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接触学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今天也是乘着释迦文佛出家日这样一个胜缘,当然我们聚集在一起呢,这也是无始以来的这种过去的已发愿、今发愿所成熟的一个事实,这个愿望是令我们明确自心、明确生命的一个标志。
我们对自己的生命的价值,想明确那就通过愿望来明确,发心来明确,运用心、运用愿望来明确,你别无他法。你要说还有其他的方式方法,那你去观察,你去了解。依愿力来明心是为最殊胜方便,依愿力来导行是认识人生、抉择人生的最殊胜方便。所以愿力不可思议。愿力呢可以明心见性,见什么性?明什么心?一切诸佛如来莫不是依愿而成就的。那我们能举哪一个世尊说不是因为愿望而成就的,不管是菩萨,还是声闻、缘觉,乃至说诸佛如来皆依大愿而成就,就是他们明确了自己的心愿,明确了生命的价值,明确了生命的价值的作用的实质内涵。哦,那他们就可以有这样一个作为,所谓的圆通无碍的作为、得大自在的作为,令十方九界众生敬仰的作为,能利益十方九界众生的不可思议的悲心与方便。那大势至菩萨呢他就圆成了这样一个修持。那重点呢可能在这节课中给大家有一个提示,忆佛念佛是他最重要的一个下手方便,“当来现前,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是他的一个结果与事实。
这个文字的确是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想来印光法师啊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呢,要是用长篇大论,可能有许多人学《无量寿经》哦,也可能多次地学过。但《无量寿经》的修持方法,说从五个角度来修持,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来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是我们有一个修行方便,哦,可能是比较浩瀚一些、内容多一些,那这个地方呢就是唯佛是念,它的下手处简洁明了,结果真实不虚。所谓的令众生入三摩地,所谓的就是往生的等持功德,就是实际的利益。这个往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我们可以把这个往生的内涵呢通过这七节课慢慢地看看怎么来从各个角度来把它梳理、认知,乃至说能有个感受,或者说有一个渐次实践的指导,这样可能解决一些我们在平时念佛中所谓的往生问题、忆佛念佛问题。
那许多老居士或者许多居士、或者出家师父念佛就是为了往生哦,就是不再轮回啊,就是阎浮提太苦啊,或者娑婆世界太苦啊,不要再受这个轮回的罪啊。那对往生要没有一个抉择性的认识,那我们说三摩地、念佛三昧等等,说往生大家可能就会很笼统的。因为在这个地方呢,他对往生有一个抉择说法,就是所谓的三摩地,或者说念佛三昧。那我们一想象念佛三昧这太不可思议了,这念佛三昧太不可思议了,这念佛三昧太遥远了,这念佛三昧……,那我们是可望不可及啊!那大家学习得越多就越迷茫。念佛很久啊怎么就是不安心啊,就是不踏实啊。所谓的安心者就是等持方便、等持抉择,愿力接受等持的一个抉择,依愿力导引等持的回归。那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呢一定会把这个三昧与三摩钵底之类的这些名词、往生等等,大家有一个细腻的、多角度的交流。那通过交流呢让我们的心智慢慢地清晰、明了起来,那我们再去实践念佛这样一个大势至的修法,或者唯佛是念这样一个大势的修法,就会得其利益、方便,或者说解决我们现行的一些烦恼,令心安乐。
我们接着这个话题来继续来谈大势至,因为普遍我们对大势至菩萨呢,还是有比较陌生的一些感受,那来学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呢,那我们要对大势至这样一个角色有一些认识。
在佛教的这个教法中,称大方广者,唯佛世尊所证功德,所踞国土,所宣教法。那这个“大”字啊——周遍、如实、彻底、无有遗憾。在我们教内呢,它被广泛地认取,就是唯显佛德的这样一个事实,称为“大”,非我们世间的这种大小对比的这样一个“大”。它是周遍义,它是究竟义,是如实,是圆满,它展示了这样一个廓然大方的事实与内涵。
所以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大佛顶首楞严经》,然后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出现了两个“大”字,可能还是欲使我们真正地了解这个“大”,唯佛与佛所彰显、所成就、所安住;非是骄慢说,非是对比说,是具足说、圆满说、如实说。
那么大势至是依念佛而彰显的心智功德。那你说历史上有没有这样一个人呢?大家可以追溯到大势至菩萨的因地,那是有的。诸多学过净土教法这个大事缘起的人呢都读过《悲华经》,在《悲华经》中有说,无诤念国王呢,有长子那就是观世音菩萨,次子就是大势至菩萨。那么在久远劫前呢,大势至与观世音,他们是两个童子,这两个童子称为严上与宝上,在他们久远的因地就发心,在未来世他们成就菩提道业之时呢,各相辅佐。那后面呢遇到无诤念这样一个国王,投生于王家,作长子与次子。那阿弥陀佛的因地,就是无诤念的因地,发诸多大愿,自利利他。那观世音与大势至呢,他们也随其发愿,欲证无上菩提,来广泛地摄化有情,成就道业。
大势至菩萨在他的因地,一直有着不可思议的殊胜愿望的表达,如观世音是无二无别,只是说他所表现的角度,在我们众生观察与接受的这样一些方面呢,显示了差异。所以,我们了解,观世音与大势至是阿弥陀佛的左右侍者,或者说来承接阿弥陀佛圆满功德的一个展示的、两个辅佐的这样的一个特质。
有人依圆满功德不能得度者,那观世音菩萨以悲心,分化方便,摄化有情,令其成就菩提道业。那有的人在无量诸多的法门中,迷失迷倒,不知所依,所以呢大势至以念佛心,摄化一切众生,归于无上道,但依念佛方便,成就大势!那就是说,择法不利者,迷失者,那依念佛最为尊贵,最为简洁。观世音菩萨以无量方便来接引众生,大势至以唯佛是念作为方便来接引众生,导引众生依法而成就无上菩提,具足一切功德,就是所谓的唯佛是念的修法。
许多人也读过《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就是所谓的《大佛顶首楞严经》中的另外的一品、一章就是圆通章,也读过其他的圆通章,因为这二十五位圆通菩萨,各有显示,各有彰显,各有他们的不可思议的功德。
虽然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佛顶首楞严经》中啊,给我们推荐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样一个法则。那印光法师给我们推荐大势至,因为大势至啊,唯佛是念呢在这个时代修持最为方便。因为在这个时代,信息发达,善知识纷纷出世,教法传播甚为的通畅。很多人的择法眼花缭乱,显法、密法、藏传、南传、汉传;哦,一会儿黄教、红教、白教、花教,一会儿蓝教、绿教,一会森林部,一会城市部,现在学什么都容易啊,打个电话就可以:哎,法师!给传个法吧!点开网页就有法本,网上都可以打皈依,网上也可以灌顶,电视中就可以教法。好了,许多人呢学了千法、万法、百法,不知道哪一法适合自己。因为没有学法还挺好啊,还有一点点人生的头绪,一学法了人生头绪也乱了,不知道干嘛了。这个法大,那个法小,这个法厉害,那个更厉害,这个殊胜,这个更殊胜,更更殊胜,特别殊胜,最为殊胜,自己就没有头绪了。
那十方诸佛就给我们推荐,大势至菩萨的修行方式——唯佛是念。它避开了两种障碍,大势至菩萨的教化避开了两种障碍。
第一个障碍就是我们怀疑自己。你肯定先怀疑自己啊,说哎呀我业障深啊,烦恼重啊,习气厚啊,哎呀,烦恼深,这要忏悔啊,这个罪恶深啊,不堪回首啊。怀疑自己这一生怎么修行能有成就呢,很难啊,这么多不如法啊,这么多对戒律不了解啊,这么多对法门的不能深入啊,没有福报去闭关啊、去出家啊、常随善知识学佛啊。怀疑自己。
再一个就是怀疑教法、师长。怀疑师长哦,说:哎呦,这个法师可了不得了,闭关若干若干年啊,修行若干若干年啊,持咒若干若干数量啊。嗯,好,去拜吧,把头磕得响亮的,求依止啊,求法啊。半年以后,那个法师,哎呀,差着了。为什么呢?他去看他很多习气啊,他看他很多的作为没有像佛一样那么光明啊,没有那么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啊,没有他心通哦,没有变化力哦,没有放出五彩光、七彩光哦。他想象中很美好的东西一去,看到一身习气哦。哦,那我们就去找喇嘛去吧,哪个哪个是观世音来哦,哪个哪个是文殊来哦,哪个哪个是普贤来哦,“砰砰砰”头又磕上了,大头一磕,四皈依:咕噜呗,布达雅,达尔玛雅,僧伽雅,皈依了。一看,不行,这个喇嘛太贪财;哦,这个喇嘛没那个喇嘛长相好;这个喇嘛没那个名声大,就又开始动心了。哎呀,喇嘛转了一圈又不行了,南传的某某长老是圣者哦,是阿罗汉哦,一听人说“阿拉航三玛三布达萨”,哦,不得了,正等正觉的阿罗汉,赶紧去拜啊!一拜,一看,哎哟,差不多呀,没有光啊,有时知道他心,有时不知道他心。哎呀,一对比,到底去哪儿求法呢?我遇到过三乘跑完的人,我说:“哎,你现在干什么呢?”他说我好好挣钱啊,钱才是真家伙、硬道理,那些不靠谱啊。啥不靠谱呢?你信这个信那个最后都是一场空啊。我说:“你看信得很对呀,一场空。”
那疑师、疑教法,这个根源在我们的心——贪、嗔、痴、慢、疑的这个疑心烦恼造就的依正二报。他不了解这个,不行啊,那就怀疑这个、怀疑那个,那我们这个疑心在这个时代是……哎哟,可能是个个如是吧。我以前遇到一个很了不起的一个修行者跟我说:哎,法师啊,你来跟我学法吧,我可以传授你一个无上的法哦,这个法可不得了了,一生就能虹化自在。我说我这一生虹化不了了,烧掉可以,烧掉很好烧,现在火葬场很多,虹化不要了。为啥呢?我怀疑哦。我说:你那德行,因为啥呢?虹化是个啥概念呢?我就想象,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因为看了很多书啊,说虹化的人呐,气脉全部都通畅了,能变化自在了,起码通力无碍呀,起码没有一点点的疾病啊,我一看他这一身疾病还虹化呢?有的人都坐轮椅了,没有信心啊!我也去南传参访过,他们说:哦,这个大德某某岁就出家了,你不知道……哦,不得了,不得了。我一去,大家一交往,我说:哎呀,不行,我还是念佛吧。因为我不敢怀疑佛,谁都敢怀疑,我除了佛以外,佛你不知道咋怀疑他?他没有私心啊,阿弥陀佛没有私心啊。我看这个人,总感觉这个人有点私心,不行。我是举我的例子啊,疑心重啊!
哎呀,有一个长老说:法师,你来闭关吧。我想一想,我说我闭死也闭不出个啥样子,算了,我还是阿弥陀佛吧。为啥呢?怀疑啊,怀疑自己啊,怀疑教法啊,也怀疑这个老师啊,真是怀疑,没办法,这个怀疑心就是不休息啊。我遇到弥陀了,我没法怀疑,为啥没法怀疑呢?大家可以对比对比,阿弥陀佛回施的是平等往生,是每一个众生皆有觉性,每一个众生咸能往生,每一个众生咸能成就。我不知怎么怀疑他?他没有私心呐,他没有分类。唉,我也想怀疑,总是怀疑不起来。我的怀疑心我放到最大最大最大,也找不到怀疑他什么。我说:阿弥陀佛怀疑他什么呢?嗯,主要找不到他的私心,找不到他的毛病。你看,经典上说阿弥陀佛具足八万四千微妙庄严,具足菩提身,具足三昧身,具足变化身,他有大智方便身,有无碍光明身,有通达智慧、方便、善巧这样的种种成就。我不知道他……一怀疑去一碰就找不到了,一碰就找不到了。
像大势至菩萨的教法一样——唯佛是念!这个佛力非自心,非他佛,你怀疑什么呢?怀疑,你就说:哦,我怀疑,怀疑的烦恼升起来了,你马上会知道、了解这样一个怀疑是由自心而生的,不是因为他生的。因为我们以佛的法性身来观察,光明身来观察,智慧身来观察,慈悲身来观察,你一观察,哦,你自己的心在怀疑,如此而已。
那你说我们用这样的心去观察其他的喇嘛、长老、法师们行不行呢?你可以试一试,我们那个挑剔的心可不得了。由于我也参学,我遇到许多的参学的出家在家的菩萨们,就是这个怀疑哦,那在人,在面对面的人面前与法则面前呢就很容易地忘记这个“怀疑”是自己的烦恼,把这个怀疑放在别人的业力上、别人的作为上、别人的表现上,或者说一个法则的表现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