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性的现行作用——随顺果德入如来种性》第三十一集:佛果为因悲愿三昧

我们一如既往礼敬三宝,祈求加持!这节课继续种子现行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作为、言说、意识都有一个所依,就是它都有一个出处。法不孤起,像孤掌难鸣一样,一切有为法毕竟有一个因,相续产生一个结果。现行种子所依,凡夫从多角度来认知:无始无明延续的六道轮回,极细微处产生的觉悟世间的三圣道,唯有一切诸佛世尊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彰显三无差别之究竟事实。

1、现行果觉纯正缘起,九界顺愿同归报土

我们学习净土教法,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其缘起殊胜就殊胜在以佛果地觉为众生现行因地心。现行因地心才是净土教法的真正修持起步,也是真正的佛子行,是佛子应该守护的没有戏论的纯正因缘——没有戏论、没有杂缘、唯佛是念这样一个真实法则,一生成办的法则实践。

这个实践,种子十分清晰,就是佛的果地觉来作众生现行因地心,这样一个纯而又纯的事实。这个事实,包括觉悟世间的菩萨、声闻、缘觉,亦是随顺佛果地觉能入如来种性。他们虽然是菩萨种性、声闻种性、独觉种性,各显自己觉悟三界的方便,超出轮回,超出常伦,但他们在佛的究竟圆满功德面前亦是随顺得入这样的唯一途径,别无他途!要有其他途径就不是这样一个法则。

所以天亲菩萨在往生论中反复告诉我们:身业、意业、口业、智业、方便智业随顺佛果地觉得入——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殊胜缘起。这一点毋庸置疑地给我们传递着教法与教法实践方式,使我们能成就阿鞞跋致,就是一生得不退转这样一个教法实践体系。他不是人们编排的故事,也不是一时得失、好坏、爱憎所传递的想法,实是有阿弥陀佛作为本尊、作为本师所传递的以愿力摄化十方众生、一生同一成办无上菩提的如来会的教法。

我们平时的一些情绪、智慧、想法、方便乃至自己编排的故事、压抑、膨胀等等,与这个相干不相干?像你不管是河水、雨水还是种种水,没有归入大海之前你皆有自己的名字,但总不名大海。若不随顺这样的因缘,与净土教法也总不相干。我们认识了这一点,就能了解现行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实是念佛法门这个特别法门的特质,也是一生得阿鞞跋致的唯一依止点。

有人说我不依止这个,我一定怎样怎样……这种抑制不住的骄慢、自大或自卑,都没有人反对。但这个教法体系我们必须深明于此,必须依止这个体系才能成就这样的功德。你说我生在懈慢国、边地疑城或者像三辈九品那样往生等等——那是在这个纲要下产生的一些差别的、随顺大家心智皈依的择取结果。毕竟是大白牛车,如法华经所喻,不管是说羊车、鹿车还是牛车,实际就是为令众生得以究竟安乐,即是出三界火宅。

我们学习净土教法,教法法尔本然,非是自己要编排或者设计个什么。历代善知识依经教一代一代地去实践,再去认知,再去守护。如付法偈所讲:法本法无法——没有法则,设立法则无非是智慧与慈悲,没有一个真正设立的东西;但他接引众生的方便要准确,不准确就产生不了特定作用。像你想徒步超越飞机的速度,你没有神通就达不到。你只能一小时走十公里、二十公里,怎么都赶不上飞机。这是教法所依产生的不同效果,我们学习净土的菩萨们慢慢来审思、认知于此。

这里面与情绪、自大、自卑丝毫关系都没有,与你开悟不开悟、知见不知见丝毫关系都没有。你能随顺这样的教法,就能得到阿鞞跋致的实际利益。若依自己想法去修持,个个依自力所成;包括你的悟境或证境,各依自己因缘步入自己的业力状态。但整体上这个教法是九界随顺佛愿而入佛报土,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事实。这个事实不是我们后人没事了去怎么设置一个东西——设计不了的!

往生论传到我们华夏大地以来,虽然近几百年来没被广泛认取,但在唐朝善导和尚以及之前的昙鸾法师等,他们对此处有清晰认知,被后人逐渐认取。五念门修法就是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的随顺。身、口、意三业是讲众生分;智业、方便智业是贤圣分。这样凡圣能同一随顺愿力,步入阿鞞跋致,一生成就无上菩提。这是这个教法十分特质的地方。每个人的福德因缘与认知不能产生多大障碍,主要是:随顺就能得入;不随顺就是自力彰显,你自己的业力、愿望、修持都可以的。

过去人说佛力不可思议、愿力不可思议、性德力不可思议,这个地方讲愿力比较充分。我们要依自己的愿望或想法去修持也没问题,这是种子的认知与随顺了。这个时代的人,经典上说为好行乖戾,你说往东我往西想、你说往北我往南走——是这样刚强难化的心理特质,嗔恨心又大,自慢心又强,一个“佛”字也容不得,菩萨也容不得,不要说佛德佛愿了。容不得这个,太满了,因为满才堕入娑婆世界末世,就是减劫之时,我们堕到这个社会上来了。为什么?我执我见的自满,给我们带来十分刚强的共业。这个共业我们要认知了就有松动地方,就有机会来反省觉悟。

所以十大愿王中,没有一个戏论的修持。他所有的就是:一旦提到自己的角度——这是普贤菩萨所行,不是我们——一旦提到自己,就是忏悔业障,其他都是礼敬诸佛、供养诸佛等等;所有东西都是供养、随顺,没有一个不是这样;一旦提到众生业分一定是忏悔。为什么?没有戏论的修持,是纯正教法的如实展示。

现在人为什么不喜于这样的教法?就是那个自我坚固不愿意松动!也没问题,但要知道:这个法会给你带来阿鞞跋致,就是一生成办的殊胜利益。在经典上有大量记载,我们要想一生成就阿鞞跋致,或者一生得不退转,依自身业力,是久劫所成。那个具体数字很细致。历代祖师也反复谈这个。我们这一生要出生死,在出生死上生起修持与愿望,不知几人能生起来?不要说阿鞞跋致了,就是一生成佛的殊胜种子与缘起。

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因,十分地精准!精准到什么地方?没有戏论,没有杂质。像《妙法莲华经》中,五千退席以后,世尊说此中无杂质。为什么?增上慢人一定要退席的。退什么席?实际我们在座一样可以不听佛的教诲。我们对一个教法要接受,貌似容易,认真起来十分不易!从心地接受果地觉为因地心,把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种子作一个真正调换,那要发很大的心愿,是很大的机遇成熟。要是没有身业、口业、意业、智业的观察,这个过程或者实践你很难;单单用自己的发心、习惯,像一些说法中所说,很多人是不喜“佛”字的。

这个时代的人,尤其听闻性德之说,许多人马上就自满起来。用自满之心,借助性德之名、之说,开始膨胀了,实际是一种慢心。慢有七种,不管是卑慢、骄慢还是邪慢、慢慢等等,这个心就是极烦恼的特质。但人会把这个当成“我”,感到这样才有“我”的价值感——这种价值感是烦恼、染著,无始以来的染著习惯带来的没有轻安、喜悦。你想证得三明四智诸多善巧,可能永远是个名言。为什么?没有放弃这种染著垢心的愿望。

听到果地觉为因地心的殊胜教法,要是没有这样一个认知,我们无始无明怎么从这一生中或者在我们相续的修持因缘中能超越,得以不再被无始无明蒙蔽的解脱功德?不依这个法则,其他法则又有什么更好路子与方便?历代善知识与佛法实践者都不断地寻找、认知、接受、传递、拒绝……什么样人都有,但果地觉为因地心是十分特质的、简洁的、直指的宣化。楞严经中说因地不真,果遭迂曲——这一定是事实。在有为法中,因果法则是不变的规律;有为法则有其特质,就是因果法。

我们在这个无上道教法的缘起面前,怎样勘验自心?先从思维知见上,我们能不能接受果地觉为因地心,来慈心相向,佛眼相看?如果不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我们这一生是不是想成就阿鞞跋致这样不可思议的功德?或者作为最后生,不再用业力令生命相续,而用愿力清晰觉悟世间、利益世间,这样来相续生命?要没有这个择取,我们会用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择取、自己的意乐去修正自己的人生——自己浑浑噩噩的人生,或者亢奋的人生、压抑的人生,各人各有所取。

但就佛陀出世愿望来说,我们读《妙法莲华经》,他就是一乘道之给予,大白牛车之给予。舍利弗作了喻说,像大长者一样,把自己的财富给予自己唯一儿子。即是付诸每一个众生,这是他真正智心悲心的无私的教诲。作为一个佛子,或者自称为佛子,或者混到佛子人群中,若不依佛的一乘教法来认识自心、改变自心,你这个佛子能不能加个“伪”字或者“假”字?它的利益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思维观察,在自心中善知与了解。

世尊在《妙法莲华经》中讲这个果中果的善巧,就是因地怎么起步!在《方便品》中清晰有讲: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我们在念佛修学相续中,择取的是哪个种子?是无始无明还是佛果地觉为因地心的现行?怎么清晰认知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身受用,就是心智、感知、言行、作为能传递出来。

2、明确心愿对己负责,认知共业觉悟时代

我们可以依经依教来自我观察,也可以通过周边人来了解自己是不是佛教徒,究竟是不是真正依佛一乘教诲的佛教徒,是不是真正来出家、来学佛、来接受这种一子之馈赠或者无上道之给予?你可以问问自己!如果不问,日复一日的,这个夏天过去了,后面一生也过去了。这一年过去如弹指顷,你还在感觉过年的炮竹声,半年已经过去;你又在感觉这个安居结束,下半年又过去了……人一生中没有几个这样一年一年地过去了。

大限一到,此生福德因缘一到尽头,你去找谁报到、给谁约定?是给阿弥陀佛约定,还是给修罗约定,还是给天人约定,还是给人道约定,还是给三恶道约定?要问问自己心里的约定!就是我们心中的愿望。我们要是看不清楚这个约定,不了解自己心里的真正择取,待在寺庙里,用出家人身份、居士身份,是为个什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是为什么?在相续岁月中,谁能对我们负起责任?

佛菩萨给我们教法了,给我们最好的、最直接、最究竟的教法——一生成办的确是不可思议的教法!我们可以遍读经典去了解。很多人说藏传佛教有即身成就的方法——你可以去实践,可以鼓励任何人找一个最彻底、最清净、对自己最有意义的教法来实践。可能每一个传教体系中都会把自己的法门说到最得当、最当机。为什么?你面临这个法则了!当然没必要攻击其他法、否定其他法。

在净土教法中,一生阿鞞跋致实是不可思议!我们只能自身负责,因为每一个个体的意识法界都十分独特。除非大威德善巧者,或者与你有极殊胜约定因缘者,能侵入你的意识法界,比如在梦中、境界中、现行生活中给你一个强缘。一般情况下我们各行其道,互不相干。因为他这个意识法界的独立性十分不可思议。尤其是自我意识坚固的人,风雨不透。没有强缘侵入根本不可能让我们心智有改变、有升华、有所缘。

净土教法这个强缘所使,阿弥陀佛依大愿力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他是以愿力、以法身功德顺性入众生心想中,给我们用大愿催熟善根,以回施功德来催熟我们的善根。就是他方菩萨闻其名号,即得总持。这个总持善巧来自于阿弥陀佛顺应法性的催熟。就是平等给予,来催熟我们每一个人听闻者的善根;你能听闻这个善根是佛愿力与威神所加,一定是佛恩所使。在这样因缘下若还不能步入或者还有阻隔,一定要审视自己的阻隔在什么地方?这种阻隔若是不能清晰了知、认知,就会出现一个大的障碍。就是这个不可思议的教法和盘托出了,在这个人寿极为短促、福德因缘极为薄少的时代,结果我们擦肩而过了。

你说我们这九十天或者这几年天天听——不尽然。很多人一觉睡过去,还完了;也可能一出这个大门就还完了;也可能讲这个语言的当下就偿还了。可能我们读经典时有点感触,经典一合就过去了。是不是这样?我们每个人都有亲身体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体验。佛陀悲悯众生,爱护有情,他是平等一如的。我们自己能不能真正生起善意、善心,接受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教法?阿弥陀佛乘法性之力、愿力、方便力、神通力给予我们这样机遇,我们要珍惜,要有喜悦,至心信乐。

你有喜悦的接纳的心,一念就不可思议!要有排斥、诋毁、疑虑甚至嗔恨,那是五逆谤法。那可能不是世尊所喜,因为那样的事一定有很久远很久远的渊源。像调达与释迦文佛来表演,展示佛陀圆满功德,你是善恶顺逆皆能圆成菩提,圆满展示佛的功德与智慧慈悲。那是配合演,那不得了。若是我们心中糊里糊涂地陷入邪见坑的危害,真会受到不可思议的久劫苦报。

你说不是谤法者也能生吗?一定能生。他顺法性说、顺佛圆满报德说,没有遗漏的众生,众生缘此法必成就。若不缘这个法,你去诽谤、隔离、逃逝,结果也会根据你这种业力愿望达成某些阶段的事实。顺应法性,在久远未来一样站在你前面——你业报受尽了,受苦受够了,因为过去有这个缘,再次听闻之时心生喜悦。那在久远劫以后了!

近代印光法师讲“枉受其苦”,说若知心作心是,何人枉受轮回?为何还枉受这个不白之冤?你明明可以早早摆脱生死轮回对你的制约与伤害,包括五逆谤法的伤害,为什么一定要行那样的法则?很多人认为五逆谤法与自己没因缘——你要细细看。这个时代这一类心智的人,我们都可以看看自己。不强行给个啥,我们自己可以看自己的举心动念。

在付法偈中说: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在无一法中,真正解决自己的烦恼、解决他人的烦恼,在一切无为法中行一切有为而利益世间,自利利他,不为自求——真是这样心智吗?要是这样心智,你的生命璀璨、光明、主动、积极、阳光;要不然,你心中黑暗、被迫、推动、嗔恨、迷失、倒见,相互伤害。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观察,尤其用净土教法极容易照见自心。因为彻底,他不择一切众生业力,在一切众生业前都像大平光镜一样,让我们觉知自己的现状。觉知他并不藐视你,他接纳九界是平等接纳。我们即便是最恶的恶道有情,他也像对菩萨一样接纳你,就是随顺得入。

面对这个随顺得入的平等给予,你心智中是什么样感恩、喜悦还是骄慢、排斥?每个人都可以观自心,自取自用。这完全是心作心是的依止。你即心即是也没问题,那是上上根性。过去说利根者闻实相即得入,他心智无对待故,成熟了。像世尊拿个花朵一拈,下面有人微笑。他心智一如,他成熟了,没有对立了。但在我们二元世界凡夫有情心智中,对立是特别尖锐的问题。哪怕是佛最慈悲最完善的教法、最不可思议的给予,人有对立,一样能感觉到这是你给予的,我不会要。

说给予实是自心的一个认取罢了。在这圆明教法中,是无内无外无自无他的。在实相的真实的一如海中,皆是寂灭功德,非造作所成,非设立所建。我们能接触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功德的给予,实是自他不二。人有自我骄慢心或者自大心,就会说自己怎样,许多自慢自诩的有情就藐视净土,藐视净土什么?佛说我为大施主普济诸群苦、我于无量劫为一切众生作大安——在布施大安这样的法则中,他会产生心灵的排斥,就是骄慢的排斥,藐视净土教法。很奇特!所以世尊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在一个愿望中他单单提出来这个文句干什么?就是这个时代的这种心智——你就是五逆谤法,这个教法一样平等接引你!

但是说盲人不见于光,你不能怪天光啊!我们会用谤法疑法把自己的眼睛蒙蔽起来。所以说大光普照,其人不见。佛的慈悲孕育一切,不能孕育这个自大自满的有情。这是我们需要警觉与认知的一个焦点。这个时代,这一类机制十分普遍。不针对任何人,这是共有的业报。我们骨子里面充满了自大,所以堕入百岁以里这样人寿极短的时代。人稍微宽松,万岁、几万岁的寿命自然成熟。人的自大就是苦处多多——坚固倒见、坚固执著、坚固自我的意识,造成我们福德薄少。因为接纳意识少,心胸不够广大,涉足面或者接纳的意识、交流的意识极为封闭。疑虑、顾虑、自大造成了我们对外缘的隔裂,人生短促。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时代。

以前迦叶世尊出世时,人寿两万岁,人的生命松驰,作为从容。我们这个时代的生命,从容的建立机会十分稀少。大家做任何事情都急急忙忙,什么都是急急忙忙、急急忙忙、急急忙忙,什么都是急求功利。为什么?时间短促!想完成自己潜意识中几万岁的福德因缘、几万岁的受用、几万岁的功德,你就在这短短一百年中怎么完成?急急忙忙,急急忙忙,急急忙忙,火烧火燎的。所以现在很多作为是焦燥的,给人带来浮躁、浮飘的东西。像社会上人酗酒、用制幻剂等等,就是人心里这种不安稳的共业所造成。人对生命已经无可奈何,那种如实的令生命平和相续没有了。

现在人说一百岁就是高寿了,说这个人养生怎么样,大家都拼命去学习——你就是活得好一点,也不过一百岁多一点,因为怎么都从容不起来了。这个共业是一个极大现象,在我们面前摆着!你说我是超常的人——你超常也在共业中受这个果报。认知这一点不是自卑,恰恰是如实地深刻地反思自心。因为这个时代人个个不愤,都认为自己是上上根性,自己的觉性悟性是拔尖再拔尖的!不是一个人这么认为,心灵深处都有这个东西,才使我们堕入这种人寿短促的平常凡夫果报中。是这个力量推动我们的!

我们基本上都把自己开除在共业之外,恰恰就在这个共业之内。这个时代是这个特质,人人都认为自己了不起,但心里都是这么个种子。若不在人面前表现,心里想到机缘成熟,我一定要表现出跟你们都不一样。不一样还是一样,到时候该死都死了,火葬场一送,都是一把骨灰。好一点你骨灰是白的,差一点烧出来是灰色的,再好一点烧出两颗圆蛋蛋、舍利或者骨渣子。没啥了不起的,都一样货色。你要有本事,送到火葬场里烧出来是个金娃娃?弘一法师说你的价值不过一个钉子——把你烧完,在你骨灰里面提纯铁质,连个钉子都做不来,你还有啥价值啊?

在这个时代,要不是骨子里认同自己这个自大骄慢,你不相信共业的。不相信这个共业,我们细微反思自己的机会就丢失了。往往认为对自己还是挺负责任的,感觉自己挺不错——就是因为你感觉不错,才错过了很好的机会!我们这个忏悔业障啊……为何十大愿王中忏悔业障那么重要?就是要了解时代共业、自己在共业中的这个特质。一旦了解这个特质,你会为这个时代负起责任——这个时代的责任就是你自己的责任。

我们一旦走上觉悟之路,一定要觉悟一切生命、觉悟时代。想觉悟自己,基本上是自大自封,你没有其他东西。一旦往自己身上靠,基本上都感觉良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百五十个不服气,不相信拿出来一个一个地掂量,一个一个地分析。可以一个一个地分析,不用说哪个人怎样,共业中我们个个如是!这样我们会对时代负起责任。一旦对时代负起责任,你会真正在心灵深处,就是在依正二报源头来处理这个问题。

很多人说不为自求,为一切众生,为一切如母有情,为利众生而成佛,怎样怎样……说完就罢了,对怎么解除自己心灵深处现有的共业障碍并不在意。那么你心灵深处为利众生而成佛的愿不真实,达成不了现世操作运用这个事实支持。这个支持是什么?就是现实社会,现实社会中所有障碍就是对我们成就佛道的一个支持。怎么支持?你把现实所有问题的焦点找到了,你解决了这个问题,觉悟于当下就成为一个事实了。觉悟当下就不是一个闲话。

九界同归是觉悟当下的一个心理舒展,是佛陀给我们这样一个心量,给我们这样一个心愿支持;让我们通过凡圣同往、凡圣同修这样心智开阔的思维理念,打开我们的心眼,让我们看这个世界。世界所有共业就是这种顽固不化、刚强难化、自大自满,是这种坚固的时代。佛陀以兆载永劫的耐心来接引我们这些短促生命的坚固守护者,我们称他无量光寿。

很多人说不为自求、不为自求,我们也经常讲不为自求有二种功德,破我执、法执极为殊胜。所以菩萨行此巧方便,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速得什么?就是能破除我执与法执,在无所得法中真正得到究竟解脱与回归。就是回入空性自在方便,人真正得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要是认知不了,这个广大教法在我们现行中的利益不过是个名言。因为面对一切困难、一切业障、一切业缘或者共有的业障业缘之时,我们没有办法化解,这个固执坚固的知见我们没办法解决,所以阿弥陀佛这个教法为什么当这个时代的机?他就以无量光寿接纳短促生命的固执、固化业相,放大光明接引众生。

因为生命短促,你可以很坚强地守护你那个知见,又能守护多久?要能觉知我们心中有这种骄慢、自大、自满的东西,真正反思到这一点,就是这个时代的共性,你再看阿弥陀佛,再接受阿弥陀佛教法,你就能解决这个时代共性业报的障碍。能解决这个障碍,不为共业障碍阻隔在这个娑婆世界,你就能得到往生的现行大利。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很多人说修行,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说我把自己处理好就行——那样你根本学不到佛法!你没办法觉悟这个世间,现行利益根本没办法,怎么能展示出来?你封闭自己最多弄个自闭症了不起了。这个时代的所谓修行者,心灵自闭的挺多——把自己装到一个匣子里面去鼓、鼓、鼓,鼓到哪一天爆炸出来了。像爆米花一样,没有啥意思!要是真正作为佛子,以阿鞞跋致这种一生成就之功德,真在这儿认真,但你不在共业上认知与解决,而在某一群、某一人、某一因缘上解决,那你就躲在远远地方慢慢修持去吧!因为共业触目皆是,这个时代的特质是这样。很多人认为这是说某一人、某一事、某一物——不是!我们共同守护在这样一个业相中,就是人寿百岁以里的业相。

世尊讲这是五浊恶世,但有几个人相信你这是个五浊恶世?违缘现前时你说是五浊恶世,说怪不得世尊说这是五浊恶世!平时你顺缘时、骄慢自大时或者你吃的好、睡的好、身心康乐时候,你认为是五浊恶世吗?你说胡扯!说五浊恶世,你一百个不服气,说哪儿五浊啊?业报成熟的时候,肯定是五浊;烦恼的时候,一定是五浊;耐不住这个违缘了,说五浊恶世啊!娑婆世界啊!

世尊已经灭度,按照中国禅宗的说法,三千多年了。按照现在人说法,也两千五百多年了。世风日下,大家都看得到。世风到底变化有多快?基本上我们这个年龄的成年人都经历过,年长的人经历细致一些,年小的人经历粗糙一些,但基本上都能感觉到——世风日下。你信不信,都是这样。你说我与别人不一样,我比别人都好——你也在这个世风日下中活着,你认不认就是这样。在这个共业中,要不解决共业给大家带来的伤害,你怎么为利益众生而成佛?我们怎么完成自利利他的佛子行?

需要有对社会生命现象的广泛认知,这个认知就能拓宽我们心胸,不计较于每一事每一物。或者在每事每物中都可以观察、了解、觉悟,也可以支持它,没问题。但我们又不能自欺、不能蒙蔽、不能继续自我麻醉。一旦自我麻醉,大限一来,业力不可称说地成熟了,何去何从?无人知晓!现在有几个人有天眼,知人未来?我不知道。可能没有福德了解或遇到那样的人,个个能清晰未来命运。

若不把握法则、不运用法则、不去实践法则,我们依靠什么来清晰未来命运?来清晰我们现行?来处理我们过去的障碍与烦恼?令我们过去的积累不变成负重,而变成觉悟资源?你不依止法则,怎么转换这些不可思议的业力成方便觉悟之力?真有其他途径吗?我们在寺院学习实践教法,观察教法,了解共业,了解别业——有这样的机遇,我们可以反复地观察、了解、学习、实践。

生命的短促,可能我们现在活着时,认为死亡或者此一生福德尽时与自己还没有关系。但是静下来看:左邻右舍、社会周边,生生死死时时发生,人就能警觉!无常能给我们带来觉悟的巨大推动,使我们不行过分的放逸业。在这个精进因缘中或者正见正法择取的相续中守护着,这一生遇到无上教法,成为阿鞞跋致,即是步入如来会之胜缘,我们有机会有因缘了。要是再放逸、再自大、再自满、再不识共业,而自我标榜、自我麻醉,这个生命放逸过去了,哪一生再能转身、再能遇到法则?有几人明、几人清晰、几人了解?我们是今日不知明日事啊!不要说其他生世了。

要是有愿望——清晰愿望、清晰的法则实践,此生与未来生都能清晰。要是没有法则的实践认知,没有今发愿、当发愿、已发愿这样愿生的事实、法则的实践,你能知道你未来生是怎样?你现行都未有清晰、未有抉择,对未来怎么把握?靠什么把握未来?怎样令未来清晰起来?怎么展示未来?唯依法则有此方便!尤其是净土教法,缘起、过程、结果能一如方便得见,就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缘起是清净的,过程是清净的,结果是清晰的。这样能使我们此生彼生清晰了然。我们有自在安住的清晰法则,清晰的生命归向与生命安住。

要是去掉这个,你的生命怎么安排?此生彼生,包括现行,怎么安排?你靠妄想能安排吗?靠自大能安排吗?麻木不仁能安排吗?放逸能安排吗?我们都有这样的机遇、都这样的因缘、都这样的能力,也都有这个责任来自我觉悟、自我审思。明自业不讲于好丑,明共业不讲于好丑,但你要明白了知它,一定有现行觉悟方便。你了解它的过程,就是觉悟方便。但你回避它、蒙蔽它或者夸张它,一定会心智迷倒,后面是什么结果?善于分析观察,人人都能了解认知。

我们来学习阿弥陀佛,在现生中就可以妙观察智妙观世间一切如幻业缘、如幻的生命趣向——我们在这如幻果报中,怎么确定一个如幻的相续?或者明确一个方向?怎么归于顺性法则中,使生命得到真正的自在与自主?可能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子或者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佛陀给我们佛的知见、佛的法则、佛的果地觉,最为清晰、尊贵、现成,我们随顺起来最为省力简洁,不需要自己兆载永劫去摸索或探究。你直下回归,被这愿力载负,就可以得到究竟安心与利益。智者一定会择取于此。

这一点反复提示,希望大家有个对比、认知、观察、择取。能择取依佛愿力、依佛果地觉为因地心,清晰自心,唯择一乘,我们称为佛子就当之无愧。对我们周边所有生命乃至无量劫以来如母有情,也真正有一个智慧的交代、智慧的交流,有自解脱与他解脱方便的一个守护与实践。这样对生命价值会有真正的探究与触碰。

要不然我们还在自卑、自大、徘徊中浑浑噩噩地浪费生命。那不要说报生生世世父母恩了,你此一生生命就对不起他,此一生生命价值就会埋没在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的业力蒙蔽中,自拔尚不得,何以利人?我们各自审思!

3、百千三昧种种成就,以佛悲愿一如利世

男众代表:这段时间在读师父讲的《圆觉经读讲》,对于进入三摩钵提或者三昧,我们都很向往,祈请师父在这方面给予提示!

师:三摩地、三摩钵提,很多人对这个名词有所耳闻,也很容易把它搞得很玄。要是翻译成等持、正觉、等持力相续、安住一境,可能方便一些。关于其来源,过去说大悲心中容易引发一切三摩钵提;通过初禅、二禅到四禅的修持,容易引发三摩钵提的功德;依不可思议愿力可以引发三摩钵提;过去依忏悔力可以引发三摩钵提;有依报德,就是过去的福德因缘修持,报德直接现行,现行显现三摩钵提;也有祈祷三宝加持,如以佛功德威神加持,成就加持三摩钵提;有人持真言,以真言方便成为这种真言的导引,成就真言加持三摩钵提;在过去修持中还有符箓现行印契三摩钵提;有幻化自在三摩钵提。

过去说有百千三昧。我们常用的或者大家比较在意的,是通过禅修成就。像在过去记载中,有慈爱三昧、月光三昧、火光三昧、虚空三昧等等方便力,可以疗愈众生业力的伤害,令众生得见光明、得见温暖、得见修补力,令身心康复等等。龙树菩萨就喜用于月爱三昧,他讲法时别人就看到一片白光,犹如月轮现前。他在那个月轮中,不见人,只听到音声。他喜欢那种三昧,使人在这种柔和光的照耀下得到身心的愉悦与康复。

过去说登地菩萨有百千三昧自在。现在很多人认为自己开悟了或者这样那样。实际人要真有悟境,三昧力自然呈现。像过去的宗下大德有彻悟善巧,亲证法源,无始无明一时散坏,三昧力自然现前。三昧力方便摄化三界,尤其于人天道中得方便。在修罗或者其他六道众生中,方便力也有;他有变化力方便,三昧力加变化力,度脱六道众生。在人天中,就是比较善良的这一类生命,以三摩钵提力,容易使有情回入正觉方便,就会得到摄化。

我们在接受果地觉为因地心的现行中,若以阿弥陀佛殊胜愿在三种心中常去运用,能体会到大悲愿力所成三摩钵提。那有什么特质?若人常行此方便,以阿弥陀佛愿力为自身心的幻现相续,能产生梦境方便。要是你在这个持续中有两小时以上,过去说一坐以上行持相续,周边与你有缘的人就会在梦境中或在放松情况下体会到佛法的慈悲,或者得见种种境相方便。因为你依佛愿力使自己生命在这种相续力中的挥泛,他的热量或者神智力、意识力在这个法界漫延过程中会令有缘有情得见光明、得见相好,得听法方便、闻法方便等等。

许多人读过药师经,看到文殊菩萨有此愿,说若人在白日中施教不方便,他愿以梦中摄化,令有情生起信心。他有这样的誓愿。你要是以阿弥陀佛的殊胜愿,在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的相续中,令一切众生毕竟往生。我们在一切众生共业的自慢、诽谤、自大、压抑等这种心智中,自己也有这种心智,这有同性、共性。若在心智中运用一切众生毕竟往生、一切众生毕竟于光明中无碍回归——你在这种称念、体验、禅修乃至立愿过程中、持名过程中,能令周边有情得见光明善巧。

我们有没有这样行持者?像恒阳庵,在这个世界中很多人日复一日地念佛,就会受到天人、善知识、有禅定者的关心,他们能循光得见此人持念佛名。此人像千江有水千江月一样,有与佛相应的功德心智相续,会产生净化世间、净化环境、净化三界的不可思议三摩钵提力,即是作用力。所以在十方诸佛悉皆现前三昧或者说般舟三昧行持中,会受到九界有情的赞美礼敬。

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世尊提到若人行此愿王,一切世间当礼敬供养。这真实不可思议,就是没有戏论的修持。此修持如佛住世功德,他就是悲愿力方便。我们可能一念就过去了,第二念是烦恼、习气、骄慢、自大,说我要弄个这弄个那,就是我的知见,或者腿酸腰疼了、身体这个了那个了……修的是这些东西,他没有慈悲相续,没有愿力相续的守护。

我们现在人修持都是在面上修持,在自己的见闻觉知中用功夫!脑袋疼,捶捶头;腰酸了,捶捶腰;腿疼了,揉揉腿;脖子痛了,歪歪脖子;胳膊疼了,伸伸胳膊……你出不了这些定格,就修这些东西,你不会有其他内容。说以前我能坐十五分钟,现在能坐三个小时,你看多牛——最多是这样子,没有内容。慈悲心、利世心要有了,一定能感动生命,为一切护法所守护。过去人在相续的悲心与愿力支持的行持中,会无间地修持。

过去有四修——恭敬修、无间修、长时修、毕命修。恭敬修是深入方便的机制,后面有相续、无间。这个修持能使愿力传达出去,在世间产生作用。过去一般要求一坐,这一坐不是说你一定要两小时这样——你坐不到这个时间,身心感知就还没有挥泛的作用力。好比说有十个人在九平方的房间里坐,大冬天,没有暖气,但这里面温度很快会高起来;三十个人在这小房间里,会感觉很热;一个人在这个房间里,可能很冷;但一个人在修拙火定,也会有火光炽盛的感受。

现在人的修持,与装不装没关系了,因为伪修行者多!伪修行是什么?就是没有悲心悲愿,只是一个样子、空壳子,貌似修行,心里充满自私、自大、自慢。这个修行没有用,所谓三摩钵提力他不能、也没办法传感世间,人接收不到,其他生命也接收不到。

三摩钵提的种种引发,你可以禅修、可以以悲愿、可以持名念佛、可以以佛果地觉为因地心来接受一切众生的业力、消融一切业力。就是我们每一个念头、每一个依正二报的再现——在心目中、心智中的再现,你能把它融入在阿弥陀佛无尽的光明智海中,你这个三摩钵提力在这个愿力中就能展示出来,愿力的摄化中能展示出来;安清净心,乐清净心——尤其是安、乐二种清净心中,能挥泛出这种不可思议的功德。

大家说我也在追求这个、行持这个——“我”心一生起,就容易弥漫在这个业力中了。自己私下的修持你就摸摸自己的心。人前没问题,人前我们基本上能把腰挺直;因为你是专业修持来了,稍微鼓鼓气都能坐直。但你内心世界是三摩钵提的根本依止!我们内心世界的依止是什么?就是发心问题了。有人出家是为了自己活得安逸、活得不劳而获、活得弄点名利,感到在世间没有完成的业缘我在这个地方能完成;有人是做生意方便,到这儿买点,到那儿卖点;有人是看病方便,到这看看病,到那看看病,也有人给钱;有人是行走方便,背着包可以云游天下……那样的修持你可能与这个没有关系,达不成这样的事实。

在三摩钵提的运用中,我们凡夫有情要是没有报德三昧力善巧,就要熏修了。你说阿弥陀佛名号中具足不具足?果地觉为因地心中具足不具足?他具足!但你这个觉察了知不见得能产生出来这样的善巧。你没有这个善巧,这个功德是丝毫不缺的。因为凡夫有情特别关注自己的见闻觉知,恰好我们的见闻觉知就是贪、嗔、痴、慢、疑、不正见——你一用见闻觉知就没在这里了。所以说依佛愿为已愿有行法方便,就是有自利利他的方便。你虽然没有自我直接观察到入三昧、运用三昧的善巧,但这个力量能传达出去,能感动世间。

很多念佛人很感动人。像民国时期,心中心的第一个传法者大愚法师,他行般舟时感动了很多人。走般舟走不动了,就是滚也不能停下来,他就是常不休息的行持。爬也好,滚也好,哪怕肠子拉出来也没停过!感动了许许多多人,同样他也感动了天地,感应普贤菩萨现前施教与作证等等。虽然是个境界,但他必然是三摩钵提之力。悲悯力、精进力、信力、愿力乃至禅修力都可以导致三摩钵提的展现。

要是用自己贪嗔痴慢疑的心或者自大心,想修三摩钵提,可能是魔鬼入心了,你要小心!你要再见点光、见点相、听点音声,真得谨慎了,要不然会疯掉。有一年在终南山出了个出家师父,让人给他缝一套龙袍、做一个龙椅,然后自称朕怎样怎样,后来进精神病院了。他修的有境界了,在境界中不断地染著、染著、染著,那种心念就成熟了,坚固得不得了,最后进精神病院。那与三摩钵提绝对没有关系。

为什么说慈悲、方便力、祈祷力、真言力、愿力能成就?他是利世利生的,能令心清净无染。不是热狂起来,像喊口号一样、搞运动一样——不是那样。心里宁静、平和,影畅表里,心智光明。如六祖大师说:常生喜悦,常生光明,心智安乐。他这个安乐不是来自于外在的什么精神刺激,也不来自名利,是内在的,他就会生起那种光明喜悦。这是三摩钵提妙用善巧的一种现前境相。他这个境相没有自大的东西,也没有自卑的东西,是调柔、喜悦的。

在历史记载中有很多这样故事。有人读过太虚大师读经的故事,或者天台智者大师、善导大师、道绰禅师、道宣律师他们的故事。道宣律师在行般舟时有很多这种因缘,但他不允许后人传播。他的事迹一直感动着天地,所以四大天王的太子就送佛牙来让道宣律师供养等等。为什么他能感动天地?三摩钵提力不是说我们自大、自慢、自卑——那些东西与他丝毫不相干,他就是法界圆明的一种喜悦、一种光耀,是分享法益的一种善巧。

4、圆明喜悦享法界,如来三业证悟

隆时师看的圆觉经这一分,就是三摩钵提利益世间,以悲心故,即是悲心方便。要是没有这种悲心,又产生了超常之力,人会焦躁起来。悲心会产生巨大的方便,令人心智皈依,生命有所依止,得到依止的安乐,所以在三界中得到摄化方便。像我们称念观世音、文殊、普贤等等名号心生喜悦,实际来自他们这种光明摄化,就是三摩钵提与誓愿的摄化。

我们经常读到经典中说“尔时”,比如说尔时大势至法王子,或者说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受佛威神加被,从座而起
,顶礼佛足——威神加被即是佛的三摩钵提力、誓愿力所加被,让他产生这样一个思想、一个状态、一个能力、一个表达。在这个三摩钵提的法界中是圆明喜悦,能使清净法则一如展示、令一切众生归入一如善巧的极大方便。像太阳出来把阎浮提照亮,是这样的作用。大家同享日光的生机、光明、温暖——给人或者给生命带来这样直接的、平常的、平等的给予。真正有三摩钵提力,尤其是佛菩萨愿力所成就,就能光耀十方,普利众生。

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修行者,要想有这样的力量实践,就要立这样的愿。尤其走般舟的人,见光见相没有啥。真正以无所得,不染不著地常行此心,令心光明相续,必有利益世间善巧。你若是染着,说我又走了一天一夜,或者说我又熬了一天一夜,我很痛苦,我腰疼,我腿痛,我今天要吃营养品,明天要这样那样……那可能三摩钵提成就不了。就是令寂灭心相续中产生悲愿方便,于无染处利益世间而广行其道。这样他的确有不可思议的善巧。

我们现在人在法的实践中,因为稍有作为,就会不可一世。真有一点点作为与感知就不可一世,不要说去利人了,马上就不可一世!持戒的人感觉自己持戒不可一世,能坐一点的人穿个衣服坐在这儿感到不可一世,拿个念珠感觉到不可一世,带个头巾也感觉到自己不可一世……什么都感觉到不可一世,你根本没法利世的。

他是内在的光明与璀璨,是圆明的喜悦,装不来,毁不掉。过去说此类人、此类生命出世必被龙天推出,你拦都拦不住。此类人如果没有,你蹦都蹦不上去。这是一个巨大的事实作用。像一个有财富人去救济诸群苦一样,他有这种福德力。你要有这个三昧力,就有不可思议的光明、喜悦、调柔、摄化善巧。要不然没有这种善巧。

所以过去在圆觉经中提到如来三业——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这样的至静,这样的大悲心,这样的断除烦恼方便等等,是如来正行三业,实际是菩萨当行、正行、必行。虽然次序有异,若圆修于此,若以次序——有的人这个次序,有的人那个次序,他有二十五轮,判定我们所修方便。世尊是圆修圆证,所谓圆满果地觉,他是如来三业圆成。在二十五轮中有圆修三业,实际就是如来业。

好比说有人认为自己证悟了,没问题,那么你在这三业中皆得方便,所以称为觉悟者。你说我这个人开悟了,怎样怎样……没问题,你可以用至静、断除烦恼或者禅那、大悲心——这三个你生命中完全具足,你不用说你也证悟了。你这三个没有具足,你说证悟了,自己忏悔去,找个角落去忏悔,就是自己无端的骄慢与自许。如来三业实际是果地觉的实质内涵,也是我们讲到的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也是智心、方便心、大悲心。这三心不具,你就没有开悟。你有悟你都是胡扯,你是误会了(众笑),误会又误解了。很多人误会误解了,还以为自己真怎的了。

这三业不现前就不是如来业,不是如来业你就没有开悟。说我拿出来一个理论,然后我自己的心膨胀起来,我就悟了……自以为比佛强的人多的是,就是没有如来三业成就的人多的是!不是你一个两个,太多了。

圆觉经分明讲如来随顺觉性中产生三种功德——三种功德,分五大类众生,现二十五轮善巧。你可以占其一轮,你感觉自己这个修行有方便,如此而已。有人在大悲处方便,有人在断除烦恼中有方便,有人在至静寂灭中有方便,各人方便不一,二十五轮摄化一切众生。你要在这里面有成就了,就是如来正等正觉现行方便。没有证悟,我们随顺也可以,礼敬、感恩、随顺于此完全做得到。比如我这滴水不能说大海,但我扔到大海里是可以的,我随顺大海功德入于大海是可以的。众生一切九界业分中皆可依随顺得入。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三摩钵提的修持,过去有人有报德现行方便。这样人极为稀少,但的确是有,一出生就带着三摩钵提福德因缘来的。在历史上有没有记载?大家查书去!人人的因因缘缘差异太大了。像《妙法莲华经》中从地涌出品一样。我们娑婆世界有多少不退转菩萨?从地涌出品大家去读,我不知道有多少,我没读过。我们这个世界的不退转菩萨,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转菩萨,已经是阿鞞跋致的菩萨,他们愿生彼国,一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的有六十七亿。其他小行菩萨,乃至未有名称菩萨,愿往生彼国者不可称计,这皆是随顺得入而成就!

人想制止骄慢自大,这个迷失的地方很容易看到,如来三业中行方便。你说你悟了,你有没有断除烦恼?你有没有大悲心、三摩钵提?你有没有奢摩他的修持?就是止一切恶缘相续,令心寂静?你要有这种善巧,你不用说你都证悟了,你往那儿一站就光耀十方。你要是没有,你喊你证悟了,就是自己在侮辱自己。你真是在欺辱自心,自心疯狂了!这十分容易勘验。过去勘验这些东西十分简单,有教证,有《楞严经》这一类,都很方便。

历代传承善知识,好比说讲经法师要讲经之前,都给你一个简单的勘验,三处五处皆有方便。你讲的是不是如来正见,是不是教法体系?还是在讲个人东西?一定要勘验的!不勘验我们没法张口,他没办法让你相续这个东西。像以前国外一个法师要到内地讲法,许多老一代人说这个法师最好不讲。大家说的是勘验,对证悟的勘验要求最严。

以前我讲过宗密大师故事。宗密大师在菏泽宗接法以后,菏泽宗祖师认为他开悟了,他不许,感到根本没有那回事。读圆觉经,感到心智明亮,无所障碍,但他还是没敢认为自己开悟。遇到清凉国师的华严经疏钞,读了一遍,身心脱落,无所挂碍,作狮子吼;行法方便、意识方便、抉择方便、施教方便,一切意识流中没有阻隔、没有影像、没有一点尘埃。那时他只是说我这是怎么个样子?他就写书给清凉国师,请清凉国师给自己勘验。勘验什么?说我能不能做你的弟子,来受其法乳,寄于座下,得以教法方便?那个书信大家可以查到。身心璀璨,他读了华严疏钞以后,身心是璀璨的!

什么叫璀璨我不知道,没有体验过,他有那种体验。以前在念佛或者一些作为中有一点点生明相,但是“璀璨”二字十分不易得,就是了无影像——于世界尘埃、于自我意识等等了无影像,心智解脱。那个境界我不知道,这文字上有。

在我们这个时代,夸耀证悟的人特多,基本上都是超佛者。如来三业亲证者,那是不可思议,真有亲证。为什么说我们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行于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就是我们随顺佛的三业,随顺佛的报德。并不是说我们怎的,我们能证这个——不是,是随顺,随顺得入!像你河水很小,你流入大海就是大海。你夸耀自己,毕竟与大海不堪为比。我们每一个莲友、同参都要有自知之明!依经、依教、依传承、依善知识说,你这个说法你都可以观察到自心是什么样子,不要狂失自心。

社会上这样的人,三年两年出一个、三年两年出一个,寺院里更多一些,但都是迷失了。久久的压抑,一时的膨胀,环境成熟了,“啪”膨胀出来了,认为我开悟了,不得了了!很多人就蹦到桌子上讲法去了——后面你一定会饱受其苦。什么苦?你没有道德的支持,就是没有慈悲的支持、没有智慧的支持、没有断除烦恼的支持、没有寂静养育的支持——没有这些支持,法界不予认同。所以热闹一时,后面你没戏唱了。

三摩钵提,我们念佛人、学佛人要知道这是佛之遗德,大悲愿力所现;悲心能使然,能使这样功德在我们生命中可以去实践、融入、随顺。三种心中,所谓安清净心,行之悲智方便,以愿力故能展示出来自心。我们随顺佛愿而展示自心之愿,一样能感受到这种大悲传普化的报恩之心。要是没有这样方便,我们一夸耀就迷失,心里会很痛苦。因为你得不到真正认同,真正的利生事业不能建立。真正的利生事业是开悟正行产生的福德因缘,就是利生事业,真正会普利于无量无边有情,那是开悟的德相与善巧。要不然就是个膨胀,社会上隔几年出来这么个人,真是不可思议!

世尊说此人未得言得、未证言证。在金刚经上反复告诉我们:我若有所得,燃灯古佛不予我授记——反复告诉你!但是这些人根本抑制不住自己的心,认为自己有所悟了。认为有所悟,这一类人嗔心极大,骨子里面的嗔心极大。你要是不奉着他、不顺着他,他的嗔心就会冒火。那个嗔心是多大烦恼、触动到什么样子?我们人人都可以感知到。证悟的人,慈悲是极为调柔的,随顺调柔见方便,有极大的调柔善巧。

这一点,我们可以依经、依论、依历代善知识的勘验方便令自心休息下来,不要轻易冒那种不正见来焚烧自心。因为我们人人都是学佛,都要负责于自身的生命、意识、福慧因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身负责!这个责任是我们自身良知所守护,爱护自己的法身慧命是学佛最基础的自尊自爱的要点。

慈法法师  讲授
岁次丙申夏安居日于鸡足山华首放光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