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净土教法传承之授受

我们要是依止着智慧观察,了解了法性直下妙用,人人不假修持即得解脱,一切现缘即得解脱。为什么我们与诸佛同一法性,而在受用与作为上出现那么大差异?在十二因缘中,第一我们缘了无明,无明会产生种种迷失、执著、分别、取舍,造成无量无边的法界及其生命。

阿弥陀佛教法,把我们直接回到平等法性缘起上来。大家懂不懂都不重要,法性是如实的周遍的,不假你辨识与不辨识,他都在起着作用。所谓作用,即是不同因缘展示着不同作用。智者了解他的本质无一法可得,了解他的性空事实,即下运用智慧观,即下在一切现行中得到安乐住。

大家对法的渴望,实在是我们没有离开诸佛如来所施教的或者我们安住的本来的法性之海,没有一个能离开法性之海。用者游戏其中,迷失者挣扎其中。我们把过去的挣扎、迷失、执著、被迫的心休息一刹那,平等性的作用就会在我们休息这一刹那展示出他平等的舒展的作用,休息这一刹那可以使我们从执著、分别、挣扎中直下解脱出来。我们有这样的体验、尝试或作为,会永别无始以来的生死轮回习惯,真正离苦得乐。

大家接受净土体系传承,我给大家来作个简单叙述,希望大家有个认识。一切诸佛如来所传播的教法,是不增不减地揭示法性,他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来展示一切诸佛如来亲证的清净教法或者清净功德。这种无为的法则,或者说无生的法则,能利益十方法界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得到究竟安乐与自在。我们作为普通人,习惯于有为法则,就是得失、大小、善恶、人我等等。有这种习惯作为,听到无生的教法,我们往往有泛空的迷茫或畏惧。佛陀告诉我们一切现行作为的本质与表相,表相是因缘而生,就是有为相续中产生苦乐、凡圣、解脱缠缚等现象。这些现象缘生缘灭,无有实质。觉者觉悟于此,迷失者以为这种生灭法中有可得,逐渐培养我与我的执著、爱憎、取舍等等——人我与法我建立了这个有为的世间。

释迦佛是我们贤劫第四世尊。贤劫中,拘留孙世尊第一个出世,人寿六万岁;第二世尊,拘那含牟尼世尊,人寿四万岁;第三世尊,迦叶世尊,人寿两万岁。减到人寿百岁,释迦世尊降世,十方世界一切诸佛都惊叹:寿命如此短促,何以施展法教?就是怎么教导大家?许多世尊不是舍弃我们,是我们这个业缘环境无力施教!释迦佛立五百重誓,深入我们这个堪忍界,依此重誓才能在短暂人生中示现八相成道。

我们现在接受这个净土教育,是释迦文佛在方等时期,就是佛法比较兴盛时期说的经教。我们读到的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等有关净土的经典与教法,皆是世尊在方等会上宣化的对称教诲,这个对称教诲接纳一切众生,他所传达的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宏愿摄化。我们现在比较确认的西方净土,以阿弥陀佛来彰显十方一切诸佛出世正因,就是以阿弥陀佛作为法界主导者来展示教法,也就是一切诸佛所有功德实施在阿弥陀佛这样一个代表者,所谓光中之尊、佛中之王,来表达一切诸佛的出世正因与施教方便。所以这个教法如大海一样容纳百川,如法性一样周遍十方摄化众生。

阿弥陀佛因地所有誓愿,愿愿都是为了利益我们。现在我所接受的净土教法体系,比较简洁地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来谈。在阿弥陀佛这个角度,释迦文佛传达的是: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这是阿弥陀佛的传递。他成佛没有什么,就是标志一切众生往生之无碍。阿弥陀佛以他无量兆载永劫修持的功德,就是报德,来偿还众生,摄取众生,令众生无碍往生。

我们今年会学到往生论,往生之义与生死无干。一提到往生,大家第一个概念可能是人这个壳子的舍弃,然后在一个新世界诞生,说那是往生——这可以说是我们取相往生之一分。依往生论的实际功德来说,其经题是——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无量寿是摄化义,是安住众生义;无量光是接引众生无有休息之力与善巧。阿弥陀佛誓愿是以其名号广接引一切听闻众生必生彼国,若不生者他誓不成佛!他所有成佛功德就是为使一切众生往生彼国无碍。彼国是无生国,是出轮回的真实功德藏。

所以在无量寿经唐译本中说阿弥陀佛以他的成佛来接引众生。一切众生若有障碍,阿弥陀佛誓不成佛!他成佛就标志消除了一切众生往生彼国的障碍——这就是他成佛的利益作用,一个圆满的彰显。所以说“闻我名号,俱来我刹”是他的誓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他的修持,是他的功德藏,是他的报德。像我们自身业力一样。阿弥陀佛的愿业是什么?令一切众生往生彼国无有障碍,接引一切众生往生彼国无有障碍,揭示法性平等之真实作用,使一切众生有这样清净平等无碍的缘起、回归与运用。

在释迦文佛解释阿弥陀佛这个教法中,说若人发三种心即得往生。观无量寿经中释迦文佛有这样清晰提示: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发这三心即得往生。“闻我名号俱来我刹,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是阿弥陀佛所传递净土教法的实质,揭示法性平等的实际功德藏、功德相、功德的样子与作用力。他以报德来补偿我们往生的畏惧与障碍,使我们在往生因缘中或者教法实施、实践、认知中没有障碍,真正贴切法性的平等作用。

因为法性功德非修非证。我们一说法性功德就,好像回到冰凉的无情物上来了,没有作用。或者说回到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中来,造成业力还是业力、佛力还是佛力的分割。所以阿弥陀佛以报德来证实法性平等的作用,来展示、来证实这个作用,证实法性是平等一味,是清净无染;为我们开法藏,以他的修德展示一切有为如梦如幻的事实,让我们从一切善恶、凡圣、大小梦幻中走出来或者觉醒,真正作为大觉者、觉者、正觉者、圆满觉者,不是偏执的觉者,不是固执的觉者,不是迷失的轮回的苦难众生。

释迦文佛讲这三种心怎么解释?至诚心,至诚者莫过于无所对待地清净回归。我们能不能发至诚心?有没有这样机会?世尊说了很多教法,说你要是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就有至诚心的运用机会。所谓随顺法性,如实安住,远离造作,回归无生。没有这个,你即得往生不成为事实。往生就是无生安住,远离轮回纠结。

若人了解至诚心,深心的认知就得到巨大方便。深心,阿弥陀佛誓愿都是深心之妙用,知无一法可得,常接引众生,悲悯众生;知无一法可得,善用对机的善巧接引苦难友情,令迷失有情得以回归,清净回归。那是深心。

若于深心没有运用或者认知,回向心可以。我们了解阿弥陀佛顺性建立的广大法界、清净法界,愿意把自己的所有作为,不管善业恶业是非业等等,皆回向往生彼国,以往生彼国为事业。若要舍去身体往生彼国,是一种比较执著的心理,一样要有回向心,可以往生。回向心在现在汉传佛教中传播比较多。因为迷失有情比较固执于自己的身业,说无始以来我造了多少善业、恶业、是非业、人我纠结等等,我没有功德,没有做好人怎么学佛法?没有禅定怎么成就?对自己多生责怪与迷失。这样的人要把一切因缘“南无”回向于阿弥陀佛,回向于极乐世界,回向是个方便。

这是释迦佛对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心业分所讲的三种心,往生的善巧。到龙树菩萨,他就比较直指,他怎么传?他说:“若人愿作佛,心念阿弥陀”——你要愿意做佛,你就念阿弥陀佛。为什么要念佛?你愿作佛,愿作佛就念阿弥陀佛;你要愿意作众生,就念种种众生业分。“若人愿作佛,心念阿弥陀,应时即现身,是故我顶礼。”这是他的传承体系,很简单。简单到什么程度?愿作佛是你的发心,念阿弥陀佛是相应,即现身是事实,我顶礼是修持这个法则。

龙树菩萨感到大家不容易懂,又说了一个传承,就是取三势念佛。在《十住毗婆沙论》中,龙树菩萨把一切念佛修行不离三种修行之取势。势力的势,大势至菩萨的势。上势者取其实相,中势者取其法则,下势者取其形象——我们依佛相好念佛是一种修持方法,依佛的不共法念佛是一种念佛方法,依实相功德念佛是一种方法——这是三类势的传递。

到天亲菩萨这个传承中,就比较清晰地从我们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中,依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来把从阿弥陀佛到释迦文佛、龙树菩萨等等这些诸佛世尊祖师们所传递的教法完整作了一个叙述,或者说传递。他传递的这个教法欲使我们通过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来了解阿弥陀佛教法的功德,使我们真正深入净土实践,得到这样一个清晰修行方法。因为不管是从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这五个角度,我们都有,每一个有情都可以找到一个角度,都可以深入这个法益中。

比如说身业,有人贪图触觉,喜欢滑柔、美好颜色。每个人的因缘差异很大,也有人喜欢好的音声、好的味道、吃些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可以根据自己在五蕴法中或者自己业力最重、业力最轻的角度,来实践这样的念佛方法。

有人口业好一些,有人口业恶一些——口业好的人可以用赞叹门,口业不好的人也可以用赞叹门。有人喜欢思维,用作愿门,在意识上善观察、善修持、善了解。有人习惯打妄想,干什么都是妄想,也可以用作愿门,使自己的思维变成阿弥陀佛,把过去的习惯转化成觉悟的一种威德善巧。

有人有智慧,或者说有正见,随着智慧与正见,可以观察彼国种种实相的显现。我们可以观察种种世间如梦如幻的事实,可以运用这种事实,在每一个现行中无染无著地尝试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习惯是修行的最大支持者,但我们平常会把自己的习惯当成敌人而去排斥它、放纵它,迷失其中,或者被迫在其中。很多学佛人把习惯当成敌人,像癌症一样要把它杀死,结果没有得到修行的快乐,却得到很多痛苦与压抑,虚假与装饰给自己带来了更多沉重。

这个法的体系我们如果还不会用,他就讲回向门,善于悲悯自己,悲悯有情。他第五门中是回向。怎么回向?我没有啥东西可以回向,那尝试把佛法功德给予别人、给予自己,借助佛功德来温养自己的身心,来给予他人。

天亲菩萨五念门中比较完善解决了我们在接受与实践净土教法过程中一些具体的、可实践、可照做的方法,乃至其过程与结果。要对这个完整体系教法有认识、学习、实践、成就,大家有这个殊胜的缘起、祈祷,今天我们做一个最简单的仪式,来圆满这个过程。大家对着佛跪下,我们先从三皈依来作祈祷。

师:我皈依佛!弟子众:我皈依佛!

师:皈依法!弟子众:皈依法!

师:皈依僧!弟子众:皈依僧!

师:我第二次皈依佛!弟子众:我第二次皈依佛!

师:皈依法!弟子众:皈依法!

师:皈依僧!弟子众:皈依僧!

师:我第三次皈依佛!弟子众:我第三次皈依佛!

师:皈依法!弟子众:皈依法!

师:皈依僧!弟子众:皈依僧!

(礼佛三拜)

我们三皈依是祈祷三宝。释迦文佛所传播的教法,乃至这个教法的守护、实践、传播者,我们来礼敬,来祈祷,受到加持。下面《往生论偈》我给大家口述一遍: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

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

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

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

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故我愿生彼,阿弥陀佛国。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

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

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

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

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

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

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我们从今天开始,要把阿弥陀佛这个“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当成自己的誓愿来念。你说阿弥陀佛誓愿我们念有没有用?要把它当成心里对法性的抉择。一切诸佛如来亲证空性、法性或者圆觉性,了解了不可得的自性,所以立无上大愿度尽一切众生。

我们没有这样的了解,这八个字要常存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在念这八个字时,把自己这个五蕴身、意识、生命来周遍地直接地观想,如阿弥陀佛——身如阿弥陀佛,意识如阿弥陀佛,言说如阿弥陀佛。因为这个言说可以彰显阿弥陀佛的身口意三业、法报化的事实。平时习惯了“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心理状态,再了解平等的法性、圆满的觉性、无碍的自性,你会得即下方便。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后把这个话当成自己心地的第一个音声最好。没事就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给谁念?给自己念。给谁念?给法界有情念。给谁念?给一切对称因缘都可以念——不管什么因缘,你都可以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因为这是无碍的缘起,这是平等的缘起,这是圆满的缘起。“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圆满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清净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无碍的。这里面,觉性、法性与无碍的自性都能彰显出来,这八个字可以说是总持一切教法的根本誓愿。我们是念佛人,要把这个根本誓愿当作自己的誓愿,这个地方是重中之重!

念南无阿弥陀佛十万声、一百万声、一千万声,其实际功德与你念一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一样圆满、一样清净、一样无碍。“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直取平等缘起、圆满缘起、无碍缘起——他的作用清晰展示出来:清净、圆满、无碍。我们要把这八个字与自己生命意识完整契合起来。念这八个字,念这个音声,如阿弥陀佛一样传递着清净、圆满、无碍的现行、缘起、作为、结果,这是重中之重!

那我们也可以念诵很多东西,这里面他就有无诤誓愿——与法界一切有情是无诤的,欲接纳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没有障碍,会是清净的,会是圆满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十分不可思议!我们这群人在三宝乃至十方诸佛证知下立这个誓愿,虽是学着阿弥陀佛所立誓愿,实是展示平等法性、圆满觉性、无碍自性之事实的精准表达。这个表达我们要时时刻刻地运用,就是真正念佛者。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八个字会给我们带来无碍,事事无碍;会带来圆满,事事的圆满;会带来清净,事事的清净。大家来求法,原本也没有什么法,因为法是无量无边的,大家都安住在智海法海中,只是我们不知道。这八个字可以把他打开:如来藏,无尽藏,功德藏。这八个字是我交给每个人的一把钥匙,释迦佛阿弥陀佛传递了这样一个钥匙,接受了你就可以打开无尽宝藏!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我们面对一切时、一切事、一切心理、一切作为都可以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来审视它的清净性、平等性、圆满性、无碍性,来运用这样一个真实功德藏、真实功德。审视自己的习气、他人的习气、自己的作为、他人的作为,皆可以得到无碍的加持、平等的缘起、圆满的觉悟,他没有任何亏欠。所以可以总持一切法,总持一切心,总持一切教。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我们把这八个字能带到生活中,一切现行皆是法性功德的真实实践、真实作用。那就无愧于说我是个佛教徒、我是个念佛人。我们要念佛的功德!这个地方是念佛功德的作用力,不念其他了,就念他的作用力,就是接受他的报德为我们生命的报德的直接转换与运用。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也是我们的誓愿。一切众生的障碍、一切有情心智往生的障碍,我们都可以用这句话来审视,直接地贴切法性平等缘起,直接贴切觉性圆满,直接贴切无有自性的无所障碍的广大善巧。

这么个口诀传给大家了。也不知道咋传,就这么传了。再多的东西反而不方便,我真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大家,也就真把最好的东西给大家了。(众:阿弥陀佛!)我们把这个话记在心中,像佛一样发这样愿,用这样心,无碍、清净、圆满自然伴随我们一生,伴随我们的未来,直至圆成佛道。祝福大家!

好,我们作个回向就圆满这个法会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众:阿弥陀佛!)

好,我们可以自由了,求法圆满!这是本命元辰,不能丢掉!

         报国寺求法众祈请 慈法法师传授

         2014年3月6日放光寺法藏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