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佛欢喜日,慈师关于正行的叮咛(2)附录音

录音下载地址:

   
http://www.puming.org/download/baoqie/090715/090715-VOICE008_part.mp3

 

 远公大师开了一个净土法门修持的先河,他在庐山东林寺与一百二十三位在家出家的同修共同立誓:一生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相互策励。所以早期净土法门还没立宗,称为“结社念佛,同归极乐”。

减劫之时,大部分人,或者说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多是记人之过失,言谈人之过失,交流传播人之过失,而赞美于人、誉人善德的时代是增劫的时代,减劫时代人的寿命越来越短,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宽松、真诚、爱护的心理越来越少,所以人面临着许多共业的逼迫,那我们在这样一个纷纷攘攘的时代,我们怎么利用我们宝贵的生命来完成菩提道业呢?可能是有净土法门这样一个凡圣同修的,相互策励,皆以往生佛国为共同目标,皆以随顺佛愿为共同的修持方法,无论凡圣,九界如是,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共修的方法。许多法门是不能这样修持的,有其个体性。唯有念佛一法,往生皆是往生阿弥陀佛国土,修行皆是依阿弥陀佛的誓愿,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随顺阿弥陀佛的功德来修持,它是凡圣同修的一个法,利钝同归的一个法,九界同往的一个法,所以它是一个很特定的修行方式,这样给我们所谓的结社相互鼓励这样一个方式带来了十分坚固的基础,或者说它就适合这样一个作法。

我们这样的作法不是对某一群人,实在是对我们周边,或者说对所有的人做这样一个往生的祝福。因为六道轮回不可自制,不可把握,我们都知道人人必死,这是无疑的,但怎么死,没有几个人清楚;何时死,没有几个人能自身抉择的。那么从三个必生角度来观,往生极乐世界无疑是一条金光大道,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把握得到的这样一个安心的法则、清晰的归向,那我们可以把这样一个清晰的法则回向给每一个有情,何以故呢?一切有情的生命必然有一个终结,这个终结必然有归趣,但是大部分有情,或者说百分之九十九的有情是不知归向的,是没有自主的力的,那我们把这个归向明确在极乐世界,清晰地告诉有缘,那么就是所谓的结社的意义,也就是大家同归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不再彷徨于六道轮回。

同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无疑是一个最好的祝福、最好的回施、最彻底的一个提醒,也就是大慈悲的一个提醒,所以真正的念佛人与观音势至同行,与文殊普贤同利,何以故呢?虽是凡夫人,若念佛,可以普利九界故。我们这样一个胜因胜缘,能清晰地把现在安心、舍报安祥的这样一个通途的法则回向给有缘,也就是我们立誓的一个主要愿望,也就是五念门修持中第五门修持的主体的愿望,就是“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回向为首,成就大悲,入生死烦恼林中,游戏神通,依佛愿力故,来饶益有情,同归安养”。

五念门中的前四门的确是为了自身往生与他人往生的大利,那么在第五念门的修持中实在是现世即得安乐的,把佛的功德平等地自他回施与运用的一个返向修持的方法,虽然未生,已做往生抉择;虽然未生,已做往生人;虽然未往生,已做往生事,何以故呢?依佛愿力故,回施佛功德故,同生彼国故。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修持,所以净土法门有往返二种往生的修持方法,这样它的结社的机制和方便都很清晰,那我们作为有这样一个机会的人,能在这个世间,不光自己能安心,能正行,能立誓,还能劝化引导那些迷失的、尚不知道自己归趣的有情往生极乐世界,当然对那些已经得到了安心、已经有一个法则的抉择的有情,我们不必要去劝他什么,但是若他没有于法抉择,没有安心,没有一个清晰的舍报的归向,那我们自念、劝人念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同归于此,必然是一个大智大悲大威德的一个心智,虽然是在凡夫位上,但是可以做出不可思议的功德,何以故呢?能令往生有情一生成佛。凡夫能令其他有缘一生成佛,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是诸佛所赞叹,诸佛所守护。

是这样一个缘起,所谓欲令一切有缘一生得不退转,同归极乐,同步入金光大道,无所迷失,圆满菩提,这样一个广大的因缘,也就是平等面对一切众生做圆满回施的因缘,我们才立这样一个誓,这个誓实在是我们究竟意乐所催熟的,也就是顺性观察、顺佛愿观察的一个究竟意乐的认知得到的安心的喜悦,把这个喜悦传达给周边的有情,令其亦得到这样的安心、正行与喜悦。

 

   
文字整理:信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