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知见跟正见,不过是一个字之差,实际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知见,在引领着我们的身口意,在引领着我们的人生价值,这是个根本所在。调整它、运用它,人就能自觉,这样的人就能自觉。
在我们生活中,每一时、每一刻钟都会有事情,那我们怎么来相对恰当地运用每一时每一刻这个事相,来运用它呢?这个“恰当”,要是从我们自身的心理,有时候会从事相,事相主要是外在的一些表达,心理是内心的一种需求,这个得当、不得当,它俩能不能真正地统一在得当的运用上呢?我想提一提这个话题。
因为我们生命就这样一刻一刻地过去了,生命真就这么一刻一刻地过去了,人生就像旅途一样,有旅途的感觉。你有没有那个感觉,就是这一段一段的生、老、病、死,就这么个旅途。
我们在每一个阶段,怎么把它运用地得当呢?我感觉应该是一个思考题,肯定是一个思考题。就是我们在生老病死的这个旅途中,外在的遇到很多事情或者内心遇到很多事情,我们怎么能恰当地运用这些事情呢?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思考。
因为这跟我们每一个人有十分亲切的关系,实际关乎到每一个人。不是说是哪一个人的事情,或者说你是男是女、是好是坏,关乎到每一个人,跟每一个人都有亲切的关系。实际我们经常会感到内心的得当不得当,事相的得当不得当,经常会有这些事情在我们身边发生,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关乎到每一个人。
(一)“正”就是恰当
我们人生遇到的,有顺缘、有逆缘,有逆顺二缘。有时候是顺缘,顺缘人感觉到很顺心;有时候就违背自己的心意,逆着,不舒展,这个东西都会有,这是每一天都在发生着。没有了,人就没有味道了,就这么个内容,逆缘、顺缘。
所以佛教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正道——八正道,它就给我们一个很标准的说法,人要去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智、正定等等,它最主要引发的正语、正见、正思维,乃至正命的这些“正”,就是所谓的恰当。实际我们平时不了解什么叫正、不正,我根据自己的情趣、习惯,一般我们根据自己的习惯,你是顺着我的习惯、不顺我的习惯、我的知识、我的认识方式、我的个性等等,这样地顺着我,那就是好。要是顺不着我,就不恰当了,顺着我就恰当的。
正知、知见、正思维,它有它的特质。
为啥提到佛的八正道呢?八正道十分简单地让我们在繁杂的逆顺缘中,有个恰当的看法、恰当的思维、恰当的言说、恰当的行为。把这个“正”字说“恰当”,可能比较亲切一些。
因为这东西跟每一个人的的确确有关系,的的确确是有关系的!不能说我是个骄慢的人,我就可以不用正见、正思维或者正语,我就可以做不恰当的事,怎么的我可以怎样怎样的,不是!或者我自卑的人,我可以不这么了,或者说我是个男人,我不这样,我是个女人,我不这样了。不,你不这样呢,人就会迷惑、就会不知所措。这个得当呢,说准备好,或者有准备,或者能接受,或者敢面对,或者能如实地处理,它都可以衍生出来许许多多所谓的正业。从外相与内心,自己能接受这种责任,这种责任就是人生的价值。
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真是很多驾驭的、不可驾驭的;明确的,有的人真是明明白白地来了,明明白白地来到这个世间;有的人就稀里糊涂地来到这个世间,就是迷失性地来到这个世间;有人根本都不考虑怎么来到世间。考虑不考虑你来到这个世间,你这生命已经产生了一个作用,这生命的轨迹,我们能不能把握呢?能不能来准确地运用它呢?这个可以去思考思考。
佛教提出了八正道,不是说强制给我们一个东西,(而是)给我们一个恰当作为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个“预案”。你可以用,你可以不用的,没问题。我可以用这个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智、正定等等;我可以不用,称为预,就是个预案,他给你提出来,毕竟给你提供了一种方便,提供了这种方便。
人生的路子实际是每一个人的自我的一个承担,或者说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宗教价值、思想理念的价值等等,一个综合体,但是这一定是一个责任承担的东西。我们要是有一个恰当的做法,它延续出来的内容必然会使我们能清晰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善用自己的命运。
我们说到命运,说这个人的命运坎坷、这个人的命运十分的简洁、这个人的命运福慧具足、这个人一生就苦楚,命运的东西太多了,每一个人都在描述着自己的命运,每一个人都在运用着自己的命运,有主动与被动这两种特质。
这个恰当,来源就是我们这个主动的成分要多一些,来有这样一个提示。
我们慢慢有一个思维,就是怎么来有一个方向。这样呢,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定,不过是佛给我们的一个预案,提出来一个方式方法。一会儿,我们看看、提一提这个所谓的正见与不正见的差异,或者说邪见。
(二)正见、邪见的讨论
我们来考试考试,我们自问自答。看看啥是正见、啥是邪见?每一个人都说,我们来过一遍,都说一说什么是正见、什么是不正见。这个没问题的,我们不要标准答案,因为不是为了教学,是为了我们脑袋瓜中、思想中它的记忆。哪怕我有个记忆就行,我记忆什么是正见、什么是邪见,我们来过一遍。大家都思考思考,我要提问,每一个都要问的,什么是正见?什么是邪见?
弟子一:我的了解,正见就是空性的智慧,把它称为正见;轮回中的一切,我们把它称为邪见。
师:轮回。
弟子一:还有自利,我把它称为是一个正见;自私,我把它称为是一个邪见。
师:自私是邪见。好,二三都出来了。
弟子二:两个不同的面,我理解的正见……
师:这个就是减损的,反着来,减损、对抗。
弟子三:师父我理解的也不深刻,就是发现自身一些问题能够接受、调整、改变,这个是正见;如果说是自以为是的这种,就属于邪见,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完美啊等等之类的这种,不能清晰地认识自己,这个是邪见。
师:自以为是。
弟子四:利他的为正见。
师:利他为正见。
弟子四:为自己是邪见。
师:自私。
弟子四:无为是正见,有为是邪见。
弟子五:感恩师父,弟子认为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是正见,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正见,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成佛道是正见。
师:此类的说法是正见,什么是邪见?
弟子五:邪见是违背佛性,有对有待是邪见,执著取舍是邪见,二元对待是邪见,建立人我——我相人相众生相、违背佛性、违背清净平等是邪见。
师:一下就找到。
弟子六:顺性就是正见;违性就是邪见。
师:顺性正,违就是邪。
弟子七:我认为邪见和正见是一体的,就是当正见生起的时候,邪见它就没有了。
弟子八:认为一切都是有常的,然后期待一个有常,不能够接受一些无常的东西。
弟子九:师父,我觉得是于一切无诤,对境的人也好、事也好,是一个对称,它是一个正见;如果说有防御心或者对立、对抗,减损、诋毁、我执是邪见。
弟子十:以佛的思维为思维是正见。
师:佛的思维,是佛的知见是正见。违背佛的思维就是邪见啊?
弟子十一:在工作上来讲,我觉得正见就是有创新思想的、有时代背景的、为了满足股东,大家需要的见地称为正见,或者满意的一种做法、作为是一种正见;邪见就是违背企业发展规律的、违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发展方向的事,就是自然发展,我认为,这个从世俗的角度来讲嘛。
弟子十二:我觉得正见就是符合价值观,符合价值观的叫正见;有损人的是邪见。
师:嗯,好!
弟子十三:对大家有利的就是正见;对大家没好处的就是邪见。
师:不管是从作用上、还从知见上,大家谈的这两类的东西多,这都是作用力上一种,主要讲作用力,作用力上来表达的。好比说三无差别,这是一种相对比较理性的,顺性违性,它是比较理性的;这讲的是一种事相运作,作用方向的一种运用。大概是这两类:讲空性的、理论性的,讲实相作用的,但都很具体了。
那我们有这种思维,实际就是已经决定了我们的选择,实际就是心灵,我们遇到事情、遇到每一个现行的选择的方向。你说我说的跟我想的要是不一样,或者说我这一时呢面对顺缘,或者说我议论的一个话题,我是这么选择的。要是遇到顺缘、违缘,我都另外一种性情,情绪化,那可能就这些道理都没有用了。
好比说我遇到问题了,我用情绪化了,这些知见都没有,淹没掉了;情绪一来啥都不管,头一发大,什么都不问了。但是我们这个理性的选择,这起码都是理性的选择,因为啥呢?大家都思考过了,不是情绪化的说法,这一定很了不起了。那就是我们这一刻钟,实际已经用了远离情绪的一种自我心理,选择性的训练,就是理性的训练、思考。
我们到具体事相上,我们能不能远离情绪呢?这个可能就是我们的每一个现行中所运用的,真正的抉择了。情绪这个东西呢,顺缘中一般大家都比较好处理;违缘一来,这个东西就比较厉害,冲击性、伤害性,违背了自己意向的东西就很容易被它取代,就是我们平时这些知见,容易被它取代。情绪化的人的语言,是完全变了,变了另外一个东西。
我们讲这些,大家一对比,从各个角度一观察,都会有一个完整的对正邪的认知。像后面这三位讲的,他们都做事业的,那就是要有利益。有的人比较专业地讲一些理性的东西;有的人讲事相的,我做人做事怎么能有一个顺缘,顺缘的建立,善缘,不对立、不对抗、无诤。
讲无诤这一类的,女性比较多一些;讲事业有成就的,男性比较多一些;讲顺性违性的,宗教性比较强一些。实际还是我们每一个人心理的一种价值的择取,思维是一种心理价值的择取,很有意思的。是他现在的重点,他的心里关心些什么,实际他的价值放在什么地方。
我们每一个人都表达着,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
(三)佛教中的正思维修持
这种心理价值实际是心理培养的一个过程,我们要明确这一点,明确这个做法呢,人经常会去训练自己。正思维是个不可思议的事情,涉及到广大的内心法界,实际佛教特别多的修持,都在正思维中行持,正思维。
像很多人学过禅修,无修修、有修修禅修。禅修有两种修法:有为、无为。一般无为的,称为摩诃止观,是个无为的修法,它用无量来拓宽了自己一个修证的方向;有为呢是小止观,过去称为童蒙止观,在天台教,这个判定特别清晰,小止观。现在南传学的安般修持,就是呼吸,用呼吸来修证的一些修行方法,没有离开修小止观,就是所谓的念住之类的。呼吸这一类的禅修,就是有为,它是有为的,这是有进有退,这个成就的进退方便。就是进退出入方便,它这种寂静、寂灭,是有为的,有为而导入的。
无为的法则是有它的特定的,大乘佛教讲顺性起修;老子讲的,无为而至;王阳明先生讲的,是率性谓之道,都讲的是无为的法则。这个无为的法则是内容浩瀚,这个(有为)是很有规律的、很有次序的。无为的修持,这种内容特别多,大乘教法多有宣传,大乘特别多,大乘的摩诃这个教法特别多。
像我们说念佛,念佛好比说九界同归,本身就是大乘,它的效果、它的作为说九界本来是佛,它无为,无为而至,说的就是回归。回归成就、回归成就,回归成就你认知不了呢,说回归净土,回归就是给你个接引,什么呢?本来是佛的一个接引,你认识不清楚,说生佛的国土嘛,佛国。实际还是回归无为,它是以无为法而建立的,这个无为实际就是充分的,就是歇心休息,它这是最重要的。
参禅有为的东西,它是次第炳然,它很次序,次序清晰,次序十分清晰。清晰准确,给我们一个有为的次序。什么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乃至说九次禅定等等。它讲的是很多,什么禅相、禅的功德、禅引发的三昧、引发的神变、引发的种种内容,都有清晰的次序。
说大乘小乘,就是人行持到哪个次第,就有哪个利益,称为小乘。大乘法则又称为圆顿法则,它就是同归同依,依正二报得以圆满的一个教法。我们可以看一看,实际这都是一个心灵的主体熏修。
(四)正见作用,自觉的机会
正思维在这个地方运用得特别多,其他都是正思维引发出来的,正业、正命、正定、正智等等,它引发出来的,这一点大家可以有一个观察。所以八正道中的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十分重要,十分重要!那正见直接是引领者,所以我们谈正见,谈正见特别重要,或者认识正见特别重要!
我就认为世俗的那个什么,我就认为什么,这都没问题。那这个“见”就是你认为的正见,就会引导你,它就会是你的引领者,就会是你思维的引领者、语言的引领者、业的引领者;它一定就是我们认为的这个正见,不管你认为什么,你自己认为的,它就会引领你,引领你的思维、言说与作为。所以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特别在乎自己的正见,那你说我的正见也可能不是正见,那个没问题,但你要知道,这个是你的引领者。实际这个引领者也就是你所产生的价值观,你的价值观就是你的引领者,引领者就是你认为的正见,或者你的思想正确的一面在引领着你。
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正见的引导。战争、侮辱人、伤害人、诋毁人、毁灭人,都是因为这个,它是认为正确、正见引发出来的,后面思维、形式、业力的作为都离不开这个。多少战争也都是以正义的名义,都有“正见”的东西引发,宗教的正义,这个正义、那个正义,世界大战都是因为这个东西来引领人去发动。那小到我们个人的作为、思维、言说,大到国际世界,都没有离开这个东西。什么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什么乌托邦,都没有离开这个东西。哲学、逻辑、宗教都没有离开这个东西,不过是这个正见呢,人附着的内容不一样罢了。
这一点大家可以通过这一节课要知道,这个正见是个最大值,它最厉害,因为是个引领者。要能了解它是最大值了,我们对自己的知见,对自己的思想状态反而会在意,那对后面的东西,会从这个根源上、根本上来调整,或者说来运用、明了。我要明了什么东西在引领我,思维、语言、作为,没有离开这个知见,我说这个正见实际就是知见。
每个人的知见都在那顶着呢,就在我们心中、心意中,都在心意中孕育着呢,它引领着你的思维言说与作为。这个地方的值最大,就是密度最大,或者说作用力最大,或者说这个原始点。这个地方一出发,射弓箭一样。大家要观察这个!
知见跟正见,不过是一个字之差,实际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知见,在引领着我们的身口意,在引领着我们的人生价值,这是个根本所在。调整它、运用它,人就能自觉,这样的人就能自觉。不在这调整,纠缠于事相,纠缠于这个人说什么、这个人表现些什么,在(正见)这个地方不用功夫。这些东西是业相的着实,密度大了,那这个东西(正见)不起作用了,我们就会忽略这个自觉的机会。
我们能了解了这一点,自觉的机会就来了,机会来了,这是有机会的。要不然机会就丧失在这些现象上,我们的言说、作为的现象上,这现象是跟它能不能一样呢?你给它这个调整最大的机会,最灵巧在这个地方,最灵巧的地方,调整自己的心灵十分灵巧,但调整已有业呢,比较笨拙,不是不能调整的,比较笨拙。调整这个比较灵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