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法法师佛七开示
地点:鸡足山恒阳庵
时间:2009.8.27(农历七月初八)
录音记录:谷微
注:佛七从农历七月初七晚开始。
(慈法法师教四声念佛法)
法师:这样不容易累,也不容易昏沉,试一试,什么法器也不用打。这边第一声,那边第二声。
(大家用四声念佛法念佛)
法师:时间长一点呢,这样念诵就比较省力,但有一点,不能太急。心里的音声一定要有一个缘起的东西,我们都知道,取相的法则或者因果的法则,是离不开缘起的。缘起,有两种缘起:一个是业感缘起,我们被逼到某个地方来,感受某个东西;再有一个就是所谓的心地的作意的缘起,我有一个意念,要宽松,要舒展,要喜悦,要与佛相应,与智慧相续的东西相应,有这样一个祈祷或者说作意,那么你这个效果是主动的,不是被迫的。
(刚才)这个念法,稍微有点紧了。或者说,我们心里没有这个准备,通过念佛要与佛相应,要有休息、安乐、喜悦、供养;但又不能说有累啊,累就有不舒畅、不明确的这两个混合的概念造成的结果。对,那我们学了一段《安乐集》以后,再来念佛,我们要知道主动作意,与佛相应,随顺法性,要有一个轻松、平缓的东西。
可以不打法器,因为这个四声念法,是可以不打法器的,打这个法器有时候也会追人,好比说,钟鼓的人要是善于调和了,还没问题,要是稍微一紧,大家都必须得紧,你没有办法的。但这种念法呢,不需要紧,也可能说,它相互自动调整的东西比较多。
要是昏沉还是多,找一个人巡香就行了。你这里没有幡啊……这么长一个幡……有一个人巡香就行了,就是注意着大家,有昏沉了,提醒一下就行了,找一个人巡香就行了。就是有一个人来辅助大家一下。因为有时候我们的业力成熟了,他自制不了,那么提醒一下,那么其他人昏沉掉举要知道别人家提醒是帮助你,要有感恩的心就行了。提醒的人要用一个比较调柔的方式,就是让对方能警觉就行了。过去有一个杆子,轻轻的杵杵地,(法师用手杵地发出杵地声),对方就知道了。要是一次一次的提醒,他还不惊醒,就唤他起来,把幡交给他,巡香的人(和他)换个位子,巡香的人他就坐了,昏沉的人就巡香。这就是个比较好的方法。
要是昏沉养成习惯了呢,就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就是,一到殿堂,一到佛菩萨面前,就变得很能睡觉了(众笑),那到其它地方怎么办呢?也可能说佛菩萨慈悲我们,给我们带来一个休息啊、一个睡的机会。这里面有很大的一个副作用,就是你的作意就会被昏沉掉举(所取代),这个昏沉是一个特别重的烦恼,他会引发根本的烦恼,就是贪——贪图安逸;嗔——要是昏沉的人,别人一碰,他就容易起嗔心;他有慢心——“我就知道,我知道怎么样怎么样”。所以这一个昏沉呢,就可以引发人的贪嗔痴。你看它就是粗重的随烦恼嘛。这个东西你只要培养它,它慢慢就变成嗔,你一碰他,他就起嗔心,(学嗔怒状),“你怎么碰我呢?”“我知道,我啥都知道”。慢,还有慢心。这个呢,很容易的,尤其僧众反而容易,因为长时间的这样,居士有时候提着劲呢,但是长时间也容易这样的。所以找一个人巡一巡香,但巡香的人不能有动静,要悄悄的,威风凛凛那样的不行。大家念佛,对大家是一个尊重心、爱护心。但一定要知道,他提醒你的时候,一定是……
其它倒没什么,就是念佛呢一定要掌握一个宽松一点的方式,昏沉并不见得是说我念得慢才昏沉。念缓一点,心一定要作意,我念佛一定是休息状态,是欢喜的,是与佛相应的,是要解开心结、放下疲劳的一个方法。我们不给任何人看,佛菩萨都不给他看,也不给左邻右单的人看,一定要是自己的心有一个次序罢了,找一个最宽松的念佛方法,自己能找得到最好。
南无阿弥陀佛(法师四声念佛)
我一个人念呢,我不知道调子,但是大家要没有这么一个基调,大家不好念,但心里一定要有这个宽松的东西。怎么样使自己处于宽松,处于最佳状态。宽松,但你又不能不念,你看这个地方,念又不能紧张。紧张呢,念下去以后,人就会厌倦于念佛,一念佛,一提到念佛,人心就会起排斥,那这个念佛就出问题了。所以第一个,要喜悦、宽松,要休息,要与佛相应,要能立誓,顺着这个角度,观察观察。
还是有点紧张呢,鼓、钟、磬都可以不用的,可以不用的。但你要说,我觉得有把握的,一把耳磬就行了,一把耳磬,对,它只有四个声音吧,六个字,它只有四个声音(指声调)吧,它可以调整。过去呢,一个班首领座,第二个人就是耳磬,
耳磬的声音调整大家的快慢,要是班首师父一感觉到这个声音紧张了,或者说失掉了,就用第二个的耳磬,
要么减速、要么加速,提醒大家一下。
领念,不行了,领念也行,一个人来念,大家随念,那这样就更简单了,你快都快不了。有人心急,我想快,那有一个领念,好比说一个出家人领念一堂课,下边(人跟着)念。或者说,一个居士声音好也可以领念。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法师领念,四声念佛)
这样呢,就把那种散漫啊、急啊,都自然就给停下来了。这种念佛堂的方式特别好的就是啥呢?它不用一种形式――它用很多形式,来给大家呢,修行啊,不断校正我们的执著,放下我们的习惯,或者说解除我们的心结与不相应,这个目的很清楚。
所以这个打七呢,就是要在这几个角度上,一定是要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与佛相应,喜悦,利益有情,消除自己的心结,消除自己不好的心理的压力。这是最重要最重要的。不是说念给谁听的,或者说我要搞一个什么行为给谁看,绝对没有这个!打七一定有跟佛相应,消除自己的烦恼,休息,与佛法相应,才能利世,这样一个(心念),相互都要有这种心念才好。好比说我们有利世的心愿,有利益九界众生的心愿,我们就不会为自己念得舒服不舒服找感觉了。那你要是与佛相应呢,你就会生无染的心,有休息的愿望,我念着佛,但我心里是休息的,我不会评价这个人念得相应不相应,这个。你就把自己的声音尽量调和得有利于大家。对,欢喜。我念的时候就感到机会难得,世俗之人在造业之时,我等在念佛,在利益世间;世人在迷失之时,我们能清晰地念这个无得无失的光明名号,来洗涤自己无始以来的尘劳,从几个角度。就像我们那个作业一样,从五个角度,五念门嘛,五种功德,来审视一下自己的角度,这样呢的的确确就有不可思议的利益。哪怕就七天。
(居士问)佛七期间是否不该说话。
(师答)要是能止语是大家的福报。念佛就是除执事,或者说除正常事务之外,(正常)交流之外,不能说闲话,念佛期间应该这样,那是大家的福报。尤其在寮房里面,尽量的念佛,不要说话,要不然浪费自己的时间。就是说,这几天时间,大家浪费了说闲话,太可惜了。就专注于念佛。过去的打七都会克期求证,我们虽然有一个题目,挂那个题目(注:《恒阳安祈祷国泰民安世界和平消除瘟疫念佛法会》),为了报十方信施对我们的布施,当然也是我们一个真诚的愿望。由于战争的逼迫,在我们周边的确十分,随时都会发生;再有,这个瘟疫、灾难、自然灾害,的确很频繁,我们真要有这个概念,多念佛,少说些闲碎的话,对大家都有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