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 演佛

点击下载音频

导读:在十法界所有的生命价值中,佛的价值是最圆满的、彻底的、清净的。那我们就选择一个来实践三皈依——即皈依佛,就来实践三无差别这样的佛的知见,来真正地扮演佛陀。心理环境架构的作用,可以通过演佛来明确它。实际演佛的确需要入佛知见的,要受教于传承。没有传承,我们连佛的名字都听不到,不要说去修持了。传承最重要。

(一)法性赋予每个生命选择的权利

前面我们对心理环境的架构——十法界,做了一个学习认识。这个认识过程,把十分抽象的心理具形化了。具形的目的是让我们明确它的作用,在这个作用上明确起来,实际就是明确心愿,就是佛教常讲的发心。作用明确了,就知道自己的发心。

了解了这样一个架构,十法界生命所有的价值都能明确地显现出来。佛是它的价值,菩萨同样是价值,声闻、独觉也是价值,都是它价值的内容。十法界的架构,它的内容就是它的作用趣向,在十法界中有不同的趣向。我们这节课学一学在十法界怎么能真正地、自主地择取一个或者多个,或者完整的这种生命价值的实践,这是十分有意义的。

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比较关心的是选择佛法界。在十法界所有的价值中,佛法界的价值最为崇高、最为完善。作为佛教徒,就先来三皈依,目的是什么呢?来扮演佛。

在十法界所有的生命价值中,佛的价值是最圆满的、彻底的、清净的。那我们就选择一个来实践三皈依——即皈依佛,就来实践三无差别这样的佛的知见,来真正地扮演佛陀。我们来演佛陀,实际每个人都可以演的,因为啥呢?我们有佛性,每一个人都有佛性,所以都有演的机会。或者说法性是周遍的,你择取哪一个生命——哪一个层面的生命都是有意义的,都是可以的。不管哪一个层面,我们都有这种选择的权利。这个权利就是法性的赋予,法性赋予给我们每一个生命一个公正的权利。这是法性所赋予我们的,自然带来的,不是人为的,没有任何造作。

那我们就能明确,在这样一个久远的生命轨迹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多个或者完整的来运用生命实践。那实施这个权利、接受这个权利就不委屈了,因为委屈是无明所造成的一个东西。生命就圆满起来,不委屈了就圆满了,圆满地来运用它。

我们都有一个在委屈情况下的生活,实际就是无明把我们给遮盖起来了。我们在无明的心理状态下,不了解十法界心理的架构,更不了解每一个架构、每一个层面的作用。那我们现在通过学习,把抽象的东西具形了,我们再来择取一个、多个或完整的实践生命。

(二)三无差别是演佛的中心思想

三皈依是扮演佛陀三无差别的最简单的方法。佛性这种多层面的给予,实际就是法性所赋予每一个生命的公正权利,这样就没有一个委屈的。这就是所谓的平等缘起,也就是所谓的如来种性。我们来认识、择取这个生命,以佛的知见来认识、择取,择取佛法界无疑是一个比较省力的,就是在平等缘起上能实施的这样一个公正的方法。

所以三无差别是一个特别大特别大的中心思想。来让我们实践这样一个平等缘起法,或者清净缘起法、圆满的缘起法、没有障碍的缘起法,就是在生命的价值中,通过这样一个佛的角色的透视、扮演,让我们认识其他九法界,或者其他九法界一些不圆满的地方,就是委屈的地方。那这样我们就能破掉无明的盖子,我们的心就能真正回入无量光佛刹,来行佛事业。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心理环境的特质,了解它的架构,选择它的作用,而不是说被迫作用,是选择了它的作用。

这个选择,特别特别的有意思。择取它的作用,是我们主动地在择取自己,不是消极地、无奈地来扮演佛,不是这样子,是你通过学习认知,明确了这个东西。那我们再来看看生命的价值,我们就能坦荡于自己生命与他人生命的作为。哪怕是我们看到了三恶道的疾苦,哪怕是我们看到犹豫徘徊在六道轮回的有情,哪怕是接触到不圆满的有情,我们都会有一个所谓的觉悟。这样一个觉悟,是圆满无碍的、清净的觉悟机会,实际就是生命的价值,或者说生命的光辉,它的光辉就会挥泛出来。

因为主动的择取,就变得活泼起来。佛法是十分活泼的,没有一点点消沉的东西。很多人烧香、磕头、求佛、拜神,这个是求。这个地方不是求,是认知三无差别,直取三无差别,来运用这样一个不委屈的缘起,来审视我们生命的作用,了解它的价值。那这个就是具形的一个东西了,我们就不迷茫了,不无明了。

人家说,你这个人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不知道啊!那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呢?——不知道啊!

哦,我有畜生的想法,愚痴;哦,我有饿鬼的想法,贪婪;我有地狱的想法,刑罚自己、刑罚别人;我有觉悟的运用、圆满的运用,我有佛菩萨的各种善巧;我有天人的放逸、有人类的徘徊……你马上就知道了。因为什么呢?这个架构清晰地印证你的状态。我们的心理状态、作为状态、思维状态,在天人的这个地方,在修罗这个地方,在饿鬼这个地方……

那我们这个演呢,就很活泼了,很清晰,原来心在演化着这些东西,心在心造、心作、心是的一个状态;那我们就能破除无明对我们的蒙蔽,能说得清,弄得明了。

为啥呢?因为你有这个架构,它不抽象,很具体的。我们能了解,哦,这是人心,犹豫徘徊;这是天心,放逸自在;这是声闻心,寂灭为乐;这是菩萨六度万行;这是佛陀;这是地狱,刑罚种种;这是畜生,愚昧固执,等等等等。我们就能了解自身和他人的心、心念、意识与作为。这都没问题了,你要了解了这一切如幻的事实,这样一个实相,那我们对一切众生不会轻视,也不会迷信。那我们就能平等地看待十法界的缘起。

那在演佛这样一个三无差别的过程中,我们就能真正地尊重一切,认识、实践就简单了。我们就可以在我们人类本位法,或者说在十法界某一个角度来选择实践。那你说谁去实践这些三恶道呢?也有人实践三恶道的,就是无明驱使,人会行世间三恶道。

(三)依五念门演佛

我们还是说来演佛吧。像我们学过的五念门,就是从身、口、意、智、方便智这五个角度来演佛,实际五念门、五种门就是来演佛,怎么演呢?通过身业的礼拜来演佛、口业的赞叹来演佛、意业的作愿来演佛、智业的观察来演佛、方便智业的回向来演佛。这是十分有意思的一个演佛的内容。

一般身、口、意这三个是凡夫所演,这三个角度是凡夫特定的框子。智业与方便智业呢,一般地是已经到了菩萨、贤圣这样的一个圣贤位的人来演。那你说现在圣贤跟我们有没有关系呢?在演佛的过程中,所依的是这样一个平等缘起,称为凡圣同修,那就跟教义相应了,跟我们的方法也相应了。平等缘起,不管凡圣了,通用身、口、意、智、方便智的修行模式。

平等缘起的一个实践,就是所谓的凡圣同修,会达到一种相应的过程,实际就是说效果。礼赞的效果就是“生彼国意”。那我们演佛,身业怎么演佛呢?这个礼敬达到什么价值呢?礼敬的过程产生什么效果呢?生彼国意。我们的礼拜完全是在生彼国意的作用下,那就是身业礼拜的一个演佛的过程,就是它的相应内容,它的效果所在,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那我们赞叹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呢?与光明相应,与光明智相相应,这样一个效果。我们口业赞叹阿弥陀佛的光明功德相好庄严,实际是为了与他的智慧光明,或者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应,心地与他相应,实际就是赞叹的作用。要不然这个赞叹是没有价值的,是没有意义的。

作愿呢,就是一心、佛心、众生心三无差别,以佛愿为己愿。这样一个愿,对于作愿门就十分有意义,意业标指三无差别的妙用——我们的心跟佛心的作用是一样的。

观察门,了知依正二报,了解依正唯心唯识,就是正觉阿弥陀所化现——佛的心智所化现、所造,所以称为对他修德依正二报的观察。当然这个“唯心”是佛心,佛心所现,就是佛心所造出来的。

回向就是所谓的“不舍一切,皆令成就”这样一个作用。

(四)依《观经》中的方法演佛

像《观经》中介绍的方法,就很简单很简单地让我们从一个点,来观自己跟佛相似的东西,或者来趣入。《观经》介绍的方法,来演佛就很简单,有十六观。这里面有一个特质,就是用观。

因为阿弥陀佛凡圣同修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许多法门中这是不成立的。凡圣同修的平等缘起,是个不可思议的特别的地方,直指法性的作用,直接指出了法性的作用。它是不可思议的一个特别的教法,十分的特别,十分的特别。其他方法都是有很重要的次序、次第。那在这个地方,不,皆是用佛的果地觉,皆是用佛果来做凡圣起修的这样一个因,或者说种子。这是个不可思议的事情。

用佛果来作为凡圣起修的因,直归一乘,这就是一乘佛果,没有其他乘。就像《法华经》所宣化的一样,只有一乘,唯此一乘,就是佛乘,没有其他乘,只有佛乘。

《观经》用观相好这个度众生的方法来让我们认识,来融入佛的功德海。实际最简单的,可以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中取一个相好来观察,好比说眉间白毫,取白毫相,来感知诸佛佛果的功德和他们那种实质的内涵。《观经》中方法很多,修持真是无量无边的。

了解了这样一个凡圣同修的平等缘起,实际就是佛果。只有这个佛果,才能使我们有平等缘起,凡圣同修的平等缘起这个直指法性的作用才能产生作用。我们演佛,直接来扮演佛陀,就消除了次第对我们的制约。

那个观呢,观察的方法就是我们的种子。修行的方法很多,我们总要选择一个方法嘛,每个人都要选择一个方法。实际通过方法的介绍,来真正地去实践、了解它,一定要深入。

白毫相的修法很简洁的,经典上有记载,要是有机会可以看看。

好比说,告诉你白毫是右旋,如何如何,旋几转,它是六楞,空心,在两眉之间等等,你就去观察它的作用力——光明普照十方。普照十方,使一切有情同证如来身——各放光明,各摄化十方法界,照耀着一切九道有情,把九道都照耀到,使九道一一道中的有情皆化作佛陀,一一佛陀又放无量光,普照十方法界,各个又令一一众生同成佛道。

有很仔细的一段文字,让你了解白毫相的作用、内涵。要是我们真去用这种很简单的方法来体验,也是可以的。有的人就用眼如青莲——用眼睛黑白分明来观察佛的相好;有人从万辐轮,就是足底来观佛相好成就菩提,都是可以的。通过三十二相八十随形,择取任何一个缘,都可以达到修行的效果。可以择取任何一个,随你的缘来择取、来修持。如果我们想了解这些,可以去学学《观经》,看看用哪个方法。

那你说这些方法是不是有点复杂呢?有人说我就持名,我就用五念门等等等等。方法很多很多的,这都可以达到果地觉为因地心的修持效果。

心理环境架构的这种作用,可以通过演佛来明确它。那你说我们在世间为什么有这么多不演佛,而演恶道的这些生命呢?实际演佛的确需要入佛知见的,要受教于传承。没有传承,我们连佛的名字都听不到,不要说去修持了。传承最重要。传承不是权力,而是智慧与慈悲的运用。过去要求有传承的这些善知识们不能吝法,要把佛陀的教法完整地和盘托出,不准吝法,不准有保留的,完整地赋予一切有情。实际赋予一切有情,就是佛的知见,佛的心。让一切众生皆能成就佛道,这也是佛的知见。它这方法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

心理环境架构的作用,演佛的作用,我们今天就做这样一个提示。希望大家对心理环境架构的作用有所认识,对它的作用有一个选择,有一个选择性的积极的实践。那演佛呢,就是一个积极的选择与实践。

已有3条评论 发表评论

  1. 如心 /

    🙏南無阿瑪達千諾

  2. 如心 /

    您們好,錄音連結的地址好像是第十四課的地址,這是第十八課,不知是不是可以查詢。感謝
    南無阿瑪達千諾

    1. admin / 本文作者

      阿弥陀佛,可以下载了。

回复给如心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