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性的现行作用——随顺果德入如来种性》第十八集:莫负本誓僧众互利


种性的现行作用——随顺果德入如来种性

慈法法师  讲授


岁次丙申夏安居日于鸡足山华首放光寺

第十八集:莫负本誓僧众互利

我们一如既往礼敬三宝,来祈求加持!

我们继续这一节课——种性的现行作用。我们对这个地方如果没有彻底认识,对自身作为就不会有充分责任感或者明确择取。对择取,所谓因缘所生法、缘生缘灭的缘,我们会忽略。缘忽略了,对种子出现的结果,人的自我责任感就不能真正成熟,或者说不能对自身作为果报相续真正负起责任,这个单体生命也失去了自尊、自主的健康机制。很多单体生命变得迷失、沉沦乃至堕落,在六道轮回中趣向恶趣。在生命现象中令人受到诸多不白之苦,冤枉于这个生命的择取。若是有良知的生命,不会令自己迷失困惑在苦难业力中。

1、如来出世唯说一乘,普令众生如佛无异

现行的种子对每个有情都是那么重要!觉者自有觉者之路,圆用自有圆用之本质,迷失在无始无明的业力中,我们也会有种种果报。这种种果报中就是重复,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困惑、疲惫、厌倦,由之而生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都会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生活在这里面,要是没有得遇佛法、得闻佛法之胜缘,我们此一生短暂地在这个五浊恶世,沉沦似乎难免。

佛法难闻,佛教难遇,这是不可思议之事!这并不是世尊有意识地在自传法则中或者在佛教传承机制中夸张教法——他是揭示了万事万物的本质,把生命与器世间的本质作了透视,完成了生命的究竟功德,所谓圆成佛道。他所实施传递,如在《妙法莲华经》中所宣化:欲使一切有情悟入佛之知见,成就清净道业。一切诸佛皆依这样一个大事因缘。这个大事不是夸张的大事,实是一切众生单体生命中应该珍惜认知的一个特质。

因为每一个生命的单体性,一旦我们对自身失去自尊、自主、自觉、责任感,就会在放逸或者无明业力蒙蔽下、不正见指示下重复诸多轮回业,即是苦业。这一点我们可以透过生活心理意识观察得到。遇到佛法之不可思议,是能使我们在这诸多勤苦贪欲中有终结方法,所谓有涅槃道之修持,即是解脱道修持。当然也有菩萨种性广行六度,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行诸善巧;也有善思维善观察者,像利性声闻能于十二因缘中善观世间,从因缘中直出生死苦海。

以一切诸佛出世正因来说,还是说佛种从缘起,唯宣一乘教是一切诸佛不委屈说。不委屈说就是我们前几天谈到无余地展示生命本质,是生命极致圆成的善巧,就是不亏不欠的善巧。我们称为佛陀世尊,用十种名号赞美他,给他这样在法界中传递。十号功德大家会念,那是无余的德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是他对生命完成式的运用与功德描述,是对生命无余的责任。他完成了生命最美好、最真实、最善巧的殊胜功德,称为世尊,为一切世间生命所顶戴,是一切世间生命的极致回归与圆满展示。

我们说九法界莫不归向,就是皈依佛——人人都有如来智慧德相,每一个生命都有这种觉性。觉性之圆满,唯佛与佛真正彰显出来。所以九界莫不回归,像百川归海一样自然。生命的趣向若是认真起来、清晰起来、良知发现,莫不归向,即是无余回归。要是我们真正观察过十法界,了解一切生命生生灭灭、缘生缘灭这种种因缘展示出来的差异,择取无上菩提一定是一个责任,是认真的、智慧的、圆满的择取,就是皈依的择取。皈依,一定是无余才能起到真正作用!要不然你的生命意识会割裂,达不成皈依的事实。就是我们的命运得不到彻底改变,有诸多戏论,诸多退转与变异。

我们作为学佛者或者佛子,认真回顾对整个生命、对自身生命的责任,就是不负己灵的做法,择取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则是必然选择。这个选择会给我们带来不可思议的利益,就是圆成佛道。也是令生命没有任何残缺、任何遗憾,让我们的生命得到真正舒展。我们平时看到自己的心智、作为、业相、事业、感情等等多有压抑、不自在、不自尊、不自主的东西,这些东西给自身带来很多烦恼,带来无量无边重复的业,业与业习不断倒来倒去,称为妄想执著颠倒,不断重复于此。

为什么遇到佛法或者智慧的教法之前,我们世人都沉浸在妄想执著颠倒的生活状态中?大家可以观察——如实地观察,不夸张任何一个法则地了解我们的过去生命状态。真正仔细观察过,就会了解三皈依不过是智慧的择取罢了,是认真者、有良知者的一个择取。因为无余回归,这个择取令我们对生命有仰俯无愧的作为、结果与事实。

所以种性还要从缘依止而产生。世尊在《妙法莲华经》中有四句偈子人们常传诵: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但是很少有人在乎这个缘起。不在乎这个缘起,我们就被无始以来的无明业力习惯推动,不断地重复轮回。那样辜负了自己生命,辜负了得遇佛法的机遇。至少我们现在很多人挂名还是佛教徒,不管出家在家。但要是不依三皈依、不依这个教法,虽然我们穿着这个衣服,也可能被人恭敬着、供养着或者怎样认为,但是没有受到法益,那实在是遗憾,有负于我们的心智。这个负,是的确有不可替代性,就是单体性。单体性不是绝对割裂,但固执可以把它割裂——我们每个人的坚固知见、坚固习惯、坚固认知可以把它割裂,至少在执著的自我认取中把它割裂开来。

佛陀教法不择取任何一个生命群体,普利一切众生,于一切众生作真实、平等的回施。像阿弥陀佛这个教法,九界同归,咸得往生,无一遗漏——他不遗漏任何一个生命在这个法中回归的机会。不管这个生命是什么样作为,他都给他评判成在如幻业缘中一念回归、即得往生。

意识法界中如此自由方便!但我们在意识法界中因为坚固自己的业习、所知、习惯等等,形成一种被迫性。这种被迫者不知道,还以为是我的守护、我的爱护或者我的什么意识。像我们中国人谈话,喜欢说我怀疑这个东西、我疑虑这个东西……他把自己这个怀疑当成崇尚的自我标榜,实际是慢心驱使自己的表达。这类疑虑者不过是疑烦恼相续的表现,疑烦恼是贪嗔痴慢推动出来的结果。这个结果给自身带来很多障碍,就是割裂自身与佛一如之性德。性德被自身习惯所执强行割裂了,强行割裂我们与佛一样的俱生智,所谓法界体性智、大圆满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我们强行把他割裂开,变成执著、分别或者八识、九识等等说法,使自身迷失在分别、执著、妄想的习惯与重复中。

世尊善观于法界,运用于法界,于情、器世间皆得自在。他自在运用称为大自在方便,与自在天魔不是一个,他是在一切生命现象中得究竟自在,不是为自在而自在的一种自在方便。他这种自在方便能令一切众生顺性圆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他的大自在!不光自身亲证无上菩提,亦能令一切有缘毕竟成就菩提道业,这是他的大方便所在。所以诸佛出兴于世,所传递法则唯是一乘,不作委屈故。佛不吝啬,也不嫉妒于人,也不夸耀——他早尽了我慢嫉妒等等过患,所以他把圆成菩提之平等回施一切有缘。

我们现在学的是三乘教法,人天教法也是广传。尤其在我们中国,有人间佛教、人间净土等说法。民国时期太虚大师提倡人间佛教,说人成即佛成。其后他的弟子,像印顺法师等很多法师,就完全演变为人间化的佛教机制,逐步趋向于退出对十法界的认识,逐渐完成在人类做一个善人,或者说人格完善就能成佛。这使佛教迅速萎缩在一个生命现象的特质上。这种现象是不是佛教?人有意识地使之人天佛教化或者人类佛教化了。世尊教法传到中国两千年来,本土化与世俗化达到极致!这个极致,慢慢地人们很难完整地彻底地了解一切诸佛世尊出兴于世的愿望,而把做人或者什么样特质做到一个状态就行。这是五乘说中人天乘说。过去说五乘佛教——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有五乘说,也有三乘说。

世尊出世,畅佛本怀者,唯宣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欲令一切众生如佛无异,成就无上菩提。这是诸佛出世之正因。这种无余,佛陀无余予众生回施功德是佛真正的慈悲的唯一的理由,就是一大事因缘!

我们现在许多人没有把“学佛”当成一个大事因缘。可能是当成茶余饭后我有机会来接触接触,还能学一些生活技巧、做人技巧、去除烦恼技巧、增加世间福慧的技巧,或者远离一些怖畏,像对心灵的安慰或者按摩一样。没有真正完整地了解世尊无上道的给予,就是大自在究竟教法的给予——欲使一切众生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一个诸佛出世的本誓。他们出世的本来愿望就是欲令一切众生如一切诸佛世尊一样。

我们读药师琉璃光如来第一大愿,他就是说:设我来世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照耀无量无边无数世界,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令一切众生如我无异。他这个“如我无异”是一切诸佛出世之本誓,是诸佛的根本愿望。一切诸佛,不管他说不说这个愿望,他都有这种愿望。没有这个愿望,他成就无上菩提的机制不成熟。欲成熟一切众生完成无上道业,这是诸佛出世的根本大愿!我们很多人读过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一切诸佛世尊所守护,他们完成这样内在修持与外在传递的内外一如功德,圆成一乘依正二报,而成就无上的不可思议的佛法利益。

我们在这个世间,尤其在人类世间五浊恶世之时,人贪欲炽盛、刚强难化、自大骄慢,又常被自卑折磨、压抑,经常令心不自在——到这个时代,一乘教法恰恰是其机制。因为一乘教法揭示一切众生原本平等成就佛道的机遇,就是一乘佛教的机遇。尤其阿弥陀佛平等给予、平等安心、平等接引众生的教法,能使我们这种贪嗔痴慢疑不正见有大的平复机会,以总持一切业相平等回归得以方便。他因为总持一切心,令一切有为幻业一时回归于实相功德或者说本质功德中。

说起本质,就是诸佛亲证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之事实。我们又回到这个说法上来,蕅益大师说“知心是佛,常生惭愧”,就是我们的心与业产生了差距——心是实相心、功德心、真实心、善心,反而演化出来我们现业的迷失、习惯的迷失、不断轮回等等,所以常生惭愧,让身心一如,真正来觉悟世间,圆满运用生命,再来看看就会生起“众生是佛,心生慈悲”。这个慈悲是什么?就是尊重一切!

2、尚未自觉谨慎表达,就路还家各不相代

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骄慢与自卑,很难自尊,也很难尊重他人。因为骄慢,很难在乎他人、尊重他人;因为自卑,也很难尊重自己,没有尊重自己的种子。压得久了骄慢会生起——压抑久了,慢心会无端地膨胀,一有机会就不惜一切代价地膨胀。所以阿弥陀佛平等回施真是甘露教法,能除一切众生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这六个根本毒害,来洗礼我们的心智。

但现在人往往不自觉于自己的业相,多把自己的业力习惯包起来——用佛法、用僧法、用正法或者用高尚语言把自己包起来,包括衣服、服饰、形象,把头刮得明光光的。但内心世界对自身这个单体的割裂习惯、骄慢习惯乃至不正见的习惯没有确切认知与反省,就是没有忏悔。一旦不能除这个心垢,而把这个心垢包装起来,会使我们丢失佛法大利,就是擦肩而过。佛法本来是消除我们单体性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就是给我们一个甘露教法,让我们洗涤自心。

但是在大部分因缘下,我们没有了解自心、如实知自心、审视自己现在习惯业力的种子,就是无始无明的种子,而是把自己包装起来,以为自己高尚,崇尚于自身业相。世尊举了一个例子,像雕粪便——你雕出再好的形象,其本质还是令人不堪!心智中那种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即便你贴再多佛法、再多标签、包装再多东西,或者给别人说的表达的再多,还是那样。近代讲经法师堕落的特别多,因为名利易得,外缘特别杂。好话予人了,法则予人了,结果自身没在这个法上认真实践,那样极易堕落,甚至丢失信仰。

我刚刚出家时候,听老一代出家师父讲香港一位特别有名的法师,他闭了一段关,有一些记忆方便,能记住很多文词,心里也有一些解悟,语言无碍,于法没有障碍了。三年经讲下去,信仰开始动摇;五年讲下去,不信仰佛教了。为什么?就是自身没有受益,反而受了很多人恭敬、礼敬,他自身反而把法益丢失了。过去叫退转了,退转于世俗心智中迷失了。为什么?没有在单体业相中生惭愧,认知单体业缘中需要用佛法消除哪些烦恼、觉悟哪些烦恼的本质,让自心真正自觉,自身得到佛法利益。

我们学佛的三步曲——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分不敢舍弃!一旦舍弃,我们再多的佛法学习与交流,也是包装。你所有心智守护、业相习惯都没有置换,或者说没有觉悟其本质,这个就路还家的教法也成借口了。这样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业力。许多人的作为,十年前我见到是这样,六年前是这样,今年还是这样,完全重复,不过是装潢多了一点。以前可能粗糙一些,现在包装细腻了。像很粗糙的产品,外面包装变细腻了,内在东西一样粗糙——不是贪就是嗔,不是嗔就是痴,不是痴就是骄慢,不是膨胀就是压抑,不是压抑就是诋毁,不是毁坏就是迷失,没有一点改变!

这种因缘的重复,尤其是业习重复:第一年到寺庙,做一套故事;第二年还是这一套故事;第三年还是这一套故事……佛法这么不可思议,为什么不能使我们内心安乐、清晰、调理、喜悦、从容、慈悲起来?为什么会重复以前那种嗔恨、骄慢、膨胀、压抑、伤害?伴党的继续伴党,伤害别人的继续伤害别人,不过技巧多一点了,显得圆滑一点了,你听出更多道理来了,但内心世界一点点没改变。为什么?急于给别人表达,而没有在自己心地上真正用功夫。在自觉之处不用功夫,佛法再不可思议,你也在佛法外,你不是佛法内之人,不得法喜,不得法的洗礼,法益不入你心念。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还重复这个业,这个业还能重复多久?这个生命太短暂,可能第一次重复业是二十岁、三十岁,现在可能是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你还能重复多少次?是不是辜负了自己于佛法的殊胜难得机会?这一点还是对自身的责任,这是不可取代的责任,只能自己承担,就是自觉起来!要不然你责怪是必然,对佛法的信任逐渐衰减,一直衰减到你完全丢失信仰。

我在佛教群体中听到说不要有信仰的,还真的多是能说会道的出家师父。甚至最后完全没有信仰了。因为在自己内心世界中没有真正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是算账、埋怨。我不希望有人和我算账。这个算账就是自己作为多了、成熟了,他开始说三宝对不住自己。他说我做了很多好事,对寺庙做了多少事情,寺庙给我带来啥?没有名没有利,一算自己就不平衡,就有怨恨。这是不可思议的!反而那些初发心或者刚刚到寺庙的人有受益,因为有恭敬心。

我们真要谨慎,勿忘初心!就是勿忘恭敬心、谦下心、感恩心。能感恩这个地方给我们饮食,给我们房舍,给我们修学机会——你有一点点恭敬与感恩心,就不会有怨恨,不会想破坏这个团体、破坏这个道场或者破坏这样三宝住世的因缘——你不会这样想。

为什么破坏?嗔恨心来了。为什么嗔恨心?没有满足“我”的私欲。我的私欲是某一个状态、某一个目标,但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没有满足私欲,就开始毁坏。这种毁坏,在外围因缘中你伤害不了任何一个人,唯有这个业相续。因为在这幻生幻灭的因缘中,大家都抱着虔诚心来了,是觉悟自己生命来的,觉悟世间种种法则来的,伤害不了,任何一个语言都构不成伤害。所以这类作为唯有伤害自身。

像调达与释迦佛演那个故事:他一会儿放箭射世尊,一会儿去滚石,一会儿去灌醉象,种种做法都有。但他只能完成世尊在一切因缘面前的慈悲、智慧与方便,展示佛不可思议的功德,他没有其他作用。可能有些菩萨说我们也是演示调达这个节目来了,行不行?要是真清晰自己在演这个如幻业缘,觉悟于这样演幻的过程,了不起!要是不知道,还强制认为自己是正确、自己唯一正确、自己最了不起,可能枉受其苦。就是执著割裂广大智慧、慈悲、方便这样意识法界的善巧,使生命受到阻隔障碍。

为什么我们反复讲个体生命的自尊?不可取代性是巨大的事实!我们观世尊教法在我们震旦国传播以来,没有哪一个人能替代另一个人的业力。历代善知识,若成就者若不成就者,我们都可以看他们演化的故事。都是认真依三皈依、依种种戒法誓愿正行的人们得到解脱,得到六度万行的善巧,得到圆满菩提的胜缘或者这种清净回归。

很多人读过佛教历史,甚至读过从拘留孙世尊开始到释迦文佛以来佛佛相承的教法内涵,没有取代者,只有传递。前一世尊授记后一世尊,后一世尊再授记后一世尊,代代承接下来。每一世尊度脱无量众生,咸成菩提。未有种子的给予种子、给予种性;未有缘的给予因缘;成熟的给予直下解脱利益。这样代代相承着,一世一世的世尊,我们贤劫中要有一千世尊应世。

我们要是不解决自身的问题,这一个世尊一个世尊的教法都会擦肩而过。我们已经生活在这个无佛时代——佛前佛后,再用骄慢、邪见面对佛法,在这个遗教中再擦肩而过。在减劫之中,人的寿命越来越麻烦,环境越来越差,你在这个世间转世还能不能保住人身?你能不能保证还能听闻父母三宝名字?这真是我们每一个人要认真又认真的地方,忽视不得!忽略不得!轻视不得!再轻视下去,果报一来,我们又会怨恨这个怨恨那个,而不是真正负起责任。恰恰这一类人怨恨心极强极强的。

我们这个时代又是一个诸多欲望不能满足的时代,“怨”基本上是业力的一个大盖子。许多人脑门上盖着怨恨帽子,心中也盖了一个大帽子——怨恨亲人,怨恨朋友,怨恨子女,怨恨同参道友……太多怨恨了。怨带来很多麻烦,给这个世间带来很多自我不负责任的相续。越对自己不负责任,贪欲心越强,越感觉自心不足;贪欲心越强,人越容易自我膨胀;越自我膨胀,对称性越少,越不能满足,怨恨越大……这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世间人与人之间没办法信赖、没办法交往、没办法团体生活,没办法建立相互支持相互利益的善意环境了。所以世尊说若五比丘住世,能令正法住世。就是要有一个团体能相互爱护。

我们现在看到三口之家的合和也越来越要努力了。过去那种五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现在难得一见。过去一招呼,一个院落里大家都可以到一起吃一餐饭或者在一起谈论什么、交往什么。现在两家人住对门,也可能几十年不认识,不会打招呼,形如怨怼。为什么?人心不断积累的贪欲与果报不对称性。人心里贪欲越炽盛,不对称果报越多;不对称的果报越多,怨心越大;埋怨或者不满越多,贪欲心反过来又越盛,希望更多补充……造成恶性循环。

我们每个人对环境都有体验,有不同的体验或者观察了解。我们来用佛法,在平等教法中,的确能接纳所有迷失的心,令我们就路还家。阿弥陀佛教法之殊胜就在于就路还家。就什么路?他不择你善恶、是非、大小、人我……不管你做什么,你能随着佛报德圆满的给予,能透视自性本来清净的事实,有一念感恩心,就能随顺这个教法回归到本自清净本自圆满的事实上来;以此作为缘起而审观一切业相、审观一切相续,就能从本净中得到真正解脱与安乐。这个起步是以无上心作为种子,就是如来种性会起到不可思议的妙用。这个妙用能涤荡或洗涤无始以来一切业力对我们的毒害、蒙蔽、尘垢等等,使我们的心清晰起来、明了起来、自在起来。

3、假佛之名破法堕落,深切责任莫负佛恩

要不然慢心难抑,根本抑制不住!在任何时处你都抑制不住慢心,抑制不住自己的邪见,抑制不住私欲,抑制不住!抑制不住那种苦会给自己、给他人带来很多麻烦,这些麻烦还要一个一个地自身消化。要是没有佛法,你就得自身消化!消化不了,会怨恨别人、怨恨环境,甚至与三宝为怨家,所谓说佛法中怨贼。在律藏中讲,特别悲悯于此类有情,就是于佛法中不得利益,反而怨恨于三宝。为什么?没有运用三宝教法,而借三宝之名完成世俗心智,不得相应,反生诽谤。世尊在经典中多有这样提示。这样学习佛法,你是寄住佛法名言下,没得到佛法的真正支持。这样日复一日,生复一生,可能未来灭佛者恰恰是这一类人。

我们读过三武灭佛的故事,了解在中国佛法传播中一些生生灭灭状态。当然幻化业中一定是这样,有盛就有衰,有衰就有盛,这样的过程。但是鹿死谁手?谁在操作灭佛?恰恰是披着这个衣服、作着这个形象、吃着这个饭而不行佛事业的人能把他灭掉,这是一个巨大事实。现在不管哪一个人仇恨佛教或者敌视于教法,他过去世多是在出家中有所生活,或者在寺院中有所居住。

很多人读过朱元璋的故事。朱元璋少年时期做过出家人,但在明朝的佛教却是极为悲惨。因为他太懂寺院这些东西、太懂寺院这些人,然后他就反制于寺庙与僧众。反制!让你寺庙僧人永远没有抬头机会。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这个人出家,后来做皇帝,他反而把制约僧法或者佛法的方法运用到极致了。他管理佛教的方法炉火纯青,也被后人所崇尚。其后的僧人或者僧团你超越不了他这个制约,包括现在。他这也一代一代地相承下来,成为一个极大的经验总结,好用得很!为什么?因为他出过家,虽然没有得到佛法利益,但他了解形式上的东西,所以制约于僧团有极大方便。现在也没人能超出他对佛教寺庙的管理,没有人能超过他这个作为。清朝用他的方略,民国用他的方略,现在一样用他的方略。因为没办法超越他这种制约的准确性,后人超越不了。

现在我们遇到佛法,若不对治自己的烦恼、处理自己的生死轮回根源,就是心地所依种性,而是拿佛法包装自己,一定与朱元璋这个机制一样——你不得势,佛法还有庆幸;你一得势,佛法会败灭在这类人手中,或者抑制于这样一个人了。

现在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人,很多都是以前或者前生出过家,但他对佛教绝对不会感恩。为什么?在佛法中没有实践佛法,但又有佛法的名言、佛法的形式、出家的状态等等。一旦返过身来,世俗的计较、怨恨、排斥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我们要从种子根源上警觉自身,要不然真与佛教擦肩而过了,然后成为佛法的怨怼。因为你不是真正遇到了佛法!佛法也没给你建立怨怼,但你会怨怼佛法。佛法没有定法,他悲悯一切众生,不可能有怨怼,为什么又来灭佛者、来怨佛者?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反思!

虽然波旬有愿,末世让他弟子来住寺庙、搭僧衣、吃佛饭、坏佛法,但我想没有一个人真的甘心情愿作魔眷属。哪怕我们真正是三皈依者,也至少要守护教法,实践教法,去除现行烦恼,能行于佛教方便,而不是扼杀于佛法。扼杀佛法的最简单方法就是从我们心地、业相上扼杀他,那也是最彻底的。波旬弟子有没有我不知道,他有这样的恶愿。世尊也对此有大乘授记与声闻授记。我相信大乘授记,这也是接引方便,魔子魔孙一样会得到接引——因为缘佛故,毕竟会成就。但是太久远,久久劫中沉沦不堪!

佛于一切众生作究竟授记,他是平等授记。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平等授记,不遗失任何一个众生。但在久劫浩瀚的轮回业中枉受其苦,实在没有意思。我们要是对自身单体生命没有生起真正尊重,所谓知心是佛——没有生起这样真正尊重的抉择,可能真会辜负这一期生命。辜负了这一生,佛教擦肩而过了,以后再遇到佛法的机会是啥样子?梵网经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要是背离于佛教,你真会落到不闻父母三宝名字——连三皈依名字你都闻不到的时候,是什么样果报?

我们现在能不能看到许多在世间轮回的人很无助?无助于善缘,很多你根本帮上忙,没有机,没有缘!为什么?就是生生世世业相所成。经常在世间能遇到一些人,你根本没办法帮助,他也没办法寻找帮助,很难寻找。

很多东西成为一个坚固事实了。好比说要面临一个死亡问题,这时候有教法可以帮助你,没有教法谁又能帮助你?要是没有佛陀的慈悲接引、教法接引,谁能帮助这个死亡者?死亡者惧怕死亡,但谁都挡不住死亡!他有觉悟,能接引这个死亡生命的去向,使这个死亡者得到救助。像众多疾病、灾难、绝症或者癌症,如果没有佛法,这一类人只能用刀、化疗,用种种强制方法,大部分是很快催熟了生命的死亡。要是有教法,他可能会忏悔、会观察、会调整,会以一些法则配合治疗等等,还有诸多机遇与支持。

要是没有这样诸多支持、佛法支持或者觉悟的支持,人会怨恨,怨天怨地的。说为什么我得此种疾病?为什么我有这种痛苦?那只会使恶业加剧。我们现在遇到佛法,如果还不治疗自己平时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的病苦、烦恼病苦、无明蒙蔽病苦,到这个阶段性生命终结或者巨大变化之时,谁能接引你?谁能给我们支持?

希望我们每一个莲友们,真正在这个地方负起深切责任,对自身生命负起责任!不要泛泛地一带而过,不要认为是他人事情。当自己的生老病死现前之时,这个他人又是谁?责怪只能使自己更加堕落与痛苦。你若赞顺,现在为什么不赞顺教法、实践教法、成就出离方便?在我们还有能力作为、有能力学习、有能力实践与思维观察之时,就是真正殊胜善缘的实践机会。

是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这样做?世尊出世,他的施教是对称地说应机的鼓励,或者给予究竟法的接引。阿弥陀佛教法是给最上乘的彻底接引!我们在这个彻底接引的教法面前,还不去处理自己生老病死的种种轮回业相,后面机会又在哪个地方?希望在哪个地方?这是每一个学佛者应该再思维、反复思维的地方,是要认真再认真的地方。不可取代的生老病死,乃至烦恼轮回的业报,或者说我们自己能不能生起真正尊重?真正对它有觉悟的事实的支持?教法的支持?看我们每一个学习者怎么用心、怎么选择了。

这一点虽然反复提示,就那么一个祝福:希望大家不要错失佛法对我们的支持、佛陀慈悲智慧的给予。尤其像净土这样圆满的清净的教法,在我们任何一个现行业缘中平等接引——这样一个无上的甘露教法的给予,不要错失掉!错失以后会生诸怨恨迷失等等,增加恶报,甚至久劫沉沦。那样对自己是莫大减损与伤害。当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觉性,都有自己的良知,都会审思,都会在这个地方用功夫,负起责任。

4、出家问遮实为爱护,避免讥嫌令法住世

女众代表:和尚慈悲!大众师慈悲!各位莲友慈悲!我们恒阳庵有一个事相上问题,请师父慈悲给予提示。上午知客师父接到电话,某某师女儿打电话告诉我们她母亲可能有肝病,会影响到大众,希望她离开。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安居期间戒律问题,比丘尼不能随便离开;二是祈请师父开示周边人应该怎么做,使面临生老病死的人心里有个安慰,依佛法彻底解决生老病死?南无阿弥陀佛!

师:这是寺院的一个次序问题。我们还是从佛陀出世、建立僧团乃至传播教法的缘起来说寺院比较有意义。释迦文佛世尊在人寿百岁的时代出世,在他因地立了五百重誓。他这所有誓愿、所有目的,像我们刚才所提到一样:欲令众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他的根本重誓。其他则各施方便,若施权教,若施实教、究竟教言,或者给予对机教法,乃至畅佛本怀之教法,无一不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出离轮回,出离现行烦恼,乃至究竟菩提。

在这样一个大的发心下面,在释迦文佛在世时候有僧团建立。僧人因为来自于社会,什么样的思想内容或者身体状态可能都会有。当然僧法有过滤,就是出家要有一些遮难,像有传染疾病或者某些特定疾病、遭讥嫌的疾病不能出家。这是为了爱护这一类人。因为一旦出家,有些疾病若是引起人讥嫌,就会经常被人讽刺,让大的僧团、僧人负累,不利于弘法、传法、实践佛法的机制。僧团是为了使佛法住世,不是做其他的,他很特质!

这是接引出家人过程中的事。过去印度有四种种姓,婆罗门、刹利王等等。世尊在世之时,什么种姓都有出家。很多人读过世尊在世时一些出家人的故事,尤其是应供者——宾头卢尊者,不准取灭,他出家前就是贱民的种姓。出家不管种姓,但身体有一定要求。这个要求是为了自理,为了实践佛法、传播佛法、令正法住世。所以我们不管是短期出家还是长期出家,或者居士来到寺庙,不是说不能住,不是说不能出家,他是有这样一个遮,怕一人得传染病导致一群人得病。在古代,很多测试方法、治疗方法、消毒方法也没有,一弄一群人很麻烦。所以尽量遮这一类传染疾病,不要到这个群体里。学习你可以学习,用其他方式,在任何角度并不影响学习佛法。

出家他有这个要求,是为使僧团机制健康,为了大众不受困扰,不受这种意外困扰,他有一些遮。这些遮是保护——一是对病者的保护,二是对团体的保护。因为病者的身体、作为、意识、体力或体能不堪于过出家人的早起晚睡生活。过去出家人每天早晨要去托钵。在南传现在有的国家好一些了,像缅甸中北部,他们还是必须托钵,没啥说的,僧人必须托钵!不像我们寺院里,把饭做好,大家去吃,还说这个饭不好那个饭不好——不可能。他们是自己托,别人给点什么就吃点什么,有时可能托不到,有时可能托的多——托的多少你就那一餐饭,拿应量器去托钵,他有托钵的一套路数。

一到我们华夏大地,僧法就变成另外一种性质了。因为中国人比较藐视不劳而食者,或者说托钵、要饭、行乞者。在印度,行乞会被人尊重——他已把资源还给家庭、社会、他人,他一无所有了,就那么一个钵。很多其他宗教修行者连衣服都不着,裸体。他们等于舍弃了一切,所以会受世人尊重。但在中国的环境中不允许,或者说大家不忍受于此,慢慢就变成我们汉传佛教的特制——在寺庙里集体做饭。这样僧团的很多东西就变了。

过去很多遮难就是为了保护这一群病人。像你每天早晨去托钵,还自己吃一餐饭——早期僧人都是一餐饭,或者大部分是一餐,就是一钵之食,根本不会有多。后面供养多了,有大量供养跟着世尊这个僧团。有人很长时间都没机会供养,他们就来祈请世尊开早餐,就是饼与粥。现在我们早晨起来,有粥有饼之类,来作一个应供的福德因缘、福田机制。所以过去僧人要托钵,要去很远地方。现在在南传托钵还不准打伞,还要赤足。你要是身体不好,有疾病,都不堪于这样的作为。所以很多遮难是为了保护这些体弱者、有疾病者,同时也是保护这个团体。

到我们中国出现改变,自己做饭,很多地方可能是老、弱、病、残到寺庙里来剃度出家了。有人就是为了来看庙子,因为寺庙里缺人,把疾病或残疾也收到庙子里来了。这形成了中国一些寺庙的特色,这个特色造成很多寺庙的一种特定状态——大家学习佛法、实践佛法、交流佛法的机会变成一个大概像养老、养病的环节了。你说允许不允许?这成事实了,也谈不上允许不允许。

5、照顾病人消除传染,僧众机制相互支持

以前有遮难的这些人、这些因缘是没办法到寺庙出家的。但是随着时代变迁,也不是律师接引僧众了,过去一定是律师来接引出家人。所谓律师,就是通达这样戒律的一些法则内容,他会问遮,会阻碍一些减损他人又不能给寺庙带来方便的机制,寺院就相对健康。到中国以后,逐渐不是这样,或者基本上不按照这样程序来了。所以我们中国的僧法就极为衰微。成为这个事实之后,佛陀的慈悲心、智慧方便也不能减损。要是僧众中进来有疾病的人,寺院也应该给予照顾和治疗。好比说传染疾病,应该给予一个环境。

过去什么样年龄、什么样身体才能到寺庙里进单,寺庙也有规定。恒阳庵的规定我不知道,要是有规定你可以按规定来。没有规定,人家来到这个寺庙里住下来了,该怎么给人家治疗、该怎么照顾,这是僧人的一个本份事,也是出家人应该相互支持与帮助的一些内容。除规定之外。因为这个规定不知道,每个寺庙的规定都不一样。有许多寺庙,你不管是不是出家人,什么年龄以后就不进单了。也有些寺庙就是学习地方,像佛学院一样,要到若干年龄才允许进单,或者才能出家,或者才能居住,要不然根本不进单。

恒阳庵的规定我不知道。要是没有规定,出现传染疾病,应该给个特定的饮食设置,给人一个吃饭的容器,不要和其他人混淆,要有人专门给她打饭送饭,行个方便,传染源越少越好,那样对这个团体比较有意义。在没有规定情况下,有病迁单不合适。在安居这个时间段内,常规做法是僧众尽量鼓励安居,居住下来。因为出家人在这个时候走动多受讥嫌,也不合适,结夏安居是佛制。

没有特定规定情况下,你们对这一类出家师父要爱护,像自己家里病人一样去爱护,可以让大家作个福田。因为在一切因缘中,悲田第一。过去世尊在有的经典中讲到:你供养一个普通人,不如供养一个佛菩萨;供养一个佛菩萨,不如救济一个真正需要救济的人。要是寺庙有病人或者有难的,尤其是僧众,大家都应该有很好的接纳与认识。因为我们每个僧人都要面对这样事情。本来寺庙就是安顿僧众的,除非有特定规定,寺庙就是安稳十方的。你这个地方又不是子孙庙,恒阳庵都是外面来的出家人。当时恒阳庵有一群优婆夷,没有出家人,请甘肃一个寺庙的出家人给你们几个剃度,也算不上本寺的,实际大家都是外来僧。

应该怎么看待?要都是僧人的情况下,将心比心,我们可以去处理这个问题。因为是佛教徒,又居住下来了,又在安居,没有特定情况,你们可以换个位置审视审视。说有病迁单,这在寺庙里不太合适。若是有其他过失,好比说一些特定的不共住的因缘,在安居时间里,也多作处理,尽量让人安顿下来。有疾病迁单,这没听说过。要是出家师父有病了给她看病,可能还是比较妥善的僧人对僧人一个支持,或者寺庙的一个支持。

我不知道你们寺庙有什么规定。很长时间以来你们的客堂规则、共住规则我也没了解。要是没有特别规定,病人迁单不合适。传染疾病可以给她一个小环境,可以定期消毒,用高压锅消毒之类;给她固定的饮食用具,衣着用物也可以给她固定起来,不要乱拿乱用。有一个小环境,这样也不失于出家人给出家人的方便。

因为寺庙是出家人唯一依止了。要是人一有病就被弄回家,或者没有地方依止,僧人就太可怜了。寺庙本身是接纳僧众的,有这样安居因缘,又能住进来——因为你们接纳了,她能居住了。常规情况下,的确应该相互爱护、支持。有病不能说迁单或者让人走,迁单要有理由,有病不是个理由。为了团体,可以把她隔离一下,还是用具方面,传染源终止就好了。找有慈悲心的人帮她,给点支持。

寺庙一定是释迦佛这个教法一代一代地传递下来,不光要爱护僧众,还要爱护一切学佛有缘者。要是没有爱护,我们这个学佛机制就会变得怪异。僧众的真正依止就是寺庙。要是有缘,她自己的出家环境条件好一点,也可以到自己比较好的环境中治疗。但是说迁单,不知道这个概念是啥。这一类事,僧人的爱护与妥善处理有意义。不管哪一个僧人,出家了都是舍家弃欲,都不容易,不管是谁。放弃了亲情支持,要是再得不到寺庙、团体的支持,就太苦了!

九二年,我还在作形同沙弥时,遇到这样一个老年出家师父,就是没人管!平时这个出家师父脾气比较大。瘫痪了,整个房间是那种味道,让人不堪忍受!看到那个地方也真鼓励了一种必须出家的心理,因为一个生命、一个出家人就像……现在人喂动物也不那么喂,他们送饮食往那一撂就跑了,因为气味太大了。你感到僧人真是不易呀!老了没有亲人,没有什么人照顾,再加上这个环境。所以我感到我们每一个出家人,相互要有一种慈悲心的训练。

这个事可能具体内容我还不太了解,不管每一个出家师父可能都要有将心比心的一个作为选择。因为大家也都会有老、病,除非你是超人,也有一些违缘、障缘。那么大家怎么给予最基本的支持,或者协调协商?迁单不是协商,迁单是撵人走!那不是个简单事,过去迁单是很大的一个事情!

我们每一个人面对病难或者意想不到的障碍,年轻时候或者你福报还有之时没问题;一旦福报或者年龄到了,很多事情就心力不及。一旦不及,都把人撵走?那不是方法!不管是放光寺还是恒阳庵,都可以制订一个清晰的、大家相互爱护与支持的、让人放心安心的居住内容。要不然这个寺庙大家来修学,对自己的生存环境都没有一个依止,那么修学进趣总会有疑虑。

我早期到云南遇到一些出家师父,听到他们所说都是一个口径——拼命地放焰口,拼命地做佛事。我说这么辛苦为了啥?他们说你要不攒钱,到时候养老怎么办?有的出家师父在家时就有病,出家以后就全国到处治病。他们说出家人谁管你?大概有这么个理念,所以拼命挣钱,拼命揽佛事,以求养老养病的支持。让人感到不知所云啊!后来慢慢了解了,要是我们僧人中没有这样一个相互支持爱护——在教法上、在事相上、在生活上没有相互支持爱护的团体真不行。那样僧人真是很苦,活得没有依靠、没有依止。

以前我提出来集体出家的理念,的确是这个印象太深了。许多出家师父一出家,因为自己身体健康,对人就很冷酷,很容易排斥一点点不健康、不顺心的事情。但我们自己也会有变老或者不健康时候。我鼓励大家了解僧人相互爱护支持的内容。过去在寺院里要有一个老年出家人、要有一个病人或者生病的出家师父,大家都把他作福田。在家有父母孝敬,你出家了没有孝敬对象,就把病人、老人当作孝敬对象。我以前走过很多寺庙,遇到老人家还经常去照顾。这个好处是啥?这许许多多的病人、老人,一旦我们给他们一点点善意与帮助,他内心的慈悲会引发出来,善意的给予会使人健康起来,也会使人真正在佛法上受感动,生起正信。

6、以法之名毁人信仰,将心比心换位相待

现在我们的出家师父,普遍是个人目的性比较强,没有受过出家生活的训练。过去出家人一定要受过出家人的训练。过去说沙弥生活,就要依师依教,谦下随顺,培养感恩、孝顺的心理。培养好了,知道相互支持爱护,知道自己是弱者、未成熟者,需要师长的衣食、教法等等,慢慢学会感恩了;去出家,他知道团体是爱护的、支持的——是有法的支持、饮食的支持、羯磨的支持,就是出罪、给戒、给予清净的支持等等。大家相互尊重爱护是由心而发的!

我以前提倡他们集体出家的学习。我说在没有出家之前,先把僧法做些啥有个完整了解与学习;再去出家,知道相互爱护、不舍与支持,那是僧人一种真正和合共住的心理。因为你个体出家,目的很强,可能会伤害别人——达不成你的目的你会伤害周边人,不配合你就会嗔恨别人。要是真正学过僧法,相互支持、爱护、理解,他个人的目的弱,相互支持性强,护持教法护持团体的意义、愿望强,个人目的基本上就是忏悔对象了。我们要是单体出家,基本是个人愿望,抱着个人想法出家,一旦因缘成熟就要让大家、寺院、佛教等等支持自己的想法;一旦不支持就仇恨,开始破坏、怨恨,造成伤害。

太多这类事情了,这在中国的僧团或者寺庙中频发。一旦个人目的达不到,就开始嗔恨,开始伴党,就是你害我、我害你,就是迁单、撵人、打架、争权夺势,厉害得很!因为没有受过出家的基本教育——慈悲,尊重,相互支持,爱护,不舍,正念的支持。啥叫正念的支持?就是大家道业上支持——有过失了相互包容,给一个忏悔方法,令对方出罪,给予清净——这样法的支持,而不是伤害!

抱着个人目的来出家的人,狠着呢!因为他的心愿,一旦成熟自己的因缘、环境,就为所欲为!其他人若不支持,他就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以前在某某寺我也看到过那样一幕一幕。就是顺着我可以住,不顺着我就迁单,想办法把这个人弄走。不管是从戒律上说、从僧法上说还是身体健康上说、知见上说,反正你这个人走了为止。那样僧团就变得大家不是相互利益,不是真诚爱护,不是平等,就是顺我者与逆我者两个选择了。那样僧人都很苦!

我们一定要想一想:在这个地方你整别人,到其他地方别人整不整你?你通过比较高压、比较爱憎的手段,因缘返到自己身上是什么味道?换个位置,到时候这个因果跑到你身上,你会怎样感受?有的人整人很奇特,就用如法、用戒律、用教言、用很高尚的东西把人整了。实际是毁信仰,人的信仰之根会动摇。佛法是慈悲人、利益人的,不是讲道理——他给人是真诚,给人是接引,给人消化固执!

现在寺庙中那种假借僧团、常住、正法、戒律等等名义伤害人,让人心寒。那样可以让人彻底否认佛教对人的支持,让人从根源上仇恨、拒绝佛教。那样借助佛教而从根源上毁佛教——你把佛教彻底摒弃,从人心地上把佛法掘根了!拿着正法冲击别人,拿戒律说、拿常住说……就是一点点慈悲、一点点尊重、一点点真诚、一点点将心比心的机会都没有。冠上正义之名就可以消灭别人,那与佛法有没有关系?

我看到很多事情,虽然是旁观者,的确令人心寒。我感到哪怕在普通团体中,如果人有难或者有违缘,很多人也会伸出温暖之手支持一下。在寺庙里,我们如果不认真学习僧法,学习僧人相互爱护的同气的支持,后面怎么办?以后这个僧人团体怎么办?你害我,我害你;你用厉害的话,我用更厉害的话;你去寻找什么道理,我寻找什么道理;你拉三五个人,我拉三五个人……那根本不像寺庙了。僧人慈悲为怀的气息、智慧无染相互爱护利益的道业,都败坏在这个当下!这在寺庙是残酷的除根行动,把佛教的根给你掘了。很多人仗着自己懂点话、学点或弄点僧法戒律等等,根本不是爱护大众。

一切僧法是爱护一切僧众的,一切教法是爱护一切僧众与学佛者的。世尊所有出世的教法没有一个是伤害或者减损他人的。但是往往我们在寺庙会看到拿着所谓僧法、教法、戒法、常住或者什么说法去攻击人、伤害人,这一幕一幕真是不堪,的确很悲惨。

希望我们真正来出家,要将心比心。将心比心,不要认为用多狠、多恶劣的手段去干什么。自己的因果一定会空谷回音,一定会返回到自己身上。现在你强别人弱,到你弱的时候,别人一样对待你,绝对不会差!业报如影随形,菩萨!不管你多么技巧,不管你多么聪明、用多大心机,最后返回一定是到自己身上。就是因果。要是出家人不相信这个,出家真是太苦了。今天我们给予别人的苦,将来就是你受苦的一个翻版。你放心了,一定是翻版——你怎么拉团伙去整别人,别人一定会拉团伙怎么整你!一定会出现这样一点点都不会差的果报。因果如影随形,丝毫不爽。

在我们现缘中,真鼓励每个人都将心比心。你说我还年轻、我还聪明、我还有能力、我人缘还能拉几个、我想搞这个搞那个……没问题,只要相信果报,到后面自己受果报时候,不要怨恨别人就行。你现在可以去整别人,但你自己受罪、受果报时候,自己真要接受的。

我希望我们每个僧人真正学佛陀、学菩萨,常念观世音菩萨,常念我们出家干啥来了?除非你明确说我就是波旬弟子,那别人管不了。我感觉每一个出家师父都应该用善心对待自己、善心对待他人,至少对人有真诚利益之心。你看谏人五德——是利益,非是减损;是慈悲,非是嗔恨;是调柔,非是粗犷;知法知时节因缘
[1]
。看看执事五德——不爱,不怖,不嗔,不痴,知时节知因缘。没有一个是让我们伤害人的。

为什么寺庙中会屡屡发生一些拿僧法、教法、佛法、常住、僧团等名词去伤害别人?缺乏反思,缺乏因果反思。僧法处理人要按僧法来处理,有戒法一条一条的;他不会拿自己情绪、好恶来处理。他有羯磨的规矩,他有羯磨的法则处理人。也有常住公约的设置,对大家都是一样。这个事情具体我不了解,不知道怎么谈,但我感觉僧人可以将心比心;不管是谁,都可以换个位置。

因为出家不易,不管哪一个人出家都不易,不管什么样心理出家都不易!这个不易是什么?你要不依法而行、不知道相互爱护,就太不容易。有一念慈悲心、一念真诚心,顺着法教,我们到寺庙里还真有益处;用世俗心、爱憎心来挥泛自我心理业力,到寺庙里真是受苦,菩萨!那样真不如做个在家人,还是一对一的因果,还自在些。这个地方的影响与作为,大家可以善于观察,每一个人都可以善于观察。

出家人不易在什么?因为脱离了世俗,没有世俗支持了。再脱离佛法,你怎么办?再脱离智慧与慈悲,怎么面对自己的生命与环境?我们每个人是不是要终结于寺庙?你要在寺庙里过一生,尤其女众,你怎么对别人,别人会怎么对你!你给人鲜花,手有香气;血口喷人,也是先把自己污染掉,这是一定的。换位思维是出家人的一个基本训练,要不然出家师父真不易。在家人做个啥他有选择——我可以到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我环境可以选择,身份也可以选择。出家人你怎么选择?我真不知道咋选择。

这个话题要了解实际内容,我也不敢说其他的。因为不太了解,只能说僧人要换位思考。我们在给别人说话交流、处理问题时都可以换换位,每个人都应该这样做一做。这样大家有个相对公正的作为结果,有相对准确、有益于自他的一种选择、语言或者决定。出家师父一定不要想伤害别人,伤害别人真伤害自己,返回来时很不容易的。如果是在家人,你还有相互诉苦的环境,可以和亲人诉苦;出家了,你和谁诉苦?你整别人,别人怎么办?交流的障碍太多。

每一个出家师父或者居士,在这个作为上,换位处理是比较公正的心理置换与训练。若不换位,往往我们会站在自己的优势上去评判一个弱者,或者站在自己的爱憎上去评判一个对象。那容易伤及弱者、伤及你怨恨的人,很容易伤害!一旦伤害,修补起来不容易。伤害那一刻看着很爽,真正想修补十分不易!

我们在座的莲友,都可以思维这个事情。因为我们是来学佛,学佛是学悲智方便,没有其他东西,没有嗔恨、爱染、亲疏——不训练这些。要训练这些东西,寺庙不是个好地方。寺庙不是训练爱憎的地方,不是训练看谁强硬的地方,我们是学佛的慈悲、智慧、方便来了!要不然你干啥来了?真要问问自己,我们每一个出家师父或者居士都应该问问自己。这个问题不是沉重,是很现实,我们都要面对。




[1]


谏人五德:知时不以非时,如实不以虚妄,利益不以减损,柔软不以粗犷,慈悲不以嗔恚。执事五德:不爱,不恚,不怖,不痴,知法因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