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信非九界的智力心力所成,就你怎么修持你九界众生都修不到,这是难信;易行是佛所亲证,你随顺就好。
净土教法是最痛恨说境界了,因为这是佛给予的境界,我们不能把佛的功德揽到自己身上去。
——慈法法师
音频:20210317课后—不说境界,此犯不可忏
导言:2021年3月,慈法法师于斐济课程《佛念众生》课后,对新西兰李居士母女持续开示有关老一代念佛的系列相关问题,本次开示共包含4个主题,有关净土的判教:易行难信;说境界是增上慢,此犯不可忏;学佛念众生,远离自私狭隘;放下自我知见,轻松忆佛念佛。
(一)净土的判教:易行难信
居士甲:师父,我妈问过我十次这种问题,她说以前他们法师都说往生四种土,凡圣同居土、什么方便有余土……她老是问我这些。
慈法法师:这是天台判教,蕅益大师也用。这四土说呢是天台的教法的一个设置。这么说吧,好比说这儿的黑种人,他们为什么吃木薯、吃芒果、吃面包果、吃螃蟹、吃鱼?你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这么吃?他们说我们就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你说他为什么有四土呢?他是学天台的,就这么简单,天台就是这样判教的。
他们那个时代就是谁讲的复杂谁高尚,谁讲得跟别人不一样的但是又顺我的耳,我就去学。他们学很多东西,但是他不去考究它的来源。
像化土判、报土判、法性土判,这是过去最早的人判法,不是天台判的。像华严宗、唯识,对净土都有判的。他们怎么判呢?说净土这个教法,到底是化身佛还是报身佛,还是法身佛?还是三身融于一体的一个教法呢?这个判很厉害。像藏地很多人、大喇嘛都判它是化土。说因为啥呢?像莲花生大士所传播,莲花生大师是阿弥陀佛的一个施教者嘛,说它是化身土,化土。实际他那个香巴拉国,他那个什么国是化土,不是报土。所以依莲花生大士修持的只能生化身土,化身土不了义,就这么简单,你看,这就判了。
那在我们汉地,像华严宗他们判的,或者三论宗也有判,说这是个什么?是法性土,是法身佛、报身佛还是化身佛施教呢?他们说这是化身施教,因为啥?释迦文佛施教的,不了义。你看,他们判的不了义,判净土不了义。那到善导大师这儿他就不这么判了,或者说像龙树菩萨他们都不这么判,他们判的就是佛念众生,或者说佛愿力。愿力就是报土,他们不设二土,法性土也免谈,化身土也免谈,干什么呢?直指报土。干啥呢?要随顺他的愿力来作为的。
所以四土判是天台教,智者大师说他是五品往生嘛,对吧?他要五品往生,这有几个人能往生啊?他们是这个旁依净土的人施教净土呢,把净土都是难中之难,但是他们又不得不归于净土。就是净土太难了,我们才学其它的,归向净土。好比说学密的、学禅的、学什么的,他最后都要归于净土。他们就是判净土太难行了。
那为什么佛说净土是易行法,或者这些历代的菩萨说净土是易行法,他们为什么说难呢?因为他们实践着难,而不是说佛的愿力难!你看,佛的愿力很容易,随顺佛的愿力,说如坐船顺水乘舟,顺风顺水的,龙树菩萨这么讲的。
那其他判的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他们是旁依净土,就是他们导归极乐。他们认为这净土太难了,但是我修的这一生的功德足以让我往生了—–我一下做不到,我积累还不行嘛。这个呢被广大的这些祖师们接受了。所以说,你提出来净土法门是一个了义教,没人信。
所以这个特难讲就是什么呢?像我这就是。那像讲天台的、讲唯识的、讲中论的、讲藏传佛教的这些法师们,那都是不屑,这太儿科了,说这太儿科了。但这个太难讲了—–你凭什么讲佛愿啊?跟你没关系啊。这完了,他一讲,完了—–唯佛与佛能宣的东西跟你有啥关系?他们第一个思考的是这,他一下就把你轻轻地放在跟你没关系上了。所以这个呢就没有人去实践净土。
真正实践净土的少之又少,都是旁依净土。好比说我学个心中心,学个什么,最后导归极乐,这个可以。导归极乐,我老师也这么说了,大喇嘛也这么讲,法王也这么讲了,导归极乐,但说让他们修净土,不修!净土太难了,或者净土太浅薄了,净土太—–老头儿老太太没有文化的人做的事儿。就两个极端:太难了,太容易了。太易了,不屑一顾;太难了,我实践不成。所以说,这个九界同归的教法被人弄得那个样子,就是没人去学习净土的经教了。
净土的经教讲的这个法门是易行的。易行难信,佛在经典上反复讲。难信非九界的智力心力所成,就你怎么修持你九界众生都修不到,这是难信;易行是佛所亲证,你随顺就好。所以这个法门传播这么久,实践者少,认知者少,学习者少。为啥呢?人在两头跳舞,众生心嘛,要么难,要么易。
(二)说境界是增上慢,此犯不可忏
居士乙:师父啊,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现在面前,这是化身佛吗?
慈法法师:三身说啊。诸相非相,你信不信这句话呢?老人家,你相信不相信释迦佛这个诸相非相呢?你相信不相信诸相非相?
居士乙:相信。
慈法法师:诸相非相是见法身佛,还是报身佛,还是化身佛呢?
居士乙:诸相非相就是法身佛。能够见到诸相非相……
慈法法师:那你看,你这诸相非相还是相,对吧?你认为诸相非相就是法身佛。所以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个如来非法身、非报身、非化身,就是佛身。所以“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佛是觉悟众生的,佛不是给你现相的,佛那个现相非汝说之相!你要想象那个相,要现前了是魔鬼相。就是你想象出来一个佛相,那个现前了,那不是佛相。你读读《观经》就知道了,观经讲得很(清楚)。以此观是为正观,其他观都是邪观。读一读就知道了。
居士乙:我八几年的时候,庙还没建好,阿弥陀佛的形象、照片都没有,但是那个时候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现的庄严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个怎么来的?我现在都想念。后来我就说这是阿弥陀佛……
慈法法师:这么说吧,你不尊重你的觉悟,你尊重你见的相。你对觉悟不太尊重,就是对佛法的利益不是太尊重,你对你见什么相特别在意。你在意的是你见了什么相,你在意的不是你觉悟没有觉悟。你在意的是你的境界,你在意的不是你觉悟的一个实践。
在乎的境界,就像我在社会上,我是个什么人物,你是个什么人物,是一模一样的。就是你在意自己的位置,你并不在意自己的修行!修行人绝对不会在意说看到什么东西了,你永远都不会说它,因为你在乎的是你的觉悟的一个实践,而不是那个东西。要是那个东西了,你就是“哦,我做了多大个事业”,你跟在乎这个是一样的:我在社会上我是个成功人士。真正成功人士他不在意这个了,因为啥呢?他去实践他的一个——法则是无穷尽的,是未曾有的。
我们的一个境界会说一万遍,但他是世俗识心的一个染著,就是负重了—–你在这个境相上你负重了,把你制止住了,你说了以后你再也见不到了。你要是不说,这个境界不说,它就是正常的事,就是你经常会觉悟。我这试过无数次了。假如是别人给我说境界,我说我也给你说个境界,但我说了这个境界我永远不会再有了!这个境界我不说就是我的正常现象,我一说了以后,我那个正常现象就没有了,再也不会出现了。为啥呢?迷失了!福德因缘尽失。
因为你给别人表述的时候就是个骄慢,就是个染著,就是个重复。老菩萨,一辈子滞在境界对自己的伤害上了。就是喜欢跟别人说境界的人啊都走不动,就是深入不了佛法,很奇怪的,走着就被自己屏蔽了。
我给你讲一个最简单的东西,在你看到一个境界的时候你不动心,这个境界会不断地庄严、深刻、广大……、细腻起来。但你说:哦,我看到什么了,你这一动念,马上就屏蔽了。禅修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识心一动,帷幕就会拉上了,就遮蔽你。你说一遍就拉一次帷幕,这个帷幕干什么呢?就是让你再也看不到这个了,是铁幕。所以,过去说不要跟人讲境界就是这一点。
《念佛三昧海经》上就跟人反复讲这一点,就是勿与人说境界。说境界是什么呢?是增上慢心。这里面有骄傲,下一个更难听了,入魔境界,如大象踏清净莲池,把莲花都踩坏了,把水搅浑了,犹如狂象啊。谁不让你说你受不了,你就感觉到“你是什么东西!”你心里就不服—– “明明我有这个境界”,这心的骄傲伤害自己。
最少的,就是跟你讲最简单的一个心就是增上慢心,这个业力比一般的杀盗妄淫都业力重,因为这是从法则的角度说的。杀盗妄淫可忏,这个地方不可忏,很奇怪。因为慢心啊,遮蔽人心!杀盗妄淫他都会忏的,因为杀盗妄淫这个痛苦来了,违缘来了,他会忏悔。这个呢,他很难发现,不通忏。所以不要再跟人说境界了,菩萨!说一遍自己心里背一个包袱,说一遍背一个包袱;说得越多,自己越原地踏步走,道德不增上,修行不增上,自己的觉悟不增上。
净土教法是最痛恨说境界了,因为这是佛给予的境界,我们不能把佛的功德揽到自己身上去。你揽到自己,表达自己修证,那一下就完了。
(三)学佛念众生,远离自私狭隘
净土法门来得最快的就是境界。我以前在念佛堂的时间,那些出家师父到念佛堂三天都有大境界、小境界,不同的境界。我那以前就是手里就拿着有棍,那谁说(境界)就揍一顿。要不然你拦不住,他一旦说开了就拦不住。开始说的是境界,后面就开始编,再后面就骗人。因为啥呢?他把自己推上去了。这些半吊子的又不懂,“啊,你有这么好的境界,你太精进了,你太了不起了!”完了,这些人就开始编,下不了台了就开始骗人,后面就疯掉,精神分裂。所以说就打!
像以前居士敢跟我这样说,我就一巴掌抽过去了,直接抽过去。为啥呢?害人!害周边的人,周边人羡慕,就把周边人害了;吹捧这个人,把这个人害了。害人不浅呐!这就是没有教义地学,没有人督促,没人严格地把关。心中心你结第一印、第二印、第三印,都能容易出现境界,你要跟人一说,完了,你这人就废了,后面你再也实践不下去了,根本实践不下去。
为什么容易出现境界呢?因为你的气脉转变,你观想的东西改变了,他境界就改变了。刚一上手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境界。那时候谁敢说境界?!所以都有个班首师父制止你,或者说大家一起修,就不允许人说境界,说境界都要痛呵,要不然这个人不负责,这一群人都烂掉了、都坏掉了。大家一羡慕这个人,完了。所以一个人出现神通,一跟人说,这一班的修行人全部都烂掉了,就是他们再也实践深入不了了。
就像一个土,烧成烂陶器了,想再做土都做不成了,因为它硬了,不是泥巴了—–把自己弄坏了,把很多人弄坏了。没有佛力,不赞叹佛力,大家有个境界就容易说。要赞叹佛力,就会感觉到自身就是个业力凡夫众生,偶尔得到一个境界也是佛力的加持,就来自于佛的功德,你自身就轻松了,就不会沉沦在自己的境界上了。
像你们这个年龄段说境界的也太普遍了,所以这一代人,你看那些默默无闻的老人都成就了。咋咋呼呼的人都是忙叨的、苦的,辛苦得不得了,一辈子没个着落,在法上没有落脚,他不会落脚的。但也有老人真是实践得很沉静,很认真地在实践一个法,沉静下来了,无言无语的。他们真深入了,安心了,落脚了,他就真有个好的人生、好的去向。到处给人说,到处弄弄,心没有着落,现在也没有着落,一直没有着落……没有着落,就是心不安。心安了何以与人说呢?没事给人胡扯啥呀?心不安。说境界都是不安心。
给我来信的一个老菩萨,给我写了很多偈子,说:“师父,我是不是开悟了?”怎样怎样。我说我都是个迷惑的人,你问我干啥呢,对不对?你找那开悟的人问。这些人就是特别在乎自己这些偈子,我说你都是大导师一类的人,你不要问我,对吧!你自己心不安,骄傲不安。不安这跟佛法啥关系呢?能说,说得天花乱坠,就是心不安。我说若悟者自知啊,自知者悟啊。你这是啥呢?逼着让我说他开悟了。我说你这不是神经病吗,对不对?你把我逼神经了。(师笑)不安心的人。
悟者自悟啊,悟者就自觉了,自觉的人还去别人那儿讨安心吗?不可能。所以自己认为自己有所悟的人,骄傲得很。
一个菩萨,我有时候一天,就像不上课,我一天都不碰手机,第二天我看信啊,扒到他的信了:“啊,你怎么不赶紧回答我!”怎样怎样。唉!骄傲,太骄傲了。
我们不能自卑,也不能骄傲。骄傲太吓人了!
老菩萨,今天我这个课就是一定要知道:佛在念我们,我们去学佛念众生的时候,我们的心就特别调柔了,就不追求啥相了。我要见啥相,见啥相,我要往生,真都不学这些东西了。你们满脑子就砸压了这两个赌注:我怎么见佛,我怎么往生,所有的福德都砸到这一个地方来,就是自私自利、狭隘,比一般的人都还要自私自利,还要狭隘。说得难听,但是很真呐这!
就是“我不顾一切,我都要为了临终我见佛;我不顾一切,我要往生。”跟阿弥陀佛教法一点点联系都没有。这一类人能不能往生?能往生,但是这真是只有到死那一刻,自己什么办法也没有了:“阿弥陀佛你救我,阿弥陀佛你救我,还不来!”就这样子,只能这样子。为啥这么苦自己呢?内心煎熬,逼迫不安。哎呀,这样的人太多,八、九十岁,这些老人和我关系好啊,都好得很,因为我跟他们都说实话,我从来不骗他们。
多少法师都赞叹这个“我有境界”,他都是赞叹,你没办法。那学生更赞叹了,这些居士更赞叹了,活活地把老人家弄得不安心,弄得迷迷茫茫地。
要解决自己的问题,扪心自问的时候,踏实,清晰,明了,可行。这里面有慈悲,就是对人,真正地关心别人能不能往生,有慈悲;我回向给别人的,跟别人交流是不是能往生的东西,有方法,你自己明明了了的。不可能“我还要见什么相,我要往生”。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阿弥陀佛,这么说呢有反劲了对吧?你看很多人读《地藏经》,他根本不相信“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样的人最早往生,他不相信。我要往生了,我再去帮助别人,这是中国人的口号啊,就是把佛法变成私欲、极端的私欲的一种方法。
(四)放下自我知见,轻松忆佛念佛
居士乙:那个形象是八几年,二十多年前了,我现在想着最幸福,(想着)阿弥陀佛最幸福了。
慈法法师:老菩萨,一辈子要是不受教,就一辈子没有受过教育。就是从禅师那儿学一点,密法老师、阿阇黎那儿学一点,这儿学一点,那儿学一点,都认为是自己的东西。一辈子不受教,一辈子都没有受过教育。就一辈子就是个自大。
实际就是个盗法者,到哪儿听一点,认为这就是我,我就是这个。这更糟糕!老人家。这一定要打垮它!不打垮它,你就永远站在一个自傲的角度。一辈子修个自傲,这根本不用修行,动个念头都可以自傲。我比你们天下人都强,这一念就行了,根本不要修行啊。自傲不需要修行啊!
所以“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没有说我是自性佛、他性佛。一定要念佛呀,菩萨!自己弄自己,是不安的,没有底,不安。要解决这个不安,要解决这个没有底。,一定要受你们的师教才好,你们师父这么给你们皈依的时候,要想一想,不要我如何、我如何,我如何就是没有受教。
智真长老一百多岁时给我说的啥:“你相信我不相信我?你不相信我,你要相信我师父,我师父是虚云和尚;你要不相信虚云和尚,你要相信释迦牟尼佛吧!”一百来岁念叨的都是他师父。像我这要是一步不念我师父,我一脚就踏空,我敢说我如何如何?!(师笑)我只有在检讨的时候说我自己,其他的没法说。说我认为怎么样,打死不敢说、不敢想。不敢!就是这一步不敢,就是跨到我那个这个什么样子上不敢,从皈依以后再也不敢说自己如何了,除了业力之外,没有什么东西。因为你皈了依了,再回到“我”这个地方,一说就是业力,没有内容。
从你师父给你皈依的那个时候,想一想那个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什么?没有一个让谈我如何、想我如何、我要如何,没有一个这个东西。“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你看,要的是这个。“皈依佛至尊等正觉”,至尊等正觉讲的是什么内容?我遇到老一点的法师都是这么讲的,都讲他师父如何;不讲他师父如何了,就(讲)法如何、经典如何,都没有说我如何的。说我如何的我没有见,见一个可能倒一个。
不能那么谈,不能那么想,为啥呢?那是禁地!你皈依了怎么还要建立“我” 呢?像我们投入大海了,还天天说自身这一碗水如何,多清净,多么高亮,多么伟大,值多少钱,什么什么……太没意思了!你肯定是没有皈依,因为你跟他没有关系。
老菩萨你这要认真了,不认真不行了,要认真哪!不能在自己的习惯上还去操作自己的习惯,我如何、我如何,我感觉,我要往生,我要……不能那样子了!要忆佛念佛了!老人家心里不放松,要放松了。这个年龄段不放松……“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多好啊!你心里多轻松、多有底!你说“我要见佛,我要如何”,多没底!你说我这个无明就跟你没有底了,你本身就没有底。
唉,老一代人的这个教育模式啊!这个大群体的受教真是……这个不改变,还真是不得了……唉!
我这不是受过师父—–一个师父、一个师父掐死你再让你活过来,掐死你再让你活过来,你都不知道你是该死的人,你知道吗?啥该死?就是自我意识该死!根本不敢活自己的自我意识。并不是说不敢想;想的是佛,忆的是佛,念的是佛,想的是法,念的也是法。这时候你感觉到自己能活了,你这时候再看自己过去的业,就跟过去的人吐的痰、扔掉的垃圾是一样的,你不会再收拾它了。就是过去的自身的业力就像垃圾一样,不可复收!犹如覆水不可复收!天天要重复自己的业力的时候,那不是挺危害自身吗?
慈法法师:像圆瑛老人这都见过吧?能海法师见过?清定法师见过?
居士乙:清定法师见过,我拜过他师父。
慈法法师:像他们给人讲“我如何如何,我如何如何”吗?
居士乙:(见过)本焕师父、清定法师。
慈法法师:见的都是大人物,但是一定要知道我们怎么来学佛。你看,本焕老和尚说什么呢?“不为自身求安乐,但得众生得离苦”,这是他的口号,他这里边有我见佛、我往生吗?什么叫我见佛了?我见佛了干什么呢?要见他的法、见他的教育,而不是见他这个人、他这个名头。他这个名头给你啥?一点关系都没有用!
居士乙:真正跟着您呀师父,才专心念佛。
慈法法师:没有专心念佛!你念的是自性佛,怎么叫专心念佛呢?你自性是佛,你怎么叫专心念佛呢?
居士乙:八几年的,是以前的事了,现在没有讲形象了。
慈法法师:现在你交流的还是见什么佛、见什么佛嘛!
居士乙:现在就是一心念佛,没有想佛像、形象,都不住相。
慈法法师:嘴上不住相,心里可住相了!
居士乙:我接触的所有法师,我觉得慈法法师讲的这个净土法门,我感到是比较圆满。
慈法法师:不是比较圆满,我讲的法门是《无量寿经》写的,不是我讲的,我也是个学习者。
居士乙:什么西藏啊,禅宗啊,四禅八定都学了,我就跟着慈法法师学,我感到很有收获。
慈法法师:你学了那么多……人的知见到底是个啥东西呢?知见就是一个滔滔洪水呀!它怎么就……它就不能停一停?唉!
就是老人呢,人不愿下重手,你知道吗?不下重手又冲击不了她,不下重手容易毁她。
居士乙:我现在就是呼吸念佛了,呼吸法念佛。
慈法法师:太多了!把所有的东西都扔了,做一个最简单的事!做一个简单的事,那些名词、名相都不要要了,做个简单的事,就是轻装上阵。不要背个大包袱去打仗,太累了!
你要是这一个方法,你自己观察这一个方法,突然一下轻松了,感觉到自己把所有的包袱——身体的、心理的包袱都去掉了,那就得法了。要不然不得法,得的是个知见;知见沉甸甸的,知见很累人,知见很累人!
要听自己心里话,内心的话要听,要不然跑到斐济有点对不起自己的因缘。来到斐济了嘛,把在国内学的东西都扔掉。
——节选自2021年3月慈法法师斐济课程《佛念众生》课后随缘开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