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 三皈依学修答疑合集

摘要:三皈依念诵共修期间,参与者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服务组祈请依止恩师慈法法师给予了提示,我们将陆续整理分享、供养给莲友们。

1、我们平时应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念诵三皈依?

师父:首先要知道我们这个心,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实际就是像佛的心一样的,是周遍法界的,是实相的,它跟实相是契合的。虽然我们的分别、执着、习惯、知识把我们局限起来了,我们要回到这个周遍的、如佛一样的清净圆满无碍的心中来称念这一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来代表一切众生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呢传递在所有的生命法界,令所有生命法界的众生都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或者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呢,是与实相相应的一个正确引导与真实心的一个准确的引导。那我们在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这样一个念诵过程中呢,使我们的心回入了实相,回入了法界,回入了一切众生的心中,成就了清净圆满无碍的这样一个觉悟的事实、觉悟的状态、觉悟的安住。

2、如何令三皈依的念诵及修学能深入细腻到生活中,在遇到烦恼时如何才能令其起作用?

师父:实际生命的每一个当下都是实相的作用,都是空性的作用,也都是不增不减的一个状态。只是说我们染着于习惯、知识,染着于一些爱憎啊、是非的一个相。我们透过这个相,透过每一个作为的现象,就能了解它的本质,认识它的本质,那就是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3、三皈依修学实践与净土教法的关系,或者说三皈依念诵修学如何与净土教法融会贯通?

师父:因为念佛的三种念佛——实相念佛、依法念佛、依相念佛,那这个上中下三势中念佛呢,实际我们三皈依的念佛就像实相念佛是一样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实相的法,实相的功德,实相的利益,就是周遍的利益,就是如佛不二的利益,念佛就是印契众生本来是佛的这个事实。所以我们的三皈依,生活跟念佛呢完全是一如的,这样的一如的功德就是念佛的成就;这样的一如的功德,日常生活就是念佛。

4、念四个版本的皈依,它的功德作用是不是一样的?每一种都念十万遍行不行?

师父:行!因为呢,它的内容是一样的,不过是念诵的角度啊、语言结构啊不一样。它的表达内容是一样的。因为要是就念我们汉传佛教的三皈依,是一样地可以起到这个作用。不过大家因为现在的这个网络呀、交往啊比较广泛,知道的东西也比较多,你不给他一个繁荣的蓝本呢,他就心里会别扭。多一点说法呢,大家就宽松,择取得也宽松,因为他的随意性强一些,但是内容又是一样的,意义、功德一样的!

5、挺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通常参与者完成了一定念诵数量之后,因为还有其他的功课和其他的事情,就没有再继续计数念诵。但这时他会产生一种疑虑,就是说他不再相续这个每天固定数量的念诵了,是不是就不是在实践、守护三皈依了?

师父:我给大家举我自己的例子啊。我在第一次舍戒的时间,我的确是下决心把什么都舍,就是戒都舍掉,来想体验一下业报的一个事实啊——就是在没有戒的保护下,这个业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子?人的承担力到底有多少?我感觉到我尽自己的希望,能舍的都扒扒捡捡都舍了,就这个三皈依舍不掉——就是你不念它它念你,你知道吗?!因为你皈依过了。就像一个孩子在家里出生了是一样的,父母把他生养下来了,他不念父母,父母也念他。那我们皈依过的人呢,就是你不念三皈依,三皈依也会念你。你念三皈依不过是一个主动地来实践,直接来令这个三皈依住世、广传于世的一个倡导者、一个供养者罢了。我们不念,三皈依也在念我们。佛在念我们!法在念我们!僧,在念我们!阿弥陀佛!

<h2>【延伸学习】</h2>
三皈依是一个能授不能舍的法则。我以前尝试过去舍一切的这个所谓的授受的东西,唯有这个三皈依是没办法舍弃的。因为它是印契了我们众生的心性与本质,令我们能照见心性与本质的这样一个佛的彻底的悲心或者说真实教诲。像许许多多的戒法,菩萨所行的菩萨戒法,声闻所行的这个比丘、比丘尼的一些戒法,或者说种种的这些戒教中呢,三皈依是成就这些众缘的一个唯一的依止。

我感觉到大家在这个地方能把它认真地去实践,细腻深入地去体验三皈依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启发,什么样的印契,什么样的安稳,什么样的一个心地现行的作用,的确是,这个善根福德是我们每一个人在佛菩萨的加持下的一个成熟过程。这个成熟,也就是我们参与了这样一个三十万遍的念诵也好,或者是一个随喜的赞叹也好,或者说听闻这个事相也好,都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在五浊恶世减劫之中啊,就像我们说千四佛舍这样一个大的娑婆世界、这个人寿极短之时,恶缘炽盛,善缘难遇,善法难闻!在这个时代,我们听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个美妙的真实利益世间有情的一个音声,这样的一个实践,这样几十万遍的一个实践实践、特定的实践,那无疑对这个娑婆世界呢起一个广大净化的、不可思议的作用,从根源上来利益世间的一个作用,这是不可思议的这样一个善缘。

——节选自20180124《腊八节三皈依共修第三期回向之慈师开示》

6、三皈依念诵共修活动相对进入稳定以后呢,平常也没有太多的事情,从活动发出通告开始启动,其实大家就各自去念诵,然后每天按部就班地学习一点东西。在整个过程当中,实际上最后就是回向活动——它是需要大家合在一起的这么一个环节。请问师父,在三皈依回向里,最核心的、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师父:因为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在虽然念的是三皈依,但我们修的是佛行,修的是菩萨行,是利益一切众生的一个行为。这三皈依不是为自己三皈依,也不是为他人三皈依,是你为一切生命所持诵的三皈依。这个回向呢,一定是回向于一切众生,普令一切众生真正地能了解、运用三无差别,真正地从每一个现行中觉悟生命,善用于每一个当下,或者圆满清净地运用每一个当下,这样的一个最胜缘的一个回向、一个回归。这可能是一个特别重要、特别重要的一个大乘教法的守护,或者说是圆教一个守护,或者说果地觉为因地心的一个守护;真正地是利于一切众生,而不是为一个小团体,也不是为自己,也不是为哪一个层面来念诵;是为了一切有情做这样一个普供养、普遍利益、普遍印契的这样一个殊胜发心,就是无上菩提心的发心。就是像文殊菩萨说的一样:“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愿与法界众生得到此不可思议的功德、最殊胜的功德。这一点呢,要把它梳理清晰,那我们的三皈依的这个最殊胜因缘呢就会在我们生命的相续中如实地表达出来。阿弥陀佛!

三皈依的回向依止僧团很重要。要是在道场做这样一个回向啊,或者做这样一个仪轨啊、仪式啊,可以给寺院的这些——像他们这个羯摩组啊、执事组啊这些僧众们呢,做一个礼敬,礼请他们参与这样一个回向。因为这个回向呢,是众望所归,是一个道场的依止。僧团呢代表着佛陀,因为我们这个道场是佛陀所具足教法、实践教法、传播教法的一个环节,僧众是他们的灵魂,僧众的住世就是佛的住世,所以说来祈祷这些僧众们呢能为我们这个三皈依念诵做一个回向的仪轨,提供这样一个道场,守护这样一个约定的事实。我感觉到寺院道场的师父们一定会支持大家的,因为这个事情毕竟是道场住世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辅助社会上的这些发心者来实践佛法,明确地僧团、道场是一个依止,这个配合作为呢会成就的。

7、我想去寺里皈依,但这座寺里的方丈有些传闻,怕影响自己信心,这种情况是否适合仍然去这座寺庙皈依呢?

师父:皈依的是三宝。皈依师选择有信心尊重的也是必要。

8、问:在念诵三皈依时是否要观想自己无始劫以来恩怨六亲眷属一起都在念诵三皈依?

师父:广大殊胜缘,可以可行。

9、(在学习三皈依开示中)很多都不太懂,特别是看《三皈依法要》书,或各位师兄发的短文,里面有很多字都不认识,其中内容有些都看不懂,不能完全理解整个意思。

师父:能接受多少就实践多少。南无阿弥陀佛。

<h2>【附】该莲友后续的反馈</h2>
我觉得学佛不在于形式,重点要心诚,从不懂到懂需要一个过程,也许这个过程蛮长的,我每天会念三皈依,有时候没有记数,师父的开示有几篇我会反复地阅读,尽管我还没有完全看懂,我想自己已经在努力了哦。有时候看不太懂,然后又看一遍,边看边想是什么意思,没学之前我一点都不懂,现在在慢慢地学呢……

菩提眼整理发布
2018年2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