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胜三皈依实录之十三

2017年1月4日,上慈下法法师于上海广福寺为居家二众授三皈依。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慈法法师:在我们学佛的缘起法中,三皈依是一个起步修行的环节。这个环节是不可替代的,就是有别于任何修行的一个佛教修行的特质。要是没有认识三皈依,或者说真正在三皈依上有所实践,那我们后面的修学呢,那在这个所谓佛说的诸佛法门中,那是没办法去明确地、真实地来起步修行。

那涉足三皈依,在传统的佛教的讲法中,有住持三皈与一体三皈的一个认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觉悟的这个本质的特点,就是佛性。不管是人类生命、天的生命、修罗的生命,或者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这种觉悟的运用差异是很大的,但它的本质——法性是一如的。

皈依是为了揭示十法界众生一如性的这个一如所在,就是真正皈依的根源所在。能运用皈依这个根源,那我们就真正地能起步于佛法的修持,有别于世俗外道——一切世间有为技巧的实践。佛法的真正利益在于它这种阿鞞跋致,乃至直指无上菩提的这种法的实践,就是顺性修法的一个大事因缘。所谓的这个性是同一性,就是它的本质性。

皈依,实际是在这个地方要认知它、运用它,安住、起步于此;离开这个起步,我们就失去了正确修行的一个基础,或者说发心。

在普通的状态下,大家都认为三皈依十分的简单,或者说很多人就是拿了一个本本,念了一个皈依,基本上就结束了。岂不知这个地方,是从我们开始修学佛法一直到成佛,这个所有的阶段中不可离、不可须臾离的一个性体,或者说一个发心。就像我们中国的心学圣者——阳明先生[ ]所讲一样,道不可须臾离。那这个三皈依呢,在佛法的修行中也是不可须臾离的。不可须臾离就像百川归海一样,咸名为海,那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离的,离开也是大海水,因为百川咸归一味。那我们今天讲这个皈依呢,希望大家对三皈依能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认识。

严格地说,三皈依也就是发无上菩提心的一个参照,或者说无上菩提心的一个正面的认识。这个无上,唯佛与佛在这个法的功德中亲证圆满,其他九界众生,在相似与不圆满中,各有所实践与认知。要是真正地亲证这样一个无上心,那就是佛陀,那就是十号具足的功德主。我们用十个名号去赞美他、去歌颂他,实际就是一切性德的一种完整的展现,通过有为法、无为法的这种特质,彻底展示他的作用这样一个事实。

许多人都会念十名号的佛的这种具足功德名号,以唤醒法界有情来尊重、来礼敬,乃至说依止这样的一个规范力量,来使我们有所回归,究竟地成就这样的十号的功德,就是一个从发心到成佛的一个相续过程。

三皈依的内容,在我们汉地的说法中,就是所谓的一体性,翻邪归正的三皈。无上心与三皈原原本本是联系在一起的,发心、明心、见性,实际原原本本也是一个问题。顺性起修,这个性呢,得见于方便。你说我自己没有亲证法性,那佛给一个方便,就是三皈依。通过三皈依的实践,让我们了解无上心,了解佛心,了解翻邪归正。这个邪,那没有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一个实相心智的所有的过程,可以说都是一个翻邪的过程;不是正等正觉成就的,可以说都是一个翻邪归正的过程,识本达源的一个过程。

皈依重要的实践内容,就是使我们翻邪归正。所以过去称为最初皈依,未受五戒、八戒、十戒等等戒律方便相续的认识。这个体性一如,得入体方便,就是性德之体的方便,也就是所谓翻邪归正的三皈。

真正对翻邪归正的三皈戒体,就是所谓实相体——无增减、无来去、不垢净的这个体,不生灭的这个体有所认识、善巧、守护,再去受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等等戒行方便,令种种成熟有情,在戒用方便中得广大善巧,以完成佛法住世自利利他的戒行实践,乃至说遍学诸法,以法方便接引众生同成菩提这样一些修学模式。那这个三皈称为戒,戒律的一个特指、起源。

后面这所有的戒,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戒、菩萨戒等等戒律,都未离此体,就是三皈依之体,也就是法性体,也就是实相体,也就是一切众生所有的这种觉悟运用的支持的根源所在。

那名字上,是有菩萨的方便,声闻的方便,也有在家五戒的方便,但它都没有离开三皈依这个体。一旦离开这个体,那就会心外求法,就是一旦离开实相功德的回入——不增减、无得失的这个实相的守护,我们所有的作为,就会在得失上迷失、善恶上迷失、凡圣上迷失,这个迷失称为邪。这个邪会给我们带来诸多的苦、烦恼、二元对立,虽然久劫在相似法中去修行、实践,总不得利益,于智慧、慈悲、方便,总不能安住与运用。那这是一个特别大的事情。

所以说三皈依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或者说一切佛法修学的基础。这个基础在我们传统的修学模式中,是广泛地、不断地在传播、在实践、在守护、在成就,要不断地去认知、实践、作为、守护、传播的。

因为它是个基础,反而十分容易使人忽略它的作用。人们向往高大上的心理、急功近利的心理,往往于三皈依这个一切法的基础上呢,会藐视或者说会轻视,会忽略它的作用。有许许多多的修行者,在这个地方就有所亏欠。这个基础打得不够夯实,后面这个建筑越高,那你的损失就越大,弯路就越多。

所以说来到广福寺,居士们提出来三皈依,大家有一个交流或者传递,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个话题,或者说很真实的一个需要。这里面的熏修,对任何一个佛法的修行者来说,都是必行的一课。

这个一体三皈,人人本来具有,个个从未丢失,那皈依呢就是来启用它,来认知、来启用这样一个心地的宝藏,就是本具的宝藏。我们怎么学会来运用这样一个本具的宝藏,所谓的一体三皈各个具足的一个事实的认知。这个认知的重要性,我们一旦认知到它的重要性了,大家再去实践,就能观察到生命的变化——时刻未曾有的事实。

为什么说时刻都是未曾有呢?因为这个时时刻刻,在不染著心的照耀下的一切作为,都是未曾有的。为什么还会产生识心的重复与烦恼呢?是因为染著的积累、重复的蒙蔽,给我们带来了对生命作为的厌倦与疲惫。

在这个实相功德的觉知的运用与照耀下,一切未来、现行发生的事情皆是未曾有,因为如镜照物,了无染著,皆是妙用。那积累的、负累的众生业分呢,这些依三皈依这样一个实相体来起用的现行的作为者,就会顿超这些尘垢、这些积累给我们带来的疲惫厌倦,使我们身心轻安、喜悦起来,那一切修行就成为归正、归正之路。归什么正呢?归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智、正定,一切正道由此而生。那我们就步入了一个佛子行的正行之路,必将或者终将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所谓的无上正等正觉。

这个无上正等正觉的种子,就是所谓的佛缘。这个种子来自于佛陀的三皈依的授受的传递。要下种,没这个种子,在这个空净法界中无佛果可显,那就是所谓的一个顽空法界了。

十法界生命皆因种性差异而各自生起作用,就像我们在大地上种稻子、种玉米、种麦子、种豆子等等,种什么种子收什么结果是一样的。

那佛种从缘起,世尊说这一乘教法,实际三皈依就是一乘,揭示一切教法的根源所在,那就是三皈依这个种子。

为什么说皈依是种子呢?没有这个缘起,那我们的修法必然就依着妄想、习惯、所知,来择取我们所修法的一个方向、内容,或者说虚妄建立一个向往设置;其结果必然是因为这种有限的习惯、知识,造成一个限量的有限的结果,那这个结果与无上正等正觉是无缘的。因为种子是你的知见、意识、知识、习惯所造成的一个结果,所设置的一个内容,非世尊一乘教法宣化给予的提示与完整给予的法则所设置出来的起步。

若是我们依止着三皈依这个起步,后面的种种修行就必然是佛子行。没有这个行为的这种授受、实践、认知,那我们所有的行为就是业力行、烦恼行所执,说我们的阿赖耶识,乃至说六识、七识,这样地搬来搬去,给我们带来的种种重复的结果。

那从我们这样一个简短的叙述中了解皈依。未受五戒之前的皈依,是翻邪归正的一个必行的、作为佛子修行佛法的起步。这个起步对任何一个修行者都十分重要,不管你有没有受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戒、菩萨戒、誓愿戒等等更多的一些内容的人们,都是需要的,都是有这样一个必行的、一个佛子行的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没有能替代的。

所以《妙法莲花经》有那四句话,我们可以去常忆常念,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这个一乘,就是三皈依。

这一乘,是因三皈依而引发八万四千法的修持,这样一个一乘抉择,就是皈依佛。非皈依声闻、菩萨、独觉、人天等等,唯皈依佛。这个唯一的皈依处,真正的皈依处,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种性,就是所谓的“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这一乘就是唯皈依佛乘,就是皈依佛。

这个佛就是无上菩提心的成就者,我们称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一切佛世尊的这样的共同所成就的实质内涵。这样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世尊,是我们其他九界生命共同的依止者、皈依处,就像百川归海;这个海就是佛陀,就是水的佛陀。那我们这个佛陀呢就是觉性之海,一切觉必然回归之处,一切生命现象根本的依止,不枯竭的依止所在。

那我们要充分地、细致地认知这个事情,所以说这个事情是大事因缘,也就是所谓十方诸佛出现于世的唯一的大事因缘,就是开示一切众生悟入佛之知见,成就清净道业。那这就是宣化一乘,就是皈依三宝。那皈依,根本的皈依所在就是佛陀世尊。

皈依佛两足尊。皈依佛陀就会得到福慧具足的缘起,所谓本自具足的福慧,让我们充分地认识、抉择这样一个修行佛法的缘起,一个源点。

现在许多人说,修行的人多如牛毛,得道的人就十分的稀少啊!因缘重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没有真正地在皈依佛、皈依三宝这样一个角度,去达成一个真正的法的实践。

佛种从缘起。这个佛种,我们要认识这个地方,所以说皈依、皈依的意义,我们皈依佛陀就是为从这样一个两足尊的源头来起步。

皈依佛,就能远离一切不正业。皈依于佛我们对这个根源有认识,那怎么去达成这个事实呢?那后面这个皈依法,皈依法所产生的方便,我们去实践皈依佛的这个事实、这样一个缘起,以达成自利利他,就是皈依僧令法住世代代相承,这样的一个内容,就是三宝给我们带来成佛修行这样一个机,这样一个动力,这样一个源头。

所以说翻邪归正唯说一乘。正如《妙法莲华经》所宣化的:世尊唯此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令众生在这个清净道业上有真正的一个清晰的依止。那三皈依,我们究竟有没有真正深刻的认识呢?有没有这个认识呢?这需要我们回顾回顾。

许多这个修行者啊,说三皈依我早皈依过啦,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若干年前,我在某某某法师、某某某喇嘛、某某善知识那个地方皈过依啊!还用你重复来讲吗?讲过的、修学过的,那我们随喜;没有修学过的、未了解的,我们做一个提示;修学过的,我们重新来多角度地温习它、来反思它、了解它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利害关系。这样我们慢慢地把自己修学的这个基础夯实。

过去讲一体三宝,一体三宝,那谁来对这个法则传递呢?说住持三宝。住持,一定是我们个个具足啊!你怎么作为、怎么颠倒,怎么样的一个样子,也没有丢失过。那我们有一个重新的正面的认识。怎么来把它确定下来呢?就要靠住持三宝,来给我们有一个授受、抉择。

那这些人的三皈依,亦是靠着一代一代的三皈依的实施者、教法者,给他们传递,成熟了他们再传递下去,我们成熟了再传递下去。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代代相承,使三皈依的法流源源不断地,顺性、顺着教法传承机制体系,一代一代地传播下来,使得遇有缘,真正地成就佛子行,起步于三皈依。这样一个法流就会真正地流淌起来。

今天我们讲这个三皈依,就是所谓的翻邪归正,因为没有给予像人类的方便——五戒的授受,也没有八戒——像出家出行方便,或者在家人所体验出家人的一些方便。所谓的出家人的方便,就是出家所行,予众生生命支持的一个方便。

我们这个翻邪归正,就来提示皈依佛两足尊的事实,皈依法离欲尊。佛法的教育就来自于这种各个具足的本具心,这样一个源头。那世间的这种亏欠、计较、种种欲望呢,在这个本具的功德中,把它洗礼纯净了,离开一切欲染的蒙蔽。三皈依的教育、最根本的教育是有这个内容与作用力的,使我们离开世俗欲望的蒙蔽,使我们回到本净本具的法义上来,如实安住,在一切现行幻化业缘中游戏自在,不堕于二边,真正地行于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广大妙行,就是无染行。

三皈依是不可思议的一个事情,所以说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这个众中尊,就是从一个世间的掠夺者的烦恼作为中,因为相互地掠夺,就是芸芸众生总是不满足,总是需要这个、需要那个:贫穷的人需要财富,有财富的人需要权力,有权力的人需要什么什么什么……就是不同的需要,无量无边的。那“皈依佛两足尊”他就变成了一个布施者,因为本自具足故。以此为缘起作为,他传递的就是这样一个自利利他的事实,就是众中尊,布施就是传递着本净本具的这个广大真实的安乐处,这样一个实质的内涵,把我们从世俗的纠结、不满、计较、占有欲极强的现实的状态中,真正地解放出来,令我们在现行中慢慢地沉淀下来,做一个世间的利益者。那就是所谓“皈依僧众中尊”的尊贵所在。

所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会使我们的心在四弘誓愿中,生起那种四弘誓愿的作为动力。那你说“皈依佛两足尊”,那我们没有事情干了;“皈依法离欲尊”,没有什么世俗的贪欲、染著、迷失了;那“皈依僧众中尊”那个作用是什么呢?对,就是自利利他!这个自利真正地来自于启用本来具足的福慧。

我们往往去在外面寻求物质、名利的支持,而不知道我们内心世界本自具足的开发运用。内心本自具足的运用,会使我们得极大的自尊、自主、自立、自在的方便;那外围物质、精神的索取需要,是一个极大繁琐的烦恼工程。

佛教讲所谓的外道,所谓的不正法的行持,都是本自具足的心外的求法,所有的求法都是不正行。这个不正行给生命、意识法界、我们的环境法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像我们人类生命的这种外求的心理强化,给我们的自然环境、外围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要是由心而发的内心这个庄严的相续、充盈、展示过程,那我们会爱护我们生存空间的一点一滴,不会掠夺地去占有依报环境的物质等等。

三皈依十分地有益于世间,有益于依报。当然它是因为运用我们本自具足的这样一个心地,回归到内心庄严的这个主动法则。它是积极的、有意义的,那它就会己少之欲啊,展示于世间。所谓的欲呢,也就是利益众生之作为,过去说愿望。所以呢佛菩萨都会发愿,顺性——顺本具性、清净性、无所得性、无我性,来发心利世!利什么世呢?利益那些迷失于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诸类有情的这样一个作为之中,就是所谓会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等等这样的一些愿望,使我们这样一个本自具足的内心世界,这样一个内心的体验,挥泛到我们的依报环境之中,就是利他。

那这样一个本自具足的守护与实践,就是自利的一个得见,传递运用于此,那就是一个利他的成就作为。如是自利利他,就是所谓在人、法这二种执著中,真正得到解脱。依本自具足的这样一个究竟法则,破除世俗与细微的执著烦恼,就是我执与法执的烦恼,使我们有一个正行的、清晰的缘起。

所以在传统的三皈依中就念到“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的这种自性自利利他的展示。一切诸佛如来顺其自性,圆满展示两足尊、离欲尊、众中尊的皈依三宝的利益的这样一个过程,我们会赞美他们,因为那是一切生命所本来具足的样子。我们还原于此,就是成佛的一个特定过程;我们传递于此,就是圆满展示内心庄严的一个正等正觉的实践。

这是一个大事情,它无疑地改变了我们作为有我执、法执烦恼的人们的这种思维习惯。这个改变就是皈依,这个皈依就能改变你亏欠的心、习惯、知识——有限量的知识、习惯的制约带来的委屈与烦恼,使我们回归到清净缘起、具足缘起这样一个殊胜缘起上来,布施、利益于世间有情。那这个思维模式、作为的方式方法,会得到一个彻底地改观。这个改观,就是佛子行;不改观,就是凡夫行。改观,就是皈依的实质内涵;不改观,那就是你没有真正做到皈依。

皈依对我们不是要求,是纯粹生命的一个真实的支持,是佛陀对一切生命现象的一个正面的支持,最彻底的法则的给予的支持,是对一切生命委屈现象的一个去除委屈,达成正觉世间的一个善巧的印契。

三皈依是一个这样的大事因缘,是这样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学佛者应实践、当实践的必行的法则。这个法则,我们在这个地方有共同修学的机会与交流的机会呢,是十分珍贵的。不管是讲者或者听者,是同样地来享受这样一个本具觉性的洗礼、本具法性的回归、三无差别的认知,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认知,这样一个大事情。

在这个三无差别的平等缘起处,能使我们了知法性的这个不可思议的作用,就是展示了种种无量无边的生命的根源,就是法性。任何一个生命现象未离开过这个法性的支持,就是觉悟之差别——觉、觉性、作用力的差别,但这个觉性的本质是同一源头,所以那是真正的皈依处,也就是所谓唯一的皈依处。

那许多人会像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的法则一样地会说:哦念佛,念佛要干什么呢?那我们本自具足,我们还要做什么呢?要了解了本自具足,人就会变成一个布施者;不了解本自具足,人就是一个掠夺者。人要了解本自具足,就不再委屈,不再推卸责任;不了解本自具足的人,就在受着种种业报的委屈,推却种种自己本自具足心应该承担的责任。

三皈依,是修行佛法的佛子行的基础,是佛子行的重头戏。不管是哪一个修行者,久学、新修都会来串习这个法则。像《华严经》中所描述的一样,从初发心直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离不开三皈依,皆离不开皈依佛这个根本的、无戏论的皈依。所以过去人会修学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等等这样的一些法则,实际完整地展示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作用内涵所在。十大愿王,是修学三皈依利益的一个细分展示。

讲了很多三皈依的重要性,那这个一体三皈依,靠住持三皈依、住持三宝来给我们传递,住持三宝常说的就是形象。

形象——佛陀的形象,我们把他称为佛。因为佛已经取灭了——我们这一期的世尊,就是在减劫中第四世尊释迦文佛,已经取灭了。为什么取灭呢?因为在这种浑浊的恶世之中,人类刚强难化,世尊的住世已经无益于此类有情了,他就会取灭。

他完全守护着,能利益众生与不能利益众生这样的一个法则来住世,或者说取灭,称为应化世间,应化的世尊,我们称为“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他取灭了!那他的弟子们,正法时代的阿罗汉僧人们住世;像法时代,有诸善巧禅定的那些僧众们住世;末法时代呢,还穿着衣、说着经典教法,但像许多有情一样地具足烦恼的凡夫僧,住持着传递的任务。

那经书,就是佛的教言、教法,佛、法、僧,这个经书教法就代表着法的住世。

这个住持三宝呢,就赖这样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象,来给我们传递、印契我们本具的——本来具足清净的自心,就是三无差别的这样一颗心,让我们皈依于此、运用于此、起步于此。你不能在这里起步,不能在这里认知、实践,那就是一个名字佛教徒,你没办法受到这个法则的滋润,你就会落在一个空洞的、所谓的三皈依过的佛教徒这样一个名言下。

那我们真正地了解了三无差别,启用这个三无差别的心智,改变我们委屈的现量、受限制的现量,回入无量的法性功德中,委屈会从我们生命中退失下去,压抑与委屈,就成为一个不实的业力作为了。

所以皈依三宝有十分不可思议的,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会得到不可思议的生命的支持与生命的舒展。这个生命的舒展,不单单是佛子需要,是不学佛的人也需要的一个特定的功德与福慧具足的作用。那这些佛子们就会承担,来布施、传递这种生命本自具足的,这样一个三无差别的内心功德,或者说一切有为法的根源所在,就是心地所在的直指。令未学佛者也变成所谓的佛子,或者说来实践觉悟之行,令世俗有限、有量、制约的烦恼,回入无限、无制约的、无限的生命的根源法性上来、心智上来。让我们远离世俗的纠结与委屈、世俗的畏惧与迷茫,使每一个有情如佛世尊一样地去觉悟有情与无情。

那我们这个三皈依呢,就由所谓的住持三宝来传递它,使我们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通过三皈依的授受,先离三恶道对我们的这个制约,或者说先屏蔽三恶道给我们带来的苦处。那在善道中来熏修佛法,实践本自具足的这个心地功德,舒展生命,让我们游历在诸善缘、胜缘、佛缘之中。身心康乐了、有力了,那入佛境界,也可以入三恶道,像地藏王菩萨一样“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成佛道。”那可以入佛境界、入魔境界,于十法界中得真正的圆满自在的游戏。

那对一切初发心的佛法实践者来说,翻邪归正,是重头戏,是重中之重,是必行之初。那我们来实践这个三皈依呢,从我们三皈依的授受开始。

下面我们就把三皈依的授受,作一个简单地念诵。

大家就随我念,一定要把它念清晰,把它念清晰。

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我第二次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我第三次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众随师三念)

慈法法师:我皈依佛。成就两足尊。我皈依法。成就离欲尊。我皈依僧。成就众中尊。(众随师念诵,一拜)

从今以往。称佛为师。终不皈依一切自在天魔等。皈依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所尊。慈愍故。(众随师念诵,一拜)

从今以往。称法为师。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是我所尊。慈愍故。(众随师念诵,一拜)

从今以往。称僧为师。终不皈依外道诸众。皈依清净贤圣僧。是我所尊。慈愍故。(众随师念诵,一拜)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众随师念诵,一拜)

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众随师念诵,一拜)

慈法法师:好,磕三个头,我们就圆满了。

(大众三拜,仪式毕。皈依圆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