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真正了解一切生命都没有离开性德,那我们就安稳了!面对一切现象的变化,就能妙用于此,不断灭,不顽空,不藐视于现缘,就能远离迷失。实际阿弥陀佛的光辉一直在照耀着一切众生,我们知道佛念我们,阿弥陀佛未离开过我们,这是我们在念佛。
(一)以实相为心
弟子:我们作为一个佛子,如何在心地上用功,让自己清晰、准确和有力,远离贪嗔痴慢疑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慈法法师:昙鸾法师有“三个在”,实际就是我们的作为有三种表现,“在”就是表现嘛,“在心,在缘,在决定”。我们念佛也好,学什么东西也好,它有这三个表现。我们的作为表现,就这三个特点:在心,在缘,在决定。这个实际很好理解,特别直白。就是我们的作为表现,是在心、在缘、在决定。
我们谈心吧,这个心呢,就是以实相为心。实际我们很多学佛的人,并不懂这个东西,或者说就没有这个正见。以实相为心,这一点一定要有个抉择性的认知。以实相为心,这很重要的!这么说吧,万事万物没有离开本质,就是这么个意思。这心就是实相的,实相它永远是心,它永远是根本。把这个当成心源,一般心源跟源头联系在一起,跟根本联系在一起。
那“在心”就很简单了。我们所有的作为都是幻化的,缘生缘灭的,没有实质,很简单。你看问题就会简单,以实相用心就是简单。像我们说做事最长久的东西,最真实、最长久,那以实相为心就长久,所以称为无量光寿。你只要是以实相心为依止,那一切作为都是无量光寿,一点点问题都没有。
他们以前争议实相念佛,把实相念佛作为一个讥讽对象或者攻击对象,实际不过就是变异的心或者说分别对待的心在起着作用。分别对待的心,就是那种嫉妒、矛盾、不平衡、怪异、伤害他人意识的存在,就是他会攻击实相。他为什么会攻击实相呢?一说实相念佛,他马上就会骂辱你,他说“啊,都实相念佛了”,实际他心里这是极大的一种嗔恨,这个嗔恨很大!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人都自以为是,就认为自己的缘比较高尚,自诩的东西比较多。自以为是的人特别容易攻击别人。
在缘。大家都知道诸法因缘生,缘生缘灭,都了解这个话。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思维任何事情,就看自己的“心”和“缘”二法。要假设说,这(指心)是里,这(指缘)是外,也可以这么讲:外在的配合,心里的一个种子。那诸法因缘生,我们只要有对象的时候,你运用的慈悲,那你心是在慈悲;你用攻击,心在攻击;运用的伤害,你在伤害,是你的心在伤害,而不是说外缘在伤害。我们不理解这个呢,就掌握不了主动权,所以这个无量光寿又是主动的一个根本,主动作为的根本!主动作为根本依止在这儿!
运用外缘,运用自己的喜怒哀乐,运用自己的习气,那这千变万化了。我经常听到这样的人:谁说实相,他马上把你当仇敌了,为什么呢?他那种自我骄慢的不许,就是你怎么能提实相呢?就是对实相不亲切,造成了我们人生中的自卑自慢,模糊不清。因为实相是一个简洁的东西,它十分地简洁,它简洁的一个本质就是不造作,任何造作都没有。
过去称为清净,这个名词称为清净。这是我们常用的名词,实际它十分地简洁。因为啥呢?它没有造作,远离一切造作。这真是有意思!我们所有造作,在它这儿就是原形毕露,实相就是一个大圆满镜子,什么都给你照得清清晰晰的。不管是爱、是恨、是嗔、是迷失,一定会把你照得清清晰晰的。
你就看,经常去讥讽别人说实相的人,怕人说实相的人,仇恨说实相的人,这个人一定是自大跟自卑到极致的人,心理极为扭曲,因为扭曲了,会攻击别人。因为啥?造作是个啥东西呢?大家都知道造作的内容:大小,只要是一切对待法;好坏、是非,只要是对法,它都会出现;凡圣,实际就是所有的对法,只要是对立的法则,你能看到这个造作的特点。你只要用实相,你只要举心动念,你马上就能看得到,因为实相是清净的、简洁的,它没有造作这个特质。那你看到一切造作,我们再审思一下,它能透视一切造作。
过去的人、比较有智慧的人,比较冷静、比较平静去审视这个问题;比较骄慢与自卑的人就急于表达,急于表达干什么呢?他想占一个时间的优先,实际就是造作的习惯特别强。这个习惯强的人喜欢争嘴,喜欢先势夺人。造势的习惯,实际这是个苦的习惯,苦业造作的一个习惯。
造作就是业习,那远造作实际并不是没作为,像这个不空成就,它是依止着这个东西生起的,依止着实相的作为,说依止俱生,他作为是依止俱生产生出来的效应。实际就是不在得失、对待,不在对法上用功。用什么功呢?实际就是习惯,不在这儿去强制它,不在对法上用功。为什么不用功呢?这是个苦的业习,强化自我啊、先声夺人的东西多。
很多人他就会用先声夺人的气势啊,这样的人咋咋呼呼的,到哪儿就只显这一个人能,这人很有能耐,表现特别多,声音又特别大,为啥呢?唯恐显示不了自己。实际这就是内在的骄傲、自卑的一个扭动,他这两个力量在扭动。因为骄傲跟自卑,他就要去强化自己,表达自己什么。这是世间人的一个特点。
那我们学佛人不!他依止的是俱生,所以说他会依止这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去作为。就是所谓的不计较得失,不在得失上计较来作为,不在是非对错上用功去作为,所以说依止俱生。俱生,就是大家本来是具足的,他没有造作,没有这个必要,所以本具妙用是我们常谈的话题。
跟人争是争非的,一定是极端的自卑与骄傲的人。这个极端的自卑是啥呢?就是自己认为比别人强的时候就开始骄傲,自己稍微认为比别人弱的时候内心充满了自卑,这样的人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扭曲力。就是在强者面前可能会表现得有些自卑,在弱者面前表现得就不得了了,就特别的强势,那这样的人很苦很苦。我们这个时代呢,这个东西表现得比较多,人的苦业就炽盛,苦业炽盛,所以恶业炽盛。
我们作为一个学佛的人要了解实相,实相为心。这个地方并不是你攻击的东西,这是你最亲切的东西,是你最应该依止、最应该透视、最应该关心的东西。你自大有多大一会儿,你再厉害有多大一会儿的自大?你自卑又能自卑多久呢?这东西就瞬间又变了。
只有这样一个简洁、清净的东西才能恒常,就是所谓无量光寿的作用,我们才能体会得到。体会到无量光寿,光就是圆满啊,清净啊!你才能去透视所有的造作,自他造作都能透视。要不然,我们对造作透视不了,反而就去做这些事情——先声夺人,实际就是自我强化。为什么自我强化呢?他不了解本具的妙用,他就自我强化。你了解这个东西,你是个解脱者、省力者。那佛教就很省力啊,这个地方就省心省力啊!一定是省力的!
不了解实相为心,或者说不了解本具妙用,这个地方一定费力啊,费力、费时。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就是个苦处,没有其他的。人缘恶化,关系恶化,交往恶化,就是这一类的人,自我强化的人的必然结果。
那这一类呢,他只有慈悲、智慧、方便,因为啥呢?他知道缘生缘灭的这个特质——实相的认识。缘生缘灭最简单,就是实相的心来审视世间是最为简单的。所以说“在心”呢,把它放在第一位了。
(二)依性德、佛缘印实相心
我们都知道,我们学习弥陀教法说“印心恒常”啊。你想得到佛法的利益,你用印心的方法是最恒常的!我们不管是用性德来印心,还是用佛愿印心,那这都说的实相念佛。不管是性德,还是佛愿印心,它都是恒常的,能自利利他,二利恒常,过去常这样说。二利,就是自他二利,二利恒常。有两种利益,自利、利他,就是恒常的。这一点呢,我们可以思维的。
现在大家都看到、都知道疫情在国内的状态、在全世界的状态,不管它是失控还是不失控,不管它什么个状态,大家都是在变化中、在缘中产生诸多的感受。你要是有印心的一个方法呢,那这些东西都是游戏,都是给我们看的电影,你依着所有世间的变化就是个电影。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看电影,电影再激烈,你感觉到很好,很美好,再壮烈你也感觉到美好,因为是你娱乐的东西,是如幻如梦的,是一个人排布的东西,跟你没有直接的关系。实际这所有的幻化跟我们性德的心有啥关系呢?性德就是个娱乐者,因为他不增减,他就是个娱乐者。你看我们看一部电影、一个电视剧,我们看这里面,包括世界末日之类大的灾难、人类的灾难、世界的灾难,我们看一看,哦,这就是一个幻化,这就是一个排布,这就是一个剧本。
那这种心理,实际就是实相心的一个对境的观察,对现缘境界的观察。我们观察:啊!今天的天气乌云滚滚,你出不来气,那是受环境影响了;哎,云散去了,天晴了,你又一个心情;哎,过来彩云、彩虹了,天上很美妙,有一个图像,你就很喜悦。还是一块天,这一块天因为云——乌云、彩云、白云等等变化,你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你把这种感受要当真了,那你可就苦了!你就追求彩虹或者说美好的天空,实际那个天空永远是美好的,因为变化就是美好的。你看到某种变化了,合适你的心、合适你的记忆了,你就认为那是美好的,你去追逐那个美好的时候,那乌云就不美好了,白云、其他的云就不美好了。
实际天空才是最重要的底色,就是所谓的实相是心地的底色。这个底色你丢了,就像我们丢掉天空去追求彩云、追求乌云白云是一样的,排斥乌云,向往白云,向往彩云,那我们的生命就不是那么完美。我们意识所依止的就只能取某一个段。那这个实相就是天空,我们的感知,另外的感知一呼应,那就是缘所现,它就是云彩,不同的云。我们每天看到这个云都在变化,没有重复。你认为乌云是重复了,白云重复了,实际都没有重复,没有重复!因为时间是没办法重复的,人的思想意识也是没法重复的,是人强制重复,所以人才烦恼了。
我们强制让它去重复这个取舍的习惯。好比说先声夺人、自大这个特点,其实这人很苦的,因为他心里有自卑的牵制、自卑对他的削减,人很苦的。那要用实相心呢,他会完全避开这个东西,他会有印心之恒常,恒常的利益。
那我们怎么印心呢?依性德、依佛愿。说依性德我们看不到,那就依佛愿;依佛愿,见性德,来印心。印什么心?印我们本具的实相心。所以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或者三无差别,实际是印心的一个方便的提携,或者说印契的一个说法。三无差别是让我们印心的一个印泥,用这东西作为一个印泥,给你上上色。什么是印心呢?三无差别。我们用会三无差别的心了——清净心、平等心、圆满心、无碍心等等,它的作用,就印心了。那我们要是学佛的人不印心,那你这个学习的意义是啥呢?我们学这个东西学啥呢?我们又能学到啥呢?要不用二利的法则,你用什么法则呢?所以人就开始争夺,谁是谁非、谁对谁错、这个人好心、这个人如何如何……
我们远离了对天空依止这个底色,去大谈云彩,你争论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它是飘忽的,但我们所在意的是这个飘忽的东西,那它的意义是什么呢?你永远不安稳,永远在争斗,争斗毫无价值的事情。
我们回到天空这个底色上来,那就安稳啊。你了解了天空是你应该关心、关注的,你来观察云彩,那就简单了。那我们就能有所谓的妙用,多生诸喜,远离诸忧。啥叫忧虑呢?这飘忽不定的东西你老忧虑它,你老向往那一种你喜欢的东西,不喜欢的东西,你就很反感,那妙用就消失了,就你择取的那种痛苦就会出来。你排斥某种东西,你向往某种东西,那这个世界就被你割裂了。
所以说,我们要去了解净土的特质,说“净土难得”,它并不是夸张的,它没有夸张一点点。很多人学了很多杂的东西,就是杂乱无章啊。现在这个时代太好学了,书也多,人也多,杂乱无章,为什么说无章呢?你不知道你遵循哪个东西,你可能是都会,但你都又不精,都又不真。所以什么叫杂乱无章呢?就是没有真正地投入。
皈依不是嘴上说的,皈依、皈命。没有皈依、皈命,你今天弄这个,明天弄那个,我看有的人就会一天用二百个咒子、三百个心、四百个方法,但这就是杂乱无章,你自己就乱得很,因为啥呢?你没有一个当真的东西。那这个地方他就是当真,什么真呢?他归真了。二利过去称为归真,佛法的利益一旦现前他就是归真。那这个(杂乱无章)你学得再多,你也是将信将疑,你所有的作为就是将信将疑的。看着你很厉害,但是你是信还是疑,你根本拿不准,或者信,或者疑。这个不是。
这个是印心,它跟信不信都没有关系。这么说,实相心就是事实嘛,它是个事实,过去称为二谛,谛是啥?就是事实,真谛嘛!不管真谛俗谛,它就是事实,它就是这个样子!
你这个呢,是将信将疑。实际不反对人做任何东西、学任何东西,你不要将信将疑的就行。将信将疑呢,这恰恰是人性,大家都知道,人性就是将信将疑嘛。我们每个人可以回顾自己的一生,大部分都在信疑、信疑中徘徊。信了,哎,就想靠一下;疑了,就想跑一下。将信将疑,将信将疑,永远是这样子的,这就是人性。人性,天性放逸,人性徘徊,就是人性。大部分的时间,我们就用在这个地方了,所以现在人性的修法就特别多。你要是走不出人性的困惑,你要是把它特点化了、特质化了,这个徘徊,它这个人性的结果就出来了。这个结果出来是什么呢?你一生就这样过了。晃了一辈子,你一辈子没有一个真诚的事儿,不会做一个真诚的事儿。都是信的时候还挺认真的;哎,又怀疑了,又推翻了。你永远没有真诚过,就是“真诚”二字啊,他会远真诚的。你这个人一辈子,你咋办吧?没有真诚的时候。跟任何人他都不会真诚,就是将信将疑成为性命了,那就被困着了。
所以许多人缺失这个皈依、皈命,就被困着了,被将信将疑困着了。就是画一个圈,定了个界,被拘住了,被限着了,被困着了,在这里面成为习惯,走不出来,就坚固于此。他反而很坚固,这个心念很坚固。界定、局限、困着、习气、自我坚固,一生就这样。那这样的人呢,就是浮云,他的生命就像浮云一样。是不是浮云,我们看。为什么说浮云呢?强缘一来,一定会夺这一类的人。就是出现一个强缘,这个强缘不管是业力,不管是什么,只要是强缘,就能夺他心智。因为没有真正地皈依过,没有真诚过,远真诚啊,这样的作为是远真诚的,它像是人性的一个作为——远真诚。
为什么说人性会有这个特点呢?因为人类由八万四千岁变化到人寿十岁,这就是他的不稳定性。这个不稳定性就是因为他徘徊,惯于这样,晃荡、晃荡、晃荡……恶业多了就减寿,善业炽盛了就增寿,但这都是徘徊的状态。那这个呢,人性就限制住他,为啥呢?强缘出现,必夺心智,就是决定你的命运,强缘决定命运。大家要审视清晰哦!
(三)缘阿弥陀佛最强缘
所以弥陀他运用这个教法,弥陀思维、观察众生,尤其是人类众生,像释迦文佛给我们传递的是人类众生的一个东西。他观察,观察了五劫,他五劫思维,他远离了一切是非、好坏的对法。五劫思维,四十二劫的观察,做了一个抉择,什么抉择呢?就是予一切众生印心这样的一个抉择——用佛愿来印众生心,显性德嘛,他做了这样一个决定。“闻我名号,俱来我刹”“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都是他印心的方便。他做了一个印心的方便,来印心,使众生在这个恒常真实的利益上得一个抉择。
阿弥陀佛建立了一个最强缘,最强缘!生命的最强缘就是无量光寿。就是他不以生死这样的长期变化来做,他以无量光寿来摄夺一切。一切,那不是无量光寿的业都能被他夺掉,都能被他摄受,这从业报上说的,摄夺一切。这就是他观察的——我用什么来给这些有情带来真实的利益呢?他实际就是用性德,我们都知道性德是无量光寿,是清净平等的,是圆满无碍的。他用性德、性德的作用来夺摄一切。
大家好好地思维是不是这样子?阿弥陀佛他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呢?
为什么现在人学东西学得这样这样、那样这样?他不知道,每一个佛菩萨都是在印心,都是一样的作用,那大家就会在一个法则上就简单化了,去审视复杂的世间。再运用复杂,它也不复杂了。好比现在的人的修行,也都是用的这个将信将疑;做人、交往,都用的将信将疑。信者无信啊,疑者也不知道疑啥。疑呢,有时候可能又会生信,有时候又会生疑,为啥呢?他依止的是一个变化的东西。所以说这个缺失实相的依止,他依止啥呢?依止着变化,或者说在乎于变化。什么叫变化呢?就是现象。人就跟着现象跑,你怎么能安稳呢?那这个将信将疑的结果,强缘就会起作用。
所以呢,阿弥陀佛把最强缘给我们了,佛五劫思维建立强缘,极乐世界就是个强缘哪。在心、在缘、在决定,他建立了一个强缘。这个强缘,是超越九界的,超越九界的强缘,超越了九界。干什么呢?来夺一切,你一切作为、发心、用心、方法我都给你夺了。为什么说“夺”?摄取不舍就称为夺嘛,有点害怕,对吧?不管它,但这就是个作用,智慧、慈悲的作用。
这里面有智慧,大的智慧,大的慈悲,大的方便。这是他的作用嘛,他的作用是这样子。夺摄一切就是他的方便,就是他的智慧,就是他的慈悲。所以为什么十方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不是赞叹阿弥陀佛,他没法不赞叹!无不赞叹,说十方诸佛无不赞叹,他没办法不赞叹啊!“十方诸佛,若不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什么名呢?无量光寿的名,摄取一切不舍的智慧作用。我们要审视到这一点就很简单。
尤其我们这个时代,我看到这些文章,就是国外报道用大量的名词——失控、变异、扩散、恐怖、灾难……反正所有的名词都用完了,对这个疫情。但是现在人没有去谈这个,那谁去谈这些东西呢?没人谈“底”了,为啥呢?云啊,这都是云啊,这就是云啊,人为什么在“云”上用功夫,不在这个“根本”上用功夫呢?这很奇特。因为他不知道,没有这个方法。要知道这个方法了,谁不取用这个方法呢?佛五劫思维,四十二劫的观察、了解,建立了这样一个夺一切众生的方便,逾越了九界的业。那这是个底色啊,这是二利的东西啊。在这么乱的情况下,这不是二利吗?
我今天早上看到那新闻报道了,一片混乱。为什么会混乱呢?变得失控,人恐怖,一下世人的心无所依了,没有依止了。那我说这不是刚好念佛吗?你念佛多好啊!把该吃的、该用的买好,放在那儿,你就“阿弥陀佛”,多好啊!要是真给你装在那个地方了,你就“阿弥陀佛”,多好!但是人人有机会学习、了解这个方法吗?因为疫情使他心无所依,所以强缘决定他的命运了。什么强缘呢?疫情就是他的强缘。把人搞得,哇,简直是……这个世界都变了,人际关系变了,什么都变了一样,太可笑了!我回忆以前非典的时间,我就站那儿看着人和人之间的那种仇恨、那种排斥、那种恐怖,为什么?就是疫情带来的,疫情、变化带来的东西,心无所依带来的。失心嘛,心无所依不是失心吗?失心了,简直是太乱了。那我们要是知道这不过是一个云彩,云彩一个漂浮、变化现象,是个“缘”罢了。这个缘,这(指天空、底色)是根,根本所在!那我们要是看着蓝天,体会着蓝天,了解着蓝天,再多的缘的变化都没问题。你爱变你变去,这不过是个游戏的东西,那成妙用了。你不计较于它,不恐怖于它,也不爱染于它,你就很平静。
所以我们在这个时代,要是能平静自心、平静世间,那念佛一定是个根本依止。你要是还用这些杂乱的东西……我看他们今天要念这个、明天要念那个、后天念那个,我说你要真信了,你轻轻地放下来。就像我看天上过来一段云一样,我说哎呀,这云要把我怎样怎样,心里很多跟着云跑的东西,那一刻钟可能就会伤害你,给你带来莫名的烦恼、莫名的恐怖。好比说我们有一天打雷啊、闪电啊,云彩很厉害,那有人吓死了就死了,吓伤了就吓伤了,但是它很快就过去了,天晴了,不是吗?
这个疫情,就像那个乌云、闪电、雷声、暴雨是一样的,对吧?一会儿风一吹,云也散了,电也跑了,又是蓝蓝的天,对不对?我们总是忘记蓝天,去在乎这个云彩。所以呢,大家从来没有离开这个蓝天,不管什么样的云,你就在这个蓝天之下、蓝天之中。
那我们实相的功德亦复这样子。我们要是用实相、佛愿印心,了解为什么诸佛都会赞叹这个三无差别的实质,那这二利归真是真实的,归真你就安稳啊!归什么真?哪有真假呢,对不对?但你要不归到这个地方,你就会用这些东西。
人寿八万四千岁到人寿十岁,就是徘徊、变化的一个过程。人是很奇怪的一个生命,所以说有我们学佛的机会。在心、在缘,心、缘,我做一个决定就好了,我决定让它印,我才不管到底是个啥样子,我就只管自己的心念,我看跟它合不合,这可以吧?每一个心念、动心,做事、思维的时候跟它合不合?跟什么合不合呢?跟三无差别合不合,跟实相合不合,跟无量光寿合不合,跟清净、智慧、慈悲、平等、圆满、方便合不合?跟这个合了,我就印心了,我就从实相上印心,这就是实相嘛,没问题的,我就从实相上印心。这就是修德啊,我用这个可以回到实相能印心,性德上、根本上也就印心了。那这个是个方便,所以这个接引,接引就在这儿接引的。
主要还要回到性德上啊,性德不增减,那你才是真实的心!你心有了,这个人有心了,不是犯这个失心疯了,对吧?我们回复到自己的真心。
你的心看见了,见心了嘛,明心见性嘛!你明心了,你明白这才是用心的地方啊!那这些疫情算个屁啊,这疫情不就是一个小儿科嘛!小儿科的游戏,不是吗?它就是个变化的游戏嘛,对吧?它就是个变化,再多的东西都是小小的变化,就是个变化。你用这样一个无量光寿看这个变化,你不是很丰富嘛?
(四)在无量光寿上用心
以前在国内我敢那样去弄,一群人也敢那样去面对。但现在我们在这个地方,你耍二杆子耍不成,对吧,说我们到疫区去怎样怎样的,连门儿都没有。以前你可以啊,你看我在国内真就是那样子的。要是现在在国内,我也可以领大家去走一走。他只要不制止你,你走出去一点问题都没有。
好比这个病毒,它也是个因果。你的一念嗔心,一念惧怕的心,就你那个因——种子被激活了,你内心中有,才能长成,结果。你内心没有这个东西,你内心是慈悲、是智慧,怎么外缘能激活你呢?它激不活,它没有这个理由!
像03年,我在北京走动的时候,他们说你就没有顾虑?我说我有顾虑,有时候从这个生死现象、病难、痛苦现象一想,也有顾虑,说“哎,真得了会是个什么样子”,也会有顾虑。但马上又回到这个地方了,那不是我用心的地方,我一定要在这儿用心。在什么地方用心呢?无量光寿这个地方!无不照摄,无不摄受,无不圆满,无不清净,无不方便!我在这个地方学会用心,我先不管你其他那个习惯,那个习惯我不顾,我们对业相的一个强缘——夺心的东东,不管了,我们用这个(无量光寿),主动地运用这个东西,看这个心,又平静下来了。平静下来,又到那个环境中,别人一喊一叫,心里也会有起伏,但又回到这个地方来。不断地这么走来走去,走来走去,走来走去,如是用心。这样用心呢,是真实的!就是所谓的真诚,真实,它就特别有力!那这个恐怖、变化呢,这个特别无力,大家会看到的。
以前我也尝试啊,我们在香山玉皇顶,开始八个人、七个人,大家跟着我就到玉皇顶,我说找个最高的地方。我们带了七本《阿弥陀经》,我说大家诵四十九遍《阿弥陀经》,一天诵七遍,我们诵七天。就在这儿,不通知任何人,也不排斥任何人。那个玉皇顶很荒,就很远离人旅游的地方,很远了,很荒的一个地方,一个小平地。
第一天,七个人。“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等等一直诵完,诵了七遍。第二天就来了二十多个人,第三天、第四天……到第七天将近八十个人。任何人不准通知,因为那个时间,非典聚会那就是犯法,你知道嘛!所以我就写了一个招牌,一个告示,什么告示呢?就是“已故者必生净土”。因为我们诵这个经典这样回向,“得病者疾速恢复健康,未得病者远离怖畏,身心清凉,有法可依。”我写了个硬纸板,挂在那儿,每天有居士买一点鲜花,供在那个牌子下面。诵到第七天,诵到第五遍的时候,来了大量的保卫人员,各个单位的保卫人员都把我们给包围了。我说没问题,我说让我们把这七遍经诵完,他说不行。我说我们诵这个经典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作为是什么,就是我们没有任何人组织,不相信可以问问每一个人,就登记嘛。问任何一个人,我们没有组织,也没有去搞聚会,就是大家来这儿,就是来祈祷这个。他说那你们诵吧。我们就把这七遍诵了,四十九遍诵完,做了个回向。
玉皇顶是北京的乾地,就是北京的头壳壳,在玉皇顶上。我说这个回向大家一定要相信,它会给我们这个国家、给北京、给疫区、给世界人民带来一个最安稳的动力缘起。虽然这几句话很简单:亡者、病者、健康者如何如何。我说这是一个很殊胜的缘起,大家一定要相信这个,但我们又不组织。起不起效果先不管,但是做了以后,反正我感到挺安心的。就是我能尽力做的东西,我也不反对国家,也不反对政策,也不反对什么,但我就平平静静能做的事情,我的一个信念、一个祈祷,实际就是一直这样做了一个祈祷。
“故者往生,病者健康,健康者安心清晰,法则可依”。那这完成了佛对众生的这样一个回向,感觉到自己该做的做了,那我能够安心理得了。我感到,后面这个的确是越来越……肯定不是我们诵经了才导致这样的,但在我们内心世界的依报环境中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就你的心缘依止你清晰了,你周边的因缘会发生变化。因为啥呢?你这是内嘛,内在的,就是我们称为依正二报嘛,我们的正报转变了,依报随之变化。这一点不相信,那我们就会被怖畏、无力,那会被命运的强缘给夺去,那控制你,让你恐怖,让你得病,让你死亡等等,可能都会。
那你说我们这样去学习,我们的业报成熟了,还会不会有死亡、疾病、灾难?会有,一点儿都没问题。但是完全改变了,因为啥呢?已故的人有极乐世界,病人会恢复健康,健康的人会有法可依止、修行。这个没问题的,反而不怕。就是一旦有法则,真正地依止了,反而我们就不去怖畏这个东西了,没有啥可怕的了,我们的生命融入这个蓝天了。它再多的变化也只是娱乐,就是生命的娱乐,你只要融入这个底色,那都是生命的娱乐,就是云彩与娱乐罢了。
那要是我们把这东西当真,真就很苦很苦的,把事相当真,那就太苦太苦了。现在这些东西(指疫情),我们怎么面对呢?我有一篇文字跟大家有说:唯有念佛最为尊贵真实!大家看是不是这样子的。那我们要用念佛的心理去面对这些东西,那没有啥,我们提那三点就解决了:病者、亡者、我们自己健康者如何来处理,那我们就会有一个健康的遇事不乱、遇事支持这些迷失有情的一个方便。
佛教讲的“于黑暗中的人做灯塔,于饥饿的人做饮食,于迷失方向的人做师做导、作为向导,于水给架桥、作舟船”,总是予人方便吧!而不是去添乱,在混乱中增加更多的混乱的力量,那就迷失了。所以这个时代,我们在这个状态下呢,恰恰刚好念佛!
(五)不忘佛念,是最重要的念佛
实际我们真正了解一切生命的性德未离啊,一切生命都没有离开这个性德,那我们就安稳了!一切生命都没有离开弥陀的修德,他普摄,一切众生都没有离开弥陀的普摄,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东西。那这一切现象呢,我们是善用呢,还是妙用它呢,还是迷失呢?实际佛教希望我们妙用于此,不断灭,不顽空,不藐视于现缘。好比说现在人这么苦、这么多难缘,我们就麻木不仁吗?或者置之不顾吗?也不可能。妙用于此,怎么妙用呢?所以这个二利为妙用,就是自他二利。佛菩萨所有的修行是以二利为根本的,就是自他二利,实际就是他的修行,二利为修行。
我们要是了解这个东西,这些东西都会让我们远离迷失。实际这个迷失是现象的迷失;那远离是啥呢?善用,善用这个现象,不固化,不排斥,不迷失于其中。那我们就能远离迷失,善用这个现象、现行。
你说我这些东西都没有学过,所以说我们就很简单地,唯一简单的方法就是这(指唯佛是念),一个最简单的口号啊,实际这是一个大的法则,念佛知道这个法则就行,你念任何东西都不是真实功夫。
“唯佛是念”,这是一个最简洁的方法了!
唯佛是念!唯佛,就是印心嘛。“是念”是什么呢?印心实相,这才是正确的方法,用佛印心,那这是真正的实相,是真正的真相,真正值得作为的。
现在很多人连信仰都没有,根本这些都听不到,听到的都是“戴口罩”,对吧?大家听到的都是“消毒”,对不对?“隔离”,对吧?“戴口罩”,对吧?然后宅起来,对吧?我们听到的都是这,这东西能解决现象,乃至说有医疗,但是心地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现象可以解决啊,现象都可以做啊,但我们不能忽略心地的依止、心的依止,你不能丢失这个,这个不能丢失啊!这是不能丢失的东西!这个不能丢失。丢失了心的依止了,这些东西它有啥意义呢?所以现在的人呢,在这个现象上用心,而不是在心地上用心,就是心的真正的依止上用心。
现在人没有信仰,很麻烦,乱得很。为啥呢?因为没有信仰,没有信仰他就没有条理,没有尊严了,没有次序了,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信仰,他就会条理,人就会有底线。他为什么大逃亡呢,他就是得着病到处跑,为什么呢?没有信仰,没有二利的心。他没有利益自己的、利社会的、利他人,他没这个心。所以这个底线全毁啊,底线毁了,就出现人做没有底线的事情,不顾社会道德,不顾他人的道德,不顾他人的安危。所以要处理这个东西呢,我感到这也是国家的一个好时候,反思反思啊。人们啊都需要反思,社会需要反思,群体都需要反思,都需要反思,甚至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需要反思。
不反思,在现象上你去用心,这个东西不解决根本问题。现象上是有一些效果的,现象上谁也不能说没有效果啊,对,有效果。根本上,就是心地上,是不是我们也应该反思反思?反思,就会调整啊,就会找一个恰当的。
这个事相要做,真要做。这个反思、调整,心理的反思、调整是不是很重要呢?做事情的同时,心理是不是很重要?我们只顾重视事相,不重视心理的调整,就是思想工作没有了。像我们在部队,最小的一个单位都有一个小组,三天就要做一次思想工作,要有思想汇报。过去人做工作做得好,思想要有个汇报,汇报什么呢?就是什么思想动态。
思想工作没了,只是做这些东西,这太麻烦了,只在事相做,太痛苦了。我们要在心地实相做,两个联系起来,就是理事配合了,那就好了。思想工作也做了,根本心地上做了,社会效应也有了,那这二合一,就叫作知行合一了,那天下大同是一定的。那这是不是个信仰呢,这是个啥信仰呢?有时候没有信仰也可能是一种信仰,但是信仰会有底线啊!我们这时候做事,二利是一个信仰的底线,就是你作为要在二利上去作为,不能减损自己,不能减损别人;不能减损别人,也不要减损自己。有这样一个衡量的条件了,那实相功德一定会显示出来它的作用力。
所以这呢,就是我们的佛念,这是佛念的作用,过去叫佛念、法念,这是很重要的环节!我们要知道这个东西才重要,你知道这个念住,称为安住嘛,就安住在佛念、法念中,你安住在这。你了解这个东西呢,你就安住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了,安住在这样一个利益上了。安住在这个利益中,那我们用这种心去念佛,那就是报恩念佛了,这是必然的了。那我们知道这个念佛,就是报恩念佛;不知道这些东西念佛,念得很艰苦啊,很艰苦,很挣扎。
世俗人缺失这个东西,我们一定要知道,没信仰的人缺失这个东西。我们要是有信仰,就一定安住在佛念、法念——法在念我们、佛在念我们,实际法就是性德嘛,性德在念我们,在托负着我们。这真是个重中之重,一定是重中之重!
理、事,我们都要做的,大家要坚守这样一个底线。我希望把这些信息回馈给我们的家人、国内的人,给他有一个信仰。啥叫信仰?就是我们知道佛在念我们,你就很安稳!能把这个消息回馈一切有缘,都没有问题的。佛在念我们每一个众生,这太美好了!我们没有离开法性,这太美好了!让大家在这个地方用用力,忆佛念佛,佛在念我们。我们知道佛在念我们,我们不是在念佛吗?
大家一定不要把念佛狭隘化。狭隘化,你太难修持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是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咬牙切齿的,我恨死你了,我烦死了,这不是念佛,这是一群失心的人,失心狂,骄慢狂。
阿弥陀佛自利利他,阿弥陀佛圆融无碍,阿弥陀佛真实不虚,阿弥陀佛未离开过我们,这是我们在念佛。阿弥陀佛的光辉照耀着一切众生,这是我们在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爱憎比谁都厉害,是非比谁都变得清晰,你这人废了。那不是念佛,那是念你的嗔恨心、骄慢心,用念佛来夸张自我的一种邪见,苦死人。这人最苦了,比不念佛人还苦。因为啥?他心苦,心里所依止的东西苦。
希望能给我们有缘的人有一个佛念的供养,这个供养真是重要,这个东西特别重要!就是所谓的佛念。
佛念,弥陀不舍,就是佛念。
不忘佛念,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念佛!这就是念佛的内容。
我们知道佛念我们,我们才是念佛人。你一味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嗔恨、慢心大得不得了,那不叫念佛,那叫狂妄自大。拿一个法则去贴金、贴银,但心还是狂妄自大、迷失。忆佛念佛,就是不忘佛念,这个要不回向给大家,大家就做孤儿了。知佛念,就不孤单了,佛来摄受我们,那你就不是孤儿念佛了,不是孤儿忆母了,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子,不是佛念吗?子若忆母,我们念佛嘛。
大家一定要有依据,有理有据,法则要有依据,修行才有意义。我希望我们国内所有的念佛人、不念佛人,都能得到这样一个好的消息——性德未离,弥陀普摄。现象不过是个妙用,没有啥实质内容,二利是我们所有的修行。你责怪别人、伤害别人的时候,你再说你修行,胡扯;你伤害自己的时候,无明,让自己的心变坏的时候,你说你在修行,你一定是在胡扯。掌握、拿捏到这个东西就行了。这叫修德,他不可能不二利,他不可能减损任何有情。
我们在这个时候,真要有一个好的法流、选择。事相作为,心里也要调整。心里坏了,事相你再多的作为,麻烦。所以我们要忆母,就是忆佛,要知道佛在忆念我们,我们忆佛就会二利相应,就会连接起来。要不然你只是骄慢心、自大心、邪见心去念佛,嘴上念佛,心里都是自大,这是迷失,没法相应,很痛苦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