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施食实际是佛菩萨的慈悲、智慧产生的一种方便,通过布施来修行,来传递法益的一种方式方法;是把作为跟菩提道业联系到一起,进行的一个实践;也是迅速地聚集出家资粮,成熟福德因缘的一种方便。我们随时都可以做到,念“翁 阿母里特 吽 扒土”这个大随求心咒,加持水、饮食就可以施食。
(一)施食布施传法益
弟子甲:师父,今天启问的是金刚蒙山的施食仪轨。
因为来斐济这一段时间,一直在练习金刚蒙山施食,实在是感叹诸佛如来给予我们这个果地觉的无上善巧,非常赞叹诸佛的功德,在知恩报恩上面也有所感触,实在是我等佛子应做、当做的事情。尤其是在最后,遣散解脱真言那里,“唵 嚩資囉 穆乞叉穆”那一段的时候,就深感我等众生依佛的果地觉直下得入佛陀的真实功德,回馈于众生。但是在金刚蒙山的修持当中,有一些观想,就是种子字的观想上面,还有手印方面,有一些不清晰的地方,希望师父能做一个解释。
师父:蒙山,原来是四川一个山名,一个住在蒙山的法师,来施食度化有情的一个方法,施食的一个方法,后面大家就说蒙山。
这个金刚蒙山,它来源于持松法师。他是日本东密的一个阿阇梨,是中国人,中国的法师去日本获得了东密的一个法位。它这个金刚蒙山呢,不是过去蒙山的体系,加上了“金刚”二字,实际就是通过东密的一个传承,来传递一个修持方法,一个施食的方法。这是说它的来源。
当时持松法师从日本回来,从日本回国以后呢,大灵岩寺的印光法师礼请持松法师去传播这个施食。在国内,过去的蒙山呢称为万家的蒙山,就是种类特别多,大概我就知道有十几种,特多特多的;万家的蒙山,千家的焰口,方法特别多,很不规范,特别不好做。
印光法师就礼请持松法师到灵岩寺。灵岩寺有个课本,灵岩寺专用的功课本,他把这个就放进了功课中。持松法师把金刚蒙山的一套仪轨,传播给灵岩寺的这些出家众。
过去呢,放蒙山都是衣钵放,就是和尚的衣钵师,管着衣钵的师父或者说侍者,和尚的侍者来出食放蒙山,来培植福德,或者说代表和尚来传递教法。
后面通过灵岩寺传播出来。因为灵岩寺的这个维那师,我们关系挺好的,我们住在一起,学戒的时候。他放一点蒙山,后来我们就一起学习放蒙山,慢慢的就放,包括去了很多地方。维那把这个东西传下来,把这个东西普传了。普传就不需要灌顶了,本来“金刚”这个说法呢,就有三密相应的东西,就需要有灌顶的相应,需要灌顶的。那这个呢,他就普传了,普传就不需要灌顶了。
基本上我们学到的都是普传的,不是灌顶啊这些,一到灵岩寺就普传了。手印,真言,观想,这个三密叫身口意,身、口、意被称为三密。这三密就是所谓的手印,口念真言,意作观想。观想就是种子字;手印,我们都知道手印有不同的手印;真言有不同的真言。
它就这样传下来,像现在呢,就是放光寺这一支流传呢,最主要是我传递的,那就是普传的东西了,没有灌顶的这个要求。那它的效果呢?因为这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效果最重要就是找它的传承。
那持松法师这个东密呢,来自于唐密。唐密的这个体系中呢,它有几个部,我们中国的唐密有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部。像这个金刚蒙山修持方法,应该是四部都有的,所以说它就容易普传。像中国现在传播的心中心法,过去称无上教诲,无相部;像这个,它就有这种手印、真言、观想的一个特质,来实施教化。因为任何一个蒙山的施食者呢,它称为金刚蒙山,实际你要扮演一个施食的布施者,实际是为了一个表达,以达成蒙山施食的效果,施食真正的一个效果。
这个施食呢,实际就是佛菩萨的慈悲啊、智慧啊产生的一种方便,就是一种布施来修行,来传递法益的一种方式方法。过去的密乘离不开这三个东西(慈悲、智慧、方便),这三个东西称为菩提心。要行持这种智慧、慈悲产生的方便的方法,就是菩提心。实际他把作为跟菩提道业联系到一起了,进行的一个实践,也称为“行菩提心”,也称为“行菩提”。这是一个“行菩提”的方法,真实践这个方法呢,人的慈悲与智慧、方便都会产生。
慈悲心,好比说我们念一个“翁 阿母里特 吽 扒土”,要把一种饮食化作一切众生皆可饮用的、皆可饱满的这样一个作为,这里面有慈悲,有智慧,有方便。“翁 阿母里特 吽 扒土”这个随求的心咒,就这么一个“翁 阿母里特 吽 扒土”(打响指)念了以后,诸佛菩萨会得到所谓的供养,禅修者会得到供养,神通者会得到供养,一切有情在意识法界中会得到供养,这些鬼神、饿鬼会得到供养。
“翁 阿母里特 吽 扒土”这个真言呢,虽然是普传,这个真言还得口授。虽是普传,这个真言不口授没用,书上不记载。像遣送真言,跟这个真言,都不印书上,除非我们打上去了,打上去是没办法。这个呢,谁来实践,要有一个传递的过程,等于说就这么个真言还要一个传递,其它内容大家学习就行了。
“翁 阿母里特 吽 扒土”,称为大随求,随求的心咒来加持这个饮食。实际这一个真言里面就有行菩提分,行菩提的作用力,把饮食化作一切众生的这个饱满的一种方便。
过去出家师父呢,迅速地聚集出家资粮的一个方便。“翁 阿母里特吽 扒土”,这里面有大的智慧、慈悲、方便,有它的福德因缘。“翁 阿母里特 吽 扒土”,实际我们常讲的就是福德力,过去讲福慧双修,过去人迅速聚集力量。为啥要侍者放呢?过去就是衣钵侍者来做的,迅速成熟他们的福德因缘、智慧慈悲善巧。
因为我这个因缘比较特殊,反正到哪儿就提倡这个,也可能就是一个因缘吧,在国内比较多的提倡这个体系。我以前到寺庙啊,出家师父跟我学,尽量做。起码说,他们真是只要训练这个,衣食住行方便呢都会现前,福德力会迅速成就。哪怕就这一个真言去加持这些饮食,都会产生这种智慧、慈悲、方便利益,这是个不可思议的事情!
大概这样一个缘起。
(二)悲智方便行菩提
后面那个遣送真言,得口授,“唵 嚩資囉 穆乞叉穆”。遣送真言,最重要是训练我们的慈悲与智慧,还有福德力。
要知道这个体系,它大概是事部、行部的一个内容。唐密的这一支传播,龙树是它的一个根本祖师,这个没问题,所以像我们净土教法学习,包括中国禅宗体系,教下的体系,这个地方比较容易串起来。
最主要是一个实践智慧、慈悲、方便的一个福德作用,其它的问题都不重要了。其它的问题就是说万家的蒙山,稍微有个东西规范一下就行了,不规范的东西越少,越容易实践,越容易传播。
“翁 阿母里特 吽 扒土”,实际我们平时就可以,不需要去做很多事情,把水啊、饮食啊加持一下就可以施食,随时都可以做。养成习惯了,你做什么都没有离开智慧、慈悲、方便,就是我把这些东西,不光我自己享用,不光是人类,要分给所有的有情,让它们同享这样的饮食也好、物资也好、方便也好、做法也好,都可以。
弟子乙:就是吃饭的时候都可以?
师父:都行。就是什么都不要了,念这一个就行。
弟子丙:什么都不要做,就念一遍?
师父:它就大随求嘛。
弟子丁:主要就是产生智慧、慈悲、方便那个用,“翁 阿母里特 吽 扒土”。
师父:大随求,你怎么做都是满你的意,大随求。过去人念“唵嘛尼呗咪吽”,它称为如意,如意吉祥。这样一个“唵嘛尼呗咪吽”,它跟这个“翁 阿母里特 吽 扒土”,实际有类似的东西,这里面有共同的特质。六字大明咒也什么都可以念,关键是我们中国人呢,有的人习惯,有的不习惯。
这个大随求在唐朝时间,在中国修行很多很多,很普遍,“翁 阿母里特吽 扒土”,“翁 阿母里特 吽 扒土”。念得有感应了,好比加持水,水就会沸腾,有蒸汽、有声音、有光相、有震动等等征兆。我们要是真正去……就是我什么都弄不来,太复杂了,那这一个就可以了,不需要多。很多人弄得很多,一辈子啥也……
弟子丙:别弄复杂,这个东西。
师父:越简单,慈悲心的表达越准确。这里面就智慧、慈悲、方便,其实很多都是这样的。
弟子乙:师父,念几遍?
师父:跟几遍没关系,过去人修行相应,它有征兆嘛,它的一些特征显示出来了。要是没有特征呢,是个训练也行,也起效果——意识法界起效果,但在物质法界、物质层面、事业相上,不见得有作用。但在心地业缘上,胜义谛说呢,什么都是有意义的。胜义谛的讲法呢,一切皆是悉地,一切皆是悉地的功德,就是一切都是成就,没有问题的。
那我们心能不能到这个地方呢?那你自己去体验,要有征兆最好。我就可以体验了,对!
翁 阿母里特 吽 扒土,翁 阿母里特 吽 扒土,翁 阿母里特 吽 扒土……
他自己就会去审视他的征兆。有啥征兆呢?有的人真的念几遍,那个水就会发生变化,水、饮食等等产生变化,像那个珍宝,会发光啊。这个呢,念诵久了,大随求的心成就了,甚至产生神通变化,都有。最主要是我们现在的人乱了,学东西太多,每个人扒扒捡捡都是智慧如海。
简单,简单效果特别好。
弟子丁:起初的时候,纯粹觉得好多东西都不会,那个(蒙山的)调子很轻松嘛,朗朗上口,没事儿就念一下,结果就被他们批斗了。他们说,没放蒙山就不能念。
师父:蒙山里面有召请、忏悔、三皈、施食。施食这部分不念,其他都可以念。对!主要施食不过是个施食物,不念,可以的。那我召请过来,给他们三皈依,替他们忏悔,遣送他们到极乐世界。法的加持,法的引导,实际这个东西纯善业,没有啥不好。
弟子乙:师父,再请问您一下,在念诵大随求心咒的时候,这个食物有什么要求吗?拿着,还是放着,要做很多那个手印?
师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只要对着这个什么物体啊去念诵,意识到就行了。至于容器啊,那就是一套东西。
过去人成就的,都是简单的;真是学多少仪轨的人,成就的人不多。传递在自己的意识法界,因为训练的是意识法界,先在意识法界把这个事儿弄清楚了。
蒙山,过去就真是出家人聚集资粮的。聚集资粮,聚集资粮的一种方便。因为它迅速跟许多生命都结一个善缘,布施的善缘,慈悲的善缘,智慧的善缘,遣送的善缘。
遣送,实际是个加持,就是未来归向的加持。“唵 嚩資囉 穆乞叉穆”,那就是一个善缘所缘。
弟子甲:师父,念“唵 嚩資囉 穆乞叉穆”这个遣送真言的时候,是直接就把我今天施食的这些众生,全部送到阿弥陀佛的净土了吧?
师父:你观想、念诵都应该是这样的。
弟子甲:那就明天来的又是另一波,又上去了;再一波又上去了。
师父:一直到你心里知道回入这个实相心了,了解了这一切作为,幻化作用,那人可以休息了;要不然人就一直焦虑,焦虑。
人真了解了这个实相功德的特质了,广行菩萨行,也有这样的人。我了解这个空性的事实,我要广行这样一个布施,有这样的人。有的人呢就通过这种证实实相,就是做来做去、做来做去,怎么没头没尾呢?他就有个觉悟的机会,这就是修行的东西。角度不一样!
弟子甲:师父,了解空性的事实,然后广行菩萨之行,是属于报答佛恩的这种方便善巧。
师父:对!有的人就是为了报佛恩,有的人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一个修行愿望。不一样,千奇百怪的都有,啥样的人都有啊。这是一个意识法界的游戏,人做进去了呢,有自己娱乐的东西。不单一的对人类生命,主要是对其他生命有交往。我们单一跟人类生命交往呢,有时候会受到一些制约,思想啊、情绪啊、身体变化啊、顺缘、违缘啊,就会挤压在人类这样一个,或者现缘这样一个层面。
它这个呢,可以把你的生命意识跟许多法界生命有一个连接。好比说在人类法界这个地方,真是扛不住了,那可以到菩萨法界、声闻法界,这些修行者的法界。像中国人呢,就可以跑到“道”,道家逛一圈。那不管是哪一类人,成就的就有一个群体,他们往那里面一拱,跟他们去交流去了。
角度多,涉足的层面就多一些。要不然我们涉足层面就会局限于现缘、身体、习惯。很多人都看到,人心情特别好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好的征兆啊什么,实际这就是跟其他生命产生的,其他生命的随喜啊。
发表评论