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课 觉悟运用的层面

点击下载音频

导读:认知烦恼,伏烦恼,断烦恼,圆满性德,是觉悟的层面。我们了解了觉悟的方法,就会对真正的生命价值有完整的认知。觉悟的运用呢,恰恰就运用在业习、烦恼、所知这样一个凡夫业份上,用在这儿,就是大雄、大力、大慈悲、大智慧。我们说南无阿弥陀佛,实际南无是个誓愿啊,南无本身就是个誓愿。过去人说从父母生,从业力生,从佛口生,这是从佛顶生啊,誓愿从佛心生啊,要看到这一点了,那就很简单啊,尤其是这个南无作为誓愿。南无是母亲,就是所谓的誓愿,能出生无量光寿。

(一)认识觉悟的层面

有没有浑然不觉的时候,我们自已可以体会,有时候真是会浑然不觉。浑然不觉,一般都称为恶业。佛陀整个就是增上善业。增上善业,它就越来越轻快,越来越明了、轻快、广大。那这个(指浑然不觉)呢,这种状态就是所谓的衰减性的一个恶业,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混沌。一旦誓愿清晰了,愿望清晰了,就简单,这个(指浑然不觉)呢,是愿望还不十分清晰。

(觉悟的层面)第二个讲的,就是菩萨,菩萨就是开始有愿,愿望清晰准确,那他什么作为呢?好比说,不行一切恶了,广行一切善,在这个地方就抉择了。说止一切恶,实际就是止一切习惯在前的这种状态,它起到了一个“止”的作用了,在这个止的作用下,他就能善观、善用现行。那这个呢,跟第一个(指浑然不觉),最大的区别就是愿望清晰了,就是他作为呢,已经有“止一切恶,善用一切现行”的这样一个实际了,有善观的这样一个作为,那止一切恶,善观于现行,而又善用于现行。为啥说是菩萨呢?因为依愿行了,是为菩萨。

这个地方呢,还是依正见行,或不依正见行。正见,正见一定是重要的,依正见,或不依正见。我们有时候会不依正见,依正见呢,就能产生这样一个觉的作用。当然,也有未觉的一个推动,有时候也会未觉,这种状态是进进退退的,大部分人学佛,就卡在这个地方了,就卡在这个愿望未清晰。

这个愿望是什么呢?是依愿行的一个必守的法则,必守护的一个法则,必然守护的一个法则。重要的一点呢,有戒了。很多人不知道戒是个啥东西,把戒看得就很厉害,实际,戒就是誓愿的意思,戒就是誓愿,过去叫誓愿戒,所有的戒都离不开誓愿。因为愿望清晰了,他才会界定一个东西,该做不该做,他会很严格地知道这样一个实质的情况了,他就不假选择了,我就守护着,守护这个誓愿,这就是戒,称为戒护。

所以,过去人受戒是很大的福报,说你受戒去吧,我的天哪,这是很大的福报!现在说“你受戒去吧”,“嗯,我不行,我不能受戒”,就是很奇怪的一个状态。过去我学佛的时候,我老师也好,什么也好,对我最大的教诲,就是你能不能受点戒呢?反正我都去恭敬受一受。守不守我不知道,但受,我必须得受,就是我起码要了解认知它,后面才一点一点地知道它的用处、它对你的保护,戒护是个很大的福慧啊!就像一个孤儿突然找到父母是一样的。我们都知道有个歌,有妈妈的孩子是个宝,没妈的孩子是根草,这就是个母亲,就是生我们慧命的母亲。

在这个地方要是不清晰,人不知道法多么重要,戒多么重要,慧命的母亲,它来出生这个东西。你突然会感觉到自己有价值了,没有这个的时候,你的价值观你根本认识不了,你说我这个人生是个啥价值?你根本不知道,你没法给自己任何一个定位,你任何时候都是混乱的,你不知道自己的慧命是个什么标准,你根本就不知道。因为啥呢?没有出生我们慧命的东西。你的慧命从哪儿来的呢?是个啥标准呢?

这一点,我希望大家有个认识。

这是第二个,它能止恶扬善。这些烦恼可以伏住了,伏烦恼,因为慧命成熟了,伏住了烦恼。这个不像前面觉、未觉,能伏住、不能伏住,这个不,这个就伏住了,伏烦恼。因为他已经止住了,在这个地方呢,他有一个守护,有个标准了,这个标准很清晰,我守的什么戒,实际就是我的愿望是什么,我心是什么?自己怎么用心,已经清晰了,那这是第二个环节。

这一类的(指没有戒的觉、未觉),烦恼也有,但他能知道了,他能用了,就控制、止住它了。可能习气还会张扬,还会延伸,那也能觉悟它,也可能制止住它,也可能延伸,这两个都有的,但是他没有戒,还没有真正戒的守护,只是有个正见。这个看法是有了,这个东西我接受了,我接受了这个如幻,从心理上接受了这样一个知见。我接受这个知见,如幻我接受了,没问题的,行为上有时候跟不上。人颠覆信仰的,有,增上利益的,也有,就是正见在前,还是习气在前。那我们昧于习惯烦恼呢,就会浑然不觉,甚至会耻笑这些觉悟者愚痴啊什么等等。

再一个呢,有一类有情不是伏住烦恼了,是行愿一如了,他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进趣的过程。这是个进趣说、次第说,在行为上还没那么圆满,但是他已经行愿一如,在作为与道理上已经一如了,能彻底地把业习相续的东西断除了。这一类的有情,称为断烦恼,断烦恼者。

这一类伏烦恼菩萨呢,称为贤,贤圣。这个(断烦恼者)呢,就登地,断呢,实际就是称为登,登地。这个(伏烦恼者)呢是贤位菩萨,这(断烦恼者)是登地菩萨。登地,又称圣位菩萨,又称圣位,超凡入圣。他就是这么样一个超凡入圣,超过了凡夫的浑然不觉与觉与不觉的状态,真正进入了一个断诸烦恼的圣位。烦恼对他没有啥侵害,也就是不能颠覆他。那像这个(伏烦恼者)呢,虽然有止有观,大的违缘、大的业力成熟呢,有时候也会退转,有退转性。像这个(断烦恼者)呢,过去人说超凡入圣,圣位菩萨就是烦恼断尽,行愿一如,就是这个断字的一个力量所在,这个戒就是他的行为,行为就是他的戒。

很多人读过菩萨戒的,菩萨戒里有十种重誓,重誓就是愿,有十种重誓,这个重誓,实际就是内心的守护,內心的守护就是他的重誓。重誓,实际就是他的行为跟愿望完全一如了。愿,你可以给別人表达,重誓是自在的一个守护,所以有十种重誓。菩萨戒最重要最重要的,实际就是这个重誓。

很多人学习菩萨,连菩萨戒都做不到,感觉没味道,也没意思,他们忽略了十种重誓,那菩萨戒就学不成。你不知道他们断烦恼的力量在哪儿,他的力量来自于什么地方?就来自于十种重誓。你看那个重誓会哆嗦的,因为啥呢?要是没有这个修持,没有这个过程,就会哆嗦,感觉到那还得了啊,怎么那么重?什么三百矛刺心,一劫二劫,哇,那个受不了的,什么热铁丸啊,什么什么的,那太重了。实际要是有这些实践呢,就能了解我守护这个东西的效果是什么,不过是断除烦恼的一个力量罢了,就是断除烦恼的力量,他力量的根源从这儿来的。这个是登地菩萨之善巧,他会有这种重誓所守,就是他内在的这种功德与力量。

我们作为任何一个事,不知道力量的来源就很麻烦。像这个呢,他这个戒,他这个內誓,我知道怎么用心。这怎么用心呢?就是依止的是什么,实际就是他的来源、他的父母,法身慧命的皈命的这个依止。我们现在的人呢,实际并不知道自己,没办法知自己。自己是个啥呢?不知自己。不知自己,就是要么逆,要么顺,要么无明,那就善恶无明,这就不自知,不自知。实际,不自知就是浑然不觉。

没有个标准,你怎么觉悟自己啊?你觉悟自己什么呢,你怎么觉悟自己呢?没有任何的参照,就是浑然不知啊。有的人说我依世间善为善,依世间好坏,依自己学的东西作参照,那是混乱的,十分混乱。因为每个人受的东西,业报、业习都不一样,那还是混乱的东西,就是会墮落在这些业相之中,会在这些业相中沉溺,浑然不觉,不过是一个自我强化,越强化,你越孤苦。面子工程真是害人啊,不知道害了多少人,就是面子工程,所有东西就是为了面子,浑然不觉自己在做啥。

那这个觉悟的运用呢,的确让自己会产生这样的一个守护。

那断烦恼是什么呢?伏烦恼是什么呢?烦恼是什么呢?我们接受了这个正见,实际就是认识了烦恼。要是没有这样一个作为的程序,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说怎么回事啊这个人,不了解的,不了解。

我们再看一看这样一个增上的问题,或者讲立誓,就是所谓的觉行圆满。为众生种了这样一个大觉位,称为大觉,这个位置我们称为佛,就是十号具足,十号具足就是佛陀。他这个呢,依《圆觉经》上讲,就是所谓地狱天宫皆是净土,杀盗妄淫无异戒定慧,就是什么在他那儿都是圆满的,实际就是真正地接受一切,圆满一切,成就一切。他这个作为呢,就是佛的果地觉的这种觉行圆满的一个特质。这是增上的一个说法。

(二)觉悟的运用,恰恰运用在凡夫业份

那果地觉能不能运用出来呢?我感觉先接受这个东西,实际净土教法是直接运用这个东西,就是我在哪儿都可以,他能俯视这个东西,果地觉的运用,他能俯视,不是轻视,他是俯视,就我能看很清楚,看清楚,看很清楚,俯视,俯视一切作为。那这些作为,他都能了解,浑然不觉,也没问题,觉、未觉,这都没问题的,那这个呢,我们称为佛陀功德。他这个成就呢,称为十号,为世间所尊崇,称为世尊;调御世间,调御一切有情,他称为调御丈夫;为一切人类所尊崇学习,所以呢天人师,等等。他这十个名号呢,实际都是很准确地来表达对佛陀的功德的一个正面的赞叹,对他正面的一个诉说。这个跟强化自我的面子工程,完全不一样。这完全是十分大方的一个东西,就是大方,“大方广佛”。那这面这个,越来越狭隘,越来越狭隘;这面,就是大方广;那面,就是越来越狭隘,越来越小气。

这个觉悟的层面,我们有一个概念。你说我用哪个概念、哪个方法来解決自己的所依呢?实际每一个人都可以去评判,就是每个人都有良知,我们都有良知嘛,我们都有这样的运用机会,都有,每个人都有。这东西都在我们心中酝酿着了,不过是知道与不知道,这个很重要。

为啥我说觉悟运用的层面呢?希望大家知道,知道这样一个状态。经典是这么教导的,我的师长也是这么教导的。为啥我说净土教法不可思议?它直接就运用这个,直接地运用这个东西,直截了当,十分不可思议,十分震撼人。我们要真是了解了这个方法呢,不可思议啊,真是。因为我们直接用佛的觉性,就是所谓的如来觉性,如来的随顺觉性,直接来运用这样一个方法,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太多生命的状态了,浑然不觉的是最多的生命,这样是最多的。

这是有一部分接受教育了(指接受正见),一个(是)愿望清晰了,这个是行愿一如了,他(指佛陀)直接运用这样一个大圆满的功德,这太不可思议了,这太不可思议了。实际这都是有增上引导的作用力。这一点呢,我丝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个无上的事业,丝毫不夸张地说,这是生命真正的价值,真正的价值,的确是生命真正的价值。

大家可以去品味,可以去观察,我们可以去观察。当然可以把次序打乱来观察,完全都没问题的,一点点问题都没有,我们来看看什么样是真正生命的价值。

实际我们觉悟的运用呢,恰恰就运用在业习、烦恼、所知这样一个我们众生业份,就是凡夫业份上了,这就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慈悲、大智慧在这儿呢,没在其他地方,大雄、大力也在这儿呢,这都是运用在这个地方,运用在我们的业习、烦恼、所知,乃至面子工程等等,都用在这儿了,用在这儿,就是大雄、大力、大智慧。

为什么说这么多“大”呢?因为他真大呀,他这愿望大呀。我们浑然不觉的时候真小啊,大家可以看,我们真是可以来对比。这真没有说是所属的,这完全都没有所属,这完全都不属于任何人的,用哪一点,你就属于哪一点。

这一点呢,我感觉到大家可以真正地、细细地去在生活中品味我们的烦恼,品味我们的习气,品味我们的执著,细细地去品味它。这个地方真是大雄大力的,凡夫业是造就大雄、大力、大慈悲、大愿望的一个功德所在根源,它这个运用就在这儿,运用是在这儿,运用在我们烦恼、习气、所知、面子工程,都用在这儿。那这样,我们在这儿呢,就表现得大雄、大力、大慈悲、大智慧,会表现的。我们一旦解决这些问题,认识这些问题,如实地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就是大雄、大力、大慈悲。

这一二三四(认知烦恼、伏烦恼、断烦恼、圆满性德)是觉悟的层面。

这个浑然不觉,迷失、迷茫,并不是说真丢失了,是因为迷,才失去了觉悟的善巧。要是我们了解了觉悟的方法,那我们就会认知烦恼、伏烦恼、断烦恼,圆满性德,圆满菩提。那这个呢,是我们真正的生命价值上的一个认知,完整的认知,这个完整的认知大家真是可以去细细地思维观察。

(三)真正运用南无,能照亮一切

佛法是很感人的、如实地展示生命现象的一个无畏的表达,没有畏惧。佛经一讲,就大方广佛,大方广佛,很大,实在是让人感觉到广大、安稳、清晰的内容。

衰减的恶业呢,有时候我们也会做,但它毕竟是我们觉悟的资源,觉悟的对象。我们真正觉悟了这个,就出现了大雄大力的准备了,我们来处理它,来处理它,来面对它,来运用它。那这样一个凡夫业,所谓普通的业,普通业就称为腐朽,腐朽的东西。腐朽的东西呢,那我们就能化作珍宝,通过这个作为,化腐朽为珍宝,就在大雄大力当体的运用上,化业缘为福报,那这个呢,我们成为一个事实了,作为的事实。

各位菩萨都可以在这个地方来善于观察。过去说菩萨,实际就是在这个进趣中超越了凡夫地,超越觉未觉的这样一个现状,有时候觉、有时候没觉的现状。

虽然也接受了正见的教育,但没有这个(戒护),我们的法身慧命的父母没有认清啊,不知道从哪儿出生的,你不知道是从哪来儿的。有时候觉悟,有时候不觉悟,他不安稳。那这个呢,怎么来养育出生它呢?那就有戒护。

大家可以守一条,可以试一试。我给某某谈得最多的,我说我们不需要啥,你就守一个善心就行了。什么都不需要,什么都不要管,你把一个善心守护住,你看这个人会不会有一个特别不可思议的东西,实际就是内誓,它能出生一切功德。我们可以观察,可以了解这一点的。

这里面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誓愿。

我们说南无阿弥陀佛,实际南无是个誓愿啊,南无本身就是个誓愿。南无阿弥陀佛是个誓愿,而不是其他东西,是个誓愿,是个誓愿的守护。南无就是个誓愿,不是其他东西,不是说你念得一心不乱,跟这没关系,就是你要守护一个誓愿,守护一个大方向。守护大方向,就无量光寿,照亮自身,照亮他人,那这就是果地觉的一个直下运用,没有其他的,不讲其他东西了。你说我们的业习烦恼啥啥都有,没问题!可以俯视它,清晰它,都没问题的,可以运用它!

法身慧命的出生,我们要清晰,这个就是法则。过去人说从父母生,从业力生,从佛口生,这是从佛顶生啊,誓愿从佛心生啊,要看到这一点了,那就很简单啊,尤其是这个南无作为誓愿。南无无量光寿作为誓愿,那这个誓愿就十分清晰于一切业,这个方法就简单,便于行为。

这个守护,特指行为上的守护,这个内誓,就是行为上的守护,他不是我心里念,不是!我在这个行为上,我有一个守护,这个守护就会把理事一如的这个一如的东西成熟起来,慢慢地。要不然,在这个地方啊,这只是个知见,跟我们的行为没太大关系,我做到做不到无所谓,那这就会徘徊、犹豫,就会觉、未觉,或者觉,或者不觉的一个状态,就会徘徊在这个地方,那你的慧命就不会成长,就不会出生。没有母亲了,怎么能出生呢?我们缺乏一个出生、成长、归命的这样一个依止,你没这个依止,你没妈妈,怎么生你?这样一个出生一切功德的来源,就是这个母亲。这个母亲,实际在佛教就是怎么用心的一个指示,一个指导,一个明确。

这一点呢,诸位同学啊,我们大家就来共同地熏修这一点,认识这一点,这是一个无疑的教法,大家可以去用任何一个角度来审思它,都没问题的,就是一个所谓的守护,是个最直接的方法,最直接的方法。

现在的人推翻信仰,推翻教法,这个推翻信仰跟教法啊,最主要是业习在前。有的人会推翻人格,有的人会推翻教法,有的人会推翻信仰,有的人是全部颠倒。因为啥呢?因为习惯在前,因为习气、业相在前,就是依业相行,依业相来评判,依业相来作用了,那必然产生这种结果。那这个呢,这样是依正见,依誓愿,依行愿,来圆满究竟觉,这个路子我们要看清楚。这个推翻是很厉害的,大家经常会看到一些这样的现状。

我们是不是在依这样的方法来行为?这一点呢,大家可以实践、思维、观察,当然也可以旁观它,没问题的,我们来观察观察,是不是这样的现象。

没有净土教法的依止啊,说句实话,这些东西我真是很混沌,我不知道哪个角度哪个角度,看不清楚。以前我在学习戒律的时候,能看到这样的东西,但其他的都看不清楚,什么也弄不懂、弄不清楚。有这个誓愿的认知了,南无的认知、教育、实践了,这一下就贯穿清晰了,看清晰了。

这样的修法,就像灯光一样,再大的灯也是照亮一处,太阳出来了,能照亮阎浮提。我们要真正地知道果地觉,你真正地运用,你就能照亮一切行为,真正地了解生命的价值,这个无上的事业,真正地了解这个东西,真正地了解,不打折扣地来了解这个。

这个,跟大话一点点关系都没有,这个东西不是吹的,也不是夸张,也不是情绪,是真正你确认无疑的一个东西,生命的价值,这一点是很感人的。大家可以反复地在我们习惯、烦恼、执著、面子,不自知的状态下,去运用这些东西的时候,这种大智慧、大慈悲、大方便都会现前的,对我们会有一个真正的支持,真正的支持。

生命太短暂,人的生命太短暂了,人生太短暂了,那我们要有限的生命去在这个无限的事业中看啊,你用这个誓愿,那就会无量光寿。什么因,什么果,那守护的这个果,依愿行啊,就是个大果,是个不可思议的果。

(四)守护誓愿出生法身慧命

净土,用这个层面审视,也是很有意义的事,因为我们可以俯视所有的层面,再去觉悟这个状态,这个状态,这个状态……或者再去实践,这个状态,这个状态,这个状态,这个状态,这个状态……我们都可以择法了,就是我可以择取,我可以果地觉来俯视整个一切觉悟、不觉悟的修行者,一切行者,那我可以用某个次第去作为。

你没有誓愿,你不知道你在修啥?你修的是啥啊?你不知道!你根本不知道,你不了解这是个什么东西,那我们就会徘徊,甚至会产生这种信仰、法则、人格的推翻。那你根本没有慧命的养育机会,我们把大好的时光、短暂的时光、人生都浪费了,浪费在这个徘徊上了,因为啥呢?你没有誓愿的守护!就是你不知道怎么用心智。那我们养育慧命啊,就很难很难哪!你怎么依止呢?

以前学戒,学声闻戒啊,在家人戒啊,誓愿戒呀,学了很多以后,很有感慨,它的精髓无外乎就是你知道怎么用心了,一个标准的用心方法。
要没有这个誓愿呢,不知道怎么用心,真就在这儿徘徊,浑然不觉,或者说,哎,一会儿明白,一会儿混乱,一会儿明白,一会儿混乱,一会儿有信仰,一会儿推翻信仰,一会儿有人格,一会儿又推翻人格,就会在这儿徘徊、犹豫,这是十分常见的状态。关键问题,就出现在没有这样用心。

我以前学戒的时候,十分受冲击这一点,十分重,真是感觉到这太不可思议了,太不可思议了。一般人有重大灾难,我都说“你去受个戒去吧”,因为啥呢?你的命、你的慧命的依止,你有个依止了。现在你的方向都没有,你作为都没有,你不知道你该怎么干,你不知道怎么做,你没有方向,也没有一个依止,你不知道怎么来孕育我们的慧命,不知道。不知道,那就会在业习中、在所知中徘徊,在这儿徘徊,晃来晃去,晃来晃去,没办法,走不出来。我真很感慨这个地方。

蕅益大师,我十分尊重的一个古德,我看他的文字都会痛哭流涕,每一次讲课,拿着他这个《重治毗尼事义集要》,就会痛哭流涕。因为啥?他就在这儿讲的,是十分多十分多的,我十分地感叹!我一直称蕅益大师是古佛再来,他的东西在我生命中呢,起到的支持,前所未有,他就是反复地讲这些东西。

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人呢,古代先贤们的修证因缘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我们对业习、烦恼,在这里面的沉浸越来越多,我们没有大雄大力的一个觉悟的机会啊,真是就会堕入这样一个混乱的状态,那这些清晰的、无上的法则呢,就会让我们遥不可及的样子。

那净土教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真就是南无呀解决了这个问题。要我没有学过戒,我真不知道这个,没法讲这些东西。南无是母亲,就是所谓的誓愿,能出生无量光寿,希望大家真是能了解这样一个法则的运用啊。

我真是在学戒的过程中,我清晰了净土,就是佛出现于世的这种大事因缘是什么,怎么样能清晰把它在我们末世中表达出来,的的确确(是)戒律对我的扶持。

为啥重点讲这个呢?实际它真是贯穿了整个教法,恰恰是这些东西。

这个誓愿的戒呢,怎么用心呢,实际就是我们慧命的母亲,它越稳定,你的母亲就越健康,它生育出来的东西,就成长得越有前途、前景。这个南无阿弥陀佛,真是无上的这样一个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母亲,具足一切功德的母亲。这一点呢,它被称为性戒啊。我感觉到这真是佛呀,真是慈悲到没办法。所以呢唯佛制,其他谁都制不了戒,唯有佛能制。为啥呢?佛才能在这个无上的功德上,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他再来给我们制这个戒,让我们有真正生命、慧命的一个完整的依止,无疑、完整的依止。

这一点呢,我现在好得多了,以前一讲就是嗷嗷地哭,给比丘们讲啊,经常会痛哭流涕。这个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那我们遇到净土呢,再来看这个呢,反正我还会被它感动,我经常会被这个感动,它有亲切感,要运用得成熟了,特亲切,特别地亲切,特别地亲切。

我以前,就在九四年吧,就把这当成戒了,不管是谁念阿弥陀佛,是我顶礼的对象。那个时间呢,就是自己心中有个顶礼,所以说我就感觉到这太多需要我礼敬的,随便谁来个人一合掌“阿弥陀佛”,我心里激动不得了。因为啥呢?我就把这当成个守护了,因为在念佛堂里,就守护着这个,把一切念佛人当成顶礼对象,特别感动。我因缘再糟糕,别人一句阿弥陀佛就把我给制服了,以前就这么守护的。

有一个感动呢,就感觉到自己的慧命在成熟,在成熟。一旦有一个守护,一个誓愿用心的方法的守护,自己内心就会成长起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