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着上节课话题,来谈这一念。在生活状态中,很少有人对现前一念能去认识与在意,或者建立剖析它、认知它的结构。但是大部分人被这一念支配着,被动地想压妄想,不想让自己这一念生妄想。有人就随着妄想跑,就迷失;有人用妄想加念佛、加诵经,打着妄想念着佛,念着佛打着妄想,用这种所谓杂毒之善的修行方式;还有人坐在那个地方,身体空立,意识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没办法管住或者不让它乱跑,所以分散了,可能一条线跑出去,也可能散漫得无量无边。
我们先给一念作几个规定,看能不能慢慢认知这一念。我们现在的感知、想法、心灵运用、思维过程,都可以说这一念。佛陀这一念,菩萨这一念,声闻这一念,缘觉这一念,天人、修罗、人类、地狱、饿鬼、畜生这一念,是什么样子或状态?
世尊在教法中讲一切法如幻。这一念在任何法界都是如幻的、不实的,刹那间生灭,缘生缘灭所表达——这样看这一念就比较公正了。在十法界中,种种觉悟法界是自由、自主、自在的法界;善法界是半自主半不自主的法界;恶道或者三恶道中是完全被动、不自主的法界。这一念不管是主动、被动还是半主动半被动,都是如幻不实,这是一样的公正。
对现前这一念,哪怕是三恶道之一念,你也不需要焦虑,因为它是如幻的,缘生缘灭,没有实质。我们有被动之念,也不要消极、不要害怕、不要挣扎;有主动有不主动的状态,也不要挣扎;你完全觉悟了,也没什么高尚;完全自主了,也没什么了不起,也是如幻。我们这样来审视,心就有平等一念的回归,有不执著、没有执著理由的清净回归,即是现前这一念。
这个回归变得清晰有力!因为它平等,很清晰;因为它清净,很清晰;因为它是回归,你变得有力——在觉知性中这一念你有力量,不是散漫的,不是混乱的,是回归。为什么用回归?这是我们安排的。安排这个干什么?让你体验这一念清净、平等、不造作的力量,你要体验这个力量!体验这个力量,我们就会喜欢、喜爱、随顺清净平等,让现前这一念有清净平等回归的习惯。这样一个运用自主的选择,这样一个方式方法,这样一个角度。
我们用这一念,用这一念回归后的清净平等一念。就是十方法界任何觉悟的、主动的、半主动半觉悟的、迷失的、被动的、完全被动的——这所有的念,其本质是一如的,是平等的,平等就回归了。什么回归?你在这里面的造作、择取都不需要,就是九界同归。同归什么?同归一真。一真即是远离造作。他是清净的,是平等的,其本质没有差别。这是佛陀开示的教法,让我们回到法界之本质上来,认知其本来状态与面目。就是初发心,最初样子,起修的最开始样子——应该从这个地方起修。
人人都可以做到——被动的可以做得到,半被动的可以做得到,主动的可以做得到。往往我们在分别执著中、得失对法中,被迫就被迫去了,取舍徘徊就徘徊去了。你这一念回到分别中就是被动的一念,无奈、被迫或者被迫与主动拉锯战一样来来去去,这也是一念。圣者佛菩萨是主动运用的、清净的、自在的一念。佛陀教法不分裂它,不管是被动、主动还是半被动半主动,全是如梦如幻的!
平等认知是不可思议之智慧照见——此心力不可思议,这一念的认知与抉择不可思议。金刚经中讲,六百卷般若经中讲,我们常读的心经也都讲到:空色不异,受想行识不异于空,空不异于受想行识——是这样无一法可得之实质。我们就会回到智慧的一念上来,即是清净平等的一念,回归于此。这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我们用这个环节,心真正认取了、认知了、确认了!
原来清净平等在这个地方可以认取,可以回归自心,可以让自己执著于被动、主动、业力差别的分别心休息、执著心休息、阿赖耶识搬来搬去的劳作与重复休息。这个休息不可思议,即是平等的休息,是清净的休息,安排我们现前这一念休息了。这是智慧者或者觉悟者应该用力处、应该修行处、应该在意处。这里面没有谈玄说妙,没有神奇怪异,只有清净平等的如实内容。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这个功德超越三界所有的智慧,超越了一切造作及其业相。
这一念即是现前一念清净、一念平等、一念圆满、一念光彻十方之一念。你也不用去想、也不用分析,你这样观察就好。你的心就能触碰到这种无差别的清净、无分别的妙用、清清朗朗现前的这一个念头,这样一个觉知力,这样一个观察力。
我们要用这一念,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光明遍照,就是九界同归,就是圆成一切,就是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没有亏,没有欠,上至等觉菩萨下至蜎飞蠕动,同生安养。这一念有力、有据、有效果、有透视力。我们再念南无阿弥陀佛,即是清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平等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智慧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光照十方九法界,利益十方九法界一切众生,其功德唯佛与佛能宣化。这一句无染心清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力量与善巧,称念者都能体会到。他带来的修行,校正了无始以来我们业力分别、执著、储藏的坏习惯——是对这个坏习惯、坏业力、蒙蔽被动业力、分别执著业力的照耀与认知。
我们有清晰的修行内容、内涵、力度、善巧、结果,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乃至若干日这样观察、这样思维、这样系念阿弥陀佛,念念与佛气息相通,念念与诸佛亲近无间,念念不取相地诸相非相地得见弥陀,即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弥陀。我们在念念之中会得到安乐住,受到清净教法的洗礼,得到身心健康的修行方式、休整方式、利益方式。这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阿鞞跋至之因缘从此建立。因为这个建立从来没有被破坏过,从来没有增减过,我们只是把他运用出来。所谓以至诚心、回向心、深心来称念弥陀,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无量寿经中讲十方诸佛皆共称赞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个信心是什么心?就是十方九界一切心念本不可得,本自平等,皆是如幻不实!这一念认知就是信心,是无上信心,是平等信心,是清净信心,是没有障碍的信心。这一念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与此摩尼宝号真正相应,出生无量无边的摄化一切众生的大功德作用与力。
这一念真实不虚,是清净心真正所在。所以天亲菩萨告诉我们:若人以三种心念佛,以无染清净心念佛,其功德与佛功德等。就是随顺佛愿,随顺佛力,随顺佛报德,随顺法性事实,都会展示他不可思议的胜妙功德。我们在此胜妙功德中会出生妙乐胜真心这种感知力、念力、作用力。经典上讲一念三千,许多人读普贤行愿品中说一念为三世、三世为一念——一念有没有这样功德?一念三千,一念三世,一念十法界,这一念是真实的、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无对待、无割裂,是纯正念,即是无染清净心流出之念。
我们用这个念来念佛就会产生安清净心,清净心之认取就会落实下来,就会真正安心于清净——清净就是安心处,平等就是安心处。清净平等令我们造作、分别、执著、爱憎、取舍等等无量无边的心一时融入清净心、平等心,即是安清净心,令众生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我们这一念中能使十方九界一切众生之一念,一时回入清净平等之一念,一真照耀一切皆真故。像一个房间是黑暗的,一丝光线都没有;把灯一打开,整个房间就被一光所照。我们运用清净平等的心、真实的心,就会舒展在无尽法界中,一真皆真。一心光中可以照耀无尽法界,即是一真皆真。
我们用安清净心来念南无阿弥陀佛,不光是自心清净,亦是一切众生本源清净,如实展示——一念之中九界同归,这是安清净心称念佛名。不光是对自身放心、安心,在自身业缘中安心、放心,还是对一切众生安心、放心、歇心,对一切业相安心、放心、歇心。我们用安清净心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使自心不光在自业,亦在他业与共业中一时安心、放心下来。
后面会遇到乐清净心之事实——自身安乐、清净,他人、共业、一切有缘的心安乐、清净。我们再念南无阿弥陀佛,称为妙乐胜真心之乐清净心念佛。这个心在念佛就是为了游戏世间,教化有情,唤醒在本来清净世间中反而迷失在自我蒙蔽业力黑暗中的有情,唤醒他们,即是游化游戏之胜乐心——以乐清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唤醒迷倒有情,令一切有缘皆能如实安住在清净、平等、圆满的法则上来,所谓乐清净心。
天亲菩萨提出来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这三个念佛的心,一代一代善知识认真实践着。这个法十分平常,十分简单,十分不可思议!
现在一些人希望关到一个房角,说点悄悄话,搞点什么名堂,认为那就是大修行;鬼鬼祟祟,妖妖气气,认为那了不起。佛法修行中不是那样,他会给我们带来清净、安乐、内在喜悦的法则。尤其净土法则,真实大方,真实平等,清净舒展,没有任何鬼祟东西;充满了璀璨的、主动的、阳光的教法与内容,于一切众生作真实利益之给予。
平常心是道,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一定要在平常心是道上用功夫。这样我们会得到真正佛法利益,远离无端的自卑与骄慢,让自心清净下来、平等下来、安乐下来。我们慢慢地真正回到觉悟法界,犹如佛菩萨一样在十法界中自在游化,分身方便,变化无方,施教无方,运用无方。这样不可思议的生命极致状态,我们都有机会去体验、去运用,去展示他生命的辉煌、生命的不可思议、生命的主动、生命的巨大作用力与善巧。而不是被迫在一个小世界、一个业力分中重复,被迫在一个恶业挣扎中、妄想挣扎中或者贪欲不能满足的挣扎中,令生命真正灿烂起来!
我们要真有悲心,就契佛愿力,与佛愿力契合起来,真正的大慈悲、大智慧、大善巧,我们同入光明域,就是清净心平等心的念佛者,就是清净心平等心的觉悟者,灿烂人生事会在我们这一念中实践与相续。我们再看天地之间,莫非山清水秀。我们心智中充满不可思议的自主的光彩,而不是挣扎于迷失、对立、割裂、骄慢与自卑这样的痛苦状态。
第三个心,乐清净心念佛。在往生论中,天亲菩萨以一代大乘导师,传播这种不可思议的念佛方式、修行方法、心地状态,让我们远离种种违菩提的作为,就是为自求的自我蒙蔽与坚固,彻底解放自我,不为自求,行殊胜广大菩提方便。可以读读往生论文字,就是《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文字很简短,教法机制十分磅礴,功德内容十分浩瀚。这里面的功德十方九界众生莫不顶戴,一切诸佛莫不维护、赞美、赞叹。
我们作为学佛者,尤其是念佛人,应该读诵这部宝典、这部教法。一代一代善知识,一环扣一环地把这些教法、教法内容真实给予我们,但大部分人还认为太浅、不够味道或者没那么神秘、没那么怪异,不愿意接触。他喜欢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东西,认为那才是佛法。那不过是业报差异罢了,是好奇、怪异、不足的心理展示。
净土教法是平等的、是舒展的、是安一切众生的、是利益一切众生的;他是无畏的平等教法,其中有不可思议的厚重道德。我们刚接触,会认为没有味道——这个味同嚼蜡的东西要过去,从世俗得失的味道中走出来,才能真正步入清净平等的无尽智海中。很多人把清净平等看得没味道没意思,所以不愿意实践清净平等的教法。无量寿经就有“清净平等觉”这样经名(无量寿经汉译本名为《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告诉我们诸佛如来所证实功德是清净平等,平等清净觉悟是一切诸佛所证的无碍圆明的智慧根源所在。
世间的人为什么喜欢怪异、喜欢奇特、喜欢超常?因为想引起世间注意、他人注意,想有超常的力量。岂不知超常的力量也是果报差别,无量无边的超常是无量无边的业力差别罢了,实是幻生幻灭,没有实质,是无量无边的重复业力罢了。这些差别是众生所娱乐,是众生所在意,是众生所守护。诸佛菩萨在这里面早已视其如幻,视其无常,视其缘生缘灭之事实。他们在颠倒法则中早已得到解脱,早已成就无上的正等正觉之无上殊胜功德大利。我们称十号功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样功德都是清净平等觉的守护者、运用者、实践者。我们礼敬佛陀,就是他们在真实、广大、平等、清净的觉悟法界中运用自如了。
凡夫有情,像我们在世间看到谁家有大房子、好环境、财富、事业等等,就会赞美,感到了不起;哪个人被妖魔鬼怪附体,有点怪异力量,知道这个知道那个,也感觉了不起。一切智者了解这些东西幻生幻灭,来来去去,总是有量,总是有限,总是生灭变化的。一时得意后面跟着就是变化,一时不得意后面跟着也是变化。有人大半生得意,后边就不得意;有人大半生不得意,后边就得意,总在变化中。世事无常,如梦如幻,缘生缘灭,总是老来一场空,终是一场空。智者运用清净平等之一念,这样来念佛。
许多人用方法逼自己。我以前遇到他们用追顶念佛方法,这个方法本身没问题,但要是知见不正可能精神分裂。我刚到云南时候遇到一个所谓有通力的人。他要捂着眼睛塞上耳朵,然后开始念佛。他给我说有一次这样念七天以后,说念佛真是很好,哎呀,要有白菜豆腐吃才好!他这样想,白菜和豆腐跑过来了。然后他去吃炖白菜,功夫退失了。什么功夫?他说这念七天可清净了,心里也亮堂了,也安乐了。但白菜豆腐一到,他就切豆腐炖白菜去了。肚子吃饱了,感觉到这一段念佛真念出功德了,白菜豆腐都来了(众笑)
因为念着念着这个平常心就没味道了,他一想,还是来块豆腐吧!豆腐就来了。后面萝卜也来了,白菜也来了,但是功夫退失了,再念念不成,烦躁!他说修行没意思,就到世间吃吃喝喝,乱七八糟,很苦啊!很烦恼,很后悔,说我本来是个清清净净的修行人,怎么弄成这样?又到佛前忏悔,开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又出功夫了,眼前一亮,周边没障碍了。他想这一次白菜豆腐太没意思,我来点烧鸡小酒行不?酒也来了,肉也来了。这酒一灌,肉一吃,功夫又没了,又烦恼起来,又下山折腾一段。
他这样反复,第三回到山上时见了我。他说法师我还修不修?这太没意思了。但是不修行,世俗这些东西也太没意思了。他到世俗中和男男女女混,相互欺骗受不了。他说法师你给我说个方法我好好修行。我说不要捂着眼睛,不要捂着耳朵,再有功夫出来也不要去搬那一点酒肉,划不来;在道业上多用功夫,能深入一点。我给他推荐了一个教法,我说你可以慢慢实践实践。
他这个修行不是不用功夫,不是没有效果,但效果是把白菜豆腐搬过来了,就是一个念头。要有正见,他在法则上深入就太好了。因为没有一个正见,就是没有一个传承,没有解决生死烦恼之落脚处,没有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之广大回施与利益,他念着念着功夫出来了,就开始那样。捂上眼睛塞上耳朵,容易用上功夫,但也容易成神经病。这神经病就是有搬运功夫,也是一种恶报。他心一到那个地方就痒痒,又到这个状态了,眼前一亮没有障碍了,是搬豆腐还是搬萝卜?他又要动念头了。
这很可惜的!很用功很朴实的一个人。要是没有正见,没有传承而来的修行方法,没有深入或者渐次深入的善巧,就会耽搁在一些业报差别上。这不过是业报差别!你拿五块钱可以买块豆腐,拿三块钱可以买棵白菜,但你修行若干天换了一块豆腐一棵白菜,哪个值?所以他也感觉不值,说一修到那个地方就感到修行没意思,就换一个白菜一块豆腐。菩萨!不要以奇怪为奇怪,不要以神圣为神圣,要以平常心、平等心、清净心为真实大地,安乐众生,安乐自身,那你是真实不可思议的觉悟者,远离了是非造作、业力差别、怪异取舍,真正回到佛法之安乐上来。
我举这个菩萨的例子,不希望大家有其他想法,只是说果报差别没啥意思。我们可以实践佛法,但要知道在正见法则指导下方能深入实践佛法,能真正出离无始以来小世界大世界的制约,或者业力对我们的制约、阿赖耶识对我们的制约,一念能出离三界,一念能圆成无上菩提,一念中能破除无始以来无明对我们的蒙蔽。那是应该修行的法则、实践的法益、成就的功德。
祝福大家在未来人生路上依法修持,依法安住,依法圆成自身的修行道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