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深入,敬畏师长

点击下载音频

学法为什么那么矛盾呢?
我什么法都要学,那你不如:我就专攻地藏法门或者专攻净土法门。
我对我师父,我从来不敢去用攻击的语言、怀疑的语言、教育的语言去说他,从来不敢,就是他做得再幼稚,我都不敢。
——慈法法师

导言:2021年2月,慈法法师于斐济为大众随缘开示,本次开示共包含2个主题,有关一门深入修学与敬畏师长。

(一) 一门深入

慈法法师:你说我想闭关就闭关,哪有这么简单啊,对吧?管你什么样形式的闭关啊。

实际说要是身体弱了,就要检讨检讨自身,为什么弱?弱的这个因缘,是主观上造成的,还是个因果造成的。有时是个情绪就能造成一下子就弱下来了;有的人因果造成的,疲惫啊,衰老啊,疾病啊,要观察因缘的。

佛法没有一概而论的,没有谁给谁规定的。释迦文佛没有一个东西是他规定出来的,包括这些戒律都不是他规定的,只是他看到这个因缘,给大家总结出来一个怎么规避这样一个不应该作为的、使人有伤害的事情,如此而已。说给我规定个啥吧,我们又不是个电脑,又不是个啥程序,给人规定,它不是。

每一个人的这种完整性都应该受到像佛一样的尊重,起码我们应该像对待佛一样地尊重它,那这个有觉悟的机会因缘。所以这个学佛呢,就不盲目不盲从,不外求。外求的人永远是迷失的,不管你是多么美好的外求,都是迷失。

居士甲:师父,我有个奇怪的心境,我每天念《地藏经》,念了58天,就有个人带着我到地狱里去游,什么地狱我都去看了。这什么原因啊?

慈法法师:挺好的,到地狱里看一看,知道地狱的苦嘛,挺好。到地狱里游一圈,就觉悟人生了嘛,觉悟生命了。

《地藏经》里面不是描述了很多地狱嘛,对不对?按照这个经典记载,地藏王菩萨是代表着乘愿步入地狱法界的一个人。很多生命是因为业力到地狱里去了,业报成熟了才能到地狱里。像菩萨乘愿到地狱里去,地藏王表示这么个因缘,可出可入,不是地狱众生,就不是(因为)业报在那个法界里困着的众生。

那证明你是菩萨,你看你能进能出嘛,起码带你这个人告诉你,你能出能入,知道这个因果,可以出可以入的时候就是觉悟的一个最殊胜的方便了。那我在地狱里出不来,困在那里面了,那就是地狱众生了。

长时间的那个文字训练也能使人步入一种境界,这个不……把一切因缘都看成因果关系、因缘关系就好了,就正常了,不神秘,不神化它,你自己心里也就平和了。

居士甲:《无量寿经》就带极乐世界之光嘛……

居士乙:你老是讲境界,讲了很多次了。

慈法法师:带到极乐世界,你要读《阿弥陀经》,你读《地藏经》到极乐世界还真不容易。因为地藏菩萨就是来拯济地狱道众生的一个大愿成就者,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是接引十方众生到诸佛如来会的一个国度,那方法不一样。你念“我要到地狱里去,我要到地狱里去”,你想说,唉,怎么没有极乐世界,那不行,方法不一样。

就有这一群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这样的人呐。《地藏本愿功德经》,讲的就是他的本愿嘛,他就要“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呀。那他的地狱就是极乐世界,你看他的地狱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地藏王菩萨眼中的极乐世界就是地狱嘛,他能让地狱众生成佛,那不就是他心目中的极乐世界?因为他的愿力使他的觉悟、道德、作为都很清晰,在地狱里能拯济这些苦难有情,给他们无上道业。

那你一面想着极乐世界,一面念着《地藏经》,这是两条路,一个往东走、一个往西走的路,方法不一样,都可以觉悟人生,没有问题。

但地藏法门有地藏法门的修行,你说:“我要到西安,我怎么走到北京了?”因为你照着北京的地图走的,你没法到西安。你照着地藏王菩萨的路走的,你怎么能见到阿弥陀佛?你又没有发这个愿:我所有境界、所有功德、所有因缘都回向极乐世界,那可能是另外一个因缘。

在中国很多人读《地藏经》就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能不能往生?他心里要特别明确,他发愿能往生极乐世界,他看到什么样的境界也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动力,那没有问题,对吧?要不然那你……发什么心,作什么业,就成就什么因缘。

在佛教说这个“杂修”啊,实际就是方向不明确,把很多东西都认为很好,或者说这个我喜欢、那个喜欢,方向不明白了,结果不知道自己是干啥的了。读着《地藏经》想着极乐世界,这个太不容易了,实际挺不容易的,作为普通人挺不容易的。

学法为什么那么矛盾呢?我什么法都要学,那你不如:我就专攻地藏法门或者专攻净土法门。因为凡夫的心力没有那么大。

(二) 敬畏师长

居士乙:她是说很多年以前读《地藏经》,她是炫耀她的境界,她经常这样子。很多年前,现在不读了,现在都是读《无量寿经》,在家。

慈法法师:炫耀?她讲她读《地藏经》,她没有说她过去现在未来……

居士乙:很多年前读的。

居士丙:你越不让她说她越说,你就给她说吧。

慈法法师:你不让她说,这个年龄,你不让她说,你让她干啥?

居士丙:她老是说她妈,师父您应该说说她。

慈法法师:她用教育她妈来平衡她自己的。以前你是小孩,你妈妈养你,教育你;现在你妈妈衰老了,你妈是小孩了,你成大人了,你成娘了,你开始教育她了。换位子了,不是换位子了吗?(居士丁)敢教育你妈妈,不敢?

居士丁:我还是说她一些问题,提出来,但是不敢教育,教育不来。

慈法法师:你当面敢就这么地这么地,敢说吗?像这样说:“你不要说了!”

居士丁:不会。

慈法法师:不敢嘛,不是不会,很多人是不敢。

居士丁:不是不敢,是不会,因为觉得人太多了,还是给她留个面子。

慈法法师:不敢挺好的,不敢比不会要强,不敢就是认定我就不这么做。不会了还有弹性,说不定哪天我高兴了敢,对吧?

居士丁:但下来我会给她说一些我的角度看到的一些问题,不会在有人的时候说她。

慈法法师:像我对我师父,我从来不敢去用攻击的语言、怀疑的语言、教育的语言去说他,从来不敢,就是他做得再幼稚,我都不敢。我用这个“不敢”的意思是啥?你的角度你不能那样去做,你的角度——因为他是你的老师。他生活上、意识上、习惯上,有些角度,肯定也会有弱的、幼稚的,对吧?但你不能去教育他,他毕竟是师父。角度,我感觉是个角度。那要是父母,母女、母子之间的关系,那你要是用“我就是交流”,不管身份的交流,那个无所谓。

——节选自2021年2月慈法法师于斐济随缘开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