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次庚辰(2000)中秋于西安大圆寺
【於是普眼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帀。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爲此會諸菩薩衆及爲末世一切衆生。演說菩薩修行漸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衆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開悟。世尊。若彼衆生無正方便及正思惟。聞佛如來說此三昧。心生迷悶。則於圓覺不能悟入。願興慈悲。爲我等輩及末世衆生。假說方便。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前面有文殊普贤二菩萨,一问如何产生正见,一问如何依正见而行。下面我们看普眼菩萨如何来开我们眼目。文殊开我们大智慧,使我们建立正见,普贤使我们发起大行,普眼菩萨给我们干什么?前面说修行的法,什么叫修行的法?离幻即觉,无有渐次,是为顿法。这个地方普眼菩萨是开我们方便眼,使我们出生眼目,来说渐次。
“云何思维?云何住持?”这和金刚经中说的差不多了——如何降伏其心?如何安住?“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我们是未悟众生。反正慈法是未悟,这一点决定无疑。未悟者怎么作方便?就是给众生怎么作方便,悟者不需言说了,未悟者怎么开导?“普令开悟。”大家都有开悟因缘呀!今天我们遇到这样法会都有开悟的因缘!你不想开悟吗?学佛人还是要开悟的。开什么悟?要了生死的,要破梦幻的,要出业流的。
普眼菩萨要给我们一个渐次,要给我们一个思维、住持的因缘,使我们开悟——普令开悟。这话真是大威德啊!因为有些开悟方法是上根性人可以开悟,这个地方叫普令开悟,光明遍照,一明皆明,一亮皆亮!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维,闻佛如来说此三昧”,没有正确思维方法,听说这样不可思议的教化,“心生迷闷。”我第一次看圆觉经时,如看天书,不知从哪儿下手,也不知写的什么,一会悟一会幻的,与大家今天心情可能差不多。但是看了三五次以后的确欢喜无量,如贫者得宝,如病者得瘥!像久病者突然健康了,像贫瘠者突然得到无量珍宝了,像浪子回到家乡了——流浪于无穷无尽的苦难中没有依托,突然回到自家,衣食丰足,眷属圆满,欢喜无量。真是那样的!过去宗下大师说:十字街头遇见亲娘老子,欢喜得很!要不然我们心生迷闷,“即于圆觉不能悟入。”
佛的教化为了使我们悟入,并不是谈玄说妙,夸张其辞,高推而使众生不能及。是为使我们悟入佛之知见,使我们得清净利益!使我们得到佛一样的功德。这是佛出世本怀,也是佛最慈悲、最大恩德所在!
“愿兴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为现在我等大家。“假说方便”,权说,说一个权机,使我们认识到就可以。给我们一个路子、下手方便。“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爾時世尊。告普眼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問於如來修行漸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說種種方便。汝今諦聽。當爲汝說。時普眼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言:善哉!善哉!”我们无以言说,只能说:善哉,善哉,奇男子,大丈夫。为一切众生有开悟因缘,为一切众生有入渐次方便,为一切众生能悟入佛之知见,为我们殷勤三请,真是奇男子!真是我们大导师!真是我们末世善知识!我们应该顶戴普眼菩萨,应该赞叹供养啊!要不然,今天这样的殊胜教义我们没法听闻。
“善男子!”真是善男子啊!能启教圆觉经的人都是善男子、善女人,此人不可思议,闻此经题也是不可思议!这样可以使佛法殊胜了义之教住世传播。法无以自彰。法虽住世,恒常不坏,若无人弘扬,必生断灭因缘。所以大家能启教圆觉经,不可思议!不光我们欢喜,整个法界一切含识皆因此法而得饶益,皆因此因缘得以出离生死苦海。
这么说你不要认为说得大,这么说是真实之语,莫生谤疑!因为每一个众生的心性都是个法界!善哉!大家有这么好的因缘,我真替大家欢喜。你听得懂听不懂我不管,我是欢喜的,有这样因缘我就替大家欢喜,必为诸佛诸菩萨所摄护啊!必为一切含识所赞叹拥戴啊!
我们能听到这样因缘,即是如香熏染。我们点的有檀香。大家久久熏习,自然心生香气,入香光庄严。你不知道你走出去了,别人一闻,说你身上怎么有香气呢?久久地熏染。熏染什么?殊胜圆满之教化,无上菩提之熏修。所以我们身上有点香气,懂不懂都有香气。因为一张嘴,说我们学圆觉经了,大方广圆觉经——这经题一出口就在放光动地,就是香气普熏,法界有缘咸得饶益。你说大不大?不大,真实不虚。所以说我们大家有福,我们到大圆寺学习《大方广圆觉经》真是了不起,地名与经名相应,我们身业相应。能不能相应我们慢慢看。
“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维住持。”不光思维修行,还要使这个法住持下来,这是我们的任务!护法是成就信心的第一善巧。大家要护持圆觉经,要使圆觉经教化源远流长,布施于未来,摄护一切众生、一切有缘、一切含识,咸成无上佛道。
我们要有护法心。今天我们能学这个因缘,要发起护法心,使圆觉经发起更大的流通与宣化,使无量有情皆能了晓此教义,由此成就无上道业,那真是不可思议!许多人说护法不好护——也好护,有的人是直接以自身利益与佛相应而发起护法——以法护法!终南山沣峪口有净业寺,是道宣律祖的寺院。以前那里有个甘露台,道宣律师在那传戒。有个牌匾是“以法护法”。就是与法相应者,随顺法度,回施摄化有情,这样叫护法。
另一类人,虽不能了晓法义,虽不能与法相应,但是弘扬这样的经教,推广这样的经教,与人结法缘,这样的人也是护法。有人自己听不懂,做后勤工作,说大家听法去吧,那个地方在讲圆觉经,可以使人心地开明——自己虽未听未闻,乃至未有相应,但是间接的相应,叫远摄不舍,一样会究竟得以利益。给大家做饭,给大家烧水,给大家做后勤。所以说种种法会都有无量善护。
像今天我们能坐在这个地方听,有无量善神菩萨在摄护我们。要不然外面大门“砰”地打开,可能有人进来了,让我们打麻将去。或者家里有这个事情那个事情了,或者这个出家人有这个事情那个事情了,或者生这个烦恼那个病了,或者有这个业障那个业障了……就是让你听闻不成。
我们的听闻因缘要去掉无始以来的业障缠缚、烦恼缠缚、种种杂缘缠缚,才能有这个听经的殊胜因缘。所以大家都是不可思议的因缘,要欢喜尊重。
“乃至假说种种方便。”假说,假使予我得饶益因缘。“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眼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衆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衆。宴坐靜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煖氣歸火。動轉歸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爲相。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爲心。】
“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我等皆可说是新学菩萨,也可说是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原来远离诸幻,正是正念之发起。前面讲的正念、正见、正思维。
“先依如来奢摩他行。”所谓奢摩他,就是止、定,以系心一处,无事不办,发生利益。我们众生若是恶法流转无有出离,不妨先知善法,作增上利益,也是善巧入手之处。所以止、定、奢摩他就是使我们制心一处,成办圣事。
“坚持禁戒。”形容如来这种远离幻化的奢摩他,依止,止流转因缘,不随种种虚幻境界流转,成就奢摩他。成就这个前提要坚守禁戒,就是应作不应作要分明。要不然我们作业不能成就,杂乱无章,无明业流还会使我们流转无穷。所谓禁戒者,给自己规定一个功课、作业范围,制定一个善法应行、恶法勿作的戒律,使我们得到善法保护,能修证善法,向往一乘,究竟成就一乘。若不如是,无有最初发因。
我们学佛的人,一开始要三皈五戒,乃至十戒、八关斋戒,或者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戒,或者菩萨戒,种种戒法皆是为摄护我们成就无上道业。
毗卢遮那佛在梵网经上讲:我百劫修持心地法门
[1]
。就是戒品行。金刚宝戒、金刚戒也是摄护众生之戒。不管是威仪戒、摄善法戒或者成就善法戒、摄众生戒,或者叫三聚戒。一是律仪戒(威仪戒)、二是摄善法戒、三是饶益有情(摄护众生戒),如是三聚戒都能使我们得以正定。若不如是,我们无以发起正行。所以戒、定、慧是学习佛法的渐次行持,解脱、解脱知见是渐次行持的果德。
我们一定要知道渐次因缘。有圆顿也要知道渐次。因为悟者顿悟,行者还要依次第而行。释迦佛在楞严经上反复举这样例子。
“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合和。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浓血、精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这是讲四大和合之相。我们这个色身就是四大和合。“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把这个四大都还归其本源,我们这个身又在何处?要敢问自己。这一问是不是我这个身体就消灭了?不要怕!
“即知此身,毕竟无体。”这是一时四大和合暂存之假体、幻体、梦体、病体、罪受之体。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
“和合为相,”原来是一时的和合幻相罢了。病相、苦相、不净相,摸摸是不是?九窍常流不净,生老病死常作压迫,种种颠倒知见如影随身,称为和合为相。“实同幻化。”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六根有六识,六识出六尘,而生十八界幻相,于我等作生死轮回之虚幻业托、虚幻业体、虚幻境界。
“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其下幻出相应的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和为十八界,即是佛教常讲的十八界。
“六根四大,中外合成。”这都是缘缘假和。根是四大种,慢慢产生幻化因缘。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我们认为这个呼吸,捂着鼻子出不来气就是生命,生命在运作,在流转——妄有,以妄有而产生。如梦幻中得种种珍宝,醒来无一物可得。众生生命幻相亦复如是,醒来之人,知无一生命具体所成,但是幻化,妄有所现。
“于中积聚,似有缘相。”似乎是有,摸一摸,敲一敲,也有痛、有痒、有酸、有麻。这是触觉,所谓色、声、香、味、触、法,不出六根六尘,不出四大假合。你超越不了这个地方!超越就能离幻,离幻者能得自在。在汉地,让我们燃顶、燃指、燃臂,就是让我们出离这个色幻的色身,让我们警策、警觉自己。我们可以在这段文字上审视。
“假名为心。”这种内外聚集,相似之相,假名为心,是虚妄之心。
【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把这一去,你这个妄心何生何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我们这个四大、六根、六尘的和合因缘,所谓色相身,把它分解开,就是离幻。这是一种暂时的假合、虚妄的因缘,所以无尘可得。
“于中缘尘,各归散灭。”它毕竟要散灭,只是一时的缘缘和合。究竟要散灭,我们为什么要强执它?还要为它服务?这是认贼为子,家产总是建立不起来,圣法财永远完成不了。有漏之器!你再加注它终是漏尽,它会漏掉,不得法益。“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善男子。彼之衆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爲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假使我们把四大各还本原,不要了,这个色身不可得;把六尘、六识、六根各还本原,还于四大,我们真是空净光明啊!“幻尘灭故,幻灭亦灭。”有幻灭之感、有幻灭之觉、有幻灭之因,亦要灭。
“幻灭灭故,非幻不灭。”一切幻化境界不可得。“譬如磨镜,垢尽明现。”像磨镜一样。过去的镜子是银镜、铜镜,隔一段时间要磨。所以过去有一个行业叫磨镜,就是镜子隔一段要磨,不磨不行,镜子每天还要有人擦拭。现在我们用水银与玻璃加工出来的镜子不用那样处理了。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你敢这么做吗?把自己身心作为一种幻垢,把它舍弃。舍弃不是那种认为的死掉——不是!不执著它,超越它,不为它做种种虚妄服务了,只运用它发起清净法益。这个地方差异很大,一个是轮回,一个是自在。
“垢相永灭,十方清净。”假如我们瞪着眼睛看法界,了无一尘一法之差别可得,清净之心、广大无碍之利益自然生起。这样道理能明白也是不可思议的人。那么你能破除四相,得清净无碍,能得见如来,所谓清净法身、不动法身、无差别的法身。
【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寳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如是摩尼宝珠,随众生心性所需发生种种给予,称为如意摩尼宝。如清净摩尼宝珠,映出五色——宝珠可以应五方因缘,映出青色、黄色、黑色、赤色、白色五种色。五方五色,皆因五方的分别而幻现,随方各现,五方现五色。
“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若是愚痴之人,认为真有这样五种颜色。像白色也可以析出来五种色、七种色,不是实有的。
【善男子。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癡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由此不能遠於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我们的圆满觉性像摩尼宝珠一样,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大家各个运用差别,但都没有出圆觉净性——众生没有出离,我们都没有出离。这真是给我们开法藏啊!为我们打开宝库啊!
“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愚痴者,强执认为净圆觉性还有另外一个觉相,这是不知佛法真实利益。有人修行佛法,认为修到某种状态会进入某种形体——不是!本来具足故,非增减故,非有所得故,只是彻回本源罢了。“由此不能远于幻化。”包括如来圆明觉性,你执著实有此相,也会堕入新的梦幻中,所谓如来觉相幻化境界,亦是虚妄之心。
“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若能超越种种幻垢,可以说是菩萨。如是菩萨远离四相、远离差别、远离众生与佛的差别,因为一切差别毕竟不可得。
“垢尽对除”,对者,就是有佛有魔、有善有恶、有是有非、有彼有此、有人有我、有男有女,有是有非,无量差别是为有对。垢尽,对也就除了,生起清净智、光明智、不动智、无差别智、平等智。这个智就会产生无对的清净、无垢的利益。
我们的心是不是有垢?自己可以想一想。有人说我要除我的罪恶作业——这个执著于除的心,本来已经生垢。若说不生这样的心,我怎么修持善法?所以过去说罪业生起之时因业而发明忏悔叫作事忏。无相忏就是知一切法毕竟空寂,一切善恶毕竟不可得,是为正忏、根本忏、无相忏。“即无对垢及说名者。”这个法也不可说。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衆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虛空。覺所顯發。覺圓明故。顯心清淨。心清淨故。見塵清淨。見清淨故。眼根清淨。根清淨故。眼識清淨。識清淨故。聞塵清淨。聞清淨故。耳根清淨。根清淨故。耳識清淨。識清淨故。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证得诸幻灭影像——亲证于斯,一切有对在这此崩溃,一切垢障在此消除,如大圆满镜放大光明,普照于法界,才得见一切毕竟无有差别。以此因缘得见如来,是名菩萨。菩萨能自觉觉他,知一切法非生非灭、非修非证,以此因缘发起殊胜圆满回施。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方者,不择上下东西南北,十方不可得,五方不可得,一切不可得,但是圆明之地、清净无差别之地、光明安稳不动之地。所以叫无方清净。
“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能知法界本是一体,举心全体,一念即生,一念生起,法界为之一动——一念贪,法界为之全体为贪;一念瞋,法界为之全体为瞋;一念清净,法界为之全体清净。以此大威德之心是为佛心、善心、不可思议之心。所以一佛愤怒,诸佛愤怒,一佛欢喜,诸佛欢喜,这叫法界心,也叫法界心相。以此因缘消除差别,消除心垢,得无方清净利益。
“觉圆明故。”圆明,圆明无碍,普及十方,称为不有。这个有非生灭之有,是无有之有,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之有。
“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假如心清净,你再看好坏、是非、佛魔,不生怖畏,不生取舍,不生爱憎,那不一样了,见尘就清净了。说这是我的亲人、那是我的冤家、这是佛、那是魔……叫见不净。心地清净,见亦清净,这是必然。诸垢消除故,得无方清净,六根都会由此而清净。
“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这是六根六尘,加上六识,所谓十八界的幻化,得以十八界的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六根、六尘、六识幻化的十八界皆得清净,即是法界清净。
【善男子。根清淨故。色塵清淨。色清淨故。聲塵清淨。香味觸法。亦復如是。善男子。六塵清淨故。地大清淨。地清淨故。水大清淨。火大風大。亦復如是。善男子。四大清淨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彼清淨故。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淨。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淨。善男子。一切實相性清淨故。一身清淨。一身清淨故。多身清淨。多身清淨故。如是乃至十方衆生圓覺清淨。善男子。一世界清淨故。多世界清淨。多世界清淨故。如是乃至盡於虛空。圓裹三世。一切平等。清淨不動。】
“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六尘乃至六识发生清净运用,归于四大清净。如是法界全体清净,叫无方清净,垢尘消除。这真是稀有之语、难闻之教、光明藏之回施。如是大宝库,我们能拿到这个钥匙太好了!拿不到这个钥匙也不要急,你已经有这个因缘了,了不起!
“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这是佛法描写我们这个法界因缘的言辞。十二处,即是佛教所说十二因缘,从无明生起。所谓缘觉观十二因缘可以成就辟支佛。十八界是六根、六尘、六识。二十五有是一切世间的众生相,发生种种差别的轮回业流。包括四生产生的种种幻化——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产生的种种幻化差别业流。
“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十力等,是佛所成就。清净,是不可得之义,是广大发起运用之义。不可得不是断灭,是要运用,运用是不留住,不留住是无碍,无碍是自在,自在是解脱、解脱知见,成就回施,是为佛教,是为清净。
“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针对众生八万四千种烦恼而说,称为八万四千法。也说百法明,说种种说法的差别。八万四千陀罗尼也是针对之教,八万四千总持教化。
“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我看大家都是清净的,承佛的清净加持吧!大家看法界也是清净的。这样引发自己心地归向——不是有所得,也不是说这样知见,是这样运用与发起。“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法界本体光明。
【善男子。虛空如是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四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善男子。覺性徧滿。清淨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徧滿法界。根徧滿故。當知六塵徧滿法界。塵徧滿故。當知四大徧滿法界。如是乃至陀羅尼門徧滿法界。善男子。由彼妙覺性徧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徧滿。無壞無雜。】
“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原来我们本心是如是相貌、不可得之相貌。但为了引发我们的随顺渐次,说此相貌,此相貌亦觅之不可得,但为法身因缘,使我们有个切入善巧,所以假说此名词,称为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原来无量运作亦是平等的无作无起的。所以佛在世时说谁说我说法,是为谤佛。说诸法性无动无作,无作无起,但顺应众生实施教化,假于运作,提携众生幻化业力,使众生出离幻化。本身是无作无起的,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亦是平等不动的。
“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我们六根六识六尘亦遍满法界。众生一切贪瞋痴慢疑,一举心、一动念,亦遍满法界。这个地方你害怕不害怕?你一贪,法界都是贪相;你一瞋,法界都是瞋相;你一怒,法界都是怒相,你害怕不害怕?一切世间都能知晓。你一淫,法界就是个淫相;你罪恶,法界就是个罪恶相;你堕落,法界是个堕落相,你害怕不害怕呢?
我们要遵照这个地方,会生大怖畏,再也不敢作罪恶。过去说三尺之上有神明——这不是神明了,这是法界一体,法界圆明,法界彻照,法界全体显现。一浊,法界全体是浊。过去说大威德者一举,法界为之震动。我们知道佛说法时法界都震动。大势至菩萨一动,法界都会震动,十方国土都会震动。实际我们念佛之人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光明遍照,光明照于法界,究竟无碍,同摄一切有缘,同归光明藏,入无差别不动根本利益,所以法界都在震动。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法界都会震动。你说我不知道、我没有感觉到,那么你又堕入六根、六尘、六识了。堕入这里面,就会被幻化所左右,被境界所左右。你不现这样境界,你认为我没有证道,那你永远不能超越自己现在这种心地的虚妄的封闭、无明的业流,不能得见清净的法界、法益。
“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徧满法界。”所以我们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大陀罗尼门之教化亦遍满于法界!你念杀、盗、妄、淫,亦遍满于法界!这时候你害怕不害怕?所以善恶举起之时遍满法界。所以一人作善,法界众生皆能知晓;一人作恶,法界众生都来为你作证——果报丝毫不爽啊!
“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原来一切作业无掺无杂。我们在这个地方好好审视,我们念佛也好、什么事情也好,应作不应作就有抉择了。才知道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可生起,一举就是全体法界。法界无动无转故,无增无减故,不垢不净故,所以举起全体即是。
举得起吗?举得起了,我们念佛就会生大欢喜。你知道,觉察贪瞋痴也会生大欢喜。何以故?在这个地方,知道贪瞋痴也是觉性圆明之处、运用根本所在,不会被贪瞋痴所左右、所流转,就是有法性清净真实利益,你也不会堕入所谓清净堕、善法堕,不会执持这个因缘;皆得无碍智,见恶不谤,见善不喜,一时不动,是为光明藏。
这是无畏说,不是断灭说。断灭者会使大家产生作罪恶的因缘,邪见就会产生罪恶。这个地方说的是善恶超越,成就清净,运用善恶度脱有缘,是为广大教化利益。非断灭,非有无,但是佛法利益。
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这句话一定好好审视。我们要能审视个地方,对自己这一生太赞叹了,就知道我们这个身是圆满身、光明身、无碍身、能饶益有情的身,也可以是个罪恶身、堕落身、无明身、黑暗身,只看运作了!若随业流,随虚妄境界,就是一个罪恶的身、幻化的身、无明的身、黑暗的身;要是欲出幻化境界,能转幻化境界,不为幻化境界所转,得以自在之人,就是一个圆满的身、光明的身、自在的身、利益的身、善巧的身、不可思议的身。如是一身,像一把刀子可以切西瓜给大家吃、做饭给大家吃、削苹果吃,也可以杀人、危害人。根尘、根性亦复如是。
“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所以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一切真言,念一切诸佛菩萨名号、一切圣德利益,乃至赞叹供养,乃至行持十大愿王,亦复如是,无坏无散。一切世间罪恶作业亦无坏无散。所以因果是铁案!你做罪恶、染著罪业,不能破除这种幻化因缘,必受这样果报——你破坏这样的幻化因缘,果报亦如影随形,它不断灭故。要不然世间无有种种差别因缘了。这种种差别因缘虽是梦幻,无有穷际。好好读读《大方广佛华严经》,不可断灭,不可执有,这是诸佛清净觉性。
“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我们这个世界有无量受用差别。在这个房间内,大家听这一个法,差别还是很大。每个人像一盏灯,光光相映,互不干扰,互不破坏。你的思想他破坏不了,但相互还在影响,光光相映。所以常熏习佛法是为善巧。其光遍满,无坏无杂——我们每个人的思绪与行为都有自己的因缘,但是根本觉性无二无别。
【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猒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菩萨摩诃萨善知方便,所以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他不会说用法解脱自己,也不用法缠缚。为什么?无我之执,无法之执,直破我、我所执二障,直破所知障与烦恼障,于法执与我执皆得超越,归入大乘或者说一乘。如是之人不可思议!
我们众生往往要么被法缚,要么求法脱、修法要解脱。佛法不是!诸佛如来、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持佛法,但为利益饶益有情故,才发生法益回施,建立法益。所以众生邀佛说法,菩萨邀佛说法,佛方发明法益;若无有此邀,就是无有种种作业差别,诸佛如来无有法可说,法不自生啊!
“不厌生死,不爱涅槃。”这是真正大圆明光明藏啊!“不敬持戒,不憎毁禁。”有人说这个非法那个非法、这个人好那个人坏,妄加评论,岂不知皆是如来觉性光明藏,不可诽谤!要远离诽谤,不能诽谤别人,也不要叫别人诽谤。何以故?一切诽谤皆无意义!
我们都知道释迦佛制立比丘戒乃至种种戒律,皆因众生犯过失而实施。若没有犯罪也就没有戒律。大家都是佛菩萨,就不制戒了。何以故?这些戒律皆因众生差别因缘而有持戒因缘,一切光明之地根本是不动转的。
“不重久习,不轻初学。”
我们不能把老参看得很重、把初发心者看得很淡——要同等回施!能不能这样?不能这样就是分别心,会产生差别的教义。
“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我们戴个红色眼镜看世界,这个世界一体红色,没有什么好坏,都是红色的。我们要用圆明的心、圆明的眼看待世界,一切都是圆明的。像灯一样,只是放光明,不是取舍因缘。凡夫心性,取个圆满,舍个亏欠,心地不圆满故,不放净光明故。太阳只是放光,不作取舍。作取舍因缘都是不圆明不圆满。或者无有光明,在黑暗中作取作舍,因为亏欠故、颠倒故、差别故。
“得无憎爱。”憎爱无由,生死亦无由。我本不生,爱憎无由。我们知道我们四大假合的身体、六尘六缘六识生的十八界、周围幻化境界、依正二报,都是不可得。那么何有爱憎?没有爱憎,生死何得?没有爱憎,有何境界?没有境界,何有取舍?没有取舍,何有分别?没有分别,何有是非?没有是非,佛魔何得?佛魔不得,一体圆明!一体圆明,就是觉悟者!就是光明智!就是不思议智!就是佛、菩萨!就是世尊!
你说这么简单?不知道,在这地方要好好思维!圆顿之教,无有渐次。圆觉经讲圆明之教。虽说渐次,发明心地之时绝无渐次,运用之时可以运用渐次。“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衆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修亦無成就。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衆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前面文殊菩萨让我们发心、正见、知无一法可得,一切觉性本来圆明,使我们远离邪见;普贤菩萨让我们依正见而行,发生正行;普眼菩萨引发我们修习此心,说行此行,明此心。明此心是目的——行可散坏,心不动摇,因为行是一时假借。
“于此无修,亦无成就。”真正成就之人,才知道无修无证。若不通过这种修习的心地,没有这个过程,是为断灭说,为邪见人。假于方便,依幻修真,成就不可思议之无修无证。所以于此无修,亦无成就,亦无修证者。但这个过程要有,假使没有运用因缘,何以发明?
这是回答普眼菩萨提出来的两个问题。一是说假使没有众生,一切法无假修证,所谓寂灭,心缘何得?谁来修证?没有修证,一切众生怎么破除梦幻境界,了知现前境界如幻、是虚妄?怎么了脱生死?所以还要假于以幻修幻,出离生死,究竟证无所证,证无所得。这个地方要审视!要不然我们心地会落到断灭上,会落入有上,认为真有法可修,或认为真无法可修——堕入二边际,称为二种边见。龙树菩萨就是为摧毁这种边见才出现于世。
我们现在学习净土法门,念南无阿弥陀佛,了了分明,就是以幻修幻,了不可得,是真实安住。这是近代圆瑛法师亲证念佛三昧而发明的两句话:念佛之时了了分明,了不可得——真是撼天动地之教化,拔一切众生的邪见,使一切众生的邪见根能得拔出的因缘。我们众生最易生邪见。何以故?无明虚妄众生就是以邪见为命、为根。
学圆觉经要深深地正思维,善自对照以前思维方法,看我们那些思维方法到底是什么路子?我们平时的思维是南辕北辙的,与法性相违背,是有取舍的、有对的、有二边的。佛教导我们修无对的、不动的、清净的本圆之心。这样修无修之修,证无证之证,得清净无所得之法。所以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上善巧,出离一切压迫,得殊胜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殊胜是超出常伦,超出一切世间差别法。
“于此无修,亦无成就。”这是要命的话!一般我们在世间做惯生意买卖了,说我付出就要所得……真是小气啊!佛教我们有所付出无所得,归入广大清净光明法体,光明真实,不散坏之金刚那罗延身、不散坏之金刚地、金刚智。我们的斤斤计较像买卖人一样。世间都是买卖关系,我付出一分就要得到一分——你怎么能圆成佛道?
“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三世诸佛出现于世犹如空幻花,一切净佛国土亦如空幻花,这是无畏说。你说娑婆世界是幻化还是极乐世界是幻化?由此娑婆世界幻化,诸佛如来就现无量寿无量光——究竟不散坏之幻化。莫害怕!你说我不往生净土了,那是幻化——那是堕落心、轮回心。极乐世界是清净光明金刚宝地、诸佛庄严之地、不散坏之地;没有门牌,没有彼此,无有善恶,大家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怎么不去呀!
无量世界都是空幻华,但因随顺众生,以梦幻度梦幻众生——梦幻众生虽不可得,也需接度啊!若不然众生太苦,虽然苦不可得,也是苦不堪言,像我们的生老病死。昨天来个居士说很苦。我说大家都苦,没有一个不苦,生老病死哪个不苦?贪瞋痴慢疑恶见,哪个不苦?大家都苦,种种取舍无常都苦,是非、大小、善恶、变化都苦,有差别都苦,有佛有魔都苦,有个极乐有个娑婆还是苦!
哪一天我们见心地光明不动,就是极乐国土安住之因缘,我们就念念法身佛;临命终时,极乐国土顿时化生,莲华化生,即入无碍,上品上生。佛假幻化境界度脱幻化众生,假于差别度脱我们这些差别、以为实有差别的众生,使我们归入一乘究竟佛道。要不假于这些因缘,我们真是没有救。
“乱起乱灭,不即不离。”虽然是乱起乱灭,虽然有娑婆有种种净土这些差别相,但是不即不离。
比如我们在这个房间里,或者到大的候车室里,就会看到差别境界。你到一个航空港、火车站、轮渡地方,看到许多人在等车、等船、等飞机。有的人在作好梦、在嘻笑;有的人在作恶梦、在蹬脚挣扎;有的人到处走动;有的人安静坐着;有的人在吃;有的人没有吃;有的是瘸子、瞎子,有的人是有眼目的、健康的人……那真是一个幻化世界,一个空间里有很多受用差别。在等车、等飞机、等轮渡等地方,差别因缘的感受很大。
我经常看到那个景象,特别感慨,那是活活泼泼的一个法界。有人在那儿欢喜,有人在害怕,有人在说话,有人在睡觉,有人睡得挣扎痛苦,脸扭曲着;有人梦里还在笑。有人口水淌很远,饿鬼相;有人鼻子嘴一歪一歪的;有人手一抓一抓的……你去看看,得有耐心。有的妈妈抱着小孩,他喜悦的很、安稳的很、甜美的很,躺在怀里笑着……你好好看一看。
候车场所是人类表现自己的充分地方;同在一个大厅里,就有那么多受用。我们可以拿照相机照一遍,不用讲法,你看这个相册就可以了。我想我如果不是出家人,就搞一套照相设备去照一照,然后编成画册让大家看一看。一个大厅里为什么有这么多差别受用?这个大房子内坐着几百几千人,大家都在等候某个因缘——等候就在享受业报,他不发起什么,业报的差别特别大。有时我看,众生都在说法,我还到哪儿参学?就到这个地方参学吧!有时人等车就着急,我说不要着急,你看看大家各个在说法,各个放光动地。
我们在同一个觉性圆明的法界,受用差别无穷,大家都在说法啊!我们在这个房间内,大家有没有差别?表面也许没差别,基本上都在专注听法。但是内心世界的运用不知道,各个知吧!到候车、候机或者候船地方,会看到那种明显的差别。说法不是在有佛像地方、有燃香地方、有经卷地方,实际上每时每刻一切众生都在宣化无量的法益,无有休息,无有间断,放大光明,相互饶益。只是我们没有圆净眼目、清净心,不能处处见诸佛菩萨。
学圆觉经,实际是大家在跟我说法,我在替大家读文字。我到很多地方,经常在下来时候说谢谢大家!有些居士和出家师父说我们谢谢法师,你挺辛苦的!我说不知道大家给我多么殊胜的一个机会,使我们得到多么大加持,使我们超越了多少烦恼,使我们得到了多么大的熏习与福慧因缘!
所以真是由心底感激大家,赞叹大家的给予。我说一声谢谢,的确是由心而发,绝非一种应酬话或结束语。是从心底里发生这种喜悦与回施,特别感激大家与我说的法。说什么法?差别法!差别本无差别,在无差别中大家显现差别,是为不可思议。在无差别中看到差别相,是为幻化境界,是为妙用无穷,究竟无有染著,是为出离。所以谢谢大家,我特别感激!
“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师击掌)好好听一听——众生本来成佛!你说好了,我成佛了——那么你是疯子。诸佛亲证众生本来成佛,我们亲证了没有?你要认为自己成佛了,就是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打妄语、邪慢。你说佛怎么能这么说?佛知道无一法可得,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呀!
了义教是百千万劫难遭难遇!我们唱这个开经偈,的的确确我们无量劫以来生死轮回,无救无归,无依无脱,无有胜缘,不能出离生死苦海!今天大家在一起学习,到这个会场,到这个因缘上,都不可思议!这个因缘成熟了,或者善根成熟了。因为听闻一大乘了义教的经题,都是无量劫以来善根成熟。若能听闻教诲内涵,或能依教奉行,为世间第一稀有之人,于无上佛道必有成就之发起,乃至于无上佛果当下可以启用。我们每一个众生与佛本无二无别,但因迷执妄想而流转无穷。
今有胜缘,大家要珍惜这个胜缘。莫以会场小、简陋,莫以自己没有繁琐的请送仪轨而轻慢他。尊重佛法是真正的自尊。尊重自己现下每一个念头的发起、运作、每一秒钟生命,就是供养十方诸佛。如同供养十方诸佛一样恭敬自己的每一个生命时刻、每一个念头生起,就会迅速入大觉位,发起佛法利益,不丧失自己宝贵的生命与学佛法胜缘。若不然,学佛无由,出离生死无因。
我们都知道善星比丘随佛二十三年最后还是堕地狱,常谤佛故。龙女虽是畜生之女,但因把自己的生命,所谓摩尼宝珠、生命之珠供养于佛,瞬间能于他方示现成佛之教化。圆顿之教都是如是说,常随佛学,依佛所学,依佛教所行,发起相应,才能产生功德。若不如是,虽随佛,一样可以堕落。大家有这么好的学佛法因缘,若不能依教而行,多生轻谤,其因缘就会伤害法益、法缘,使自己堕落,就是所谓随佛之善星。
善星比丘这个故事出自《大般涅槃经》。许多出家人与在家居士都看过《大般涅槃经》。这告诉我们佛法要相应才能发起利益,要不然感到自己于佛无益无利,就会诽谤佛法,说佛法无益无利,实际往往是自己的作业。末法时代人的斗争心、妒嫉心、相互怨恨心比较重,这是共业所现,我们要审视自己的行为
。
“始知众生本来成佛”,一切众生与诸佛同一法身。诸佛如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一切众生究竟处,相比而言,亦无增减;一切烦恼、轮回六道众生,虽然轮回六道,苦不堪言,无明遮掩,与诸佛也没有分毫减少,于光明觉性之中亦无一刻出离。
如大日出于晴空,乌云可遮一方之地,使这一方不见晴空、不见光明、不见温暖,像我们这里现在在下雨一样。其他地方,太阳还是照耀着大地,给大地带来生机与温暖。我们的一点执著、是非、分别、善恶、魔佛、大小、种种分别,像乌云一样——无明的乌云会遮蔽我们心源光明,使我们不能彻见光明遍照的本体,丢失清净法益。所谓始知众生本来成佛,诸佛所证非是新有所得,只是彻回本源罢了。众生丢失是无所丢失,只是妄执以为差别,或者贡高,或者下劣,或者无记,如是之法皆不能成就法益现前功用,多是六道无明流转,或善、或恶、或无记。
我们都知道,人、天、修罗都是持戒行善,或者是十戒、五戒,或者是持戒而瞋恨心大堕入修罗道,或者圆持十戒而堕入人天福报。这是善法,善法不是无漏,一样是轮回之业。或者破戒、毁戒,堕入地狱;或者种种吝惜、种种悭贪,堕入饿鬼;种种无记,堕入畜生道。我们众生就在这里面流转,不出觉、受、想、行、识,六根、六尘、六识的发明,就是十八界的摄护,这种依正二报使我们不得清净的本来成佛的根本利益——大家本来成佛!这是佛告诉我们的,也是佛亲证的果德,也是佛的清净觉地。这是佛的智慧慈悲方便的给予,一切菩萨不能如此给予,一切贤圣不能如此给予。
凡夫地,大家只能说贪瞋痴、善恶、是非、大小,或者说色界天、无色界天,只能说禅定乃至非想非非想定之类,不能超越,不能发生无漏智,所谓广大圆明无漏之智不能得见。诸佛如来亲证于此,诸佛出世为使我们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开示也是为了我们悟入,得清净道业。此道业是我们本具道业,皆因我们后天的妄想执著,就是发起无明的执染,遮蔽了本有光明,使我们不能启用本来成佛的根本利益,这正是悲哀之处。
佛说一切众生是佛,我们看众生处处是众生,这个地方要审视自己!
“生死涅槃,犹如昨梦。”生死涅槃之说只是名字合,但因顺应众生而发起的回施,犹如昨日善、恶、无记之梦罢了。有人自以为有善法、有善根,骄傲横行;有人认为自己不行、怯懦、下劣、卑贱,这都是昨日梦;有人无记,不知何作何为,迷闷昏倒。什么昏倒?像昏睡人一样,不知趣向。这三种作业都可以说是昨日梦,生死涅槃亦如昨日梦。
成佛对众生来说有意义,对佛来说是没有佛可成,所以说众生本来成佛。佛法无一可得,是根本安立,究竟清净法身。现在世人学佛法,总认为自己有个什么、别人有个什么,第一义谛教诲一听就生怖畏。所以依渐教来说,根据众生根性渐次施教,先说三皈、五戒、十善,后讲种种增上因缘,一直到菩萨戒,乃至最终说无因无果最上乘教诲。
最上乘教诲是佛亲证。许多人迷闷在此,认为无因无果——妄执虚妄之词,不怕因果,结果堕入因果而生怨恨,怨天尤人,说佛法不真。佛法就是打破我们执著、治我们病,但是众生不知,佛这么说就这么执著,那么说就那么执著,所以释迦佛说谁说我说法是为谤佛;大家又执著佛没说法,佛说谁说我没说法是为谤佛。所以诸佛如来不说法,但于众生作提携。我们要审视这个地方,若不然会起迷倒因缘,追忆昨日梦,以梦为真,以幻为实,就会苦难不堪,于无常中欲求安稳,了不可得;于混浊中欲得清净,无由发起;于颠倒中想得安稳利益,种子不真,果必不真。
【善男子。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捨。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於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壞。】
“善男子!”这是警策我们出离混浊的自以为是、或善或恶、或贡高或下劣,那都是不善因缘。佛教之善是极善、究竟之善、一乘佛道之善,非差别之善,非世间认为我做好事、我帮人、我对人好、我对人爱戴等类的情感、情计交流因缘。所以佛讲善男子是对大家讲——了生死者为善男子、善女人,出一切差别者为善。善是完善,非有对之善,非善恶之善。是为善男子。
“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善、恶、无记之法亦是无起无灭。我们众生的轮回颠倒乃至虚妄作业也是没法生灭的。只是我们认为有善、有恶、有无记,在这里面分别起用,才有六道轮回的幻相,如昨日梦的发生。若知一切法,包括生死及涅槃、彼岸及此岸——生死之此岸,涅槃之彼岸,两大概念,虽如是说,但都是无起无灭。这是究竟清净法身所摄,究竟利益所归。识得此处方能学习佛法,这叫发菩提心处。
若不如是,最初作业不能发起。最初作业没有,下面一切功用亦无由发起。所谓因地不真,果必委曲。你种的是焦芽败种,想得到圆满佛果,自欺欺人!真是可怜啊!佛希望我们因真,也希望我们果真。无起无作即是我们一切众生的本圆之心。诸佛所亲证果德,是无作无起、不垢不净、不来不去。
过去禅宗大德让我们参话头这么参:前念不生,后念不灭,前念不垢,后念不净。这叫话头。现在人都搞话尾,就是染著一边,或执著有,或执著无,或说净,或说浊,总在生死轮回圈子里发生有对的因缘。或说彼,或说此,人我是非,四相随身,不能发生功用,不能得见如来,亦不能得入菩萨自觉觉他的利益。
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佛示现八相成道,包括弃位出家、菩提树下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法轮乃至说种种教化因缘等,这八个过程都是无来无去,但因众生所需而发起的回施罢了。什么所需?众生本来是佛,是为究竟所需。一切众生本来有佛性,这是究竟所需,这是佛的本怀,也是佛出世的根本所在,也是顺性起修的利益。
我们众生违逆于本性——无起无灭的本性,无来无去的本性,多发生虚妄的分别、染著、四相。我们经常读金刚经,说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若运用四相,不名菩萨,不见如来。此是真实说。若见诸法非相,即名菩萨,即见如来。这不是简单言词,是诸佛亲证的教诲和真实利益所在。现在许多学佛因缘把这当成一种文字游戏或者教条理论,与自己不相干,不拿这样教导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发生学佛正因,结果不得佛法利益。不能依教奉行,多堕于口舌,真是可怜啊!
“其所证者,无得无失。”诸佛如来并不是说真有个烦恼可断、有个生死可了——他真正识得本无生死,本无涅槃,本无轮回,本无佛魔。亲证此根本利益了,是名佛,是名世尊,是为如来,是为应供,是为正遍知,是为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师击掌)如是世尊,人人本来安住!但是不知,虚妄分别,强行说佛说魔,说善说恶,说是说非,说你说我,说过去、现在、未来。所以说诸佛有三种教诲:一是随顺众生说,二是畅佛本怀说,三是方便种种对机说。此处是究竟说。因为圆觉经是究竟说,是陀罗尼教,是总持教,是摄化一切众生的根本利益教诲,是最上乘教诲。
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得无失是根本利益,一切众生本来也无得无失。我们现在烦恼也好,无明也好,成就种种顺法逆法也好,从根本来说是无得无失的。若不亲证如是,此话也是空话,没有意义!这个地方给我们一个究竟归向、究竟指导。像告诉我们千条河流必归大海一样,使我们有个正确的究竟的归向,然后按照这个归向来行持。明确目标,再来行持,即是因真果真。若不如是,多会半路流失,迷失方向,丧失大利。
“无取无舍。”现在人多在取舍上发生功用,说这个人是我亲属或者对我好、对我照顾,就眷恋不舍;那个人我烦他、见他就够,就诽谤、诋毁……这样没有佛法,只是人情罢了。许多人失心,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者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喜欢这样法、不喜欢那样法来作取舍,叫作失心。所以过去出家人第一步,在先作沙弥时,或作沙弥尼、式叉摩那时,要随顺师教,打脱自己的业习、选择以及自以为是心理,才能打个清净基础。像一张白纸一样,才能学习佛法,运用佛法。
现在一出家就自以为是的比较多一些,在家居士也一样,这是共业。对任何人我们不能诋毁。自以为是就要吃苦,吃无明压迫之苦、取舍之苦、分别之苦。贪瞋痴慢疑都是因为分别、爱憎、亲疏所产生。所以无取无舍。
但我们凡夫烦恼炽盛之时还要取善法,这是一种次第因缘,依次第教来说还是有取舍。比如我们出家就舍弃在家因缘,作出家事情,不作贪瞋痴的随缘,要取戒定慧的教诲,这是善法的增上罢了。从根本上说,这些戒定慧的教导、渐次修持的教导都是为使我们得到无取无舍的根本利益、无来无去的究竟安住、清净光明的真实利益——通过戒定慧的逐渐引发。说这是钝根也好、常规教化也好、次第修持的因缘也好。
说佛回施给我们殊胜法益,但说无上乘。当然以修持来说决定依次第而行。楞严经如是,一切大乘教诲皆复如是。下面有二十五个修持方法,都是依次第修持。圆说顿出,行持还要依次第而行。就像说活人还要一天一天活,改变自己还要一步一步来,断除习气唯佛一人。所以贤圣也好、菩萨四十一个次第也好,包括阿罗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四向位亦复如是,都有习气,断尽习气唯佛一人。行持就是要断除习气!断除习气与秉性的差别就要渐次行持了。
圆教,有大根性人圆顿法益一听,圆念,圆成,圆入,成就圆法益,证得圆果,即生成就。渐次根性人听到圆教也作渐次修持的因缘。所以称为圆顿之说,渐次而行,这是通教。
圆觉经是不可思议的!像释迦佛在后面举例子说:这个教导像大海一样,蚊蝱、小虫子来吸大海水可以饱满,阿修罗也可以使其饱满,各顺众生根性罢了。如大雨普降于南瞻部洲,大器大载覆,小器小载覆,大海容纳一切水,池溏容纳少量水,草根树叶吸收一点水,顽石不润,这都是因缘。这地方要审视。
“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作、止、任、灭是四病。现在许多人学习禅宗或者其他教导,有发生作意的教诲——作意非究竟佛道。止、禅定,乃至种种幻化、种种三昧正受的运用,也非究竟佛道。任者,任运自如,种种作业的任运,亦非究竟佛道。自然外道也可任运。灭者,取断灭,证于实际,亦非究竟佛道。因为诸佛菩萨不住涅槃,不住生死。
所以“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直除四病。这是最上乘的四病,在最上乘修持上往往会发生这四种病——有的善知识说你现在要保任、要任运、要作意、作意善意舍弃诸恶,那么在这地方可能会犯病,在这地方执持以为实有——作,在作意上堕入不净心,不能发生无上利益;止,认为禅定、三昧就是佛法,也堕入可笑因缘,不知佛法如涅槃经所云:解脱非佛法,涅槃非佛法,大般若之智亦非佛法,三者具足是为佛法。很多人一听涅槃就认为取涅槃为佛法;一听智慧,认为智慧是佛法;一听解脱,认为解脱是佛法。释迦佛在涅槃经上告诉我们真实语,作狮子吼,摧毁邪见执著,说三者某一点皆非佛法;三者具足,如鼎三足,如∴字三点,缺一不可
[2]
。
我们现在稍有执染就会堕入邪见执著,不得究竟道业,称为焦芽败种。这个地方我们要审视!因为圆觉经甚深甚深!特别细微,大家要深深思维。
末法时代多有犯于作、作意之不净心;或者止,以禅定为法益,为究竟道业。在佛住世时也有这样人,证得四禅八定或者九次禅定现前,就认为自己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或者认为自己证阿罗汉果了;后来到世间一走动,烦恼业缘又现。因为他没有证无漏智,没有证断德,不知恩德,发生不了真正功用,所以后面会烦恼再现。他就说没有佛,没有阿罗汉,会诽谤如来圣教而堕入地狱。那是以禅定为能证者。
任运。在这个时代,我听到很多人给大家开示都堕入任上,说你要好好保任,保任自己现前这个清净念,无作无染,不来不去,莫生念头,莫随业流,在这个地方要任运自如——他认为这就是佛法。这是佛法吗?这叫菩提分!这个地方一执持还会堕入边见,认为自己清净了,认为自己得到佛法了,会生增上慢心,下面会生烦恼,因为这是有对的、有漏的。虽说是保任、在任,任来任去,自以为发起作意,就会犯于无作——他认为有作了,他认为自己清净、有所得嘛!有所得就会生起不净心。我们知道八地以上菩萨可以不作意,自然发起报德回施、报德的教化、报德的行持、报德的三昧,但是七地以下菩萨还都有作意因缘,称为不净心菩萨。这个次第我们好好看。
灭者,就是堕入二乘,求于实际。阿罗汉果趣于无余涅槃也好,都是证得这个因缘——一涅槃就发生欢喜,断灭大慈悲种性,不入菩萨乘,不入最上乘,堕入化城中。释迦佛在大乘了义教上呵斥这个事,这也是一病。在楞严经上也称为外道。现在学佛人不知道九十六种外道,要是看看《瑜伽师地论》就知道现在基本上在外道中,很少人知道佛法。真正知道佛法者,其利益的确不可思议,是不假起作的!一切作为都是佛法的光明,都是无沾无染,都是解脱,都是般若,都是涅槃;而于此处不著不染,无有痕迹。所以说诸佛无知正遍知!遍照于法界,而无作起。
这四病我们要好好的看一看。
“于此证中,无能无所。”能所两忘,这也是个方便说,我们现在众生都在我、我所中。
我,就是“我”能讲法呀!“我”能修证呀!“我”向往佛法呀……这个我是学佛第一障碍。加上一个所,我在修什么法呀,我在做什么事情呀,我遇到的是恶友善友……周围依报因缘就会发生“所”。我、我所,就会产生负作用——障自己清净道缘、清净法益;心有罣碍,多有得失,有得失就有人我是非,人我是非就有爱憎,爱憎就幻化无量差别境界,生死轮回由此而生。我、我所为本,能、所也是我、我所转换一个名词。
“毕竟无证。”诸佛如来证无所得,是为亲证。所谓亦无能证者,亦无所得者,是为佛的真实利益。这于初发心来说,多生恐怖。所以佛在很多经典上说于初发心说第一义谛,此人为法堕,说者听者皆受伤害。我们讲《圆觉经》是仗佛威神,犹如大海一样,给大家最究竟利益,一入耳根永为道种。这是诸佛威神加被,非我等言词,也非我们杜撰。这是诸佛最上乘教诲,是大家的善根成熟。
“亦无证者。”毕竟无证,亦无证者——这是诸佛亲证之果德。现在人稍微有一点福报,就吹嘘自己福报;稍微有一点妖魔鬼怪附体,就认为自己有神通,就欺压别人;或者自己受人欺压了,就认为自己怯懦,痛哭流涕,无所寄托,依赖于人,可怜!可悲!
搞的是外道之法、邪见之法、罪恶之法,反而认为自己在行持佛法,可怜啊!我们只能给大家相互提醒因果,提醒佛法的最上乘教化,如此而已。信不及,你自己受果报,与别人不相干。这梦幻果报,与任何人不相干,各个不相干。要相干,佛那么慈悲,早把我们都接度过来了。
今天早晨一些菩萨来给我说一些事情,我说人情不是佛法。佛法大家要认得清楚——佛法的确是一切众生本具,你再怯懦的人也是本具圆满的,你再高傲的人也不比别人强什么,大家都是平等的。诸佛如来为什么能实施教化?最慈悲、最智慧的地方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佛教的师徒关系也是前者为师导,后者为师资,是个引导因缘罢了。大家同一师学,都学佛教,不是谁比谁高明、谁教导谁、谁是谁上帝、谁掌握谁命运——没有那样因缘,那都是外道之法、邪见之法、修罗之法,决非佛法。
末法时代,修罗之法、邪见之法特别重。人有一点因缘就想教导别人、想管别人命运,自己命运是什么都不知道。佛法不是这个,只是相互提携,告诉大家本来具有的东西罢了,谁也不比谁高明。所以同一师学,相互爱戴、相互借鉴、相互提携,极为平等、安稳、究竟。你若有下劣想或贡高想,都不能学习佛法,这是究竟佛法之处。下劣的人可怜,贡高的人更可怜,果报如是!就在这个地方提醒大家:佛法是无所得——你认为有所得,早入魔眷属了。
《楞严经》上那么多阴魔——色、受、想、行、识五十个阴域都是警告我们这个地方。但是现在人根本不出离这个东西,在这里面张牙舞爪或者痛哭流涕、迷茫不知去向,就是不出色、受、想、行、识,被五蕴所左右,被五阴所折服,可怜啊!不得佛法清净本源利益,可悲啊!还自以为是或者自以为可怜,那真是可怜处。所以说不明心地,学法无益。过去祖师古德警告我们,反复给我们说,就这么个意思。
“一切法性,平等不坏。”无量寿经上反复告诉我们:既不贡高,亦不下劣。现在人不贡高就下劣,贡高起来飞扬跋扈,下劣起来真是可怜,贡高人可怜,下劣人一样可怜。因为贡高下劣最后会带来一个无记的结果——迷茫,迷茫时更可怜——愚痴,愚痴相现前,让人感觉特别可怜。有贡高就有下劣,中间就有一段无记因缘。往往人自以为有善法的之时,就会生贡高、增上慢,认为自己罪恶、过分自责之时就会生下劣想,也特别可悲!
我以前经常听人说真不想活了,听人跟我说某某人在哪儿上吊、某某人在哪儿自杀——为什么学佛人还有这样事情?就是不明佛法罢了!不明清净法性本来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所以就作是作非、作得作失,得不到就生伤悲、生下劣,不想活。我遇到这样因缘多了,感到大家怎么不学佛呢?拿这么大精力来学佛多好!许多人拿很大精力搞是非、搞骄慢、搞下劣,就是不搞佛法,可怜!用很大精力去赞叹自己、炫耀自己,就不歇歇心,不知一切佛法本来是平等的,可怜!可以说现在千万亿个可怜啊!可能这是诸佛出世正因吧,告诉我们众生是可怜愍者!
大家学佛人在一起,相互爱戴与提携要的,不要相互伤害也要的。但是不要用人情,不要用爱,要用真心!要告诉因果,要告诉大家实际谛理,也就是实际的因缘、佛法的真实利益,要不然爱也是苦。何以故?爱是苦本,憎也是苦本。
我走这几年,看到的不是爱就是憎——满足我、随顺我,我就爱你,拼命保护你;伤害我、违背我,我就瞋恨你,处处给你制造麻烦。这样的人没法学习佛法,因果在那儿搁着,都是生死轮回的根,学再多言词也没意义。不运用佛法还是可怜愍者。虽然出家了,或未出家,你挂个学习佛法旗号,但是不学佛,太可怜了!比不学佛的人还要可怜,因为你会丧失以后的佛法因缘。
我经常见到这样人,给别人讲佛法头头是道,自己受用没有,到是非或者爱憎中就轮回不休了。对得住自己了,欢喜踊跃;对不住自己,就起嗔心或者其它因缘,太可怜了!人情薄如纸,对一个人好就一直顺着他,一念不对就挖陷阱要人跳下去。
我是中年出家,对人情体验太多了。以前在家交往比较杂,高干有,知识分子有,没文化的有,老头老太有,打把式卖艺的也有,骗子也有……三教九流都交往过。看看人生啊!总体来说就是无明虚假,走不出来真可怜!就是个爱憎,就是个人我是非,包括完了。大家有胜缘到一起,我希望大家能从这里面走出来。走出一步就是一分菩提、一分法性、一分善巧;你彻底走出,就会永断烦恼,永断爱憎,永断生死轮回根本,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不如是,也是自欺欺他罢了,玩梦中游戏。我以前遇到一个人,和别人讲法好着哩!但要是别人损他一根毫毛,他记仇恨比谁都大,我特别伤感。说的是无上道,行持连一般人都不如,这样的人特别可悲。我遇到了一个、两个,后面就感到讲法与法不相应的虚假果报。
我常常警告自己,在这个地方感觉特别痛苦。因为我没有实修实证,假借佛威神加被,仗着经律论回施,给大家作语言文字的提携。不敢欺骗大家,有不相应处下去忏悔,自己尽量相应来做,但还有许多不及呀!习气业障炽盛啊!我希望大家依教奉行,学一句就能依教奉行,这是善利。不要徒于口舌,不要学我这样因缘,这是堕落相。当然你要能讲能相应,太不可思议了。
这个文字要看——一切法性平等不坏——我们要归于无分别智!
【善男子。彼諸菩薩如是修行。如是漸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開悟。求如是法。亦不迷悶。】
“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我们如是修行才名菩萨!我到许多地方都不参与事情。好事我不知道,坏事也不知道,我不参与,看得多一些。因为我感觉好我也做不来,坏我也做不来,能帮上忙可以尽量帮一些,坏事能解决就解决一点,好事能插手就插插手,不能插手马上不管了。
像来到大圆寺,本来是说接寺院的,实际我现在根本没做这个事。我不强求,也没有想法,到这个地方可能三五天或者十天八天就走了,其后结果我不知道。不过是个随缘罢了,不随缘会给别人逼迫、给自己逼迫,强行做某件事情。我感觉做人要随顺因缘。所以我做事不强求,一分的勉强因缘都不会提,能做到就做一做。能拿一百斤就拿一百斤,如果一百一十斤拿不来我肯定不拿,一拿就会生怨恨,会伤害自己!
有人有一点德行说成十分,有一分善根说成十分,有一点境界说成百分,欺骗自己,欺骗别人,自己受虚妄果报。也有人有一分罪恶,自责十分;有一分过失,夸张地伤害自己百分,都很可怜!过分夸耀自己都是虚假果报,后面果报都是虚假的,没有站脚之地。我希望大家如实地不夸张地随顺佛教,所谓一切法性平等不坏——在平等上多观察,多运用,于不起不灭上多随顺这种法益,顺性起修,才能完成无上佛道。若不如是,苦不堪言。
我和大家在一起,特别感激大家。因为大家是种种善知识示现——或者示现人情,或者示现善恶,或者示现高慢,或者示现阴谋多端,或者示现里表不如一,或者示现里表如一,或者示现虚假话,或者示现实话……怎么示现我感觉都在教育我,所以我观察多一些,参与少一些。是不是在这个时代,我们多观察还善巧一些?这也是个提醒!我希望像佛说的“彼诸菩萨如是修行”。
“如是渐次,如是思维,如是住持。”不这样思维就叫邪思维、颠倒思维、妄思维,叫尘劳,叫劳虑,太辛苦了。思考是一种劳虑,颠倒妄想,没有意义。
要使佛法住世,弘扬光大,你就要以法护法。当时我看到净业寺这个牌匾时候,浑身为之一振,特别敬仰!我说祖师真是说真实语啊!不二语啊!以法护法——我们能随顺法度、依法而行才能真正护法,使法住世。
“如是方便。”在这个地方是方便处、解脱处,亦是般若处,亦是涅槃处,也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之善巧。所以称为方便。
“如是开悟。”多人要证悟、要明心见性,悟个什么?佛在此处说得十分清晰明了,随顺这样的思维,随顺这样的安住,随顺这样的法度,随顺这样的渐次修持!这是不是开悟我不知道,佛说是开悟,大家看。
这文字真是诸佛掏出自己所证圆满果德毫无遮掩地全体回施我们!佛称为大慈悲主、大慈悲教化主,就因为他不遮掩他的果德,显教就是全部给予,表法无遗啊!和盘托出,像一个盘子一样把它的果德——苹果、香蕉、梨等等都托出来,都给我们了,你就吃吧!这是最慈悲的地方。
“求如是法,亦不迷闷。”若能得到这样法益,人就不会迷闷,不贡高,不下劣,也不会堕入不知所措,也不会东张西望寻求攀缘了,也不会盲目地舍弃什么了。现在人苦难的是什么?就是攀缘、舍缘、善恶、是非,种种不净,心不休息,心不安稳啊!心不平等啊!自以为有佛有法,堕入邪见坑。
我以前遇到一个人,他一张嘴就是自己是无上乘,自己最正确。遇到这样人我就合合掌告退。自以为自己正确、得到利益、有所证,都是魔、魔眷属,没有啥好说的。能引导则引导,不能引导也是他的业缘。
我们末法时代一定要看看楞严经。末法时代想毁灭楞严经的人最多——从心底里毁灭他、惧怕他。因为《楞严经》是照魔镜。近代大德特别鼓励读楞严经。尤其虚云和尚以及许多教下大德,都极力提倡楞严经。但是现在有些所谓大德特别怕楞严经,一说楞严经心里就发怵。楞严经是破一切执著,破一切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之类魔眷属的大照妖镜。所以我希望有文化的人或者有时间的人,都读读楞严经,看看五十阴魔,知道什么样叫魔,不堕魔眷属吧!
要么就老老实实念佛,求生西方,发生利益,现前得安稳。因为知道自己必然是西方之人,一心专念,归向于大菩提心,必得往生之心,也劝化一切有缘,同生极乐国。你即便信心不足这么做也是特别不可思议!也是最上乘教诲。
末法时代群魔乱舞啊!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贻误自己,贻误别人,很多人是不自觉的。因为我也经常参学,也会遇到这样的法师——自己丝毫受用没有,给别人讲的都是最高的法,给别人说的自己像救世主一样,但自己一根毫毛都不敢拔,伤一根毫毛就仇恨天下,真是可怜!现在许多学佛人在这个地方超越不了,不能超越我、我所,产生迷闷。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眼汝當知 一切諸衆生 身心皆如幻 身相屬四大
心性歸六塵 四大體各離 誰爲和合者 如是漸修行
一切悉清淨 不動徧法界 無作止任滅 亦無能證者
一切佛世界 猶如虛空華 三世悉平等 畢竟無來去
初發心菩薩 及末世衆生 欲求入佛道 應如是修習】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普眼汝当知,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地、水、火、风四大种,成就我们这个暂时的因缘和合的身。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是因为六根、六识的引发,以为六尘是自己的心。“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假如把四大各回本源,那么六根不可得,六尘、六识亦不可得,我、我所亦不可得。
“如是渐修行。”这样渐渐地经常地审视自己,审视我、我所,审视自己的因缘,就会渐次入平等法性,不来不去之真实功德、不生不灭之真实法益会自然现前,不悟而悟,不证而证,不得而得,发生无上的解脱、智慧、方便、善巧,不取涅槃而入大休息,入大安稳,不贡高,不下劣,不迷闷。一定要深思维,这真是佛的大光明宝藏!如意宝珠之给予!我们要真有这个因缘得到,那真是稀有之人啊!
因为大家发起,让我读一读《圆觉经》,我特别激动,所以刮刮脑袋,换换衣服,每天尽量念佛念真言。我现在念准提真言,为了使自己发生清净,一尘不挂,一个失念也不要用的因缘——天天这么念,尽量念,尽量回施给大家这个清净的念诵因缘。我不敢说是讲,我没有想着是讲。
“一切悉清净。”一切本来是清净的,非假任何人的作业。所以佛不度众生,众生本自度,因为一切本来清净。从来没有什么上帝,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人,也没有什么下劣的人,只是大家在搞这些贡高下劣罢了,在搞迷闷罢了,在搞虚妄作业罢了。
“不动遍法界。”我们若有因缘,可以看看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会消除个人的一些邪见与迷闷,包括所谓附体、虚幻境界、相似三昧。现在许多人被鬼魅或天魔所扰乱,可怜得很。我们也不想多说,但是这个因缘不能不提醒。
法界不动——不光在这个经上讲,在许多菩萨教化因缘中,像龙树、天亲于发菩提心论上都这么讲,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上也这么讲。马鸣菩萨怎么讲?说不动之心就是无爱憎之心,就是无我之心,就是法界光明遍照之心,就是一切众生之本源心,也是一切诸佛之功德成就处。讲的真是光明,原文不是这样说的,但意义是这样。可以看一看。
广化寺印了《圆觉经》与《大乘起信论》合订本,以前我总带着,感觉一刻也不敢离开。为什么?一离开就有舍众的想法。像人搞是非、搞你我、搞斗争特别苦,搞眷属特别缠缚,感到受不了,老想跑,所以总带着那本书,也因为圆觉经能启发我们心地真实。我特别顶戴广化寺这种教化因缘,现在我们看的很多书都是广化寺所印,这种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我推荐这本书,大家要有福德得到还要多看!听别人讲也是启发,要依经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末法时代要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要不然我们就会斗争、搞是非、搞亲疏,随着自己业缘或爱好而妄自诽谤评价,说这个法师怎么样、那个人怎么样、这个好、那个坏……在是非中不能出离,在斗争中不能解脱,可怜得很!
“无作止任灭。”作、止、任、灭是四病,这四病在我们末法时代最为炽盛,很多人都把这个当作佛法。末法时代不光有这四病,还有认为解脱是佛法或者认为涅槃是佛法、智慧是佛法。认为智慧是佛法的人,堕入狂慧中;认为涅槃是佛法的人,堕入二乘、外道、恶见,堕入断灭,往往证不得时会拨无因果,产生邪见。这个地方看不清就会产生病——学法无益,反而生病了。
佛在方等经上告诉我们:种种方等之教皆是诸佛大悲教诲,智慧之人能取能舍,善巧运用,如饮甘露,得以度脱;愚痴之人妄执妄分别,产生伤害,如饮毒药,反被其害。以前我读这样文字时毛骨悚然!在大集经中佛举例说佛法如匣中蛇,威德善巧之人运用此能作威德,愚痴之人反被蛇咬,我也是毛骨悚然!像一个利器或者刀子,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同是一物件。
你打着学佛旗号,不知佛法是什么因缘,往往反被害。尤其是执著的人,末法时代执著人多。执著地认为智慧就是佛法——狂乱,如风中烛火,随时会灭掉;虽然也发出一点相似光明,八风
[3]
一吹,瞬间灭掉或者狂摇不定,随时会燃烧完。我见到许多这样的法师,多病、多难、多伤害,很可怜。
有的人认为涅槃是佛法,就逃避,取断灭,躲到深山老林里;或者排斥别人,把自己关到某个地方。以前我有这样的心,后来感到特别可悲、狭隘、自私,或者是无明业流,或者证不到那个地方反生邪见。我见到许多这样的人,就是生断灭见,一张嘴就是无因无果,不讲善恶,结果被因果压迫时诽谤佛法,说佛法无益无利。
有人强执解脱,就是什么我也不管了,什么都随它去;实际心里得不到这样的因缘,反而堕入自然外道。这都是相似佛法。
“亦无能证者。”这是大威德说,是狮子吼!未证言证、未得言得在这个时代特别多。我们知道许多气功师落于王难。不是诽谤气功师,世间人我都不会诽谤,但是这个事情比较明确,可能是大菩萨再来,给我们示现一个王难。什么叫王难?未证言证,未得言得,想作开宗祖师,可怜!
现在我们出家人或者学佛人中,想创立法门、搞名堂,都是这一类人;未证言证,未得言得,自以为有法益,自以为是,多堕入阴魔之中、色魔之中、受魔之中。我们看楞严经吧!一定要知道这个地方,现在说自己能得到什么的特别多。
弥勒菩萨舍兜率降于印度所宣化《瑜伽师地论》,鸠摩罗什大师翻译过来。我们现在有五部《瑜伽师地论》,其中讲了修法次第,到某个次第证得什么样因缘。现在《瑜伽师地论》没有人看了,所以相互欺骗;有人说证得这个果那个果,大家也会相信。我们说于四向四果中,哪怕证得须陀洹果,也能知道一四天下种种因缘,哪个地方下雨他都知道雨滴头数。现代人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因为没有依据了,所以人行欺骗的因缘特别炽盛,邪师说法特别炽盛。就是大家不依经教了,不依佛这种教化因缘了。吹捧别人标榜自己,或者自己吹捧自己,使无量众生堕入愚痴、邪见之中而受伤害,大家要反思。
“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我们现在就是末世众生,你要能闻到这个无上乘,与他相应,也叫初发心菩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