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性的现行作用——随顺果德入如来种性》第十九集:喻说明心清净平等


种性的现行作用——随顺果德入如来种性


慈法法师  讲授


岁次丙申夏安居日于鸡足山华首放光寺

第十九集:喻说明心清净平等


我们礼请三宝来加持!这个加持十分重要,就是法不孤起。我们举心动念的依止就会产生在作为中的殊胜缘起或者清晰缘起,能使我们身心世界之依止纯正单一,学佛容易入佛知见,成就道业。


种子于现行的作用,这节课继续学习。说是学习,有时我像唱独角戏一样。可能这节课主要还是解决我们安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学习、作为的障碍或者现行的积累,迅速把它打扫干净,使我们学佛不至于出生新的障碍。

1果觉授受香象过河,唯归一乘大白牛车


世尊在法华经中作了三车喻——大白牛车、鹿车、羊车,比喻众生种性或者根性的一些差异。三车也是作三乘喻——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他作这个简单喻说,以令后学在这三种喻说中了解自身状态,进趣无上道,没有心理业相的阻碍。


所以《妙法莲华经》是果中果。我们学习净土宗,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果中果的教法。这个教法展示什么?展示诸佛世尊揭示一切众生心地本自光明之事实,就是一切众生心地世尊本来的光明的样子。他又说了龙女喻、调达喻、长者子喻,来揭示不同种性、不同生命现象在佛果地的究竟认知中刹那间成佛、毕竟成佛、能成佛的事实,来消除我们不同根性所守护的业力或者现缘障碍——给予清除障碍,清除我们学佛的种性、习惯认知性障碍,帮助我们清理这些障碍。


世尊在有些经典中也提到人的根性。我们在业力中,要渡过业力之河,他就举了象马兔过河的比喻,称为三兽喻。世尊说了很多比喻,重点是要消除我们学佛人心地的一些障碍,了解我们一些状态会达成在业缘面前觉悟的若有障碍若无障碍——这个障碍在哪个地方建立?三兽喻纯粹是比喻我们发心像兔子一样、像马一样、像香象一样;过河,他会在业力惯性中来跨过这个业力的阻碍。


你要是发无上心,像香象过河,称为横断业流。因为它大雄大力,无所畏惧!一旦人发无上菩提心,即是香象过河——我们的业流之河再凶猛,香象往里一站,也把河流断掉了。因为它有巨大力量与善巧,不会被任何业力所推动或淹没。若发声闻心或者菩萨心,像马过河——虽然水很急,马毕竟善于游泳,它能过去,不会被生死业流所淹没,能跨越生死业流对它的冲击。若发很小的或者自私的心,受着自己感受的果报,像人天心、自利心等等,像兔子在业海里、业流里,很容易被淹掉。


三兽喻是为了鼓励我们发大乘心或无上心。现在发心十分不易!净土教法解决发心就是:佛果地觉给你,你来认知他;认知完整,发心就成熟了。因为他的果地觉就是圆满、清净、真实、无碍,我们认知他的过程也就是发无上心的过程。果地觉的给予,圆满的给予,就是无上心的给予。这把香象过河的事实给予每一个众生,让我们接受无上教法,就是直接以如来种性审视我们现在的业相与生命。


你说我还是要发自私的心——那像兔子一样,很容易被滚滚业流淹没掉,过河机会可能会丢失。或者发不了义之心、不是发究竟菩提心,可能会受一些冲击,毕竟也能过河。世尊给这样一些比喻。


我们平时学佛,多在自己坚固的意识、所知的意识、感知的意识中。我们人寿百岁以里,的确十分顽固,称为刚强难化!不是一个人,说这个人顽固那个人顽固——真不是,我们心灵深处的守护都是十分顽固。很多人表面上貌似接受了法无我、诸行无常、本来空寂乃至无生的名言,但是这个接受的我执还是高高提起,把所谓无一法可得、自性清净等等掖在自己心中,结果还是有一法可得、法有我等等,造成心垢,依法说而堕入世俗。就是最刚强之处埋藏得十分深,这个深就是发兔子一样的心,就是自利、我执之心。这个心在生死业海中十分难以度脱,所以说嗔恨、骄慢、自大,这种自许十分强烈。


要是发无上心,他心智调柔,心智自然,没有任何强制性——对自身、对他人,一定是善意的、无染的,不执于任何一个对错法则,即是在不二心智中得安乐住。就是无所倚,像香象一样,它到生死河流中像来洗浴那样自然。因为业流对它毫无价值,没有任何冲击,只能帮它消消暑、洗洗尘垢,了不起了。发心或者种子问题,三兽喻十分清晰地给我们比喻了每个人的心理依止状态。自私的心的确很羸弱、很容易动心,就是他很小气。我们说骄慢、自大、嗔恨、恶意膨胀,实际都是很小的心。这种心很阴性,就是不阳光、不舒展,人很闭塞。要是我们学佛不认识这个东西,很难在此生中于究竟教法中得到真正安乐。


我们前几天谈到无余,香象之心即是无余之心,也是无上心。真正在三无差别中平等守护、清净回归、圆满安住,
你会有不可思议的在这一念中具足诸佛三身功德的果地觉的回归与认知。那种粗犷或者烦恼心智,在这个地方逐渐会得到像冰在炎热天气下那样容易消融。要不然我们心中这个冰块越来越大,越来越坚固自己的知见。许许多多人就在逾越这个障碍中种种受阻。

今年我给放光寺出家师父提出来,能不能读一读《妙法莲华经》?以前我们汉地出家师父,《大般涅槃经》《妙法莲华经》《楞严经》这三部经是必须读的。为什么必须读?因为这是果中果,就是对心性的解释。像三车喻中,有的人心很羸弱——我驾驭羊车就可以——你能出火宅就行!你要驾驭羊车,我这外面有羊车,你一样可以出火宅,不受生老病死种种苦难逼迫,或者说焚毁于此。所以这也是把我们从火宅中引导出来。鹿车亦复如是。当然大白牛车是世尊真正所许。

我们这个国度中对大白牛没啥感觉。在印度是一个崇尚,把牛当成神物,尤其在印度教中。你不管到印度哪个地方,经常会看到大街上卧着一头牛。你认为是雕像,过去一看是头活牛。这个牛可以任意到任何地方,没人管。在最繁华地方,一头牛卧在那儿,没人敢撵它。大白牛很特质,很有力量。我们中国现在看到牛的机会少了,八十年代开始农业机械化,很多牲畜不饲养了;边远地带还有,也少了。

要是去缅甸的蒲甘,现在还有这种大白牛,体型可大了,和我们想象的牛真不太一样。中国有黄牛、水牛、牦牛等等,但他们这个大白牛体型很大,力量也大。你乍一看,有点像大象,体型庞大。你看很多地方农民犁地,要用两头牛或者几头牛去拉犁;他们那儿就一头牛,拉很大的犁子,甚至几个犁子在一起拉着就走,力量很大!

世尊作大白牛车比喻,告诉我们世尊所给予教法的力量,是最有力量的一个车乘或者驾驭者!羊车、鹿车是允许我们发一些声闻心、缘觉心、菩萨心。但就是出火宅,三乘教法中都是令我们出三界、得到究竟安乐的教法。只是人的心性差异,就说种子。这来比喻种子,我们对种子有点笼统,说这是什么种子?五乘教的种子包括我们提到的人天佛教、人间佛教,五乘教中也有人天佛教的说法。

法华经讲得很清楚:世尊出世只说一乘,方便说三乘,为接引有情故;五乘说一般不设立。我们现在世间人,因为到了末法时代,人心惟危,不安乐了,人心固执,人为地把佛法用慢心处理成人间佛教。因为人间有应化佛教——世尊在迦毗罗卫国有父亲、有母亲、有娶妻、有子罗睺罗等等,这样示现人类整个过程,然后弃位出家,菩提树下证得无上菩提。这整个是与我们人类的一个对称。

这一类教化,大部分是顺应我们世俗。包括到哪个国家就守哪个国家法律,所以制订了很多像法律一样的对称的戒律——法律上砍头,就是波罗夷;法律上致残、砍掉手、摈膝等等刑罚,就是僧残、僧伽婆尸沙——实际这都是梵语中法律上的名字,是当地国家法律的名字。为什么僧人要守法律?你要是不守法律,脑袋被砍掉,你修什么行?你道业怎么成?法怎么住世?所以为了法住世故,先接轨国家法律。这是给人类一个对称教法。世尊根据人寿百岁时期有情的思想状态,尤其是出家人状态,作了很多安全设置,就是应作与不应作分。

这一类有情,在世尊在世时候接引十分方便。所以过去有善来比丘,就是言下证果,须发自落,袈裟披身。这里面就是他的种子成熟了。他和我们没有啥差别,其他什么差别都没有,就是他在释迦文佛教言下心智成熟,言下就证果了。以前把佛住世时期的印度分成十亿人——有三亿人闻法;有三亿人连释迦文佛名字都没闻到;有三亿闻到名字但是没闻教法;还有一亿人不知在哪个地方徘徊着。

所以这个应化,他有对称因缘成熟的对应说。世尊出世是以三身来实施教法,还有法身说、报身说。像我们现在学到阿弥陀佛这个教法,实际是报身说。报身说令我们回归法性功德上来,就是法身分上的事实、本质的事实,让人回到究竟安乐上作为起步,来做生命意识作为,来觉悟世间。报身说就是圆满说——圆满摄化一切众生,圆满成就一切现行。所谓就路还家,任何生命、任何时节、任何因缘都可以就路还家。

2龙女成佛直印本具,视若一子偿还宝藏

《妙法莲华经》在这上面讲得淋漓尽致!他这个淋漓尽致在什么地方?龙女之说!在应化教法中,女人成佛没有谈,男人成佛也不谈。因为在声闻乘中,你是证阿罗汉果。在南传中念阿拉航三嘛三布达萨,就是阿罗汉正等正觉。正等正觉就是阿罗汉,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说。这是对应的,对应这个善根成熟者而宣化的一种善根善巧。因为在人寿百岁,乃至百岁以里,以对称教法,声闻教是最对称的。   

你说现在到末世我们又来学习大乘,为什么?因为时时事事中就路还家,是现在对我们的方便接引究竟教法。怎么方便?你的信心怎么建立?在三皈依中,在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认知下——你没有皈依这个,真不好讲;在有认知下,我们再听闻每一事、每一时、每一因缘,本质皆是清净,皆是具足,皆是圆满。回到本质清净圆满上来,即是就路还家。就是念佛的果地觉,念佛的顺性的心智来对每一个现行——让一切凡夫贤圣有情演化如世尊之心,来面对每一个现行,展示每一个现行的本质内容,就是一切现行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本自实相的巨大事实。这个事实就是果中果。

龙女喻的确是突破了对称声闻的教法,所以他这个种性一定是无上种性,就是一切生命在一弹指顷,乃至你来不及反应之时都可以成佛。很多人读过《妙法莲华经》,舍利弗在这个地方有疑,说此女怎样、此畜生女怎样。对应教法说男性可能也就是证阿罗汉果,他显示是这样子。因为世尊成佛,很多善来比丘也好、证果比丘也好,就是证个阿罗汉果,没有其他的。

你说在大乘经典中说,世尊说法之时,许多菩萨一时证得无生忍,一时从一地证到八地……经典所宣化内容不一样。像有人走路,有人骑毛驴,有人骑摩托,有人开汽车,有人坐高铁,有人坐飞机,现在也有人坐火箭……到后面越来越高的科技方式,造成我们要驾驭什么速度达到一个目的地,很多差异都会表现出来。你这个方式可以疾、可以缓、也可以不到。像我们现在要是到太平洋彼岸,不借助于轮船飞机等等,也没有通力,就用这个体力,很难渡过。但是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方便,人类的果报或者驾驭自己去向的差异方法越来越多。

《妙法莲华经》给我们喻说龙女成佛,是告诉我们一切众生心本具如来智慧德相的作用,在这个认知的情况下,世尊对称给予瞬间就可以成佛!这个疾速非人的思维意识建立,是原本具足的事实。很多人在这个地方接受不了,世尊就作长者子喻,把大地众生皆作长者子来比喻。长者代表佛陀,长者子代表大地众生。长者子来了,长者把家产交给他,他就昏倒。怎么办?让他打扫卫生、看看厕所、看看仓库,然后熟悉了,不晕了,也不怕了,就告诉他:你是我唯一之子!大地众生一切有情皆是这样,世尊对每一个众生都是这样嘱累,都是这样交代的。

我们的种性,因为在生死烦恼业力海中、所知障海中流浪惯了,说这个家产给你,你会晕倒。因为你没有这个承受力,孤儿当惯了。你说我是孤儿,给我一口饭吃就好了,给我一个居住地方就太感恩了,我有一个工作生活环境就太好了。世尊就作比喻,给他去看仓库,给他去打扫卫生……你再认为自己卑劣,还可以去掏粪等等。慢慢成熟了,告诉这孩子:你是我唯一之子。

世尊对一切众生视若一子。在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有这样宣化,就是独子喻。一切诸佛世尊出世就是为一切众生,也就是为每一个众生,平等地把他的功德无偿地圆满地回施给我们。这个无偿,因为是我们本来具有,只是埋没在业力海中不能了知。佛以无畏之手把我们心中的摩尼宝取出来,让我们任意取用,得心自在、生命自在、意识自在、作为自在的善巧。这个善巧人人具有,每一个人都具足,所以作一子喻。这时再告诉天下人说:我的家产就给予这个孩子了!这个孩子就认这个帐了。为什么?这是他的独子!

你说世尊是不是对某一个众生、某一特定人说这是我的独子?不是!世尊是平等地接引一切众生。尤其像阿弥陀佛,九界同归、凡圣同修就说明了这一点。在无量寿经上反复比喻:视若一子,视若自己,视若父母——从你任何一个接受角度来阐述他的悲心给予,或者印契我们本来具足本来清净之心。我们这个种子从究竟上来说,从根本上来说,每一个人都有如来种性。

三皈依本身,我以前在学习、认知与交流中,历代师长提示最重点的就是如来种性——皈依就是三无差别之清净守护。这个清净守护不是说我与佛心没有差别,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平等种子、如来种子在三皈依之时就应该认取与抉择,实际是顺性抉择自心种性。这个地方不抉择,后面所有学习都建立在沙滩上,你就没有啥价值,会倒塌,因为你没有根基。所以过去三皈依,要把这个地方反复处理。处理什么?三无差别!

三无差别是平等观、是妙观、是圆满观,俱生智直接都可以启用。若三皈依,在法用三皈依上能启用,人就直接运用体性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满镜智——你这四智就俱生地直接地展示出来。为什么?这个地方非生灭建立,非修证建立,非不修证建立,是人人具有。像长者子喻,像释迦佛在菩提树下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一句话——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是这样的真实心中予一切众生的直下印契。

你畏惧了,世尊说种种法、说种种经、施种种喻,让我们明了接受,有明了接受的过程。若不接受,他还反复讲。对于很多人,“善来比丘”就结束了。还不能结束,世尊就给种种法。像初度憍陈如等五比丘,在初转法轮经中讲到,憍陈如一听客尘,心下就脱落了,即下证得阿拉航三嘛三布达萨这种正等正觉的直下解脱,与诸佛如来同坐解脱床,心地安稳。其他四人还没有,所以憍陈如托的那个钵是五人钵——他吃完以后可以把五个人的饭拿回来。过去在应量器中,最大那个钵是憍陈如托的,其他人不托。为何陈憍如托钵?其他人还没证道,世尊还在给他们讲法;憍陈如证道了,就去托钵,把饭食拿回来。世尊继续讲,这样一个过程。初度憍陈如,第一号这个大号钵就出来了。

应量器,这个量器实际是我们每个人成熟的种性、心量、福德因缘、机——契这个机不契这个机,每一个人的差异很大。本质一如我们若不抉择,三皈依一定要重新认知。就是所谓三无差别、皈依佛,这样一个抉择。皈依佛实际是以佛知见来清净安住,以佛知见来体认自心,以佛知见来作言语交流善巧,这样一个依止、皈依。没有这个,我们一出去说我怎样、他怎样、你怎样,不是是非就是人我,不是压抑就是骄慢,不是自卑就是骄慢,很难出离无始以来的根本无明、无始无明蒙蔽下的言说意识状态。

3、授记调达毕竟成佛,性修不二发心起用

世尊在这个地方又给我们作了调达说,就是提婆达多。在《妙法莲华经》中第三个角色是调达。很多人说长者子是普通人,他没有犯谤法、忤逆、害佛等过失;我这个人业障多深、烦恼多重,以前做了多少不好的事情……这时佛用调达来说。说什么?说在此五浊恶世,极恶之人因得遇佛法,毕竟成佛!所以世尊予调达授菩提记。很多人读到这一品,要知道这一品的宣化是对那些认为自己业障很深的人,或者自己心灵深处暗暗地认知自己业障很深、做了很多坏事、不可饶恕事、不可原谅事,乃至坏法事、灭法事等等。世尊对调达授记,完全是给这一类人的圆满接引。

龙女说是对一切生命从根源性上作平等揭示。长者子说也作了揭示,可以慢慢来,你毕竟是佛的唯一儿子一样的。因为世尊对每一个众生视若一子,这样一个法则让我们对自己心地种性有个重新安排与认识。调达说是对那些认为自己业障十分深、十分自责、心理自我阻碍十分重的人予以授记。这种授记完整地告诉我们一切诸佛如来世尊以无量威德、善巧、方便接引一切众生,这种广大、慈悲、究竟的教法,不舍一切众生的真实觉悟,就是究竟觉悟。

有许与不可许的业力心智,还是二元心所建立。这种二元心,菩萨们是细微的;过去说等觉菩萨还有极细微,极细微惑中他们有不许之处。很多人读过梵网经菩萨戒,世尊在梵网经中讲到等觉还有极细微处,不是彻底圆满,就是有不许处。声闻有声闻的不许处,人间贤善者有贤善者的不许处,普通人有普通人的不许处;佛陀一切接引,咸予授记,究竟成佛。这是佛圆满功德事实的真实体现,这种展示,这种内涵。我们若不了解这点,就是对法身、法身功德或者法性功德、本自清净、本自具足的认知不会彻底。

因为佛这种顺性修持,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性修不二之事实,称为佛陀。我们随顺着佛陀的性德,就是我们与佛陀无二的性德,一样随顺他的修德,才能达成性修不二的回归。如果性还是性、修还是修,我们没办法涉足果地觉实质内涵,就是性修不二的内涵。这一点在提婆达多授记品中有充分展示。

我希望有心人去读读这三品——在长者子喻中、龙女成佛中、调达授记品中了解我们种性所依;在三车喻中,了解我们心智所依;在象马兔过河的比喻中,了解我们发什么心产生作用力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心作心是,完全在于心作心是。我们在普通心理状态下,不了解心作心是的作用力——有为法的作用力要点就在于心作心是,在于心作心是的差异。一切有为法根本依止的作用,他一动就是心作心是展现的差异。我们不了解,会认为实有这个业报,会坚固这个业报,结果造成压抑、徘徊、膨胀的凡夫果报,或者说烦恼果报。

今天提到《妙法莲华经》中三车喻、龙女、提婆达多、长者子,想提醒大家作个意识参考,就是我们用哪种心?不管是象马兔还是什么,都是你的发心在起作用。发心起作用,就是顺性审思得到的效果。

《圆觉经》中讲到四种随顺觉性:众生有随顺觉性这种心作心是的结果,他随顺觉性得到那样一个结果;菩萨有照有观,他会有那种顺性的结果;登地菩萨能断除烦恼,如指指月那样顺性的结果;诸佛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圆满的随顺觉性,有那样结果。我们现在学如来种性,随顺诸佛如来性修不二之果德,来启发我们性德在现行的作用,即是性修不二之启用,与佛一如之启用。就是俱生智之取用,于现行中令一切现行不空过。所谓不空成就,这是后得智的作为,令我们在这个短暂生命中真正实践佛法。

因为依佛知见,依佛果地觉的知见这种传授、给予来实践我们的人生,我们是个佛子或者佛教徒、学佛者等等,这些说法是对称的、相应的,是有意义的!要是在这个地方没有认知,把这些当成经典故事一带而过,给自身没有启发,那真是浪费生命。浪费过去,结个善缘,此生利益擦肩而过。我们来读经与学佛就是要对自己这个单体生命、对周边因缘、对心佛众生有真切认识与正确观察。

佛陀的教法,的确像《妙法莲华经》中所讲,就唯一大事因缘!我们要在这个唯一大事因缘上真正用功夫,不要弄虚假的装腔作势的东西。自己再走那些不必要的弯路,就是似是而非的学佛,就是打着学佛旗号去完成自己那种烦恼、业习、习惯或者自心预设的方向、目的——那样称不上佛子,你得不到佛法利益,最后作佛法中怨恨者,的确是枉受一段苦!枉受一段轮回!

这一段有多长?佛知吧!因果到来时,把我们推到什么地方我们也知道。你要能控制、能掌握、能了解、能运用这些果报,你就自由了。若还不能,真要谨慎再谨慎,要负起责任!不负起责任就看看三车喻,看看三兽喻,了解龙女说、长者子说、提婆达多说,看看佛陀为什么这样地悲心威德与善巧给予?我们在这样威德善巧给予的情况下做些什么事情?我们心念依止是什么?这一点我们每一位都可以深思熟虑!

4无量光寿清净平等,果觉因心随顺皆入

男众代表:和尚慈悲!大众师父慈悲!各位莲友同修:有些学果地觉的人以为自己可以直接进入佛法界,就看不起人天境界、声闻缘觉境界、菩萨境界,或者看不起学其他法门的人。祈请师父慈悲开示这样能否与果地教相应?

师:在许多介绍阿弥陀佛的经典名称中,清净平等都是无量光寿的中心内容。无量光寿延续的即是清净平等觉悟,如来种性的事实作用也就是清净平等的作用。不管是骄慢还是增上慢,不要说学果地觉的人,很多人做了一点点善事、学了一点点教法或戒法、有一点点学问或心机等等,就会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

果地教言是清净平等之回施。他不是对人天、声闻、菩萨看不起——他对一切众生皆是平等清净的觉悟,是这样一个正行印契。所谓凡圣同修、九界同归,此处不贡高不下劣,是贯穿于无量寿经整个内容的实质,就是清净平等的觉悟。他不存在对任何一个恶道、善道、圣道或者对任何一界众生的看得起看不起。因为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就是这个法的一个缘起。这个缘起的结果就是九界同归,同成佛道。

“同成”是佛功德所展示出来的正觉内容,就是平等觉。不是恶道众生往生,也不是善道众生往生,也不是圣道众生往生,是九界往生这样广大圆满佛法界的事实展现。这里面,不贡高不下劣一定是他所感知的实质内容。拿着自己掌握什么方法,说净土也好,说果地觉也好,看不起其他修行、其他人——这个地方不设立!因为九界同归一定是这个法的实质内容,凡圣同修一定是同一起步,清净平等觉一定是其事实。没有这样的事实,贡高下劣与阿弥陀佛的果地觉怎么对称?阿弥陀佛果地觉是以清净平等展示的。世间人才会有贡高下劣以及二元世界对立的大小、持犯、好坏等等矛盾冲突是非边见。

这与阿弥陀佛的果地觉,我们可以作个对比。阿弥陀佛的果地觉接引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觉悟一切有为法如幻、如梦、如露、如电的事实;让我们在这种如梦、如幻、如露、如电的事实中得到自在解脱,运用心作心是的善巧,回归到法性一如的功德海中。贡高与下劣在果地觉中是接引对象,它的实质不可得。你要说强行用贡高我慢的心去看不起修行其他法则的人,或者看不起圣、凡、恶等等,皆不是这个法则所展示的因地心。

佛法不是借口,不是招牌,不是包装!若是包装,就会脱离他实际对你的支持,对你这个生命法的滋润——你没有得到这个支持与滋润。这与我们个人业力有关系,与阿弥陀佛果地觉为因地心的回施接引一定不能混淆。这只是接引对象,绝不是果地觉为因地心的事实。

这十分容易辨识。因为穿个马甲或者换个包装,不是我们真正运用这个法则所产生的效果——随顺得入。像真正持戒者,他严守于不计他人过,他能律己、调柔、宽容、与人为善。若是拿着戒律去伤害别人,像拿把刀子一样,你捅得很准确——哪个地方痛,你往哪儿捅;哪儿致命,你往哪儿捅,但那根本不是佛的戒律,而是借助佛的戒律说法去伤害他人,是嗔恨心!像修罗一样,水可以变成刀剑。因为修罗之心,一切有为法都会变成修罗法。

要是用自己业力心,去改造以阿弥陀佛果地觉为因地心,那你只是在马甲上,只有这个包装没有这个内容。现在不光在学佛团体中,在社会上也是一样——老产品新包装。你换包装再多,贴金贴银放上钻石,内容打开来还是一个!我们的种子,要是不真正随顺阿弥陀佛果地觉作因地心的缘起,而以自己无始无明的业习种子,去说那些包装的话,一打开还是业力。

这一点,每一个人都可以冷静地思维观察。为啥我们讲种子于现行的作用?就是我们心地第一个推动,我们言说思维表达的是无始无明的种子还是阿弥陀佛果地觉为因地心的种子?这个地方很容易辨识。我们是三皈依、皈依三无差别来思考、来言说,还是用自己无始以来烦恼、分别、执著、骄慢、自大等等的心在表达?真是十分容易评判,也十分容易审视自我。这个地方我们愿意清晰了知,就很容易清晰地了知。除非你不愿意。

我们去年讲如实知自心,真正见诸相非相能见如来,这样的如来会的聚会,了解自心,心作心是,何以缘起而产生何以结果你来表达。你不要用矛盾的说法去心里想一套、口头打着佛教旗号,那个结果完全不一样。我们心里依止的是三无差别,依止的是清净平等觉悟,再思维、再言说,就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的性相与展示、言说与思维。你拿你无始以来无明习惯去分析、去说话,肯定还是你无始以来的习惯在这个包装后面起作用。这个包装不起作用的!包装被你那个业力一推,很快散坏了,展示的是你自己的业力心念。

我们经常遇到拿着佛教、拿着正法、拿着戒律、拿着僧团、拿着常住等等说法去攻击伤害人的事情。那是一群弱者,心智特别弱、特别幼稚的人,或者说换马甲习惯了,借助这种力量以达到自己私欲、私心的目的。这样的人学佛,一定要问问自己有没有三皈依?要是三皈依了,念念三皈依再去思维、再去说话、再去作为,你是个佛教徒。你打着这个旗号去伤害他人、伤害环境、伤害自己,要知道自己在做恶劣事情。这个恶劣是什么?你打着佛教的旗号、正法的旗号,在减损自己,同样在减损别人。你滋润不了自己的心,滋润不了他人。为什么?看看结果就知道了。

这个地方也不是说事实胜于雄辩,我们就来观察自己怎么用心,一定是怎么个结果。心作心是——要是不承认这个事实,你的包装就能成为事实,那么世间人都包装了,我们早就成佛了。虚伪、谗曲、假借不是不行,是我们要了解这个东西的结果是什么。我们真正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依靠佛陀教法入佛知见,来正念思维,会是什么样的效果?这个角度不难辨识。打着戒律旗号的人一定不会认真地在戒律上爱护自己与帮助他人。真正实践戒律者一定会成就谏人五德、执事五德的德行——饶益非减损,利益不减损,调柔不粗犷,知道什么时节因缘做什么事情,会恰当地有责任地去作为、去言说。

真正为了常住、为了三宝,他一定会护持教法,护持团体,尊重任何一个人。骄慢自大他不能建立,为所欲为不能建立。为什么?佛陀出世本怀在那搁着!我们是佛教徒,随着佛的本怀来学习他的教法,学习他这种给予,怎么会随心所欲去放纵自己心中的私欲?放纵自己的嗔心?膨胀自我?所以打着果地觉为因地心的旗号去骄慢或者看不起他人,那与果地觉为因地心不能相提并论,只能是个包装。

每一个出家师父或者居士,一定要把包装的坏习惯去掉。可能我们以前在弱的时候、愚痴的时候、迷失的时候,都有这种借助的习惯或作为。但我们现在真正作为一个佛教徒,佛法的功德内容佛如对一子一样全部给予你了,你为什么还要自卑的假借?还要膨胀地去作为、去言说?佛法完整地给你一个法界,让你认知心作心是的承担,我们不必要穿马甲了!完全可以把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承接过来,清净平等地觉悟一切。九界同归、凡圣同修这种大平等心智、大安稳心智可以用在一切时处。用不到就调整、忏悔,用到了就供养于他人。这样我们能自利利他,没有是非的坚持,没有人我的伤害,没有种种纠结。你不必要费那么多心思一会儿一个马甲、一会儿一个马甲地换,根本不需要!

很多人不愿意面对自己的业报,不愿意面对自己的言说、自己的心智、自己的作为,不负责任,推到佛法上。把佛法推到前面、把教法推到前面、把净土推到前面,然后说自己的私心,表达自己的私欲。这种效让人感觉到佛法是什么呢?

因为僧法是爱护众生的,你拿僧法伤害人就不合适。
佛陀教法是圆满接引众生,我们拿接引众生的教法不去给予人无上信心,而去相互鄙视、相互伤害,意义是什么?我们每个学佛者可以善自思维、善自观察:是随顺佛陀教法,依止佛陀的教法作为?还是拿着佛法名义去搞自己的名堂?那个名堂的意义是啥?实际是枉受其苦。佛的果地觉中怎么会有骄慢的东西?看不起的东西都不建立。这个提问中有边见的问题,佛陀圆满觉悟一定是消除了边见。

我们应该用正见来思维这类事情。遇到这一类人,看看自心中是不是有骄慢的东西?是不是有看不起别人的习惯?往往别人表现的业相,恰恰是我们心中有不敢做、不愿做、不能做或者做不来的事实,通过别人作为折射出来了。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反观思维。遇到别人的骄慢、自大或者压抑,可以审视自己心灵中是不是有这些障碍?是不是有这些习惯?要不然我们永远没有觉悟机会,总是审视他人、审视外在因缘而不审视内心本具缘起,或者阿弥陀佛清净平等回施的性修不二的报德支持,令我们现前业报因缘直接融入此性修不二功德中作为起步善巧。如果没有这样,我们的思维、言说总会出现无始无明种性推动的业力的事实。

一年一年地讲唯佛是念,很多人根本不屑!唯佛是念不过是个种子、是个良心发现,是真实心的启用罢了。我们还不了解于此,就感觉自己妄想多一多、习惯多一多、倒见作为多一多,尤其是非人我的知见多一多——这个人人都会,这个不用跟佛学,也不用佛法的名字,人人都会。尤其是边见,说这个人怎样?是啊,非啊,对啊,错啊……学佛人不把边见去掉,所有佛法都会弄成对错、持犯这样的过程,就是产生诤讼心。

过去无诤必于本净、本具心,或者说依止阿弥陀佛修德之回施,令我们以圆满心来审视世间,令是非边见心散坏于当下。要不然,这种建立相续令人烦恼,就是我们满眼瞅着世间是非。那样你不得心智自由、心智解脱、心智方便,念佛的机会基本没有。

边见十分厉害!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一举手一投足也都有落下来的机会;一说善就有恶的对待,一说是就有非的相应。有无、是非、善恶……永远在这两边徘徊。这种心念造成人类的特质,很多人一生就浪费在是非人我上,没有其他作为。有人表现得技巧一点、婉转一点,拿别人的事说自己的话。那是乖巧一点,但表达的还是边见。什么边见?有对待的法则。像阿弥陀佛的圆满觉悟、九界同归、凡圣同修、清净平等觉——这一切作为,把对待东西都融入清净法海中了,令一切心智的对待割裂变成圆满一如的安住、安乐。

5如实皈依本位而行,入佛愿海众罪消灭

每天我们都可以制造出来很多问题,能不能鼓励自己“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样念诵以后再思维?尤其是皈依法的思维、皈依佛的思维,十分重要!皈依僧的思维,就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思维。我们没有三皈依的习惯啊!一举心一动念就是对立——不是是就是非,不是人就是我,或者好、坏……我们受的教育完全是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就永远困着你,困在是上,或在非上,或在人上,或在我上……永远让你在这地方兜圈子,你安稳不下来。心机再多、想法再多、再机巧,最后你还要休息。你不休息就忙叨去,忙叨了自作自受,这个忙叨的意义是什么?

过去菩萨忙叨于六度万行,广利世间,也是无对法中运用的。所以菩萨知一切法不可得而常行善法,广利世间;知一切法无生之依止,常行有为,利益世间。他们利益世间是根本,称为大乘僧,就是自利利他,自悟悟他,完全去掉了对待、伤害、冲击、骄慢、自卑等等,是为菩萨正行。诸佛如来圆满功德给予一切,圆满展现或示现于一切、成就于一切,把对待消融在清净、圆满、具足的事实这样一个法则中。

凡夫无始以来的烦恼就是割裂、对待、二元、人我、是非。这里边很机巧,有人自以为聪明,有人自认为占了多大便宜。佛给我们一个法界,不是便宜,是人人都拥有。像龙女一样,龙女小小年龄就成佛了。成什么佛?随顺法性,入法性功德海。以佛认取故,佛给她一个认取——就是佛修德产生的性修不二的支持,就是圆满的支持。要没有这个圆满的支持,说自许成佛,那么龙女还是龙女,成不了佛。

我们接触到三皈依,接触到佛法,在作为、思维、言说过程中,能不能把三皈依念一念!把三无差别念一念!把无一法、无一定法可得念一念!把阿弥陀佛圆满报德的回施念一念!再去思维,再去言说,看看会不会把过去思维习惯有一次改变?要不然盯住别人的言说思维,就活在别人业力中,自身这个四大就是傀儡——别人说东你就跑东,说西你就跑西,说南你跑南,说北你跑北,你随风倒,安乐从哪里来?解脱从哪里来?智慧从哪里来?皈依是皈依什么?你皈依别人的言说业力了。

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换一换角度,每一位菩萨都可以。我们在寺院里学习、出家,三皈依是根本依止,是平等的依止,没有骄慢地方,也没有低下地方。阿弥陀佛圆满回施,也没有任何人可以高尚或者低下自己。不管任何一个人——是久修者、是刚学习者、是凡、是圣、是持戒、是犯戒,阿弥陀佛一如回施就是平等清净地给予,让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他不存在我们认为的对立知见。所以在出家师父交流中,三皈依是原原本本的你的本分事。

皈依佛,三无差别一定是缘起;心智举心动念、思维言说离不开三无差别,离不开平等觉。皈依法,一定有处理自己现行烦恼与他人烦恼的善巧。不管用什么法,佛的哪一乘法都可以。皈依僧十分简单,一定是自觉觉他,自悟悟他,自得方便,予他方便,令法住世。所谓住世,就是利益,利益的现前,利益的安稳相续。他有这样的守护。

若非这样守护者,皈依僧就是空洞的名言。你穿上出家衣服,皈依的还是自己的烦恼、自己的业习、自己的分别心、人我是非。你这个衣服穿着累不累?辛苦不辛苦?作为居士,你说自己是个佛子,天天住在庙子里,但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依法则、正见来思维与言说,住在寺庙里辛苦不辛苦?住在寺庙里干什么?挂个佛教徒名字,意义是什么?有其躯壳无其灵魂,作为什么?

每个人都要拍拍胸问问自己!来到寺院里不三皈依,或者思维、言说、作为时候不三皈依,你这个佛子、出家人或者居士的名字从哪儿来?是在自欺还是欺他?知道在自欺欺他还是不知道在自欺欺他?若不知道,应该警觉了;若是知道,应该调整了。扪心自问:思维之前是不是用正见来让自己的心皈依正见、皈依佛陀的教法、皈依自利利他的慈悲心、智慧心?没有皈依,你怎么称为出家人?你不要装大德二德了,你怎么称为一个出家人?你出的什么家?你是个什么居士?什么佛教徒?做一个没有三皈依的佛教徒,意义是什么?你自己就对不起你当下本位的这样一个名言、这样一个状态。

很多人崇尚于一些名利、高尚、高大的话,就是不认真面对自心的三皈依、自己的本分事。会去藐视他人、骄慢自大,到后面你怎么办?夸耀越厉害,你越难落地,不如平平实实地从三皈依做起。三皈依基础夯实,我们所有作为、所有饮食、所有因缘都是相应的、合适的、有意义的。那么护持三宝、护持教法、护持僧团、护持自他二利这种佛法住世之正因生起来了。没有三皈依,说什么?你的语言再美好,内心是什么你是知道的,龙天护法是知道的,诸佛如来是知道的。若不相信,这样十法界安立着,你这个躯壳意识又是怎么安立?你怎么又穿上这个衣服?作为一个佛教徒,日日搁这儿混日子,内容是什么?意义价值又是什么?

我们每一个佛教徒,不管出家在家,都应该觉醒,应该认识。三兽喻中说象、马、兔,世尊肯定是引导我们发无上心,直说一乘。像净土教法,同入弥陀愿海,就是一乘心、圆满心、具足心。你骄慢啥?自卑啥?自卑无由!骄慢无由!

有人能干,有人能说,有人思维意识强,在别人面前高高在上,这实际上很痛苦。就是高举自心,令心不安。那样心灵深处极为不安,面上可能比别人装一点,但是不安稳。安稳了不需要这样。因为清净平等觉的安乐不是生灭造作出来,是实质的本具功德的妙用,不费力量。他是那么自然、那么随顺、那么调柔、那么省力的一个地方。骄慢的人很痛苦。像高举一个手、踮一个脚尖站在那地方——你是比别人高一点,别人一看就看见你了,但你累不累?不累你就继续举着、站着。别人该睡觉睡觉去,你成桩了,为个什么?

所以佛教徒应该有平常心,以如实之心审思自己做什么来了?我们在佛菩萨龙天护法面前,在一些大众面前,心智是一如的,是通畅的,你要搞啥?每个人在自觉分中、良知中、责任中去支持自己、觉悟自己吧!每个人都可以觉悟自心、审视自心。

这个问题是出家人提出来,这些出家师父别具慈悲。什么慈悲?就是有骄慢的人,骄慢人打着果地觉为因地心的旗号看不起别人,那与佛法没关系,就是马甲,就是包装,把佛法当成修罗的刀剑,藐视他人。唯识所现,菩萨!一切法都是唯识所现,唯心所造。他没有实质,法无自性啊!你那个修罗心弄出来了就骄慢、嫉妒,不允许别人比你强。那么你这个佛法名言后面就是刀,你变成刀子,变成骄慢的支撑了。我们是佛教徒,要审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不是反过来让佛皈依你、法皈依你、僧皈依你,或者说假借这个完成自身的业习、想法或者自己无始无明那个种子的相续力。

那个相续力你一定知道,他会使你丢失三皈依的利益,丢失十方诸佛的支持。丢失这个支持,你还在寺庙里干啥?日日负债!没有皈依你是负债人。负什么债?我们慢慢思维!以前讲过这个债从哪儿来,不管是信施也好还是什么也好。你说五堂功课我做着,我有消化能力,那了不起。你在心地上要能守护三皈依,在这个寺庙里,十方供养是应该的、值得的。

有人读过《普贤行愿品》,其中说若人闻此愿王,当为一切世间所礼敬、所供养[1]
。我们要真正随顺果地觉为因地心,十方供养你都没有问题,十方礼敬都没有问题。为什么?同一法性,同一回归,同一安住故。这个地方没有贵贱,也没有骄慢,也没有自卑,是那么平等,那么安乐,那么究竟的事实。

在果地觉中,一定没有贡高与下劣可建立。无量寿经中在这个地方有仔细的名言的指示,就是教导,世尊以圣言量指示我们——清净平等觉是诸佛如来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内涵所在。三无差别,即是平等;三无差别之回归,不骄慢,不下劣,即是清净;如实地不染不著,是为圆满妙用。染著了,就开始自大,认为自己圆满了,认为自己得到一个法了,那又染污堕入世俗。以为有所得,即堕世俗业相,就是取向业相、染污业相,令心迷倒。很多人口中喊着很高尚的法则,内心染污,堕入世俗的名利或者强权了,已经堕入世间!清净平等的安乐你没有体会,反而用清净平等这个名言染污自心,把它当成垫脚石,使你垫得高了,但是你的烦恼出生了、你自大的业力出生了,堕入世俗。

这个地方是十分简单的角度。但是在这地方若不小心、不谨慎,人人无始无明的贪欲、占有、自我膨胀就会借用这个名词、借用这个法则、借用这个说法而使自身迷倒,使他人迷倒,以恶相激。激什么?激励,产生恶言相续与果报相续。

诸位菩萨!在佛教徒的本位法中,鼓励大家常忆三皈依,常念三皈依。在思维、言说、作为之前把三皈依称念称念,把阿弥陀佛名号称念称念,或者把任何一个佛菩萨的心咒称念称念。令心有个依止再去思维、再去言说、再去作为。这样你是佛教徒,你是依法安住的佛教徒,你是名正言顺的佛教徒。如果心里念着是非人我,念着你无始以来的烦恼,念着骄慢、压抑与自卑,然后你说佛的话、穿僧人的衣、住在寺庙里,那你还不是佛子,你是烦恼业力的相承者。

这一点不用评判都可以看清楚。任何人都不用评判,搭眼就知道自心了。自觉自心最方便!每个言下,我们一举心一动念都能了知。你每一个举心动念做什么你不了知吗?你知道反观内照,每一个举心动念你都知道。念佛、念法、念僧,一点都不累。我们不念这个,业力就乘虚而入。

业力——我们那个无始以来的习惯起到巨大作用,推动着思维、言说与作为。我们能不能把无始以来的业流融入阿弥陀佛智愿海中,使众罪消灭?诸障消灭?善根圆满展示出来?成熟起来?就是我们是不是随顺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随顺阿弥陀佛果地觉清净平等地启用自心,启用思维、言说、作为?方法至简至明,实践十分重要!



[1]

《普贤行愿品》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得,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销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槃荼,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啖肉,诸恶鬼神,悉皆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羣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