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胜三皈依实录之七

2014年10月18日,上慈下法阿阇黎在上海广福寺为居家二众授受三皈依。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慈法法师:三皈依本来不是多么大的一个事情,但对我们学习佛法,是一个十分必要的缘起。它是一个缘起的清晰认识。因为许多人,对人生的认识是不够清晰的,基本上就是一辈子的生活靠摸索、一些感知、设想。可是人生的这种价值的起步,究竟的一个人生圆满的概念,十分不易。

那我们看到佛陀,闻到他的教法,乃至他对三界的这种教诲,许多人就能把他作为一个模范、镜子,来让我们自己的心理明亮起来。就是一个清晰的人生目标,乃至说对过去、现在、未来有一个完整、清晰的生命的认知,那皈依呢就是个很重要的事情了。

那皈依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了。

它这个宗教形式,原本不是以宗教形式存在的。世尊早期在世哦,释迦佛在世,没有来引导谁皈依。都是因为这些周边的人,仰慕世尊的这种光荣啊!这种不可思议的心智善巧,乃至说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这种具德的功德的召唤,他们到佛陀面前去说:我某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最早期没有皈依僧这个话:我某某某皈依佛、皈依法。后来五比丘得度以后有僧团,那去皈依的人有:皈依佛、归依法、皈依僧,来表达了这种心愿。

就是找到了人生心灵作为的一个依止,寻找到了这个依止,他们就来皈依,实际由心而发的。没有劝导,很少有劝导。

那就是在大家这种认知中,没有人去需要劝谁做啥。到我们这个时代了呢,大家慢慢地可能通过有一些人学佛,使自己对身心意识都有一个正面的认识了,有一些引导、劝导。

佛陀是我们心智中,我们假设不出来的圆满。我们在赞美佛陀的时间说他的十号功德,他对人生、对生命实践的认识,他就达到这样一个圆满、清净,真实的、具相的表达。

实际我们看到世尊相,有这个身光、项光,有圆光。他这种光明的状态,实在是我们心灵里圆满的一个依止。一个圆满的依止来皈依,让我们心中的圆满,起到一个起步的作用。

大部分我们生活在一个意识的摸索、不完整的状态中。那皈依佛,就让我们的心从皈依那一刻钟,开始运用像佛一样圆满的心。用这种法则,抉择了这种法则,那就是我某某皈依佛、归依法。

了解了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事实,就是我们的心跟佛的心没有差别。他所证到的功德,我们人人都具有。人人都具有,但要人人来启用这个人人都具有的圆满的觉性、觉悟呢,就要皈依佛。这个皈依就是启用的一个明确的表示与誓愿,或者说一个愿望的抉择。有这个抉择,那才是皈依佛。这个皈依还是昨天那个说法,就像河水淌到大海是一样的,那就是是名大海。我们的心,与佛心是一如的了,那就称名皈依佛。

运用了这样一个知见、正见,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作为、意识交流,那就是所谓的皈依佛的作用了,或者说起步。人人都有佛性,但你要是不皈依,你就很难完整地、如实地运用出来。

皈依就是抉择这样一个心。

没有任何的迷信、个人崇拜,没有这样子。我们不过是通过佛陀的圆满,照见了我们本具的圆满,来确认他。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觉悟的起步,我们来觉悟人生、觉悟世间的一个起步。从这一刻钟,我——以佛心为自心、自心为佛心一样的来运用生命了,运用生命的价值与作为了,那就是皈依佛、皈依法。

把这种价值、把这种作为,在生命的整个过程中,使他健全、充分起来,那就是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来开启我们心灵的宝藏。每个人心灵中都具有这种东西,但我们在无明习惯的蒙蔽下面,往往就是骄慢与自卑,或者说是无记的状态。

皈依一定是要确认这样一个法则。不是让我们来崇拜谁,崇拜一个偶像,或者崇拜一个古人,或者神话的人。是让我们的身心有所真正圆满的、无疑的一个依止与起用。

佛教原本跟宗教有一定的距离的,只是说一代人一代人要把他守护下来,传播出来,所以就有些宗教形式。好比说出家人:一个出家人的衣着,乃至说所宣化的教法,这似乎是依这个来传递。但大家一定要明白,佛法离不开心法。心法一如,是佛法的真正对我们大家的教育,或者给予。他是十分直接的、明亮的、正直的一个教法,十分真诚的。在这个角度上说,那就是我们百劫、千劫、万劫难遭难遇的一个稀有的机会。

我们有这样一个缘起,从此我们的生命正面的东西,积极的、圆满的、清净的、作为的起步开始了、认同了,那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由心而发的,是有清晰的认知的,是有认知的。

佛法的确是十分地难闻。就像来广福寺这样一个环境中,也是很多居士啊做了很多的努力,有我们这一个皈依的环境,或者说机遇。我们看到佛陀身边有声闻、有菩萨,那我们皈依了就是名菩萨!为什么呢?就有成佛的这样一个起步。我们在这个世间的烦恼中、造作中、疲惫中得到休息、回归与调整,这种解脱的快乐与喜悦,那就是声闻。我们能去依止着法则逐渐地圆满自己的心,通过自己心的圆满的认知,回到世间,那就是菩萨行啊!那我们就入诸佛如来会。

皈依是一个难得的回归、心灵的回归,是十分难得的。因为我们在世间的学习认知中,这样的回归机会是没有的。十分难得!

在皈依之前,给大家做这个提示,希望大家有一些正面的认识。

因为所有佛教的教育,离不开三皈依。离开三皈依没有教育、没有交流、无以交流。因为世间的交流很多,多好的场面机遇都有。

世尊在世皈依,是没有起什么法名不起法名的,从来不存在这个事情。那到我们现在国内,出现了一个大家起法名的做法。最主要让我们要知道,自己是个佛教徒了,不是以前活在浑浑噩噩、摸索、迷茫的一个人了,是一个清晰地知道自心与佛心,本来是一如的这样一个认知了、就这样一个抉择了,说起个法名,来让我们明确起来,人生清晰起来。

可以不起法名,那不是个必须。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认知到皈依的作用,与对我们心灵的关系。那些形式的东西,对我们大家的意义是什么呢?要是能确认这个,这十分有意义的;不能确认,起个法名又能怎么样呢?

我们把皈依能确认下来,是最为重要、最为重要的实际内容,实际的作为与结果。

我们以后念皈依的时间,就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就说两个字的名字就可以了。不需要其它的。

因为南传的三皈依十分的简洁,就三句话,说完就完了。那今天给大家皈依呢,我们还是用汉传的,也比较简洁的一个皈依形式。那要比南传的稍微复杂一点,让大家有一个仪式、仪轨的一个概念、熏修。

好,大家先起来磕三个头。

(众皈依者,起立三拜)

可以长跪。随我念就行。我念我慈法,大家就念自己的两个字的名字。

慈法法师:我慈法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

(众各称己名随师念诵,三遍三拜)

我慈法。从今以往称佛为师。终不皈依自在天魔等。皈依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所尊。慈悯故。

(众随师三称三拜,最后一遍“大慈悯故”)

我慈法。从今以往称法为师。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是我所尊,慈悯故。

(众随师三称三拜,最后一遍“大慈悯故”)

我慈法。从今以往称僧为师。终不皈依外道诸众。皈依清净贤圣僧。是我所尊。慈悯故。

(众随师三称三拜,最后一遍“大慈悯故”)

我慈法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皈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

皈依佛竟。归依法竟。皈依僧竟。

(众称名随师念诵,三遍三拜)

我慈法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众称名随师念诵,三遍三拜)

说自己的名字很重要,就是自己通过心理意识有一个接受、交往的过程。

我慈法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

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

(众称名随师念诵,三遍三拜)

我们这个简单的皈依仪式,就通过汉传这个体系——这个体系是宝华山的体系。就是通过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授受,乃至说宁舍身命不皈依外道的这样一个誓愿,乃至说皈依佛竟、归依法竟的提示、皈依的功德,包括后面的四弘誓愿,就是一切诸佛菩萨顺性所发的大愿。那我们这个授受,大家有这样一个概念,就成为一个真正的自心与佛心无二无别的取用者、认知者、抉择者,那以后在我们的生命作为中,就可以来称己为一个佛子,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在三宝面前——诸佛、教法、贤圣僧面前,我们有这样一个机制的认取、抉择;后面就是因为皈依以后,重要有一点点的修法。那一念法,可以给大家有一个传递或者说授受。

我们下去可以用一念法。把一念法卡片发给大家,这个一念法可以学一学。那我们皈了依,因为太复杂的东西也可以不学。这个一念法可以学一学。

我们人生面临着一些事情,所谓生老病死事,那有个一念法比较容易给人一个方便。我可以把这个文字给读一读:大家看着这个文字。给大家一个传递。

一念法就是一个念佛的方式,但是一定要去做。

文字是这样写的:

祈请十方诸佛证知我:

自他共过现未来的一切身口意业,一时无余供养阿弥陀佛,融入阿弥陀佛智愿海中,得不退转,安住极乐,普利十方,以此因缘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摩尼宝号,悲悯世间,饶益有情,回向众生,圆满菩提。

南无阿弥陀佛!

这个可以大家来读诵一遍。

(众等齐随师念)

祈请十方诸佛证知我:

自他共过现未来的一切身口意业,一时无余供养阿弥陀佛,融入阿弥陀佛智愿海中,得不退转,安住极乐,普利十方,以此因缘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摩尼宝号,悲悯世间,饶益有情,回向众生,圆满菩提。

南无阿弥陀佛!

那我们平时在闲静时、睡觉前、做事前,交往前,都可以默念:十方诸佛证知我慈法,把过去、现在、未来,身口意业、自他业、共业,一时无余供养阿弥陀佛,融入弥陀愿海,得不退转,来安住这样一个功德利益中,以此因缘来称念阿弥陀佛,普利十方,圆成佛道,然后念念“南无阿弥陀佛”。若十声、百声,若多若少随大家现缘。

这样就有一个简单的修行方式,那你再去做事情、再去休息、再去交往,都是个很好的方式、方法,会清晰自己是一个佛教徒,来有一个清晰的作为。这样就是我们皈依回去,有一个简单的修行方式。

可以了。磕三个头行了。

(众皈依者三拜,皈依圆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