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课 化业习烦恼为现行福德

点击下载音频

导读:我们日常行为基本上就是业习跟烦恼的组合体。实际只要方法得当,现行任何一个业习、烦恼,都能变成福慧因缘。在事相上用力效果不好,在心念上调整,才能真正地彻底解决问题。事情一来,就学会调整自己的心念,这一念一转,就成福德因缘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慢慢地运用正行的作为和方法,走出消极的烦恼与消极的被动,将它们转化为觉悟的主动与支持他人的这样一个福德。

(一)方法得当,能化业习烦恼为觉悟的福德因缘

心理环境这个题目,我们有一个了解了。我们怎么能化业习为福德呢?实际业习烦恼,我们知道是被动而来,它一定是被动的,因为被动呢,带来了很多的烦恼,怎么能使它成为现行的福德因缘呢?那一定要转化的过程,实际就是我们把它变成一个福德的支持,化被动为主动,就是这么个过程。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业习烦恼是十分普遍的,我们日常行为基本上就是业习跟烦恼的组合体,它就是个常态。大家可能每天都会有一些业习加烦恼这样一个日常的行为,我们每天都有,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这样一些作为、状态。

那把它转化成福德,就得有一些方式方法,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地观察观察,了解了解,或者学习一些方法。怎么把现行的业习烦恼转化为现行的福德呢?实际这就是学习佛法的一个重要作用,佛法的一个功用,它就是一定要起到这么个作用。不起到这么个作用,那就不名佛法,跟佛就没关系了。

学得再多,烦恼还是烦恼,业习还是业习,那我们学它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要把现行的业习烦恼变成现行的福德因缘,由被动的消耗,真正地转化成福德因缘的现行支持。

这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真是遍布的。只要方法得当,现行任何一个业习、任何一个烦恼,就能在我们得当的方法作用下,使我们这个现行变成福慧因缘。这一点,我们慢慢地看看怎么来结合。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自己找到一个角度来谈一谈,或者说认识一下。

我们之前讲了“四正勤”,讲了“四正勤”的作用,最好不发酵,“日、时、念”三个不隔,来使我们真正地在这样一个业习烦恼中,把它变成福德,实际就是“四正勤”的特质。这个“不隔”的作用力,实际是个得当的方法。

你说我用不上这个,那我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方法很多,但它的目的一定是化业习烦恼为现行的福德因缘。这是我们学习这个法则的主体,因缘上、作用上要有一个清晰的方向的认识。

刚才听到她们谈论了一些生活的小问题。我感觉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任何一个人,人和人的相处,都会频繁地发生一些大家相互的,说摩擦也好,误解也好,相互的一些想法、看法都会发生,每个人都会。就像锅碗瓢盆一样,都会有冲撞,冲撞中就会有一些问题,那我们学佛,就要化这个,就是现行业缘业习,把它变成福德,真正我们觉悟它了,它的确是个福德。

我不知道你们俩这个例子能不能举啊?(两位居士说可以。)可以举了,可以拿她们这个范例,看看我们怎么解决得当,或者说你们怎么来把这个业习化成一个福德因缘呢?就把它当成一个——“我这个事儿发生了,我怎么把这个事儿变成福德因缘呢?”这就比较容易,用法则。不用法则我们谁都没办法。

过去我说“勿念自、他、共业,唯佛是念”,实际这是个方法,其他的我不念你。好比说你张三长李四短,大家长大家短,我都不念,我就看看佛,实际就是来顺性观一观心,顺着圆满观一观心,再来看事相。我不念这个事的过程,不让它屏蔽自己;念佛以后再来看,那回头再看呢,它就不一样了,可以解决问题。

她们俩肯定是日常生活中谁起床了、门关得重了,或者说谁出门了、谁进门了,就这些事儿,两个人可能就会有一些不舒服,因为在家肯定都是单住一个环境,来这儿就合住,那很不舒服的。这孩子说她十多天都没有睡好觉,就很激烈哈。

实际我们先说这个方法,不隔——我不隔念、不隔时、不隔日,处理了,没有了,对吧?要处理掉。

不隔日我处理,要不然咋处理?自己处理。我两个人处理,两个人处理不了,我群体处理。实际有时候我们舍不得让群体处理我们的问题。你好比这么说吧,大家到一起了,我说我有个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大家帮帮忙,实际大家真就帮忙的。你看,就可以群体来处理,要不然就闷在心里嘛。

某甲:师父,你不是说问题是珍宝吗?要自己hold着。

师父:不是hold着,是要解决,是要不隔日、不隔时、不隔念的解决,是珍宝,对!不是hold着,没有让你hold着。

某甲:我在解决啊,我采取的方法是晚点回房间,等她差不多休息了,我再回去睡啊,我觉得我是在解决啊。

师父:不是!你这个解决,有委屈。你不管咋的,不能有委屈,对吧。但你有委屈,委屈就没有解决。念业了嘛,起码自、他业你在念,对吧!先就被这个业相挡着了。我们尝试着改变一下,看看是什么,用我已学的法则,找一个得当的方法。要不然呢,你学它没有用啊。

我要是有委屈,我肯定没有处理啊。你说我压在心里哦。这是珍宝,你看,把它转化了就是珍宝。不转化,放在心里,就不是珍宝,不转化它不行。在自己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说,你真正依法来处理过了,我处理不掉,那就可以来让大家来帮着你,让团体帮着处理。有时候自己想不到的方法,别人提醒一下就行了。

这个压在心里,有多难受,多难受,“哦,我心脏不好”,我说那咋地了呢?那就没有解决,没有解决问题。现行的烦恼还是烦恼,业习还是业习,那这个正行没有行。这个法则,你没有修法嘛。

你看,这不是要求吧,自己不舒服,这样子。你要修法了,要修四正勤了,我就得处理它了,这真是一个方向哦,这个方向必须得掌握。不掌握这个方向,我们学佛干啥?

我来学佛的,我来这样、那样的,有啥意义?到事儿上了就不起作用了,有啥意义?我感觉某乙就是以势压人,那种劲儿挺强的。 我感觉有压力了,反正是,咄咄逼人的。“不行,我就这样那样,不行,我就那样那样”,实际那不是解决问题的。

某乙:当下的时候,可能有一些对抗,这是肯定的。我忏悔!我跟大家的念头是对抗的。后来我去思这个念头的时候,我不应该用对抗的心做这个事情。从我这个角度来看,我肯定就先忏悔我自己,有东西做得不得当了,让对方产生烦恼。

师父:对!你们俩可以协商协商、审观审观,是门响呢?还是心响呢?

某乙:所以心念是我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师父:没问题,这个没问题的。要有得当的方法呢,可以把它转换过来。某乙认为,门响、什么洗澡水、冲马桶,这都不是事儿。

某甲:这不是门响不响。我们俩一开始,你来之前,我就问你,我说“你几点钟睡觉?”你说你十点半,我说我一般就十二点,那我配合你,我十点半回来。然后我提前洗完澡,每天晚上轻手轻脚进门,一点声音都不出,上床就睡,我从来不出任何声音。但你什么招呼都不打,四点多起来上厕所,就在厕所里面玩手机,哗啦哗啦冲水、栓门、洗澡,你让我怎么休息?

师父:烦恼!是这样子的,没问题的。这个时候想想,我用没用法则?要不然这个事相特厉害,很厉害!挡着了,就挡着了,它们就来消耗你,让你的心被这个水被动了,被这个声音被动了,被这个情绪被动了。

你表达的,肯定很准确,但是烦恼了。

某甲:很烦恼,我现在睡不好啊!

师父:对!对!对!烦恼!烦恼就消耗你,不光消耗,还不愉快,心情不愉快。还是被动的,你看还是被动。哇,这一颗被动的心哪!

这么说吧,你讲的这个事相,越精准、越多,这个障碍呢,就是挡你的东西越多,越厉害。这一定没问题,因为这事就是发生了。它越精准、越多,你就越过不了关,就是我会被动、烦恼、不愉快,那我们肯定没有用佛法,这个过程是没有用佛法。我们说佛法就是觉悟的法则嘛,没有觉悟这个东西,是被这个东西限制住了。

先沉淀一下。没有问题。

那从你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不把这个业习的烦恼变成福德因缘,那就烦恼下去,对吧!某乙要是感觉到我这个事发生了,认为自己也没有啥呢,那她也会烦恼下去,你们俩个呢就会僵持,就是心理上的一种僵持。那个烦恼呢,它就会继续、继续、继续、继续……我们要是能把它转化掉,化为现行的福德,那真得有方法,得从心里去做。

说过疾病啊什么的,一定是烦恼累积出来的。我们这个累积的过程,就在制造病。实际病不是啥的,是累积得不能承担,造成的一个身心状态。累积、累积,你承受不了了,不能承受了,那这个身心就病了,病就来了,OK?我想你们两个人谁也不愿意自己有这个病的东西。

某甲:我已经病啦。

师父:哈哈哈,你这已经病了。那你该处理了,就是我这个东西累积得已经不能承担了,发烧,心脏难受,对吧?

某乙,你愿意对方有病吗?我们就从这个角度说。

某乙:肯定不愿意。

师父:OK,不要说是朋友了,就是我们一个最普通的人,都不应该这样。那这个累积成病了,你就是直接的责任者。

某乙:我得忏悔。

师父:忏悔,一定不是嘴上说的,真正地要从事情的源头,一定要从这个源头处理,从这儿处理才行,不从这里处理咋办?

某乙:那得观察清楚这个源头在哪里。

师父:OK,观察清楚了,才能正确地交流,而不是你们相互的这样,它就没法搞了。

某乙:对抗的心没法交流。

师父:对,我们不管怎么的,一旦对抗了,实际就是关闭了交流的机会,那就没办法了。这个化的空间没有了,坚固了。坚固,我们就麻烦,那这个病就真正成为事实。当然,她这个病还没有问题,还没有大事,还不需要药物,等到要药物可能就真是重了。

提一提你们两个之间这个问题,我们就这样一个目标嘛——化业习烦恼为福德因缘,就是我们来觉悟这个事儿,那怎么来做合适,不管什么方法都行哦。

某甲:我不知道你家里过什么样的生活,但是我需要很规律的……

师父:她提的方法就是遵守约定,对吧,同一寝室的一个约定,准确约定。

某乙:如果这是真正的原因的话,我能遵守。

师父:你说我认为这不是问题,那你那个问题从哪儿来,你就找那个因缘,要是大家真的认同那个因缘,从那个地方解决。

是你下去观察再说,还是……这一节课呢,我感觉就是,因为你们俩这个因缘呢,不是你们单独一个因缘,是人相处很容易发生的事情,包括家人啊什么,都很容易发生的事情。

某丁:我想起之前跟某丙爆发的事情是一样的,都有委屈嘛,我也有委屈,然后某丙也找师父了。其实把它说出来之后,大家一起就可以解决。

师父:要松弛松弛,好比说两个人一起比较紧,敢放在这儿,就松弛了。这都是我们的一种习惯。但你一定要相信这也是生活,生活就是这样子。

某丁:现在还有师父在,很难得正好两个人联系在一起,当面解决问题,有时候一般都是散了才……

师父:OK,那就成一个问题。一旦人走开了,就是问题了。说句实话,我们这一次解决了,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你马上就可以把它一扳就行了。

我去成都的时候,某某那个房子上面在装修,突突突,他们一直让我搬,我都没有搬。装修嘛,突突突……很多人都忍受不了那个声音,我就一直待在那儿,他们让我换房子啊什么的,我说不换。我说他们在念佛,我说的是实话,我就处理那个东西,处理、处理,那处理过了,真正在心里过关了,什么噪音啊,什么你不喜欢的东西,心态你就调整了。这只是说我以前处理这么样一个烦躁的声音的一个方法,就结束了,后面再遇到很多复杂的、烦躁的声音,我也真没啥,把它变成念佛的声音、敲鱼子的声音、打鼓的声音,变成法喜,你感觉就过去了。

最主要是我们心里要允许这个声音过去,允许,允许,把它变成福德因缘。要不允许,它就会挡着你、挡着她,那我们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过不了关。不是你们两个,是所有的人都会遇到这样类似的一些问题、矛盾啊,相互的一些误解啊,或者说相互的一些不能忍受等等,都会有的,对吧,某戊?某戊也会遇到的,像他们家也会遇到,单身也会遇到,真都会遇到!

生活就是这样,能不能化被动业习、烦恼,变成自己觉悟的福德因缘,这就是我们学佛没学佛的一个事儿了。

(二)调整心念,真正地彻底解决问题

为啥我把我们的问题拿出来?我真希望我们解决问题,要不然大家搁这儿就挺没意思的,我们还像日常生活那样,可能有很多问题,但我们能一个一个的解决了,大家通过相互的因缘,我们能学会解决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那我们都是一个觉悟者,一个觉悟的奉献者,OK!这比那个就日常生活而日常生活要有意义,那我们这个意义就出来了,所谓的生命之光也好,什么也好,我们来做这样一个事情也好,那就有意义,就真有意义。要不然,你带回美国,她带回中国了,你这两个人是个啥呢。我们到这样一个环境中没有学到佛法,就还是培养了自己的烦恼业习。

人的意识动态很奇怪啊。好比说我看到这一个问题了,就像旋涡一个动力一样。好比说,看不惯,看不习惯,这个习惯受不了了,受不了。这一个、一个、一个不习惯,它就开始发动了,所有类似的东西都往里面旋,越来越多,所有的东西往里面集中,你能收到的所有的信息都往这一个地方聚集,所以它叫心念。它往这儿集中叫心念,它作为集中的一个旋涡了、一个力量了,这就叫心念。心嘛,往这儿集中的意思。都往这儿集中,你会收集很多很多日常生活中所有的这种不习惯的东西,都往你这儿收集,这就叫心念。它一动,你看这一动,它就集中了,往那儿集中、收集,大量的收集。它在干什么——确认,来确认你这样一念,确认这一念,这就叫心念。

心念的力量就这么大,它发动了。好比说你对谁不满,你真动这一念,所有的不满都会往这儿集中,这就是心念的力量。心念的力量就会产生集中、收集、确认这样一个特质。

好比说“这怎么这样子”,这一念一动,那所有来让你收集,收集过去的这种能记忆的东西,都集中起来,这就叫心。你看,念,集中、集中,最后是达到确认这一念的事实。

是不是这样子?很厉害,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这种行为概念。

那你动一念善念呢,它也会起到这样的作用;感恩呢,它一样哦,它会把所有感恩的东西都收集过来,我感恩这个人,所有感恩的东西都会收集过来;喜悦的东西,所有喜悦的东西也都集中过来了,这一念就这么厉害!它的值是最大的值,密度是最大的值。

实际你这一动念,所有的对称信息就往这儿来了,产生的什么能力啊、作用啊,这个就是“中”,它的值是中性的,那产生事实了。好比说这个事儿定格了,就确认了,这是最小值的。这肯定很清晰啊。这一动念,这个“呜~呜~呜~”就转动了,大量的信息就进来了,就来确认,这个地方,集中确认,收集,所以它就是最大值。

某甲:先是有担心这件事儿,所以当它来临的时候,我就陷进去了。

师父:你自己可以观察,是不是这一念,这一念发动,大量的信息开始集中了,来确认它,OK?确认你这一个动念,这个很厉害的。所以调整什么?调整最大值,调整这个,其他的已经太小了,已经最小了,已经落地了。OK?这个作用力是个过程,它是个中间状态,烦恼的时候,最小的值。固化,一个事相,就是它的最小值。事相是最小值,我的心念才是最大最大的。

你看看,事情发生的过程真就是这样。这一点,我们来这样描述呢,让我们有一个正面的认识,它这样一个一、二、三的认识,实际就是一个认识过程。

这个认识的过程特别有意义,那我们就从自身、自心、自念,自己的心念来调整,就变得那么简单了,最大值的调整就很简单,自己那样一个主动很彻底。刚才你说这个约定的解决呢,是个辅佐的方法,从这儿(指心念)解决了,又来辅佐它。行不行呢?

(两人和好,大家鼓掌)

师父:事情一来,就学会调整自己的心念。实际这个对我们来说,很正常的一个事情,当然不是个什么难事,就是找到这个点就行了。要找不到这个点呢,我们就在那个最小的值上去用功夫,很用力,效果不好。

在事相上用力效果不好,或者效果不大,比较差,比较而言就差一些;在这儿(指心念)呢,就真正的能彻底解决问题了。彻底呢,一定从心理上去做,那是最方便的。

所以我感觉,我们学会自觉觉他,实际这个就是所谓自觉的过程。大家凡事都可以这样来,我们围绕这样一个主体方向。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生命就是习气烦恼,没问题,我们来把它变成现行的福德因缘,你觉悟它就是福德因缘。很奇怪,这一念一转,就成福德因缘了。

转现行烦恼为现行福德的这样一个心理方向,或者作为选择,那我们这个学习佛法就变得十分有意义了。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慢慢地运用上那个不隔念、不隔时、不隔日,来化业习烦恼为福德因缘的这样一个正行的作为,该作为的方法。

感谢你们两个,感谢你们两个的这个角度,让大家看清了这样一个方法,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积极的。我们能走出消极的烦恼与消极的被动,变成生命的一个觉悟的主动与支持他人的这样一个福德。消耗别人呢,那一定是个业报;给他人支持就是福德,对自己支持也是个福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