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支持孩子的成长

点击下载音频
不同孩子的阶段 ,好比说幼年、少年、青年,这些不同时候我们对他要有一个准确的尊重。
对待小孩子,不管是做啥,都对他们有正面的、尊重的一个恰当的支持,家长自己的义务也做到了,孩子也能健康成长,这可能是我们对天下孩子一个最真实的支持、爱护、辅助,也使他们自尊地成长起来。
——慈法法师
音频:20160802恩师给家长开示—尊重、需要、平等、应试教育等
导言:2016年8月,慈法法师于云南鸡足山放光寺,对家长教育中疑虑的系列问题进行了随缘开示,本次开示共包含4个主题,分别为:尊重孩子不同年龄段的需要;恰当支持孩子走上健康自尊的人生之路;如何看待应试教育;如何看待孩子的吃玩与打闹。

(一)尊重孩子不同年龄段的需要

某师:现在中国的教育这一块是一个很直接的问题,作为家长,跟孩子用怎么一个角度来相处,想祈请师父有一个提示。

慈法法师:实际我们中国人这种封建社会的源远流长的这种国家性的特质,造成了封建教育的一种家长制——君主制家长制。这种制度它对孩子的阶段性的尊重不够。尊重不够,爱护是有余的,要求是有余的。往往我们会把爱护变成要求的一种前行——我爱护你,然后我可以要求你。很多要求是无端的,实际就是成年人、大人的面子、尊严、需要、想法,附加给不同年龄的孩子了。

那这个家长可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就是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等,也可能是爸爸、妈妈这样一个年龄段的人,什么叔叔、姑姑,什么亲人等等。孩子可能是几岁的孩子、十几岁的孩子、二十几岁的孩子,或者三十几岁的孩子等等。这样一些孩子,大家对他们真正的尊重不够,就是对单体生命的尊重不够,往往以爱的名义做一些暴力、一些挟持、一些强求、一些压制、一些自我需要的对孩子的一种强制性的要求,这个是比较多的。

孩子的不同阶段 ,好比说幼年、少年、青年,这些不同时候我们对他要有一个准确的尊重。好比说在幼年,你就养育他、爱护他。他那时候还没有思维能力,这个时候你对他的尊重可能就是养育他、爱护他、教导他等等,都是行的,但是你对他的尊重得有。好比到少年了,幼年到少年,他根本不尊重,还是要求他,还是像他幼年一样地去要求他。因为幼年纯粹是要求,你这样那样,纯粹是摆布性的、强制性的,基本上就是大人想怎么做就怎么来做。但是到少年就不能这么做了,他的人格已经开始出现成长的过程了。到青年你还用对幼年的那个心理……

很多人根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这是教育中出现的最大的问题。孩子实际在长大,他们还是希望孩子还是跟幼儿园一样的,但是他们已经上小学了,已经上初中了,他还是把他当幼儿园的孩子一样地照顾。好了,孩子开始反抗了,叛逆、对抗,实际就是我们教育中缺乏对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生理需求的尊重,这个方面要了解。

我们对他的少年阶段、青年阶段、幼年阶段应该赋予的尊重,应该赋予的协商、理解,他们的心灵成长过程的一种需要,应该了解这样的,在这种尊重、了解他们的情况下,给予辅助、支持,乃至引导,这都是有意义的。要是不了解他们的情况下,强行把我们成年人、老年人的意向、愿望、想法附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就变得很沉重,就会反抗。因为不是他们内心的,对他们的成长、对他们的心理、对他们的需要不是支持,是减损。就这么回事儿。

大家善于观察这一点,我感到作为父母就没有啥了,就是个支持,就简单了。就是从幼年到少年、青年这个阶段性的变化,很多家长根本不顾及这个东西,不在意这个,也不关心这个,只想着我对你好,然后就可以把自己所有的想法、作为乃至理念、乃至自心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来完成,孩子就变得很苦了。

我感到这是封建社会的特质,然后孩子又熬成父母了,就开始对孩子又这样,又是用这一套,不断地就重复这一套。所以我们中国的孩子啊,很多人从孩提时间一直到青年时间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包括婚姻的指定、工作的指定、考学的指定,什么都要指定,孩子他们没有受到他们——基本上个体单位的、个体生命的一个尊重没有。那反抗是必然的,现在反抗都是必然的。

这一点,我们可以多审思不同阶段的一些心理需要、生理需要、成长需要,他们内心世界的需要是什么,了解了,我们去辅助他、支持他,当然也可以正确地引导他们的一些理念、方向、做法。这是完全可以的;但不是强制的,不是扼杀性质的,不是说你必须执行的命令,那这样就好。

对他有个个体的尊重就好,这样就不会、不至于出现那么多孩子们苦啊,苦不堪言啊,什么地狱啊,真是苦,很多孩子真是苦。现在孩子自杀啊、伤害啊、割腕啊,挺痛苦的,为啥啊?这都是父母的爱带来的。很多都是父母的爱带来的,很小的孩子就去叛逆,女孩子怀孕,男孩子去吸毒,去做很多恶事,并不是他们真正的需要,是他们那种叛逆的一种激烈的释放一样的,他感觉到能平衡自己。

(二)恰当支持孩子走上健康自尊的人生之路

慈法法师:对待小孩子,不管是做啥,都对他们有正面的、尊重的一个恰当的支持,家长自己的义务也做到了,孩子也能健康成长,这可能是我们对天下孩子一个最真实的支持、爱护、辅助,也使他们自尊地成长起来。

要不然孩子挺不容易的,当然家长也不容易。因为我们受的教育,过去家长对我们也是这么教育的。我们又这么再翻版地去教育别人,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下来的。对这个地方要有个思维观察。我感觉不难,就是挺从容的一个事儿。

那我们就根据孩子的爱好、他的能力,不一定都要考第一名,那实际是很扼杀人性的。有的人就学习方面差一点,但是他的心智可能很强;有的人学习差,但是他的手的操作能力很强。所以说呢,都应该受到尊重。现在这种教育,只尊重考分好的人,其他人都是垃圾,这都是胡扯的。有农民,有工人,有各式各样的人,不是一定都是学习好的人。“学而优则仕”是一个很误人的东西。

这个社会是优化的,所有的行业都受到尊重了才是真正的优化,各个角度的人都受到尊重了才是真正的优化。你只是把那一群人抬得高高的,其他的人受贫瘠、歧视、压迫,这真优化不了社会。你看司机受到尊重了,坐车的人也受到尊重了,农民受到尊重了,吃粮食的人也受到尊重了,这个工人、各个行业大家都是尊重的,有什么不可以的?他为什么不能尊重地活着呢?一定要说那个人怎样,把那个人弄得就是甚至脚底下都是钞票,其他人真是吃个饭都没有钞票,这真是很变形的一种做法。

这个教育、这个教育理念啊,好比说一个班10个孩子、20个孩子、30个孩子中,有的人就喜欢就上完初中我能种地就行了,他也很好,真是很好。我就打个工,我不需要我一定要考前几名,实际他自自然然地,我就考不了前几名,我就只能做个工人,一定要我考前几名,一点意义都没有。大家都逼啊,打啊,揍啊,全部都围绕那个几名几名弄,把这些孩子折磨的!前几名心里也是天天担心的不得了,很小的孩子就得心脏病了。为个啥呢?教育孩子,好比说这个孩子他喜欢做个农民,就先教他农民的这种角度,你多学点农业知识,可以读农业专业学校去,对吧!很小就可以去学习这些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个体的尊重,自己业报的差异的尊重,有啥不可以的?一定要弄第几名,所有的人都为这个几名几名苦了,不知道为个啥,考几名也不见得好过。这种引导是十分不人性的,实际上,非人性化的,不尊重人。

学习好的人应该受到尊重,学习不好的人同样应该受到尊重,因为人的业报是这样子的,对吧?有的人的业报就是这样子的,有的人一看就会了,一看就可以写出来了,有的人你教他十遍他都不会,你何必一定要他考第二名、第一名呢?你不扼杀人的人性吗?!扼杀他的业缘吗?!没有必要。我感到人真是顺其自然地,顺其因缘地给予辅导,正确的辅导,健康的辅导,支持他走上一个健康的路子、自尊的路子,就OK了。

(三)如何看待应试教育

某师:师父,现在尤其是学佛的佛弟子的孩子,他有一个关于要不要去上这种应试教育学校的问题。

慈法法师:老老实实地去学习,没啥!跟孩子说好啊:你考到最后一名,我说你是英雄,给你买个糖吃。(众笑)——你只要敢面对,就可以了。
我跟你讲,以前我真遇到过这样的孩子,这个家伙老是考第一名——倒数第一名,弄弄弄弄,家里烦死了,父母都要上吊,因为啥?老师把他们逼的,他们感到不行,上吊算了,活着多难受,对吧?家长来找我来了,说咋弄?

我说:过来,小伙子,你喜欢倒数第一吗?“我也不喜欢。”我说考倒数第一名挺不容易的啊?他说:“容易!不考就行了。”(众笑)我说,你看你给你父母带来的东西,你喜欢吗?“我真不喜欢。”我说,那你这样子,你老师喜欢吗?“不喜欢。”我说,你喜欢吗?“实际我也不喜欢。” 那我说你就尽你的力量,考多少算多少,考倒数第二名了,你就很光荣了;你能考(倒数)第三名、第四名,了不起了,对吧?试一试,你愿意考多少考多少,就是干脆不做不要弄——因为他老倒数第一名,为啥?他不做!

我说你只管去写写试试,学会多少就考多少,咱不为第几名去争,也不需要往前跑,也不要往后跑,是个啥就是个啥。他说真行吗?我说行。他说,“我原来是这样,但我爸妈就一定要我学好,我就学得差了。”他就那样,真是很快就到班级的中等了,很快!半个学期以后,他过来说我现在是中等学生,我说安稳吧?他说安稳了!(众笑)我爹妈都安稳,我也安稳了。

他不需要啥,他不需要责怪,他也不需要什么。但你要责怪他,孩子心想我就不干,咋地!一个孩子、两个孩子,他就那个劲儿。

某师:很多家长也认为现在应试教育出现严重的问题了,学校老师……

慈法法师:教育出现问题了,是你自己出现问题了!大家都不出现问题的时候,教育出现问题也没有用,我告诉你。是大家同样出现问题了!不光是老师出现问题了,教育出现问题了,实际是我们自身都出问题了,对吧?你为啥要随风倒呢?对不对?要是说老师一定要第几名第几名,我们所有的家长都不管这个事儿了,他有什么用啊!都不理他了,对不对?大家都随波逐流的。

真还不是一个人的事儿,也不是说一个教育制度的问题,就是大家都出问题了。干脆我们也不求你第几名,就是求你身心健康,你学得安乐。功课那么多一定要写到半夜,说你可以不写到半夜,对吧?完全可以的。实际很多人写到半夜,他就办不完,20分钟可以办完,他就熬到半夜。

居士:师父,我的小孩,他自身要求严,我其实对他学习上基本也没有什么要求,但是他自己还是很自觉的,每次考试自己紧张,自己给提的要求。

慈法法师:这是一个共同气氛的推动,孩子弱啊。气氛造成的。

咱们心里面具具足足的,真是说需要啥呢?把心里的具足认识清楚了,这具足的动力就出来了,真能做啥就做啥。真是在外面学的东西是心灵的添加剂,或者说心灵的负担。要是从内心引发出来的作用力呢,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真是要看内心的,内心的力量的舒展才有意义。这样就挺省力的。

(四)如何看待孩子的吃玩与打闹

某师:跟家长交流过程中,他们提出来:你现在问孩子需要什么?他肯定就是说吃啊、玩啊。

慈法法师:他在某个阶段就是需要吃玩啊!他们成长的过程不要吃、不要玩他们干什么?!他们需要吃玩的时候,就给他吃玩。实际很多玩中才能学到东西,真正学习东西学不到东西。灌输的东西,他学完,他记忆都不愿意要,能对他有用吗?我们很多在学校学的东西记忆都不愿意记忆,学完了以后一出校门就扔完了,这不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吗?!我们都经历过,对不对?就是吃玩的东西,为了他更好地吃玩让他学习一些东西,多好啊!你不是想好吃好玩吗?那你就要学习一些东西(众笑),学点东西然后你好吃好玩,要不然你吃玩都没有机会,对不对?有啥不可以的。死角!

所以说我们慢慢地要学会理解孩子啊,家长要学会理解孩子,因为我们自己以前都不理解自己。自己就反观我们那个时候心里需要啥,再去教导他们就行了,基本上差不多,人性差不多。少年有少年的需要,青年有青年的需要,中年有中年的需要,老年有老年的需要,他都是需要不同,你一定要弄一般齐,你是胡扯!

某师:师父,还有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小朋友相互之间会打架。

慈法法师:打架只要不受伤就行,打一打锻炼身体。(众笑)孩子不打架不正常。孩子不打架把孩子弄得……实际对孩子并不见得有啥过多的好处。也不能鼓励他打架,但也没有必要过分地呵斥他打架,就是一定不要把人打伤了。慢慢地就要提醒说你打架用的啥心啊,问他啥心理啊?不要嗔恨,打着玩可以。嗔恨要忏悔了,只要不起嗔恨就行,打着玩玩闹闹,那都没啥。挺锻炼身体的。

最主要是不要起嗔心就行。嗔心那就出手就会伤人;不伤人,只要没有嗔心,再打再闹腾都不伤人。就是让小孩子要生慈悲心,相互爱护。

我们应该祝福天下的孩子能受到尊重的、健康的、有益于他们的成长的——我们多做一些这样的事情。尊重他们,支持他们的成长。阿弥陀佛!

——选自2016年8月慈法法师于鸡足山放光寺随缘开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