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读讲》:五、弥勒菩萨启教

 

【於是彌勒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帀。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爲菩薩開秘蜜藏。令諸大衆深悟輪迴。分別邪正。能施末世一切衆生無畏道眼。於大涅槃生決定信。復重隨輪轉境界起循環見。】


“于是弥勒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
这是常规格式。任何菩萨皆依佛威神发起这种圆满向往,就是顶礼佛足,恭敬瞻仰、归命赞叹、归命顺服;也就是右绕三匝,长跪合掌,与佛教相应,启发末世众生。所以说大悲世尊!


弥勒菩萨我们知道是当来下生佛。现居兜率内院,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来此阎浮提,现八相成道[1]
;龙华三会,度化无量众生,成就无上道业。弥勒、阿逸多、无能胜——这都是对他的称呼。


“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
当来佛在释迦佛面前为我等凡夫启问,代表我等启问,代表大菩萨启问,问甚深教义。“广为菩萨开秘密藏。”因为前面除众生三种惑乱——妄、妄而生花、幻花生处,这都是迷闷之惑乱。所以佛以不动智回施使我们远离旋复,远离轮回心,远离颠倒思维,归入圆觉心性,使我们入不动佛性心地,即是秘密藏。


“令诸大众深悟轮回。”
我们若对轮回认识不深刻,很难出离。轮回众生欲出离生死轮回、欲认识轮回反而不易。“分别邪正。”佛法本来是无二无别、无作无起,但若没有善巧分别则是漆黑一团,反而成无始无明,不是如来觉性。如来觉性从无分别智中分别出邪正,运用这种光明,不为邪正所左右、所染著、所熏染,不起不作,但是了了分明。众生的无明业是一团漆黑,事物再分明也了无分明,只是随自己情感取舍而发生倒见罢了。


“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
佛给我们清净道眼,道眼是无畏的,使一切事情能如实识、如实知、如实行、如实决断;非依众生取舍心、染著心、大小心来发生。


“于大涅槃,生决定信。”
于不起不灭不来不去之光明佛性、遍于法界之佛性,究竟归向,决定依止,决定随顺,生决定信。此决定信是大安稳处!若众生在此处知是一切众生本源、一切诸佛本源,得以真实归向,于法无有退转,于轮回顿得出离。因为不退转之因依渐教来说很难得。


过去说八地菩萨入于不动地,也叫净心菩萨,这时报德方能自动发生功用,没有退转因缘。阿罗汉亦复如是——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具此无畏利益,决定信才能真正发生。我们凡夫地怎么发生决定信?要仗借诸佛如来究竟果德回施。如净土法门中一样,以佛果德回施发起众生的因地觉,以果地的果德为众生因地心。这个地方是无畏的、无退转的,也叫决定信!


“无复重随轮转境界。”
我们现在的是非、善恶、六道种种差别因缘,都是所谓轮回境界。若不为境界转,此人必能转境!无实有断灭者——真正的断灭者没有,断灭不过是个邪见罢了。断灭取证也是一个幻化的一时境界罢了,是个化城,非究竟道业。所以说无有能实证断灭者。阿罗汉虽证得涅槃,但这个地方是化城。这个地方要深刻认识到。“起循环见。”众生在循环见中是是非非、善善恶恶无有休止,不能安稳,常被无常苦、变异苦、生死苦、有对苦所压迫。


【世尊。若諸菩薩及末世衆生。欲遊如來大寂滅海。云何當斷輪迴根本。於諸輪迴有幾種性。修佛菩提幾等差別。迴入塵勞。當設幾種教化方便度諸衆生。惟願不捨救世大悲。令諸修行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慧目肅清照耀心鏡。圓悟如來無上知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世尊!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游如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
我们轮回的根本是无明或者说无始无明。近代月溪法师判为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一念无明是妄念生起;无始无明是根本无明。无始无明无始有终,就是可以破除。它无觉无知,无来无去,无有生灭相、作起相,但是是一团漆黑,称为无始无明,假以法修持可破除。一念无明即一念妄念生起,无始无终,不能破除。因为这个破除,佛法也断灭了。这是他的判法,顺便提一下。以前祖师判法也各有差异,我们依经教比较方便。云何当断轮回根本——这个轮回的根本是无明。


“于诸轮回有几种性?”
轮回有几种?这是弥勒菩萨为我们提的问题。“修佛菩提,几等差别?修佛菩提即是无上菩提,非声闻。菩提心也叫道心。声闻有其道心,即是声闻菩提心;菩萨有菩提心;诸佛也有菩提心,诸佛菩提心称为无上菩提心。此处修佛菩提,直接告诉我们是无上菩提!菩萨上面有诸佛教化、一真回施,所以菩萨六度万行不为无上菩提,但能发起无上菩提而已。声闻缘觉但观四谛或观十二因缘,成就出离,证得圣果,也不是究竟道业,只是声闻、缘觉之菩提,不能称为无上菩提。

修佛菩提几等差别?他这个差别是几种修持?几种运用方法?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


“回入尘劳”,
即是真正得到利益。“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宗下祖师说是照顾儿孙。真正得到利益,像龙树菩萨所讲,你会游泳了,再来接渡溺水者则有方便;或者有船、有种种工具,再来接渡。当设几种教化方便——教是种种引导,化是度化、点化、成就给予。


“惟愿不舍救世大悲。”
佛教是救世的,不是标榜,他是真正救世之教化因缘。不是救世主,但是大悲平等回施!不是高高在上,是平等给予!所以说佛视一切众生若自己,视若父母,是如是说。一些外道说法中认为上帝创造了人,或者认为有个造化主高高在上。佛不是高高在上。佛虽受一切菩萨与众生礼敬、赞叹,并不是高高在上。他主要是大悲回施者罢了,欲使一切众生亦复成就如是功德。这个地方差别很大。


“令诸修行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慧目肃清。”
没有眼目没法修持!我们常谈菩萨六度万行——前五度不称眼目,唯有般若称为眼目;前五度如手足,有健康身躯如同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若是没有智慧照见,还是残疾人。虽然身体健康,没有眼睛则无以运作,无有方便。过去说无有慧眼,就是无有般若修持,但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乃至禅定,都不能发生真正功用,不能发起健康的身躯运作。般若之智,即是慧目肃清。也要有前五度,若无前五度,像有眼目而无手足,也是残疾人。现在这两种状态比较普遍,就是定慧不等修、不等持。


“照曜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
诸佛如来知见是无上的圆满的,一尘也加不入,一丝也减不下。“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請問如來深奧秘密微妙之義。令諸菩薩潔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衆生永斷輪迴。心悟實相。具無生忍。汝今諦聽。當爲汝說。時彌勒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
稀有啊!这样的启问是稀有难得的!


唯识所依的一部经典是《解深密经》。佛在此经上告诉大家:末世,就是到我们这个时代,无人能如理启教了。如理启教菩萨发了很多问题,为我们末世众生,就是末世众生启教请法亦无由!一些人参学,我问你怎么参学的?我来随喜。多数是说我拿了多少钞票、磕了几个头、给我摸摸头、说了什么话……已经很难发起如理如教之启问,没有因由了。龙树菩萨告诉我们末世众生有福者无慧,有慧者无福,就是此说,没有启教因缘。


所以释迦佛在此赞叹弥勒菩萨:善哉!善哉!如是善哉是为末世众生开眼目啊!


“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深奥秘密微妙之义。”
此深奥,非大菩萨承佛威神不能启教。到我们这个时代
,大家做贪嗔痴慢疑,很随便就进入了;而于佛法发生利益的因缘极为稀有!我从我个人身上也深深体会到了这个地方。


深奥秘密——说佛教有两种教:一是开显的表教,一是遮教。现在密教中也判为显教与密法。密教修持也就是法身修持,称为密法。显教是教诲、引导、增上,然后发起修持。这是密教对佛法的一种判法。众生本具,不能启用,说为秘密,不是说玄而又玄或者神秘,不是!许多人把密教当成是他心、神通之类,岂不知这些只是密教摄护的一种方便罢了,并不是真实的!现在人对佛教误解极大。此秘密不是玄妙,是众生本具——如是功德藏、秘密藏、宝藏,唯靠佛菩萨威神加被才能启开,称为秘密。微妙之义——细微,透彻,广大。


“令诸菩萨洁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众生永断轮回。”
就是出离生死苦海。释迦佛这是对弥勒菩萨的赞叹,他这个问能使我们得到这样利益。也就是希望我们对弥勒菩萨这个发问作为自己的问题,然后能发生这样利益。弥勒菩萨问,释迦佛答,就能产生这样效应——以问作因,以答作果之回施。


这一因一果,我们若能随顺,就会随顺如来觉性,迅速得到这样的法益。这真是不可思议的启迪!现在我们要能作随顺方便,学法很容易。过去人听法、习法,如饥似渴,如饮甘露,佛法法益特别容易产生。


“心悟实相。”
此心可以说是假以凡夫心悟真实心,实相即是真实心相。“具无生忍。”此忍有认可之义、有随顺之义、有成就之义。


忍不是咬牙坚持。许多人讲忍辱波罗蜜,说忍辱是别人诽谤我们、打骂我们,我们能忍耐、能坚持、不反抗——这叫相似忍辱,不叫波罗蜜。真正忍辱是无忍可忍,无辱可辱,不知道别人在毁辱我们,超越这种因缘了;它没有意义,这种伤害不能产生痕迹,是为无生忍。如是之忍会产生真正法益。像释迦佛于因地中,歌利王割截其身体,忍辱仙人反而说成佛先要度脱汝。所以憍陈如第一得度脱。这个地方要善思维!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十二位菩萨问的格式都如是,诸佛不以分别心回答众生,回答诸菩萨亦复如是。


“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若是随顺佛教,听顺教诲,依教奉行,决定会生大欢喜,生未曾有,得未曾有,见未曾有。这种未曾有的利益就是喜悦。世间人换个新房子、新家具、新环境都感到欢喜,实际佛法都是得未曾有之给予,从来都是未曾有的,每一个刹那都是未曾有!虽然不起不作,但都是未曾有的。


我们真正知道如来圣教,会发生无量欢喜。否则会麻木,于佛教没有喜悦。所以踊跃大欢喜是佛法利益现前之相。过去人听到法义痛哭流涕,如大山崩,忏悔过去的愚痴无明。真正听到法,心源顿开之时,真是欢喜雀跃,情不自禁,手舞足蹈!


以前我看夏莲居老居士写他念佛念到一定状态,或者说得一些正受,哭了三天,笑了三天。周围人包括家人都说他疯了。有时的确会那样。哭三天也好,笑三天也好,只是一种法益冲击,是一种悲欣交集状态。像人参禅参到某种状态,智慧奔涌,突然迸发的言辞可以说四十九日、一百日不休息,像疯子一样。言辞不断,这成病了,称为禅病。讲法讲不好也会堕那种状态。这时要有善知识棒喝。有善巧者,或者睡七天七夜,或者坐三天三夜,也过来了。没有善巧就会生病,病一发生,别人听不听他也一讲几个小时。


以前我感觉自己似乎有这种病,也生恐怖,忏悔,休息一段时间过来了,讲法缓慢了。以前一讲也如洪水暴发,一发不可收拾,似乎能摧毁一切。实际多是禅病或者言语不能自制之病。在此处若不觉察,会贻害自己、贻害他人。我们奉教欢喜,虽是情不自禁,要是真正能得善利,还是能把持自己的。


【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婬欲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爲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衆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爲因。愛命爲果。由於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復生地獄餓鬼。知欲可猒。愛猒業道。捨惡樂善。復現天人。又知諸愛可猒惡故。棄愛樂捨。還滋愛本。便現有爲增上善果。皆輪迴故。不成聖道。是故衆生欲脫生死。免諸輪迴。先斷貪欲及除愛渴。】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我们看生死本,开始给我们找轮回根了。轮回的根本是什么?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释迦佛用极亲切的话告诉我们:恩爱贪欲是我们的生死根!世间人讲爱情,讲这个讲那个,都是生命轮回根本!


我们欲界众生都以爱欲为根本,都因爱欲而来到这个世界上轮回。见到父母不净行,女者缘父,男者缘母,投胎而生。所以来处不净,生处不净。过去有观三十六种不净。故有轮回——这言词很亲切,不是说我们轮回有过多东西,因为恩爱贪欲就够了。


“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
这称为四生,常说四生九有之类。“皆因淫欲而正性命。”佛说的很真切!欲界四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我们生命就来自这个地方,这没什么可遮掩的。


“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看看自己!有爱就有恨——有爱则有贪、有取,不满足则起嗔、起恨,一切烦恼由此而生,一切轮回由此而生,由爱憎而生。有些人学佛也是爱憎分明,反而比一般人还苦。

像在文革时间,有些家庭中夫妻、父子、母女等,因为爱憎分明,分出来他是这个派、她是那个派,搞得乌烟瘴气,甚至动刀动枪,一家里人反目为仇。很多人来到寺院,也会说这个人好或者有佛法,那个人不好或者无佛法;对自己感到有佛法的人可以割肉给他吃,对感到没佛法的人恨之入骨。所以许多人是混入佛教,因为他不搞佛法,在搞阶级斗争,特别可怜,苦难不堪!文革不是毛泽东所发起,而是大家这种心业或共业的感召。现在人这种因缘还比较重。

爱为根本——佛给我们说根本了。轮回的根本、无明的根本、生死的根本,原来是爱!


“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汝爱我色,我爱汝身,女爱男,男爱女,纠缠不清,生死轮回,无有休止。男女之爱,就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是我们人类面临的生死根、无明根,贪嗔痴慢疑都从这里发起。因为人类选择性特别大、跨度特别大,人身极难得,但人的爱憎特别分明,因为人的思维意识、分辩意识极强。


“欲因爱生,命因欲有。”
我们这个命就因为父母媾合产生不净的红白二种子,因为欲有——色欲、男女色欲。佛在许多经典上直接指出这是我们生死之本。千变万化,不离其宗。情爱伤害的果报苦不堪言。很多人因为情爱,得不到就自杀、跳楼、让对方毁容,得不到所以起嗔。现在人因为自己的虚妄设计,也会产生这样因缘,爱到极处会生嗔。像那种虐待狂,残害生命,杀人为乐,也是爱极生恨。


“众生爱命,还依欲本。”
我们对自己这个色身特别爱护。越是下劣众生越贪爱自己。你看苍蝇或者一些小虫子没事就洗涮自己,猪猫狗鸭都会洗涮自己。像猫,一会舔舔爪子,一会洗洗脸,然后摆弄摆弄尾巴、梳梳身上毛……越是生命脆弱的因缘,越会贪爱生命,在爱自己的因缘上付出越多。描眉、画口红等等,这样的人情爱炽盛。我们末法时代人就是爱欲炽盛——欲、占有欲特别强,这是末法时代一个特征。众生爱命,还依欲本。这个本就是欲,由欲而来。


“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佛教我们发大乘心。在《妙法莲华经》中赞叹药王菩萨,乃至说燃臂、燃身。菩萨戒上与楞严经上让我们燃香供佛,主要使我们有舍的因缘。每年我们出家师父在一起,都有燃香、燃灯、烧一点肉皮。其实佛不需要这个,主要是破除这种爱命的果罢了。这是佛的一种教诲。若依此行,渐渐能认识到这个生命虚假,或能超越它,或能有个善巧机遇。


“由于欲境,起诸违顺。”
欲望澎湃会越来越大,人的欲海难以填满。你第一回随顺它,就有第二回、第三回……十回有一回不随顺或者违缘一现前,嗔恨心马上发起。喜顺缘的人就是欲炽胜的人。有人把欲转到男女身上,有人把欲转到钱财上,有人转到官位上,有人转到名闻上……还是占有,改头换面而已,同等无别,都是苦本。任何人违背他,他第一个概念就是嗔恨,就是伤害他自己的因缘了,没有其它。


“境背爱心,而生憎嫉。”
这样的人妒嫉心还特别强。比如他想得到某种因缘,别人得到了,他便生妒嫉与憎恨。妒嫉之人会不惜一切代价、不惜一切手段、不惜捏造种种罪恶,编造别人罪恶之时不惜一切言辞,如钱塘江之潮水,奔腾不可抑制。


“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
这样的人必受其报。没有证得佛果之前,因果丝毫不爽。有人说不怕因果,说因果对自己没用——这样的人,因果对他惩罚最厉害。未亲证空性、佛性之真实,未入不动地,这都是未证言证之狂话。随顺说叫增上慢、无知罪;说难听一些是打妄语、犯于性罪,多受虚妄果报!


未证言证,末法时代这样人特别多。地狱饿鬼,你知道是虚幻业,但是挡不住。人到痛苦面前,知道是虚妄,瞪着眼也没办法。说大话时一个赛一个,不怕因果;真正因果现前、业力现前、痛苦来时,虽然是虚妄的,根本受不了!所以消除业障还要慢慢地渐次修持——悟是可以一下悟过来,行持还要一步一步走过来。


“知欲可厌”,
欲甚可厌,但现在人纵欲无度啊!依止快心、快意,骋情自在。道宣律师在《净心诫观法》上说末法时代人多舍师学。就是不依佛教,不依师教,早早离开师长与戒律了。为什么?依止快心!““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虽然对欲感到可厌,舍诸恶,习诸善,也不过是人天果报罢了。


“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
弃爱乐,就会舍这个因缘,爱本还没有丢,还有取舍。“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回故。”这个地方善果多是禅定,于色界无色界天。因为他将爱乐与善恶都舍弃了,就可以到色界禅,从初禅到四禅或者到非想非非想,证得种种禅定,叫增上善果。但这也是轮回业,非是无漏业。


“不成圣道。”
禅定不能说是佛法,佛法含禅定之因缘。现在世间人干脆把善法当成佛法。有人说你们佛法不就是做点好事吗?与人为善吗?不吃肉吗?现在有些人不是从迷信上来认识佛教,就认为佛教是食素。


“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
我们看看自己的贪欲啊!贪欲炽盛之时会转移方法的。也有人舍弃俗家,舍弃种种因缘的贪——男女之贪、财色之贪、名闻利养之贪,到佛家来搞一些贪,贪什么呢?贪法!我经常见人到处求法,求而不修,他说我以后有因缘再行法——说的挺好,还是贪相,不得清净法益!现前利益没有,还在奔波。当然这比贪世俗好得多,还是有对之说。


“及除爱渴。”
有人说一天不见某人我就受不了——这叫爱渴,像饿鬼需要水,闻到水他就会拼命扑过去。这都是情系,从学佛角度来说是可耻的。从人道上来说可能正常。现在社会因缘极为错乱,在世间学佛欲得清净法益极难极难。


【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爲本。但以慈悲令彼捨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若諸末世一切衆生。能捨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迴。勤求如來圓覺境界。於清淨心便得開悟。】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
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及至说种种教化亦复如是,但以顺应众生、接度众生为增上因缘,不是自己发起,非以爱为本。但现在人学佛往往是以自己需求、以满足自己需求为学法因缘,还是以爱为本。这个地方要对比差别,对比出来我们就有随顺法性的因缘了。要不然我们没有学习佛法的因由,一搞就堕入世俗。


“但以慈悲令彼舍爱。”
观世音菩萨的教化最为明确,若以佛身得度者——得度就是令舍爱。他不是爱为本,他是欲令我们得度罢了。以慈悲为本,以智慧为本,以方便为运用。


“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菩萨若不随顺种种众生的生命,就无以施教,不入种种梦幻境界,就无以度脱梦幻众生。所以诸佛如来以三摩钵提示现幻化境界,接度幻化众生,不染著幻化境界,这叫三摩钵提,也叫三昧。诸佛如来施教,有无量三昧善巧,于幻化境界显现种种欲,杀、盗、妄、淫都会建立。在《央掘魔罗经》里说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就是示现恶。藏地一些修法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修持、随顺众生贪嗔痴慢疑而发起修持,这都是诸佛菩萨方便施教,为接度此类众生故。


有一菩萨入魔宫殿,波旬五百魔女向他求爱,说你若爱欲我们,我们就跟你学习佛法。这位菩萨说大家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满足汝等一切所需。也是这样教化,不以爱为本。众生以染著、以爱为本,与此差别很大。看不到这个地方而盲目习仿,可能会堕落。很多人看济公活佛吃酒吃肉,说我也要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那是妄语者。济公活佛可以吃死变活,可以吃肉吐金、用涂佛像,你能吗?这没什么,不过是一种善巧方便罢了。众生见其作为,不知其心行。


末法时代这样的人特别多,嘴上说空,行在有中,多堕罪恶,因为爱欲。现在人口中讲阿弥陀佛救度我们了,然后行自己私欲、情爱,纠缠不清,爱憎分明!这都堕入魔眷属了,被爱欲魔所染。


佛教化不如是,他要我们断爱本、出生死海啊!阿弥陀佛平等回施是一切众生咸得往生,无一众生得以舍离,同时修行,咸得饶益。这是清净平等之觉,非爱欲之发起。但现在许多人修法,拿佛的因缘作挡箭牌,自己在下面搞贪嗔痴慢疑、名闻利养,真是可怜。欺骗于佛,堕落无极,不知堕落到哪一道!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
这个地方看你是不是舍欲、是不是舍憎爱了?你还憎爱分明,怎么学佛?张嘴就是学佛,下面给人搞爱、搞憎、搞恨,以满足自己私情私欲,这不是学佛之人。这个地方我们要深深思维啊!“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清净心中可以开悟。什么开悟?开什么悟?出离生死苦海之善巧与方便。


【善男子。一切衆生由本貪欲。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深淺。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
轮回是我们的本份,爱憎是我们的作业,所谓凡夫作业。若看不清这个地方,自以为是就太可怜了。许多人夸赞自己、炫耀自己——本来你的本都是生死本、爱欲本,还说自己有佛法,多堕魔眷属!啥叫魔眷属?受无量魔难!佛法如是说,如是教诲。


“显出五性差别不等。”

前面有问几等差别,下面讲五性差别。
“依二种障而现深浅。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正见没有,邪见炽盛,自以为是,认为天下就自己正确——这样人的身心世界都在崩溃边缘,苦难不堪。这个地方叫理障,理障会闭塞心源,身体也不好!


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事障是因为爱欲而发起,以爱为本,发起种种作业,是故生死相续。这个地方是事障,你只要做事都有障碍!许多人算计很深刻,隐藏得很深刻,都不顶用。一违背他就起烦恼,那怎么不成障碍?未断灭理障与事障,不能称为觉悟者,你自以为是不顶用!


【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斷滅。名未成佛。若諸衆生永捨貪欲。先除事障。未斷理障。但能悟入聲聞緣覺。未能顯住菩薩境界。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衆生。欲汎如來大圓覺海。先當發願勤斷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提及大涅槃。善男子。一切衆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習便有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若諸衆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爲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衆生咎。是名衆生五性差別。】


“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
以前我见到一个人,别人一说话他就鼻子一哼,不屑一顾。我们因为刚刚发心学佛,去求教,就感到自己问的问题特别可怜。后来看看经典,感觉自己挺可怜,感觉这个老师也可怜。自己可怜在何处?生在末世,见到这样因缘。这个老师可怜在何处?多病,多烦恼,骄慢炽盛,邪见炽盛。

现在这样人特别多,不能从自己虚妄的骄慢中走出,就是不能从爱命为本这个本中走出来,自以为是,骄狂虚慢,或者增上慢,不堕魔眷属也堕罪恶的爱欲的业流中,苦不堪言,还自以为是。


“若诸众生永断贪欲,先除事障。”
先从除事障下手。我们做事皆不因为爱欲而发起,就会从事相上超越,先得事无碍,事无碍归入理无碍,达到理事无碍,成就事事无碍,圆满无碍,所以入一切自在方便。“未断理障。”因为理障甚深、甚细、甚广大,事障可以渐除,是下手方便。


“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
从事相上舍弃,在理上并未通达,这样可以证得声闻、缘觉的利益。声闻乘过去叫根本乘,是自利发生之方便与善巧。所以在密教修持中最重视于此——声闻乘,就是自利现前;自利不现前不敢谈其他,也谈不上。在我们汉地,小视根本乘教诲,说为重视大乘,实际上口中说空,行在有中,反而比一般人还不如,不能相应故。贪大求洋,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干,一无是处。


“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
欲泛,欲回施自在的大方便,欲得到这种大方便的因缘运用。“先当发愿勤断二障。”誓愿力是佛法中第一方便力!诸佛皆依愿而成就,依誓愿而建立,标心成就功德相。


现在我们学佛人基本上没有誓愿,所以修法往往茫然不知所归。走一点路就茫然了、走一点路就茫然了……没有誓愿,没有大的誓愿,没有尽未来际的殊胜誓愿,没有顺性誓愿,所以很难圆满佛果,即生得以成就。故应先发誓愿。


“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
假设事障与理障能伏——不说断,因为断与伏还有差别。过去判三贤十圣——三贤与十圣的差别,就是四十个菩萨次第的差别。三贤是伏见思二惑,十圣是断二惑。贤者已超出常伦,但还不是究竟觉道。这是过去教下的一种判法。“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入真正圣位了。


“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
这话真是惊天辟地——一切众生皆证圆觉!前面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证佛道。这个地方是一切众生皆证圆觉——真是狮子吼啊!唯佛能宣化这样甚深教诲。听到这样的话能毛骨悚然,那是真正善根成熟者。若不如是,需要审视自己。南无阿弥陀佛!


“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
一切众生皆证圆觉,像我们知道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也就是法界得度,也就是法界同生,法界成佛,法界光明,法界无碍。与这里说法一样——一切众生皆证圆觉。实际是诸佛亲证光明之地!也就是佛的果德回施、三身回施、利益回施、圆明无碍的回施,最彻底的真实教化。


如无量寿经所说“欲惠予众生真实之利”这个真实所在——真实的功德,就是一切众生皆证圆觉。若能深知此语,真是不可思议,就会发起如来因地法行。净土一法亦复如是,是最上乘教。过去净土法门祖师这么说,其他教门祖师也这么说:净土法门是圆中之圆顿、了义之了义之了义教、径中之径!很少人能甚深地思维这种教化因缘,知道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殊胜!很难知道,怎么办?佛再从其他地方启发。


一切众生皆证圆觉,像阿弥陀佛发愿一样:“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俱来我刹就是一切众生皆证圆觉。“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此即是皆证圆觉,本来是这样子的。佛的愿望,佛成佛之时,知道一切众生皆证圆觉。这话真是撼天动地,我现在也感觉到大地震动。大家在这个地方要审思,闻到这个地方真能哭的;生大怖畏也是好事情;若无动于衷,要审视自己是不是在学佛?自己是不是真正在运用佛法呢?


以前我看无量寿经,说有人读此经典毛骨悚然,痛哭流涕,此人从善道中来;若不如是,或者疑惑、诋毁、不生欢喜,此人从恶道来。我开始就感觉自己从恶道来,后来读多了,真是毛骨悚然,痛哭流涕!这是佛启发我们善根的一种因缘。我也是强借这个因缘希望启发一下。


一切众生皆证圆觉——知道净土法门的人,在这个地方不得利益是不可能的;真正知道净土法门,与这句话的内涵会相应。


“尔时修习,便有顿渐。”
佛果德回施就是这句话——一切众生皆证圆觉!(师击掌)这真是不可思议!一切法的修持皆依大愿为标心立向的最初方便。若不能标心立向,一切法益无由建立。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当先发愿”,发愿最为重要,“勤断二障。二障已伏,能悟入菩萨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依善知识的种种教化则有渐顿。


“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所谓大圆满回施,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这在佛教教诲中甚难遇,就是究竟圆觉之回施。像阿弥陀佛名号——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俱得佛之金色身,俱以大悲心度群生,所以一切众生皆证圆觉。这样利益是普等回施的,都是最上乘回施、最上乘摄化、最上乘给予。


“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
很少人愿与恶人为伴,大家都希望遇到善友;包括恶人也喜欢平和踏实的人,不喜欢罪恶的人,再暴虐的人也喜欢平和的人。“是则名为外道种性。”若遇邪见者,未得正悟,会堕入外道种性,因为知见相互影响。于此五浊恶世,恶友遍布,邪见炽盛,若无净土法门摄护,我们只有逃之夭夭。若无圆教真实功德回施,这个世间太可怕了。


“邪师过谬,非众生咎。”
众生堕落皆因邪师而引发。末世啊!一般的自误还不算什么,误他就太可怕了!因为末世人的心性衰微,不知趣向,所以邪师引度于人特别容易。现在不管哪个阶层人,都比较脆弱,容易受邪师误导。因为邪师也是多承众生妄想心性之需求,给予妄想之法、狂妄自大之法,特别容易满足。


“是名众生五性差别。”
显现五性差别,区分为五类。


【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乃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無始清淨願力。若諸末世一切衆生。於大圓覺起增上心。當發菩薩清淨大願。應作是言。願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莫值外道及與二乘。依願修行。漸斷諸障。障盡願滿。便登解脫清淨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域。】


“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悟。”
众生唯依爱欲,生存于世间,作诸取舍;佛菩萨皆是以大悲。这差别大得很,要把这个地方看透。


“乃至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与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无始清净愿力。”
佛菩萨皆因愿力而住世教化,显现随顺因缘;我们众生皆因爱欲而住世。爱欲与愿力的差别极大:愿力是为接度一切众生,化令众生成佛;爱欲是自己的占有、变化的占有、扭曲的占有,除此之外别无他物。这差别太大了。这个地方我们能看清楚,这篇文字也就发明启用了。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于大圆觉起增上心,当发菩萨清净大愿。”
下面引导我们发愿,因为我们现在人很少会发愿。如文殊菩萨在我们晚课上发愿: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也是引导我们发愿,帮我们发愿,让我们来习这个愿,依愿而行。


现在人学佛,把愿一断,下面学佛无由;不标心,不立志,就无有去向,会茫然。我们经常听人说不知道干什么好——没有大愿,没有愿护。我们每天晚课都那样念——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每天这样念干什么?指导我们行为。


现在的人一张嘴就是我怎么样、我有多大善根、我有多大威力、我有多大神通、我有多大本事……不光为自求,还炫耀自己,有一夸十,就是不知道菩萨之愿!不知道菩萨志向!不知道什么叫智慧?什么叫愚痴?愚痴是有我、我所,炫耀自我;智慧是无我、我所,但饶益有情。此处不容混淆,不允许混淆。


“应作是言:愿我今者住佛圆觉,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与于二乘。”
外道不能了生死。二乘但得自利,断灭大悲。


依愿修行。”依愿修行就是修无上乘。文殊师利菩萨的愿是最明确的愿:我今发心,不为自求——就是断理障与事障的方便。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这都是从事上来阐述理。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诸佛亲证一切众生本证圆觉、皆证圆觉。这是大智慧所见,诸佛所证,依此修行会随顺如来觉性,发起现前功用,即生得以成就。若不如是,搞情爱、搞是非、搞斗争,津津有味,轮回无穷!“渐断诸障。”诸障即理事二障。


“障尽愿满。”
障尽,会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谓法界同成,同得饶益,一时同得的利益。也就是无碍之根本所在,因为无有差别也就无有障碍。此处不可言说,大家应真正实践,否则无有利益。“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证大圆觉妙庄严域。”域是广大的区域、自在的区域、解脱的区域、休息的区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彌勒汝當知  一切諸衆生  不得大解脫  皆由貪欲故


墮落於生死  若能斷憎愛  及與貪瞋癡  不因差別性


皆得成佛道  二障永消滅  求師得正悟  隨順菩薩願


依止大涅槃  十方諸菩薩  皆以大悲願  示現入生死


現在修行者  及末世衆生  勤斷諸愛見  便歸大圓覺】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弥勒汝当知,一切诸众生,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堕落于生死。”
我们要是打着学佛或者出家的旗号来贪欲,真是冤枉了自家,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身家性命,对不起周围因缘,更对不起佛教。


“若能断憎爱,及与贪嗔痴,不因差别性,皆得成佛道。”
若证得平等法性,远离爱憎,贪嗔痴无由了,生死无本了,即得成佛道。“二障永销灭,求师得正悟。”师者,以佛为师,依究竟善知识为师。“随顺菩萨愿,依止大涅槃。”要随顺菩萨愿、诸佛愿,不要随顺自己那个占有的愿、虚妄的愿、自以为是的愿、爱恨的愿——那不是愿,叫欲、染欲、爱欲,是生死本,与菩萨的愿差别很大。


“十方诸菩萨,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
菩萨摩诃萨皆是以大悲愿力而示现入生死,因为他自己没有爱欲因缘,没有发起爱欲的因。何以故?为度脱众生故,欲予众生清净法益故,欲予众生清净解脱知见故,何有爱欲?没有自我标榜,这个地方是无我的。


“现在修行者,及末世众生,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圆觉。”
你把爱见一断,放得下,超得越,平等法性自然现前,大圆满觉也自然能运用。若不如是,堕爱见魔,受无量生死苦报。


 

 


[1]
佛示现人间,有八种相,名八相成道。一般所说八相是从兜率天下、托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转法轮、入涅槃。

慈法法师 读讲

岁次庚辰(2000)中秋于西安大圆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