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课 清晰人生特质 极乐世界必然回归

点击下载音频

导读:作为十法界的一份子,人类因为分割意识的狭隘,往往只能认知眼下一个分段生命的状态。我们对生命的整体认知不够,就会为一个段落的得失,丧失整个生命的作用与方向。佛陀的知见令我们来超越这个分段死的制约,从而对生命有个整体观察。我们真正对十法界的架构有清晰的认识,对过去有认识,对这一生有认识,对必然回归极乐世界才会有个清晰的抉择方向。

我们这个学习,目的是要把抽象的这个心理来具形,这样呢,比较容易来认清它的作用。实际我们人类很多无知的东西,很多无知的一些内容、无知的一些现象啊,最主要是需要后天的学习,我们来把它认识清晰,大部分的无知是通过学习来解决的。那我们现在这样的一个学习呢,也是通过学习来把抽象的东西具形,来认清它;认清了呢,主动地来操作它,学会主动地来运用。

要是认识不清晰,那我们对这个作用力,或者说这个心理状态呢,就会有那种似是而非的东西。

似是而非是我们人类特别容易造成错觉的一个心理状态,就是很多东西都容易造成错觉。在我们生活中,错觉的事例比比皆是。

今天某甲这个事儿就是个错觉。他因为没有真正地认清,或者说就是比较抽象,看着也像那回事儿,一带呢也就认为可能也就这样子了,那他就会似是而非。这一点呢,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最主要是想主动地来运用这样一个心理,把它能具形,把这个似是而非准确起来。因为这是后天性的学习,我们都有这种所谓的有为法则中的一个学习过程。只有我们不断地来串习,才能熟悉它,把这个抽象变成具相的一个作用,我们来认清它,来准确地在这个有为法中,来运用人生。

(一)分段生死来源于分段心理的局限

那我们今天就着重谈我们这个人生。因为十法界中,人类是其中一份子。实际就是我们现在的这个分段人生,分段是一个很特定的内容。虽然我们身在其中,现在每一个人都身在其中,这是不假言说我们都知道的,但是我们对这个人生的认知啊,就是对本身所在其中的一个认知呢,我们到底有多少的关注呢?我们关注的内容究竟是些什么呢?我们今天来分析分析我们人生的这样一个特质。

实际人生这个分段死,貌似说的是一生这是个段,一生是个分段死,实际不是的,是我们基本上每一个过程都是分段的,因为啥呢?我们有时间这样一个特质的概念。这个时间因为短促,它对我们的作用力就更加明显了。

这个分段实际就是一个时间的特质,我们的生命在这个时间中就消失了,或者就变化了。那我们掌握时间的意识、我们对时间的分析到底有多少呢?这个分段不光是时间上的一个概念,还有我们这一生中,好比说,从入胎、住胎、成长、出生、婴儿时期,到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中年、老年、暮年等等等等,一直到死亡,这很多段。这些段呢,我们关注的一般都是,好比说我是儿童时期肯定关注儿童,我少年关注少年,我青年关注青年,他不会顾及其他的东西。就是这种分割意识,造成了我们的狭隘心,我们对整个生命的认知、对生命的整体认知,或者说整体关心,都不够,是不够的。

实际我们对生命这种整体性的关心,对我们的人生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个事儿。那你说这都不用,这不用你去管他,谁都了解。没有几个人了解的,或者说真正地关注这些过程。我们要真正地来关注,慢慢地我们真正地了解了我们身在其中的这样一个人类现象,那我们来活人呢,那就比较有意义了,就可以比较有意义地来掌握他的时节因缘。实际我们怎么来掌握我们人生的时节因缘?就是你在哪个时节因缘中呢?

我们能把这个抽象、模糊来具形化,认清它,那这个错觉——人生的错觉就少一些。实际我们人身中的错觉特别地多,对自己这个人生的过程呢,错觉十分十分地多。因为啥呢?就是整体的认知不够,我们对生命认知的整体性不够,就会有很多的错觉。

(二)减劫人类特质——寿命、福德、方便减少

今天某甲这个事儿呢,实际可能就是一个错觉。因为他要接人去了嘛。哎,人呢?哦,明天才来。实际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错觉,一天可能就会重复上百次。举心动念,十分多的不准确,就是无效的一些错觉的作为特别多。就是我们这么想事情,那么想事情,做事情,想事情,观察事情,很多东西都是很不准确,很频繁地发生。

那我们要是了解生命的整体,对它的整体性有了解,好比说先从人类的寿命八万四千岁,我们现在呢减到,我们还是这个人,已经减到人寿一百岁了,甚至还在减,那我们看看我们现在的人群处于的时代是什么?是减劫。我们要了解我们这一群人,那这个呢是一个大的了解。我们人寿现在很短,劫呢又是减劫,就是下滑的一个劫数。这个下滑,是道德、福慧、方便、寿命都在减少,它并不是说一个东西在减少,是都在减少,一直减少到人寿十岁,人寿十岁才能止住车,要不然就止不住。到人寿十岁,有个例子说,叫马大如狗,我们现在的狗就是个马了,人高一肘。你说你这都是说法,但我们得知道,八万四千岁的人,高就是四十八公尺。我活到活不到,我先要知道。

这个知道对我们有个啥利益呢?有个啥好处呢?这个整体的关心是一个特定的力量。我们要不知道这个力量,我们就狭隘地辖制在某一个段落去了,或者说这一个人生,某一段了。这个段落就把我们落在这儿了,我们会为这一个段落的得失,丧失我们整个生命的作用与方向,就在这一个段落的得失丧失我们生命的主体。

你了解了人类生命的这个方向、大的因缘、整体因缘,我们有个关心认知,那我们就不会丧失主体的东西了,就不会因小失大。

那你说这还是个知识,没有问题的。这个因小失大,这个小是啥呢?就是我们在这一段儿上的一个关注,失去了生命的大方向。因为你没有大方向,你就在这一段儿得失上计较,你就把生命住在这儿了。因为你不了解生命,人的一生这一段你都不了解,我只了解我这一点一滴眼下的一个东西,我看到的东西我就计较这一点儿,那我们的生命就会被这一点儿消耗掉,失去了整体观察,这个整体的关注与认知特别地重要。

那你说这是个故事,我不相信,那也可以,不相信也没有问题。不相信这个力量你就把它隔绝了。那这个减劫、增劫它就没有办法支持你,或者说这个人寿的尺度在我们这一生中,那你就关闭了,你把这个因缘关闭了。我们人类这个特质,增劫与减劫的特质,就是所谓的增者八万四千岁,减者人寿十岁,这个减是一个,增是一个,我们要了解它。

实际佛陀所有的知见,就是为了增加我们人类的力量,使我们的心地真正地把这个力量展示出来,不受我们这个分段死的制约,或者说超越这个分段死的制约。分段死把你制约在这儿了,这个了解是十分重要的。像我们来举这些例子或者说这个说法呢,是让我们清晰地对我们这一段分段死的人生所在的空间,人生的空间,有一个像佛陀见到的知见,让我们看到这一生的生存环境这个增减的变化,让我们真正的人生活得有力量。或者说准确地认识我们这个阶段,认识我们这一生这个阶段的人生的特质,就能更好地把握它。

(三)人寿百岁特质——焦虑、骄慢、欲望增强

人寿一百岁以里,有个特别奇特的现象——焦虑,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呢,特别地焦虑。不管你信不信,你都在这个焦虑中。不管你面上显得多么从容,你内心有焦虑的东西。

因为什么呢?人生短促。这个短促带来我们心里的焦虑,就感觉到很多事儿没有做,很多事儿都需要做,很多事没时间做,或者没有精力,福德因缘够不够啊等等。我们越是感觉到时间短,想法越多,就是欲望越大。想法多,这时候呢就是需求量越大。这样也弄,那个也行,这个也要,那个也要,就是需要越来越多。能做的、能产生事实的东西呢,反而很少。那人就显得、这个时代就显得欲望之极,人的欲望特别地强烈。就是贪欲心、欲求心,这个欲望特别强;作为的能力呢,弱。为什么呢?它不成正比。

因为我们这个年龄段,就是人寿一百岁到十岁这个过程,实际就是人类的最低潮,人生的最低谷了。在人生最低谷中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但这时候人呢,慢心最大。就因为慢心才到低谷里来,就是骄慢心大。都认为自己不得了,从骨子里面认为自己是个不得了不得了的人,到处感觉到就可以举天动地的。反而呢,真正的作为并不多,真正能作为什么事儿呢不多。

人生的低谷就是在人寿十岁,一百岁到十岁,就是再也低不过这样一个年龄,再低人没了,人就消失了,就不名为人了,人生就消失了。小于十岁就没有人生了,人就不名为人了。这一点呢,大家要有一个认识。

那好比说我们这个时代的焦虑啊,因为这个短促的焦虑、欲望的炽盛,知道这个呢,你反而就坦荡地面对。现在很多人睡觉都睡不好,说这个睡觉,天天就这么短的时间,怎么能睡觉呢?但还得睡,不想睡吧,把自己折磨累了,还得睡。睡觉都睡不好,焦虑。总感觉到很多事儿要做呀。为什么这样?实际是这个时代的短促带来的东西。你说你不短促,你不短促,到一百岁你可能也差不多了。你再有很强的心理的人,让你活一百五十岁,你很快也就完了,也很短;给你加到一百五十岁,了不起了;不行了,八百岁,像彭祖一样,但也是一瞬间就过去了,很短。那我们要是用八万四千岁的人心来看人寿百岁这个事儿,你可能就从容了。因为人寿一百岁,八万四千岁的人在摇篮里睡五百年,摇啊摇,摇五百年,那我们连婴儿都不如。人寿八万四千岁的时间,摇五百年才能下地走动,要不然不行。

我们人类的特质啊,尤其这一生中我们要知道,我们整体的时节因缘。不是悲观,这恰恰是如实地要面对它,面对我们共业的特质。因为东西少了,人需要的更多了。因为资源越来越少,想法越来越多,人寿命越短,人越急促,它真就是这样一个不成比例的东西。现代人就感觉,尤其中国人你要是谈起来,哪个人都不得了的,没有一个人说自己差,都不得了、不得了、不得了。但这一世大家都是这样子了,那咋办呢?那就要觉悟这个整体的这样一个业相。整体的业相,要了解它,大家就是这样。他骄慢是正常,你骄慢也正常,他焦虑正常,你焦虑也正常,先把这个明明是正常的东西,我们看清楚了,也就得了。

大家有很多毛病,有很多不相谦让的东西,可能是这个时代的特质。先许可它,你认知了也就是许可。这个许可很重要。你许可得有理由啊,没有理由你许可不了。因为大家都这样子,都这个德性,你说我就不一样,我就活八万岁,你没有用,你说就说去吧。生下来的时候就确定我们活不到那么大的岁数,我们这一投胎,就标志着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福报。

我们要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质,并不是藐视,也不是指责,但要重视它。我们尊重、正视人生,正视它,就是正面地看它,反而这些东西都无所谓了。我经常听人说,说这个人骄慢,这个人自大,我说我挺自大的,差不多,你对一对,就是这个时代的共业。就是这人寿一百岁了,就这么多个事儿,把人逼得就是人不得不焦虑,不得不很多需要。物资少,什么都少,那你想法就多了,人的愿望越来越强,那作为一定不成正比。

(四)认识人生特质,突破分段生死,必然回归极乐世界

人寿十岁在经典是有记载的,是佛的知见。我们讲这些东西,是通过佛的知见,来超越分段死对我们的制约。分段死啊,真是个不得了不得了的事情,就是把我们真正隔开来,把过去、未来都隔开了,把我们给隔开了,把我们分开了。我们对我们怎么来的,就是我们的过去,这一个分段就没有几个人了解。

我们现在可以问问,过去,就你投胎之前是干什么的?

某乙:喇嘛。

某丙:也许是个士兵。

师父:这又一个知道的。没问题的,一点点问题都没有。不能猜想。真要知道我过去是什么。

某丁:不是猜想,我以前做过梦,梦见天人了。

某戊:我肯定是个天人……

实际我们所谓的这个迷失,我们都是有的。他说他是喇嘛,他是士兵,他是天人,这都没有问题,实际就是这个分段的一个格,我们很难拿出来一个很联系、很直接的东西。好比现在的喇嘛转世,说我要投在什么地方,投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人种等等都会有的,这个是很有把握的一个事情。有把握的一个分段死,他就把这个迷、隔他的这个阴迷给去掉了,实际他就穿透了这个东西。穿透的人很少,如实地穿透的人很少。

大部分人,说实话这个隔阴之迷,过去说菩萨难逃,就是说过去生是菩萨也逃不了这个隔阴之迷的。为啥呢?他逃不了,菩萨也逃不了,除非菩萨有愿力。不管是世尊也好,或者天人也好,就这个说法,没问题。有人穿破这个东西,这是有的。但这个分段死对我们大家来说——对普通人来说,是十分厉害的。就是我们当然可以强制地穿透这个东西,好比说我过去是天人,那这个天人所依不得了,要是真正地抱着这个,未来还有好因缘。我过去是士兵,好比说某丙对过去的认知,战士的那个,是什么时代的士兵?

某丙:不记得了。

师父:你是哪一个天的天人?天人有很多天呐,忉利天,什么什么无量光天,天人的种类太多了。欲界天就有28层天。

某戊:您给我补一课,我不了解这里。

师父:那你这个天人是一个模糊天。

总之这个分段死对我们来说是很严重的一个……我们对过去有认识了,那对未来要有认识,实际就把我们心给扯开了,这个认识很重要。还真不怕我们对过去有了解。但这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就是人一投胎就把过去给忘了。不是说不知道,是忘了,通过很多方法是可以知道的,这个没问题。但有一点点呢,这个东西真是把我们大部分人给障碍了,基本上我们把这一生、这一段当真了,其他都不管了。

以前有个经典叫《一掌经》,就说你从哪儿来的,也不见得准确,就是个说法,有一个过去的提示,准确不准确没啥意思,最主要是让我们突破分段死对我们的制约。这个制约,的确像约定一样,把很多人都困在这了,困在这些事上了。

我们学这一节课的目的就是突破它对我们的制约,一定要突破它对我们的制约,对我们这个局限。就是我们不能把整个生命陷到这一段儿了,不能深陷其中,知道这是一个段儿就行了,不能陷落在那儿,不能因为这个东西让生命堕落,不能因为这一生让我们整个生命塌陷。因为你要在这一生中做得不得当,整个生命就会因为这一生的作为,把过去乃至未来都塌陷到这个里面去。这一点呢,可能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不能塌陷,要有警觉,这个地方要警觉。起码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生的某些事,把自己过去乃至未来都……

师父:某甲未来是个啥,这一生结束了是个啥?

某甲:我就到极乐世界。

师父:某乙?

某乙:也是极乐世界……

看来这成大家的唯一选择了。

实际要是我们对过去,对这一段人生没有个认识,或者说没有一个审思,我们对极乐世界可能只是一个说法。但我们真对过去有认识,对这一生有认识,对极乐世界就会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方向。要是没有认知,我们对十法界的架构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那我们并不见得去择取这个。因为我们认识了十法界,极乐世界实际就是佛土。有这么个认识了,极乐世界是我家,本家本国是个真实说了。

本家本国,它是本质所成,依本质建立的,所以说就是究竟的一个安乐处。我们慢慢地来认识这个人生,十分有意义,慢慢地就知道,未来的隔就去掉了。生命真就是很通畅的,过去、现在就不成为一个隔阂了。

我们要是不了解,那过去、现在、未来就是一个隔阂。我们能把这个隔,就是过去、现在、未来的隔去掉了,那就是清净、圆满、无碍的一个特质,实际往生安乐国土就是要把这种特质在我们生命中表现出来。我们要把这种特质在我们生命中表现出来,或者运用出来,那这样的一个特质,就是清净、圆满、无碍。

过去说法身、报身、化身。这三身的功德,是佛的功德,实际就是觉悟者的功德。我们的生命拥有这个东西,拥有清净、圆满、无碍的这个东西。实际我们向往,或者说极乐国土这个本家本国的回归呢,实际就是在清净、圆满、无碍这个回归上,运用它这个回归罢了,把这个功德在我们生命中运用出来。一般过去就是说法性得以畅显,就是本质的畅显,就是圆满的安住、无碍的游化。就是它的本质是这样子,就是本质是清净的,这很自然的。什么样的功德、什么样的一个展示都是安稳的、圆满的,那我们在一切事相的这种选择中、作为中、游化中,是无碍的,就是这样一个生命的回归。

我们学习这个课的目的就是有这样一个回归。这样呢就是正面地来不负人生啊,让人生变得有意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