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觉悟人生

点击下载音频

编者按:我们的生命不断被善恶因缘推动着,不管是什么缘,我们都可以去觉悟,也都可以迷失在其中。觉悟无疑是最光辉、最重要的一个选择,我们完全可以把所有的东西都跟觉悟画等号,任何东西都阻拦不了我们觉悟。觉悟不可限制,觉悟的效果就是得大自在。我们想在生命的历程中得大自在,心地的选择与发心很重要。明确了心愿与选择,我们就可以主动起来,步入觉悟之旅,成熟良知,知行合一,让生命明亮、自由、自在。

(一)明确选项 主动觉悟

实际我们的生命不断地被推动着。

这个推动的动力可能有增上的、善意的、顺和的、顺利的。另一方面可能大家感觉是恶意的、减损的、逆向的、危害的多。这两个都是推动,生命就在被动中被推动着。这两个都是缘,就是因缘、外缘在推动着我们的生命。缘有善、有恶,有顺心的东西,也有违背、逆着我们意识的这些方方面面,但它们都在推动生命的向前这样一个状态。

人活着,一般在恶缘这个地方,就会厌恶、排斥;对于善缘,就会喜悦、迎接、召唤。那它们都是一个缘。

今天我们讲到害虫,这个害虫呢,就是对我们有危害的虫子,人就怕它,尤其是女性怕它;那说这个益虫,人可能对它们有点儿好的感觉。实际它们是一个样子,都带着同样的生命。

不管是什么缘,我们都可以去觉悟它,这个你不能否认的。什么东西能不让你去觉悟它呢?!都可以去觉悟,当然同时也都可以迷失在其中。

实际像我们学习法则的人,重在于选择觉悟,觉悟每一个事情。不管什么来了,什么缘来了,那就来觉悟它。就是个选择,就是一个明确的心、明确的心愿——我要觉悟人生,那就开始了觉悟每一个事情的机会。

平时我们可能会在迷失、徘徊这两个状态中,这两个状态是我们自我习惯性的状态,或者说不明确的心理状态。这个地方稍微有点儿被动,有被动的一个推动。那明确于选项,我明确这样去做了,就是主动、积极的。

所以学佛是很积极的一个开始,很积极的一个状态。习惯任其发展,就是放任、放逸、放任自流。随他去吧!这个就是凡夫有情的常态。没有学法则,没有明确自己人生的价值,那就会有被动的习惯、徘徊、迷失或者执着。

那我们去觉悟它,因为任何一个事情都挡不住你的觉悟。这个愿望是很厉害的:我要觉悟这个事情,我去审视这个事情的现象与本质。通过它的现象,去认知它的本质,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嘛,我们就去在本质上用功夫,主动起来。

习惯也没问题,但你要知道这是不明确的、被动的,是放任性的,是被事相蒙蔽的。“这是真实发生的啊!”有些人说比较恶的事,“这是真事儿啊!”就是固化、固执,就是落在所谓的实有上,偏执于实有。说这是真的啊,落到边见上去了,那就会产生烦恼——固执的烦恼、执着的烦恼,烦恼就出来了。那觉悟呢,就是看到本质如幻、不可得,得到智慧与解脱、智慧与自由等等自在力。这都是你在这个选项问题方面出现了作用力的推动,都是个推动。

生命总是在活着,包括六道,就是轮回你也是在活着——你这一生是这个样子,你心中这回是人道,你后面是鬼道,或是其他什么道。你一直在轮回,我们的心每天也可能在轮回。那觉悟者不是这样,他在觉悟的法界,他这个选项明确了,他步入了觉悟法界,所以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世界观。不光是世界观的改变,而且是通过世界观的改变,作用力发生了改变。

这个害虫,实际无外乎是你把它确认了——自我的一个固执,习惯性地认为这是个害虫,像苍蝇、蚊虫、鼠类等等。我们中国过去有四害,麻雀吃掉粮食了,蝗虫吃掉粮食了,老鼠有鼠害,还有蚊虫等等;有的人说益虫,像啄木鸟等等,实际这都是意识上的一种认知。

(二)步入佛子觉悟之行

那能不能所有的东西都跟觉悟画等号呢?完全可以的,没有哪个事情说不能让我觉悟,对吧?我觉悟它,我去通过这个现象,认识它的本质,为啥不可以呢?!怎么不行?!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行呢?没有不行的时候,没有理由不行!我做这个事情,好坏我不知道,先不管它好坏,这个好也好、坏也好,先不管它,你去觉悟它是完全可以的。

任何东西都阻拦不了我们觉悟的这样一个作为。但习惯,它可以蒙蔽你。因为觉悟的东西会越来越清晰明了,习惯真是会越来越浑浊,就是积累的浑浊,它就越来越负累,越来越不能承担。积累就越来越厚重,那就越来越辛苦。就像陷阱、沼泽一样,你越陷越深啊!那觉悟就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了,越来越自在、自由,越来越喜悦。这跟习惯是反过来的,这个是必然的。

你看这同样是个缘,那我们是去觉,还是迷,还是徘徊,我们有选项了就好了。实际就是个选项问题,不管它是益还是害,益害不影响觉悟,危害不影响你觉悟啊,对吧?再大的危害,你觉悟,这影响不了你,对不对?所以一旦我们迷失、徘徊在某个地方,或者说执着于这个地方,这都会给我们造成一个很痛苦的状态。那要是觉悟它呢?不管什么来了,我真正觉悟它,通过这个现象看到它的本质,那我再来选择、作为,一定是有意义的。

现在的父母伤孩子、孩子伤父母,单位之间、朋友之间相互伤害,强制的东西是最多的。有些人就用“为你好”来命令,我见过父母为孩子好,强制特多,孩子奋起反抗的也特多。真是特别多,现在比比皆是,为你好——命令人。那不管这个,我们也可以觉悟它。但这是这个时代比较苦处、频繁发生的东西,这个习惯性的东西发生得特别频繁,就是你稍不用心、稍不注意就会掉到这里面,“嘭”就进去了。

很多人遇到强制就很痛苦。实际大部分人都反对、排斥强制,但是很多人又习惯用这些东西,因为这是命令。有的人命令,他是一种形式上的命令,你必须怎样怎样,他有这个地位、角色;有的人是控制、利用、成熟一个什么样的架构,成熟一个自己认为的可以命令人的一个机会。这是强制心,强制心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最恶劣的一个东西,但又最普遍。

强制是推动我们觉悟的一个好的因缘。强制很辛苦、很痛苦,强制与被强制都很辛苦。对抗就辛苦。那你要觉悟它,就知道它的本质了,就是所谓的如幻、不可得,用智慧照见这个,你再来解决这个东西,就简单了。

觉悟无疑是最光辉、最重要的一个选择了。那要是迷失、徘徊、执着这些东西是我们的常态,这个常态就是苦处,就是积累,就是使业变得厚重,这个沼泽地就越陷越深。所以习气这个东西,要警觉它,顺缘要警觉它,同时违缘要警觉它,那这就可以了。

我们学佛,这样子作为,就是佛子,就是觉悟之行、觉悟之旅,我们的生命就步入了觉悟之旅。生命的运行过程整个就是觉悟,这就是佛子,正儿八经的佛子,必然成就无上菩提。一点一点来觉悟,一点一点全部都觉悟了,那就圆满觉悟了。我们现在可以一点一滴地觉悟,一个事情、一个事情地觉悟。不愿意负累了,去觉悟它;不愿意陷入沼泽地,去觉悟它;不愿意强制,去觉悟它;不愿意陷入这种骄慢——顺利的骄慢、增上的骄慢、善好的骄慢,也可以觉悟它。

要是这样说,我就在迷失、执着、徘徊的习惯中,我就这么个样子,也行。但要了解这个习惯,起码也要认知它,认知它带来的是什么结果。那我要就这么着也没问题,固执也没问题。但一定要了解,这个自作自受的根源就是我们所做的选项,选项就是自作自受嘛。

自作自受有时候不好听,这个话不好听,实际的确是自作自受,你迷失也好,徘徊也好,执着也好,觉悟也好,都是你自己心地的选择,这谁也挡不了你。就是人要枪毙你,拿个刀子逼着你,他也影响不了你觉悟。他说“你不准觉悟”,这不可能的,对吧?你肉身可以被消灭,但意识觉悟,任何人反对不了;什么都能制约,就它制约不了。这是个不可思议的东西,所以说觉悟是大自在。

(三)选择觉悟 成熟良知

大自在特指觉悟,过去人说“得大自在”,实际就是大觉悟、圆满觉悟。什么都觉悟,他就是自在,任何东西都侵害不了。习气可以蒙蔽你,可以制约你,可以让你被动,但觉悟完全是主动、明确的,自己越用越纯熟。没有人能制约住我们的觉悟,任何东西都挡不住我们觉悟的步履,挡不住!不管是什么东西。

除非说我一定就要这样执着、迷失,我就要这样徘徊在这个习惯当中。没啥,你要觉悟它。它是个什么样子你看一看,你是个什么样子你看一看。一看,人的这种良知——阳明先生讲的这个良知,就会成熟。那我们就会在这个良知上真正地来运用它,安立在这样一个状态中。致良知,良知能去实践,它是一个必然性的。那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实际就是良知。知行合一的动源就是良知,结果就是良知。我们有逆顺二缘的一个对比,产生结果的对比,这个良知就会成熟,就会显示出它的作用。

每个人都是负责任的,谁对自己不负责任呐?!没有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这个不负责任主要是个习惯,是我们的迷失、执着、徘徊的习惯。很多人说“我知道这个道理,我做不到。”实际上这都是习惯,习惯造成的——执着相的习惯、迷失的习惯、徘徊的习惯。

不负责任的人很少。大部分的人认为自己的习惯超越不了——好比说我下次不再说恶口了,对人要善和一些,结果事儿一来,讲恶口更厉害;下一次这个事儿不做了,结果一到事儿上就又管不住了……实际这都是习惯,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负责任,而是不知道知行合一跟觉悟的特质,没有实践过这样的觉悟的法则。实践过了,知行是合一的,那是负责任的,良知就会成熟,这样我们就会超越习惯。

大部分人被习惯制约了。它力量很大哦,你要么去超越它,要么就被它制约。我们要认知这个责任,我们是个负责任的人,就是有良知了。哪个人没有良知啊?!人人都有良知,它隐藏下来了,被蒙蔽了。所以凡夫的心,这个地方就是个蒙蔽,一到那个执着,这个良知就蒙蔽了、不起作用了。

觉悟是不可限制的。你限制不了它,制约不了它,其他的可以制约你。现象上、作为上,乃至说你这些习惯都会制约你,习惯本身就是制约。但是觉悟不可限制,这没法限制,觉悟一个事情没法限制。佛教里讲觉悟,效果是什么呢?——得大自在!很多人都看到寺院里往往会有这样的牌子,就是特别大的那个殿堂中会挂一个牌子“得大自在”,实际是什么呢?就是觉悟。觉悟不可限制,那就得到大自在,那我们觉悟的良知就打开了,显示出来了,如此而已。

我们想在生命的历程中得大自在,觉悟无疑是一个选择,其他的不是个太好的选择。习惯,它没啥选择,所以觉悟法则的选择很重要,这选择就是发愿。发愿,这很重要。所以习法开始重在发心,明确心愿。

重在发心,干什么呢?就是抉择,就是明确——选择明确。早期的训练就是在这个地方用功夫。人一登上位——信位菩萨、行位菩萨、回向位菩萨、住位菩萨,这都是他的地位。登地菩萨就是他的发心、作为改变了,造成了位置的不一样。

重在发心,实际重在你选择的方法。这一点,心作心是不得了,这个地方就是心作心是不得了的地方。若人做心作心是,这是古大德讲的,何人枉受轮回呢?我们真知道这样一个心作心是,心地的选择与发心的这个要点,去觉悟人生得大自在,那何人还去枉受执着、习惯的苦呢?

这一点,实际就是让我们发现良知,显示、发现、运用这个知行合一,成就良知。在知道觉悟这个世间的方法的情况下,去觉悟这个世间,人的良知就用上了,实际就是准确地感知世间的这种内涵就成熟了。平时我们就是不正见,实际这个良知跟正见能不能完全挂钩呢?先不管它,但它的确有正见的特定的作用,主要是我们中国人比较注重于良知,佛教注重于谈觉悟。

(四)主动作为 远离幽怨

若人真知心作心是,那谁也不去冤枉自己受那些不必要的苦。因为是你心的选择,你是自作自受,你选择那个苦干什么呢?选择那个迷失、固执、执着,选择负累、制约干什么呢?为什么呢?那就是自家对不起自家,就是没有自觉的人。
没有自觉的人,就是习惯厚重的人,就会多受其苦,就是自己择取的苦。这样我们起码说不会怨恨于人了,不怨恨于社会了,自己会反省自己,觉悟人生。

主动作为的人,没有怨恨。

“怨”这个东西挺幽深的。

幽怨是什么呢?实际就是完全被动产生的一个业力,是这个业力的一个厚重的积累。这个积累是不得了、不得了的一个东西,完全被动。现在这个时代,这个“怨”简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亲人之间怨,朋友之间怨,父女、母女、夫妻之间怨等等,这个东西似乎像一个幽灵一样,伴随着这个时代。为啥呢?被动的东西多。时代步伐太快了,人跟不上怎么办呢?变得完全被动,被动就会产生怨。被动和怨容易划等号,大家可以看到、观察到。被动中作为,后面就容易产生怨,所以说凡夫的烦恼习气中,怨这个东西是很重的。因为他被动的东西多,所以怨就伴随着产生出来。

我们要知道了怨是这个时代中被动产生的一种东西,那我们就主动起来。你主动作为,你没有啥可怨的。你自己去作为,你自己选择的,你自己迈到这一步了,你自己干出来的名堂,你自己设计出来的,你怨啥?你自己想一下,怨啥?但是被动、被迫、无奈地去作为了,这个怨,那就肯定等着呢!无奈得太久了,怨气就来了,一个事、两个事、三个事……大家可以去把自己思念的东西、思想的东西去观察观察。要是这样,那我们就主动起来。主动产生的东西是智慧的,是心作心是,那人就很爽快、很主动、很明亮、很自由、很自在。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因为步伐快,世界变化得快,环境变化得快,所以被动的东西多,怨就多一些。所以现在的中国人,胃病超多。为啥呢?这东西真是不得了,被动接受一个东西,人不消化。不消化就怨,胃就开始出问题。你放心了,一定是这个。

当然胃病可能是一个特质。因为被动接受,人不愿意消化。不愿意消化,哪儿反应出来的最多呢?——胃。我不喜欢吃这个东西,完了,那人吃这个东西就坏了。很多孩子为啥难受?大人逼着吃,必须得吃!你不吃我就不让你弄这,不让你弄那。那孩子为了玩,就吃吃吃!结果就胃痛。为啥呢?他就交换条件,对吧!他是被动的,那孩子消化就出问题了,消化出问题了就住医院。因为不爽了、不舒服,这个不舒服是别人给的,别人给的那咋办呢?怨,就是推脱责任嘛,我承担不了我就推脱嘛。“对,就是别人带给我的嘛!”他直接就这么怨了,“看看,不要你这么弄……”这怨就出来了。所以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这个病特别多。

编后感
本篇开示让我们深知觉悟是生命最光辉、最美妙的选择。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因缘,不论它是善还是恶,只要我们主动选择去觉悟它,就能突破、超越它。面对这个充斥苦难的减劫时代,我们往往会择取善的、顺心的,排斥、拒绝不善的,这两个结果都是我们会深受其苦,越陷越深。佛陀与诸善知识的慈悲指引,让我们明了觉悟的法则,不再受被动、迷失之苦,选择去珍惜、觉悟每一个因缘,让生命从容、喜悦、自在。

仅有1条评论 发表评论

  1. 释子 /

    能否把 生命反思 这个栏目的已发布内容做出电子书方便下载的格式 这个栏目的内容已经相对完整 有排版过的电子版方便连续阅读
    建议后期出版刊物或书籍方便流通学习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