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性的现行作用——随顺果德入如来种性》第二十五集:佛度已竟乘愿为命

我们礼敬三宝,祈求加持。种子的现行作用这个课题我们继续学习,解决日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或习惯。很快一个月就过去了,我们对自己思想或者生命所依种子的认识,能慢慢地引起自我警觉,是十分有意义的。

1、体性一如平等觉悟,最后身已乘愿为命

心灵同一缘起这个三无差别处,就是过去人讲的性体,性体是一如的。我们一旦认知,贡高、下劣、犹豫徘徊都会在同一性体的摄化下、显示下或者载负下,有平等融入、平等显示、平等运用的机会。这个机会没有特权,不属于任何一个人或者某一层面有情。其平等性也就是一切诸佛智慧慈悲回施众生的真实道德,是诸佛证实的不可思议实质内涵。这个内涵是一切诸佛不断地在旷大劫生命实践中所证实、所认知、所运用,把他真正彰显出来。

我们昨天谈到无始无明种子的三个特质——压抑、膨胀、徘徊,这是无始无明特质的因果。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大部分都有这种心理状态,我们可以看得到。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自身作为、意识与生命相续中找到它们的痕迹。这不是自卑地方,恰恰是我们可以觉悟之处——就此来觉悟它的本质,又回到法性的性体上来,这个地方自卑不成立。

我们再看自己的膨胀,也没有意义了。徘徊或者犹豫的东西也没意义了,因为它是平等的——任何生命在体性一如之事实上没有择取、没有大小、没有隔离,再厉害的人也不能把你体性的回归与运用阻断、阻隔。这正是佛真正悲智方便之给予,是他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觉功德之给予;不是我们用凡夫心的分别、爱憎,尤其是爱憎心——人对体性的融入、认知不容易在完成式中得到真正回归与安住,因为爱憎会阻隔这种因缘。

所以说一切佛菩萨不舍一切众生,一切教法不舍一切众生,只有我们在业力的迷失、执著、被迫习惯中自我阻隔。这种自我阻隔我们要听得清、认知明白,也就能出离现行烦恼,了知现行烦恼与一切诸佛圆满功德同一体性、同一法性,你就能就路还家。每个人在每个现行中都能就路还家!这里面没有爱憎亲疏的障碍,也没有凡圣的障碍。这种平等,是法平等之事实就真正展示出来。平等安心、平等觉悟,每一个生命单体都可以那么平和平实地承接与运用。

这里面没有爱憎的影子,没有压抑、高举、徘徊的影子,这些东西都能融入到这个法益上来;在这个法益上我们得到他的实际支持,就是性体的支持,就是法界心的支持,也就是法界的支持。我们这样用等于拥有一个法界,贫瘠的心会转换成本具之心;我们染污的或者于爱憎情仇中不断倒来倒去的人,就会在清净处得到回归。你说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人人都懂,实践它就有意义!人人都懂,若不实践,它的意义就会消失在实践者那个角度上去;不实践者照旧饱受骄慢、自卑与徘徊这种苦的折磨。

佛陀对众生施予的教法平等一味,对任何一个有情都是公正公平的,他没有亲疏设置。所以在世尊讲法之时,他的出家弟子中四种种姓都有,有智也有愚,也有很颠倒的人——尤其以如来无上教诲,能摄化一切众生。我们读过《妙法莲华经》,像调达之类,世尊亦予授记,告知人们提婆达多在地狱中受六欲天乐。为什么?他只是在演这一出戏一样——他们知幻化业缘之体性,知道一切有为缘生缘灭之事实,他只是在与佛陀配合,是这样完整式法则正反两方面的契合。所以世尊给他授记。在大乘中处处这样讲。

但在我们在人类的情绪中或者取相业相中,他就堕地狱。在人情世故中他要不堕地狱,因果相会散坏。在地狱受六欲天乐是什么?因为他明达如幻之事实,因果他还是要面对。

这一点说到最后身问题。在净土宗发愿中,大部分是说“尽此一报身,往生安乐国”,尽这一报身是什么?就是最后一身。很多人把最后身当成断灭,说最后身,都没了——不是这样,是在轮回业相续中他择取以愿力令生命相续的认知,认取了这个认知。怎么认知?令愿力相续,而非业力相续。怎么做到?依愿力他会去尽此一报身,往生安乐国。实际这是一个愿!这个愿他不断灭。他不会说我这是最后身就什么果报也逃了,债务也逃了,事业也逃了……没有那样说。只是说他依觉悟、依愿力,过去称为倒驾慈航,返此娑婆。能不能那样做?至少发愿可以。 

到底产生什么样事实?这看你依愿而行还是不依愿而行了。依愿而行就是最后身,就是最后业报身。这个业报就是我们要受种种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等苦的煎熬。你也可能有觉悟机会、修行机会,也可能你没有修行觉悟的机会——这里面交织在一起,就是一种业报身。这个业报身的作用力,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有苦有乐,苦乐交织着。

依愿力功德,像我们经常读到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地藏等等很多菩萨的事迹,他们都是愿力身。愿力身不是说他们就结束了——没有。所谓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依大愿而令生命相续。他是以他的愿力,所有生命相续都是以愿力而显现出来,称为愿力身。在佛的十种功德身中有愿力身、菩提身、庄严身、受用身等等,这个就是愿力身。愿力会成就生命相续的一种特定支持,他也是因果——这个愿本身是因,令生命相续,就是不住生死不取涅槃的愿力推动的生命。他这是菩萨法界的善巧。所以这个最后身之说没有可怖地方。

很多人认为这是不是想逃避因果,不负责任?说你出家人不去生儿育女、照顾父母、照顾家人等等,不尽社会责任。实际佛教对自己的亲人、冤人或者什么人,他都会以殊胜教法的真正利益来回向。这个回向很自然,因为他有因果的交织,他在回向时候是以善巧、愿力、智慧、方便来回向。过去用亲情、爱憎、满意不满意,或者由爱变成恨、由恨变成爱的转换过程,那是世间轮回、世间交织。这种交织与轮回我们每个人都体会过。

愿力身就可以像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一样,生生世世依十大愿王,依三十二应,依文殊十种大愿来令一切众生成就菩提心。愿力身最早来接触的要么是爱得很的人,要么是恨得很的人——他们都会来接触这个愿力身。因为他会念叨,他就有业力相续。这一类人一旦成就愿力身,愿力身就不像我们这个粗重身一样笨拙,他可能以变异死方便来示现,不是以分段死。说以意生身方便、分身方便或者应化方便来偿还宿债,宿债是什么?我们生生世世的善业恶业。许多人不了解佛法这种不可思议功德,认为做菩萨做佛也没啥意思,啥都没有了……这是断灭见!与这个没关系。

  
愿力身是净土法门的一个特质。你要真正地南无阿弥陀佛,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则是必然选择。但很多人在这个地方就会哆嗦,心里就会发慌,口中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心里可能想的不是这个。那么你这个南无阿弥陀佛可能就不成立,你这个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个借口,你也可能就是一个假设。

  
“愿共诸众生,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是一个抉择,他心自然就踏实下来了。因为未来所有宿债他皆因愿力而作偿还。什么愿力?就是以佛愿为己愿的这个愿。以佛愿为己愿!有人感到我还有很多别愿——世尊在四十八愿中也有讲:你有别愿,行短自在方便没问题。但他一定是依愿力来此娑婆世界,乃至到他方世界去偿还生生世世轮回中的冤亲业相。你看有人一生中善缘不断,有人一生中恶缘不断,有人在制造善缘不断,有人在一生中制造恶缘不断。制造恶缘的人心里别扭、痛苦;恶缘不断的人也是痛苦,这样不行、那样不行。善缘的人不断得到善缘的支持、提携——自己作善缘,也不断地提携支持于他人,支持教法的传递。


2
本净本具等持现行,不坏因果增上善缘

这个最后身是念佛法门的一个特质。所谓不离此身,成就往生彼国事。过去念佛人都了解这个简单的话。为什么?此生彼生,业力支持、业力执著就消融于平等觉这个本具的事实缘起上了,他能等持于现行。到底做得多细致?每个人不一样了。能做到什么程度?每个人都不一样。但这是必然进趣,法则已经呈现在我们每一个念佛人面前,就是正等正觉的机会,就是果地觉为因地心;以本净来不作预设地面对一切现行,他都是对称的,所以他能正等正觉一切现行;而不是制造,所谓在有为造作中,以染著心设置于未来,往往产生诸多不对称的业,令其心地迷失。

不对称业,人就会怨、会恨,会有很多想法。以本净本具他不设立这个,所以在现行因缘中他能坦荡处之,能等持现行。我们一天有多少因缘能等持?你染著的越少,等持功德越多;你造作越多、预设欲望越多,不对称性也越多,你的烦恼就越大。

净土教法给我们佛陀的完成式,让我们回归于正等正觉以觉悟世间。或者说依本净来面对与照耀每一个现行有为、现行结果,令心等持于每一个现行,令心相续。这个心就是清净心相续、本具心相续。不是求这个求那个的很多预设——到时预设不对称,你就开始生爱憎、烦恼、压抑、膨胀。这似乎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在我们生命中随时发生着种种变故种种因缘。但你要是没有一点预设,就是不为自求,于自求中了知无一法可得,会令心安住于无为。

在现行中种种有为皆为提示有情、利益有情,令法相续方便。所以菩萨行法,知无一法可得而常行于菩提道业、利世善行等等。他这个是以无为,就是不为自求之巧方便善巧,令自身在法、人二种执著中直下解脱出来,等持于世间因缘。过去说于百千三昧中得自在,所谓三昧,即是等持功德中得自在。那与人想象的等持有一定差异。

佛的果地觉是不可思议的殊胜教法。这个教法浩瀚无际,利益不可思议、功德不可思议、摄化不可思议,是一切诸佛兆载永劫以来的胜功德成就,一切菩萨在这个地方就是皈命礼敬,随顺安住。一切凡夫不能觉悟于此,所以饱尝迷失、压抑、徘徊、膨胀等等苦难。这种苦实在是我们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的预设、习惯的假设,或者习惯性无意识的推导、判断等等。这种内容十分广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触目皆是。

我们怎么来等持于世间的现行?本净缘起或者说圆满缘起、果地觉为因地心的缘起,这个如来种性,会使我们正等正觉于世间的现行。以无为心面对一切有为成熟的现缘,给予支持、给予警觉、给予劝化、给予方便等等,这都是以无为法安住而常行有为利益世间。常行有为,因为不为自求故,所以有为依止的是无为之体。不为自求,能令心得到无畏与安乐。无畏不是肆无忌惮,是无畏,是没有预设的对称,是平等的对称、清净的对称、本具的对称。

种子如是,他挥泛光明如是。“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无垢光焰炽,明净照世间”——这是讲无为心照耀世间而常作佛事。“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显示这种等正觉心或者说果地觉心、本具心、本净心、圆满心现行作用的功德。“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视佛法如佛”,这些章句都充分展示了一切以果地教言菩萨的正行,即是彼国菩萨正行。

说这个最后身非是断灭,不是高尚话,只是告别业力的一种殊胜方便与愿望。这个愿望产生不产生事实,就看我们于此愿望是不是真正实践者。毁誓毁愿行不行?毁誓毁愿,你的生命、意识、心理有何依止?你说重誓我不毁,轻誓常犯。我们的三皈五戒等等实际都是誓愿;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药师佛——因为很多誓愿大家守护不了,他们就说用我名号吧!干什么?以我报德名号令众生具足清净,还归清净,还得安乐,还具三聚戒,还得本净缘起。能不能在这个地方认真?你的骄慢心、自卑心、徘徊心不愿意接受,业力就接受了,业力开始支使你,就是轮回之始,无始无明种子起作用了。

我们接受了阿弥陀佛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个圆满接受过程中就能等持于现行果报。你过去的一切业报成熟之时,你不再令其相续。像奢摩他一样,止,止一切恶缘现行,不令其相续。怎么止?他以本净、以圆满、以无碍之心,在一切现行中全体承担、全体觉悟、全体接纳。这是烦恼即菩提的事实,也是就路归于法性之体,直显一切现行大用,即是归体的大用。百川归海肯定是大用,归到海就是大用。你在河流时再说我这个河宽、那个河窄、这个水浅、那个水深,还是对比而言。但归到大海,同名大海,浩瀚无际,财宝无量。这是真实不可思议的!

我们在这个缘起处能审视,就依如来种性令现行生命相续。这个相续,人会得到安乐,生命会得到安乐。但在取相果报中,很多人读过历代祖师的故事,像目犍连尊者,这样不可思议之人、释迦佛神通第一弟子,是被人打死。若取相说,这也不好。不是,他们在酬还宿报,他们像在演戏——你把他打死了,他就还你债了,如此而已。他在过去业中有这个业,就拿这个身体偿还了。他不会再因为你打死他而生嗔恨,说我再打死你,这样的报仇循环。

许多人都听过中国禅宗二祖慧可大师的故事。以前在河北有元符寺,就是他被外道打死以后,他的尸体漂到那个地方,当地人就建了这个寺庙。他也是被打死,若是取相说,也不太好。但他们于诸佛甚深功德已经皈依,所以他们像交代一样——在生生世世业缘中还有这样一个果报,他就酬还果报,拿生命酬还。很多人也读过安世高的故事,或者一些菩萨的故事,就是一次一次地偿还生命。生命偿还了,没有命难了才去修行,作为一个沙门等等。他们像游戏一样,一台戏一台戏地把戏演完,去完成自己的善缘。

这是菩萨所行地,即是奢摩他之修持,止一切恶而常行一切善。这个恶止住了。怎么止?至静处得以安住,广行善事。什么善?你杀他,他不再杀你,也不再起嗔,他就把这个事告一段落,结束了,对方因此结了善缘。什么善缘?像歌利王截肢一样,世尊在因地说我要第一个度他。为什么?他使我超过色身执著,迅速成就无上道。他要感激他的!

我们在这个世间,承受违缘、承受恶缘、承受恶力的东西,不堪者多。但这个恶缘要能真正依法则来觉悟,十分疾速。主要是不堪!从我自身角度看,很多都是不堪,不堪恩将仇报,很多作为你根本不堪!要么逃避,要么祈祷,说等我堪忍于此处业缘再来现前,我依善法令其相续——会有这种祈祷。

要是堪忍,你就过一关;一个恶缘你过一关,这些恶缘反而成为增上善缘。你说法的支持、人的支持是纯正的善缘,如果不是支持呢?像你被人欺骗,要是依法而行,你会感觉这个人很愚痴。这个人的作为实际很愚痴,你会悲悯这一类人,不会你骗我我也骗你,不可能。这就是增上心分。


3
依报为镜悉入光明,立誓念佛无余供养

对恶缘、伤害缘,你祝福他早成就,他比你早成就佛道。你这样是善缘,是真正觉悟的因缘。一个人把你减损了、伤害了,你祝福他!像佛一样,调达去害佛,佛就给他授记。我们能不能这样做?能这样做就是觉悟者,不能这样做也不要以恶报恶、以怨抱怨。那样没法学习佛法,永远在轮回业中,就是恶业相续。我们常常遇到恶业相续的东西,所以如来三种业分中要断一切恶,就是除尽一切烦恼。为什么?因为这是如来的业!

我们真是念佛人,念这个南无阿弥陀佛。我以前写在“出家孤独行”后面有一句话——携亲朋怨怼,共入光明域。怎么携?就是大家一起来!你说亲朋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怨怼也往生吗?对啊!一定是这样。为什么?你要真正作为实践佛法的人,尤其是净土法的行人,要以果地觉为因地心,你怎么还有不往生者、有障碍者?实际就是我们心中的不忍。这个不忍恰恰是自身需要过的一些关口。

有人说你看你身边都是什么人,肯定你不是好人了。为啥?你遇到这么多恶缘!我说是,我肯定不是好人。如果是好人我早往生报土了,或者建立自己的清净国土了。恶缘东西炽盛,炽盛在什么地方?你怎么处理这些恶缘?第一,你要觉悟于此!那些肯定是你无始以来种种恶缘种子累积折射出来的果报。就是由菩萨配合你,把你心里的种子表现出来了。不管是膨胀、压抑、伤害还是恶意等等,有无量无边的过患,都由自己心中的种子折射。任何人都一样。

你的依报就是你的镜子——心地镜子,照耀我们过去生生世世的作为。所以我特别认这个。别人说你这个人不是好人,因为果报不好,你看你周边都是啥?我说是,果报不好,正因为我自己生生世世的完善缘、净缘、佛缘没有纯正守护,造成心地的染著,所以此生会折射出来种种杂缘。要忏悔,还要接受别人对你的你认为的伤害、误解等等——你要认识这个东西,都是由你的现行心业而成熟。你说这会不会受委屈?有时候从人情上会有委屈感,但要依法则看,你会感激无限!为什么?你平时看不清楚自心还有这么多不可思议的业相,或者说染著、影子,或者说不能过关的地方。

我们作为南无阿弥陀佛的皈命礼者,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者,能照耀九界一切业相,你能原谅九界的一切业相,你能接纳九界的一切业相。那样你是阿弥陀佛的心,即是圆满心、无碍心、清净心,性体起作用了,就是我们称的法性之体、法界之心起作用了。还有一丝不允许或者仇恨相续、染著相续,自己要检讨了,要忏悔了,要念佛了,要闻无上名号了,要令心具足了,回归安住。要不然你这个念佛人一定要问问自己念的是业还是佛?念业,就在业相续中继续推动这个恶业,放大这个恶业;真正念佛,就能消化这个成熟的业相。就是令其归入寂灭,归入清净,归入庄严;就是回归法性之体,就是九界同归;也就是携亲朋怨怼,悉入光明域。

我们能不能携亲朋怨怼悉入光明域?就是我们在念佛没念佛?要是没有念佛,以佛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个种子不起作用,爱恨情仇一定会正常表现出来:你给我制造点麻烦,我给你制造点麻烦,你给我点伤害,我给你点伤害……何时能了,或者能到头?可以问一问自己。那些解脱者,就是觉悟者,他们就到头了。这个东西一现前,他们就会感激对方,说此报已尽,此报成熟。在这个地方,至少会生起心灵如法、顺应法则的感激。

随顺人情不敢说了。我经常用人情看事情,有时就不堪忍受。在法则上,你会感到欣慰,感到又一个事情过关了、又一个事情结束了、又一个事情来了、又一个事情……你会感激对方,依法故得到无畏与安乐。依人情,依我们世俗习惯或者无始以来无明习惯,仇就是仇报,恨就是恨报,怨就是怨报……无有了时,轮回业相续着,苦业相续着。苦业相续是我们生命的依止吗?无始无明是我们的生命依止吗?那你为什么择取那个依止?我们每一个学佛人或者念佛人都可以悄悄地问问自己,择取那个意义是什么?

人变法儿地这样那样、那样这样,就是每个人心灵都有机巧——我执的机巧。要是不能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或者说不能南无阿弥陀佛,或者说不能认取果地觉为因地心是心地缘起、心地种子,那么业习还在我们生命中,在我们生命每一时刻,你三业中就涤荡着轮回的气象、轮回的作为、轮回的果报。我们就是鼓励着苦业与迷失业,都在鼓励这个东西。

作为南无阿弥陀佛的称念守护者,你要立一个誓愿——穷未来际,皈命于阿弥陀佛,无余地供养阿弥陀佛,随顺阿弥陀佛——你这个心一下就会安顿下来,因为你不给自己后路了。过去说“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活什么?你不再给自己留后路,你无余地供养,无余地礼敬。  

很多人念无余,实际想法多多,不是无余。还在设计明天怎么样、后天怎么样、大后天怎么样……你可以设计很多,但你烦恼多多!为什么?你这个不对称的业报一个一个地都会来。很多人根据自己需要设计了自己的未来——设计了道场,设计了僧法,设计了种种种种,但都完全围着你转,这个世界还真不那么容易!所有的都来陪伴你,支持你的业力,真不是那么容易。就是凡夫生命中果报不自在。

我们都知道三恶道。畜生道以愚痴业,它不自在。你说你思考思考,它思考不动。愚痴业中它没办法思考,它只能受鞭抽、负累而行。像药师经中讲的一样,像无量寿经中讲的一样,别人扒你皮就扒你皮,让你驮东西就驮东西,来抽你就抽你,拴你就拴你……你的生命完全被迫。要是地狱道众生,你连这样都没有,只有受到不堪忍的刑罚。这个刑罚结束,风一吹又活,刑罚又开始了。你根本没有思考、觉悟、观察、择取的机会。饿鬼亦复如是,你每一天都被饥饿逼迫,因为你的吝啬造成这种逼迫,使你生命相续中处处是这样!

这样的生命,什么因缘能使他们得到佛法利益?所以我们每天放蒙山中念破地狱真言,然后召请真言、开咽喉真言,给他们三皈依,给他们种种甘露布施。干什么?让他们受益于三皈依,受益于佛法,给予机会。就是在增上业缘中给他们赐予的福德。像我们喂狗喂猫喂鸡喂鸭,他们就可以不饥饿。我们上边有天人,有更多大力量的生命,或者觉悟的生命,他们也可以用法则来支持我们。也像我们喂鸡猫狗鸭一样地支持我们,给予我们方便与福德。

净土教法是圆满的给予、完成式的给予。你接受了就可以从无始无明中走出来;你不接受,可能有饿鬼的心或者有畜生的心、有地狱的果报,把你逼迫到那儿。要不然你为什么不接受这个生命的等持功德?就是完整的乐趣呢?一切佛菩萨在享受不可思议的法乐,不是断灭。他们以无始以来生命业缘的成熟来支持他们正觉、等正觉的功德,来展现这个功德。凡夫在业中,业业循环,无有休止,不得自在。这边是无始无明所推动的轮回轮;那边是诸佛如来殊胜光明轮,来照耀世间,滋润世间。

不为后有,或者说最后身,声闻的最后身就是寂灭安住,有余无余涅槃。这个涅槃,佛说化城,我们也说化城。菩萨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行利世间事。像以愿力身长住于世,我们说四大菩萨等等很多菩萨。

像释迦文佛示现大般涅槃之善巧,此因缘异熟故,他就去了;彼因缘尽故,他就在那儿取涅槃了。什么叫尽了?大家藐视世尊了,藐视佛法了,在这个地方疲惫疲厌了,世尊就取灭。取灭干什么?他到成熟地方去。因为有无量国土,有无量众生需要觉悟的善巧,需要觉悟法则的支持。像我们需要粮食与种种生命支持一样。一些修行者也需要佛的不可思议功德、教法的资粮,佛就去那个成熟的地方了。他称为大般涅槃——行于圆满轮,随机感应,普润十方世界,分身无数,行大自在,不动本座。

那种自在力,只能说觉悟的诸佛世尊在那个地方体验着,运用着那种不可思议的璀璨效果,就是光照十方。看到佛的佛像身轮——身光、项光加圆光,实际就是普利于十方法界,以一毫光普照于一世界百千世界等等。你说这是画出来的——你要是有能力,你可以不看画出来的,跟他们去交流。你福德因缘成熟了,就不是画出来的了,是你在三摩钵底中自然得见诸佛悲心方便。因为悲心对等故,能见种种佛世尊,能见种种本尊功德善巧或者所守护法界。要不然我们还在自己沉沦的法界中纠结着自己的业力、是非人我,痛苦不堪,消耗着自己的宝贵生命。可以觉悟的生命消耗在迷失的痛苦中,无疑是浪费。近代印光法师说枉受轮回、枉受其苦,就是冤枉的!

我们真正想得到生命不委屈、不冤枉,果地觉为因地心一定是完整的事实的支持,是真正自尊的建立。这个自尊是依性体的回归,依法界心的认知,来真正令生命在这个光荣之中得到安乐住。


4
佛完成式众生已度,一如载负各享果报

男众代表:今天上午我们在讨论完成式问题。有的师父说他发心做事,经常到中途会放弃,不能把这件事完成。其他师父就说和尚讲的完成式不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要做这个完成式,恐怕都不能出家了。比如要孝顺父母,要有老婆孩子,要把孩子养大……这什么是完成时候?也有师父说完成式是内心的回归,不是事相上的完成。上午有这样一些讨论。

以前师父也讲过完成式有另外一种表达,儒家叫事毕君子。今天祈请师父开示完成式的真正意旨是什么,能不能给我们再一次拈出?阿弥陀佛!

师: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讨论是一种参与,是心理参与过程。不管是取相的,还是依法则的,还是依自己感知、认知、记忆,对完成式可能有那么多说法。世尊在经典上说,佛出一妙言辞,众生随类而闻、随类而解。一个很平常的话题,每一个人听闻也都是随类、随心来摄取。可以说都有无量义,无量义本身称为性具义——它本身是具足的,像心是具足的。把它运用在种种生命现象中,就产生了十法界庄严相。

完成式究竟是什么标准答案?没有定法。要给它一个标准答案,似乎就禁锢自心、禁锢他人了。我们能不能说一个对完成式的认知?这可以谈,从各个角度剖析完成式。就是我们用种种法界心,或者说种种生命意识,可以作种种择取。

就佛的完成式来说,一定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他初发心一直到圆满无上菩提的过程中,顺性发心成就性修不二的事实,这样正等正觉的实质功德内涵展示了佛陀所完成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完成式。这个完成式普照十法界,利益着一切众生。犹如日轮,出于阎浮提,一切黑暗一时销融,一切灯光或其他光明在此大光聚中也一时淹没,唯有太阳光明。佛出现于法界,他这个完成式照耀十法界,令一切菩萨、声闻、缘觉、人、天、地狱、饿鬼、畜生、修罗等等生命现象在这个圆满式中被圆满接纳,圆满地照耀着。

我们现在学阿弥陀佛这个果地觉为因地心的教法,实际就是接受阿弥陀佛完成式的给予。就是来推导一切众生,或者说接引一切众生,或者说彰显一切众生与诸佛无二无别这个性体的实质内涵。就是一切众生未出性体大用——我们可以直取性体大用,从来没有出离过。只是因为你被迫,迷失于业力,不能自显、自明、自用罢了。

 佛陀告诉我们三无差别,皆是性体妙用,法界心之妙用。法界心一展示就是完成式——佛陀的完成式。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世尊——释迦文佛世尊在我们这个堪忍界中作狮子吼,宣化的他于此娑婆世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完成式的惊呼,就是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样事实的转告。使一切众生不再受其不圆满的愿望、善恶轮回的愿望、苦与苦的迷失的愿望,使我们咸有这个完成式的回归,即是如来智慧德相的妙用,无尽妙用!那是从佛陀修德中展示出来佛陀悲智方便的给予。因为佛的一切修为顺性起修,不为自求。他不设立法我与人我,但饶益众生于究竟道业。这是诸佛出现于世的完成式。

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来体验、学习、融入这个完成式,是佛唯说一乘、畅佛普度众生本怀的随顺。这个随顺,九界众生咸可以此因缘归入无上道。所谓同生彼国,圆成菩提。这是依正二报的完成式。我们知道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兆载永劫依愿修持完成的依正二报的佛陀的完成式,就是净土完成式。如天亲菩萨在往生论中列举二十九种庄严,是说彼国情世间与器世间主伴所成皆是正觉所现,是为完成式。所谓圆满觉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圆彰于此,普接十方有情,接引十方有情。

实际在他圆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功德事实之时,这个完成式完成的刹那间,一切众生得度已成为事实。因为啥?本无一众生可度故,实无一众生可得。因为众生在一切有为法的染著相续中、执著中、迷失中、被迫中,种种执著、种种轮回、种种迷失令其业相相续,就是无始无明的业轮轮转。但在诸佛大光明藏中,实无一众生可得。这不是矛盾,是随类取报,各显所用,正是法界庄严。他的完成式是无量光佛刹;他的完成式是彼国人民寿命无量、相好无量、自在功德无量、供养诸佛无量、行化自在无量。

你说他的完成式已经完成了,为什么还要接引十方众生?东方世界、南方世界、四维上下,为什么各个国土世尊还要劝化自己国土人民,从不退转菩萨一直到蜎飞蠕动,往生彼国?就是因为阿弥陀佛有完成式的事实。这个事实可以接纳一切众生同入如来会,就是共入无量光佛刹,享受此圆满式的功德。

举个例子比较简单。像海上来了一个游轮,大家都上这个游轮了。不管你年龄大小、有无体力、身体好坏等等,只要上这个船,这个船就给你同一载负,可以达到同一目的地。只是上面待遇有一点点差异——头等舱、二等舱、三等舱等等。不管怎样,载负力一如,速度一如,只是待遇有不一样。这个待遇不一样就是我们的心智择取。我们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接受阿弥陀佛这个圆满式中,实际是同一法性体性的载负、圆满报德的载负,这是一如的。但我们对自身的执著若粗若细,在同一载负中,还在享受着个人的不同待遇,所谓头等舱、二等舱、三等舱乃至统舱等等自取的果报。实际就是心智业力的成熟,虽然被载负了还在享受这种果报。这种果报是什么?在这个完成式托负下产生的相续。

人人都得往生,我们这个利益已经心安住于此,但我们过去的心智果报还在一个一个地异熟着、成熟着、再现着。你安心的情况下、载负的情况下,还在享受着你的果报。你说我在船上杀人,那可能会把你关起来;也可能你杀人太多,把你扔到海里去。不能说我上船了就可以为所欲为。很多人认为听到这样教法,我可以为所欲为了。就像说在那个船上可以杀盗抢劫了,那在管不住的情况下,大家真可以把他扔到大海去。

 我们接受了这样一个教法,安住在这样一个功德中,在船上可以相互帮助支持,同享佛力载负,直到彼岸。什么彼岸?像佛陀一样圆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像阿弥陀佛一样完成他依正二报所有功德。亦如彼佛,建立种种净土,得究竟方便。无量寿经下半卷有清晰直指——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菩萨行幻法,各得自方便。什么方便?他有自己方便的建立。建立什么?说我也可以像阿弥陀佛一样,再建一个大船来接引众生。当然也可以享受这样一个载负的功德。

在这个法义中,在这个完成式中,众生随类取用了。有人彻底随顺了;有人部分随顺;有人少分随顺;有人连随顺都不愿意,假借这个,都有的。我们从菩萨的完成式、声闻的完成式、人天地狱饿鬼畜生修罗的完成式中都有。

 我们学习阿弥陀佛教法,所依止的完成式,是以阿弥陀佛果地觉为因地心,来作为完成式的回归,来运用完成式的载负;使我们真正像佛陀一样,来彻彰、彻圆生命的价值,真正体验生命价值。你随顺得彻底者,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彻底者,慢慢地融入;少分融入者,慢慢地体验;没有融入,假借这个来挥泛自己的业力,那你就挥泛业力,穷尽之时也已有缘——你假借这个名字也有缘了,终将回归。因为你还有那样一个希望、那样一个光线、那样一个名言的缘,都是不可思议的利益。如人入栴檀林中,若打若拜,咸有香气。这个完成式是圆摄一切的,所以佛予一切众生授记。

净土教法是予一切众生摄化授记的。说九界同归,就是摄化一切,就是在这个教法上人人平等。生命都是平等的,不光是人类,其他生命一样同等地会得到这个利益。这就是圆满式的授记与给予接引的教法。这是从佛的角度来谈。


5
等付法藏性本无舍,以佛完成光照一切

回到世俗生活中,好比说在寺庙里我安一个居,先做一个完成式。什么?这九十天,不管遇到什么风浪或者高兴不高兴、身体状况怎样,我也要把它做下来——我先在这个小环境中体验体验,可不可以?可以!一个完成式一个完成式地做完之后,在这个地方不回顾、不修补、不填充,人就会在一个完成式一个完成式的支持下,像水银落地一样,各个圆满,各个清净,各个具足。

我们要是把每一个事情做得善始善终,无遗无憾,也就是从清净中流出来一个现缘,你就皆以无量光寿的安详与从容来处理每个现行业缘,那也是阿弥陀佛应化于世间的每一个业相善巧。不管哪一个业分中,我们都能以清净心、圆满心去来审视这个业,把这个业处理得善始善终,无有缺憾,那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可以在各个事相中作为一个完成式的回归、启用、相续等等,也可以认知这个因缘。所谓就路还家,也可以说事毕君子,或者说无量光寿照耀每一事、每一因、每一缘,行每一事、每一因、每一缘,安住于每一事、每一因、每一缘。

我们能不能这样做?从习惯上说,往往在接触这个法中,个人习惯、意识、所执、认取不认取、有没有疑虑还占上风。这个教诲我们慢慢地亲近,了知它的本性,揭示我们所谓信与不信、清净不清净、业习多么厉害等特质。在这个法则的不断运用过程中、实践随顺过程中,我们会了解九界同归的实质内涵、平等缘起的实质内涵、圆满摄化的实质内涵、光明遍照的实质内涵。佛十二光明,实际是百千光明的不可思议功德,在每一时每一事处皆能了知无量光寿对我们的支持、对我们的摄化、对我们的印契,或者对整个生命的圆满彰显。

 这是完成式的相续。像阿弥陀佛世尊因地,在世自在王面前说我已经观察二百一十亿佛土,也已经五劫思维,我立了这样的愿。世自在王如来说你快说,你说出来能让一切众生以此因缘满足无量愿望与善巧。他这个大愿能满足一切众生。为什么?就是法界的完成式,是随顺法性、利益一切生命、不舍一切生命的完成式。这种心量,这种作为,称为无量光,称为无量寿。

我们众生业分总是有量、有限,生命、意识、智慧、道德、作为等等都有限量制约。阿弥陀佛这个无量光无量寿名号是他的道德内涵,也是性德内涵,皆是性修不二的亲证的完成式的事实展现,就是一切诸佛的寿量,实际也是一切众生法性之体的寿量——性体寿量。回入性体,即得其寿量,就是光寿不可称喻!不知道怎么比喻,用恒河沙没法称喻他,用人的所有称量单位也没法称量,就是无量——无量寿,无量光。

这是不是夸耀?是不是宗教的夸耀?性德如是啊!稍有冷静,稍有思维,稍有观察,就能深入于此。当然你有三昧力善巧,就能深入一切法界,观察如是本质,如是清净,如是寿量。赞佛功德,随顺佛的功德,入此不可思议愿海,一切罪障一时销融。所谓众罪消灭,成熟菩提。这是阿弥陀佛的完成式。你说我们具足佛性,怎么样怎么样……我们这个完成式没有,可能就是听个名言,习气作为还很坚固,不知道还在受什么样苦与乐的支使,知见支使还在相续。

我们为什么要赞叹佛功德、礼敬佛功德、供养佛功德、请佛住世、请转法轮、常随佛学?为什么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去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就因为佛陀完成式无偿地、平等地、不择生命群体地、视若一子地回施给每一个众生。哪怕你骄慢邪见,哪怕你无端自大,哪怕你无端地迷失、痛苦、挣扎,他都站在你生命前沿,一直支持着你、接引着你、回施着你、等待着你、召唤着你、照耀着你,就是佛接引众生的悲悯心。

我们在人类的情绪作为中、生命隔距中、亲疏因缘中,会表现很多不平等的、起伏的、舍离的、眷恋的等等想法。在阿弥陀佛完成式的报德中,摄化十方,十劫以来,一如给予。也有人骂他,说念佛不能往生就在骂他。他分明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他已经成佛十劫,于一切众生无碍地回施,无碍地接引,无碍地印契。有人在骂他,有人在谤他,有人借用他的名言去做自己私下罪恶、颠倒、迷失的事,佛一如地给予因缘,一如地给予方便,一如地接纳着。

佛这种悲智广大、究竟摄化的寿量,就是他誓愿顺性所成的事实,就是完成式,就是性修不二的事实。性德,法性之体性,非有为法,非来非去,非生非灭,所以他寿命本来无量。随顺于此,展现生命妙用,就是生命妙用无量,寿命亦无量。

中国道家追求长生不老,昙鸾法师以前也去求仙经,想长生不老。他到道家一个智者面前求十卷仙经,回来时遇到菩提流支,就问佛教中有没有长生方法。菩提流支说佛教教内就有这样方法,予以无量光、无量寿,寿命无量。你修仙道能活多长?昙鸾法师说能活一千岁。菩提流支说这个寿命无量!因为顺性显示生命大用,顺性显示大愿之大用,慈悲之大用,方便之大用,这是佛陀的完成式。

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学习佛的完成式就比较简单、比较直接。这么说就比较本分,就是皈依佛;以佛的教法来皈依法,自利利他;令此教法长远住世,就是皈依僧。三皈依中正显我们与诸佛体性一如之本质,就是三无差别的一如本质,即是顺性——顺此体性、法性、觉性,能清净回归诸佛如来亲证的圆满式,你就是佛子行。佛子行是圆满式的契入接纳。

我们再造一个圆满式,不知道还有什么圆满式?这样可能把他单一化了,但不是绝对化。因为佛施教于世间不绝对化——功德是绝对的,他这种亲证是绝对的,但他不作施教绝对。为什么?给那些固执有情、自大有情、骄慢业习还没完成的有情以空间,要不然他们会谤佛谤法谤僧。因为这种自我骄慢、自大骄慢,你要给绝待的说法,他认为你扼杀了他的空间,仇恨心、嗔恨心或者谤疑之心会生起。所以佛在这个地方不作绝待说,说法无定法,广接世间。实际给每一个众生择取自由,给择取的善巧机会,尽量避免我们无意的自我伤害,就是谤法机会。

佛对迦叶尊者作嘱累,也是对弥勒世尊作嘱累的付法偈中,就是为了悲悯一切众生故,说“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来接引一切固化有情,令固化有情得以调柔,得以随顺的安慰。不作定法说。世尊说法无我,就是接引一切众生固化心智的最上方便。在这最上方便中还有人诋毁,佛是一切智者、一切种智成就者,已经审观一切众生的固化、固执、骄慢、邪见等心智,所以说付法偈来融化一切众生心、调柔一切众生心,就是成熟一切众生心,令一切众生心心有所归,称为付法偈——付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法,付累于一切众生。以阿逸多这个一生补处菩萨作为众生代表,来付此殊胜教法,即是圆满式,利益有情。

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净土行人,听了净土教法的完成式,要歇心于此,是福德成熟;不歇心于此,继续造作,佛也不舍我们。因为他这个体性无舍!在弥陀教法中没有舍离之说,性修不二之功德就是摄化众生、摄取不舍,他誓愿如是。作为学净土的人,也不存在舍不舍;可能情绪上、业报上、烦恼上会舍,你在教法利益上永远没办法舍弃。我们可以善自观察。阿弥陀佛教法中无舍于一切众生,摄化一切,成熟一切,不舍任何众生。所以以法为伴,究竟安乐。

净土教法充分揭示了依法不依人,是最适合我们这个国土、国情、人群的特质教法。因为没有啥人可以依,在阿弥陀佛这个圆满式面前我们都是普通人。不管你是凡圣善恶是非,也不管你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哪一方面重,你都是普通人。我们都以阿弥陀佛为师,相互作为同学、同志,同生安乐国土是我们共同熏修的实际利益,同享阿弥陀佛的圆满式,安住于此。

像我们同享地球载负,坐地日行八万里。让你拼命奔跑,你一天也奔跑不了八万里。但这个地球的成熟,他的完成式,我们坐在这地方不动,在浩瀚宇宙中每天都是八万里的运行。每个人不动本座,都是日行八万里。为什么?地球在宇宙间自然运转,给我们带来了极大作用力,让我们遨游于十方不可思议的宇宙法界。现在我们不知道待在哪个法界空间中,银河系在转,太阳系在转,地球也在自转,这样转来转去……我们一点体力都没消耗,这是地球完成式的载负。

法性对我们的载负没有舍弃。过去人说大地像母亲一样,载负一切生命。实际法性之体载负着一切世间,出生着一切功德。我们要了解于此,只有赞美了,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似乎是必然。除非你抗拒于此、骄慢于此、迷失于此。你对抗他干什么?很多人在坐地日行八万里,还想比别人强——人家也是八万里,你也超不过八万里,你再强也强不到哪里。哪个人用自己体力能日行八万里?地球转一周八万里,你丝毫力量没费。你在这个地方可以跑、可以蹦、可以跳,也可以睡觉,但这八万里人人公平。你再骄慢,也是八万里,他给予你了;你再自卑,他也给予你了;你清清晰晰地感激他,他还是给你;你怨恨地说地球多么不好,我想到月球生活——他一样给你。他给予是平等的,载负是平等的,法性给予我们的功德也是平等的。

弥陀报德教法中不舍一切众生,这是我们应该庆慰的不可思议的完成式的给予,就是性修不二的摄化,也就是三无差别的回归,也是自心妙用的成熟过程。他这个完成式彰显了一切众生心性本自圆满的事实、本自具足的事实、本自清净的事实,是令你歇心下来的最上乘接引、最上乘安慰、最上乘说服,说服你——你歇下心来吧!你说我不歇,我要搞些名堂——你可以慢慢搞,哪天累了,阿弥陀佛说歇不歇?你还不歇,就继续忙,在这个世间没有啥!

为什么提阿弥陀佛的完成式,不提其他完成式?佛完成式是一切众生可依可从的事实,不需要搞那么多。因为阿弥陀佛的功德,圆满完成了十法界或者一切法界的种种作为、种种善巧。就是分化十方,无所匮乏;光耀十方,无不圆满。他不缺什么!所以狂心一歇,歇即菩提。我们真有歇脚的理由与机会了,就是佛的完成式给予我们。要是不愿意歇,你还忙叨着。忙够了,你再说我歇着试一试——对!佛永远在接引我们,给予我们,不舍我们。

净土教法使人十分庆慰于依法不依人这个完成式的给予,大家同修、同学,共同运用这样一个广大事实教法。感人至深,令人身心安乐,就远离了现在社会上比较忌讳的个人崇拜。他崇拜个人没有用,一点意义都没有。我们只能随顺、皈命,平和地融入这个完成式,得到不可思议的完成式的支持与善巧。

慈法法师  讲授
岁次丙申夏安居日于鸡足山华首放光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