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行者的足迹——短出开示集》:自他受用圆成佛果——完整果地觉为因地心


 
     梵行者的足迹——短出开示集


慈法法师 开示

岁次乙未仲秋于山东费县丛柏庵

 

 

我们一如既往祈请三宝加持!三宝对我们的加持是不可思议的缘起。作为佛陀弟子,在任何思维、言行、作为的前提下,三皈依与祈祷三宝加持都是必行法则。这个必行法则能令我们有清晰的思维、言说、作为依止。这个依止对在这个世间有为相续中起到根本指导作用,这应该十分明确!

许多人认为自身在学习佛法,就不需要祈祷了。或者许多人学习大乘佛教认为自身本来具足,没有什么祈祷意义。不是这样的!在我们未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切有为的现行中,从初发心菩萨一直到妙觉菩萨,所有菩萨次序中皆需要对三宝礼敬与祈祷作为。这个作为是必须的,是有意义的。

真正圆满十号具足之佛陀世尊,他们的作为自然引发出来传递圆满功德之作为事实。佛陀以下,对佛陀祈祷、对三宝祈祷,是一切九界众生皆应正行的法则,是必不可少的法则。这样能清晰自己一切有为的根本依止,不会出现对法似是而非认知或者心里引导。

今天给大家讲一讲阿弥陀佛乃至诸佛所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由两种功德所圆满。一种功德是其自受用,就是一切诸佛圆满无上菩提有十分充盈的自受用功德,是内在功德。另一种是他饶益一切九界有情的种种方便施教、种种愿望、种种善巧,所谓他受用功德,就是外受用,也是饶益有情方便、利他方便。这两种功德聚集,才能完整表达佛陀世尊无上正等正觉之圆满内涵,没有缺欠地表现正等正觉的实质,即是圆成佛道、普利世间这样广大妙用的事实。像阿弥陀佛这种自他受用,比较充分地在净土教法体系中一代一代地传递着。

    传递净土教法,若离开自受用与他受用的完整表达与守护,这个净土教法在传播中就没有根基,变得似是而非,传法人与受法人皆不能真实安心,或者说安心就无所安处、无所依止。佛陀自他二种受用把一切传法者、学法者或者实践法则者的心智、作为明晰化,就是以佛的自他二种受用来守护、来传递。这种守护与传递会达成果地觉为因地心的充分内容——这个内容是十分充分、具足的,不像世间无信语言似的轻许。他十分有利于十方九界一切有情,使缘这个法则的十方九界一切有情依止这种自他二种受用功德,都能像佛陀世尊一样成就无上菩提道业。

我们在其他修持法则中亦复如是,要有自他二种受用。所谓受用,是他建立的内外功德。这种功德十分重要!一个菩萨、一个声闻、一个缘觉、一个善知识、一个善巧者、一个觉悟者,不管是伏烦恼还是断烦恼,他若没有实质受用与利他方便,他这个教法就会出现极大障碍,自身会出现没有承接诸佛教法利益的空档。这样的教法会十分苍白地在人群中传诵,表达一个以讹传讹的次序。传法者自身不得安乐,也没办法予他人安心、安乐的内容。这样学佛,传播者与受教者都会在无利无内容的相似法中浪费自身不可思议的生命,就是学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法则。那是十分令人婉惜的!

现在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传法体系的严格性出现了一些障碍。许许多多人自身对佛法的接触、实践,对教法体系的认知、利益、内在受用与外在受用之契合没有达成事实,或者还在似是而非状态下,就到处去和大家交流,甚至收徒众,造成佛法的一个断层。貌似大家在学习一些说法、做法,但没有真正以利益安心,没有除去心中贪嗔痴慢疑这种疑惑的蒙蔽,自身不得佛法方便,利益他人的善巧也没有真正完善起来。

    现在这个世间状态中,有一些这样问题存在。庆幸于我们有阿弥陀佛教法。这个教法体系,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包括我们依止的往生论,就是三经一论或者五经一论中,对自他二种受用的具体传递都很清晰。在往生论上,天亲菩萨给我们提示,若人依止佛陀愿力,就是自他二种受用成就,随顺佛这种愿力能疾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遇无空过者之事实会达成。

现在念佛人对自受用与他受用关注很重要!我们作为普通念佛者,怎么了解阿弥陀佛的自受用?这似乎不太容易。若是依着经教,他提示到内在之誓的守护、外在愿望的传递——以愿望接引众生,就是利他方便善巧。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清晰传递着阿弥陀佛顺性大愿无余接引众生的殊胜方便。这个无余接引不是强行地、不是无端地,是十分精准地顺应着众生与佛三无差别这样一个次序、这样一个顺缘、这样一个对称的法则来揭示,来接引一切众生回到法性功德海中,来彰显自心。

这种殊胜缘起之认知,就是以佛报德回施有情,令众生得圆满安住而认知本具清净法性。在这种报德回施的认知过程中,性德与修德一时彰显。即是假阿弥陀佛圆满修德来彰显一切众生本来没有出离性具之事实,令一切众生在自己无始以来业力分中直下回归觉悟。不再迷失或者执著于业力的千差万别,不再计较、排斥、骄慢、自卑于一切业力差别,使人回到清净平等觉这个事实上来。

这个修德给予是阿弥陀佛兆载永劫顺大愿来实践,这个大愿是利生誓愿的不断实践与作为。这个作为是不为自求的,就是顺性的。因为性具故,他不需要为自求,他就是运用圆满心去利益一切自认为不圆满的有情,就是九界众生。他所有作为就是予一切众生无上信心、无上方便、性德启发。他这个作为是究竟彻底的,是毫无保留的。我们称他是真诚报恩者,报众生给他回施或者展示的无上菩提这样一个正等正觉的功德。

为什么有众生才能展示诸佛圆满功德?因为性德本是一如。在佛这个地方,他圆满作为真正是彻底随顺了三无差别的发心,在一切法界、一切业力、一切行为意识面前得大自在,无所缺欠,无所蒙蔽。这种无所缺欠与蒙蔽的广大作用,了知了正等正觉的事实,会被一切世间称为世尊,称为佛陀,称为如来,称为应供,称为调御丈夫,称为天人师。大家对他所有称谓就因为他得大自在——于法得大自在的顺性作为造成广大妙用的事实,为一切十方九界众生所顶戴、所皈依。

他会深入一切众生业分,照亮一切众生作为的角落,去体会、实践、觉悟它。在没有任何一个不能涉足、不能觉悟、不能认知的情况下,他们就圆满了对生命极致的实践,即是阿耨多那三藐三菩提的实践。这样世尊出世就能真正利益十方九界众生,就是真正利益他人、利益其他生命。这四十八愿,阿弥陀佛从他在因地发愿开始,通过累大劫不可称劫之实践与修持,在一切生命现象、一切作为角度、一切世界中皆行无碍行、清净行、圆满行。这种行无处不照,无处不是,无处不显,所以称为他圆成无上菩提之功德。

他利益世间有情是观察了一切生命现象状态,没有任何一个遗漏。不管是大的生命、小的生命、粗的生命、细的生命、智的、愚的、善巧的、无善巧的……种种生命他都作了彻底观察、了解、实践、回向。他这种利他愿望是真正在这个愿望中没有障碍了,就是圆成菩提的事实的印契。所以因地发心,通过兆载永劫修持而成就这样愿力给予的广大事实。

但内在受用在我们汉地往往被忽略,大部分是把佛陀利生愿望相互传递。你若在实践净土中只知道佛陀利生愿望、不知道佛陀自身受用,教法就会表相化,想予他人安心十分难以传递。现在世间人喊口号安心多着呢!但真正的自受用——于阿弥陀佛的自受用没有认取、没有抉择、没有回归、没有守护。遇到问题就会起伏,将信将疑,就会退失。那个口号听着安心,或者假些理论安心、解说性的安心,都是有为与变异的。自受用会出现一些空档,就是造作业分所显现。这些造作是生灭法,是对待法,是无常,会有起伏变化。这是一种必然现象,是一个必然结果。

前一段我在云南时候,有一个从很远省份来的出家师父,八十来岁,是很认真的一个念佛人。他因为看到别人整理的一个书籍,讲净土传承的一个小册子,说佛的内誓外愿。那是以前我在一个地方讲的,他看了以后说以前为什么不安心总搞不懂,自己也信,也在念佛,几十年这样念下来了,但是业力一来或者身体有疾病、违缘、别人说三道四,他心里就开始起伏,说我怎么会这样?念佛这么久怎么还不安心?很多居士来到寺庙打七、念佛,他说我自己心不安,怎么让别人心安?这真惭愧,真痛苦啊!

他这样年复一年,也参访了很多念佛的善知识,这个问题没落实。后来看到这个小册子,看到内誓,他读了几遍,有一种放心的喜悦。这放心的喜悦来自什么?来自于阿弥陀佛内誓的认知,就是阿弥陀佛自受用的认知。他认知以后就感到与自己以前那种喊口号、用理论安抚自己的安心不一样了。那是不是真安心了?自己有时感到安心,有时有起伏,但是内誓还在召唤他,说你要守护这个呀!他自己有一个回到安心的机遇,而不会造成彻底颠覆。

他就跑到云南跟我谈论这个事,说原先不安心,念来念去很辛苦,没有根!我说念来念去你心不落地,没有内在受用,不能体会佛法带来的彻底安乐,就没办法真正令这种自受用在生命中生起来,就是真正安心。几十年实践,不安的心没有得到改善,没有得到彻底安乐,还在不安的逼迫下被迫念佛、打七等等,都是为了让自己安顿。不让自己安顿下来他认为不行啊!但就是没有真正彻底安心的方法。他还是追求功夫、追求外在数量,令妄想不要升起。那些有为、有对立、有对待的对治法则貌似有道理,但是做来做去还是像石头压草——石头压到草上,那个草的根茎还在生长,甚至根越扎越深,越来越有力量!他没把这个草或者所有妄想、不安真正解决掉。

因为我以前有类似经历。若干年前我念佛,有个法师说你每天若干万声佛号,但是你不敢不念!你念佛安稳,你不念佛你安稳吗?我就三年没念佛,一声佛也不念,想看自己安心不安心。安心不安心?这里面有似是而非的东西,也似乎知道这个道理、知道这个方法,也知道歇心是安心的一个样子,有相似感觉。

后来遇到阿弥陀佛内誓,就是往生论中对自受用的揭示,受到了极大震撼,升起了极大喜悦。后面遇到一个老人家,去谈论、去交流、去请教,引起了高度重视。在实践这个法则中,从内誓中或者说从自受用中入手实践,突然感到这个明确的可操作的安心内容那么简白,那么直指,那么不可思议!不再似是而非,有一点安心样子了。以前你说是真安心吗?没有勘验方法,也没有一个什么样抉择。通过自受用的认知,这种对称,使自身因缘、他人因缘彻底清晰化,也就是标准化处理了;可以在交往中、交流中有个话题了。从那以后才与有缘交流净土,以前是闭口不说的。因为不知道怎么把安心方法传递给别人,有貌似安心的一种状态,但是不知道怎么传递与表达。

佛有愿望,佛已说过,但是自身这种内在信心、无上信心、安心的事实内容不知怎么表达。给别人说似乎有点张牙舞爪的夸耀样子,是不是骄慢都不知道。有内誓、自受用的安心标准,有法的内涵,一切变得简单了,可以交流了。可以自己给自己比较、给他人比较,然后再实践这个法则。遇到这个因缘时候真是舒了一口气。

九六年就开始把往生论与内誓外愿给人推荐、共同学习。这么多年来就希望人能在内在安心、无上信心以及佛法带来的清净、宁静、歇心、喜悦这种于一切法无所诤的事实上真正建立起来,再与人交流净土也很从容,也有内容去传递与表达了。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今年夏天放光寺安居,讲到内誓,即是阿弥陀佛自受用。在一些特定修法中内誓不允许说,在显教中不说怎么办?大家怎么守护?你怎么有安心的一个事实操作方法?就感到应该有个方法让大家清晰起来。在显教中讲的都是佛陀顺性守护,自受用满足,结束了。讲他顺性所立大愿利他,也结束了。怎么把他揭示出来,不招讥嫌,不违佛密因,又不动摇大家的利益?这有一定难度!

因为这个难度,有一年我去中国净土祖庭庐山远公大师道场,在东林大佛前作了一个祈祷。这样的教法若是没有一个事实传递,就会蒙蔽在似是而非的状态下。揭示此内誓,广泛让人认知,这在历代传承教言中都是对阿阇梨所设置,即是给讲法者设置的。泛泛修学者他不给,他不管这个内容。或者说这是在因缘成熟下给予的一个印契心智的勘验方法。若是泛讲出来,会不会有灾难?会不会违背佛甚深教法的历代传承内容?在这个地方我有徘徊。

但是看到那个老年师父以及太多出家人、居士在念佛上不能真正安心,在自受用上、在知佛恩这个恩的内容上似是而非,又于心不忍,比较矛盾。所以就做了祈祷:要是这个法真能利益大家,有一个好的征兆、现缘,就广泛地在一个小群体中说一说,看看大家能不能有安心的认知、自受用的认知,再配合外愿来念佛,看看是什么样子?            

后面就作了几十个人的小范围座谈,大家慢慢地真有一点点触动,雷也没把我劈掉,我感觉可能是这种因缘也成熟了。在佛陀教法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大和尚升座、法师升座,过去是有仪式仪轨的。像这个内誓,过去就是对那些人传授的。传授这个内容干什么?让他自身有一个法的法印的印契。就是佛的心印是这样,你拿这个印印契一下自心,你就可以在这个法座上传播利益世间的教法了。因为你佩着这个心印,心不会再颠倒。所以有这样一个善巧与方法,令心真正融入与佛无二无别的自受用心中来,这样一个机制。

你说净土教法果地觉为因地心,世间的阿阇梨都可以有,果地觉为因地心的传递中又遮止,是不是有些不应该?也可能无始以来就这么传下来了,这个遮止也可能无始以来也就遮下来了。

我们作了一次一次的尝试。今年夏天又把这个誓愿拿出来,用《无量寿如来会》这个经典来揭示与提示内誓外愿之自他受用。大家学习,实践,最后总结这么一个文字。这么个文字实际还是大家依经教、依净土法之法流来实践净土的一个媒介。或者说以此无诤誓愿接引自己的心,作自心与佛心、与佛自受用无二无别地接引与印契,融入这个媒介或者方式方法。他是这样一个镜子,让我们照见自心,欲得究竟安乐,像佛一样无私地利益世间,无畏地利益世间,于法自在地利益世间。无诤内誓是心镜,是心地的庄严,是心地功德的实质内容。

这个内容我们下节课读一读,看看自己有这个誓愿以后再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再与人交流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样?要是像过去方丈和尚、讲经法师、律师送座那样把这送给大家,我也不敢。但是这种方法我们试一试、做一做是允许的!

过去在佛陀教法传承中,像密乘中的一些教法,僧法乃至白衣,若传递教法都必须有法的迎取与给予,所谓送座。送什么座?从一个普通人坐到一个法位上来,坐到那个金刚座上。能安住法益,无所动摇,无所疑虑,无所缺欠,于法得心地安乐与自在,这样一个座位。这个内誓无疑有这种内容,因为净土的特质。别人也跟我探讨过这个事,说你这么弄会不会出危险?我说要真能利益世间,能利益一切有情得究竟利益,以这个法则完整的自他二种受用,我们去念这样的果地觉为因地心,无疑是十分庆幸的事情,也是大家殊胜因缘!那么果地觉就不是泛滥说法,而是那么具体、充盈、实实在在、可以实践、看得见摸得着、能运用的内容。

当时在大佛前发了个愿,说这样方法要能真正利益世间,也顾不得什么了。我也不想违背什么。也跟一些法师谈过,他说过去这是阿阇梨教中所传递,你要干啥?我说果地觉为因地心,果地觉我们把他弄得一半一半给人是为什么?他说传统就是这样的。我说也不是,因为天亲菩萨在往生论中分明有谈自他二种受用的殊胜功德,是有抉择的。在无量寿经中也分明有谈。佛这种顺性修持本身就是自他二种受用根本依止处,没有违背。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不关注这个自受用的传递?

果地觉为因地心,阿弥陀佛果地觉,我们这个世间的阿阇黎需要这个内誓成就守护,即是饶益有情戒之誓愿、大三昧耶。这是不散坏的顺性功德的直下彰显,尽未来际相续的事实。不像其他禅定或者三昧力可以散坏,这个三昧力不散坏,过去称为大三昧耶誓。过去这是登上法位者应该立的誓,要不然他们坐不成。我们现在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果地觉为因地心之果地觉是普利十方九界众生,这不是个法位吗?这不要彻底顺性才能展现他的自他二种受用事实吗?

下节课大家来念三遍。愿意实践的人可以拿卡片回去自己读一读。愿立这个誓愿的人,可以读一读。后面虽然是说无诤誓,但是没有誓。这个誓要自己发,所以是给大家一个誓愿的模式、发誓的模式。在下一节课给大家提一提这个誓。我们试试换个修行方法、学习方法是什么样子,效果怎样。

传递这个,我内心也在不断地斟酌,因为也怕犯禁忌。大家可以接受接受,体验体验。因为一个教法,大法难启!可能大家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净土教法这么稀有难得呀!是旷大劫以来大家善缘成熟,才能听闻这个无上道业之教法,乃至一生成就阿鞞跋致之修行善巧。我们不忍心他这个似是而非,不忍心他这样有一些缺欠,至少说不忍心于此!也就是历史的东西把他掩盖或削弱了一些,这个体系源远流长,是没有削减的。

在这种现实感知中、泛滥说法中,似乎世俗化的佛法把他淡化了、掩盖了、削弱了。我们这种做法能不能试图,或者说能不能把他真正完整地显示出来、接受下来?我们做做试一试,做一做体验体验。有利益了,大家得。有利益了,那就是佛陀的悲心。利益是必然的。

誓愿提示一点。三昧力有两种,一是通过修行、禅修方法、身心感知达成三昧力。这种三昧力可能有百千三昧之等持善巧。这些等持善巧会超出世俗散漫业这个常伦,摄化人天,令人天有情得到法益之安乐。像菩萨利益世间,一些功德成就者利益世间,多是以这种修行的三昧力。因为他有等持相续的功德来摄化散漫有情,令其得到佛法利益与信心。这是一类,是有作的三昧,就是有生有灭。再一类是大三昧,是誓愿三昧,依誓所立。这个誓是内誓,过去不与人言说但行其方便,旷大劫守护直至菩提。干什么?这个不会散坏,因为都是顺性所立利益他人的誓愿。

有一个康藏地区的喇嘛,以前我在武汉一个道场讲法,他弟子来说我们上师病了,在做大手术,法师能不能给他作个祈祷祝福?我说可以,就领大家给他一个祝福与祈祷。他们就讲述这个上师的故事。他立了什么誓愿?他这样立的:假使我在未来利益世间生命的作为中,生起一念、一刹那自利之心、自私之心,护法把我碎若微尘,永不复生!他发这样一个誓,很年轻就去世了。后来我去他这个道场,很感动,把他这个道场所有酥油灯全部点燃,来赞美他这种不可思议的无畏的利生誓愿!顶戴感恩啊!

誓愿力是一切佛菩萨所守护不可思议的不散坏的功德利益!他不是生灭出来,不是你修证出来——是依誓而建立出来,是顺性设立,他不毁坏,他不生灭。所以因地立其大愿,直至成佛,功德不可思议!称为大三昧耶誓。

过去一个和尚要作方丈,要教化一方了,或者一个律师、经师、论师有成就了,要送到法座上之时,这些主法者堂头和尚会说:法师,汝应立此誓愿,汝应立此誓!登上法座的人要在佛前、在送座善知识前立这个誓。这个誓就称为三昧耶誓,不立这个誓不成立的。如果坐在这个法座上我烦恼了、想起自己的事情了、想起自己的习气了,一会儿就跑下去了——那不允许!因为你没有利生誓愿,不准坐在这个地方!坐在这个地方你会不安稳、不负责任、没有标准,不允许!所以必须立一个誓。

我们这个无诤誓就有这种内容,但又不让你升座,只是让你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念佛,你说亏你不亏你?大家坐的都是不动的法座,因为顺性法座不用升座啊!貌似亏大家了,实际也不亏!

下一节课我们把这个誓立一立,然后再实践念佛。不愿意立完全可以退场、完全可以不念,都可以。因为这个我当成一节课给大家说了,而不是说你要立誓不立誓。把过去一些传授教法的法则与角度给大家提示提示,希望自己没有任何不如实的心理状态,希望大家在这个地方真正受到法益,有佛法深入实践的一个机遇。因为很多人对法的了解还很有限。

有人说和尚坐这个座子挺高的!我说你来坐试试看?这里面要有愿。若没有愿力,坐下烦了怎么办?想喝水或者想不喝这水怎么办?想到外面蹓跶或者转转怎么办?那不允许!你要放弃很多自由的、妄想的、散漫的心智。你不能为自己想这个想那个——你坐在这上面就不能想自己,心中只能想到大家的法益、大家的修行方便。你只能祈祷三宝把清晰的法则通过你的身口意传递给大家,不能有其他杂想杂缘。有了你要忏悔,要及时调整,不离当念地调整。要不然你浪费这一群人宝贵时间,浪费大家生命,你犯无量过失!

我们下面立这个誓,虽然是学习性的,但我也希望大家能重视!在以后日子中实践佛法,不光是念佛,其他方法你也可以不断地立小的誓愿,按照这个誓愿去实践,看看是什么样子?会发生不可思议的不假修持的三昧力的相续——一个修持三昧,一个誓愿三昧。誓愿三昧最不可思议!在我们汉地比较容易忽略,容易一带而过。给大家提一提,我们试着转换转换角度,看看怎么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