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口诀:念佛所念

净土难讲就是它的参照没有,无参照正是法本法,没有啥。法本法无法,这个无法就是讲的性空、不可得等等,就是实相印嘛。在这个地方必须得实践。说佛力住持,这多简单一个法!但是人突不破自己的识心、逻辑、限量、其他不了义的教言,人就很难接受佛力住持,太缥缈了,对吧。

所以净土教法有个口诀大家要拿得准就简单,就能把这个了义之了义之了义,把念佛二字真正地能撕开。大势至菩萨说:“其最后佛教我念佛三昧”,而不是我修念佛三昧,教我。干什么呢?他这关键一点就是我们怎么念佛。现在大家都说念佛,你看都说念佛,念佛这个念佛那个,念佛那个念佛这个,很少人知道真正的念佛是什么。

现在我们常提的那个最简单的话题:念什么呢?佛念众生之力,佛念众生方便。我们说念佛“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你这里面能看到了义之了义之了义,你能用得上力,你又无所得。平等缘起、清净缘起、圆满缘起,在这里面你都能体会得到,清净、圆满、无碍三身功德你能体会得到,啥叫体会得到呢?所以《无量寿经》上讲的念佛法门,我们要念佛念众生方便。佛念众生方便是啥呢?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念这句话,你去用一切了义礼敬、印契,一切了义法则、付法偈都能相应。

以前我查大量的经就是为了证实这个。这个了义之了义之了义,它了在什么地方呢?它是不是真正的了义之了义之了义?为了证实这个。就是这么简单个方法,为什么这么究竟、这么圆满,为什么能利益一切众生?原来念佛,念佛,念什么呢?念佛所念。所以现在世人都是口上念佛名,心里念自己所念,念自己的妄想所念、心力所念、乐喜所念、逻辑所念、限量所念、不了义教义所念,而不是说念佛所念。

念佛所念,一下就把这个法彻底解决了!

我们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佛所念的南无阿弥陀佛,你看看是什么?远超自力,佛力住持。就是我们去充分体验佛力住持。什么叫佛力住持?念佛所念!所以千念百念,大家实践净土,就是不念佛所念。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所念的是什么呢?念我名,称名就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念我名,即是自归。为啥呢?他把它全部并在一起了,即是阿鞞跋致,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看,这跟释迦佛联系起来了。念,闻名是为具足无上大利。他就直接归到无修修法上了,直接归到无为法上去了,就是直接归到究竟法上,让你去用。怎么用呢?直接归到这个地方。

念佛所念!实际天天讲,人不关心这一点,还是念自己所想,念自己所念,我念佛了,我念佛了十万声、一百万声,我念佛了三天三夜。念啥?

念佛所念,原来这是念佛,念佛所念是念佛!念我所念是念业!

你看就这一点,你回顾回顾历史,你观察观察自己周边,没有几个人转过来的。转不过来就在念业,嘴上阿弥陀,只是在做资粮、加行,信愿行嘛,三资粮。

所以古人也无奈,说净土实践,净土三资粮。这是佛法吗,这是净土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是资粮,这是净土吗?

所以千百年来能像龙树菩萨那样传播一个“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易行法你不要做,你去实践这个难行道。大家念的都不是这样的话,都不是“阿弥陀佛本愿如是”,念的是“我念什么我念什么”,而不是“佛念什么我念什么”。

念佛所念,最为重要!

所以以前给大家讲的最多的是佛念,佛念众生是众生修行方便!这话好理解,特别好理解,但是人特别容易忽略它。因为千百年来人不这么讲,人讲的三资粮、功夫成片、一心不乱、你要修善、你要修定。

的确应该,这个时代应该把净土教法的易行呢,关键问题拿出来,要不然大家就可能走弯路。

念佛所念的确是直接,易行,是了义、方便。

你看现在人忙叨的不得了,都是在“我在念佛”,没有念佛所念。念佛所念,一定是真念佛!不是你分心,你这么实践就在念佛,就是跟念佛这两个字相应,跟净土相应。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不是净土吗?他能往生、他不能往生,这能是净土吗?名副其实的念佛净土,名副其实的弥陀信仰,那就是念佛所念,念弥陀所念!这简单吧!

所以这个念佛所念,你就跟一切教义、教理成对比了,能相应。能相应,跟经典相应,跟口诀相应,跟传统相应,跟你自己的实践心契合相应,就是跟你最干净的那个心相应,这就是真正的这个法则的最重要一点了!所以我们以后传播这个法则就有个口诀了——念佛所念。

净土它一定是个易行,下手方便的一个法则。念佛所念,你怎么去思考,怎么用经典对照,怎么用了义教经典对照,一切了义教都可以去跟它对照。可以允许我们千锤百炼,念佛法门也好,净土法门也好,九界同归也好,哪一点,闻名是为具足无上大利也好。你这样才能闻名是为具足无上大利,念佛所念,你才能具足无上大利,要不然你不知道怎么来展示这个具足无上大利。念佛所念具足无上大利,这一定是个很重要的环节。

大部分人还是听很多道理,还是你这样理解那样理解,而不是念佛,不是契合心智,不是了义之了义,不是无修法,不是佛力住持。你听了很多都是道理。那个道理很深刻,我理解了,我理解了,啊很好,到因缘中还是念业,念我,念业。

念佛所念,这就是真正的念佛的一个实践!这个口诀,要诀!

给很多人提醒,这个反复回来这样的人,还都是我念多少佛,我念多少咒,我拜了多少《往生论》,我拜了多少经典,我又跟哪个法师参加了哪个法会,我又受了两次灌顶,我又见了哪个大德,就是没有一点……

这可以从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智、正定,一下把八正道,这一句话把八正道贯穿到彻底了。念佛所念是正见,念佛所念是正思惟,念佛所念是正语、正业、正命、正智、正定。就是这一句话就含一切法。

弟子甲:已经含有诸法?

师父:是啊,你可以观察嘛,你可以自己去念着“念佛所念”去思惟、去观察啊,对吧。我们去观察佛念些啥,实际就在忆佛念佛嘛。

弟子甲:我喜欢您说的那个佛念什么,我念什么。这个好懂。

师父:佛念什么我念什么,好懂是好懂,人有点不好执行。念佛所念好执行。你那个是你理解,好理解,但是不见得好执行,念佛所念好执行。就是我们去念叨佛念些什么,就好执行。

弟子甲:佛念什么我念什么,不好吗?

弟子乙:不见得念得动。

师父:这个前后语的问题了。念佛所念,这个它简单。次序就是从我这儿出发,走向佛,简单。佛念什么我念什么,你这个理解发挥的就很多,其他人一听到这个理解发挥也很多。念佛所念,制止你发挥。

弟子乙:他会有难度的。就像“师父你做得到,我做不到”“佛能念,我念不动”,他会有这种障碍。

师父:你念佛很累,念佛所念很简单,简单,他把你那个思惟给去掉了。你那个我理解,你会理解很多很多,别人也会理解很多,这已经开始不念佛了。

念佛所念,简单操作。

了义教是你的思惟不起作用的,他这个法是九界信解力涉足不到的。“我于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嘛,就是你的信解力不够了。但你要去用信解,就步入了这个法的一个弯道,就不能直接行这个易行道。所以念佛所念是易行道的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这里面呢,佛力住持就很好理解了。念佛所念,佛力就住持我们的心念了,我们奔着那个方向去了,很清晰啊,回归的地方很清晰,皈依的地方很清晰,使用的方法很清晰。

从哪儿实践呢?念,举心动念,举心动念干什么呢?佛所念。他证实了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一个很好的法门。念佛所念,揭示了我们那个誓愿中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如是,我等亦如是誓愿。他为了这个做了一个解说词——念佛所念。他完善了,没你的思考,不允许你思考,念佛所念,不允许你思考,他把它的定位,语言定位,不让你思考了。

很多东西思考太多了,就是太多理论了,我们很容易发挥,别人也容易发挥,学教的人无限发挥,结果就成理论了。

念佛所念是实践,是理论,是印契,是教法,是见地,是正见,是一切。它可以表述这些所有的东西。

所以这句话真得记住——念佛所念。那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净土教法的一个点眼,下手方便,跟大家做交流。

这是我生日供养十方有情的一个因。摊纸,我写字。

念佛所念……当来现前,必定见佛。好!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供养莲友吧。

弟子乙:我也不会私藏的,我是会把它分享跟传播。

师父:传到各个阿弥陀佛。

这个念佛所念呢,很重要很重要!

所以忆佛念佛,当来现前,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多好啊!

这个音声在传播法界,广传法界,利益一切有情!白海螺之音!

忆佛念佛,当来现前,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虽然是经典上的话,用在这儿,太好了!嗯,挺好的。这是挺重要的。

——20230312慈法法师开示《念佛所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