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行者的足迹——短出开示集》:佛法传承依教奉行——从普贤愿王与功课内容谈法则实践

   梵行者的足迹——短出开示集


慈法法师 开示


岁次乙未仲秋于山东费县丛柏庵

 

 

    我们先来礼敬三宝,祈求三宝对我们有依正见接触教法这种殊胜意识的给予。因为听到一些说法、想法,这节课想着重提一提释迦文佛乃至过去诸佛世尊所传递的法则。这个传递就是代代相承传递的重要性,或者说皈依的重要性。我们通过一节课对传承有个礼敬与认识。

我们在平时学佛交流中,常常听到人说我认为、我想、我以为……这个时代“自学成才”的人特别多,就是用自身已有思想,在接触经典教法后,无外乎是拓宽了一些思想触觉或者方方面面,对人生真正有深层启发吗?对改变人生、觉悟人生真正有指导意义吗?

许多人会说这个道理都知道、都了解,一旦到执行作为面临具体事情之时,这个道理就变得十分苍白,就是道理明白但做不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在佛法传承体系中,十分在意这个地方。我们这一劫数以来,从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到释迦文佛,我们现在学到的教义、教理、教法就是这一代世尊——释迦文世尊所施教教法,是一代一代人严格地不增减地守护、实践、传播下来的。不是我们想当然,或者假以自己意识理解就能解决问题的。历代佛法、教法,没有离开传承这样一个机制——传播与承接。

传承机制一旦终结,像我们现在搭衣、吃饭、念诵,可能都不会了。没有任何一个老师能给我们哪怕最简单的一个指导。要是没有指导,僧法可能就迅速地在我们这个世界中消退了,迅速失去其住世机会,迅速失去了。

现在大量存在一些人想当然、自以为是,或者拿自己想法去维护自己想法,不管是出家在家。无疑地他会终结佛法的传承。终结佛法传承,会造成道理明白,在具体问题上不能实施。这个终结基本上是灭法性质的,像波旬在佛灭度后所发誓愿一样,来破灭世尊的清净教诲、清净传承。不管你是出家在家,用自己业力习惯推动,在这个推动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力就是:道理明白,但做不到!

这一定是我们心中的烦恼、无明遮蔽了心念。这个遮盖心念会使法不能清净相续下去,法则的清净相续就会在现缘中受到极大制约。在家居士简单一点,出家人拥有这种身份与角度,若是直接终止大家对法的承接,或者直接终结传递法则之信心给予、除疑给予、实践去除烦恼之具体方式方法给予,佛法就会终止。在我们现成佛教中,皈依、礼敬、了解传承来源,就是佛法的正知正见;不是把它当成道理,是当成可以实践的方法与交流形式,就是传承形式。

我经常听到人谈论,就是说这是佛的道理、菩萨的道理、声闻的道理,跟我们没关系。说这个道理我也明白,我甚至说的比你还好,但是我做不到。这就是没有接受教法的传承过程。这个传承过程,他没有真正地无疑地接受一个可以实践、可以指导我们意识、思维、言说、行为的实质推动力与作用力的法则。所以他说这是个道理,理解了,做不到。

现在出家在家人,尤其我们在这短暂的半个月修学过程中,一定要学习可以用、没有疑虑、可以实践的方式方法。不学那些高尚的、玄妙的、用不上的理论。要学习那些理论,就成为空洞的、没有作用力的、假设的法则。这个法则会贻误大家!变得越来越会说,甚至思辨力很强,但是烦恼心地与法相应的机遇反而越来越少。就是于佛教没有信心,于法则没有信心,于法则没有喜悦。而会装模作样说一些类似佛法的法则,装模作样做一些类似佛教的行为,甚至搭上这个衣服。

若是不解决自己心灵深处的烦恼,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解决自身烦恼的相续,令心觉悟,令心无染,令心在业习上逐步解脱——没有这样的作用内涵,我们要警觉,一定要认真了!那样持续下去,你会越来越没有信心。你开始接触佛法有新鲜感、有喜悦,慢慢那样下去就没有信心了,没有法的喜悦了,没有深入佛法的愿望了,甚至把佛法当成无用的摆设。像花瓶一样,好看,但不起作用。

我们这半个月要警觉这种内容!要有所谓谈玄说妙,可以放一放。哪怕学一点点,像我们来礼敬佛陀,每天这个简单的礼拜,这里面从初发心到圆满菩提都有功德、都有利益。因为我们从初发心了解自心与佛、众生没有差别,来执行、来实践这个法则。大家知道在礼敬过程中有毗卢印,毗卢印即是周遍清净、一如安住之表达。人礼敬下去,站起来要结这个手印。这个手印的表达就是周遍的清净、一如的功德安住,就是圆满报德的即下呈现。

礼敬本身,就在我们礼敬佛陀之时,要了解我们的身心世界与佛陀的身心世界原本无二无别,原本是清净,原本是圆满。因为我们后天造作,因为我们分别、执著、无明的蒙蔽习惯造成一时遮蔽,貌似有别。这个别是分别心、执著、妄想造成的蒙蔽下觉知。原本这个没有意义,是缘着无明、分别而生起的一种见闻觉知的烦恼制约的觉受。我们礼敬时就要超越这个无明烦恼分别执著的感知,来认证、了解、实践我们与佛功德无二无别之清净、如实安住这样一个事实内容。

礼敬,我们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成菩提,都可以实践,都可以运用。所以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有十大愿王的具体修行指导。这里面没有高尚话,修订方法十分简洁,修行内容十分直指:一者,礼敬诸佛。

礼敬诸佛有这样的威德与善巧。我们心中假设是烦恼现前了、假设是自我业力蒙蔽了、假设很烦躁、假设很执著某个事情的得失,你到佛前简简单单地做做礼敬,做这样一个自心原本清净、报德原本圆满、与佛原本无二之修持、实践,明确这个过程。我们的烦恼、执著、分别、焦虑会在礼敬过程中慢慢放下,让我们觉悟本心清净、本心圆满,回到清净圆满心智上来。

礼敬诸佛的修持是可行的,是有意义的,是有功德的,没有玄妙东西,是那么具体。这样一起一伏的动作中,我们能超越烦恼、分别、执著的习惯,能认识习惯没有自性,能了解分别是可以放下的、执著是可以放下的。它原本困不住我们,只是我们不了解它的无常性、变异性。

礼敬诸佛的实践,作为十大愿王中最简单修行方式。礼敬诸佛的内容与方式方法有许许多多,过去讲九种礼敬。我们用这种简单的没有任何玄妙的方法都可以达到实践、修行、觉悟的实际效果,来祈祷本来具足的心起作用,来用佛陀功德照耀印契我们,唤醒我们本来具足的觉性,使分别执著的妄想回归、觉醒,了知其实质。礼敬就是很好的佛法实践方法!这个地方没有“道理明白但我做不到”的疑虑、距离或者说与佛法的遥远状态。

第一礼敬诸佛,第二称赞如来。我们每天早课中打完板要撞钟,撞钟与早课要念楞严咒开章偈: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获法身。这个偈子整个内容赞叹了我们与佛无二无别的一心的妙用。这个总持一切心的妙用,就是首楞严大定。大定什么?在一切业相面前,一心未动、未摇、未染的事实,总持一切众生生命的根源。这个不动的根源、不染的根源、不变不增减的根源,就是首楞严,就是一心纯正、纯正一心的不可思议内容。这里面没有谈玄说妙。

我们在念这个偈颂时,随着偈颂内容能使自心“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这样刹那间回归,就是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之一心。此一心是至始至终在法界、在一切众生心地中安住不动之功德藏。不管你是迷失者、颠倒者、恶道、善道、圣道者,一心功德藏一如地广大地清净地展示着。我们在分别执著种种习惯的蒙蔽下,把他的作用遮蔽了、遗弃了、忘却了;现在通过礼赞、赞颂、言辞的念诵,恢复、回归到一念清净、一念在佛不增在凡不减的一心上来。我们就来实践楞严大定,就是“销除亿劫颠倒想”的最殊胜方法。这一刹那间,在这个礼赞的、赞颂的言辞下,一切业力一时荡除无疑,一尘不染的纯净心会表达出来。所以“不历僧祇获法身”,就是清净无染之心直接通过赞颂显示出来。

在我们修行的许多言说中都有这样提示。我们就会了解佛菩萨做些什么了,所谓“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他们了解了这颗心,回归了这颗心,他们的作为就是普利十方有情,唤醒一切有缘,同归如此一心。

这样一个称赞如来的方式方法。楞严咒、十小咒、大悲咒中处处都是这样礼赞,都是十分清晰、可以操作、可以作为的法则,直下展示菩提心之善巧的一个礼赞、一个赞颂。没有那么多玄妙,那么如实地让我们通过赞叹体会到佛法利益。

晚课中亦复如是。不管是阿弥陀经还是八十八佛忏悔文,通过我们对自作、他作、见作随喜的业力认知,同归极乐——了解一切业、法本自清净,就是极乐回归,就是一念同归极乐、消除一切业力染著相续的殊胜方便。此极乐就是法性妙用,弥陀报德展示,我们同生彼报土而安住于法性的事实。这样来洗礼我们一天的作为或者自身、他人、共业、交织的一切烦恼业习。

我们在念南无普光佛、南无普明佛、南无普净佛、南无栴檀香佛之时,就了解了原本是普净的、普明的,原本是心智如栴檀香普熏法界。后面所有文字莫不如是展示。

后面的蒙山让我们以慈悲心来替众生忏悔,揭示三皈依的妙用,导引一切幽暗众生、幽冥众生、未觉悟众生同生清净国土的不可思议法益。通过饮食的给予,对三恶道的召唤——对地狱众生、饿鬼众生、愚痴业众生,替他们忏悔,打开他们蒙蔽的业力,就是开地狱真言、开咽喉真言,消除他们吝啬的业报制约,为他们作皈依佛法的引导,使他们得安乐住,乃至回向于菩提道业。都是十分实在、十分具体、十分有意义的法的赞美与实践。

这是汉地功课经常实践的。我们一进门唱炉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诚意方殷。我们念这个词干什么?来唤醒佛菩萨悉遥闻、悉加持之事实。云来集菩萨,哪个菩萨云来集?现前大众皆是觉悟者、欲觉悟者、向往觉悟者、原本觉悟者。这个赞颂词就是修行,这个赞颂词就是心地,这个赞颂词就是功德。

诵阿弥陀经,诵到十方佛或者六方佛之时,我们就与十方佛、六方世尊直接祈祷交流来礼敬阿弥陀佛,像舍利弗一样听闻释迦佛的直接教诲,了知过此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彼世界有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来接引十方众生回归本质清净之圆满国土,所谓法性之土,弥陀报德彰显之事实,令我们得见得闻,令我们心智放心无疑地回归。念诵经典就有歌赞分,同时随顺经典指导,我们如理地随文入观去思维与观察,一样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

许多人做早晚课,但不太了解功课的内容。净土教法就是一生皆生,无有残余。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即是九界众生同显如来智慧德相之刹那,即是光明普照之刹那、无边光普照之刹那、炎王光普照之刹那。光是从什么地方生,从什么地方展示出来?从弥陀报德的证实中、从我们心智的映照中同时展示。没有一个众生不具足如来智慧德相,就是同生安乐国,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就是九界同归,九界供养。所以晚课中我们会念阿弥陀经、往生咒、赞佛偈,然后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来召唤——用这种赞美音声召唤、印契一切众生本自心中之光寿,展示他不可思议的同归的大用。

礼敬佛陀有不可思议的功德,称赞如来同样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功德。这里面没有任何谈玄说妙,没有任何所谓道理明白我做不到的内容。历代的善知识那么简洁平白地把日常生活变成修行的福慧因缘,运用本来具足光明心智的机遇,化一切业力成福慧方便,化一切烦恼业障成为我们道业庄严。没有玄妙、没有道理,那么真切、那么准确地告诉我们这些方法与内容。

十大愿王讲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我们在生活相续中,像我们搭这个衣、现这个形象,就是供养。这半个月你在寺庙里待着,你就是拿生命在供养,你拿生命在礼敬佛陀、称赞如来,在修行供养。你说我啥还不知道——那你也已经拿整个生命来供养,你不知道也在拿整个生命供养。这个供养就是与他形象同、语言同、作为同。内心你能不能同?我们现在提示出来就同。我们拿自己这一段生命来支持三宝的住持,就是佛法僧的住持。来实践佛法住世的一些简单作为与内涵,做做简单的功课,敲敲鈡,撞撞鼓,做一些最基本的搭衣吃饭。这样形象住世有了,念诵、唱诵、礼赞的内容有了。使人远远看去,这个寺院就有灵魂。

如果一个寺庙里没有僧法、没有念诵,进去了你会感觉空荡荡的,没有一点法则内涵,没有一点点法益传递,没有一点点法益形象的给予。虽然是短期出家,在这个地方待半个月,你也已经与佛法住世直接有个连接与契合,这本身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供养。你看我们吃午餐时说:供养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药师佛,乃至说弥勒世尊、观音、势至、清净海众等等,供养他们,祈请他们。这里面都是供养。在饮食前,饮食摆放是供养,唱诵是供养;你的意识理念是供养,身体作为是供养。在寺院这半个月,不管你心里是什么样,你的形象供养已经成就。我们搭衣、吃饭、作为都在实践供养。这个供养是彻底的,是完成的,心地清晰它就好。于此内容你生起喜悦尊重,其价值就能彻底彰显;生起的似是而非、模模糊糊,也是结一个缘,这个缘也是供养。这个法则也不需要懂什么,一样可以实践。

许多人中午吃饭的时间出一点点食、办一点点东西,念一念: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然后念真言作加持,放在那个地方。这也是供养,是持续释迦佛誓愿的僧众供养。过去僧人托钵以后就拿出一抟之食放在面前来执行释迦佛的誓愿。

大鹏金翅鸟的食品是龙,他把海水扇起来摄食于龙。释迦牟尼佛住世之时,龙王看到自己子孙越来越少,不能忍受,就到世尊那里请求世尊遮止大鹏金翅鸟。世尊召唤来大鹏金翅鸟,说你要悲悯龙王。大鹏金翅鸟说不吃龙我怎么活?因为他身体大,中国人说鲲鹏展翅九万里,所以他只能吃龙。世尊说你受不杀生戒吧!他说我饿死怎么办?世尊说你给我作护法。我们很多人会看到释迦佛像背后有大鹏金翅鸟站在那地方。

世尊说饿不着你,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大鹏金翅鸟说怎么让我吃?世尊说凡我弟子,若进食时当布施一抟之食,令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等杀生或肉食生命得到饮食饱满。所以其后许多出家人会拿一抟之食去念“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这样来执行释迦佛誓愿与承诺之相续。释迦佛已经取灭,他的弟子还在守护佛所传承的誓愿,一代一代布施于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等杀生嗜血食肉的生命,亦令其他生命得到安乐住。

因为这一点,我到许多地方就给大家讲这个环节特别重要!你若是佛子,若是出家佛子,当广行此誓,勿忘勿舍。何以故?这样能令释迦文佛的誓愿、授记、给予、许诺相续下来,那么我们是真佛子。这也是供养,是对释迦佛誓愿守护的供养,也是对其他生命相续的供养。

以前有的地方一缺水或干旱,我就给那地方人讲:你一定要念一念,要多布施大鹏金翅鸟。你多布施,龙王给你雨。为什么?大鹏金翅鸟不吃他们了!你说下点雨吧!他说恩人,我一定给你下雨!因为你是真佛子,他也真正守护他的誓愿,使你这一带风调雨顺。若僧人不行僧事,不守护释迦佛这个誓愿、授记、承诺,非真佛子。那么他也不下雨,干旱也正常。你没法度,他也不要法度了。龙王说我的儿子被吃完了,我还给你下雨?就不给你下雨了!要了解这一点。

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我们每天念真言与作为都在供养,这里面都是佛法修持,这里面有威德、有善巧、有不可思议之利益。这里面没有戏言、戏说或者吹牛的东西、玄而又玄的东西。像我们人类交往一样,那么真切平实。这里面没有“我道理明白但我做不到”,只有你做与不做的内容!其他法则亦复如是。我们往后所有推演,一切法都是这样——没有道理,只有你做与不做而已。

我们这样来接受佛法,来实践佛法,作为末世的释迦佛遗教的僧人或居士,都是不可思议的人,都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功德与利益,会把我们无始以来的轮回业终结——不是断灭,是化作智慧、慈悲与方便。把过去无明蒙蔽的业力变成清净灿烂的心智。这是不可思议的,是十分令人震惊的内涵!若不实践,就像有再好的东西你也不亲口品尝,它的味道你永远没办法知道。用思考或理解永远没有品尝它味道的事实作为来得真切、来得有内容。我们直下去实践,就是亲口尝一尝法味,而不是理解与不理解。

我们这半个月短出,就是直接的实践。这个实践很重要!我们行住坐卧都在支持着三宝住世,供养着过去的菩萨僧团、佛僧团、圣者僧团,令他们教法源远流长。我们在体会法味同时,也在令这个法则通过我们生命来传递、表达、安住在世间。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环节!佛教没有那种无端的高尚,脱离生活的佛法是没有的。就是让我们真切地在平常心中使用道业,就是佛法的法则。平常心是道!

也有人说些似是而非的话,你一听就晕。说的人也是晕的,他晕了把你也弄晕,两个人一起晕,就是无明晕。佛法不是那样,是清清晰晰一代一代传播下来的准确的作用力。很准确——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下面就是我们忏悔业障。实际忏悔业障是我们这个时代修行的一个极大方便。一念惭愧之心、忏悔之心可以使我们走出无始以来所有业力纠结,这不可思议!

我不知道大家忏悔过没有?沙弥在授戒前要拜忏——拜本师释迦牟尼佛来作我得戒大和尚!拜什么忏?就是我们要以本师之光照耀心智、照耀世间;忏悔无明、蒙蔽、分别、执著的习惯;忏悔我们自己制造的因果或者不能承担、不愿承担的埋怨、迷失、不堪忍受的业力负累。让我们知因知果,知因果自在,知因果由每一个生命自身造出来。埋怨没有了,相续没有了——没有埋怨就不相续;你面对,它就结束。缘生缘灭,我们的恶业不相续了。不因为一个苦业而相续第二个苦业、第三个苦业乃至生起多头苦业,而是终止我们的业力成熟。

你不能面对,你忏悔;能面对,你坦荡面对。你就知道此因果是由无始以来自身业力、作为相续产生出来。所以忏悔是极为重要的修持。严格说,我们在未成佛或者未圆满十号功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在此之前,都应该忏悔!为什么?我们有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心没有完全运用出来,还被某种业力、无明、烦恼蒙蔽着,你都应该忏悔。若自业、若他业、若共业,皆当忏悔。

普贤行愿品中讲得很简单:众生业尽,忏悔不尽。不光忏悔自业,还要忏悔共业、他业,忏悔一切蒙蔽众生的业障、业力、烦恼。代众生忏悔你心里是清晰的,知道无一法可得,但能揭开蒙蔽自身与他人的无明盖——这种蒙蔽的业障、无明的业障、所知的业障,能揭开。因为忏悔的作用,你不会说这个道理我明白但我不会做了。

知道忏悔,我们圆满的心、无相的心、清净的心、如佛一样的心即下起作用,即是真正安住状态。即下没起作用,就应忏悔所有业障,直下令此佛心起作用,不再受遮蔽、蒙蔽,不再令他委屈。

我们这节课,不管是借着十大愿王或者其他,提示我们一点:佛法不是道理,是觉悟,是可以实践与觉悟人生业力的每一时、每一刻、每一念可行的法则,是有益有利的法则,是我们觉悟人生觉悟生命十分简洁明了的、现行中可作可为的内容。不是玄妙,不是相互给予可望不可及的说法。一定是可行、可为、有力、直下可以给我们法益、法味、法乐、法果的事实。


 
这一节课希望大家有这样一个认知与听闻。在后面的相续日子里,认知与实践这样的可行的法则,尊重自己的机遇,善于调整、爱护自己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当下的言行意识,在每一个时节因缘不失时机地觉悟人生、觉悟生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