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前几课学习的“境、念、行、果”是对事情发生的自然状态的一个切割。通过“远方便、近方便、进趣方便” 拉长事情发生的过程,可以对事情的结果进行调整。本课则从“慢”的角度,提出从“沉淀、融入、次序、作为”四个过程来处理事情的方法——慢下来,看清晰,知道次序了再去作为,就能准确地产生有效的结果。我们也可以自己设计处理事情的模块,遇事学会程序化,就不会被动于事相。
(一)处理事情的四个过程
每个人每天都会经历一些事情,都会遇到一些事情的发生。我们把一个事情发生的过程截成段,分成沉淀、融入、次序、作为四段,目的是想把这个事情看清楚。我们通过四阶段这样一个分析来把事情看清晰,其目的在于作为的准确性,就是说便于自己有一个准确的作为。这是我们面对事情时的一个下手的方法。
因为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我感觉依这个次序处理事情比较有效。我以前经常会私下里给某某他们讲:我们能不能沉淀沉淀,能不能等一等,以便于对发生的事情有一个心理的接受过程?一个人一旦接受某个东西了,他就会产生一些条理性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你能看清晰它,然后就可以推动它,推动这个事情。
每个人可能都会经历一些这样那样的事情。像某某这个房子,本来说是六号交接的,结果突然就把钥匙要来了,我一下子不知道咋办了,我都不知道咋回事,就懵了。就想起来我经常讲的,一个事情来了,能不能沉淀一下,能不能去观察观察,使它真正有个下手的地方,或者说我们怎么去准确地作为,使它有意义。
那我提出来这样一个分割,或者说慢动作——事情的发生实际把它慢下来看一看,可以有沉淀、融入、次序、作为这么几个过程。那我们做人做事,好比说生活中跟人交往啊、言说啊、思考啊,这几个过程呢无疑对我们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支持。这是比较完整的几个过程,是我提出来的一个处理事情的格式。
(二)慢下来是福报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不可思议的时代,就是快速的时代。这个时代就是什么步伐都快了,就像我们的手机等等电子产品的更新,简直太快了!人类这个步伐太快了,我们近一百年所有科技的发展超过了过去的五千年,这样一个科技发展的总值比过去五千年都要大。这一百年哦,人类是这样一个状态。那后面呢,可能十年、五年,就比这一百年、过去五千年的发展还要快,就越来越快。假设5G技术一旦出来,我们整个生命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我们用的是4G,十年前我就听到5G技术的设计者讲,说5G简直是不可思议——整个信息系统、操作系统、意识系统都会出现一个从有限到无限的变化。在4G、4G以前呢,这些东西全部都是有限的,一旦步入5G,全部进入无限化,不限量。就是一旦5G技术开通以后,什么都不限量了,就是不限制你。你打100个小时电话跟打一分钟电话是一样的,一万根线跟一根线是一样的,就是一万个联系跟一个联系是一样的。就是容量呢,已经是进入量子化时代。
我们整个时代都在发生迅速的变化,常常是不可思议的,那我们遇到事情能慢下来的机会呢,大家基本上是越来越遇不到了,慢不下来了。就像现在这个手机一样,我常常就感觉到烦恼,别人给你拿个手机你要是不用呢不好,你要是买,这个东西更新得特别快。它不断地在更新,就是你学习的知识在更新,你的操作模式在更新,什么都在不断地更新,你没有办法不去更新;不更新,你很快就不知道该怎么作为了。当今时代真就是个快速。
那我讲这个呢,回过劲来说就是:我们在这个时代慢下来是福报!人能慢下来的时候真是不可思议的福报!要是大家一直在这个快节奏中奔跑着,一直在奔跑着,实际就会失去很多的人生的味道——人生会变得没有味道,只是在赶,就像在赶路的人一样,不断地在赶,但又不知道为什么,很容易这样子。
那沉淀、融入、次序、作为这四个过程呢,无外乎是想让大家慢下来、慢下来,在事情、意识、作为上,自我能有完整的这样一个次序。这个次序对我们是有支持的,它会建立这样一个稳定的状态——次序,清晰。我们通过分析看清楚了,然后再下手,就能很准确地使我们的作为变得有力,变得有效果。
慢下来很重要,我们这个时代慢下来是很重要、很重要的。因为我们现在的人生要是不慢下来,那真是在这科技上也好,什么因缘上也好,大家都在奔跑,都在赶路,很辛苦。
(三)把事情做到位
那我提出来这样一个次序呢,实际是一个生硬的提法,但我们观察观察呢,似乎有它的作用,就有了这样一个慢下来的理由。那什么事情发生都没有问题的,我们都可以用这样一个模式,去套定就行了。这个地方呢不由自主地就会慢下来了,慢下来我们就能体会到它的味道,或者说完整性的味道。要不然我们做很多事情都索然无味,就是做了一个事情又一个事情,做了一个事情又一个事情,因为永远有无量无边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呢——现前这个事情你做得不到位,你没有到位,那后面的事情无量无边,这无量无边的事情一个一个地等着你呢!那我们现在呢一定要把一个事情做到家,做得有味道,这样人就慢下来了。
提出“慢下来”的这样一个自我设置,这是用我自己的概念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建立这样一个格式、这样一种思考模式:一个事情发生了,能沉淀下来,实际是为了分析它;然后怎么来接受、融入,是为了看清楚这个事情;那么慢慢地造成次序——怎么来、怎么去、怎么相续、怎么好下手作为,来推动这个作为,能准确地产生它有效的一个结果。
这是我自身设计的,实际根本没有这个东西,对大家呢我感觉这只是个提示——我们能不能在一个事情发生的过程中、发生以后,有一个思考,建立安稳,有一个完整的味道,让这个事情来支持我们的人生,而不是这个事情来负累我们,或者说不让它成为一个盲目的、盲从的事情。这样,是不是人生会变得有味道一些,作为会有味道一些。大概有这样一个心理倾向。
实际我感觉就是我们人类面临的东西,快是足够快了,那我们现在能不能慢下来呢?能不能慢下来,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大的考验。现在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很惊人、很惊人的。我在十年前听到他们讲这个5G技术的时候,他们说这是一个空前的变化,这个变化就在于有限与无限的一个变化。一旦无限了……你看我们现在都有量呢,限制你的量,好比说流量啊什么的,反正都有限制的;一旦到5G技术,“限制”这些东西是没有意义的,就是空间开放、容量开放、使用开放,就完全是开放式的。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人说,网络技术我可以给你掐断,可以给你设个屏蔽,让你发表不了。到5G技术,这根本没有用了,全部都没有用了,没有意义了,谁想封杀谁,那是没有意义的事情。它最多能有一个什么设计使你有某些减弱与阻隔,但你要说真正把某个东西屏蔽起来,就十分困难——已经进入这样一个时代。所以我们自己的思想、意识、作为想慢下来,可能以后机会就越来越少;全开放形式呢,人就会进入另外一个思考、作为的模式中,完全变了。
慢下来,慢下来……所以我说这个第一个“沉淀”啊,就是希望我们遇到事情能沉淀沉淀,跟这个事情能有一个接触、有一个观察了解的过程,下面它的次序我们看清了,处事的次序就出来了,那再去作为。
因为某某房子这个事,我的确有点懵。就像人对一个事情没有准备好一样,你怎么处理呢?不知道。所以我就征求征求他们几个人的意见,我自己也去看一看,感觉到怎么作为合适。因为有这个感触,所以给大家做一个思想汇报。希望我们遇到事情有一个慢下来的理由,就是有一个观察以后,看清晰以后,知道次序了再去作为,有这样一个味道,这样一个人生的思考问题、观察问题、清晰作为的味道。
(四)设计自己的思维、作为模块
这不过是个模块啊,沉淀、融入、次序、作为这四个过程就是一个简单的模块——遇到事情了怎么来处理呢?就这样一个小模块。我们看一看,对我们大家能不能有这样的一个思想模块的支持,多一个支持。
那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设计自己的思维模块、作为模块,我不过是提出来这样一个方式。我们建立这样一个模块,使自己在这个快速的时代,遇到每一个事情不空过,都有味道,都能看到它的完整性,而不是急急忙忙地去赶着做事情。我就大概提出来这样四个过程,这样一个理念,也是这样一个观察。
我感觉就是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慢下来;慢下来有理由,慢下来有味道;慢下来就知道我们的每一个事情都是同样重要的。你要是把每个事情做到同样重要了,那这无量无边的事情都是很重要了,要不然呢我们会急着去赶,赶事情。尤其是年轻人啊,就特别喜欢很快地表达一个东西,或者说很快地做一个事情,很快地达到一个效果,那实际呢很多东西就会是火气太大,甚至会出现不现实的或者说不可操作的一些想法、做法和事情。
这四个过程呢,就比较能使我们面对事情时有一些有效的思考、观察和作为,就有这样一个支持的程序。模块就是程序,过去说程序员啊,就是建立一个模块,思想模块。
我感觉大家每个人下去都可以编一个“遇到事情发生了,我怎样让自己慢下来”的模块。因为肯定每个人都可以是自身的一个程序员。我们的人生,自己要做程序员,要做编导,然后在演出的时间就有味道;要不然,我们一直被别人导演,被别的编剧指挥着。实际这就是一个自我编导的过程:模块。当事情发生了,自己怎么来处理,有一个剧本,我按照这个剧本去作为,有这样一个次序。大家可以在思想上过一过。
大家在之前的课程中学过,知道“远方便、近方便、进趣方便”这三个是可以调整的过程。这个地方呢,这三个——沉淀、融入、次序,实际也是可以调整的过程,不过是改个名字,或者说把它拉慢一点,另外一个角度。
居士:以前学的境、念、行、果,和这个事情的发生四个次序,它的侧重点,肯定是不同的角度它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力,那这个作用力可能……
我感觉我这是从慢的角度上来说的、从调整的角度上来说的。这有点人为的东西了。“境、念、行、果”那个是一个事情发生的自然状态,是对自然状态的一个切割。沉淀、融入、次序、作为,这是我们可以自己去编剧本的一个过程,这可以说纯粹是一个造作,编写例行的一个程序;境、念、行、果,那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
实际真是没有一个可以固化的法则的,但是我们学会了一些方法、模块、模式,大家都可以自己去作为。就像写作文,老师给个中心思想,大家都可以自己写去了,各人写各人的作文。我这也是给大家提个角度,这是我自己的模块。那大家遇到事情怎么做合适呢?也完全可以建立自己的模块。每个人的模块自己建立,就是你使用多少是你自己建立出来的,每个人的建立一定是不一样的。
这是我自己做事情的一个过程,我感到这样就有支持。事情来了,对我来说不是冲击,也不是负累,而是我的一个有味道的事情;我这么做呢,这个事情变得有味道。就像我们吃饭,蔬菜要有点味道,喝个茶水要有什么味道、茶气。遇到事情,设立这样的程序有味道。
(五)程序化带来条理和力量
在这个像汪洋大海一样无限的空间中呢,我们如果能慢慢使自己变成一个导演,变成一个编剧,变成一个观众,那再看这个事情,就是这个演的对象呢,我们就有冷静的机会、观察的机会、调整的机会,或者说使用它的机会。大家都变成程序员,每个人都有一个做程序的概念。程序并不复杂,我们如果学会思想作为的一个程序,十分有意思。
过去的出家人学习戒律最主要是编一个程序,学会编程序,他们会编程序了,戒律就学好了。就是任何事情一来,这个程序的概念“啪”就出来了,就是整个防护过程的内容都建立了,这个戒律就特别好使了,就完全理解了戒律是干什么的——它的应作不应作的内容,就会得到一个很有效的支持。
实际就是个程序。要不然我们就会很被动于事,在事相上很被动,什么事情一来就被动。而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基本上会主动起来。我敢沉淀下来,我敢慢慢地去融入它,去看到它的次序,我再选择什么样的作为,就很准确。这实际就是程序化了,要学会自己程序化。
学会了程序化就很有条理,很有力量,但它不是固化的一种程序。我说“沉淀、融入、次序、作为”这四个不是一定要怎样的,不是,就是给大家做了一个例子。你可以下去编这个程序,编你用得上的一个程序——我怎么能分析、看清楚,我怎么去着手这个事情,使这个事情做得有效果,或者说自利利他,就像“四正勤”(未生的善令其生起、已生的善令其增长、已生的恶令其忏除、未生的恶不令其生)说的那样。那我们了解了这样一个有意义的作为,处理事情就能准确起来。
这节课大概就谈这么个话题,大家有这方面的疑议了就可以提一提。我希望大家遇事就能变成一个程序员,是个导演,是个编剧,不单一是个演员,或者说一个群众演员,被人拉来拉去的。我们要变成一个导演、变成一个编剧,自己来学会做程序。
某某比较急躁,毛手毛脚地不知道要干啥。急躁!“急躁”这种现象很普遍。那我们能不能缓和一些?实际刚才讲的这个就是缓和的理由。缓和要建立一个理由,或者说作为的一个内容,把它内容化,具体起来。这样呢人缓和了,就会执行这样的缓和。因为这个时代缓和的人少,或者说我们把缓和当作没有效率,感觉这个没有效果,效益太低,人就追求高效益。
那句话咋讲的?——“何以解忧?唯一夜暴富!”人现在真就这种心理了。实际这是急躁,就是太急了,感觉到慢了没有效益,所以这个人就开始急躁,把整个人群、整个社会变得就是这样子。你看他讲这个“唯”嘛,实际“唯”是这一个时代的特质。“唯一夜暴富”,这话已经急躁到啥程度了?!急躁得这一夜都过不去了!你看大家网络上宣传的真都是这个玩意:谁如何如何,一夜多少个亿、多少个亿,光棍节能赚多少个亿……实际都是这个玩意,引导也好、取向也好,都是这样,实际整个都是急躁。一个社会的急躁,成为一个共业了。
大家一定要在自己的心理上去看看主动、被动的味道,把这两种味道都掌握掌握。人生充满了主动与被动。人要是大方了呢,主动的东西就多一些;人要稍微计较一点,被动的东西就多一些,就这么个事。大家可以看一看,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心理。
因为我们是在生活中学习——学习生活,生活学习,就是所学这些东西对生活是个有效的支持,或者说是有效的一个反思过程,这样我们这个学习就有价值。不学那些花架子——只好看、没有用的东西,我们真是不学这些;学一些可以实际操作,对我们的生活有实际的支持的这样一些觉悟的善巧、运用的善巧。
【编后感】
在学习“境、念、行、果”的时候,想到自己的急性格,觉得在面对事相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提醒自己慢一点,令自己有空间来剖析事相。感恩本课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慢下来的方法,让自己“慢一点”的这个提醒更具操作性。遇事沉淀、融入,可以帮助自己看清楚事情,这个过程中或者运用“境、念、行”可调的方法,或者运用其他的法则,由此得以从蒙蔽状态中走出,形成准确的作为。这是一个人为编制的方法,这也是一个遇到任何事就可以去实践的方法——让“慢一点”变成程序化方式,让它成为一种习惯。祝福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人人都有慢下来的机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