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要知道佛念

录音下载地址: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dqxKcicA_jrXJZK2oEYiA
密码:nn1t

佛念念佛 | 念佛要知道佛念

你看净土教法,不管是《阿弥陀经》中讲,什么经中讲,他有他讲的特点。他说:阿弥陀佛,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注1】。大家念佛要知道佛念。说:舍利弗,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一日,二日【注2】。我们就忆念佛在念我们,一天、两天、三天、四天……你试一试,你的心它会改变的。就是你会感觉到自己实际像一个意识法界的孤儿、心灵法界的孤儿、精神法界的孤儿,你慢慢地就感觉到有依靠了,就是阿弥陀佛一直在垂念着你,在追忆着你。这时候你就会生起感激,这时候念一句佛号,就很感动。

我以前念佛,的确经常会热泪盈眶,它并不是说故意的。它有内在的那种安全感,那种不孤独,精神世界的充盈,念一句佛号的那种万德的效应,称为“不虚作”,就是你实践这个法则是不虚作的。不是你干完了、干半天了一点点意义都没有,不是这样子的。它很有效应,在你内心世界解决了你很多问题,解决我们固有的问题。很多修行者呢,是固有的问题没有解决,又建立了很多新的问题。佛法是解决固有的问题,不是建立问题。这个地方就是不好转身,我们那个乱想的习惯,占有了我们的思想意识,占有我们的法界了。

我最早念佛就是用数量,用数量来砍杀自己的,数量。逼自己养成这种习惯,坚固的习惯。养成习惯了:南无阿弥陀佛……反正你两耳不闻窗外事,习惯了,闻也闻不见,听你说话,“哎,刚才你说的啥?”你再给我说一遍,我还是记不住。他养成那种习惯,他在这个圈子里的一个习惯了,这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但是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相对安全的一个卫生习惯。就是外边很乱很脏,你感觉到这个圈子很干净(弟子:结界了),很干净,还可以安心立命,但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

所以九四年我遇到他们骂我说,你的安稳也好,什么也好,都来自于你的事业相,但你内心世界你敢不念吗?我想一想也没有啥不敢不念的。放下那个习惯,它是另外一种考验了,就是你这个界要解开,要把这个界的内容放到全世界去,把这个习惯放到一切时处去。但放这个的时候,过去的那种习惯也会翻出来一点——贪嗔痴慢疑的习惯,过去散漫的习惯。但是这个东西不动摇它,它也会观照过去的那些各个角度的习惯,慢慢看看。

弟子:就是在放下念佛的状态中体验佛念的一个过程,是吗?

师父:你不体验佛念,你根本没法去念佛。我们不知道佛的受用,我们去念佛,念佛的什么啊?太假设了,对吧?

实际我以前念这个无诤,与一切法无诤,与什么无诤,念这个无诤念得多。好比说别人说什么了,爱说啥说去,无诤,因为啥?性德无诤,因为性德是平等的,你守护性德,一切现行守护性德,就是性修不二的一个守护嘛。这个就会使你知道自受用是清净圆满的、不增减的,就是得见实相妙用的一个善巧。他有这种习惯了,有这种作为相续,这种念佛比较简单一些,就是念佛自受用的方式念佛,最简单。实际就是用这种思想武装自己,用这种思想来把自己武装起来。你不管是枪弹也好,什么也好,防寒防雨也好,都是这个东西,他就会建立一种自受用体系。

实际这是我没有办法、没有办法来给大家讲的。显教中没有讲誓的,只讲愿。在密乘中才要立誓,就必须得立誓,不立誓不入密乘。但是过去誓又不允许与第三人说,所以说当时我就很困难。没有办法,我才把这八个字给提纯出来了:“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那经典那么多话,对吧?“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里面有誓有愿。“若不生者”,是对有情讲的;“不取正觉”,是对自己讲的。大家的这个往生障碍,那是他不成佛的一个障碍,消除这些障碍就是他成佛的作用。这又有誓有愿。所以说这经典开许了,那我就可以讲了。难,难度比较大,比较大。

这一点在这个时代很无奈,就是畜生的心,大家在修畜生的心,想得到文殊的结果。很多人就用贪婪的心,想得到法身佛的自在。

弟子:那是不可能的。

——2020年11月慈法法师斐济课程《认真一念》课后开示

【注1】《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注2】《佛说阿弥陀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注3】本篇开示相关慈法法师课程,详见蜻蜓APP菩提眼之20201127-认真一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