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师父好!今天主要是代菩提眼小组向师父进行汇报和祈请,是关于“嗡阿吽梭哈”总持咒开示的。首先向师父汇报一下“总持咒开示”的整理工作。
去年八月的时候,有师兄祈请师父开示“总持咒的观想方法和功德力”,师父当时开示了《持总持咒——体验诸佛三身功德》这篇开示,菩提眼小组的师兄,以这次开示为缘起,提议大家系统整理师父关于总持咒的开示,大家都很赞成,所以就很快行动起来了。这次开示整理,有近二十位贤友参加,开展了资料收集、文字听打、校对,文字编辑、音频剪辑、网站和微信号发布等等工作。菩提眼的前辈们也帮忙提供和查找了很久以前整理好的文字和音频资料。最后,我们在网站上发布了十五篇完整版的开示,微信号上面是分期发布了三十篇,在今年三月中旬全部发布完成了。
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集体作为中相互支持与相续的力量,非常地感动和感恩。最近菩提眼小组准备推出《总持咒开示集》,师父的赐名是《唤醒法界心》,所以想祈请师父就“唤醒法界心”进行开示。
感恩师父!
(一)激活一切众生清净圆满无碍的心
师父:好!因为这个世间的种种心、种种缘,就会有种种法。释迦文佛说的这些教法,不管是显是密,不管是用什么样一个角度,是畅佛本怀,还是顺应众生说,就一个目的:欲使一切众生成就无上菩提,或者是说回归无上菩提。
在同一法界心中,过去说法身在这个世间展示着十法界的生命,所以称为法身。这个法身,就是无数身,就是种种身、种种形象、种种作为,皆名为法,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现象,莫不是法,你能觉悟这种种现象、种种因缘,那就是所谓觉悟的法,我们称为佛法。
像“嗡阿吽梭哈”这个真言呢,在佛的教诲中,尤其是密乘里,或者说真言行持者,对“嗡阿吽”都有个认识,因为“嗡阿吽”是一切咒语或者真言的这个首、中、尾。一般“吽”字呢,作收尾;“阿”,就作住持,中间的这样一个受用;“嗡”字呢,就作为一个开启,一个开端开启。这三个字代表了佛法的初、中、后说,佛法的身口意说,或者说,代替了三世一切诸佛的身、口、意的这种功德相。通过这个简单的音声,来表达法界的真相,让我们认识这个法界,认识这个世界,认识人生,觉悟人生,觉悟这个生命,觉悟这个法界。
因为生命呢,就是在“觉与迷”的状态上,我们说有情,无外乎是觉与迷,觉也离不开有情,迷也离不开有情,一个主动运用这个“情”字,一个被动运用这个“情”字。被动者,消极呀,苦难哪,无奈呀。主动的人,生命就积极呀,阳光啊,充满了喜悦啊,自在啊。
那“嗡阿吽梭哈”呢,是诸佛如来身、口、意的功德,是过去、现在、未来佛的全体功德的一个法、报、化的表述。在我们华夏大地,大家学习实践这个真言的机会很少,或者是说这个因因缘缘也少。当然,很多人也去持很多很长、很短的真言,像比较长的《楞严咒》啊,《尊胜陀罗尼》呀,还有一些方方面面的真言,《大悲咒》啊什么,比较短的,像《十小咒》啊。
嗡阿吽梭哈,在一切真言中都可以运用的,尤其是“嗡阿吽”,因为“梭哈”它是个成就啊,疾速现前哪,如令啊,疾速彰显的一个意思。“嗡阿吽”是它的主体,主体内容。
所以说呢,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吧,可能是在比较紧急的时候,激发出来了给大家交流的总持真言。为啥叫总持真言?因为一切真言都有头、有尾、有中。有中、有头、有尾的真言都有这三个字,很多真言中都含有这三个字,当然也有完全不含的,这没问题。但是大部分的真言,真正咒语类的真言,都会有这三个字,就是“嗡阿吽”,很多真言就会用“嗡阿吽”来作为真言的主体的动力,或者说作为真言的根本依止。念“嗡阿吽”呢,等于念一切真言,行持一切真言,所以称为总持,总持陀罗尼,总持咒。
因为当时纷纷攘攘的这个灾难说,从1999年哪,人们就开始多作灾难说,2012啊什么的,有很多灾难说。当时呢,为了让大家不慌乱,就把这个真言(拿出来做个特别推荐),这是我一接触佛法就学的这么个真言,是装藏的一个真言,一出家就学习。感觉到每一个人需要重新塑造自己的生命意识、身口意的依止,因为很多人一说起灾难,尤其是在某些名人或者大人物说灾难的时候,人们很恐慌,所以那时候呢,鼓励人用歌曲啊,用种种方法呀,来传播“嗡阿吽梭哈”。
很多人会唱那个“一念情”(指歌曲《慈愿》),韩红写那个歌曲,有 “嗡阿吽梭哈”,她第一场演出的时候,一万多人,那么多人能听闻这个嗡阿吽梭哈,希望呢,就是人在这个迷失的大的精神团体、精神背景下面,用“嗡阿吽梭哈”唤醒大家对佛身口意的一个皈依,对佛身口意的一个回忆。佛身口意、法报化的这样一个胜缘,哪怕是亲近一下,听闻一遍,都不可思议,我感觉到是那个时代、那个时期力所能及的一个事情。
作为一个正念正行的人,是不能去鼓吹灾难。灾难,我们应该面对,是我们共业的因果也好,什么也好,应该面对,应该坦荡,但是,这个调整也必须的。就是还要有方法去调整它,这才是面对共业的一个主动的、良性的、自在的心理,所以呢,有一两年时间,交流“嗡阿吽梭哈”就特别多。只要有人祈问,怎么面对现行这个纷纷攘攘的灾难说法,就是大家整体不安的因缘下,我们怎么来面对自己的心理,自己系念些什么,守护些什么,令心能安稳、安顿下来,我自然地想到了一出家就接触的“嗡阿吽梭哈”这个装藏的真言,也就是总持陀罗尼。
就是令一切众生,或者令一切有情无情,因为很多佛像就是一个无情,好比说铜铁金银种种东西做的佛像,通过匠人做出来佛像,你装藏干什么呢?让它这个无情的形象呢,变成一个能福慧于世间,给人带来依止的这样的一个激活的方式方法,就是要把 “嗡阿吽梭哈”给装进去。
那我们人在混乱、无情、迷失的情况下呢,把“嗡阿吽梭哈”这样的一个真言,通过我们的根尘识,来结这么个胜缘,无疑就是激活一切众生的清净心、圆满心、无碍的心,也就是“嗡阿吽梭哈” 的内容,我说激活法界心,或者启用法界心。
(二)九界同归,凡圣共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
那你说这跟无量光寿南无阿弥陀佛不是一样吗?实际许许多多的总持法都是一样的内涵,它的角度不一样。就像我们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一样,它就讲无量光寿,怎么来开启这个无量光寿,赞美这个无量光寿,礼敬这个无量光寿,皈命这个无量光寿,怎么使用这个无量光寿,怎么传播这个无量光寿,怎么开启一切众生本具的无量光寿,那也是个总持,不过它的角度更多一些。
就像《阿弥陀经》一样,它是显教化了,它要是密乘化了呢,它是一个《佛说阿弥陀佛》的长真言,就是说十方诸佛各发其音声,来护持一切念“阿弥陀佛”这个真言的人,或者六字名号的人,或者一切诸佛来摄受、加持、成就这样一个人成就无上菩提,或者是说,令其成就阿鞞跋致。
《阿弥陀经》要是不翻译,就是一个像《楞严咒》一样的真言,十方诸佛那十方面,可能就有十个段儿,来赞叹东方若干个佛、西方若干佛、南方若干佛、北方若干佛、上下若干个佛,六方再加上四个角,就是十方诸佛所护念经,十方诸佛摄受众生。摄受什么众生?摄受念佛众生不舍,成就不退转法益,那样一个真言。
像我们念《往生咒》呢,就压缩了一些,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呢,更压缩了,我们念“嗡阿吽梭哈”就像“阿弥陀佛”一样压缩了。像“南无佛”,那就更压缩了,压缩到一个最小最小的单元,就是Buddha(读“布达”),就是佛,佛陀。这个所谓的压缩呢,实际就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因缘、不同业报的角度,展示着不同的教法。
那你说,我们现在能看到《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还能听到《往生咒》,也能听到南无阿弥陀佛这个誓愿名号、万德名号,也能听到嗡阿吽梭哈,我们搞这么多干什么呢?能不能一门深入呢?实际一门深入是最简洁、最有力、最疾速成就的一个方法。但是现在人呢,好比说念阿弥陀佛,这阿弥陀佛已经被人弄成一个所谓临终往生的、偏于“送终”的这样一个名号的时候,被世俗化得太厉害了。所以那个时间呢,就给大家来传递、皈命、启用无量光寿实相念佛的另外一个角度,就是“嗡阿吽梭哈”。
那你说念南无阿弥陀佛能往生极乐世界,念嗡阿吽梭哈能往生极乐世界吗?能!我们念皈依佛皈依法也好,念、做一切世间的善缘,做一切世间的事情,忆念“我们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能往生。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愿生必生,这是阿弥陀佛的愿力的给予,是皆得往生住不退转,这是阿弥陀佛愿力的作用。愿力于什么样的人作用?愿力跟愿生的人的一个结合。很多祖师就谈,你就是念得风雨不透,念得一心不乱,但是你不愿意往生亦不能往生,这是真实言。为啥呢?这是以佛愿接纳众生愿的一个教法。
那你说,不愿往生,也给他拉到往生这样的一个因缘上,有没有呢?有!那就是以法界心开启法界实相作用的一个修持。你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嗡阿吽梭哈实际就是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真相,或者是说一切有情皆在法性智海中展示生命的现象,你体验到了这一点,就是嗡阿吽梭哈的成就,也就是如是愿生、不生的一切众生皆在这个法性海中,皆在阿弥陀佛愿海中、性德海中,无一逃离的。那这是实践这一类法则的人所能体验到的果地觉、顺性之觉、顺佛愿之觉、畅佛本怀之觉,就是普度众生,就是无一个众生不得度的一个教法。
那你说,众生都得度了,还修什么呢?不是这样子的。佛法界、菩萨法界、声闻法界各有所见,法界心呢允许有十种法界心的感受,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业报。法界心含纳地狱、恶鬼、畜生,含纳人、天、修罗,含纳声闻、缘觉、菩萨,含纳十方诸佛,这就是法界心。
我们要依法界心来修持,那就是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这几句话是特别有分量的,就是所谓的法界心的作用。“等蒙摄受,咸得往生,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这就是佛的果地觉,也就是法界心的激活。
那这个太有意思了,所以,破一切相,见一切佛,破一切执著,得一切自在。这样一个殊胜法则呢,言说十分无力,但是,言说也可以在某些侧面给大家观、闻、信、解的这样一个鼓励。所以我们念嗡阿吽梭哈,就是启动法界心,激活法界心,认知法界心,就是九界同归、凡圣同修,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时成就。这个一时成就,就是无一生命遗漏,这就是法界心。不是声闻心、菩萨心、缘觉心,也不是人天心,不是地狱、饿鬼、畜牲心,包括这所有的心。
单说这些心,代表不了法界心,这每一个单体的心,可以归到法界心上来,但一个单体的心想展示法界、表达法界有点困难。因为大家容易造成误解,就是著于一物、著于一相而误解这个东西,所以说法界心含有十法界,这个呢就比较容易了解法界心,或者认知法界心。那我们说一切生命现象都未离开法界心,这个没问题。说畜牲心代表法界心,这个就很困难,说人类的心代表法界心,很困难,但他是法界心的一份,但他不能——你要是用他来展示法界心,有一定的语言意识上的表现障碍。
(三)感知体验佛的果地觉 度一切苦厄
我跟大家都是一样的,同参道友嘛,站在一个普通凡夫的角度跟大家交流。但有一点,我想尽量地把像总持、总持真言与阿弥陀佛名号等等一些教法的内容,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引发大家对它的一个信解,对它的一个接触,对这个法则的一个认知实践,或者,实践认知。
我们用实践——认知——生信,还是比较有意义的,因为教、信、解、行、证这个路子是通途教法。行、解,通过行,通过行为来信解,这是净土教法的一个路子。为什么佛说“我说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是为甚难”?他不让你从信解上下手。净土法门与其他法门最大的差异,就是通过行为,就是信顺,通过随顺得入,通过随顺得入生起信解,或者是说正面的观察来产生信解。信解在后,随顺佛愿、随顺佛的果地觉在前。
我们中国的善知识们呢说信愿行,那他们为什么一定要违背着释迦佛在《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上讲这个是难信之法,他们一定要违着这样一个圣言量来说法呢?我希望大家关注到这一点,净土教法是易行,从易行处下手,解决难信。那为什么现在很多很多的善知识们会用,一定要什么信、愿、行,从信上下手,这是通途教法的明显特质,最明显的特质,最明显的状态,先有教,有信,有解,有行,有证,有果,这样一个次序。
净土教法呢,是果地觉为因地心,从果上下手,让大家随顺果地觉,随顺佛愿来生信,来看这个教,看这个信解。特别法门啊,易行就易行在以果地觉为因地心了,易行就易行在愿力住持上、佛力住持这个功德上了。
龙树菩萨举的例子啊,说通途教法就如人旱地行路。旱地行路不是不行,旱地行路是你走一步是一步,你不走就不能前进。净土教法就如人顺水乘船、顺风扬帆,这个船上有帆,是顺风、顺水、满帆而行。顺风,顺水,扬帆而行,就是你只是被载负着,顺风顺水地到你的目的地。一个旱路,一个水路,所以说是特别法门,特别法门!通途法门呢,就是教、信、解、行、证、果。这个就从果上来回观,回观,回观,通过果地觉为因地心的这种指导、实践、体验来观察,来理解,来生信,它是这样一个次序。跟其他法门比呢,可以说是特别,下手的地方很特别。
那我们念“嗡阿吽梭哈”,也是一个果地教法。嗡阿吽梭哈就是佛的身口意、佛的三身功德,通过我们的念诵,跟我们这个五蕴身,跟我们所见到的十法界有机地联合起来,印契于此,这亦是果地觉。依实相念佛呢,念嗡阿吽梭哈,等于实相念佛是一样,来开发一切众生、一切现象,就是所谓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直下方便,直下的方便,直下方便的一个运用。
当时是因为太多人在说灾难,我们没有办法,也就激发出来那么个因缘。这个教言呢,应该是净严法师传授给我这个皈依师,我皈依师来传授给我,这样一个过程。念“嗡阿吽梭哈”呢,当时是为了装藏,就是为了装藏,所以说最早给大家交流这个呢,等于说把这个装藏的方式给我们每一个持诵者,或者持诵者予一切众生装个藏。装什么藏呢?嗡阿吽梭哈这样一个佛的身口意、佛的法报化的功德,与一切五蕴身、与一切色受想行识结合起来,来感知、体验佛果,佛的身口意的这种果地觉。
因为当时的净土教法已经被人(世俗化了),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被人:就像哪个地方有死人,就会有这个念法,没有死人时候就不念是一样,给人成为一个逝世的悲鸣是一样了。那我就换了个角度讲,在危机呀,什么这个灾难,那个灾难的时候,因为在菩萨戒中,就我以前学的戒法中、教法中,都是不允许出家人、有信仰的人,去传播灾难之说,不允许,是绝对不允许。我们这个世间本来就是一个堪忍界,再去用灾难说,意义是没有的,毫无意义的。用灾难说呢,你的作为一定是偏颇的。
所以说呢,为了挽救这种,或者说为了振济这种说法,就是灾难说给人们带来的障碍,修行障碍、心理障碍,或者是说恐慌带来的障碍,我来给大家讲这个嗡阿吽梭哈,讲这样一个真言,我感觉到是当时那个机、那个因缘,一个特定因缘下激发出来的一个机,一个机遇。
当然,大家在实践中,各人这种感知啊、认知啊,就千差万别的,没问题,但是这个真言的持诵、传播或者回向,都是不可思议的功德。就像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一样,此真言亦是具足一切万德,具足一切功德、一切利益。所以我们念诵这个真言呢,有这样的一些缘起吧,内容、缘起。
作为三灾八难频发的这样一个时代呢,我们不用故意去说灾难,大家看得到,也身在其中。像这个真言的持诵,阿弥陀佛的持诵,或者是说往生咒的持诵,《阿弥陀经》的持诵,《无量寿经》的持诵,或者更多经典的持诵,都是很重要,很有意义的。我们打妄想,生烦恼,用怀疑,用放纵自己的贪嗔痴慢疑,尤其是疑虑烦恼,念佛是消除这些烦恼最简单的一个方法,使我们离一切苦,离开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给我们带来的现下的苦、相续的苦、未来的苦,解决这一切苦的最彻底、最好用一个方法,“能度一切苦厄”,《心经》上这话真实不虚。我们持这些真言,念佛,的的确确能去除这一切苦,消除这一切苦。
(四)愿生彼国 让愿生的心起作用于一切因缘
大家对念南无阿弥陀佛,要是能一门深入,福报很深。那我们对“嗡阿吽”持诵也一定发愿,不管一切因缘要回向舍报必生彼国,现时存念阿弥陀佛、清净海众,就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这个是一定应该有的心念。不要高尚这个心念,也不要低下这个心念,这个心念是必发的,就是愿生彼国的心,不管生命存在不存在,这个愿生的心都不能泯灭。这个愿生的心要让它起作用,起作用于我们的一切因缘上愿生彼国,在我们一切因缘的推动下、成熟下,都要往生彼国。
这个呢,是一个大方略、大方针,就是发愿愿生彼国,或者说,随顺佛愿愿生彼国,随顺法性愿生彼国。
为什么说意乐愿生呢?真正智慧观察的人,一定愿生的。所谓的究竟意乐,实际就是智慧观察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一生成办无上菩提。实际我们说发心、发愿往生彼国,就是发愿一生成办无上菩提的一个心,也就是必然成就无上菩提的一个心。那念总持也好,念其他的经教也好,这个愿不要丢失。所以说近代的善知识,不管是传播什么法,包括传播禅宗啊,什么什么很多,只要是真正有成就的这些法师们,一定导归极乐。
就像《华严经》中的文殊、普贤这一类的,马鸣、天亲,学教的人或者说教内的人都知道,龙树、天亲也都发愿往生阿弥陀佛国。为啥呢?他们都是不退转的大菩萨,甚至他方诸佛,为相互增益这个教法,来分身摄化。他们为什么要发愿往生彼国呢?以导引众生成就究竟法益故,来做一个表率。他们智慧的表现,大行的表现,大愿的表现,都要往生彼国,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土,这个角度,大家要善于观察,善于了解,善于观察了解。
实际正思维,就是我们在念嗡阿吽梭哈,或者念阿弥陀佛的时间,要观察自己的心愿,就是以境照心。以境照心干什么呢?知道自己的心念所依。知道自己的心念所依,就主动地运用觉、运用迷,你迷失了你马上也就会觉悟它,觉悟了你令其觉悟相续。那我们念“嗡阿吽梭哈”,去观察自己念念生灭的这个念头,来观察它的实质,来运用自己的心地,依止的动态就是往生安乐国土,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与阿弥陀佛聚会一处。这个呢,希望大家要有个清晰的概念。
我们用世俗的心也好,用胜义谛的心也好,用不可思议的功德心也好,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个愿生彼国,就是无上心,就是大菩提心,就是九界同归、凡圣同修这个心的一个真正的认知与实践。
或者是说,我们念阿弥陀佛之前就发这样的愿: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我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起到这样一个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一个名号功德的、一个阿弥陀佛报德力量的作用。那念每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有这样的作用力,就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念每一句,每一个因缘,都产生这样的一个事实,都是这样一个不疑的事实。那我再观察世间的种种生灭、种种现象、种种人物、种种善恶,我们就会真正地在一切事相上歇心、安心、放心,真正地成熟安心、放心、歇心的这样一个作为。
“嗡阿吽梭哈”,因为讲的人少,所以我给大家讲清楚它的因缘是啥。大家要整理这本书啊什么,很有意义,因为在那样的一个特定环境下讲出来的东西呢,还是想极力推荐这个法则吧。
因为一直在讲净土嘛,给大家推荐这个,是不是有一些离开净土?没有。就是希望大家持这个真言,也是必生安乐国土的一个支持,就是念实相佛的一个支持,或念实相佛的一个角度,这样来审观吧。
这样呢,大家就不把净土、“嗡阿吽梭哈”分别对待,能把它平等对待。当然,也可以体验体验,但是体验不是追求感觉,不是追求见闻觉知,体验是实践自己的愿望。很多人实践法则丢失了愿望,反而去追求见闻觉知,追求境界,追求种种自己不同的感受,这样呢就走入了歧途。
善始善终守护着自己的愿望,观察着自己愿望,实践着自己的愿望,这是一切修行佛法的正行,就是所谓的有正念、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行、正定,那我们就能主动运用八正道,实践八正道。
(五)念诵总持咒体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大家整理这个文字,说起个书名,那我们在讲阿弥陀佛的时候,讲开启众生本具无量光寿,清净、圆满、无碍地运用于当下,启用于当下,讲这么样一个话题,或者这样一个内容。那“嗡阿吽梭哈”呢,是开启一切众生的这种法界心,实际也就是无量光寿清净圆满无碍地运用这个现行,内容是无二无别,只是行持、音声、形式上有所差别,内容、结果都无差别。因为“嗡阿吽梭哈”含着十方诸佛的誓愿,身、口、意功德,当然呢也含有阿弥陀佛的愿力功德,这个真实不虚的。这不矛盾,也不更高、更低,它是换个角度来实践实相念佛。
因为,“嗡”字本来就讲的十方诸佛法界最殊胜的这种白业的聚集,就是如诸佛功德的聚集;“阿”就是十方纯白之法的自受用,或者说,实践者的自受用,如佛一样的自受用,圆满的自受用。“吽”是回施一切众生,就是愿与九界同归、凡圣同修,或者,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跟这是一样的句子,“吽”就是一时同得。“阿”是受用、安住,“吽”是一时回向,利益一切众生。我们念“嗡阿吽梭哈”就有这样的内涵,等于跟“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意义无别。
所以我们可以念“嗡阿吽梭哈”,来成就、开启本具无量光寿这样一个清净、圆满、无碍于一切众生作用的心念,也就是激活法界心,或者是说启用法界心,或者是说法界心的一个作用。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最简单的方法,最简单、易实践的方法是最重要的。简单、容易明白,这个呢,有一定的难度;简单易行,这个呢,没有难度。像“南无阿弥陀佛”是易行法,持名念佛,实相印心,或者说“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报德,“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所谓的法报化三身一个展示,就是无所障碍的一个彰显,性修的一个彰显。
这个易实践,实践中易觉悟,但你要是说道理,挺不容易,说道理都挺不容易,挺复杂。从道理上理解,人就会容易反复。从实践上,去不断地观察佛的果地觉的作用,佛果地觉顺性的作用,佛应化于世间饶益一切众生的作用,那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很容易去体验,很容易去体验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这个功德,凡圣同修、九界同归的这个功德,等蒙摄受、咸得往生的这个实际利益。我们就能理解,慢慢地理解,随着这种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的实践、体验,慢慢就能理解这个教法,那种易行,给我们带来了破除难信障碍壁垒的善巧,带来这种善巧。
所以“嗡阿吽梭哈”,大家要去印刷成册子,当然祝福啊,祈祷诸佛菩萨加被这个甚深易行的教法,易普传、普利十方有情的教法呢,能给更多的有情带来无上大利,带来阿鞞跋致的大利,带来往生彼国与诸上善人聚会的大利,使一切有情一生成办于这个菩提道业,能有这样一个殊胜利益!
当然,持诵很重要!持诵很重要!!
嗡阿吽梭哈,很短,比南无阿弥陀佛少了一个音节,这是五个音节,嗡、阿、吽、梭、哈,五个音节,五个音,大家没事了、有事了,就可以念诵念诵。这个念诵,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一个成就,与诸佛菩萨无差别的一个成就与实践。你要说我实践了这个,我是不是就怎样怎样啊,就像佛陀一样的怎样怎样?真正像佛陀一样,他的平等心、慈悲心、方便心就会现前,就会饶益一切众生,不伤害任何有情,那就会真诚饶益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世间。
我们学习净土,持这个真言跟持《往生咒》,或者持诵其他经典,福德因缘是没有差异的,没有差异。我们要发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发这种种心来利益世间种种有情,成就不可思议的利益。
多实践,多念诵,就像我们念阿弥陀佛一样,多实践,多念诵。
有个菩萨跟我联系,他说信仰南无阿弥陀佛很多年,但是静下来真念这个阿弥陀佛,感觉到没啥意义,感觉到这里面没啥实际意义,就像人昏昏沉沉地去念一个什么样音声一样。那我们怎么体会它的意义呢?你心歇息得越彻底,放心得越广大,就能体会到这个法界心在我们生命中的不同角度的作用,能让我们警觉生命原来是用于觉悟、用来利益世间,而不是让我们苦自己、苦他人。
嗡阿吽梭哈这个句子很短,它的念诵要清晰、准确,越清晰,越准确,效果越好。文句短,利益、功德不可思议,所以念“嗡阿吽梭哈”,大家要把它当成实相去体验,当成九界同归极乐世界去实践,当作一切众生往生无碍去实践,一切有情能圆满地运用这个法则,那我们在未来的念佛持咒中,都是不可思议的。
愿大家在实践中多去忆佛念佛,多观察,多体验,最重要是我们对法的实践。
为什么我鼓励大家在一个法益上受益了,我们抑制不住自己的这种喜悦,愿意给那些有法缘者传递,这样呢你自己不受伤害,你不负累。我看到一些居士说,做一些什么文字、图片啊,有累的感觉,有烦恼的感觉,有厌倦的感觉,就是自己在这个法则上尚不受益,把它当成一种工作、劳作、劳动,当成一种世俗的事业了,那就会有辛苦、厌倦、疲惫这样的一个结果。我劝大家,没有感动你,没有给你自己带来解决烦恼、带来解决问题、带来实际的法喜,大可不必去做这些累自己、苦自己,让自己辛苦、烦恼、负累、计较的这种作为,是没有必要去作为。这个法没有感动我,我去讲它干啥?我去印书干啥?我去给别人交流干啥?我发布它干啥?没有意义。
还是希望受法益者,因为感动、感恩,因为想使更多的有情了解、听闻、实践,乃至传播这个法则,我们参与作为的人,是真正的受益者,或者是说,在作为前受益,在作为中受益,那都可以持续下去。
这个文字,从九十年代就有人整理,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就鼓励大家,要么你已经受益,你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恩心,想分享与自己的有缘,可以去整理文字啊、印书啊,有图像、图片啊,去交流啊。或者是说,有的人在做整理文字,做图片、图像的过程中受益了,这两类人呢,可以、应该去持续于这个作为。
好,时间到了,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