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筹划人生

点击下载音频

编者按:合理地安排人生能够令我们获得清晰、主动。我们顺着本篇开示的内容,先来筹划自己的人生。自我筹划尽管受到局限,但如果没有筹划,人生一定是被动的。我们再跳出自我,为整个时代乃至整个生命来做一个筹划,看看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这其中的思考、说法没有好坏、高低,但我们可以观察它们是不是究竟的、清净的缘起。“筹划”是一个缘起,是举心动念的观察过程。筹划清晰了,我们可以自主地导演人生,自由地体验十法界,让人生变得美妙、美好起来。

(一)自我筹划

人生百年,我们算算有多少天?三万六千五百天。我们来筹划筹划这个百岁人生。实际大多数人满不了百岁,但我们就按百岁来筹划。为啥说筹划呢?实际我们对这一百年很少去安排,基本上是走到哪儿说到哪儿。能安排自己人生的人是十分了不得的。

一般十八岁之前,也就是未成年之前,我们没有能力安排。有的人会提前一点走向社会,但是大部分人是没有能力安排的。从十八岁一直到六十岁这四十二年是我们能安排的。一般来说,这个阶段工作、事业、家庭方面的内容很多。六十岁到一百岁是养老阶段,这里面多变,会出现疾病等等很多事情。有的人能安排,有的人不能安排。

实际我们真正有能力安排的就是十八岁到六十岁中的一万多天。我们可以用这个划分作一个大概的参照,来看看我们人生的计划,在这个阶段我们怎么来安排它?

居士1:奉献人生,传播究竟法门,觉悟自己。

居士2:实践、弘扬净土教法。

居士3: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热爱劳动,一心念佛,念阿弥陀佛。

……

好!实际我们不是要一个很标准的答案,最主要的是让大家就这么想一想,先结这么个缘,就是我们怎么来筹划自己的一生呢?哪怕就说一遍、过一遍,也比那些没有筹划、没有想过的人要有意义得多了。

“筹划”这两个字虽然很简单,但我们过去对一生没有做过总结,或者说没有明确我要做什么。实际过这一遍的这么个说法,每一个人如果没有高低想就很如实。没有高低想很重要。那我们这么多说法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参照,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理念。不管谁说啥都不重要,你一定要想好,这不重要。你做啥最重要。这是个筹划。

下面是你的作为了。筹划跟作为有没有距离呢?实际是有距离的。怎么把自己的筹划跟作为对称,这是我们人生百岁真正的价值。我们把自身的筹划能跟自己的作为对上号,是十分有意义的。你说你可能对不上号,没问题,学会筹划自己的人生,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今天这个说法会对我们的一生、未来,留有一个底色影像。不见得它会成个啥,但它会作为一个底色。绘画的人知道,像这个白板就是个底色。刚才“我想做啥”的思想在我们这个抽象的意识法界中,做了一个具象的底色处理。不管它可以调整得怎么样,我们仍然有这个底色。

这说的是自我筹划,自我的一个筹划。实际自我的筹划,往往这里面都有一个自我局限,这是必然的。自我筹划往往很难成为事实,但它比不筹划又要主动一些。虽然它受局限,但它有主动性了。要是我们没有筹划,人生一定是被动的。我们先从这个被动的人生入手,让我们自我的这个人生能主动起来。

大家很多时候会把自己想得很全很全。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心理,一点点问题都没有。这实际是一种自尊,是很重要的一个起步。主动或者负责任,是一种自尊。大家应该上学的时候都会谈论人生理想,大部分会说要有事业上的成就或者其他成就,要有一个成就的内容。我们每一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美好人生的一个预设。但这个东西有没有达成事实呢?大部分的人生理想很难落到满意上。尤其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地让理想跟意愿完全契合起来,十分不容易。有肯定是有的。

(二)整体筹划

我们能不能对整个人生、整个时代有一个筹划呢?这不是大话。这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我们所谓说的发心了。前面让大家为自己的事情筹划,说自己怎样怎样,实际就是引导大家来表达这个自我的。

那现在我们要是来对整个人生做个筹划,你来作人生之主,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对整个人生,乃至整个生命——不光是人类生命,是所有的生命——做个筹划,那就不是百岁人生了。

我们先说百岁人生。我们对整个人生来做一个筹划,会是什么样的呢?可能很多人说“我弘扬净土”,这就有味道了。但我们要是说自我,建立自我的这种格局呢,一般就会随着自尊的东西搜索,就会想,什么能使我自尊起来呢?前面我们那个角度,哪怕说了“我就是想要海洋沙滩”“想买海边的小房”等等这种理念,也没有问题的,实际这都是一种自尊罢了。但这个局限性我们是能感受得到的。

假设我们为百岁人生整体的来做个筹划,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大家可以思考思考。你来承担整体筹划百岁人生这样一个责任,让你来筹划,让我们每一个人来筹划这个百岁人生中,所有的人类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作为,或者说什么样的一个作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整体的筹划中合适呢?通过这一点,我们把自我局限、人生的这些不满意的东西做一个调整。我们再来参与一次。就是我不是为自己筹划了,我不是个人要做什么了,我是要为这整个时代,就是百岁这个时代所有的人考虑。我们来做这样一个责任者,来考虑这百岁以里所有的人,这一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有什么样一个方向?让这个筹划合适于任何一个人。合适,就是替每一个这样的生命考虑考虑,看看是个什么样子。

居士1:我想随顺佛的愿力来觉悟世间,让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能了解到生命之光这样一个本质的作用力。

居士2:学习这个净土的教法,把利益回施给所有的众生。

居士3:令一切众生觉悟生命,并根据自身现缘把生命发挥到极致。

居士4:觉悟真相,让每一个人都能回归。让每个不同的人变成为一体。

居士5:令一切有情都有心灵的究竟皈依处,发起往生极乐世界的心。

……

我们这一遍思考的角度变了一下。实际我们人的心能生十法界。我们真可以做这个时代的主流,就是所谓的负起这个时代的责任。当然我们也可以不负这个时代的责任,就好比说我就怎样怎样,也没问题。关键这就是心造出来的,就是人心自己所依止的。

我们刚才为整个人类这个时代的筹划,实际都跨越这个时代了,很少不跨越这个时代的,基本上是为整个生命了,生命的整体性多一些。这是净土思想,你看我们无意识地就接受了佛陀的这种广大的心念教育,没有制约在百岁人生了。那这样想呢,我们对自我的概念往往就容易超越。自我的局限是很厉害的,像这里面觉悟真相这一类的想法,实际就是对自我的一种放大。

净土是现成的法。过去说“佛法现成”,这是真实说。就是所谓的依止实相,我们就不会再去造作什么。因为随佛学实际是不得了不得了的一个发心。我们就可以运用现成的,实际就是果地教法,这样是比较简单的。那我们来觉悟人生、觉悟真相行不行?一定行!但我们对这个“现成”的认知往往有不满,认为现在是迷失,或者现在有不满等等,会有一个感受。那要是知道佛法现成的这样一个事实,你就会依止实相来完成人生的善巧了。实际果地教是讲实相起步,就是以实相来作为起步的一个方法。这个起步就是因,说“果地觉为因地心”,它的因地起步就来自于实相。

我们先不管每一个人的这种角度,都没问题。但是我们可以考量一下自己的心,对这个生命或者说人生有一个自我考量,乃至整体的考量,就是心地的一个认知。这样我们来筹划人生,自身的人生乃至整体的人生,就会有一些底色的认知,我们慢慢地就能在这个底色上看清楚,有个参照。

这些说法都不重要,但我们多了很多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说的过程中、思考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些参照。这些参照十分重要、十分重要,十分有意义。这里面没有高低,只有究竟与不究竟、安稳与不安稳的这样一个东西。我们看看它是不是究竟的一个法则,是不是真正地让我们无余的,或者说一个纯粹的、清净的缘起。

为什么说缘起呢?实际我们这个筹划就是一个缘起,是过程的一个观察。面对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的举心动念,是个很奇特、很奇特的事情,是很美妙、很美妙的事情。它很美的。我们要是不用好坏看,它真是很美妙,十分的美妙。你要是用好坏看,就十分的隔裂。

(三)主动导演

我们来看这些说法,就像来看节目一样的,大家来唱戏。过去叫人生大舞台啊!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刚才可能用时代的责任者那个角色唱了一下。

实际演员的这个位置,定位很难。一生中——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等,在不断地变换角色。有的人做女儿、做妈妈、做奶奶等等,都在换演着角色。这个舞台上,我们每一个人实际都演得很充分的,只是说有的人被导演了,被谁导演了?被业习导演了,习惯把你导演了。往往我们最主要的导演就是习惯。如果我们筹划清晰了,就能很充分地、自主地来选择自己的角色。

那你说我是老年人,还想选择少年、儿童的角色行不行呢?心理上没问题。心理上任何角色都可以扮演,最主要的是我们的色身本位。有时候一旦超越色身这个东西就很麻烦,人就会不舒服。好比说一个老年人表现得很幼稚,大家可能会觉得很麻烦,感觉这个人就像患了老年痴呆症一样,而一个孩子幼稚就很正常。实际这个色身的定型的东西,或者说比较稳定的东西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心灵上的制约。

那我们要是不被色身制约,我们不在这个地方用功夫,只在心理的自主上用功夫,那你这个角色可以随意调整。不光是说这些人生经历,乃至说十法界我们都可以调整,十法界中我们都可以自由地去演,去体验!

我的心作饿鬼法界,没有问题。你只要主动演,一点点问题都没有。因为啥?你是主动演的,你是主动导演的。你主动导演什么呢?我演个饿鬼,我能出角色,我也能入角色,出入就自由。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在演。那当然我扮演地狱、畜生也行,没有问题。比如心作畜生法界——愚痴,就导演像狗一样在地下滚一滚、爬一爬,都没有问题。但你一定要知道这是在演,在演戏,我们是在演化一个东西,能出入自由。要不然我们就会把一个位置定死了,定死了就成为一个业力的事实,那就会被导演。

实际我们每一个人真是可以在这个举心动念上用用功夫,自主地导演。要作得主,自主地导演。我可以扮演佛菩萨,像阿弥陀佛一样发愿,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去发愿,去想象他们那些内容,甚至去作为他们那些内容,都没有问题的,一定可以做的。阿弥陀佛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那你也念一个“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我们守住佛愿,我们就可以演佛。用佛心,就可以演佛。守菩萨愿,就可以演菩萨。我们可以演他,怎么演呢?就是守护他的心!

这个色壳子没问题,我们任何人的五蕴身都是一样的,都是由四大种组成的。但你把佛心愿装进去了,用起来了,那你就可以演佛,那你就可以演菩萨,你也可以演地狱、饿鬼、畜生,你也可以演我们的人类。我们就是人类嘛。你说人类最好演。不,人类最难演。因为人类的制约多,你可以观察。过去说画人难,画鬼易。搞画画的人都知道画鬼容易,画人难,为啥?不知道这个人咋画,写实不太容易。那你说给照张照片就行了,写虚的你也表达不出来。但画鬼,咋画咋是。人类特别不好演。

那我们到十法界去游一游,再回到人类的这个本位上,就很美妙了,你就能感觉到你心灵的自由了。有的人说“我演啥也不能演饿鬼去”。对不起,饿鬼也很美妙。很多人真是看见啥啥厌,啥都不想吃,没问题,你扮演一会儿饿鬼,马上东西就吃进去了。饥饿感一旦找到了,人吃东西真是像饿鬼一样。不相信可以试一试,哪一天我们真厌食了,就扮演扮演饿鬼,吃东西一定很香,因为啥?千百年来不闻水声、不闻饮食,你看到了你怎么不吃东西?我们也可以演畜生。你不是感觉你聪明吗?你愚痴一次试一试,你也能感觉到他里面有特定的内容。

好比说我们到水里扮演扮演鱼,可能心理就能融入它那个感知中,也可能我们的身心会真的焕然一新,会有一个新的感受。当然也可以扮演天人,放逸、享受,穿得飘逸一点等等。都可以,没问题。但是一定要知道,这个是出入自由的,不要把自己拴在那个地方。拴在那个地方,慢心就来了。

这个“慢”,就是滞留的意思。实际“慢心”就是个烦恼,也没啥,就是滞留的一个状态,我滞留在这个位置上了。过去有佛慢的修法。就是我在用佛心的时候,要多用一点佛心去体验,就是滞留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去体验。出入自由,那这个“法无我”,我们就能体会到了。

筹划人生实在是一个大事情。我们替整个生命来筹划,有利他的心;我们筹划自己的人生,有自主的心。我们有又能自主、又有利他的心,那么人生就会变得清晰、主动、有序起来。我们要是没有这样一个筹划的概念——对整个生命的一个筹划,利他的方法、心念、心愿是不能建立的。

所以说这个筹划人生百岁,我们作了这样一个观察、了解。合理地安排我们这个百岁人生,或者说合理地安排我们自身与他人的百岁人生,这样我们就能清晰、主动。清晰、主动的人生是十分美妙的。当然在以后的生命中呢,希望大家来运用我们清晰、主动的人生,让我们的人生变得美妙、美好起来。

编后感
跟着开示的思路大致想了想自己的自我和整体筹划。自我筹划中更偏向于经济方面,而实际中自己因纠结于得失很容易出现抑郁。转向整个人类生命的筹划时,这些得失的痛苦仿佛变成偌大空间中一个小小的点。这些痛苦不应成为生命的主题,愿一切生命都能回归具足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整体筹划。再回过来看自我筹划时,因为整体筹划带来了一些心理变化,对自我筹划中这个目标的实现与否的执著就放松了很多。觉得下来需要再好好地筹划筹划,把一些想法一一写下来,再从中观察、思考,筹划清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