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胜三皈依实录之四

2005年11月21日,上慈下法阿阇黎在泰山普照寺为居家二众授三皈依实录。本文依众成工作室发布的文稿整理而成。

慈法法师:我慈法。自称法名,于己法名一定清晰认准。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

我慈法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

我慈法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

(众等称己法名,随师三称三拜)

龙天护法、一切含识面前,表达自己的心愿: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以佛为师、以法为师、以僧为师。

远离妄想执著、个人知见,以本觉之智——我们本来如佛一样的心智,来认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样的根本的守护,是为皈依佛。

能认识到这一点,再来反观自己的行为,就会多生惭愧。这个惭愧就是法,令我们以圆满心而行事做事,审视世间、审观生命,这样就会皈依法。

以此法广利世间有情,自他二利,爱乐世间、调柔世间、不减损世间、不骚扰世间,和合远离诤斗,这样就是皈依僧。

如是三皈依,做一个世间悲智双全的人,方是佛教徒。作为佛教徒,根本的宗旨就是:虽在“本来是佛”究竟处得见得知,乃至决定认取,但是自身无始以来被业习业力所蒙蔽,多有不如法、不相应。在这个不如法不相应处,常依“本心是佛”而作忏悔,常因“本心是佛”而生惭愧,这样修行就有目标、有依止,我们方能称为佛子行——守护以佛为师、以法为师、以僧为师。

下面的内容就会令我们于此决择,告别过去的迷茫,清晰现下。

我慈法皈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自在天魔等。皈依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所尊。慈愍故。(众等各称法名随念)

“如来至真等正觉”,就是诸佛世尊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万事万物机遇之刹那,生起正知之觉时,无有造作,印契了知,所以称为正遍知;于一切法得无碍力,称为明行足;来去自在,无所染著,称为善逝。诸佛亲证十号圆满,是我等所依。所谓自在天魔,即一切个人的妄想执著,我们不会依止它。

皈依佛,以佛为导师、为当下,这样来悲愍自身、悲愍世间。什么是悲愍呢?真正了解人生价值、生命的价值,这就是彻底的慈悲所在。故当应知,如实守护。

我慈法皈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自在天魔等。皈依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所尊。慈愍故。

我慈法皈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自在天魔等。皈依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所尊。大慈愍故。(众等各称法名随念)

“大慈愍”,就是如实的了解“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自心是佛”之刹那而生起的抉择,以此抉择永别于生死之杂乱。我们在虚妄杂缘之中妄自流转,沉沦生死,不能出离。因认清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自心是佛故,从而告别它,与它永别。

知自心是佛,知众生是佛,不再散坏不再迷惑,这是真正的皈依佛竟。于此清晰的抉择,是为“竟”。这个“竟”字摄护我们从现在至未来,即诸佛世尊是我们的导师,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毕竟所成,也是我们现在心智的圆满相,我们依此直至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身命可以舍,可以一次次地死掉,但是不再随着生命的妄业流转,只随着诸佛圆满心智究竟皈依,毕竟成佛,这样即是“皈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自在天魔等,皈依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所尊。”至真就是如实守护。

我慈法皈依法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是我所尊。慈愍故。(众等各称已名随念)

我们随顺如来究竟圆满觉所流露出来的清净教言,来直认自心,走出无始以来无自性的生死迷茫。

无始以来生死迷茫是没有自性的,是没有实质的,是虚妄之造就,是虚妄之延续、虚妄之执著造成的无明苦难业。所谓的无明苦难业是妄业所成,没有实质,若能识得此处,就是依法而行。

如此依法而行,剥离无量无边的虚妄的假设,直指人心,究竟了悟,从而舍离无始以来太多的无明、太多的包装、太多的是是非非;了晓万法无有自性,皆唯心所现、唯业所现,以佛究竟业、清净业、圆满业、无造作业,安立于生命之中。这样就是依法而行者,就不会皈依外道典籍。

所谓的外道典籍,就是苦难时,于外生怨;顺利时,内心生骄慢。常行颠倒,造就无量无边的虚妄业,或善、或恶、或无记。众生业相皆为外道典籍所引导,非圆满觉所生起,非圆满觉所运用。我们但依佛究竟教言清净守护,是为皈依法。

我们虽然在刹那间,了知自心是佛,一切众生是佛,但无始以来业力的惯性,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推动着我们的生命,鼓噪着我们的生命,所以会犯业习。

业习是什么?就是蒙蔽自心,以外道知见,心外求法。什么是心外求法呢?就是不圆满处求法,在不圆满处当真了。

于业习如是了知,不要畏惧它,这正是我们依法修持,依法改变的地方。以如来究竟觉,安稳守护自心,常观察于现业现缘之中,了无所得,是为解脱、是为修持,如是方为一个依法修行之人,是为皈依佛陀、皈依佛法;这样直接究竟觉,无有间断无有休息,是为皈依法竟。

我慈法皈依法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是我所尊。慈愍故。

我慈法皈依法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是我所尊。大慈愍故。(众等各称法名随念)

“大慈愍”就是依法为师、称法为师,来引发自己的究竟觉。“法”者,诸佛之父母,养育一切众生道德之源头,即无造作,清净之法则。此法则养育着诸佛,成就了众生,了晓我们自身之心智。

一切心智本非造作,就是所谓的清净心智、本源心智,能出生一切诸佛,也能照耀我们的心智。心智畅明之时正是诸佛出生之时!我们依法为师,成就阿耨三藐三菩提,从发心直至成佛,无有过、现、未来,只在一念间作以抉择。

我慈法皈依僧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众。皈依清净贤圣僧。是我所尊。慈愍故。(众等各称己名随念)

“僧”者,光明世间,和合世间而无染著;“僧”者,是诸佛之使者;“僧”者,于世间但做三檀之布施,即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者。僧非是剃光头,乃是以和合世间、利益世间为心智的守护者。光头是一个标志,出家行作沙门,但作表法之标志,其中内涵唯有自知、唯有佛知。是否真正有利益世间安乐的心、威德的心,令世间安乐的心,这是出家人的守护,也是一切学佛人应守护、应观察、应自检的。故我们以佛为师、以法为师、以一切贤圣为师,趣向菩提,爱乐世间,利益世间。

爱乐世间,利益世间,广利有情是佛法住世之根本。僧是佛法根本的传播者,所以我们才称僧为师。这个“僧”是一切贤圣,凡夫僧只能做一个表相,传达诸佛贤圣所证。“所证”就是我们真实的功德,利益的心。

凡夫为业习所障,诸佛贤圣依本心而标明。蔽障自心是凡夫,本心畅明是圣者。是做凡夫还是圣者,唯在自觉。

在三皈依这种庄严的过程中,皈依佛是根本守护,皈依法是根本守护的延续,皈依僧是皈依佛、法的运用所在。故究竟皈依在佛陀世尊,法但以标用,僧但以成就守护与安立。

我慈法皈依僧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众。皈依清净贤圣僧。是我所尊。慈愍故。

我慈法皈依僧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众。皈依清净贤圣僧。是我所尊。大慈愍故。(众等各称法名随念)

“大”者,缘起如是、成就如是,无动无摇清净安立,令我等安住无疑。学佛就是为了使佛法住世,广利世间,无疑无虑。

作为一个佛教徒,在说这些话时,也是证实自心、确定自心,消除疑虑之时。“疑虑”是众生烦恼之根,这个根很大,已经埋没了我们无量劫以来的生命,使我们在无明业流中不能自主、不能自在。

从现在起,我们要走出无明业,因为无明是生死困惑之根本,遮蔽我们智慧光明之根本。怎么破除无明业呢?通过三皈依,了知自心是佛,了解众生是佛,如是清净守护,远离贡高远离骄慢。何以故?一切众生本平等故,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

我们这样来看,如实地观照世间现缘,就会平和调柔,不再造作,而做一个调柔、坦荡、智慧、平和、利益世间的人。

我慈法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傍生。

皈依佛竟。归依法竟。皈依僧竟。(众等各称法名随念)

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因缘、什么样的位置、什么样的状态,要知道佛陀与世间的差别,佛陀教言与世间的差别。这个差别,就是告诉我们无差别。而我们差别心用习惯了,经常用分别心、分别眼看世间——世人好、世人对、世人错、世人魔、世人佛、世人……,用这种颠倒杂乱的不平等心看世间,没有心地的清净与圆明,所以自己的眼目不清净不光明。佛陀世尊视一切众生是佛,我们能不能睁开佛眼看世间呢?若能真正睁开佛眼看世界了,就是一个成就者。

我们皈依三宝就是具足福慧。何为福慧呢?具足心智中流出的福慧二法,具足悲智二法,得到福慧具足的尊严,这个尊严就是不再造作,不再罗嗦,不再期盼别人,心智安乐具足了。具足非造作,非修行非不修行,是本来具足。本来具足是什么样子呢?大休息!心灵深处充满了休息的安乐,虽作种种业,但为利益世间。

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但他不富,因为他不见得皈依三宝。皈依三宝是法界首富,具足福慧,这个具足是永不再造作,永远没有对待。无对待的心智中圆明法界,圆明法界是最为尊贵、最为富有的。所以这个皈依是非常富有,是两足尊者,富有安住。

佛是从我们的源头解决了贫富的差别、佛魔的差别、善恶的差别、高低的差别,彻底地解决。清净平等的真性,因为皈依而畅明,是为皈依佛竟。

皈依法者,因心智圆明故,贪欲之心自然远离,所以皈依法离欲尊。

皈依僧众中尊。皈依僧者,了知利益世间是我本分,掠夺世间是亏欠心所产生,那就是法的延续与成就。僧,和合于世间,远离诤讼,所以别人给我们诤讼时、带来逆缘时,我们咸令其成就菩提。一切缘,皆是令对方成就菩提之因缘,都是利益对方之因缘,真实心中生。利于我们者,利于他;不利于我们者,仍然利于他。所以皈依僧众中尊,“尊”者,但利益世间,是为“了悟”,远离地狱、饿鬼、畜生,远离三苦。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为什么要反复讲到这个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呢?这是反复地告诉自己,三皈依是不可毁坏的,所以我们称为三宝。“宝”者,能利于世间,光照世间,不被世间所减损。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心,贪嗔痴也好,慢疑也好,无明业障也好,善恶无记也好,从来不能减损它,不能动摇它,不能伤害它。古大德讲,善法不能令其增长,恶法不能令其减损,无明不能遮蔽其功德与利益,所以称为佛宝。佛宝照耀世间,是为法宝。广利有情,令世间一切万事万物咸有归向,称为法宝之德。僧宝者,人人本来具足,如此安住,清净守护,可以广利世间有情。

此宝,不可毁坏义,所以反复地告诉我们、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竟”者,彻底了解了它的不可毁坏性,不可动摇性,它的本质性,昭示着自己的本源心智,明确、确定,确定、明确……,不断地确定、真正地确定这一点,是为皈依佛竟。

皈依竟所带来的利益,就是我们从现在起回到社会上去生活,虽然还有逆缘顺缘,但在顺缘中不可得,无有自性故;在逆缘中也不可得,亦无自性故;我们在这个法无自性面前,得到了抉择,了解佛法僧三宝是一体所在。则知佛心与自心了无差别,则知佛法与自己心法了无差别,知诸佛世尊之成就与自身之成就了无差别。

这样,我们就能作为一个世间的真正的佛教徒,就是觉悟之人。如是在世间逆顺二缘之中,虽然还是磕磕碰碰,但我们在磕磕碰碰之中已经无畏了,没有障碍了。因为了解了在这磕磕碰碰中,正是我们好修行的地方,顺缘修行,逆缘修行,种种因缘都在修行。业缘一现前,正是修行的好时候,如是守护,是为佛教徒。

佛法不离世间法,我们无始以来无量业流在延续。在这个延续中,就会有贪嗔痴慢疑邪见,但我们一旦有了法无自性之抉择,即我们一旦了知佛法之法则——总皈依法则,再看万事万物,在贪嗔痴慢疑现前的刹那,就得到了觉悟。这个觉悟正是我们利益世间、成就菩提之当下!这个当下,就是每一个当下。所以生命生起了尊贵,业缘生起了尊贵,烦恼也生起了尊贵。

我们如是观:烦恼来了,正是我们了解它没有自性的好机会,看看它怎么烦恼。若真能于烦恼处一加照看,其自消无,消失在寂灭大海中。善、恶、无记生起即消灭,何以故?其无自性。生起的刹那,已经是它消灭的过程。一切万事万物皆无来无去,皆一时之因缘所表现。能观察到这一点,我们就是真正的修行人了。

学佛不离世间法,不离开我们所面临的贪嗔痴慢疑;佛法不是从外找,不是在我们的贪嗔痴慢疑之外,再找一个佛法,不是这样的。烦恼即菩提,何以故?无自性故。因为烦恼无自性,所以袒露着菩提心智。贪嗔痴慢疑正是我们的良师益导,成就菩提之资粮,因为它是没有自性故。能抉择这一点,就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若还是“这个人好,那个人坏,是佛,是魔……”,那就有自性了,就是一个执著者,就是个凡夫,就是个妄想分别的轮回者。

若能守护佛的教言,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如果守护不住,就算天天喊阿弥陀佛,天天喊自己是佛教徒,但还在执著妄想中饱受侵害,那就不是佛教徒。若拿佛教制造烦恼,那就可怜了,失去机会了。

机会在我们当下的认取,当下的抉择。佛法不离世间,不离我们的业缘,这是多么爽快、喜悦的事情。愿我们都能做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无挂无碍,无畏无惧。

我慈法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众等各称法名随师发愿)

修行,即是抉择的心智。我们发四弘誓愿,即以佛心愿做自己的心愿,广利有情;令众生皆做佛教徒,皆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佛一样,观一切众生皆是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

何以为众生?妄想执著之延续者。怎么度呢?了知妄想不可得。众生易度,唯有这颗执著的心太难度。我们执著于分别妄想,不光度不尽众生,自己也堕入众生分。所以了知无穷无尽的妄想差别,了无一物可得,此刹那间度尽众生。所以《金刚经》讲,诸佛如来令无量众生入无余涅槃,而实无众生得度。愿我们度尽众生,心智光明无对无待,真正做一个觉悟者。

烦恼无尽誓愿断。

因为妄想执著产生贪嗔痴慢疑邪见,而造成了无量烦恼,它的根源亦是不可得,亦是无自性。但我们强执于贪嗔痴慢疑邪见,以为实有可得、可染处,而妄生贪念。贪不满足,嗔心即起,若欲望一得满足就生痴心,以为已有所得,即生骄慢。疑,则疑众生是众生,疑有差别,认己比人强……妄生高低心,妄生差别心。因此于六度产生疑心,产生邪见,妄危害于自他,成为世间之罪人,在这个罪恶的世间不断地轮回,或高或低,或善或恶,或贫或富,在高慢和下劣之间徘徊,无始以来我们就是这么做的。

我们皈依佛教后,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何处为断呢?何以为誓呢?了“无自性”之时,就是誓,就是愿,就是断时。断则无需用力,但了本质故。

法门无量誓愿学。

种种对治法中,但以总相抉择是为究竟方便。了解法无自性,抉择一切法,就可以度尽众生,断尽烦恼,也可以习尽一切法,是总相修持。

所谓对治法,如欲望生起来作不净观;骄慢心生起来,和诸佛菩萨、和天比一比,骄慢心就会休息下来了;贪心生起来作慈悲观,思维天下人如母有情,来眷爱回施利益大家。对治法有无量无边,故法门无量誓愿学,一切有情需要方便的法则,就习尽一切法则广利有情。

于一时习尽,是顿悟之法,无渐次修持。对治法是渐次修持,总相解决是根本解决。渐次修持无量无边,我们可以慢慢修持。从根源上一次解决是总相摄。

佛道无上誓愿成。

守护如是之心,经过无量劫的修持,广利人天,成就无上菩提,是我们延续未来的事业,慢慢地做。

在佛教的四修持中,四弘誓愿是诸佛菩萨所守护,也是一切有情成熟觉悟之根本。一切诸佛菩萨都有这样的誓愿,这样的誓愿就是自性之光明、自性之威德、自性之所在、自性之成就。这个成就是不假于方便的,是不假于造作的,是不假于思维的。

我们在凡夫地中,往往以见闻觉知性为真实,岂不知皆是无常相,皆是无有自性。若于此了解,一切见闻觉知性无染无著,在见闻觉知一刹那,了解其自性无得无失,就会利益世间,令执著众生一时脱离执著之苦,是为度尽众生,断尽烦恼,习无量法,成就无上菩提。

四弘誓愿中,有无上菩提心的表达。此心非造非作,非来非去,无始以来无动无摇,诸佛亲证,众生安住。众生不知故,佛来施教,施教即知,本来具足之心非假造作。

我们要运用这颗心,有二种方便:一者“誓愿菩提心”。我们发这个愿望,就是誓愿菩提心。菩提心者,永不离最上乘教诲,就是永不离我们不造作的菩提心。

再者“意乐菩提心”。乐习一切善法,乐利益一切世间,广泛地利益有情而无有疲厌,此为意乐菩提心。

如是誓愿与意乐,汝等当守护!

皈依圆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