开始自责与痛苦,责怪多久就痛苦多久,就产生多大恐惧——这都是你对佛陀,对佛住法界身的一个诋毁、割裂。我们随时回到阿弥陀佛法界身中,认知这个,或享受这个、体验这个。我们每时每刻没法舍离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光明,这个法性的智海,法性光明,即是周遍光明。你没法舍离,无始以来我们怎么折腾都舍离不掉这个东西!

我们一说到自力就有盲点——睡着了怎么办?没有感觉了怎么办?这都是觉知的盲点,这个盲点是自设的,你拥有别人不见得拥有。很多人会假设很多东西,假设以后他当真了,就很真。很多人可能根本不顾及这些东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盲点,所以得念失念皆是佛恩,这最为方便。这样就比较容易体验到佛住法界身的周遍,光明遍照的普遍,佛念众生不舍的涵养,法性光明的圆满与真实性。我们念这个才能与佛相应,我们念不周遍的光明就不与佛相应了。我们若不念佛住法界身、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我们念的就不是阿弥陀佛。这是自力佛力交织的问题,是需要用功之处。得念安心,这是自力所显;失念安心,这是佛力所显;得念失念皆安心,这就是佛力圆成。这个地方要细细地捶打!
(摘自2011年《净土五门修法——随顺得入果地觉》)

 

如来藏性经在汉地流传最广的是《圆觉经》,其中讲了四种随顺觉性——凡夫随顺觉性、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如来随顺觉性。这个随顺是什么?随顺法性、随顺教法、随顺因缘所现的差别思维与运用方式。如来随顺觉性我们可以读读,一切对待一时泯灭,回入平等清净觉中来,彻底彰显清净平等觉。无量寿清净平等觉——这个《无量寿经》经题彰显了果地觉内容,让我们来认知果地觉,这是我们学习果地觉的一个真正认识。读如来藏性经这一类经典,会对我们有完整的启发。此类经典认为所有学佛者学佛的最根本动力就是我们有佛性,我们本来的东西在召唤我们。这个缘起就特别亲切、真实、彻底、不泛滥。我们去观察它就会体会到它对我们心灵的呼唤和我们心灵的回归。这样念佛就带来了一种喜悦、意乐、愿意做的事实。

《圆觉经》提示如来随顺觉性——如来在法性随顺上彻底的表达,就是平等一味的表达。他随顺了法性,其觉性也随顺了法性,法性与觉性无二,所以愿望、作为与法性无二。如说地狱天宫皆为净土、诸戒定慧与淫怒痴俱是梵行——即现行即本净而表达的无间功德。心理脆弱者对此要慢慢消化,这也是一种习惯。要是我们真正在即心即是、即显现即解脱上认知了,那么五种功德门的学习就很简单,一心专念也很简单,莲华藏世界也很简单,以光明智相校正自己现行也很简单,赞叹弥陀势在必然了。

在《圆觉经》中如来随顺觉性之后有一段文字,就是直指大用的一种说法——“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即是于诸妄境界不相染著、无所留住,这样的人过去已曾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是流畅无碍的做法,不是肆无忌惮,是清晰明了,直指现前一切皆是实相妙用,不于生灭差别中有丝毫留住。这样的人虽身同凡夫,亦行如来事。这是方法之异。你用哪个方法都没问题,哪个纯熟用哪个就行。

念佛法门就是直指大用,不假修饰。因为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是不假修饰的,这个地方没有什么修饰的东西,只是用。用什么?安心——清净心、无染心、圆满心。《金刚经》中常讲这种“无所住”的智慧妙用。这个“果地觉为因地心”中一样是直指大用之方便。所以他有三种无染清净心。第一个是依智慧门,远离为自身求安乐,就是入智慧门的无染清净心,就是直指大用。无染清净心就是直指大用——于想法无染、作为无染、言说无染。这个地方没有丝毫肆无忌惮。很多人说我被救度了或佛摄化我了、我一定能往生了,就开始肆无忌惮。要是随顺法性,“肆无忌惮”无从觅踪迹。烦恼的放纵,你找不到它的因缘,它不可能产生。那都是假借佛的名义去完成自己的恶业,与佛法不相干,是不成熟的游戏或世俗堕落罢了。直指!直指!《圆觉经》中那段话可以读读。(摘自2012年《现行果地觉——为利众生而成佛》)

 

这段文字谈四种随顺觉性之如来随顺觉性,所谓果地觉,或者如来觉悟与认知世界、法界的方便。我们看到这段文字还是很遥远,会混混沌沌把法界东西揉到一起。要是读阿弥陀佛教法中十方九界,等蒙摄受,咸得往生,凡圣同修,我们会感到亲切。要是依一切时不起妄念等修法,会如聋如盲,不知何以下手。让我们念阿弥陀佛实相功德名号,或取其法身、色相等称念阿弥陀佛功德,随顺法则修持。这皆有机会,皆有因缘,皆有方便,皆有进趣。若心力及者,可以直入实相功德,取实相称念佛名;依佛修德观于实相,令我等现业具依报德中回顺法性,得以法性平等安乐住;若心力次者,可以观佛法身,念佛种种不共法中善巧,令我等依念佛报德趣入法身分而令心解脱、令心安乐、令心休息;再次,心智弱者,依其三十二相八十随形,随其相好功德,得入佛之方便,令心休息,亦趣入实相,得以平等清净安住。这三个法则皆有阿弥陀佛报德接引、安慰、摄化。

单看如来随顺觉性,依我们凡夫心智发心与观察思维来实践《圆觉经》之修法,与净土法门依佛报德、依三势念佛之修法,有不可思议差别。在念佛法门中安稳,有相可取,有相可用,有相可依。对取相有情、取法有情乃至超越色、相、法者皆有方便。若钝根利根,三根普被。这是净土一法殊胜功德所在。通过《圆觉经》的学习可以对比。你也可以根据《圆觉经》尝试实践,了解自己心地所依法则,修至静轻安、三摩钵提乃至禅那,以如来三业成就菩提。可以实践!若不如是,依佛报德念佛成就极为方便殊胜。

皆是了义教法,圆顿真实。但净土教法中有阿弥陀佛报德摄化、报德给予、报德回施,这是不可思议的内容。这种接引消除我们畏惧与障碍,使我们远离诸多泛空、断灭、常见的阻隔,一时圆成心地所依。所以依法得安乐,净土教法十分方便。《圆觉经》这类教法亦不可思议,对过去利根有情十分方便,但对我们末世杂缘炽盛、知见坚固者,欲趣入实相功德,少有所得。在净土中,若下势取、上势、中势等,皆可依佛报德圆成菩提。

这个地方给大家一个对比,作此法会收尾。大家在以后择法实践中,可以看到圆顿教法中,像如来随顺觉性后讲——若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你是那样实践,得方便;若不得方便——念佛——依此法则亦得方便,有佛报德摄化故。这多了一层佛陀功德摄化的实质修德内涵,于我等作无畏给予、无畏摄化,令我等无畏地圆成菩提。(摘自2013年《净土生活——一切现行皆是法性功德如实作用》)

 

许多人读过圆觉经,其中有四种觉性随顺。若是众生听善知识教诲,了解世间如幻不实,趋向于对觉性的观察,这一类人是众生随顺觉性。照了觉知如梦如幻,对幻觉有所认同,去除世间顽愚的执著与固执,他就有随顺觉性的善巧,是众生随顺觉性,心得清净,对法有清晰认知。菩萨随顺觉性,有观有照,对事情能观能照,在观照中行观照方便,遇见事能逾越世间常见断见的埋没与迷惘。有观有照,对生命运用就能行菩提萨埵,有不可思议之觉悟力,即是观照力,止观二法得方便。这一类菩萨有个障碍——有止有观,止观为碍。所以利处正是钝处,利处无碍处是他的障碍处。有登地菩萨所行方便,知一切法不可得之事实,法如筏喻,接引众生,无有一实法。登地菩萨真正断除一切烦恼,解脱无始以来的一切烦恼重担,有这一类菩萨对法性觉性的随顺。

一切皆是究竟觉,一切障碍皆是究竟觉等等一大套文字,是如来随顺觉性。所以一切对法一时散坏,地狱天堂无异净土等等。这种说法是诸佛如来广大清净心境,随顺觉性所显境界。实际我们学阿弥陀佛教法,是诸佛如来随顺觉性之广大境界回施,令一切众生随顺广大回施,用这种境界力、因缘力、随顺力来作为与观察世间。逾越众生随顺觉性、菩萨随顺觉性、登地菩萨随顺觉性,直指究竟觉来审观世间,或者融入究竟觉审观世间。这个角度差异很大。

所以,若是无物更何用照?这个地方实是作为中照了觉知的方便。方便什么?来接引众生。从众生觉性、菩萨觉性、入地菩萨觉性乃至诸佛如来随顺觉性这样体证法则或者增上法则中,我们会看到不同角度,或者随顺不同觉性会产生不同效果。他用的是一个觉性,但是效果有很大差距。我们平时的凡夫有情,完全没有随顺觉性,完全在随顺着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随顺着烦恼,随顺着见思二惑在迷失罢了!佛陀这些教诲,无疑都是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的随顺觉性方便与功德藏。(摘自2014年《传心法要闻记》)

 

后来在终南山一个寺庙里,给几位出家师父和居士读了一遍圆觉经。那时每天必然禅修十二个小时以后才能读。就是我每天上座十二小时,下座再给大家读讲。当时我没鼓励大家传播,我的地方语气比较重,加上录音机吱吱啦啦,录不清楚。但还是有人不断整理,很多批人在整理,一次次我把稿子烧掉、扔掉……大概第十几次把稿子送给我,感动我了,感到可能大家需要。我就作了祈祷,要是整理中有喜悦、随顺、顺缘、吉祥的征兆,或者实践与作为中有征兆,就可以印刷。他们给我讲了几个征兆,那就印吧!就是现在看到的《圆觉经读讲》。


如来随顺觉性
是如来随顺觉性所观察到的法界种种因缘、种种事实。我们现在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要同样观察,同样珍惜自身、他人、共有的一切业相,顺性观察。如来随顺觉性之观察正是我们念佛人必行之现行法则。过去叫以经教印心、以教印心——就是有这个经典支持,可以这样实践,你没有畏惧。不然我们有畏惧。不是说让你去杀盗妄淫,也不是让你放纵贪瞋痴慢疑,是让你了知其性德如是,觉性本质如是,法尔如是。对此要有深刻细腻的了解。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善哉!这段文字直接宣化果地觉之事实——如来随顺觉性!如来随顺觉性——随顺什么?随顺一切业相,了达一切业相本质法性之事实。就是平等审观的事实、如幻审观的事实、无一法可得的事实、圆观世间的事实。此事实不可思议!我们再看现行,自业、他业、共业,原来都能融入弥陀愿海,都能放广大庄严不可思议周遍之光明。此光明是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圆满报德,也是他修证而成就的事实。因为彻底展示了法性平等一味的事实。

这样我们能共入弥陀法性智海、修德智海。你再念南无阿弥陀佛,接引十方九界众生同得往生,会有亲切感。你再看自身业、他人业、共有业、贪瞋痴等等,皆生尊重心。所谓尊重心,就是皆能往生,无所障碍。依佛圆满报德印契故,依佛圆满报德接纳故,滴水还海故,能令我们所有的平等性一时成熟展现,圆满觉悟一时圆成。这样来实践这个随顺法则、恭敬法则,得入如来智海。我们就有实践与认知的殊胜机遇。

机遇就在时时处处每一个现行之中。佛法之亲切,那些知其理而不知其用的距离、玄妙的障碍,就一时在现行中可以运用觉悟,运用法性,运用正观察;使淫怒痴、戒定慧、诸善缘等等一时融入平等,一时展示其本质的平等、本质的清净、本质的具足。这样我们称为以果地觉为因地心的念佛者,会行之无愧,感利十方,真正抉择此教法。我们通过这个文字印契,就是依经教来印契我们所讲法则,有这样对称,实践中会无畏。

用经典印契心智比较简单——以经印经、以经印心,容易实践。为什么以此经典印契自心?因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是汉地的如来藏性经,宣化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之事实。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这是净土教法的特质,就是法藏、如来藏。如来藏的确可以指导现行,尤其是果地教言——果地教言可以说是藏性教言,是直接打开、揭示,不假于你什么修证而成就。

后面还有一段文字,是实践角度。我们就能体会上面所讲若自业若他业若共业皆当尊重的依据。这个依据不是说从如来知见中当尊重,是从法则中来尊重我们现行。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这段文字讲随顺觉性——这不是随顺佛报德,就是随顺觉性;我们在没闻净土教法、没有闻弥陀回施的情况下,一样可以随顺觉性如是修持;在现行一切业相生起时,是这样的殊胜法益或殊胜功德。借助圆觉经来提示与佐证,证实果地觉为因地心的净土法实践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是有来历的,真实的,我们于一切了义经中皆可拿来佐证净土。你说净土还需要佐证?你证实越清晰,实践越方便,这没问题!在任何一个传承中,一定要用经典来印证,就是以经印心,以教印心,以经抉择自心,心行得法。否则容易草草笼统地认识法则,不能抉择。(摘自2015年《无量寿如来会——如实知自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