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绰禅师
慈法法师
岁次己丑(2009)夏安居于鸡足山华首放光寺
把誓愿明确表达出来十分重要!因为我们人生中充满探索、欲知的渴望、迷茫或心结。一旦立誓成为事实,我们就等于把人生目标或者实践法则的目标明确起来,来指导正行,导驭正行,有清晰的实践法则。没有法则会有很多茫然。所以立誓是把心中愿望如实地完整地作个审视,把它明确,以正行实践。
1、即因即果一念横出,心地缘起真实祝福
今天有些人在探讨现世利益。实际念佛本身是性因性果之修行,就是即因即果,也是一真皆真。从一念上很好认知。南无阿弥陀佛本来是完整教法,是总持法门。念佛时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即是具足,即是无量功德大利,即能灭除无始以来业相续,称为横出横断。此横出横超之法门就在一念。我们不念佛时业习又来相续;念佛时横出利益直接表达。横出是一念即出。业习反扑不是我们又横入了——没有这个说法,其根性已绝。了达即因即果,我们做人与修行都十分方便。若没有这个横出法则,我们在这个时代想了脱生死,累劫负重尚且无力解脱。这一念,我们平时运用十分重要!从发愿、明确法则到实践,都以横出善巧来审视。一定要有实践!业习烦恼中若是一念横出,认知清晰,即因即果,生死就与我们永不相干,幻化生死一时出离,不再被幻化所迷。一念认知清晰,幻生幻灭业相就不再腐蚀我们。我们知道这是无始以来业习的残留,无有实质;再来学习、实践与生活,就会带来极大方便。
【第九大门中有两番料简。第一苦乐善恶相对。第二明彼此寿命长短比挍。
就初段中有二。一苦乐善恶相对。二引大经为证。初言苦乐善恶相对者。在此娑婆世界。虽有苦乐二报。恒以乐少苦多。重则三涂痛烧。轻则人天刀兵疾病相续连注。远劫已来无有断时。纵有人天少乐。犹如泡沫电光速起速灭。是故名为唯苦唯恶。弥陀净国水鸟树林常吐法音明宣道教。具足清白能令悟入。二引圣教为证者。净土论云。十方人天生彼国者。即与净心菩萨无二。净心菩萨即与上地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忍。故更不退转。又引大经四十八愿中有五番大益。第一大经云。有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二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若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三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得宿命智。下至不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四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得天耳通。下至不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五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得他心智。下至不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欲论彼国利益之事。难可具陈。但当愿生。必不可思议。是故彼方唯善唯乐。无苦无恶也。】
“第九大门中,有两番料简:第一、苦乐善恶相对。”还是引导我们向往往生极乐世界之利益。“第二、明彼此寿命长短比校。就初段中有二:一苦乐善恶相对,二引大经为证。”道绰禅师引用大经与大智度论十分多。因为他早期讲涅槃经,习惯于以经解经。“初言苦乐善恶相对者,在此娑婆世界,虽有苦乐二报,恒以乐少苦多。”这个娑婆世界有善恶及苦乐二报,这是必然的因果相;行善有善报之乐,作恶有恶报之苦。如说八苦三苦等等,八苦人人难逃: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炽盛——人人都会体验,人生苦短,乐事甚少。过去中国人说四种乐,仔细看也乐不起来;况且中国人认为是乐西方人不一定认为乐,人的乐事还是少!这不是悲观论调,是世间的客观现实状态——苦多乐少。
“重则三途痛烧。”地狱、饿鬼、畜生,也称为刀途、血途、火途。说地狱,我们可能想象监狱,但根本不能比;说饿鬼,想象饮食不济。说畜生之苦,我们能看到驮马上来,负重而行,任人鞭打;饮食由人饲养,若予则食,不予则难以果腹,所以多有苦处。“轻则人天刀兵疾病。”我们这里经过刀兵的人不多。像中东国家或者越南、朝鲜、阿富汗以及非洲很多国家,都离战争未远,刀兵太多。疾病,现在大的疾病或者瘟疫之类也频繁发生。“相续连注,远劫已来,无有断时。”娑婆世界的苦难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才有,从减劫以来人就趋向越来越苦。何以故?以恶相加故!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乃至亲人朋友间也多以恶意相加。这是十分不可思议的!
今年年初,有几个居士去找我,谈起他们家人,尤其是孩子。本来自己孩子是养育对象,要多给善良祝福与爱护。但是他们谈到最后,我说你对自己孩子是恶意相加,孩子必然产生种种痛苦与疾病。很多父母不了解,儿女成长过程中身体心理所受伤害,往往是父母强加的!有个居士还是国家某单位干部,他开始不相信,说我不可能把坏东西给孩子吧?我说你静一静,现在想什么?他说孩子身体不好、学习不好……这是他第一个概念。我说这就以恶相加!他说这是实际情况——实际情况,他作了业感缘起,就把这个缘起强加给孩子了。本来这些在变化中是无常的,身体不好、学习不好等状态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现,但是家长往往把这些东西确认无疑,让孩子继续承担这种恶的缘起。缘起中是因,因必然有果。父母在强化这个因,肯定会结果,有此因则有此果。
我们在平时交往中能不能不以恶意相加?我们周边本来乐事就少苦事就多,若更以恶意相加,自身必被恶缘困扰。何以故?相互恶业相激,产生伤害。许多人不警觉自己心中这个东西,而是说事情是这样啊!说这个寺院是这样、这个团体是这样、这个家庭是这样、这个人是这样……不断重复这个缘起、表达这个缘起,结果被恶所困。这是不可思议之事!从家庭到学佛团体,我们都要警觉于此。
2、哀此五浊冀生彼国,获寿无量神通大乐
“弥陀净国,水鸟树林,常吐法音,明宣道教,具足清白,能令悟入。”
还是劝我们舍此欣彼。整个安乐集就让我们来舍浊或舍此界、欣彼界,都是这样提示,不断地提示。你说这提示重复得太多,但是这样提示我们对此浊恶世界的认知够不够?还有待于大家从种种角度观察。
“二、引圣教为证者。”证实此苦彼乐。“净土论云:十方人天生彼国者,即与净心菩萨无二。净心菩萨即与上地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忍故,更不退转。又引大经四十八愿中,有五番大益。第一、大经云:有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迦叶尊者身体就是真金色。我们殿堂中佛菩萨像都贴上金,是表皮贴了一层。这是真金色,紫磨真金色。“二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若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我们这个世界上百人百面孔、千人千形象。尤其中国人,因为没有宗教规范,基本上一人一个样。你看伊斯兰教国家,都是那样胡子和相貌。在很多宗教中,他们真正信某一宗教,基本上长相很像。你若细致辨识可以辨出来,稍不注意就感到差不多。中国从清末以来,把帝王赶走、封建王朝灭掉,然后破四旧、砸烂孔家店。旧文化没了,传统宗教也没了,人的规范就没了;没有规范生活模式,大家就随心所欲成长了。所以我们每个人相貌都不一样。
这是彼国人天相貌没有好丑,都是一样完美。你说都一样完美没有意思——这是不平等心或者骄慢心所致,是我们多生多劫以来不平的择取所带来,就是不喜欢庄严相平等相。
“三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得宿命智,下至不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宿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当然我们不是宿命论者。宿命有生命相续的业流。好比说一个人从无始以来生命相续,此没彼出,生生世世作业,若证得宿命智者就可以观察:他怎么死、怎么生、怎么死、怎么生,某一生是多长……虽然这里面是无我的,是因缘而生,但他这个业流中可以了知。我们现在宿命就因为苦而自闭了。
我遇到一个居士,年龄不很大,两耳全聋掉了。这个居士很难受,我给他提示用笔写:你一定遇到了一个你不堪记忆的事情,就是不堪之事。因为不堪忍受,他潜意识就把耳朵听力功能全部封闭了。我们说是聋了。实际是听到一种不堪忍受的声音,潜意识中把它封闭了。这个苦封闭我们意识的力量十分大!很多菩萨修忍辱行或者精进行,就在苦中不思议、苦中觉悟。我们每个人面对的逆缘或碍缘都是彻底觉悟机会。逆缘障碍违背心智,但这是彻底觉悟之最殊胜法、最殊胜方便——彻底觉悟,从根本上觉悟的最殊胜方便。往往遇到逆缘障碍人就想回避,岂不是丢失了彻底觉悟机会?
为什么这样说?像大部分宿命修持者,是不堪忍受于苦,或者是苦中觉悟者。这个觉悟是什么?了达事情本源,认识其实相;了解本源与实相,宿命就没什么问题了。因为我们被苦封闭,所以一生一生各不相知。虽然生命在生生世世中相承相辅,但是大部分人是一生一生间隔起来,一生不知一生,生生不知,所以轮回于迷失无明业中而不能知。假设我们真正遇到违缘障缘,包括生死大事,要静观觉悟于此,忍力成就,必然有宿命之相续。
在极乐世界不需要这样艰苦修持,生彼国即得宿命智,知自他生命生生世世之方便。要是我们现在有这个就简单了,不需要学习,打开你记忆就行,一提示就可以了。因为无始以来我们什么生命、什么机会、什么因缘都做过,每个人都是这样!无始劫以来轮回,什么样轮回没有?什么样机会没遇过?只是你把自己因缘封闭阻隔了。往生彼国必然得不可思议的宿命智。
“四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得天耳通,下至不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天耳。现在很多人在祈祷能不能念佛闻法?实际说我们能不能不动本位来闻阿弥陀佛乃至十方诸佛之教诲?有时我们心念不能突破这种心理障碍,所以不敢发这样愿;不敢发这样愿就没有这样机会,因为万法由心生。实际我们很多作为中,佛菩萨在给我们提示来突破心理所知意识障碍——突破,让我们有机会。我们现在能不能听到他方诸佛菩萨教诲?聆听呢?许多人说不能,但善巧者亦有方便。假设我们能在此土此境中不动本位地听取十方诸佛甚深教法——欲听哪个佛,比如我们听阿弥陀佛的教法,或者听阿閦鞞佛、多宝如来、宝胜如来、妙色身如来、药师如来讲法,那就太方便了。就不需要在六道中迷茫、徘徊、摸索了。所以说往生彼国有如是不可思议利益。
“五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得他心智。下至不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他心智,这是不可思议的说法。有经典记载,一初果圣人,能知一个小世界所有众生心所或者心念。一小世界是一日月轮所住持世界,其中所有众生心念他欲知就能知。现在经常有些人说自己有多么高妙修持,你能不能知道这一群人的心理?证初果可以知一小世界众生心所,就是心念所系。这个圣不是泛说,实有不可思议之功德与善巧。此处说他心智,能知十方诸佛国,或者说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就是不可称数佛国众生的心所。这是什么样智慧?假设我们有人现在把这个房间里所有人的智慧,包括世俗智慧与善巧,都可以随意取用,会是怎样?因为有他心智,别人有什么你都可以取用,可以了知。他心智不是他心通。他心通比较简单,能感知他人心想所为,他心智可以查阅他心,就是人的心理经历他可以查阅!我们现在人心理能让人查阅吗?一查阅会吓倒人的。所以我们这个世间有他心智的人少一些,但是真正想在这个世间以念佛功德引发这种智慧也有。
这从五个角度提示我们往生彼国之殊胜利益。道绰禅师在四十八愿中择取几个愿望让我们审视往生彼国不可思议的殊胜利益,我们在此界若想修行到如是功德利益,就是三明四智之类,甚难甚难!在我们周边或者三乘佛教中,现在有几个真正于三明四智通达无碍?有也躲到深山老林里去了,不敢面对大家,要不然会累死的。他们说一个喇嘛有宿命念,劝我去看看我宿命怎么样。我说不看,怕把人累坏了。我说他要是这样看下去,三年两载就可能出问题。一些善知识有些修证,可以取证一些人心理状态,若是过于频繁使用就会丢失大利,这个善巧会丢失。
“欲论彼国利益之事,难可具陈。但当愿生,必不可思议。是故彼方唯善唯乐,无苦无恶也。”这与我们娑婆世界唯恶唯苦对比呢?我们从这两段文字中认识到苦乐之相对。娑婆世界的苦我们不用讲,大家分明了知;极乐世界的乐不得不提。所以道绰禅师把往生极乐世界的利益一点一滴提示我们,激励我们往生彼国的愿望。
【第二明寿命长短者。此方寿命大期不过百年。百年之内少出多减。或生年夭丧。乃至童子身亡。或腹胞胎伤堕。何意然者。良由众生作因时杂。是以受报亦不得齐同也。是故涅槃经云。作业时黑。果报亦黑。作业时白。果报亦白。净杂亦尔。又据净度菩萨经云。人寿百岁。夜消其半。即是减却五十年也。就五十年内。十五已来未知善恶。八十已去昏耄虚劣。故受老苦。自此之外唯有十五年在。于中外则王官逼迫长征远防。或系在牢狱。内则门户吉凶众事牵缠。茕茕忪忪常求不足。如斯推计。可有几时得修道业。如此思量。岂不哀哉。何得不厌。又彼经云。人生世间。凡经一日一夜。有八亿四千万念。一念起恶。受一恶身。十念念恶。得十生恶身。百念念恶。受一百恶身。计一众生一形之中。百年念恶。恶即遍满三千国土。受其恶身。恶法既尔。善法亦然。一念起善。受一善身。百念念善。受一百善身。计一众生一形之中。百年念善。三千国土善身亦满。若得十年五年念阿弥陀佛。或至多年。后生无量寿国。即受净土法身。恒沙无尽不可思议也。今既秽土短促命报不远。若生阿弥陀净国。寿命长远不可思议。是故无量寿经云。佛告舍利弗。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十方人天往生彼国者。寿命长远亿百千劫。与佛同等。故号阿弥陀。各宜量此利大皆愿往生也。又善王皇帝尊经云。其有人学道念欲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国者。忆念昼夜一日若二日或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至六日七日。若复于中欲还悔者。闻我说是善王功德。命欲尽时。有八菩萨。皆悉飞来迎取此人。到西方阿弥陀佛国中。终不得止。自此已下又引大经偈为证。赞云。其有众生生安乐。悉具三十有二相。智慧满足入深法。究畅道要无障碍。随根利钝成就忍。三忍乃至不可说。宿命五通常自在。至佛不更杂恶趣。除生他方五浊世。示现同如大牟尼。生安乐国成大利。是故至心愿生彼。】
“第二、明寿命长短者。”寿命长短是很直接的问题。我们现在人寿是百岁以里,对减劫的概念要清晰。我们在减劫中若感觉不到,会散漫地放逸过去。因为这个时代人寿命短促,所以他更追求安逸,想更多事情、做更多事情,结果时间变得紧迫。现在紧迫感在潜意识中的人比较多;有人可能表面从容,但在心灵深处总感到很多事情要马上做、很多事情要思维、很多事情要处理。但是减劫中寿命下滑、道德下滑、善缘下滑是一个大趋势。少有人能出离减劫中的恶业相加或者恶业炽盛、善缘减退,是这样一个共业。
“此方寿命,大期不过百年。”像我们中国历史记载,也就是七千年或者五千年文明,最多是人寿百岁或者百二十岁以里,没有啥了。“百年之内,少出多减。”一百岁以上的少。“或生年夭丧,乃至童子身亡,或复胞胎伤堕。”在我们社会,堕胎是最麻烦的一个共业业报!“何意然者?良由众生,作因时杂,是以受报,亦不得齐同也。”善恶交织,果报也交织。刚才举例说我们每个人相貌差异十分大,何以故?没有智慧、宗教、规则的梳理。“是故《涅槃经》云:作业时黑,果报亦黑;作业时白,果报亦白。净杂亦尔。”取相认识必在因果,出不了因果!只要我们取相审视一个事情,就逃不出因果。一切有为法中皆是因缘,缘生缘灭,也是因果相。黑业白业相交织,大概如是,人心有向善,但是恶缘炽盛,就作恶;有时善缘,作一点善,恶缘炽盛,又作点恶。有种种取相理由或者推动。
“又据《净度菩萨经》云:人寿百岁,夜消其半。即是减却五十年也。”一百岁先去掉五十岁,这是泛说。“就五十年内,十五已来,未知善恶。”剩下五十岁又去十五年,还有三十五年。“八十已去,昏耄虚劣,故受老苦。”再去二十岁。“自此之外,唯有十五年在。”要是算一算,我们年头太短,只有十五年能自主。“于中外则王官逼迫,长征远防。”过去冷兵器时代有这些;现在是飞机、装甲兵、机械化之类。“或系在牢狱。”这很苦的!十五年自由中,这些果报都有。“内则门户吉凶,众事牵缠,茕茕忪忪,常求不足。”剩下十五年,还这么多内容,压力太大了。忙忙碌碌,总不满足。中国人讲知足常乐,现在人五欲炽盛,乐不起来。这个时代人与上世纪七十年代比,每个人都应该知足,但是知足者少!你们家房子,过去地委书记也住不了这么大,但是感觉不满足,因为没有别墅。所以总是满足不了。
“如斯推计,可有几时得修道业?”这称为无暇人生了。现在我们有机会来学习与实践佛法,甚至有些菩萨有出家修道之善根因缘,这个人生十分不可思议了,就称为有暇人生。许多人真像这上面描述一样,在受这些果报。我们有这个机会、时间、因缘已经不可思议!一对比,学佛者应该知足。“如此思量,岂不哀哉!何得不厌!”让我们有厌娑婆、愿生极乐的心念。
3、意业潜流忏悔调整,欲生还悔圣众迎取
“又彼经(净度菩萨经)云:人生世间,凡经一日一夜,有八亿四千万念。”现在人于口业身业比较在意,意业不太过问。说作为太重要了,而于自身的意识选择、意识取用很少注意。所以很多父母盯着自己儿女,家人相互盯着,单位同事相互盯着,出家人也盯着道友,就看别人在干啥?自己意念很少照顾,很少在自己意念上认真修持。自净其意!佛在广诫中说自净意志,我们是不是能自净其志意或意志?能不能审视自己的作为?善知识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因为他的意识全不在此,他的意识所缘、身口所缘都缘在道业上,没法去看世间或者他人过失,没有精力浪费在那个地方。所以自净其志意!我们现在生活环境与此背道而驰,所以大量有意义的生命、有时间的意识,反而浪费在与自己不相干的因缘上,在别人过失或作为上纠缠不清,浪费正行。这个希望引起大家重视与注意。
“一念起恶,受一恶身;十念念恶,得十生恶身;百念念恶,受一百恶身。”这是意业所使,意业造成的果报相续。意业所使是人生未来业一个大业相。意业往往是潜伏相;潜伏一种无明业,未来受报,悄悄潜伏下来了。我们一天动了许许多多念就潜伏下来,看似没有作用,但它已经形成暗流——未来暗流!菩萨们!对这个一定要在意,这才是我们未来生命的主使者,主导着你的生命。我们作意念佛,是念念皈依,念念无得无失,念念空净,念念真实,念念依法性而安立,念念远离诸苦,这同样在未来果报中产生事实。所以意业往往是潜伏未来的暗流,支使与成熟你未来的果报。
对意业马虎或者一带而过的心理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的一种共相。意业致使的果报,大家多会轻易放过。在戒律中,尤其出家人戒律中,讲意业问题就是潜行。所谓远方便之处,多讲的是意业。所谓远方便,是这个事还没达成,但是你动这个意念了,就会形成远方便,就是未来业报之远方便。什么叫远方便?还看不到,但是它已经形成一种业流的缘起、种子、因。就是我们动念了,还没有做这个犯戒的过失,但是已经形成一个远方便,未来的暗流已经开始流动。你要是不忏悔它,它就会成为业的事实。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
“计一众生,一形之中,百年念恶,恶即遍满三千国土。受其恶身。”三千国土我们知道是三千大千世界,即是一佛国。一个佛国都充满了一个人业力所致!像《普贤行愿品》中说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这个暗流充塞在我们意识法界中,意识法界中的积累已经成为事实。所以意忏、意识忏悔十分重要!在我们意识法界中它已经造成事实。我们要随时调整、明确自己的意识法界究竟在做些什么?这不是给别人看,一定是自身承纳的因缘。意识法界。
“恶法既尔,善法亦然。”意识暗流中行种种远方便,我们动善念亦复如是。“一念起善,受一善身;百念念善,受一百善身;计一众生,一形之中,百年念善,三千国土,善身亦满。”善身亦满,亦是轮回;恶身充满,也是轮回。此界但有轮回之苦。虽有善恶之别,但以轮回相续,轮回相续是我们世间最大的苦,我们娑婆世界就是轮回苦啊!轮回苦是娑婆世界最苦的根本因缘,就是苦乐相交。“若得十年五年,念阿弥陀佛,或至多年,后生无量寿国,即受净土法身,恒沙无尽,不可思议也。”十年也好,几年也好,我们念阿弥陀佛能有几年?我们现在开始了,至少这一生要念佛,不念佛就对不起自家了。因为你立过誓,你意业中已经作意。作什么意?往生意嘛!必生意嘛!我们已经作过。我们至少在人前、佛像前、菩萨前立誓过,要知道这就是我们以后所守护、督促我们行为、指导我们归向的意乐或者意业。
“今既秽土短促,命报不远。若生阿弥陀净国,寿命长远不可思议。是故无量寿经云:佛告舍利弗: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十方人天,往生彼国者,寿命长远,亿百千劫,与佛同等,故号阿弥陀。各宜量此利大,皆愿往生也。”这里所说无量寿经是小本无量寿经,即是阿弥陀经。“十方人天”,给我们不断地肯定、决定、引导,让我们意识意业在未来流向中清晰自己的作为与果报。这完全是以意识引导不断引导我们、提示我们。
“又《善王皇帝尊经》云:其有人学道,念欲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国者,忆念昼夜一日,若二日,或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至六日、七日,若复于中欲还悔者,闻我说是善王功德,命欲尽时,有八菩萨,皆悉飞来,迎取此人。”念欲,在作意上,他反复提示作意或意业。有没有念佛后悔的人?许多人念佛因为受到异见或业力违缘冲击,认为念佛没有用,生疑而退还。还,还悔,后悔。这样人怎么办?佛说此经对这一类人起作用。迎取——不是迎接,是迎取!迎取太有力了,你不去也得去!他不是说迎接或接你,反正是把你取走!这翻译很有力量。要说阿弥陀佛迎取导师,我们大家都不用管了,念着佛反正就等吧,什么时间取我们什么时间去。一般我们说接引导师,引导我们,挺柔和。若说迎取,不走也得走,不去也得去!对我们现在人来说,迎取太好了。那个发愿文上要有“迎取”才好呢!
解决这个问题十分容易,把往生论五念门过一遍就知道怎么运用阿弥陀佛无碍愿力来念佛,怎么乘阿弥陀佛无碍愿力念佛了。把五念门读一遍,你就找到方法了。若是不读,无碍愿力还是佛力,你还是颠倒妄想念佛,就是在妄想心中念佛,不得利,不相应。我们依佛无碍愿力念佛,念念相应,一念不可思议,多念亦不可思议,其功德无碍故。
4、取相往生彰显体用,修短自在行如普贤
“自此已下,又引大经偈为证。赞云:其有众生生安乐,悉具三十有二相。智慧满足入深法,究畅道要无障碍。随根利钝成就忍,三忍乃至不可说。”三忍是佛所证三种功德——信忍、顺忍、无生法忍。三忍乃至不可说,因为诸佛如来无生忍中有无量善巧。这个忍不是我们世间那种承担或者逼迫的忍受。这是听忍,就是允许它、知道它、了解它、认知它、成熟它、运用它,听忍。“是可忍孰不可忍”是世间的忍受。这个地方有智慧,有慈悲,有方便。所以听忍或者无生忍中具三德:智慧、慈悲、方便。
“宿命五通常自在,至佛不更杂恶趣。”往生彼国有情三十二相具足,三忍具足,宿命五通具足!对三界轮回的凡夫来说,宿命太重要了,像资粮一样。我们说这个人种性或者根性是什么——要是人的生生世世宿命不丢,根性就方便了,很多学习不需要,一提示就可以。以前我遇到一个出家师父,一天背六十颂。一颂是一个偈子,六十颂他一读就会背。这不是一生熏习。很多超常的记忆、技巧、学习方法都是根性而来。实际是宿命无遮,可以产生智慧。他没有遮拦,没有障碍,是通达的;他就会形成取用自如之善巧。我们现在的宿命隔开了。说往生我国者不复三恶道,我国无有恶道之名,这是阿弥陀佛誓愿所致。
“除生他方五浊世,示现同如大牟尼。”除修短自在,不舍本愿故。有人说我往生极乐世界不是为了在极乐世界呆着,是为到他方五浊恶世利益有情。这允许的。所以佛在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二愿有说他方菩萨来生我国,欲修短自在,乃至欲到他方浊恶世界度化众生,现前行普贤之德。这样修法于佛誓愿中有设。大牟尼,我们本师释迦文佛,“达雅他嗡牟尼牟尼玛哈牟尼耶梭哈!”(注:释迦牟尼佛心咒)五浊恶世中成佛者是不可思议贤圣之类,大牟尼是对释迦佛的赞美。像释迦佛在我们五浊恶世人寿百岁以里弘传这种不可思议教法,受十方诸佛所赞叹所礼敬!“生安乐国成大利,是故至心愿生彼。”这样大篇文字读来读去,就是劝我们往生彼国、往生彼国、往生彼国!娑婆杂恶,人寿短促,苦难甚多,极乐世界种种殊妙不可思议,种种功德不可思议,种种胜景不可思议,种种胜缘亦是不可思议,令我等真心往生。
【第十大门中有两番料简。第一依大经引类证诚。第二释回向义。
第一依大经引类证诚者。十方诸佛无不劝归西方。十方菩萨无不同生。十方人天有意齐归。故知不可思议事也。是故大经赞云。神力无极阿弥陀。十方无量佛所赞。东方恒沙诸佛国。菩萨无数悉往觐。亦复供养安乐国。菩萨声闻诸大众。听受经法宣道化。自余九方亦如是。】
第十大门,道绰禅师文字引用,讲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之对比频繁出现,让我们对比。取相有情若不作对比,依什么?所以不断来说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的差异。法性无异,妙用有别,全在于此!极乐世界法性与我们娑婆世界法性没有差别,佛的法性与我们众生所缘的法性也无别,但是妙用有别。往生是妙用,在五浊恶世是不是妙用?大家要深思,是不是妙用?往生必见妙用!想取法性妙用,你就实践往生法则吧!你在此娑婆世界是不是妙用?你全然不知。你要知,你认为是妙用,你沉沦其中,真正法性妙用你启用不了,法性之广大、究竟、自在、美丽、殊胜多有不见。所以不知法性妙用。若知法性妙用你就往生了。求于往生,求于彼土。所以欣厌明确,必达彼国。这样我们有法的可依。因为我们取相,所以说往生,往生是必取之法。
“第一、依大经引类证诚者。”反复用经论给我们证诚此教不虚、此法不虚,证诚。这必须反复实践、观察、认知、了解、运用成熟,达成事实。法性是一,若无证诚,我们不敢轻易取相,真正利益能不能现前?引经为证。“十方诸佛,无不劝归西方。”把十方诸佛抬出来。阿弥陀经是畅佛普度之法则,是开佛知见。净土一法唯佛与佛能宣化,无问自说,畅佛普度众生本怀之教法。普利十方,开化众生,令入佛之知见,成就究竟道业。不要小看这个因缘,这个法唯佛与佛能宣,所以十方诸佛同作证——出广长舌相,就是十方诸佛同作证。
在印度,对于广长舌相,有人把舌头拉起来,把下边韧带用一种草一点一点割,然后能把舌头拉到额上,认为以后生生世世无有妄语之难。这可以实践,不复杂。因为舌下有韧带,很薄很薄,用一种带小锯齿的草叶轻轻一拉,一次拉一点点,慢慢地舌头就可以到额头了。到额头以后再没有妄语之灾,以后都说诚实言了。这是一种修行方式。佛陀就引用这个印度风俗,广长舌相,诚实言之义。我们读《阿弥陀经》中说十方诸佛各出广长舌相,称赞此不可思议功德。广长舌相是说诚实言。过去人说三世无妄语,舌头可碰到鼻子。我们看一看,这里面很难找出来。也有人可以,就是三世没说过妄语。你说我三世都不说妄语——你舌头一伸就知道了,这是勘验的最简单方法。出家人中有这样舌相挺多。我遇见两个小孩子,都是出家师父,舌相特别好,有的可以达到鼻根。
5、凡圣齐归一生成佛,一念契入即得不退
“十方菩萨,无不同生。”十方诸佛劝化自己国土人民往生彼国,乃至不退转菩萨往生彼国。以何因缘这样劝化?一生成办菩提。这是中心思想。为什么要生彼国?我们看到《普贤行愿品》中说:愿我临终无障碍。乃至说十大愿王一切时中导引我等往生阿弥陀佛国土,实际就是一生成就无上菩提。无量寿经唐译本,是《大宝积经》中的一品,称为无量寿如来会,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十方如来会,无量寿如来会。诸往生众生一生成佛,所以称为如来会。一切诸佛劝化自己国土人民,若久修菩萨,若初发意菩萨,若普通人民,乃至不退转菩萨,皆劝往生彼国!何以故?一生成就无上菩提故。这样的如实大利,所以十方诸佛同语宣化,没有保留地鼓励周边有情一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不然就有保留。
十方菩萨,无不同生——这不是对净土教法额外夸赞,没必要,这是世尊如实之说。印光法师称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此法如大海,是百川所归。就是一切法要归到净土法门上来,净土是一切法之所归。因为一切众生修行,无外乎是为了成佛利世,圆满究竟于世间。这是一生成办无上菩提之方式,对十方有情或者凡圣有情是通用的,称为凡圣同修。佛教设置了许多法门,凡圣同修者少,三根普被者少,利钝全收者少——不是没有,少!净土一法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凡圣同修的不可思议法则。
“十方人天,有意齐归。”作为人天来说,作意,作意,还是作意,意乐愿归!大菩萨、不退转菩萨、圣者,他们以道法之利,闻佛名号,自然进趣,不需要额外作意。在凡夫有情——作意!我们平时生命意识中作意太重要,你不作往生意作什么意?肯定是六道意,在劫难逃。我们念佛作往生意则生彼国,作六道意则六道轮回。这是因果所致,取相所致,法性妙用全在取相生用。很多人说佛法不是破相、无相吗?你怎么总是取相生用?净土教法就是让我们取相生用的。所以这个教法有不可思议之利益,法性妙用全在于此。染净缘中,上者四圣,取相所致;下者六道轮回,也是取相所致。这没有去掉相。“故知不可思议事也。”说往生彼国是不可思议事,是法性妙用无穷之事,非我等凡夫心力可测——你不往生就不知其内容!从经典上看到,只是根据我们意识所能表达的一些喻说而已。我们看到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经典,所有记载无外乎是根据我们心智所涉、意识所涉而作些喻说,其功德与内容是说不穷尽的!我们要注意这一点。
“是故大经赞云:神力无极阿弥陀,十方无量佛所赞。”无量寿经上有这样说法。下半卷一开章说:彼国无有邪定聚及不定聚。因为佛力住持只有正定之聚,所以彼国皆是正定之聚。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皆共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随顺阿弥陀佛不可思议无量无边威神功德,乃至一念!这个一是契合之一。乃至一念,你契会了无碍力,所以十方诸佛如来皆共称赞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威神功德。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是契会、契合、会意、随顺、相应、安住之一念,安住在阿弥陀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威神功德这一刹那间。干什么?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这一段文字古来以久对其评价十分不可思议,说乘佛愿力,往生彼国,势在自然,法尔如是,契合。“神力无极阿弥陀”这段文字就赞叹于此,无量无边如恒河沙诸佛皆共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他不可思议威神功德是什么?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是为十方诸佛、十方无量佛所赞。
“东方恒沙诸佛国,菩萨无数悉往觐。亦复供养安乐国,菩萨声闻诸大众。听受经法宣道化,自余九方亦如是。”为什么?就是阿弥陀佛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威神功德!不可思议威神功德,彻彰法性,彻彰无遗!妙用,这种无遗彻彰,实在是诸佛所赞叹,众生所归向,所以一切菩萨莫不归去,一切诸佛莫不赞叹。阿弥陀佛之功德与威神无以复加。何以故?彻彰法性妙用,无余广利世间,没有任何遮盖,没有任何疏漏。所以上至等觉妙觉之类,下至蜎飞蠕动,无不摄化,同成菩提。这不是法性之用吗?彻彰无遗,普利无碍,究竟大利。十方世界皆如东方恒河沙诸佛国一样,一切菩萨往觐阿弥陀佛,欲一期成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六道这么苦,大家也都作意往生,为什么往生的少?
师:这是个简单课题,根由来自于业感所取。为什么称为业感所取?我们在自己眼中、耳朵中、六根中,取的是什么?说往生者少。取了这个,这个取是听来。好比说念佛人多往生无一二——这是听来的,听来的是业感。你怎么知道往生多少?以什么来认知往生人少?没有离开业感。我们要是随顺佛无碍愿力,观察十方刹土是什么结果?我们随业感取是少,随佛无碍愿力取呢?菩萨们,这一定是所缘所生!我们一定要知道因缘所生法,往生多少亦是因缘所生。若随业感,多少是我们自己得见的东西;随佛愿力是怎样?随佛愿力与随业感都没问题,只是说随业感大家在相互传送念佛的多往生的少,随业感取相故。取什么相?取众生相。随佛愿力观取什么相?取诸佛如来相。这是因果所感,那也是因缘所感。
我们站在哪个角度思维观察?我们站在随顺佛无碍愿力来观察十方刹土一切众生所作所为,是一个结果,因缘所生;我们随业感来观察十方世界业感众生之相,取众生相,因为众生业相故,所以说往生者少。这不是争议,实是大家因缘所生法之因缘所致。要认识到因缘所生、因缘所致,就是心地所缘产生之境。要不然缘业力,说往生者少,因为我们业感有极大局限性!我们随着佛无碍愿力,有广大性,广大与深度。这两个同样,各取于净染二缘。染缘是往生的少,净缘是往生的多。
所缘所生,因缘所生,我们需要在意与认识。这是很多念佛人的疑虑。要是看因缘所生法,是染净二缘,是随佛愿力还是随自己业感所致,就是炳然分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