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就说我给你来作证,作什么证呢?你像我一样的具足,从来没有动摇过,实际就是“闻我名号俱来我刹”。
什么是“我刹”呢?如我所见,如我所闻,如我所知,如我所证。
我证的是什么呢?法性平等,毕竟周遍,庄严具足。
——慈法法师
导言:慈法法师解答弟子实践教法中的提问,为大众随缘精彩开示《一切具足》。本次开示共包含3个主题,有关愿力会产生不可思议的事实、何为“一心”和念阿弥陀佛就是予一切众生作证。
(一)愿力会产生不可思议的事实
慈法法师:(念佛)也可能蹲在那儿了、停在那儿了,也可能因为这个生烦恼,也可能因为这个生喜悦。很快速度地就过去,你看到很多东西跟你没关系的,为了你那个目标去奋斗。
弟子:但是这个快和慢其实体会不一样的。
慈法法师:不一样。
弟子:我快的念的时候确实会觉得它很有力量,慢的时候还是特别……
慈法法师:因为以前在我念诵这个过程中,整个概念就像,一片白色,没有啥东西了。再静一点,就出现光相、美妙的音声啊,他会自然就突破那个障碍。主要是速度,你把速度加数量,真诚,加上教理,那就太简单了,你念诵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事实。
现在人的念诵量还是不够,不够认真了,不够发心了。有发心,又很认真,又有一定的量,它就组成了专门修法的一个机会。我这个速度不够,量也不够,发心也不够——这就是散漫。这样呢,力量是有的,但是太慢。
有时候要是我们一天,好比说临休息前、起床前、做事前,好比说我念一遍《大悲咒》,一分钟,我再去做这个事,它就不一样了。养成习惯,我把它放在生活中,那你生活的主题就是这个,其他的不过都在这个主题的伴随下表达的一种呼应罢了,你解决这一类的事,就很容易得力,因为你主流的力量已经产生事实了。
弟子:其实师父,我就有一点不能超越自己的,就是因为你会有情绪,因为左右不了自己的情绪,今天你特别精进,念二百遍,第二天你会觉得来一个事儿,心情不太好,我就按你那个底线,三十九遍或者五十几遍,有时候会懒。
慈法法师:这是正常的。它这个东西呢就有很多东西牵制,心理的、身体的、依报的因缘、天气等,包括地球的旋转什么的,日子的变化、月亮的变化,都会影响我们的操作,我们身体的操作、意识的操作,这个没问题,这个都挺正常的。
我在某些日子中,好比说在一些特定的日子,我会特别地忧伤。没有办法,我知道的,这是过去带来的业力。你看,以前释迦佛灭度这个日子,我无端就会昏倒,不知道干啥,啪~就昏倒了。昏倒,它是无端的,或者说有一种无端的压力,就是跟你没有任何关系开始忧郁,忧郁得真像天塌地陷。以前我一到二月份,我二月份出生的嘛……
弟子:阴历二月吗?
慈法法师:对。就是佛灭度的这个日子,还有很多菩萨的生日。但我一到佛灭度的日子就很忧伤,特别地忧伤,很多年我都不知道为什么。
很超常的一种忧伤。后来出家了,出家了我也不太关注这个,一到这个时候又开始忧伤。忧伤忧伤,最后,哦,是释迦佛灭度的日子。回忆一生一生的这个因缘,或者说自己年少的因缘,为什么会有这个东西。有时听见人诽谤三宝,心里就像人用脚踩着一样地痛苦。
以前没有受菩萨戒的时候,也不知道;那受了菩萨戒了,就知道这是一种心念问题了。但这个东西跟你没关系,它就会造成一种事实;那时间、时空跟你也没有太大关系,但这个暗示一旦成立,马上就产生了效果。所以说我们就是不要在乎这些东西,他就会超越。
就像我们无始以来积攒了无量无边的业报,但我们因为念佛也好、念菩萨也好、念这些愿也好,全然不顾,所以依愿断除一切无始以来的相续因缘,我就断你。断是啥呢?不是灭了,是我断你,我不跟你相续了。我不跟你相续,你还在相续啊!我不跟你相续,我脱离你。所以呢,被愿力的载负会脱离无始以来的业流。我脱离你,我乘着佛的愿力,乘着这个不共的修持,这个力量,我来脱离你。但这个影响一直不会断的,但你要知道这个力量,就会产生一种事实,这个事实是不可思议的。
那你一次一次的体验过程中就知道,佛力不可思议,佛力是第一力,愿力是第一力。所以在一切因缘中,愿力是第一力,是第一方便。那我们就产生:哦,意乐是我的一种愿力。我的意乐就是不贡高、不下劣,来安住着弥陀的这种慈悲的给予,超越无始以来的颠倒妄想、烦恼业习,我就依佛的这种不可思议的愿力回施、报德回施,来使自己无始以来的虚妄业力——亦真亦假嘛:顺性者为真,觉悟者为真;迷失者为假,迷失者为虚妄——那我就把这种无始以来虚妄的业力,随顺着弥陀这种报德真实的回施,清净安住。这时候会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感动。
因为它还是业报嘛,但是我们这个业报,好比说我身体还是很苦,但是我想起了弥陀的这种无量的光明,感知到他的无量的光明,随顺着这无量的光明,我还在苦中,我会体会到这个光明的本质与苦的虚幻。我们这个苦并不是说马上就断了,但你会产生一种它没有根的这种观照力,你会看到它本来没有根,你会观察到它没有根,它不过是过去的妄想执著的一个相续的影子,它是虚的,它是迷失的,它是一种挣扎性的,它是无常无我的。
那弥陀的愿力呢,会使他那一种有力的、相续的因缘,它虽然也是无常无我的,但它会表现出来一种你因缘它而产生的力,而不是缘业力的力,所以因缘产生了事实。不是说佛的愿力跟我们的业力有啥差别,不是。因为我们从佛的愿力中体会到不可思议的顺性功德了,我们就缘这个性德、缘佛的这个功德,来观察世俗的生灭。所以,我们毕竟也会看到任何一个法的生灭与无常,任何国土的一个生灭与无常,我们会审视到这一点的。但你在没有这个过渡的过程中,你审视不到的,因为啥?我们还在妄想颠倒中,自我纠缠得根本不能自拔,你根本没有这个观察力。
所以说,我们通过随顺佛陀的不可思议的愿力,这个报德力的回施,使我们虚妄的业力在这种因缘上,借助于弥陀的愿,就是缘弥陀的愿而产生的一种事实。什么事实呢?观察力。我们能观察到一切业虚幻不实,一切国土虚幻不实,一切世间毕竟无我,一切有情无情必然是因缘所生。那我们真正地观察到这个因缘所生法了,才知道心念所缘必产生事实。
那无始以来,我们缘妄想、迷失、无明等等业流,产生了无量的因果,无量世间的徘徊与轮回,我们这一生缘着弥陀不可思议的顺性的这种誓愿、报德的这种回施,被他圆满地载负着、无碍地载负着、清净地载负着。在这种无碍清净圆满的载负、随顺的过程中,我们缘着他,攀缘于佛,远离妄想,远离戏论,我们会观察到这种生灭世间、无常世间。那么这时候再看一切法无我无常,我们就真正地会感激佛陀,从这个无常无我中使我们解脱出来。
(二)何为“一心”
因为我们以前的无明业中,认为有常有我,我们认为有种种我、染之乐、我真之乐,就是我的贪嗔痴都有乐的东西,我们会这样看。但是你毕竟没有得到寂灭顺性的乐,你没有得到这个乐。这个乐没有给你产生事实,你怎么办呢?在随顺佛的这个庄严报德的时间,实际是你无始以来的贪婪心得到一个瞬间的满足。在这个平满的过程中,你观察到它真正的无常性、无我性,这时候你会产生一种乐,它所谓称为极乐,“但有诸乐无有众苦”,这个不是诱惑人的,他讲的是如实的话。因为你知道自性的作用了,所以反而一切法都产生了觉悟的现前,一切因缘皆是觉悟的资粮。那我们再面对世俗,这时候再以念佛人的身份、念佛缘佛的一种心智,来观察世间,那是有这个资粮了。那每一个事情我们都可以去作为了,这是返还世间来觉悟人生了。
但你开始必须得有一个出离的过程,实在没有啥可出离的,但你就要出离。你没有这个过程,你就没法返回娑婆世界,你就在娑婆世界里不能自拔,所以就要有出离、往生的这样的一个接渡。所以念念念佛,念念往生,念念安住于无来无去“净光明满足”的这种心智中,来审观娑婆世界的生灭。这时候你再观娑婆世界的生灭,你对这个娑婆世界的贪嗔痴慢疑,或种种业习的东西,你感觉到了一种轻松,从未有的轻松,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贪嗔痴了,不是的,是我们感觉到轻松。这个时候,我们感觉到佛真赐给了我们一个福德因缘、智慧的眼目。我们一定会体会到,再回到世俗中,我们可以放弃阿弥陀佛的愿望来随顺业力的时候,你马上就感觉到痛心的沉重,那种痛心的感受。所以人变得敏锐、果决,不再纠缠于业习,不再纠缠于他人的业习,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但一定有这个往生的过程、抉择的过程、随顺的过程、成熟的过程,你成熟的次序清晰了,真正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世尊我一心”,在这个地方真正地亲证这个无碍——世尊之无碍,即是我心之无碍,真正地安住无疑了,这时候偿还娑婆,你再来看,就是你再回到业习中看,敏锐得很!
不是说没有业力了,是你知道此业没有名相,没有我他,只是执者所拥有,执持者所拥有,迷失者所拥有,妄想者所拥有,实在是不可得的,但它就是这些迷失者拥有的。觉悟者即超越,迷失者所拥有,执著者所拥有;放下执著,即是超越。这个拥有就会散坏,那这个散坏的刹那,就是安乐,就是弥陀的给予,就是报德的承济,就是弥陀报德誓愿的回施,令我们贫瘠、迷失、颠倒的这种执著的心智,一时成熟了圆满果德的这种契合,契合在这种万德具足的功德利益之中,我们回入了庄严国土。再来看这些贫瘠,就是无明的贫瘠、妄想执著的贫瘠,我们无始以来业习执著的这种贫瘠,我们就会生起怜悯心,包括对自己的业习、对他人的业习,产生极大的怜悯心。你会怜悯他的,他这么贫瘠呢?我们自己过去怎么这么贫瘠呢?
什么叫贫瘠呢?渴望、挣扎、执著、顽固地守护着自己的一些丑陋的业习,很丑陋的。你要是真是看到这个,在这种圆明不可思议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功德藏中来审观这个世界,就是个贫瘠的世界,五浊恶世,实在是贫瘠!那我们为什么在这个五浊恶世挣扎于贫瘠之中呢?因为我们没有往生,因为我们没有接受佛陀的报德。我们接受了佛陀的报德,在自性上真正接轨了,这个报德的接受永远是没法散坏的,所以呢即住阿毗跋致,何以故呢?佛力住持故。佛的报德消化了你无始以来所有的业的迷失,使你所有业力的迷失、习惯的迷失、无明的迷失,一时消除了,荡然无存了。何以故呢?自性彰显故。所以一念智慧能破万年之愚,一灯能破千年之暗,这是真实不虚的。
那么没有弥陀报德的这个接渡的过程,我们没有往生这个事实的利益,就是安心,无染的安心、无执的安心、放下习气无明这种安心的刹那。没这个刹那,我们的贪嗔痴慢疑还是那么具足,还是那么无奈,还是那么津津乐道,还是找很多理由去背叛自己的佛性,背叛我们尊贵的、稀有难得的法益,背叛它!
很多人在背叛自己,起码背叛自己的意乐,“不贡高、不下劣”你能做到吗?要是没有随顺佛的报德,做不到的。没有随顺阿弥陀佛平等回施,“九界众生咸来我刹”“闻我名号是为具足无上大利”,你没有这个过渡的过程,你回看娑婆世界,就又沉沦在是非高低、大小你我、取舍,你在这种丑陋、愚昧、固执的这种执著与无明业力的推动下,我们很无奈的!大家都一样,因为这个缘都是一样的。那我们缘佛的报德的回施,照见了自性的真实,真正证验了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这种功德与利益,我们才知道一切众生无明的这种卑劣,自己无明执著的卑劣,习惯执著的卑劣,这很卑劣!
佛说那个“五恶五痛五烧”不是呵斥我们的,实在一切执著众生莫不如是。《无量寿经》把这个娑婆世界描述得是那么真切,把极乐世界描写得也那么真切。实际这个心念的转换,说“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乃至说“闻名是为具足无上大利”,这都是说得十分诚实之言。所以说什么“即得一心不乱”,说“若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一心不乱即得往生”,这“一心”是个啥呢?与佛一心。说我做不到,我与佛愿一心;我还做不到,我念佛愿,真诚、恭敬、随顺皆入。我把自己所有的妄想随顺佛的愿力,我把自已的妄想随顺佛的愿力中,是不是一心呢?我不知道,但是这个地方会产生一种力量。
弟子:师父,我明白了,您说这个念佛念佛,其实好多人念佛是走了一种形式,不清晰您刚说的念佛的愿力。
慈法法师:是。
弟子:因老是在这个佛号展开的,没有真正体会到佛的愿力。
慈法法师:你要是没有佛的愿力,你所有的持名的功德就会埋没在你自己的择取得失、你自己的评判上去,你自已的感知上去,你就会追求自己的感知。欲在感知中找到一心不乱,起码说我认为缘起上出问题了。“我”想证个一心不乱,这个“我证”是个啥?“我”是个啥呢?“我”怎么证呢?这个缘起上出问题了。
所以说很多人拼命了很多年,证了个相似的感受,去产生骄慢,自赞谤他。何以故呢?他不是念佛人。念佛人绝对不能自赞谤他,起码说他有一个平等的心,有一个悲悯心,有一个无染的心,去面对着相关的事情。但是我们那个习气有时会遮蔽自己,没问题的,你真正作为一个念佛人,你会不怕自己的习气,也不会怕别人的习气,你知道它。它是个习气,你知道。
我们要不断地知道自己的习气与他人的习气是了无差别的,我们的自性与佛的自性是了无差别的,我们不断地要审思这个。所以业习无所属,无明无所属,佛的愿力也无所属,佛的功德也无所属。所以缘佛功德即佛功德,缘众生业力即无明业力,说因缘所生。“在心、在缘、在决定”(昙鸾法师语)嘛,你看这历代祖师把话讲到极处了,我们主要是不听话。
弟子:有些时候是不理解。
慈法法师:不听话!
(三)念阿弥陀佛就是予一切众生作证
弟子:师父,没去参加这个短期出家,可能您今天讲的我根本听不懂。但是我参加了以后,我回家再工作生活这么一段时间,我会对照,我会觉得太管用了!真的太管用了!因为你依然面对种种的名利竞争,你会很坦然地去面对,确实知道它是无常的,你确实会用这种心去看,很明白,然后心里不动,以前就会很忐忑,很不安。
慈法法师:因为业处的修持与念佛的修持呢,业处的修持是让你摒弃周边的一切,念佛呢是先让你摒弃,再让你观察。为啥这个说法呢?就说希望我们一日七日念佛,实际他不是让你舍俗法的,但你这个一日七日要舍,干什么呢?实际不是一心不乱啊什么的,实际唯一的目的让你去体会这个对比。所以世尊不断地讲娑婆世界之浊恶,极乐世界之殊胜。阿弥陀佛呼唤“来我国吧!”释迦牟尼佛说“赶紧去吧!”我们想一想自己的意乐,那有清净、有平等、不贡高、不下劣的国土,那样一个圆满的国土,一个庄严的真实国土,那我们就去一去呗,随顺一下呗!
真正地随顺安乐了,这时候你睁开眼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本质也是安乐的,大家就在表相上去争论,表相的固执、无明的固执、我的习气的固执、你我对待的固执,在这些固执上不断地去增加自己这些我们称为业力圈,产生了这个世界,越来越坚实,越来越坚固,就是五浊颠倒世间。那我们在这一刹那间,娑婆世界离此不远,极乐世界也离此不远,的确是这个心缘所成就的,所以法不离于心缘。
那这个时候你的业处就是大业处了,就是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所有普摄、所有相触相及之众生,给他们带来无量的乐趣与真实,何以故呢?你会无畏于此!无畏于此,我不需要其他啥东西,因为啥呢?知道这些所有的畏惧无外乎是个执著,无外乎是个“我”,所有的执著无外乎是我们的习惯,所有的执著无外乎是无明所持使的,它没有实质,它是无常的,是无我的。
那我们的佛性呢,一切众生的佛性呢,与佛站在一个不二的高度,从来没有颠倒过,从来没有被毁坏过,佛来给我们作这个证,谁来作这个证?阿弥陀佛说:我来给一切众生作证。那有的大善知识说:我给修禅的人作证,我给持戒的人作证,我给得禅定的人作证,我给初果者作证。阿弥陀佛说我给一切众生作证,释迦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实在是诸佛出世的本怀。
阿弥陀佛就说我给你来作证,作什么证呢?你像我一样的具足,从来没有动摇过,实际就是“闻我名号俱来我刹”。什么是“我刹”呢?如我所见,如我所闻,如我所知,如我所证。我证的是什么呢?法性平等,毕竟周遍,庄严具足。他给一切众生作证,包括五逆十恶等等等等,你什么样的众生我都给你作证!
那也有的佛不这么说,我才不给你作证呢,为啥呢?这人善根不够。是吗?不是,实际佛都是一个心中出来的,只是说有人不需要这个,机缘还不成熟,所以“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骄慢弊懈怠,不能信此法”。骄慢者对这个法是太不相信了,为啥呢?他不想跟别人一样,他不愿意接受。因为这个法是佛陀给一切众生作证的,乌龟王八都一样作证;上至等觉妙觉,下至蜎飞蝡动,他一样地作证。说汝等与我无异,具足我等福德,如是善巧,广大无边,威德无穷,我来作证,你如是他如是,一切有情如是。说此国清净平等,超过一切人天福德因缘,我就给你作证。你来生我国,其实就是我给你作证,作什么证?具足!说自性不坏,乃至蜎飞蝡动与等觉菩萨、一切诸佛心性无别,他就作这个证的。
那你说这个蜎飞蝡动它们接受吗?你会这样说。那些杀羊宰猪的会接受吗?那些诽谤佛法的人会接受吗?那我们就会有这种顾虑。这就是众生见,这就纯粹是众生见。佛不管这个的,是我给你作证,他不说你信不信,他说我给你作证,就是来生我国,他不是说你信不信。我们会考虑别人信不信,能不能得到利益,这就是众生相、众生心,这就是执著分别取相而产生事实。佛以无碍光普照一切,他没有这个东西,他就是以无碍的给予、无碍的回施,产生的一种事实与力量,那我们能不能得到呢?这个不知道,你要反复地去观察审思。
有的骄慢的人,好比说:我是个持戒的人,我是个清净人,我是个修行人,我不屑跟你们在一起,我不会跟你们雷同的,这样的人根本不能信净土的。那咋办呢?阿弥陀佛还是这么说: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平等回施,一切众生俱来我刹。跟谁说呢?跟骄慢人说的,跟邪见人说的,跟贪嗔痴人、跟因缘不成熟的人说的,不断地说,不断地说,说什么呢?来我刹,我给你作证,你具足。不断地这么说,十劫以来就这么讲的,要不然我们今天听不到。我们以前也是骄慢懈怠的人,放逸无度的人,你不是放逸人吗?
“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什么叫弊懈怠?我们都放逸过,我们甚至听了阿弥陀佛,一样在放逸,对不对?阿弥陀佛还在不断地跟你说:我来给你作证,我来给你作证。什么作证呢?音声传十方,闻者是为具足;名号传十方,闻者是为具足,他不断地告诉你具足。任何一个凡夫念佛,鸟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是具足、是具足、是具足,我给你作证、我给你作证……所以一切音声皆是阿弥陀佛化现,念佛念法念僧,令众生出离苦海,成就菩提。
那我们信不信,他不管你那个,他只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化作人、凡夫、种种种种生命,来念这个音声。我们念一声一样是福德,一样是具足圆满,像佛陀一样安慰一切众生。所以以一声佛号普利九界、普利十方,因为令一切众生得以真实安乐,为什么呢?就是阿弥陀佛以无碍光普摄十方世界,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他不设置障碍,设置障碍就成为了众生相、差别相。所以十劫安慰,令众生一时走出无始以来的纠缠,回入到平等本性上来,来审观世间差别。所以世间差别原来是妙用,什么妙用呢?阿弥陀佛无碍智是妙用,周遍圆满地回施到一切众生的心智中。
能不能做到呢?你不要管,你试一试。你念一念,试一试。那我们能不能这样念呢,关键是能不能这样念呢?就自己要知道自己在念。所以念万德洪名以昭十方之利益,普度一切,你这样不愿意念佛是不可能的。你心里悄悄地念,你在人面前念感到不好意思,这么珍贵的名号不应轻意示人的,你要真知道你会悄悄地念。你不会故意去“啊,我念佛了,我修行给别人看了”,不会。你说这太宝贵的名号了,太不可思议了!
因为啥呢?我们念阿弥陀佛就是予一切众生作证,其他人念佛也是予一切众生作证,作什么呢?像阿弥陀佛予一切众生作证:来吧,我的国土即是你的国土,我的功德即是你的功德,我的具足即是你的具足,了无差别,如是清净,如是平等,既不贡高,又不下劣,真实安住,究竟意乐。
“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满足什么呢?你在业相中,我还是这样安慰你,具足啊具足啊;我极大罪恶,具足啊具足啊;我极大颠倒,具足啊具足啊。你说这不是麻木不仁吗?不是,他是无碍力、圆满力、周遍力、真实力所摄。所以“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我们念过他的名号吗?你念过,那你往昔修福慧了,那你供养过无量的诸佛了,你发过无量的菩提心了,你这一生成熟了。
我想很多人不愿意念佛,就是骄慢弊懈怠,就是邪见人、不持戒人、不精进人,就是修个自大的人,这样的人多!我说你念一声佛,他说我不念,俺是修密的;我不念,我是参禅的。你啥都不是,自大的,如此而已,绝对是这样子!这不是评判,也不诋毁。
净土一法是这么殊胜、这么难得,那为什么大家会这么那么样,实际不要管他们,就只管我们念佛的,就把这个念佛的因因果果一一细细地审思,就是依经依教,你在布施善巧与福祉。
这念佛即是往生时、即是成佛时、即是度生时,就是真实不虚,广大无碍。说如佛威德,无疑于因果,你根本没有疑虑地你在运用佛的愿力、佛的功德,所以依佛愿而持名号,依佛愿而广利一切,依佛愿而出离生死。它的确是事实的力量。
你去耍小聪明,就开始削减佛力,削减佛的功德、自性的功德,都削减了。搞名堂,这么干,那么干,开始了,好了,你闭关也好,你搞啥也好,都是骄慢懈怠,包括闭关也是骄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