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慢、固化自我,限制着生命的广大妙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障碍和局限。祈祷是一个思想交流方式,能使我们祛除固化、减弱自我固化的局限,在日常生活中特别好用,是改变所依力最简单的方法。祈祷实际是自我观察、了解的一个过程,很有作用。
(一)放心作为,在相续中调整
需要把心理拓宽拓宽,十法界是个大题目。每个人都是个种子,这个谁都否认不了。就是每个人这个单体啊,没办法去否认他,就是生命的单体性,都是个种子,每个人一定是个种子。旁及的东西——就是所谓他人,你怎么能让这个中心满足呢?那是不可能的。这一个中心是不得了的,每个人这个中心不得了的。他就是个宇宙。每个人的心。
我们想满足别人,那是不可能的!实际我感到这个地方呢,就是我们放心就行了。你放心,不怕漏洞地放心,我们不怕什么什么漏洞、不得当,都不用怕,先把放心作为就好了。作为不当了,感觉不当了,没问题,调整它!就顺着需要、顺着事情,可以调整它。这个放心很重要。
现在我们想满足别人,实际是不放心。咋满足?谁能满足别人呢?那佛陀,像佛把这一个法界一个法界的功德给我们了,对吧?这个十法界都是不一样,让你认识这个法界,而不是……把法界观都给我们了,让我们来认识这个世界。已经给你一个法界观了,实际就是给你一个世界,给你一个法界。我们要是不了解这个所谓的实相,谁能满足谁?不在实相上用心,实相心上用功夫,没有人能满足的。就是这种欲呢,人这个欲呢,没有边际。
没问题,我感觉像这一个环节呢,就是人放心去作为,不去求什么圆满;那做一做,不当呢,调整就好了。因为没啥大不了,没问题,反正在这个相续中作为,不管你作为不作为,你都得相续,对吧?都在相续着,我不管作为不作为都在相续,这个是谁都挡不住的。事情在相续,生命在相续。不当了,我们调整就行了。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最简单最简单的方法。
就像现在这个人来人往的,我们慢慢地就是这样一个环境下,各人有各人的空间,这个没问题。你有公共空间,有自身生活的私人空间,没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私人空间呢,调整调整;公共的地方呢,可以交流交流,对吧?这没什么。实际这个私人空间呢,给我们一个调整、休息的机会。调整啊,休息啊,需要休息。调整休息的这样一个属地,自然属地,这样一个自然空间。
我不想参与呢,我可以休息休息,可以调整调整,那没有什么。实际像这样我们比较自然的一种,没有什么年计划、月计划,比较自然,自然的一个作为的空间,没定什么特定的一年计划、二年计划、三年计划,就相对比较自然。
这里面要是不完善呢,你还可以调整,对吧?调整的方式不一样,实际就是不固化于对错的东西就行了。人只要不固化这个对啊错啊,不固化二元呢,就没有问题。二元的状态是有的,我们不固化它就行了。它就是活活泼泼,那就能活泼起来。
反正我可不希望这一节课给大家带来麻烦,这一节课要是负累了,可不行,得终止它。因为学习本身不是为了……我们也不想要啥知识。就是在生活中的不当呢,我们要有一个交流、调整的机会,实际就是一个交流的机会。这一节课不能当成负累了,密度大了我们可以调整调整。
以前都十五分钟,我们才来那会儿。十五分钟,大家碰碰头,说一下,今天有啥事儿,没事儿大家都各人忙了,就像个碰头会一样的,这样大家都轻松,要不然一久就负累了,就成个事儿了,知道吗?这本身成个事儿了,就麻烦了。
(二)固化自我让生命受到局限
某甲:师父,我有一个问题想请问您,昨天我们看那个《X战警》嘛,里面的那些变体人,他们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他们的意识比较自由,比我们一般的人类要自由,尤其是那个教授啊,就比较强一点。其实我心里比较佩服这样的人,就是有特殊的能力,然后心念又特别强大,意识比较自由。包括以前看那个《速度与激情》,里面那些人都是能力特别超强。他们即使在很愤怒的时候,还是可以非常淡定。我比较崇拜这样的一类人,就是怎么样可以达到?其实像现在我们学习了师父的法,都知道说,唉,我生气的时候我知道我在生气了,可是我其实还是会继续生气,不是很自由,就意识上面不能转换自如,所以想请教……
师父:训练,它是个训练过程。就是这么说,这些电影也好,小说也好,历史也好,真正有这些人物也好,他可能都是一种业的差异。我们说这个大千世界啊,大千世界这么多这么多的生命,对吧?这大千世界很多生命,你佩服的可能就是这一类人。
这个大千世界啊,每个人佩服的还真都不一样。像你佩服有能力的人,对吧?像我特别佩服会休息的人,我从小就向往这个会休息的人。又能生活又能照顾别人,不去扰害别人啊什么,那是我心目中最美好的了。所以我就遇到这个声闻教,早期我就特别喜欢声闻教。他就是寂静,寂静的出世,那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可能每个人喜欢的这个生命现象真不一样。
你喜欢啥?玩儿?没问题,你崇拜什么人?
某乙:我想有神足通,想去哪儿去哪儿。
师父:想去哪儿去哪儿,这个孤魂野鬼都行哈。想去哪儿去哪儿,实际就是自由呗。向往自由,我要自由!要能力,要自由,我这个要休息。
你需要,你喜欢干啥……你心目中最美好的东西?
某丙:我觉得成佛。
师父:成佛!没问题啊。那你心目中是啥?
某丁:希望自己可以承担一些。
师父:有责任啊。责任,责任感,自在一点,观世音菩萨够自在。
某戊:我觉得我现在比较崇拜那种,做一件事情可以恒持地这样做下去的,哪怕是很简单的事情。
师父:持之以恒,就是说有耐力耐心的问题了哈。
看,每个人不一样啊,人心中真不一样。就同样一个生命,同样一个时代,同样为人,虽然角度有点类似,但是他做啥呢?他心里现在缺啥,感觉到,大部分都说自己要啥,缺。你看,基本上都是我们缺的东西,你缺啥说啥。
好比说,她说我想旅游,实际是她感到自己缺,真就是这样。某某感觉到自己需要责任,需要自在与责任。你看,基本上就是现在的一个状态,想去哪儿去哪儿,实际现在已经想去哪儿去哪儿了。在这个大千世界,你不相信,再问一万个人,真是会有很多很多千差万别,就是崇拜的东西,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你看,你已经想的很美好了,但是……真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家庭啊、孩子啊、男女啊、交流啊,会有千万个世界,或者说当下千万个需要不一样,当下有千千万万个需要。这一个共同的东西,是十分难以建立的。
所以说从现象上,我们想让人去有一个统一性十分难,十分困难。过去说什么人逢知己,实际就同气啊,同气,人很难很难得的。像我们生活中,像某某说这个需要等持的这种愿望,就是所谓的稳定一点,它最主要是一个稳定现行的状态。
像我回忆起自己为什么需要休息——以前太忙了,一生一生,自己能碰到、能记忆的都是忙,就是忙,你感觉到永远在忙一样,唯一向往就是休息。所以我一有休息的时候,不管怎么的,只要能休息就行,这就是我的缺失。
每个人的缺失他咋调整呢?佛能俯视所有生命,他不动本座的,他有几句话,这个《华严经》的句子,特别地能让你去认识生命的一些自由的内涵,或者说广大的内涵。他这么四句话,讲生命的妙用,实际这是一个生命的作用,佛的这个生命现象的一个作用。说“佛身充满于法界”,法界大家都知道的,十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就是在十类众生中能普现;“随机感应靡不周”,就是像“千里江水千江月”一样,任何一个生命中,都有佛身对应的一个支持与交流,就是不动本座,周遍法界,运用一切,识一切心,这是他的这个生命的作用、认知。
实际我们往往认为我们的需要是最伟大的,或者自己的需要是最厉害的,或者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对自己最亲近,或者说就是最好的,其他的可能不屑一顾,是不是这样呢?
那我们看看佛对生命的这种作用力的角度,我们可能对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这东西,实际就是“我”的一个放大。不管我们想做佛做什么,实际都是一种执著,实际也就是我们相续的一种动力。“放下执著”,人就不知所以然了。说放下妄想执著,放下执著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不及的,不知道怎么来思维,心里是不及这个的。这个执著,实际我们所表述的,就是我所需要的东西。
佛不是这样的,真正的觉悟者,觉悟于生命的使用的特质。我们这种执著实际就是,在佛教里说,这个烦恼中就是我慢,“我”这是最好的、最重要的,这里有个“我”。我们就活在这里面,要是没有这种东西,每个人的生命现象就会消失,那就会变异,所以现在大家就这个我慢,每个人都有支持着。这个地方有不舒服的东西,就是他不够广大,实际是不够自由。因为这个东西(指我慢),就变得不自由了,这个自由呢就由这个东西消失,或者是受到一个局限。
过去的人想解放自己,就念一些东西,干什么呢?让自己的念,就是所依力产生变化,所依力的变化。我们的所依力只要不变化,就是它在起作用,你的自由就受到限制,一定会限制你的自由。谁来限制?“我慢”限制自由,限制着我们自己,不够广大自由。这个执著,就是认为我才怎么样,那跟觉悟者的这种生命特质……这不是一个夸张,它就是一个特质,就是一个特质、作用力。就像一个炮仗一样,“嘣!”很响,像一个氢弹一样,“嘣”一下爆炸,佛教描写到劫末的时候,整个世界就会发生像火劫、风劫,整个世界就会被火、风所摧毁。氢弹、原子弹没法比,它那个力量是整个世界所形成的力。
那我们要是改变自己的所依力呢,人就能体会到生命的广大特质——随机感应,普现一切众生前。实际它这个普现一切众生前,跟一切生命是契合的。
我们不会普现一切众生前,基本上都是在这儿用功夫——我怎么样、我怎么样,它不会普现一切众生前。所以我们会有这种障碍,就是局限的障碍。所以这个扮演呢,作为一个普通人想扮演这个无量无边的生命呢,那你去觉悟,就会受到我执的局限。
所以说这个导演啊,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三个身份,人生都有这三个身份——编剧、导演、演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东西。就像我们的因果就是编剧,我们的因果、心愿都在变,不变是不可能的,也都在导演,我们每个人也在导演,周边人都是配合。
这个外围的环境、人员都在配合我们,我们在导演。你不相信?你看你哭一嗓子,马上一帮人都在配合你,马上就有人配合。我们只要想导演一出戏,笑一笑、哭一哭、闹一闹,马上就有人会配合你,也都是演员。我们经常会随着场景走,我们随着场景就会像演员一样,就像群众演员一样,别人干啥,我们也去干什么一样。
人生实际都有这些作用力。但你要是死死地固化一个东西呢,这个固化的我执是比较苦的。固化我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障碍,这样容易把自己固化在一个角色上。实际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些内容,这个固化自我啊,这一类的都有。像这种生命的广大妙用,就会受到局限,受到固化的局限,固化的有局限性。
这个实际没有人去反对什么,但是这个东西的局限性十分强,好比说种种生命现象的作用,我们都会受到制约。种种生命现象的作用,你可能体验得越来越少。这个固化我,越固化,很多生命的作用,你都体会不到。
像他们到水里去游,下海去体会鱼的感知。像很多动物啊,飞的鸟啊,我们看到的生命,实际人类很多就是模仿它们,游泳也是去模仿它们的一种作为。那我们要突破这个局限,实际就是自由,这东西的固化给我们带来了不自由,大家要是不关注这一点,欲寻自由呢,越寻越不自由。
(三)祈祷是改变心所依的好方法
它(指改变所依力)目的让我们突破我执的这种不自由的一种设置,就是局限。大部分的宗教都有这种情怀,不管是神也好、上帝也好。中国讲神,也有讲上帝,讲法千差万别,实际它最主要想突破我执的这种局限性,想通过这些祈祷,对神呀、主呀、上帝呀,用祈祷,或者说思想交流,来改变自己固化的感受。这个东西特别容易固化,因为这个色身、男女、经历这种特质呢,很容易认为这就是“我”,记忆的我、作为的我、知识的我、男女的我、国界的我,我们很容易在这个“我”里面打转转,很难出离这个圈圈,那就会把它固化起来。
那这些祈祷呢,就是想跟这些东西、这些思想来作个交流,它是很奇特的一种交流模式。你说我看不见这个主,也看不见神,也看不见上帝,我怎么交流呢?他就作祈祷。
祈祷是个很神圣的事情。所谓的神圣,就是它有不可思议的一个力量的作用。我接触过许多传播天主教、基督教,当然佛教徒也有传播的人,就是对这个祈祷的认知,真是不可思议。
我们可以做实验,你说我不祈祷这些佛菩萨,我也不祈祷这些鬼神,我就祈祷动物,你不相信试一试,你就对动物作祈祷,你就能体会到动物的心理特质、感知特质。就是你的思想跟动物交流,好比说跟狗、猫,你思想就忆它、念它,忆念它,就会产生一个不可思议的交流,甚至能闻到动物身上的气息,感知到它的意识倾向等等。很多人就是养动物养得久了呢,动物的属性、感知都有,气息是很浓的。忆念很厉害。
所以祈祷是一个思想交流方式,它把思想所依,就是我们过去的这种自我思想、自我状态做了一个开放,跟这个祈祷联系起来了,把它开放起来。像昨天电影描述的那个教授,就把自己的思想开放,开放给所有的生命,不管是阴性、阳性,或者说我们看得见的人间的生命,还是其他生命,他的思想开放了,他这个思想从自我中走出来了。
我们这个自我的坚固,实际就是自我的骄慢啊,或者自大呀,它占有了空间,它把所有的空间占有了,开放的机会很少。这一类的人就会比较,怎么说呢,自诩的东西、自恋的东西多,他就会受到狭隘的制约。祈祷就会把它开放开来,把它开放。
我们可以尝试这些东西。很多人说“哎,我想家人了”,手机还没拿呢,对方电话就打过来了,就会有这样的,实际就是思想交流的东西。你可以去尝试着,把我们的思想所依从这个自我中走出来。实际我们就像手机一样,你要是不跟别人连线的时候,你就是自我的这一点东西;跟别人连线的时候,给不同的东西连线的时候,可能不同的信息就来了,信息就使你发生这个走出自我的变化。我祈祷的对象不一样,实际这个演员的心智就会发生变化,是很奇特很奇特的。我们不固化自己,祈祷是个最好的方法!祈祷。
在许许多多的宗教活动中,这个东西是必修课。实际就是心灵的一个交流。开始我们跟这个上帝啊什么不容易去打交道,但你可以跟人与人之间祈祷,就是对人作祈祷,对自己最亲的亲人作祈祷,就有灵通,这很奇特。
就是我们对孩子祈祷,对父母祈祷,对朋友祈祷,都能起到这个作用。祛除这个局限比较好的方法,就用祈祷这一类的修持。祈祷是一个可以实践的东西。它不是迷信啊,可以试一试。要感觉到迷信了,就祈祷自己的家人啊、朋友啊,对,它是很有意思的。祈祷跟祝福有类似的东西,自我祝福啊,自我催眠啊,自我心理引导啊,有类似的东西。
这是一个很大的力量,心所依是很大很大的一个力量。通过祈祷,就比较容易了解这个东西,特别容易了解这个心、心所依的力量。就是我依什么就是什么,就像人依附到飞机,飞机的力量你很容易体会到;你坐在船上,船的力量会体会到。那我们呆在地球上,我们都不知道地球的力量,实际要了解了这个所依力,人就会有感知。
好比说地球对我们的载负,人要在意这个了,这个载负力呢,甚至这个地球对我们一点的省力东西呢,就体会得到。最主要是我们关注不关注,这个心所依所维系的东西。这个维系很重要,祈祷是一个很好的维系的方式。
很多人会在急难的时候,有人受冲击会“妈呀”,这“妈呀”实际也是个祈祷。当然在急难的时候,沉静地去祈祷,就是把所依力改变了。所依力改变了,这个急难就改变了,很奇怪,就是他会避开这个难缘。这个例子很多,实际我们自己可以去实践。
祈祷,我们以前也提过,最主要是为了祛除固化,或者说减弱自我局限,实际是自我固化的一种局限。我们基本上受这个东西的制约比较多,就是所谓的自作自受的东西。固化,把自我局限在一个……实际我们就是这个五蕴身,大部分人就把这个五蕴当成一个“我”。祈祷呢,能使我们了解这个自我,起码说就是削减它、削弱它,削弱它的局限的一个方式方法,也有祛除的作用。日常生活特别好用。
实际过去说“念佛、念佛”,(最简单)就是对佛的一个祈祷、维系,过去叫攀缘。我给你一个维系,给你有一个这样的来往,就是所依改变了,会产生一种我们意想不到的作用。
往往我们在这种自我固化中是可思议的,就是大家也可以说,也可以表明,就是这样一个现状。这个好比攀缘于所谓的这些大成就者,大的成就呀,或者大雄大力等等,生命呢会变,会改变。就像炼钢炉子可以把杂质的矿石变成纯钢是一样的,这个就有大力的作用,能无限放大。
(四)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祈祷
要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到一些东西受局限了,能力、思想、福德、因缘、身体、健康等等受局限了,都可以去祈祷,改变自己的维系、改变自己的所依力,它会有一个很难得很难得的……
过去人念佛呢,他就有这个祈祷的作用,一天念多少声多少声多少声,什么十万八万的,像某某他们去共修,几万人几万人共修,共修就是大家一起祈祷,一起去作为一个事情。比较虔诚的人的共修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力量,可以直接改变人的一个思想、业报状态。
在僧法中有 “羯磨”这个词,就是集体地成就一个祈祷的效果,它会对人的这种生命的因果直接改变,这个是能做得到的。有大的违缘就直接……过去为什么很多人有违缘的时候,像在藏传、南传,特别注意去供养一个团体。他供养一个团体,会发生巨变,什么巨变?就是利用集体的这个祈祷力、祝福力改变自己现有的因缘,就是大家筹集一个资粮去解决一个人的小问题,是很快的很快的。这一点我们平时个人可以去实践,这绝对跟迷信没有关系,就是心灵的交流。祈祷就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我们主要是能够学会用,这是最简单最简单的方法。
像这个群体中要是出问题了,过去僧人就会给一个人去祝福,这个人的因缘马上就会改变。这个人要是恶缘比较盛的时候,自己改变不了,僧团一个祝福就得了,大家忆我清净啊,予我功德啊,就是从心理上彻底建立一个新的缘起,就会达成一个事实。就像我们很多人做了一些事情,一些因果现前,他调整不了,一个人调整不了,或者说家人、亲人之间他们没有那个信心、方法,也调整不了的,那团体就可以调整。团体,大家一起给这个人一个支持,马上他就会重新确认一下自己思想、作为的一个起步。羯磨,集体的一个祈祷。
因为我们平时在学习中,大家学习理论、学习知见比较多,对错比较多,这个祈祷跟这没关系,完全就没关系,一点点关系都没有,任何人都代替不了。说我给我父母祈祷吧,这个只是外围因缘,自己内心的相应……才起作用。
我以前遇到一个出家师的父母,绝对就反对这个(出家)。他就说我读多少多少多少卷,希望他们的思想能改变,他就很认真地去读啊读啊读啊读啊。我说你不告诉你们家人,你们家人可能有变化他们也不知道。你要告诉他们,你再给他们去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给他们做一个提醒,就是让他们看到那样一个状态,让他们心理有个依止。一年以后,他家人就怕他要还俗。像我这样退休啊,说你一定要做,就做到底,你不能怎样怎样,就是家人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他来祈祷,来给予准备,储备这些精神资粮,他父母一知道,这精神资粮一连上,好,就发生变化了。
像平时教育孩子啊什么,实际完全可以,好比说孩子比较固执的时候,我们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跟他们去连接,观想他们就是文殊、就是观音,他就会发生变化,你就直直地那么看着他,真就起作用。就是等于你在作祈祷,祈祷他的连接,实际就是第三方的连接。那你一告诉他,他自己心理真的感知马上就会变化。实际我们跟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能祈祷的时候,本身就和合了。
共同作个祈祷,实际就是共同作一个,统一作一个连接,就特别方便。他就是假第三方,把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固执就给消化了,或者把某些角度,不明确的角度明确。
(五)通过祈祷走出自我局限
过去一闹矛盾,寺院就会这样的,你到佛前发个愿去,老一代人带着,好比说去佛前忏悔。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会来找谁祈祷,没慈悲了找谁祈祷,对吧,有一种信仰的连接。就好比说,这是我父母,对吧,我就相信我父母。那这个他的信仰确实很重要。一般祈祷就是,给自己最尊重的那个、自己顶戴的那个,对称的一个尊重。
某己:要不然就很宽泛。
师父:宽泛的祈祷,效果就差一些。
某己:刚才某某讲祈祷上帝的时候,她也又不可见、又不熟悉的,她说觉得这个……
实际我们这个祈祷,一般说这样有个希求,你这必须得有你祈祷的一个对象,或者说有一个来源,对吧。要没有一个对象、来源呢,它不成立。你这个祈祷者心理需要什么呢?他才有这种所谓附加的力量的给予,对吧?要有个对象。那对象呢,在佛教很简单,法报化就可以。历代的这些成就者,他们都可以作为这样一个内容,就是我祈祷的对象。有祈祷的对象,他就有支持,他有这个支持。
这是很有意思的,它并不是在哪个人身上、不在哪个人身上,它只是个对象,你要有这个对象,就可以产生事实。最主要是我们不知道祈祷的这种加持力,这个加持力,这种支持,它有内涵的。没有作为过的人不知道这是什么内涵,就是这里面的内容不知道,这个内涵不知道,所以说他就要去实践。真要实践,不实践不行,真要实践,要实践!
像某某她要是没有清晰的方法,让她念药师佛,或者说自己听到的什么,也行,信仰最简单。信仰是最简单的祈祷的方法,信仰是一个通途。
某己:所以说怪不得有时候没有信仰的人要解决问题比较难,因为他没有对象或者说没有一个对象内涵的加持的支持。
师父:他没有这个,他没有一个稳定的支持,他偶尔也会得到一些支持、启发,偶尔会得到一种理念上的启发啊什么的。这个都会启发,这个都会发生的,但是它不稳定,偶然的;有信仰它就稳定。
转,哪是东、哪是西呢?实际这个宇宙间哪有什么东、西,就是我们自己定义的,对吧?地球、星球都在运转,什么东啊西啊,都胡说的,对不对?但是它就给你一个准确性。你说这东西方咋定,一天转来转去的,对吧?不光这个地球在转,月亮也在转,太阳系在转,银河系也在转,哪个是东方嘛,哪是东嘛,对不对?但是它这要定了,就让你心安稳。
这本身是没有差异,所有的有情都是一样的,是没差别的,主要差异是啥呢?就是我们说识的差异,识、业报的差异,他本身没有差异的。所以说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蕴身转换成这些佛、菩萨、圣者,是没问题的,就是此蕴与彼蕴是一样的,他内容是没有差异的。往往我们不知道是这儿(指识、业报)的差别,把它(指蕴)成差别了,你祈祷呢就受局限。这个没有差别,差别是在这里(指识、业报),它(指蕴)没有差别。我们要在这个地方认识清楚了,这个没有差别,那你扮演什么,你这个演员你就演开了,对吧?那我这个演员就可以演很多角色了,就活泼了,要不然就感觉到……实际这差别是在这儿(指识、业报),这是差别,这是差别处,这真是有差别,这个没办法的。那我们这个在“蕴身无别”上启用、祈祷,它就转化了,我就不是过去那个五蕴身。好比说念文殊心咒,你就祈祷文殊菩萨。
有时候我们自我局限会枯竭,或者自我业力会受局限、制约,这个制约是很可怕的!像我在一些场合上,有时候突然受业力制约,人就会晕倒,你知道吧?在大的因缘上他真会晕倒,业报成熟了,人不得了的,必须得用一种祈祷的保护。
像过去人遣除违缘,要祈求护法啊,要祈祷佛菩萨啊,不是迷信,是要把自己的思想武装的,各个地方都武装到了。你才能没问题,那个连接才成立。出现啥问题,就去招呼那一个角度,去调整它,它就要像武装到牙齿一样,要武装起来。祈祷就是武装,实际是自我观察、了解的一个过程,很有作用。
念佛呢,念南无阿弥陀佛实际就是,最简单是对阿弥陀佛的一个祈祷,最简单的一个祈祷。“南无”本身就有礼敬、祈祷的这样一个含义,它第一重义,就念“南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