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佛力不可思议,念佛人知佛念,知佛念才是念佛人。我们知佛念念佛,就会用佛的圆满、清净、无碍印自心,自心就会清净、圆满、无碍地展示在现行中。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一定在圆满世间、圆满自心,也一定在劝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也一定在以阿弥陀佛圆满的功德回施一切众生。
一 、“愿以此功德”是何功德
弟子:阿弥陀佛!师父吉祥!也感恩斐济的师兄们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环境和机会。北京共修组某某师兄有个问题,我代为提问。提的问题是回向偈中“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内涵与所指,自己尚不明晓,以致每次回向时,心作心是不得力。主要是“若有”,就感觉有个针对性,针对性如何对接和解析,搞不清楚。恳请恩师就五念门,尤其依第三门“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的角度,求作开解。南无阿弥陀佛!
慈法法师:这个问题最主要是对这些名句、名言的一个质疑,或者说这个语言背后的东西,我们看不清楚,或者说往往想用理解来看清楚。这就走了一个岔路,就是世间的一个学问。
世间人传播佛、佛法的这个体系很多,有的人在传播佛陀的思想、理论、逻辑的一些概念,佛法不是这样子的。佛法它是实相运用于世间的一个善巧,或者说用实相心接纳世间的一个善巧,把实相用在每一个时刻、每一个因缘中的一个善巧,就是实相功德的一个展示,这是佛法。
那我们要是去理解这个文字的意义,通过理解使自己的心有个歇息、有个对称,这样的方法呢,这是学问性的一个做法。那我们在学习佛法的早期呢,为了使我们这一颗贪嗔痴慢疑——尤其是慢、疑,实际凡夫心是个骄傲的心,这个骄傲自大的心呢,有一个休息、回归的接轨,所以说呢,就用这种对应的法则,就像说“顺众生语,说种种法”。实际就是以众生能接受的状态,来导引有情,回向这样一个无上菩提。往往呢,我们说这一类的法则,称为不了义法则,就是在四悉檀中称为对治悉檀,它不是胜义谛悉檀,它这个成就,是对称的一个法则,不是了义法则,就是顺应种种众生,说种种法。那净土这个教法是畅佛本怀,也就是畅实相妙用的这样一个方法。
刚才说“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若有见闻者”这个“若有”是什么意思等等。还是回到我们是学习佛法,还是为了学习佛陀的思想、佛陀的逻辑,或者超逻辑,或者说通过意识来消化自己的这个意识执著?这两个角度来评判它。
因为净土教法严格地说,是依阿弥陀佛的圆满报德,无碍地接引一切众生回到清净的法性上来,这个清净法性就是所谓的实相在一切时处的作用。那这个名言呢,就没啥意义,任何名言都无有实义,在这个地方就是任何名言都无有实义。“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也是没有实义的。那可以看各个众生取什么义,那就是什么义了,就是所谓的一语中有无量义。任何一个语言都有无量义,这是站在实相的功德、顺性的功德,或者圆满的报德的这个角度,来审思一切语言都有无量义。
那顺性来说,它就简单了,就是只有清净,无有实义,那“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也是没有实义的。
要用解释来说,那就是闻到弥陀的这个不可思议的圆满名号、报德名号,没有空过者嘛。就像《无量寿经》讲“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它这个“皆悉到彼国”,跟这个回向偈子(是一样的)。这四句偈子、这八句偈子,回向的这些偈子,都是古人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或者说怕后人不了解这些东西,说“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对完整的体系不了解了,(说)“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你说众生的作为哪有庄严佛功德?除了造业还是业嘛,“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那“愿以此功德”,什么功德呢?佛念——知佛愿、用佛愿、用佛念念佛的一个方法,这样的一个功德,就是念佛印心、印心念佛。这样的一个方法,那就是“愿以此功德”,这个功德是什么功德呢?“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展示佛的功德,展示佛的依、正二报。那我们知佛念念佛,就会用佛来印——用佛的圆满、清净、无碍印自心,自心就会清净、圆满、无碍地展示在现行中,那这就是个功德。
什么功德呢?无功德的功德,就是本质的功德、本性的功德,也就是弥陀的功德照耀着法界,实际我们自身没有啥功德。但是在你知佛念念佛之时,那这个“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是成立的。“庄严佛净土”展示了阿弥陀佛这个法界藏身普照法界的这样一个性德的实相、一个真相。在四悉檀中,过去讲胜义谛悉檀,就是这个世界原本是平等清净无碍的,他就如实地展示了这个内容。
二、知佛念念佛 与无量光寿共鸣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这个地方能谈到四重恩了,能报佛恩也好、师恩也好、国土恩也好,师长恩、父母恩,能报如此恩德。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阿弥陀佛愿力圆满的摄化,没有三途,说“往生没有三途,彼国不复三途”。那我们对性德稍有认知呢,三恶道永别,这个是真实不虚的!常生尊贵家,常生圣族,这个是一定的了,这个没问题的!因为这个顺性作为呢,具足智慧、慈悲、方便,他就远离了贪、嗔、痴——三恶道的作为。因为慢、疑、不正见啊,只是三善道这样一个半被动、半轮回、半主动的作为,就是先把它放了,把三恶先给处理掉。
我们要有智慧,那一定愚痴业就会消除;有慈悲,嗔恨一定会消除;我们善于布施,那贪婪一定会做一个处理。这个处理呢,就会使我们真正地“下济三途苦”。你运用布施啊、博爱啊,远离固执、骄慢啊、邪见啊,这样呢,你去济三途苦,有理有据,有力量。
说“下济三途苦”,那再联系这个“若有见闻者”。佛法为什么要用见闻呢?不用见闻,我们住于无明的、黑暗的业缘中,这个见闻者就见光了、见亮了,我们说见佛啊、见性啊、见心啊。那这个“见”呢,“若有见闻者”,这个见闻很有意思。因为佛这个说法次序中,他在《法华经》中讲“诸佛如来唯以一大事因缘”,那个大事因缘后面就是“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成就清净道业”。开示悟入,你看,开示——悟入。要是没有诸佛如来的开示,一切善法你不能明示,亦不能觉了。
世尊在《楞伽经》中,对这个地方给大慧菩萨有很长一段的一个畅明。因为像很多菩萨一直说世尊怎么不只说无上法啊,为什么还要说了义、不了义,还要说三明四智,说那么多啰嗦的,只说无上法多好?世尊说大慧啊,世尊若不宣化种种法则,世人尚不知善法、名义内容,就不知道什么叫善恶。他只知道:哎,这么做比较好,这么做让人比较喜悦,这么做比较宽松。但什么是善,怎么样趋于完善、究竟的善,什么样是片段的善,什么样的是小善,他不能了解。佛呢是圆满、完善,圆满了一切因缘,那样一个完善的功德。
所以“若有见闻者”,那我们通过念佛、忆佛,来传递佛念、传递佛愿,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那也“若有”,使见闻——使人得到见闻啊,推动这个见闻。
鼓是个有音声的东西,铃、钟都有音声,但你不击它,就是不鸣,你看看奇怪不奇怪?很多人说天鼓自鸣,对吧?那是天,那是福德因缘自合之相,具足的相。那我们要允许这个天鼓自鸣的业了,人间那个鼓也会自鸣。关键福德不够的时候,那个鼓要击的,钟也要撞的,不撞不击就不能鸣。本来你撞的时候才能出声音,它具足声音的这样一个契因,但你不撞击它,它就不发声。
所以这个“若有见闻者”呢,那我们作为念佛人啊,或者说来推广佛愿、感受佛愿、依佛愿印心的这一群弥陀信仰者呢,在作为的时候能报四重恩、能济三途苦,一样能使见闻者本心自鸣啊。啥叫“鸣”呢?就是共鸣!过去讲这个钟,我们听到外面发出来一种声音——“嗡嗡嗡嗡嗡嗡”的声音,实际就是唤醒了我们内心的一个共鸣。这个内心的共鸣是什么?就是有如是的功德。
佛有无量光寿的功德,我们内心也具足这个,但是你不撞,就被无明盖着,就放在那儿,它就是一个所谓的看似自然,但是无声无息,不起作用啊。那要是用作为上,作为的这样一个力量、方向,你撞击,它就会产生“嗡嗡嗡嗡嗡”,就是白法聚积的这个功德,就能展示本具的内心的这种明亮音声。
人人都像一个钟一样,都像一个鼓一样,本来都可以发音的,但是没有撞击者,它怎么发呢?天鼓可以自鸣,天乐可以自鸣,那我们人世间这样的鼓啊、钟啊,怎么鸣呢?我们在知佛念的时候,就撞击了心灵;在念佛的时候,又使用了心灵。撞击了心灵,使用了心灵,那我们就“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这因为啥呢?撞击,你那个本具的无量光寿起作用了,与阿弥陀佛这个无量光寿共鸣了,就是发心了。它共鸣了,相互印契了,就是发心,“悉发菩提心”。
说“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那这个极乐国,就是回归法性之本然,依报圆满之国土,依报圆满,依正圆满,我们这个依正圆满的回归呢……现在因为我们的报德中,大家都知道自己的依报呢,还在娑婆世界的这种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的习惯中徘徊着呢,往往还没有抉择,生活日复一日,还在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的无明业习中浸泡着,还在这里面泡着呢。有时候就浮出一点儿,闻闻这个名号的功德,有时候又沉没下去了;有时候又闻闻名号的功德,又沉没下去了,还没有真正地出离。所以很多人说临命终、临命终,就是我们哪一天真正地证道了,终结这个因缘了,或者真正地认清了,只有放弃所有的业缘的纠结,只有佛念的依赖了,随顺了,完全融入了这个随顺信赖,那你就知道了,你就了解了:哦,原来是“尽此一报身”了。
什么叫报身呢?就是我们业报的执著休息那一刻,就是尽此一报身。你那个业报的执著是什么呢?就是无明业习,贪嗔痴慢疑啊,不正见啊,把我们浸泡在里面。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我们是不是有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能正知正见,能出无明业习呢?大部分还浸泡在里面,包括所谓人的修行、作为中,装腔作势的时候,实际还是浸泡在贪嗔痴慢疑的业报中,并没有出离这种业报。
那我们在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这五门的修持中,像十大愿王的这个不虚过的修持中,就是十大愿王那个说法、那十个角度——“礼敬诸佛……包括普皆回向”这十个方法的修持,跟五念门的修持,这都是在缘佛念佛。佛念我们,我们感激佛念我们,投入到佛的这种功德海中。这个就是我们净业融入弥陀功德的一个过程,这里面有报四重恩、有济三途苦、有发菩提心,也有“尽此一报身”的“尽”的那个过程。
你说这个过程,我们要得要不得呢?实际觉悟那一刻就知道,这一切如梦如幻,一切不可得,一切就是人的业习,唯识所现,本来没有一丝杂缘的。但我们现在在这里面,沉浸在这里面不能自拔的时候,就是我如何、我如何、我如何、我如何、我如何……没有去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请佛住世、请转法轮等等等等,(这)都是佛佛佛佛佛佛。我们“佛佛佛佛佛”的时候,才知道佛在念我,我们彻底休息了自己的业,那就是“尽此一报身”的时候,“尽此一报身”的业缘。
三、冷静审观当今时代 我们亟需究竟信仰
是啊,一切诸佛觉悟的时候,都是:哦,一切如梦如幻,一切不可得,一切本质圆满,本质明了。那我们没有觉悟的时候,我们认为自己的业就是业:是非、贪、嗔、痴、慢、疑、不正见,抓住哪个,把哪个就贴到自己身上,贴得死死的。所以说呢,他不能“尽”这个——“尽此”,这个业报他尽不了。尽不了就是愚痴业,固执、自以为是、邪见、慢心,就还是又回到那六个烦恼了——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六个减损福德的作为。
我感觉到这一段啊,就是新冠肺病这一段,人的贪嗔痴慢疑你要冷静地观,从不同的国家反映出来的,从不同的层面反映出来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那表现得充分得很,淋漓尽致。
所以阎浮提的人格就那个德行,伤害别人,不利于自己。有的人呢,伤害别人,认为利益自己了;有的人就不希望别人过好日子,很奇怪;有的人呢嘴上说让别人过好日子,心里还是惦记着自己过好日子;有的人干脆就是无赖,伤害自己再伤害别人,伤害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国家,伤害别人;有的人呢还会爱护一点自己,爱护一点老百姓,爱护一点自己的国家。有的人用军事,有的人用政治,有的人用情报,有的人用舆论,有的人用……各式各样的东西都用出来了。现在讲的不是说什么贸易战、什么货币战、什么热战、冷战……唉呀,现在这战太多了。
越是这个时候,你就冷冷静静去看这个时代的人们都在干什么。
那骄慢的人呢,就会肆无忌惮,想干啥(就)干啥,他有那个福德的时候,他想说啥就说啥,想弄啥弄啥;他有强大的力量保护他的时候,他就想说啥说啥。
那些弱国呢、小国呢,什么也不敢说,小心翼翼的,还要注意。好比说本来我们中国是第一个受害的国家,对吧?谁要害自己的国家呢?本来自己是受害的国家,还不敢说自己是第一受害的国家,反而成了危害国际的一个国家,就这一点话都不敢说。说我们是个受害的国家,第一受害的国家,只有别人在我们这儿投毒,不能我们自己往自己锅里、往自己的饭碗里投毒来害自己嘛!就是理论上都说不通的东西,都不敢说,不敢说我们自己国家是最先受害。所以别人说“中国病毒”“武汉病毒”,那么多国家、那么多人在说,中国人不反抗也不说,就说“哎,他们胡扯,他们乱说话”。就最基本的逻辑都不敢面对,不知道为啥。为啥呢?你越往后退你越弱,你越退,那别人就越强大。这就是骄慢与自卑的一个世界。
实际一个世界呢,我们不管它有逻辑层面的一个语言,社会结构的一个理论支撑,有一个什么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这个主义、那个主义,不同的主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体系,但这些都不足以说明什么。
公正是个什么?现在的人呢,公正、自由、真诚、如实,还有科学,人们为什么不敢把这些东西拿出来,让全世界都盯住这些次序的东西——没人敢说。大家都是你攻击我,我骂你两句;你说我,我抗议两句;你再侮辱我、诋毁我,哪怕就把我灭了,按到地上,就像那个黑人被膝盖顶死一样,他没法反抗,因为啥?对方力量太大了,还具足这个业力的时候,那我就可以把你……那为什么呢?我们这个世界啊,的确是“不是罪就是业”,不管什么国家,不管什么人格。所以,要是没有贤圣,没有佛陀,没有一个宗教真正的或者人性最终极的一个光辉、最终极的一个愿望,看不清这个社会,也分不清楚到底谁……
所以,我们要真想“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要真有这样的内容呢,那前面那个说法“愿以此功德”——什么样的功德?就是佛陀印契众生心的佛愿力的功德,佛愿印心的功德。佛愿印了心,使我们知道了实相是心这样一个作用力,这样一个作用力延续在我们生命的周边了,这就是个功德。
你认为自己有修持、比别人强,那不叫功德,那叫骄慢!很多人念了几句佛,做了一点善事,感觉到比别人有正气,所谓的正能量、正的样子,标榜出来,跟别人表现出来——这是骄慢,这是染著,这根本不是功德! 为什么净土教法合适这个时代的人呢?因为你只能去体会它的功德,感恩于它,你不会骄傲、自大、欺负人。你看现在在世界上:“我就厉害,我就可以整你”,我怎么整你、怎么骂你、怎么辱你都行,我有小兄弟。其他人都不敢说话。那个“群狼效应”或者“群鲨效应”,一群鲨鱼的一个效应,一个鱼把一个生命撕破了,流出血了,所有的鲨鱼都围过去了。为啥呢?这就是这么个残忍的时代,这跟什么主义,什么资本,什么正确不正确,彻底都没有关系!这个时代就是这么样一个时代——不堪忍的时代。那我们在这样的时代中,要是没有佛法,没有一个皈依处,来反观世间的如梦如幻的善业、恶业,这些恶业你能挺得了啊?我感觉到没有几个人能挺得住,我感到多少人得崩溃。
那些骗子都开始冲上来骗人,建立这个组织、那个组织,开始欺骗世人,建立这个国家、那个基金,什么乱七八糟的都出来了现在。你感觉到人都在疯狂的边缘,就不着边际了。人的语言思维,包括这些领导人的语言思维,不着边际了已经,没头没尾,没有充分的责任感了,对自己的语言没有责任,那下边的老百姓跟着就慌吧、跑吧。我感觉到呢,现在恰恰就是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一个真正究竟的、清晰的信仰。
四、完整审观学习教法 智慧无染利益众生
这个回向偈呢,它有个完整(性)。我们现在学东西,最重要的不要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你就麻烦。这八句,“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这是两个偈子,四句称为一偈——过去古人的称法。最小的偈子就是四句话,它有一个完整性;这八句是一个偈子,就是一个完整性。那我们现在学东西,不说印心,不说是什么了,就是学东西也要完整它,不要断章取义,尽量地把前后句看懂。
过去人说《心经》,我说《心经》都是前句解释后句的。观自在,自在观,它都是前后解释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自在观,观自在。你看,它都在解释。观自在是什么呢?行深般若般罗蜜多时,就是观自在;观自在,就是行深般若般罗蜜多时。它本来就是自解的,那就是完整性,你要读完这个经句,它就完整地解释了这样一句话,解释了一个方法。
那这八句偈子呢,也是一个完整式。所以我们现在做事呢,要有一个完整式,你就不会回头回脑的——总是疑虑,这样、那样、那样。我把这一个完整的东西了解清晰、了解明白:它在表达什么,要说什么,要做什么;它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四句偈子呢,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内容。我就完整地去审视,去了解,完整地去了解。
那现在人学东西就是只言片语的,那个不行,那个方法不得当!我们读《金刚经》那四句偈子,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四句偈子圆明、圆满地说了一个方法,就是我们怎么观这个世间呢,观这个世间的有为法则呢?“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把这个观察的内容、状态给我们说出来了。“应作如是观”,观它干什么呢?解放自己执著的习惯、骄慢的习惯、自卑的习惯、自大的习惯,解放自己的烦恼、愚痴的固执、无明的迷茫——让我们作如是观。
许多许多的四句偈子,实际都是很完整。像《楞严经》里有四句偈子,《妙法莲华经》也有四句偈子,经典上都有它特定的偈子。像我们前几节课讲“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这四句偈子,这是《往生论》的四句偈子。为啥要观这四句偈子?它依止着《无量寿经》,“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为什么要说经典的四句偈子?我们自己有没有四句话,完整地表现自己的心理,你跟这个法的一个结合?完整性,学法要学个完整性。
所以呢,“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那这个“若有见闻者”见闻的是什么呢?是佛的功德,不是我们自己的作为。很多人认为,我磕了十个头,你看我多大的功德;我烧了一根香,我念了五分钟的佛、五个小时的佛、五年的佛。这有啥呢?你这些记住的时候就是业力,是善业也好,是什么也好,是你的一种业力罢了,这跟佛没关系。所以很多人把业力业习、自己的执著骄慢、自己的固化、染著的心,当作了佛法,那跟功德有关系吗?你认为那有功德的时候,你一定有一肚子怨气,一肚子不满,一肚子感觉到我做的多、得到的少。那这是佛功德吗?
所以说这四句话呢,因为有弥陀这个信仰就太好了,有十大愿王太好了,有五念门太好了,有这么多东西我们可见可知,就是“遇无空过者”的内容。那我执、我慢,我修什么了,我是善人,我是对的正确的、别人都是错误的,我是个什么修行者、别人都是放逸者——这都是邪慢、骄慢,这很苦的!苦自己,再苦别人,苦了半天自己又苦别人,这样的人多!
那你说那些修行者是什么呢?他们有智慧和无染。不为自求——无染,说无染清净心,不为自求,他们开始修行了。念佛念法,安众生心,安稳众生,利益世间。把这些方便无染著地利益了世间,慈悲心生起来了;利益了世间,自他安乐都出来了。这个妙乐胜真心成熟了,那是修行者。一天脸甩拉得比谁都狠,面色铁青,两拳握着,咬牙切齿的,然后一肚子不满,那怎么叫修行啊?那叫嗔恨嘛。贪心的膨胀,自我的膨胀,嗔恨的膨胀,跟修行一分关系都没有!
所以说“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只有佛的功德我们在用的时候、在投入的时候,才能庄严佛净土。这样呢,“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说得通;“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说得通;“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说得通。
佛力不可思议,说念佛人知佛念,知佛念才是念佛人啊。知“佛念众生”,我们才能念佛;要不然,你念不了佛,你念的不是佛,你念的是你自己多牛,你自己多厉害,你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你自己要引发点什么超常的东西,你自己要出人头地……这都是什么呀?这都是世人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业力的培养。说“我念的是佛呀”“我拿的是佛法”,拿的佛法实际是个贼住、贼心,还是为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业力、一个状态。贼住于佛法,贼用盗取佛法,然后满足私欲,跟佛法没关系。
所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要去除这样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对自己的制约。十大愿王很清晰地可以看到超越这个制约的方便,五念门很容易看清楚超越这个因缘。真是我们知道去依了义教的这种不为自求的法实践清净心——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你就会生起极大的喜悦。这个喜悦是你想象不到的喜悦,不是你设计的那个喜悦,不是对法中的喜悦,是无对待的喜悦。所以,这个“梨子”的滋味需要我们亲口去尝一尝。
你尝了,虽然你的习气,你那个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的习气很重、很大、很厚,没问题。它毕竟是如梦如幻的,不可得的,你逐渐地越来越彻底,越来越清晰,你知道它如梦如幻,不可得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清晰。真正最后那一丝蒙蔽也彻底结束的时候,你就真正地圆满、清净、无碍,回到诸佛的真正的最胜功德上来。实际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但你不知道啊!我们不知道啊,不理解这个东西。
所以很多人把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变成了自我,认为那是他的守护,那是他强化的对象。这个五蕴不属于你,这个五蕴一死掉,往火坑里一扔,哪个属于你?火属于你?风属于你?空属于你?还是识属于你?什么都不属于你。哦!我们有作用于生命,但是这个生命呢,没有一个时时的标榜的那个我。所以过去人说这个“我”呢,佛陀这个“我”是流布利益世间的一个标志,他不像众生的一个执著业力的积累。
五、念佛具足往返往生、出入功德利益
还有一个问题说第三门“一向专念”。这一向专念就是佛念,最简单就是佛念。佛如何用心,我如何用心,就是一向专念,没有其它内容。佛如何念,我就如何念,这就是一向专念,一心专念。因为那四句偈子、那八句偈子是祖师写的,那就讲多一点,他们就用世俗的心多说一点。但这个一心作愿、一心专念,这就是以佛愿为念,就是一向专念,因为他就是毕竟往生嘛。这没话说,这个说多了没有用!知佛念,就是一向专念。好,这个话就讲到这儿了。
在这个“一向专念”上有啥话题、有啥疑问,可以提。有疑问就可以提啊,不要在下面提,你在这个上面提,大家都面对,你在私底下提不行。在网上提,大家都可以去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弟子:刚才师父讲到佛念,这个一心专念,其实我上回提的问题和这个也是有关的。比如说佛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那这个是不是一个念佛的方法,也就是说我在念佛的时候,同时它是一个双向的,比如我实践的时候,可不可以说我念一句佛号,同时有一个回来的反馈,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这么一个对境吧,然后等于是双向这么一种激荡的方法,是这个意思吗?
慈法法师:每一声佛号,每一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都是一样的内容,都具足往、返往生的内容,都有接引众生往生、返向娑婆世界利益世间的内容。这个内容不是说有前后的,也不是有左右的,是同时在展示着,这才是一句真正的念佛。这个念佛有返向往生,以果地觉为因地心的回施;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安乐——这两个是具足的,这就是佛念。
弟子:好,阿弥陀佛。
慈法法师:净土这个教法啊,在我们中国,人传播的就是有一个所谓的自力,就是众生业力的一个修持的状态,为什么误了很多人呢?就是因为不知佛念。
为啥我那一年去庐山的时间,到四十八米那个大佛,就是大安法师他们修的大佛那个地方,去祈祷个愿啊,做了一个祈祷啊,去给大家讲阿弥陀佛的自受用呢?
因为净土教法本来就是自他受用二种法则,也就是往、返往生,也就是入功德、出功德同时展示的一个“南无阿弥陀佛”的圆满名号,就是自利利他。我们念佛的时候一定在圆满世间、圆满自心,也一定在劝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也一定在以阿弥陀佛圆满的功德回施一切众生——这个利益是没有前后的,是同时展示的。这一定要记得清楚,说的知佛念念佛,心心相印,就是出功德、入功德各得自在。这个“各得”并不是说它俩分开了,是念佛的同时就具足入功德、出功德。
所以说呢,“若能修五念门行者,疾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呢?天亲菩萨为什么要说这个话呢?如是菩萨行五念门,疾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要疾速成就呢?疾速到什么样一个程度呢?念同时,念即是。所以净土出功德、入功德——一句名号;往向往生、返向往生——一句名号;圆满报德,清净法身、圆满报身、无碍化身——一句名号。没办法切割,所以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就是佛念世间,就是返向往生,我们在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就是往生。所以说彻悟禅师讲那三个角度:念佛时就是往生时,念佛时就是成佛时,念佛时就是度生时。念佛时就是度尽众生时,念佛时就是成佛时,念佛时(就是往生时),你看这没有一点点的偏差,没有前后际。就是圆满过去、现在、未来,就是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
我们要敢于面对这些名言,要打破这些名言对我们的禁锢,打破名言对我们意识的禁锢。通过名言的接引,回到实相的功德上去,回到无量义,我们可取的圆满究竟那个意义上去。这个角度大家要多思维。
弟子:嗯嗯,阿弥陀佛,是这样,是这样。
六、推卸责任无有出路 深信因果老实念佛
慈法法师:还有什么话题,大家可以提一提。你们给我发过来整理的那个文字,我有时候会看,有时候没有看。我感觉提一提呢,其他人才知道我讲些啥,要不然别人不知道我在讲啥,还是要把你的问题复述出来。因为这是互动的一节课,要是我单独地讲讲讲讲讲……没有互动的。因为大家的疑问类似,都在“解”上用功夫,都是类似的。解上会遇到慢、疑、不正见的阻碍,任何一个解上产生的疑惑,都是慢、疑、不正见给我们带来的一个疑惑。
“慢”是什么呢?我认为我接受的东西,我逻辑性能接受的东西,我学问中能接受的东西,是正确的,这就是慢。
“疑”是啥呢?哎,我这个人对这个经典也这样那样,为什么还会不通畅呢?
“不正见”是什么呢?自己是正确的,别人说的都有问题。我自己做的是正确的,别人都有问题。邪见嘛!
自以为是,是很大的一个慢、疑、不正见。但我们这个时代呢,这个厉害着呢,“我是正确的”是这个时代怨恨的一个根源。我做的是对的呀,我为什么会有不公正的待遇啊,不回到好的果报上啊?别人不给我好脸,不给我尊重啊,不来礼敬啊?这都是因为“我是正确的”这种执著、这种教育,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然后下面就带来怨恨,因为啥?果报不公嘛。
你看现在世人骂街的,那些不满的人,那些网络上骂大街的人,都是感觉到自己做了多少正确的事情,自己做了多少事情,自己得到的太少太少了,都是这一类的人。有的人认为他做了多少善良的事,有的人认为他做了多少修行的事,有的人认为为别人做了多少事、为国家做了多少事,自己得到的就是太少太少了。越是这么认为的人怨恨越大,怨恨越大越想去攻击这个、攻击那个。现在我打开那些信息消息,骂大街的人太多,公正地反思、反省自身的人越来越少了。私心、疯狂、骂辱、诋毁、伤害别人的人越来越多了,包括国家层面的、集体层面的、党派层面的、群体层面的、人群层面的、宗教政治体系层面的。哎呀!反思自己,真正的智慧慈悲,就是智慧、无染爱护世间的人越来越少了。
大家在这个时代要警觉,慈悲才能济世啊,我们这个时代智慧、慈悲才能济世!
这个时代因为恶报太多了。你看现在蝗虫、疫情、政治战争、政治情报战争,人相互攻击伤害,网络战争,没有安宁处啊!人用偏激、偏颇的语言在满世界乱飞乱舞的,军事大棒、经济大棒都是推脱责任的一个工具,没有人承担自身民族、自身国家、自身环境、自身时代的这样一个承担。要是人民也来承担,领导人也来承担,各个部门都在反思承担自己的因缘、应该承担的因缘,这个国家马上就太平了,这个世界马上就太平了。
(这个世界)充满了强权霸凌的东西,谁强话语权在谁手里,谁就可以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这是什么呀!不是自己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吗?唉,承担是最大的福慧了!但是很多人他没法承担啊,好比说老百姓你承担啥?你承担不了,但是你承担自身的东西还是可以的。少点怨,少点恨,多觉悟一些东西,能做一点正面的事情,爱护自身、爱护社会、爱护他人,这样的事情。大家都这么做了,就是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点爱,这个社会就很温暖;每个人都发出一点点恨,这个社会就很恶毒;每个人都给一点点理解,这个社会就很好理解;每个人的一点点误解,这个社会就是一个相互误解的时代。
所以弥陀这个思想呢,就是给我们解开一切结,让我们接纳一切因缘,就像释迦文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像地藏王菩萨说“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这是一个话,讲的是一个内容,让我们去觉悟,不空过。觉悟——不空过,使生命升华,使人生辉煌,使人生变得有意义,而不是越过越灰土土。
灰土土最后把自己搞的就是没有出路,很多国家把自己逼的没有路,很多人群把自己弄的没有路,很多事情把自己弄的就是不堪,越走越不堪。为啥呢?越来越计较,越来越狭隘,越来越自私,越来越推卸责任,福报越来越薄、越来越少。
现在感觉到大家可以观这个世界,那些指责、推卸责任、侮辱别人、伤害别人的人,不管是国家领导还是老百姓,一定垮,这个是百分之百的垮!因果不饶人啊!那些反省自己的人,调整自己的人,先觉悟自心的人,再去做外围事情的人,一定会成功、一定不空过、一定越来越好,越来越有益于世间。不管你是领导,还是老百姓,不管你是真有信仰,还是假有信仰,还是无信仰。
这一点呢,大家在这个时代真更应该去多审思,多观察。像这个时代,慢慢地大家反思的机会多了,外面推卸责任、用怨用恨的这个方法越来越没有出路了。
那用阿弥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这样一个圆满的心,会找到众生自性,就是本质清净,众生之心本自具足,本具万法。那自心、佛心、众生心,原来呢此心一等,就是说的三无差别,你就能真正地安住在这样一个平等的大地、平等的心愿——实相的心愿上来,那你的心举心动念就是实相了。那你的人生,就变得你感觉到处处就是七彩的光辉,再麻烦的事情,你心中也是光辉的。为啥呢?心地充满了光辉。
阳明先生那句话——“吾心光明”,那我们人人都可以吾心光明啊!我们要走指责、推脱责任、伤害于他人、伤害于环境这样一个路子,都是越走越窄,越来越自大,越来越窄,越来越无路,那自己最后就自己出不来气,把自己搞的灰心丧气的,那就越走越窄。
所以这个时代有清净究竟的教法,又有这个时代的配合,再用那种推卸责任、责怪他人、伤害他人、伤害社会、伤害其他的种族、其他的国家,这样的人一定会败,这从因上一定会倒霉!这个世界因果秉然啊!你说有一时的颠倒,好比说有人制造这些假案、假的事情,把人不一样毁了?但他果报一定会来,因果这个东西如影随形,万劫不毁啊,因缘一成熟就出现了。
所以大家要深信因果是个安乐处啊,深信实相心是个圆满处啊,具足处啊,清净处啊,深信因果是个次序处啊!深信因果,人该做的就做,不该做的一定不做。因为啥?不该做的你后面果一来,你承受不了了,你承受不了你就会推卸责任,推卸责任造更多的恶业。深信因果,是学法、修法最厚道的一个基础!
所以我师父说“深信因果,老实念佛”,他老人家这两句话,我把它记在他那个塔的碑文上。真实不虚啊!老人家厚道!我一生从我师父老人家身上就体会到一个细心厚道。我这是永远不可及的,我这个人敢折腾,但受了很多苦报。把自己折腾的,啥都敢折腾,但你什么都要面对啊,要接受啊,要坦荡处之啊。
唉,要不然那你就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去做你能承受的事。
——慈法法师2020年6月5日斐济课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