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行者的足迹——短出开示集》:教法有别弥陀了义——从减劫共业观察取用念佛之法



梵行者的足迹——短出开示集


慈法法师 开示

岁次乙未仲秋于山东费县丛柏庵

 教法有别弥陀了义——从减劫共业观察取用念佛之法(20151007上)

 

 

我们一如既往祈请三宝来加持我们每一个现前大众的心念,令我们有纯正的佛法思维意识,有这样一个殊胜缘起。

这半个月短期出家生活就这么快地,一日一日地,我们要面对的是它的结束,是生活的相续。这节课给大家提一提教法之异,看能不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对法则理解、法则实践乃至法则所带来的真正利益的角度。

我们这些学佛人,不管是初发心还是老参,不管是念佛人还是学其他法则的人,都有对法、对教的大体认知。在任何一个教法传承体系中,非我们想法的相续。我们把平时想法称为所知意识相续,就是染识的相续。染识相续是一个不可思议力量,就是众生业分执著。这个执著是有道理的,这个道理是我们极严格地锤炼过,就是无始以来阿赖耶识中我们储存了大量的这种信息,这个信息是染识带来的不断积累。这个积累是浩若烟海的!

我们要是用意识、阿赖耶识积累的记忆去思维、去寻找、去观察现行中的一些法与法则,就会造成所知障的排斥。所谓是非的认定、善恶的认定、凡圣的认定、正邪的认定。这个认定若是单一从我们人类生命的机制来看,是恰当的,是一个正常状态。像人类到了减劫,也是我们积累意识过剩了步入减劫,就是物极必反的一个巨大事实。这个事实像到高山上,登峰造极了,你就会一步一步地往下面走。在增劫中,是在积累比较大的空档或空间中,一点一滴一点一滴地增上作为。减劫中,就是登峰造极之后,我们开始一步一步向另一个方向走,一直减到人寿十岁。

那么我们阿赖耶识的记忆,就是染识的记忆,对我们起着释放与疲惫作用——物质过剩、记忆过剩、所知过剩了,它的释放过程称为所知障。这个障碍十分自然,我们都在那么清楚地简单地运用它。当然它也给你心里带来不流畅、烦恼、扭曲、压力等等,调柔、调和、心无挂碍、喜悦、善良、主动、阳光等等会被所知而障。假设人寿八万四千岁所知到了顶峰,那么到人寿百岁就是谷底状态。就是我们记忆力的释放有大量崇高的东西,但是越来越不崇高、越来越不崇高……因为八万岁时人福慧因缘所观察的善巧,与我们现在人寿百岁的意识状态、作为、环境差距甚大。人寿万岁以上,整个生命都不是我们这个样子。

很多人读过佛经记载。像北俱卢州现在是人寿千岁。他们在千岁之中没有夭折或疾病,生下来就活一千岁而死掉,生下来又活一千岁,衣食自然,没有难缘,但这本身正是他们的难!我们人类现在已经到一个低谷,这个低谷再跌,跌到三个劫数一来——瘟疫、战争、饥馑,就会真正到谷底,这都是所知障给我们带来的坚固。像刀兵劫到来,人摘草为剑,随手拿个草叶把对方杀死了。因为他的知见极为尖锐,不允许丝毫违背自己。违背自己知见的一点点动作、意识、状态都不允许!所以人见面就是摘草为剑,互为杀戮。人心越来越固化,越来越刚强,草木都变得锋利。

我们第一次去版纳是九几年。那时到一个餐馆,说能不能煮点青菜汤,但看到房间里已经没青菜了。他说有啊!就去房子旁边水沟里抓几把草扔到锅里,给我们吃掉了。因为那里土地和水都没有污染,没有农药之类。热带地区的人,心也比较调柔,包括草的感觉也很好,可以食用。内地的草你随便抓一把可能不能吃,挑挑拣拣还可以。他都不挑拣,水一冲就扔锅里了。我说能吃吗?他说没问题。真是很好,他的依报是这样子。

现在不知道什么样子了,现在变化很大很大。我们从人寿八万四千岁开始向下减,到人寿六万岁拘留孙世尊出世。他那时有施教能力的——那时人的意识储存虽然到了一个巅峰,开始走下来,但还是可以看很广的环境。像我们现在生命太短促,这一段分段死,我们的眼光、事业相、环境受到极大制约,就是短促的制约,心不够舒展了。

我经常听到中医大夫说现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特别多。他们说现在人的亚健康主要是人太刚硬!很多疾病来自于很固执一个小问题,是固执带来的疾病与痛苦,就是那个结。现在会发生人猝死——这个猝是人心里比较激烈地做一个事情,不是我们的过失,是这个时代压缩得太短了,人不从容了。所以人心容易猝发一个东西或者突然一个想法、一个决定、一个作为、一个概念,造成普遍的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什么样子?大家可以体会,包括体力和精力都不充沛,容易疲惫,容易没耐心,容易烦燥,容易对抗,说不清楚的一种不互相辅佐、爱护、理解的东西多了。这是这个时代生命处在低谷造成的一个特质。

要是我们现在有六万岁寿命,我们可以拿出一段时间去烦恼、去学习、去修行、去实践;拿出一万年或五千年,干什么都从容。现在人的生命太短促太短促,这一百年也就是睁眼闭眼、睁眼闭眼、睁眼闭眼,三番五番结束了。寿命短促造成心里一些正确与不正确的固化;这个固化越真切或者你看得越准确,你这个人做事越近似冷酷、近似伤害,近似于不包容、不原谅的状态。所以佛说无一法可得,让我们在这知见的低谷宽宽松,有个解脱道的给予。

这个时代人寿百岁,解(jie)脱道或者解(xie)脱道对我们来说很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不敢隔日、隔时、隔念地运用。要不然已经伤着。因为命太短促,隔日就会伤及你,隔时或隔念也可能把你伤害。净土教法是不隔念的解(xie)脱道。说解(jie)脱是有缠缚而解脱;说解(xie)脱是原本没有什么挂碍,原本没有什么得失,原本没有什么轮回,是执著伤害造成的业相续幻相,幻生幻灭罢了。

净土教法在这个短促的、固执的、不从容的时代,给我们无量光无量寿的宽松、宽容的本质揭示,启迪我们每一个众生回到无量光无量寿之本性功德上来。从本性上来起步与安住,走出减劫低谷对我们生命的逼迫以及给生命意识带来的压力、相互间的压力,这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因为人还在向低谷走,已经见底还没有走到底。

净土教法十分难得十分稀有地解决我们这个时代人的焦虑对抗。我们这个时代的大量意识储存,形成一个倒三角形状。过去人用这种倒三角的宽松广大的意识与生命在作为——时间宽松,意识宽松,事业宽松,道理也宽松。现在这样大的道理知见我们生命意识中都有,但用在很狭隘、很短促、很逼迫的时间空间中,开始激烈碰撞,是非人我坚固,相互理解与交流少了。相互之间看得很准确——看别人的过失、毛病、角度都很精准,但是绝对不原谅。

你有正确看法,所以你不允许对方,不交流。因为你都准确,别人不准确、不够清晰明了。实际别人的也准确,只是他站在你对面——你说左是左,他说左是右——你们对立着,反着的。现在人跟人之间反着思维、反着作为,如世尊所授记——我们这个时代更相乖戾。这话十分精准,对我们这个时代任何一个人都得当,不要把自己排除在外。我们大部分的疾病、烦恼乃至生命短促,都与这个东西相辅相成。时代共业造成这个推动,把我们生命推到一个亚健康状态,烦恼炽盛,不允许别人违背我的正见或知见。大家都这么做,相互推动着。环境推动你的心理,心理又支持环境,相互推动。我们这个时代整体是这个状态。

现在若用解(jie)脱道呢?解脱道不是一生积累,需要长时间功德积累而建立。寿命这么短促,你还要长时间积累种种波罗蜜功德,那可能是不面对这个现实,不切合时代状态而设计一个法则,就与时代之机不相应,机法不相应。过去人说如湿木取火。我们知道古人钻木取火,用干木石可以取火,若钻湿木求不来火。不能说谁对谁错,就是时代之机。

昨天遇到一些学佛人谈论这个待悟、待机。我们这节课或者这次短期出家给大家就是这么个因缘,回到世俗生活中怎么有一个法则、教法的认知区别?我们要知道大的时代背景、整个人群背景,来谈论机法。世尊在许多教言中有授记,像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类生命、因缘、业报积累到一个极端了。寿命短促是个大的因缘,环境逼迫是个大的因缘,心里焦虑不安与身体不健康也是大因缘。所以若是谈解(jie)脱的法则,相较而言,人的耐心、外围支持以及福德因缘成熟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需要休息,需要解缚,需要不再增加压力的东西多一些。

你说我再积累一些法则、因缘行不行?这个生命短促怎么办?像过去没有汽车撞死人,现在每天有大量交通事故。你说我想修布施波罗蜜,要去放生,假如被车撞了就放不了了。现在一个连环车祸,几十个人就死了。也可能有人真是开车放生,但被撞死了。你说我想坐飞机到哪个地方修行,但是马来西亚那个飞机飞到哪去了现在还没找到。古代没有飞机,古人参学过程就是证悟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

像以前见月律师走到内地求戒,步行万里。他没有时间逼迫的焦虑,一步一步走来了。一见到三昧律师,一求戒,就得到戒律的真正给予加持。因为没有外围的逼迫。现在的交通工具,给我们带来心灵的焦虑。见月律师过去从云南到内地用了三年时间。他要准备草鞋,要准备一些衣物,要准备一些粮食,要让身体健康起来;他要知道走多远打个尖、休息休息,然后调整调整再走多远。现在我们从云南过来,两个半小时到了,就有焦虑的东西。什么焦虑?就是你要安排好,什么东西都要处理干净,否则会出现焦虑与不对称。如果突然冒出一个事情,很多人会忍受不了,说怎么这样子?约定好好的,怎么又加一个事情?交通方式的疾速把人变得逼迫了,心里承受力与耐力不够了。接着下一个事情又给你安排了。

人家三年做一个事情,就是来内地参学。你这两小时做了一个同样事情,可能还有更多事情在等着你。他三年做一件事情就很从容,走走就休息休息,调整调整身体,审视审视发心,很从容。我们“呜”飞过来了,睁开眼睛就落地了,下面就是一群人,一个事情、一个事情、一个事情……不用说三年一个事情,一天就有很多事情。不是你能作主的,不是你能商量的!

我对这个比较有感触,很多居士团体、出家团体比较热心,来约定。有的人不约定,直接拉走。有的人不约定也不把你直接拉走,但是把对方打了。以前经常遇到这种事情,我没有办法处理。因为人的逼迫性强,大家都时间短促,都要快速做事,都要马上满足各自不同心愿,开始变得焦虑。越往后越厉害,现在普通高铁时速三百公里;甚至已经研制出几倍超音速的载人飞行器,比飞机快得多,把你往这儿一装,像个发射器一样“嗖”那边就到了。人更焦虑了,因为若干小时或者若干天办的事情,他“嗖”就到了。

随着交通发展,人类短暂生命想做更多事情、更多事情、更多事情,就更加忙,作为更逼迫。过去一季是一季,像农村种田,秋天来了想秋收事情就够了。现在收着粮食还要想去哪打工,到哪能挣更多钱。别人打电话说你不要收割了,我这儿有个工程,一天三百块钱。他想我割这一亩地也没挣三百块钱,不割了,出去干活吧!人的心念、信息、交往的东西越来越多,造成作为的不从容、不单一;外缘庞杂,造成心里择取不安乐不从容了。这个时间我们再用比较缓慢的或者比较枝叶的方法,不是从心地上解决,有一定难度。

回过来还说法与教。像我们现在谈及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教法,我今天又听居士说念佛是老头老太干的事,说念佛要功夫、要达成什么样子……这原本不是阿弥陀佛教法的机制!古代善知识对这个教法的评价加了三个了义——了义了义之了义,圆顿圆顿之圆顿。他不是虚设!三个圆顿,第一个圆顿是佛陀事,第二个圆顿是菩萨事,第三个圆顿是众生的事儿。众生能用圆顿教法最不可思议!菩萨用也是不可思议,佛陀用是本分事。了义了义之了义——佛用了义正常,因为他已经圆满无上正等正觉,是了义安住,自然如是。菩萨已经不可思议,凡夫用了义真是不可思议!

我们现在学的方法是闻解(xie)脱、听解(xie)脱、触解(xie)脱、本自解(xie)脱的一个召唤、一个印契。不说解(jie)脱了,他原本是这样子,起步前就是这样。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一切众生业分之前接引众生。这样说方便一点,也容易听得懂。像我们去汽车站,汽车在等着我们,上车就行了。我们这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功德在等着、接纳着我们一切业缘——业缘出来,他就接纳你了!这个接纳是成就的意思、回归的意思、往生的意思,是本然、法尔本然的意思,是本自解(xie)脱的事实。

以前年轻气盛,也貌似做了一些事情,有位老一代出家师父对我说:你这个修行有问题!你那个起步就错,你那个动念就错,你那个举心就错。他说这样也错那样也错,我当时心里不服气!若干年后老实了,知道了自己的举心动念。过去人说“举心即错,动念即乖”是实话。这个错是错本位了,生吉凶了。古人讲说“念之初,吉凶生”。生什么?动念生吉凶。生什么吉凶?都是错。这个错是错本位,错位的意思。

你说我们不敢动念头了?要动念头。念佛法门不可思议,他不在这个地方用功夫,他是依本而行。我们思维还要动的,作为还要动的,言说交流还要动的,但是依本而行!依本而行,得以安乐。像你知道在大地上,想到哪个方向去,步步踏实。为什么?你在大地上,你心里不落虚。要是知道自心已经回归或者安心于本,就是阿弥陀佛的果地觉,就是真如心,就是法性——你安住本位,你已经安心于此,一切业力都在你后边了。你这个心发心在前,任何业力一来就消化了、一来就消化了,过去叫洪炉片雪。

这讲的是解(xie)脱道的一个事实,就是什么显现什么就解脱,什么显现什么就成就,什么显现就是如梦如幻,什么显现就是不可得之事实,什么显现就是不异于空,什么显现就是毕竟不可得!以无所得故,这样一个本质力量,令我们的心、语言、意识可以游化十方,无失于本。何以故?由本而发故,称为本愿摄化,解(xie)脱十方。十方众生因此而解(xie)脱,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么说又似乎在后了。所以过去教下允许你去解悟,可以开你圆解,但是宗下不允许你待悟,不允许你脱离当下之机,脱离了就不是他了。净土,各个本自圆成,就是咸得往生,住不退转。

法与教之差异:教允许思量,接纳或不接纳;法则不允许。有个老菩萨一见我就拿着一本书跟我说法师讲这个“令”太好了,太干净了,让人心休息。“令”太好了!他每次都给我说。很多人读过无量寿经几种原译本,四十八愿中是令众生闻佛名得总持、闻佛名得不退转、闻佛名即得往生——闻、令,这是什么?这是法则,是没有道理的,是刻不容缓的,是事实,本来这样!法尔本然,法尔如是。

教理允许商量,你说我理解或者不理解,我赞同或者不赞同——允许。允许不是允许你妄想颠倒,是允许你解悟,有个接引过程。所以教中多设权巧方便接引众生。像观世音菩萨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这是权巧,是允许。干什么?令你得度最重要!但这个权巧给你有个联系,以什么身得度现什么身。在这个短促的时代应该用什么方法?如果人寿命很长,给我们一个无量光无量寿的缘起,你做什么事情不从容?为什么不从容?因为你生命短促,因为你计较,因为你堕落在或者沉浸在现有共业中不能自拔,你才焦虑,你才对抗,你才认为对错,你对待心中生起了太多对立。

教是一个设置方便,他有权巧,也有施教。像净土这个法、以前禅宗这个法,都不允许商量,没有商量,但说究竟,不设方便!直指大用,就是果地觉因地心。他没有商量——你接受也行,不接受他也给你一个法则。什么法则?随顺即入!不随顺站在门外没问题,你也没离开这个教法,因为他讲的是本质。所以他会真正对自、对他、对共有因缘彻底放心、安心,他歇心了。为什么?他对一切众生的幻化因缘没有忌讳了,他不会在意这个了。为什么?他从本质上审视。像释迦文佛成佛了,他从容了,再不焦虑了。

释迦文佛在菩提树下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徳相。他开始从容了,不像以前那么焦虑,要赶紧修行。干什么?要了生脱死,要接引众生。没了!他就顺缘,谁因缘成熟就交流交流,不成熟他就安祥地托托钵、打打坐,住一住。大家说不需要你了,他就取灭了。就这么简简单单,回到他报身功德中去了,享受清净圆满的本质安乐。再需要,他的法界又浮现出来。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他又应化去了。

那些不需要的众生就过一段自己执著的业力因缘,也很快过去了。因为是你这一段的梦,他人都醒着呢,别人不必要替你操心。你说我需要醒梦——真需要醒梦,一叫就醒了。很多人做梦可能是二十重梦、一百重梦、五百重梦、一千重梦,在那个梦中梦还在做梦,醒了一个梦还有一个梦,连环梦。我们无史以来轮回不知道是多少劫的梦梦交换的梦中的梦中的梦中的梦,大梦没有醒啊!埋没在重复的业力海中,没办法觉醒。认为觉醒了,实际不是,才醒一重梦,还有一万重梦等着你;又醒了一重梦,还有万重梦等着你。

净土教法他不这样一重梦一重梦地破你,他把所有梦打一个包,一次性解决,依本质来解决你,把你所有梦一次性唤醒,就是九界众生的梦全部同归一真,就是依大觉、无上觉、正等正觉唤醒我们本来觉悟之心。觉悟在前,睡梦在后,那没问题。就是你要知道我会醒来,就没问题,人就开始从容,在梦中不焦虑了。现在很多人为什么在梦中焦虑?他不知道这是梦,他当真啊!所以在一切有为法中就是个如梦如幻的事实。

教法允许商量。你说不是梦,我这是真实的——可以,这是个教法。什么教法?允许你实践,那就是法;你可以不实践,你说这是道理、这不是事实、这是现实,也没问题。教有交流的设置、言说、现象;法是执行、决定,是无疑的事实,产生效果的事实。

净土是个法,不是商量,不是请客送礼。他就是解决十方九界众生大梦的彻底揭示的教法,称为无上教法,破我们一万重梦的一个彻底方法!不是一个梦醒来再一个梦、一个梦醒来再一个梦……那是次第性的。净土没有次第。大势至法王子与其五十二位同伦一起从座起顶礼佛足——这就是一次性。这五十二个次第是五十二个梦,一次性完成。干什么?念佛!以念佛三昧而得成就,以念佛心入无生法忍。念什么佛?果地觉因地心。什么心?本来是佛之心。什么本来是佛?佛给我们的果地觉本来是佛,本来是这样子,法尔本然,不需要你造作、添枝加叶。

这是执行力,与商量没关系,与理解不理解没关系,与感情上接受不接受还是没关系,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你要接受这个事实,你就歇心,就安心,就起步于此,发足于此,运用于此,就是法了,就是净土法门行人。举心不离本,不离果地觉,动念不离果地觉,言说不离果地觉,行为亦不离果地觉。你若离开你就知道我离开了,思维离开或者言说离开你也知道你离开了。你知道你离开了你就会觉悟它,觉悟它就结束它,就是修行。修什么?无修修。行什么?无行行。是不是这样我们先不管,还说法。

现在我们对法的执行力不够。往阿赖耶识中一搜索,我认可这个东西,你讲的很对——又来一个法官。很多学佛者的最初因缘是作评判者、判定者,这也正常,因为我们原先受的教育就是要辨别邪正、对错、是非——一层梦一层梦就裹着你了;烦恼障、所知障、业障都是一层层的,慢慢醒吧!用这种方法真是要慢慢地醒。因为我们在有为的记忆中、无始以来积累的记忆中,有无量无边所知。就是正见、知识、判定方式、感知方式、记忆方式无量无边,就是无量无边的梦。因为每一个识就是一个法界,就是一个世界。

这个依本而实行的法则就是歇心,就是全体圆满,即下清净,无差无别;就是同生安乐,同去如来会,同享无量光寿。这是法!这个法不允许你商量,不允许你胡扯。九界众生在这都是胡扯!不要说我们薄地凡夫有情,哪怕是菩萨也是胡扯、声闻也是胡扯、独觉也胡扯,就是他这个与无上正等正觉的完全究竟对称、歇心不能匹配。

为什么要这样“不善良”地说话?这个教法就这样,果决,必须这样果决!不能残留。九界大梦都要彻底醒来,就是九界同归,凡圣同修,一览无余,真心所照,果心所摄,法性彰显,性修不二,真实不虚。他不假设了,他纯之又纯,一直纯到无为。没有你要造作的东西,你所有造作自己马上知道!不管你多么高明的造作、在哪个法界的造作,你马上知道自己造作了。思维造作或者言说造作、行为造作了,你知道。为什么?你解(xie)脱之本源——果地觉在你前面等着,接引你每一个作为,你怎么都超越不了这个!他永远在你前面,永远在你业力前面或者思维前面、言说前面、交流前面、作为前面等着你。等什么?回归!回归!像大海在一切河流前面等着——你回来就是大海,你不回来你也是海之一支!

这样就简单地让我们心念在清净平等回归上、在此认知上是必然事实。我们就不再无端地挣扎、造作、压抑、放纵,或者无端地排斥、无端地建立——那些东西都休息了。生命还在相续你就相续觉悟、随缘觉悟、现行觉悟。这个觉悟不是待悟——这个法则没有滞后东西,完全是正等正觉!你说正等正觉给我们薄地凡夫用可以吗?可以!为什么?他讲了义之了义之了义,就是让我们用了义;圆顿之圆顿之圆顿,就是让我们用圆顿。我们是薄地凡夫,就要这个圆顿的了义的,就用这个不可思议功德让我们所有思议、所有九界梦一时醒来,一时回归,即是百川归海。

他揭示了这样一个东西。这与待悟、教法滞后不一样。很多人说这个道理我明白但我做不到——这是滞后。这是教,与法没关系。这里面有疑虑,有理事割裂,有解与行的割裂,不是法,更不是果地觉,也不是法性之事实。净土教法是九界同归,就在每一个现行中、每一个意识中、每一个作为中,当下即是,不离现行。你说我不理解怎么办?又回到教法上来,有时间了,我们慢慢地谈。谈论什么?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三皈依、初发心——又要讲这一套。

正见啊!发菩提心啊!要用这个商量了。还商量不通,你玩你的去,他玩他的去。净土教法是当下执行、当下回归、当下抉择、当下圆满、当下事实——不离念念事事、因因缘缘,不离当下!这就是净土教法不可思议之处,因真果真,无有渐次。

像楞严经中,有说到悟则顿悟,乘悟并销,行则依次第而行——这里他还允许你,他给你宽容。就是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业。啥叫消旧业?觉悟每一个现行。所以说“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速满足”是十分疾速、精准的来满足你这样一个内容与需要。

你说现在大家商量的教法多、教育多,就是慢慢地允许呀、不允许呀、可以呀、不可以呀……那也可以。但要了解净土教法就是让我们用——凡夫用了义之心、圆顿功德、佛心、法性之心、本质之心来起作用,来认知它,就是永远让我们业力滞后——他永远站在业力前方——业力一显示出来,他就把业力接引了!不管是身、口、意、自、他、共,这个业力一显示出来就直下接引,无余供养。就是法在前、法在前。这个前实际是同时显现,但是说在前比较容易感知到,所以设立一个前后。

若是法滞后,很多人会因为滞后而自责。说我很烦恼,我知道念一句佛,不烦了。那样他有一个烦恼阶段与回归过程,但不是净土教法,而是净土教一个设置、给予、允许的方便。这个方便必然归于法则,即是真正安乐。所以净土教法很奇特地提出“但得诸乐无有众苦”。说恶名尚无,况且恶缘恶业?一般人听了感到奇怪。实际上依本质,依一切众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本质而言,没有恶名,况且恶的事实?一定是这样!

但得诸乐,即是圆成之乐、安稳之乐、歇心之乐、同归之乐,究竟解脱之快乐,时时显现。一切业报的迷失显现出来就解脱,你怎么不是诸乐?没有忧伤的东西,想忧伤你要去装、要鼓励自己忧伤才行,但那个忧伤也没有根源。像大树已经拔掉放在石板上,它再挣扎也长不大了。它的业力,那个水分耗干了也就枯竭了。

你要真正是学习念佛法门人,你就是一个无始以来的业力大树已经连根拔掉,土壤没了,放到石板上了。你那一棵树还是那一棵树,业力还是那些业力,但是已经开始枯竭,业力营养不再支持你,只有回归。我们自身的感知等等还有,但慢慢慢慢地你业力执著的习惯、分别执著的习惯、对抗的习惯、苦恼的习惯等等枯竭了。你会升起感恩。什么感恩心?感恩一切因缘。善恶因缘、九界众生你都会感恩。你会感到佛给了我这么好的教法,当感恩他!实际一切生命你都会感恩!感恩不是嘴皮子上事,是你一定感恩!

你不感恩干什么?你不再造作,所有力量都是外在给你的加持,你不需要什么了。因为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之认知你落实了,你一举心就看到了圆成,一动念是圆成,一作为是圆成,你没必要再搞什么。其他人都在作为,这些作为都是对你的支持。什么支持?圆满觉悟的支持。因为净土教法不是自身觉悟,是一切众生法尔本然,原来如是,咸得往生。他这个大的把依正二报一次性解决,使我们彻底把梦醒过来。而不是说我开悟、我觉悟、我能生、我安乐……没有这个说法。是一切众生同归安养,同用无量光寿,同坐如来会——这成事实了。

这个事实的认知就是安排了九界众生,就是九界同归。阿弥陀佛的愿是接引十方众生无有残留,这就是他的功德,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令一切众生在你心业分中依正二报全体休息了,全体圆成了,全体回归了,这就是净土。这个净土很方便,你说是教也行,你先依教思维也行,你的心也安乐了。你那么多我要干个啥名堂、他要干个啥名堂、谁对谁错、谁邪谁正……你感觉太辛苦了,这又是一重梦,这又找麻烦。你不愿意再折腾,你说赶紧给他一个祝福,说你原本具足,你原本清净,你原本没有这么多执著,原来干干净净!现在怎么那么多执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别人吐你一口,你说你原来没有那么大嗔心,这嗔心是相续,是缘生缘灭,不可得,你还是念阿弥陀佛,回向一下行了。

教与法:教是允许商量,可以交流,可以探讨,可以说的,可以滞后的;法是没有滞后,是显现即圆成,是显现即解脱,是显现是果地觉,是显现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显现就是三无差别。离开这个就是妄想、妄说、妄动、妄作、妄为。

这个地方可以思维:教是允许商量,法没有商量的余地!没有余地是法,教可以商量。净土教法是这样接引一切众生,令众生安住无上道,是了义中之了义之了义,圆顿中之圆顿之圆顿,其功德唯佛与佛能宣化。即是九界众生同享其果,同用其道,共同回归之殊胜、究竟、广大方便——这个方便就是净土教法。净土就是净化一切,是一切众生依正二报一时清净,彻还本源。他没有残留,有残留就不是依正二报了。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摄化无余,就是净土;摄化有余,就不是净土。离开每一时、每一念、每一因、每一缘、每一生命就不是净土;摄化十方,无所遗漏,周遍广大,清净一味,这是净土,即是诸佛自他二种受用。我们现在是运用佛的自他二种受用,不是自己想法,不是自己业力,也不是凡圣好坏——与那些实不相干。

教允许商量,允许滞后,允许回归;法没有商量,只有执行,所以随顺得入,疾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教可以慢慢地理解,可以慢慢地回归,可以慢慢地谈论,可以商量。

这节课给大家提示净土教法——此圆顿之圆顿之圆顿、了义之了义之了义的法的不可思议功德,是依本令十方九界众生一时解(xie)脱,圆显菩提道业根本的事实——是这样一个大开大张的内容施教。

我们现在学的把净土教法世俗化、声闻乘化、自私化、商量化、改造化的东西很多。没问题的,允许。但是净土是果地觉为因地心的之事实,随顺得入之事实;百川归海就是海,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允许说河还是河、海还是海、海不能称河、河不能称海——允许这样说,但要知道百川会归海这个事实。所以净土教法是揭示生命本源、生命圆满功德的事实教法,不开玩笑;彻底揭示了十方法界生命圆满、自在、究竟——一切佛陀亲证功德的一个事实执行。身、口、意、共业、依正二报的圆满的法界的执行力,即是诸佛大圆满心智的执行力。在我们凡夫中执行了,你就是净土行人,不离现前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一生成办不可思议的功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